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发朋友圈句句获赞!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说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惯)指言行不一致或耍两面手法。

【第2句】:【十里长亭】在戏曲、影视中常常见到“十里长亭”送别的场景,但只见一亭,不见长亭,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十里长亭”不是十里,而是每隔十里设一个亭子。秦汉时每隔十里设置一亭,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供行人歇脚,亲友远行也常在此话别。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亭设有住宿的馆舍。按秦法,亭应及时负责信使的马匹给养、行人口粮、酱菜和韭葱,类似驿站。 “十里长亭”原意并非送别,后来表示送别,这是怎么来的呢?古人长途远行,或乘车船,或骑马,或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艰难,风餐露宿,路上有各种风险,一旦离家,很多事情都难以预料,通讯又不发达,所以,亲朋远行是件大事情。送有饯行,到有洗尘接风。特别是送行,必须先祭祀路神而后登程,其意是祈求一路平安,称之为“祖”。后来这种风俗一直延续下来,一般都是在路旁亭舍或路边临时设立帷帐,准备酒肴送别行人。饯行送别是古人怅惋兴悲、触动心灵之事,在古代诗词、戏文中有很多吟咏。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三折:“今日送别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是在十里长亭;中国名剧《梁祝》送别一场,也是在十里长亭,虽然没有筵席,却送了一程又一程,谓之“十八相送”,场景感人泪下。文人墨客多用“长亭”这一特定场景表达离情别绪,逐渐为世人所接受,所以,一般送别时都安排在十里长亭。

【第3句】:藕断丝连——情意缠绵

【第4句】:【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谚)在低矮的屋檐下,不想低头也得低头。比喻受人制约,只得任人摆布。 也作在矮檐之下,惟有低头过。 在他檐下走,不敢不低头。

【第5句】:【孙猴子的筋斗云——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歇)孙猴子:《西游记》人物孙悟空的俗称。 也作孙悟空翻干个跟头——还在如来佛手掌心。 孙悟空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还是翻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第6句】:【卖惯了私盐走惯了硝】(惯)比喻做惯了违法的事。

【第7句】:干着指挥有威信,坐着指挥话不灵。

【第8句】:哥哥考上大学后,妈妈准备拼死拼活地也让我考学。邻居二伯劝道:“隔手的金子不如在手的铜,你还是让他下地干活吧!”(甘肃·镇原)

【第9句】:行船靠舵,赶车靠鞭。

【第10句】:【骑驴吃豆包——乐颠了馅】(歇)乐颠:快乐得跌落(馅),转指乐颠颠,形容行走欢乐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也指高兴得忘乎所以。 也作“骑毛驴吃豆包——乐颠馅”。

【第11句】:【敬神如神在】(谚)拜神就要恭敬得如同神真的在一样。指举行祭神仪式要诚心诚意。

【第12句】:【无故殷勤,必有一想】(谚)指平白无故向人献殷勤讨好的人,必定是另有图谋与打算的。

【第13句】:【闺女】“闺女”指未婚女子,也指女儿。其来源与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有关。未婚女儿的住处称作“闺阁”。原来,古代住宅,在大门与堂室之间,还有一个小门,叫做“闺”,相当于后来的二门。《公羊传》宣公六年写晋灵公派人刺杀赵盾的情况:“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杀之。勇士人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门:守大门);人其闺,则无人闺焉者;上其堂,则无人焉;俯而闚其户,(盾)方食鱼飧。”这段描述准确地勾勒出了勇士经过的路线:大门——闺——堂。闺门以内即主人起居之处,因此,后来称内宅为闺。枚乘《七发》日:“今夫贵人之子,必官居而闺处。”后来才引申为女子的住处。明代汤显祖《牡丹亭·闺塾》:“……闺门内许多风雅。”《宋史·涂端友妻传》日:“吾闻贞女不出闺阁。” 古人没有满足于将女人的居室称为闺阁、闺房,而进一步将不少有美女人的称谓与闺挂上了钩:称女儿为闺女,称富贵人家的女儿为闺秀,妇女品德高尚的叫闺范,京剧中演少女的演员叫“闺门旦”等。女儿出嫁叫“出阁”,不出闺阁的女子(未婚女子)当然就叫“闺女”。

【第14句】:【鱼见饵不见钩,人见利不见害】(谚)饵(er):诱鱼上钩的钩头肉。 鱼只见香饵,不会想到因此丧命;人只见钱财,很少顾及背后的陷阱,指眼前的利益会诱发致命的灾祸。

