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5sing视频流行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谚)刮目相待:拭亮眼睛,重新审视,重新评价。读书人三天不见,就要另眼看待。指读书人进步快,变化大,不可等闲视之。 也作“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第2句】:【要长寿,多走路】(谚)在各种身体活动中,走路最适于各种年龄层面的人。指多走路是健康长寿的要诀。

【第3句】:【吃了河豚,百样无昧】(谚)河豚(tun):鲍的一种,肉味鲜美。指河豚肉最鲜美。比喻得到过最好的,其他的就往往不能使之满意称心了。

【第4句】:【乞食身,皇帝嘴】(惯)乞食:讨饭。指人穷嘴却馋。

【第5句】:【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见“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6句】:【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谚)宁愿受苦受累,也不沾羞蒙辱。指肉体上的苦累无所谓,关键是不可使人格受到玷污。

【第7句】:【摆架子】(惯)指高傲自大,装腔作势。

【第8句】:【过河看深浅,走路看高低】(谚)比喻无论做什么事,必须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大意了。

【第9句】:【人忙神不忙】(惯)指当事人着急,被求助的人却不着急。

【第10句】:【狂风不竟日,暴雨不终朝】(谚)竟日:整整一天。终朝(zha。):从早到晚。狂风暴雨虽然猛烈,但不会持续一整天。比喻苦难的日子不会长久。也比喻人力量越猛,越不能持久。

【第11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释义:能否相识(也指结婚),不在距离远近,而在有无机缘。 例句:宋江听了大喜,向前拖住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只我便是黑三郎宋江。”

【第12句】:【人生难得遇知音】(谚)知音:知心朋友。指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知心的伴侣或朋友。 也作人生难得一知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第13句】:【佛是金装,人是衣裳】(谚)佛像是靠金粉来装饰的,人是靠衣裳穿戴来装扮的。指人的服饰对仪容关系很大。 也作佛要金装,人要衣裳。 人靠衣装,神靠金装。

【第14句】:【拆壁脚】(惯)比喻耍手段破坏,使他人受损或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第15句】:【鲁班门前抡斧——不知天高地厚】(歇)指缺乏自知之明,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本事。常含讥讽意味。

【第16句】:【后脑勺上长着反骨】(惯)比喻具有很强的叛逆精神。 也作“后脑勺子上有反骨”。

【第17句】:【桃李】“桃李”现在常用喻指学生。“桃李”本是两种果树,是谁把它们“移栽”到一起呢?“桃李”合用最早见于《诗经》,《诗经》中有“华如桃李”的诗句,不过,它还不是比喻学生。“桃李”一词用于比喻学生,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得罪了魏文侯,他曾经帮助过的人没有一个给他帮助的,他便独自一人跑到北方去了。 在北方,子质遇到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抱怨,埋怨自己培养保举的人在自己有难时,怕被连累不肯为自己说句公道话。子质感到很伤心。 子简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蔓生植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 从此,人们就把培养人才比作“树人”,把学生比作“桃李”。如唐代狄仁杰推荐了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皆为名臣,时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桃李”指代学生,流传至今。

【第18句】:【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惯)1指动刀子杀人或杀生。2指跟人拼命。

【第19句】:【刨树要搜根儿】(谚)要刨大树,先得从根部刨起。比喻要着手解也作刨树要寻根。 刨树要刨根。

【第20句】:【贼偷一更,防贼一夜】(谚)指贼人作案是在短时间内的,但提高警惕防贼却需要长期不懈。 也作“贼偷一更,防贼一宿”。一宿:一整夜。

【第21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 释义:不能吹牛,应该说实在话。 例句:“哼!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光说不行……”

【第22句】:【手比脚丫子还笨】(惯)形容人的手非常笨拙,干不了细活。 也作“手都比脚丫子笨”。

【第23句】:【虎老雄心在】 释义:比喻人老志不衰。 例句:我们老掌柜的,虎老雄心在,春天死了老伴儿,少东家不许他续弦,打算给他雇个上炕的老妈儿。

【第24句】:【哑巴见面——没说的】(歇)指无话可说或不说话。也用来称赞人或事物完美,没什么可指责、挑剔的。

【第25句】:【不图锅巴吃,不在锅边转】(谚)比喻不是为了某种利益,就不会有行动。

【第26句】:【人情若像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谚)人和人的相交,最后如果能够保持初识时的那股热情,就不会彼此怨恨了。指人情往往善始不能善终,开始相亲,久后相怨。

【第27句】:【会推磨就会推碾】 释义:道理一样,做起来不难。 例句:老战说:“没有关系,好学,会推磨就会推碾,都是里边冒烟的东西!”

【第28句】:【大佛殿里的罗汉——一肚子泥】(歇)罗汉:这里指罗汉的塑像。讥讽人仪表堂堂,实际上没才学、没本事。

【第29句】:脑怕不用,身怕不动。

【第30句】:【城隍庙里的菩萨——人造的】(歇)造:本指塑造,转指捏造、编造。指某些话语或事情是人编造出来的。

【第31句】:【一棒打着两个人】(惯)比喻一句话伤了两个人。

【第32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惯)一人:指皇上。万人:指百姓。地位在皇上之下,万民之上。旧指宰相。也形容人地位非常高,权势非常大。 也作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一人之下,众人之上。

【第33句】:【亲戚骑上马,吃面细箩打;亲戚骑上驴,荞麦去了皮;亲戚就地走,菜汤窝窝头】(谚)骑马的亲戚来,白面招待;骑驴的亲戚来,荞面招待;光脚的亲戚来,窝窝头招待。 旧指人情势利,即使是亲戚,也按穷富分别对待。

【第34句】:【不是冤家不聚头】(谚)冤家:仇人,又作反语,用于昵称似恨实爱的人。指仇人或不愿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也作“不是仇人不见面,不是冤家不碰头”。

【第35句】:老怕冬冷,少怕秋凉。

【第36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惯)1形容陷入困境,毫无办法。2形容地势险要,无路可走。3形容无法逃脱。 也作上天没路,入地无门。 上天天无路,入地地无门。 入地无门,升天无路。

【第37句】:【牛大自有破牛法】(谚)比喻问题再复杂,事情再难办,也自有对付和解决的办法。

【第38句】:【有酒胆没饭胆】(惯)比喻虚张声势,貌似胆大,其实内心虚弱,胆子很小。

【第39句】:【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歇)鬼话:本指鬼说的话,转指不真实或没道理的话。指说的全是谎话,胡说八道。含责骂意。 也作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阎罗王出告示——净是鬼话。

【第40句】:【馋鬼抢生肉——贪多嚼不烂】(歇)比喻片面追求数量,反而达不到目的,收不到好的效果。

【第41句】:【既在山场转,就有打猎心】(谚)山场:山区围猎场。指既是来山场走动,就有打猎的想头。借指敢到比赛现场来,就有向强者挑战的意向。

【第42句】:【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见“茶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

【第43句】:【抬杠子】(惯)比喻无谓地争辩或顶撞。

【第44句】:【羊上狼不上,马跳猴不跳】(惯)形容心不齐,步调不一致。

【第45句】:【好人怕夸,坏人怕扒】(谚)扒:揭露,揭发。指好人怕的是夸赞,夸赞多了就会骄傲松劲;坏人怕的是揭发,揭发罪行就能使他原形毕露。

【第46句】:【顺风找牛,顶风找马】(谚)大风天里,牛要是走失了,顺着风向去找;马要是走失了,逆着风向去找。 指牛性喜走顺风,马性喜走逆风。

【第47句】:【爱戴高帽子】 释义:比喻喜爱别人奉承。 例句:多九公道:“老夫闻说此处最喜奉承,北边俗话叫作‘爱戴高帽子’;今日也戴,明日也戴,满头尽是高帽子,所以渐渐把头弄长了。这是戴高帽子戴出来的。”

【第48句】:【手脚不干净】(惯)指有贪污或小偷小摸的行为。 也作手不稳。 手面不干净。 手头不干净。

【第49句】:【横挑鼻子竖挑眼】(惯)形容很不满意,百般挑剔。 也作“横挑眼,直挑眼”。

【第50句】:【蜻蜒吃尾——自吃自】(歇)蜻蜓常把尾巴弯到自己的嘴边,看起来像在咬自己的尾巴。指自己吃自己的东西,或自己消耗自己的财物。 也作蜻蜒吃尾巴——自吃自。 蜻蜒吃尾巴——吃自己的。

【第51句】:【交人交心,浇树浇根】 释义:交朋友要真诚。 例句:“交人交心,浇树浇根,人不能不讲良心,也不能不识抬举。”