【第15句】:【三更打火五更鸡】三更点灯,五更鸡叫,从半夜熬到天 明。台湾龙应台《野火集》:“如今我很庆幸自己脱离了那种 三更打火五更鸡,读书像拼命一样的漫长梦魇。”

【第16句】:张大伯对张大娘说:“明天是老刘的生日,你去向王嫂借点钱,我们也去。”张大娘一听,气冲冲地说:“自己没钱还借钱去,真是外头死面子,里头煮糨子。”(四川·成都)

【第17句】:【祸从天降,灾向地生】(惯)指灾祸突然降临。

【第18句】:【猫老吃子,人老惜子】(谚)指猫老了,会将生下的崽子吃掉;人老了,会特别惜爱自己幼小的孩子。 也作“人老惜子,猫老吃子”。

【第19句】:【反其道而行之】这一词语经常用到,意思是用与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反其道而行之”的出处与韩信有关。楚汉相争时,在力量对比上,项羽处于强势,刘邦处于弱势。在张良和萧何的力荐之下,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据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韩信对刘邦说:“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日其强易弱。今大王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意思是说,项羽虽然被称作一霸,但他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天下百姓的心。所以我说他的强大很快就会变弱。今天大王确实能够用相反的方法行事,聚集天下的勇武之士,还有什么不能被消灭的?刘邦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一直执行这方针,楚汉之间,强弱易势,最终取得了胜利。

【第20句】:【人比人,气死人】(谚)人活在世,处境或机遇各不同,差别很大,很难相比。指人必须想得开,不和别人盲目攀比。 也作“人比人,活不成”。

【第21句】:牵着肠子挂着肚——放心不下

【第22句】:【碟子里扎猛子——不知深浅】(歇)扎猛子:方言,游泳时头朝下钻到水里。本指不知水深浅的程度,转喻人说话、做事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第23句】:棉花换核桃——吃硬不吃软

【第24句】:老狗跳楼梯——不得势

【第25句】:【旋的不圆,砍的圆】(惯)旋(xuan):用刀子转着圈儿地削。转着圈儿削成的东西不圆,用刀砍的倒圆。指事情反常,不合常理。

【第26句】:天阴得很重,好像很快就要下雨了。小叶在不紧不慢地拾掇着摊在箔上的棉花,她妈妈催促道:“小叶,快点啊,不要绣花绣朵的。”(山东·金乡)

【第27句】:【拜倒在石榴裙下】(惯)比喻男子为心爱的女人所倾倒,事事迁就。

【第28句】:【从龙王嘴里夺食】.释义:龙王:传说中掌管兴云降雨、统领水族的王。比喻同风雨灾害作斗争,夺取粮食丰收。例句:满祥反驳说:“咱们办社净靠风调雨顺可不行,要从龙王嘴里夺食。”

【第29句】:【宁吃天上二两,不吃地上一斤】见“能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

【第30句】:下午放学后,妈妈让我到鸡窝里收鸡蛋,我端着一瓢又白又大的鸡蛋向妈妈报喜说:“今天真多啊!共二十一个。”妈妈说:“是啊,交了二月半,是个鸡都下蛋。”(湖北·钟祥)

【第31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见“防人之心不可无”。

【第32句】:【仨核桃俩枣】(惯)形容很少或很小。 也作“三个核桃两个枣”。

【第33句】:【三字经满天飞】三字经,指“他妈的”三个字。意即习惯 的骂语随口而出。海外於梨华《三人行》:“没几次以后,又 恢复到他们原来在一处时谈话的随便了,三字经满天飞。”

【第34句】:【 倒吃甘蔗节节甜】情况越来越好。海外陈若曦《突围》: “男女从结婚后才互相认识,培养感情,那么感情便有增无 减,好比倒吃甘蔗,往后越来越甜才对。”

【第35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谚)这地方不收留人,总会有收留人的地方。指天地之大,何处不可安身,不必死守一处。 也作此处不留有留处。 此地不容人,自有容人处。 此处不养爷,还有养爷处。

【第36句】:【这手来,那手去】(惯)1指钱仅仅从手中过一下,并不花用。2指花钱没有节制,挣多少花多少。 3指日子不富裕,没有积蓄。

【第37句】:【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谚)樵:木柴。籴(df):买入(谷物)。 古时交通不便,商人不从百里之外贩木柴,不从千里之外贩粮食。指不长途贩运无利可图的粗重货物。