【第52句】:【紧火粥,慢火肉】(谚)熬粥要用快火,火慢了容易焦锅;炖肉要用慢火,火快了很难炖烂。指熬粥与炖肉,火力大小快慢各有不同。 也作“紧锅粥,慢锅肉”。

【第53句】:【一踩八头跷】(惯)形容人机敏、反应快。

【第54句】:【瓜熟自落蒂,水到自成川】(谚)川:河流。瓜熟了,瓜蒂自然就掉落;水涌来,水流自然就成川。比喻时机到来、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办成。 也作“瓜熟蒂自落,渠开水自流”。

【第55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释义:项庄:项羽部下的武将。沛公:刘邦。《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和刘邦在鸿门会见,酒宴上,范增让项庄舞剑助兴,企图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臣张良见事危急,就对樊哙说:“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比喻某种言论行动表面上正当好听,其实别有用心,另有企图。 例句:照我看,打郭批方不是终了,恐怕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啊!

【第56句】:【千人千面,百人百性】(谚)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面孔,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不同的性格。指人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就和人人都有和别人不同的相貌一样。 也作“干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第57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释义:不是情趣相投的人,不会聚合成一家。 例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两口子又都比较胆子小,最怕惹是非。”

【第58句】:【老鼠跺脚震不塌地】 释义:比喻小人物干不成多大坏事,没什么了不起。 例句:同志们!咱还是那句老话:老鼠跺脚震不塌地,问题慢慢解决。

【第59句】:【因风吹火,用力不多】(谚)顺着风向吹火很省力。比喻趁着有利形势做事,省力而又易于成功。

【第60句】:【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源自十八般兵器,多出自文学作品,形容某人武艺高强。最早见于南宋永嘉戏文《张协状元》:“十八般武艺都不会,只有白厮打。”元代关汉卿杂剧《五侯宴》:“孩儿十八岁也,学成十八般武艺。”可见最迟到元代,南北都已通用“十八般武艺”一词。但其包括的内容有各种说法。《水浒传》称十八般兵器是:矛、锤、棒、弓、努、铳、鞭、简、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枪、权。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说是:弓、弩、枪、刃、剑、矛、盾、斧、钺、戟、鞭、简、挝、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徒手搏斗)。清代有两种并存的说法,一说为矛、锤、弓、铳、弩、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一说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锤、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 还有九长九短的说法。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皆因出自小说家之口,可谓五花八门,没有定说,以上诸说,可互相参照。也可理解为武艺精通,样样皆能。

【第61句】:【关门打鼓,鼓声在外】(谚)关住门打鼓,鼓声也会远播到外面。比喻内部发生的事情,特别是丑事,总是难以掩盖,很快就会传播出去。

【第62句】:【三十年前子靠父,三十年后父靠子】(谚)指人在三十岁以前,要靠父亲养活、扶持,儿子得听从父亲的指使;三十岁以后,父亲要靠儿子关照,自然是儿子说话算数。

【第63句】:【三句不离本行】(谚)指人的言语话题,总离不开已经形成习惯的行话。 也作三句话不离本行。 三句话离不了本行。

【第64句】:【小炉匠跟着行香的走——锁碎一浪荡】(歇)小炉匠:修锁焗锅的匠人。行香:古代礼拜神佛的一种仪式,斋主抱着香炉巡行道场及街市。锁碎:谐“琐碎”。指人说话琐碎,没有条理。含有讥讽意味。

【第65句】:【戴高帽】“戴高帽”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那么,“戴高帽”从何而来呢? 先从“高帽”说起。古代皇帝、高官们戴的帽子叫冠。太子、王侯戴七寸高的远游冠;宫廷儒生们戴前面七寸后面三寸的进贤冠。可见帽子代表了人们的身份和等级。后来,虽各朝代规定不同,但帽子的高低大小尺寸,装饰华丽与否,多与等级相关。 那么,“戴高帽”又是怎么回事呢?据《北史》记载:宗道晖喜好戴高帽,穿大木屐。州官来上任时,他戴高帽穿大木屐去拜见,自言学识可与三公比。后来,人们对妄自尊大或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叫做“好戴高帽”;而以吹捧、恭维别人叫做“给人戴高帽”。 清代俞樾写过一段笑话:一位京都小官到外地做官,出任前他去向他的老师告别。老师嘱咐说:“外地的官不好当,要处处当心啊!”此人说:“不怕,我已备了百顶高帽,逢人赠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意见不合而闹矛盾吧?” 老师生气地说:“吾等之人以正直之理待人,怎能用这种庸俗手段?”此人赶忙进言道:“天下如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屈指有几?”老师听后,点头赞同道:“你的话,确也不无道理。你还是有些见识。”此人告别出门,叹道:“高帽只剩九十九顶了。”

【第66句】:【皇帝不使病人】(谚)皇帝也不派遣有病的人去公干。指病人休养治疗,是任何人不得干涉的。

【第67句】:【做了泥鳅,那怕污眼】(谚)泥鳅在泥里钻进钻出,既做了泥鳅,就不能怕泥污了眼睛。比喻决定要干某事,就不怕招惹麻烦;或既惹出了麻烦,也就不再顾忌。

【第68句】:【八拜之交】现在的词义是结拜兄弟的铁哥们。源出两处。 一处是源自徽宗时期著名文人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其中记载了“八拜之交”典故: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傲慢,决心给他点教训。 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等候多时后方出来接见。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这就是“八拜之交”的典故。 到后来,“八拜之交”成为了古人结拜兄弟的最重要礼仪,拜把子、认兄弟都要行八拜之礼。一般认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分别冲着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行礼。但据古书记载,“八拜之交”的头一拜是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第二拜廉颇蔺相如刎颈之交;第三拜陈重雷义胶漆之交;第四拜元伯巨卿鸡黍之交;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第六拜刘关张生死之交;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鲍交交;第八拜孔融祢衡忘年之交。拜的是八份感天动地的友情。 二处是“八拜之交”是以清初以来秘密会社“洪门”入会立誓的仪式。 入会之始,举行八拜之礼。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三拜日为兄,四拜月为嫂,五拜五圣贤(即五个创会始祖),六拜万云龙,七拜众兄弟,八拜万年香。自此,“八拜之交”在江湖道上通行惯用。

【第69句】:【真心要吃人参果,哪怕山高路难行】(谚)人参果:传说中形状像婴儿的一种仙果。比喻只要下决心做一件事,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第70句】:【大象屁股推不动】 释义:大象屁股太沉,推不动。比喻工作开展不起来。 例句:“你怎么指挥得动呢?”想着那些“大象屁股推不动”的单位,我一次次羡慕地问。

【第71句】:【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谚)明明知道对方不是可靠的伴当,只因为事情急迫,只好暂且相随。指事出无奈,只能作权宜之计,将就敷衍。 也作明知不是伴,无奈且相随。 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从。

【第72句】:【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释义:把耻辱当光荣。 例句:“哈哈哈!”几个小青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竟张着嘴乐开了。

【第73句】:【人直有人和,路直有人行】(谚)为人正直,自有人来亲近你,拥护你;道路平直,人就乐于在上面行走。指正直的人,总是人们乐见的。

【第74句】:【望乡台上打莲花落——不知死的鬼】(歇)望乡台:迷信传说阴间有望乡台,人死后,鬼魂登此台可望见阳间家乡情况。莲花落:曲艺的一种,用竹板击出节拍以辅唱,旧时常有乞丐用以乞讨。指不知自己处境的险恶或不知死到临头,还一意孤行的人。含讥讽、责骂意。

【第75句】:【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惯)三界:佛教用语,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原指超然于尘世之外,得道成仙;后指出家修行的人不问世俗之事,脱离世俗羁绊;现在多指人超脱于社会生活之外。 也作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76句】:【贞洁女子街上走,板壁缝里出妖精】(谚)大街上行走的往往是贞洁女性,寻欢偷情的女性往往守在屋里不露面。指女性是否贞洁,并不在于是否在公众场合露脸。

【第77句】:【花名册】“花名册”指人员名册。它同“花名”无关,那么,为什么叫“花名册”呢? 花名册与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有关,户籍是登记、管理人口的册籍,它起源很早,大约春秋时期就有相应的户籍制度了。“花名册”一词的由来有二说。 一说是由于旧时登录户口的册子,把人名叫做“花名”,户名叫做“花户”。花,言其错杂繁多。“花名册”即由此而来。 二说古代也把娼妓在妓院中使用的化名称作“花名”。如元·宋无《直沽》诗“细问花名何处出,扬州十里小红楼”,用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这里“花名册”就是妓女的名册,也有户籍的作用。 “花名册”一词是从古代而来的,现在有用“名单”、“名册”等名词取而代之。但仍有保留,“花名册”照例通用,如各单位都有“职工花名册”、“干部花名册”,党、团组织有“党员花名册”、“共青团员花名册”。