【第38句】:花木兰从军——冒名顶替

【第39句】:【锅盖上的米——熬出来了】(歇)熬:本指把米放在锅里加水煮成糊状,转指忍受(苦日子)。指终于度过了艰难的日子。 也作“锅盖上的小米——熬了出来”。

【第40句】:【丑八怪】“丑八怪”这一俗语形容某人长相丑陋。说起丑陋,人们就联想到猪八戒。其实这个词原来并不是指相貌的,它源自“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指的是趣味相投画风相似的一批人,“扬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画家,说法不尽一致。有人说是八个,有人说不止八个,所指人物也不尽相同。据各种著述记载,计有十五人之多。其中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来的八人为准,即汪土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八怪中尤以郑燮、金农、汪士慎最为有名。这些人在当时所谓正统画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时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画我从我法,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所以被蔑称为“丑八怪”。然而,他们的怪异又人情人理,很被广大百姓喜爱,因此,一方面被主流画家和上层社会所攻击、所不容,一方面又深受大众喜爱,名气大振。特别是郑燮(郑板桥),爱民如子,他有诗句为证:“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占声。” 后来被人们喜爱的“扬州八怪”竟然演变出“丑八怪”一词,简直是对扬州八怪的亵读。不过,人们把这种艺术上的怪异当做相貌了,与扬州八怪已无干系,约定俗成,就流传开了。

【第41句】:【赶着羊群攻猛虎】释义:比喻让大家白白去送死。例句:你们几个先引大伙走吧,别无头苍蝇似地乱飞。弄不好,那成了赶着羊群攻猛虎了!

【第42句】:我去给奶奶盛饭,不小心把碗碰破了。奶奶风趣地说:“你呀,做活都要工钱,下岗去吧!”(河南·滑县)

【第43句】:丝绸上绣腊梅——锦上添花

【第44句】:【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螃蟹横爬。讽刺飞扬 跋扈的人。明代《警世通言》:“徐能此时已做了太爷,在家 中耀武扬威,甚是得志。正合古人两句:常将冷眼观螃蟹, 看你横行到几时?”

【第45句】:听到我夸三叔的木工活儿做得好,姐姐嘴一撇,不以为然地说:“你真像是媒婆说闺女,夸得像仙女。他那两下子,只不过是南郭先生吹竽,滥竽充数罢了。”(河南·淅川)

【第46句】:【煞风景】见“杀风景”。

【第47句】:【吃的盐和米,讲的情和理】(谚)吃饭菜,要有米,要有盐;说话,要合情,要合理。指有米有盐,是做饭菜的基本条件;讲情讲理,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第48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释义:极言苏州、杭州可与天堂相媲美。例句:江南真是个好地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像我们这地狱世界。

【第49句】:火车响汽笛——鸣惊人;火气冲天

【第50句】:【 翻脸不认人】记不住别人的好处,稍于自己不利,就闹翻 了。成语:反眼成仇、六亲不认。老舍《骆驼祥子》:“过河拆 桥,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鸣不平。”

【第51句】:【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释义:跟知心好友一起喝酒。喝一干杯也嫌少;跟见解不同的人说话,半句也嫌多。例句:想起刚才进门时他们对饮欢杯的景象,看看现在这种令人难堪的冷场,正应上了“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句老话。

【第52句】:【去时留人情,转来好相见】(谚)指与人交往要宽容大度,留有余地。

【第53句】:【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区别,混在一起处理。或说:头发 眉毛一起剃。成语:混为一谈。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他越想越火:你们真个胡子眉毛一把抓,人人眼里插棒槌, 难道姓苗的眼里那么好揉沙子?”

【第54句】:【一人吃斋,十人念佛】原指宗教影响,借指做事带动了别 人。《平妖传》:“常言道:一人吃斋,十人念佛。因这杨巡检 夫妻好道,连这老门公也信的,见婆子说话有些古怪,便认 真了。”

【第55句】:【无厘头】“无厘头”原是广东佛山等地的一句方言,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说话都粗俗随意,没有中心,令人难以理解。这种“无厘头”形式,后来被运用到电影艺术上,成为周星驰为代表的一系列喜剧电影中的一种表演模式。“无厘头”的语言或行为实质上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透过其嬉戏、调侃、玩世不恭的表象,可以触及事物的本质。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大话西游》中的对白便是“无厘头”式的语言。随着网络的发展,“无厘头”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很多青少年将其奉为圭臬。“无厘头”一词便由方言传播到全国各地。

【第56句】:【日间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没做坏事,心中坦然, 反之则担惊受怕。日间,也说:平生、为人。鲁迅《华盖集续 编》:“平生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 怎能给恐吓呢?”