【第78句】:【一刹那】“一刹那”表示时间极短,它是梵语的音译,是古印度最小的时间单位。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中提到:“时间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咀刹那,六十咀刹那为一臘缚,三十臘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这样算来,一刹那约合现在的0.013秒,比一念0.018秒还少了0.005秒,真是够短的。从目前这些时间称呼看,一刹那是最短的。

【第79句】:【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谚)地瓜:甘薯,块头大。芝麻:油料作物,颗粒小。狗熊嘴大,只可拱吃地瓜;麻雀嘴小,吃的却是芝麻。指大有大的无能处,小有小的可贵处;人的智与力不可用年龄多少或身材大小来衡量。

【第80句】:【不义之财不可贪】(谚)指求财必须来自正道;对那些要用不法手段才能弄来的钱财,绝不可贪求。

【第81句】:【千年松,万年柏,不如老槐歇一歇】(谚)松树的树龄可达千年,柏树的树龄可达万年,但都比不上槐树的树龄。指天下树龄最长的要数槐树。

【第82句】:【将门出虎子】 释义:老子有本领,儿女也有本领。 例句:岳胜心中高兴:真乃将门出虎子,延庆果是位英雄!

【第83句】:【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歇)本指百年松树枝干粗,五月芭蕉叶子大,转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

【第84句】:【小车不倒只管推】(谚)小车:独轮手推车,农家用的旧式小型运输工具。比喻做事贵在坚持,只要还有最后一分力气,就要坚持到底。

【第85句】:【耗子倒管起山猫来啦】 释义:比喻事理颠倒。 例句:他忽然把胳膊一甩:“反正没有死罪,耗子倒管起山猫来啦。走!”

【第86句】:【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谚)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五月后半月。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十一月后半月。 指夏至还没到最热天,冬至还没到最冷天。

【第87句】:【早起三光,迟起三慌】(谚)早上起得早,一切都会从容有序;起得迟,就不免零乱匆忙。指养成早起床的习惯,好处很多。

【第88句】:【孙猴子钻到铁扇公主肚皮里——来个里头踢蹬】(歇)铁扇公主:《西游记》人物,又名罗刹女,牛魔王之妻,因儿子红孩儿曾被孙悟空降伏,怀恨在心。

【第89句】:【种一葫芦收一瓢】(惯)撒下一葫芦种子,收获一瓢粮食。形容粮食产量太低。

【第90句】:【百人百条心,千人千个样】(谚)指人各有自己的思想、行为与性格,各不相同,这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相貌一样。

【第91句】:【江河日下,日薄西山】 释义:薄:迫近。比喻事物一天天衰败下去。 例句:他向对面坐的那位身穿褐袍的老者,感叹地说:“唉,如今的日子可真难过啊!就像古人所说的‘江河日下、日薄西山’那样,越来越差劲了!”

【第92句】:【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谚)未为:不算,算不上。指人世间安定快乐的生活远比黄金更宝贵。 也作“休道黄金贵,安乐价更高”。

【第93句】:【骑虎者,势不得下】(谚)比喻做事一旦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便欲罢不能,只得硬着头皮撑下去。 也作骑虎之势,不能中下。中下:中途下虎背。 骑虎不能下背。

【第94句】:【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谚)在每天早上安排一天大事时,首先考虑的是吃饭问题。指吃饭问题是民生压倒一切的重大问题,每一天都必须认真对待。

【第95句】:【打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啦】见“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96句】:【一杆秤,又打得起多重】 释义: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干不成大事。例句:你查账,没有一个人跟你,你一杆秤,又打得起多重?

【第97句】:【生处好寻钱,熟处好过年】(谚)寻钱:寻找赚钱的门路。指在人生的地方容易赚钱,在人熟的地方方便借钱借物,容易过年。

【第98句】:【害死人还看出殡的】(惯)出殡:把灵柩送往墓地。害了人还站在一边看热闹。指人丧尽天良,灭绝人性。

【第99句】:【山鸡不敢配凤凰】(谚)山鸡:野鸡。凤凰:古代传说中百鸟之王。 比喻在婚姻上,地位低下的人家不敢高攀名门望族。

18205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