【第57句】:【诫无垢,思无辱】(谚)诫:对言行的警戒。垢:通“诟”,受辱。指人经常警戒自己的言行,遇事深思熟虑,自然就会避免灾祸与羞辱。

【第58句】:【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得了人家好处,不容易坚持 原则。张贤亮《河的子孙》:“不过,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 嘴软。两碗香喷喷的羊肉大米饭下肚,不给人家撂下些啥, 总觉得过意不去。”

【第59句】:【 时间就是金钱】指时间宝贵,也指忙于经营,生财致富。 张贤亮《青春期》:“‘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两行红 字赫然在目。”

【第60句】:一天中午,小亮吃完饭,倒在床上就睡着了。小亮妈低声说:“真是鸬鹚吃饱不下水啊!”(四川·酉阳)

【第61句】:杀凳上的肥猪——活不了多久;死在眼前

【第62句】:【 哪边炕热往哪边挤】专门想讨便宜。刘江《太行风云》: “你李敬怀见便宜就逮,哪边炕热往哪边挤,就全能承受住 了?”

【第63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惯)《三国演义》中描写:周瑜要火烧曹操战船,一切准备就绪,只因冬天没有东风,不能顺风势放火,因此而病。诸葛亮前来探病,索纸笔,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后来诸葛亮“借”来东风,烧了曹操战船,曹兵大败。比喻事前什么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必要条件。

【第64句】:【车到山前终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谚)比喻事情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关键时刻,总有办法解决。 也作“车到山前必有路”。

【第65句】:灯谜晚会——耐人寻味

【第66句】:【堂上一呼,阶下百诺】(惯)诺:答应。厅堂之上主人一声喊,台阶下众多的侍从一齐答应。形容权势极盛,从者甚多。 也作“厅上一呼,阶下百诺”。

【第67句】:【多个人,多个胆】(谚)多添一个人,就增多一分胆量。指人多势壮,胆量就大。 也作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冤家多一条河。 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把刀。 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对头少堵墙。

【第68句】:爸爸买了一条活鱼回来,十分高兴地对妈妈说:“赶快做做吧!猪要吃叫的,鱼要吃跳的!”(湖南·醴陵)

【第69句】:泥人遇木偶——面面相觑

【第70句】:我一边吃瓜子一边对爸爸说:“瓜子快要坏了。”爸爸笑着说:“要坏到肚里去了吧!”(江西·宜春)

【第71句】:旱了很长时间,终于下雨了。爷爷说:“这下该有指望了,都跟前些日子一样,连井里的尘土都有二寸深了,非吃风屙沫不可。”(河北·邢台)

【第72句】:饿鹰不吃小鸡肉——假斯文

【第73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个俗语形容不受欢迎的多管闲事的人。捉老鼠是猫的职责,狗的职责是看门。可在古代,却有狗捉老鼠的记载。在四川三台县郊江镇金钟山一区一号汉墓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幅“狗咬耗子”石刻画像,图中有一只蹲坐的狗,此狗耳竖、嘴长、牙尖,四肢肌肉发达,双眼炯炯有神,口中还叼着一只长尾巴老鼠。战国末年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记载了一则狗捉老鼠的故事。故事内容是:“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日:‘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日:‘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麇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魏略》记载曹操手下典军校尉丁斐贪财好利,一次因私易官牛事发被捕,可曹操念他们的同乡之谊不想处罚他,就对人说道:“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盗狗而善捕鼠,盗虽有小损,而完我囊贮。”又西晋时,东海王司马越还洛,有童谣日:“洛中大鼠长尺二,若不早去大狗至。”看来魏晋时狗鼠还是两个死对头。由此可见,狗拿耗子在魏晋以前并不算多管闲事,从此以后,猫和狗的分工逐渐清楚了,分工更细了,各司其职,狗再拿耗子就有多管闲事之嫌了。

【第74句】:【 没理搅三分】不讲理,耍赖。成语:胡搅蛮缠、无理取闹。 搅,也说:占。赵树理《锻炼锻炼》:“谁给提意见,马上跟谁 闹,没理占三分,吵得天塌了。”

【第75句】:【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谚)荣枯:兴盛与衰落。进了门不必询问家门的兴盛与衰落,只要看看家里人容颜表情就可知道。 指人的心境总要表现在人的面容神态上。 也作入门休问吉凶事,观看颜面自得知。 入门不问荣枯事,但见容颜便得知。

【第76句】:【踏人一脚,须防一拳】(谚)你踢了别人一脚,必须防着别人要打你一拳。指当你打击别人时,必须谨防别人向你报复。

【第77句】:【有事难瞒四邻】对于周围的人,隐瞒不住情况。菡子《纠 纷》:“有事难瞒四邻,她这边肚痛,那边早有人知道了。” 纸包不住火用纸包火反被火烧。比喻真相无法掩盖。 杨绛《洗澡》:“她向来以为恋爱掩盖不住,好比纸包不住 火。”

【第78句】:公鸡下蛋马长角——幻想

【第79句】:【关门打鼓,鼓声在外】(谚)关住门打鼓,鼓声也会远播到外面。比喻内部发生的事情,特别是丑事,总是难以掩盖,很快就会传播出去。

【第80句】:【 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二十四史为我国历代史书的总 汇,借指经历多,说来话长。成语:一言难尽。张恨水《啼笑 因缘》:“这会子叫我介绍一样给人,真是一部二十四史,不 知从何说起了。”

【第81句】:【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释义:指过日子贵在有打算。例句:朱老星一年到头总会找到活儿做,两手不闲是他的目的。他常说:“人,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他就是整天价打算。

【第82句】:拔萝卜栽葱,撵狐狸来狼———茬比一茬辣,一伙比一伙凶

【第83句】:【事到万难须放胆】(谚)万难:极度的艰难窘困。指事情到了万般无奈时,就要放大胆量去做,不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第84句】:【事后诸葛亮】(惯)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足智多谋,辅助刘备建立了蜀汉。1比喻事情过后才发表意见的人。2比喻事后才出主意、想办法。

【第85句】:【光说过五关斩六将,不说走麦城】关云长曾过五关、斩六 将,威震一时。但也丧失荆州,败走麦城。此语表示只夸功 劳,不说缺点。《新凤霞回忆录》:“戏班有句话:老是说自己 当年过五关,斩六将,从不说走麦城。你是属关公的。”

【第86句】:开水泼老鼠——不死也要脱层皮

【第87句】:冷水泡牛皮——越泡越韧

【第88句】:【哀乐】“哀乐”在功能上如同古代的挽歌,都是哀悼亡者。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挽歌重上层社会,而哀乐则是为悼念去世的革命者和普通百姓的哀歌。它源自革命圣地延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延安的音乐工作者安波、马呵、时乐蒙等同志深人民间采风,在安塞地区搜集到了这支陕北民乐商调式哀乐。不久,在陕北人民公祭刘志丹同志的大会上,首次唱了由安波同志记谱和填词的挽歌。解放战争时期,此曲传到了晋察冀解放区,作为挽歌形式使用过。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军乐团团长、指挥罗浪同志为了礼仪的需要(国家需要有庄严的哀乐),把此曲配置了和声作为军乐队的礼仪曲使用,这样.这支哀乐被沿用下来。

【第89句】:【 老天爷有眼】老天爷有眼看得清楚,谓人世间的善恶会 有报应。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老天爷若有眼,他应当 保佑这一对好孩子,让他们完成婚配才是。”

【第90句】:【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指突出,优秀。类似的:谷子地里长 出一棵高梁。成语:出类拔萃。清代《红楼梦》:“如今你还 了得,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你又会做文章了!”

【第91句】:【豇豆一行,绿豆一行】(惯)比喻说话、办事清楚,有条理。

【第92句】:乱麻团缠皂角树——理不出个头来

【第93句】:嘴巴里含冰棍——说话冷淡

【第94句】:【 拨开乌云见青天】由昏暗转为晴朗。指情况好转,也指 醒悟明白。浩然《艳阳天》:“我保险,把押着的人一放,马上 就拨开乌云见青天。”

【第95句】:电信局的话务员——耳听八方

【第96句】:张老头是村上有名的生意精。一次,他去理发店收头发,别人问他做啥用,你猜他咋说:“常言说,一把头发可温半碗粥,温粥用。”(山东·临沂)

【第97句】:【和尚吃八方】(谚)指和尚靠各处化缘生活。

【第98句】:兄弟和气金不换,妯娌和气家不散。

【第99句】:衙门前的石狮子——张牙舞爪不咬人

18107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