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特别走心的经典文案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重打锣鼓另开张】敲锣打鼓,庆祝重新开始。类似的:另 扎台子另唱戏。成语:重整旗鼓、另起炉灶。浩然《艳阳 天》:“得,从今天起,你就提起精神,重打锣鼓另开张。”

【第2句】:【好合不如好散】不能在一起共事或生活,也不必成为仇 人。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不要讲了!咱们上场来都是 朋友,好合不如好散!”

【第3句】:梦里拾钞票——财迷心窍;财迷

【第4句】:【仰脸的女子低头的汉】见“抬头老婆低头汉”。

【第5句】:【狗熊耍把戏——混充人形儿】(歇)讥讽或责骂恶人伪装成好人,或下流的人伪装成体面的人。

【第6句】:石灰拌白糖——分不清

【第7句】:【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打架不记仇】释义:年轻夫妻眇架,很快就会忘掉。例句:“唉呀,嫂子,别生气了。你没听人家说吗,‘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两口打架不记仇’。”

【第8句】:【饥不择食,寒不择衣】释义:比喻急迫需要,不容选择。例句:“喂,牵走吧,一个猪的价钱。常言说:饥不择食,寒不择衣。凭你们柿树沟生产队,还能买多好的牲口!有好的,八千块,您要不起!”

【第9句】:【三翻六坐九拿爬,十个月的伢儿喊爸爸】(谚)婴儿在生下三个月后会翻身,六个月能坐起,九个月能爬行,十个月会发声喊“爸爸”。指婴儿出生一岁之内的成长是有阶段性的。

【第10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是人们常用到的一个俗语,言简意明,富有哲理。那么它源自哪里呢?此语出自《菜根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也。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伤于察也,二语立存,精明而浑厚矣。” 这句话告诫人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对己,如何对人。对己要严,要光明磊落,要宽以待人,与人共事要和睦相处,与世无争,不能存有害人之心。但另一方面,不可单纯地以己推人,以为天下人都和自己样,那就坏了,该设防还是要设防的。最近有一部电影叫《天下无贼》,其实天下并不太平。如果疏于设防,可能像吕伯奢遇到曹操一样,可能像东郭先生遇到狼一样,可能像农夫遇到冻僵的蛇一样。这些血的教训应该吸取。

【第11句】:【猪八戒玩老雕——各好一路】(歇)老雕:猛禽,嘴成钩状。指各人有各人的爱好。

【第12句】:父亲训斥去赌场的儿子,母亲却说父亲:“有哪种老,就有哪种小,你不是经常泡在赌场吗?”(河南·新野)

【第13句】:六月天下暴雨——猛一阵子

【第14句】:【打擂台】(惯)擂台:为比武而搭起的台。本指上擂台参加比武,比喻:1向挑战者应战,与之较量手段、技艺。2耍花招,与人讨价还价。3有意跟人作对,难为人。

【第15句】:【道三不着两】(惯)三件事,就有两件说得不对。形容人说话不着边际,语无伦次。也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做事颠三倒四。 也作“着三不着两”。

【第16句】:【知道锅是铁铸的】知道原委。铁铸的,注定,兼含无法改 变之意。清代《醒世姻缘传》:“珍哥问了抵偿,方知道锅是 铁铸成的,扯了晁大舍号啕痛哭。”

【第17句】:锁头守门——家无闲人

【第18句】:【干榆湿柳,木匠见了发愁】释义:木匠也难对付干榆木和湿柳木。比喻人顽固,不好对付。例句:俗话说,“干榆湿柳,木匠见了发愁。”依我看,陆队长就是个榆木墩子,早就风干了,再锋利的锯子也劈不开!

【第19句】:我问哥哥怎么会有那么多好朋友,哥哥笑着说:“火要空心,人要实心。人只要实诚,就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安徽·肥西)

【第20句】:【空着肚子打饱嗝——硬装门面】(歇)指内里不行,表面上还硬要装得好看。

【第21句】:【马路】“马路”一词本出于中国,结果被外国人抢注了商标。早在战国时代,我国就出现了“马路”一词。《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卫灵公听到动乱的消息,坐上马车,从阅门进入国都,到达王官,装载了宝物由寓室出来,“褚师子申遇公于马路之衢,遂从”。就是褚师子申在马路的_f.字路口遇到灵公,就跟随着灵公一起去了。从卜文看,“马路”是指由马拉着车子所行驶的大路。自古以来,马路多是公路,这就是“马路”的最早出处,可惜却没有流传下来。相反,“马路”一词却成了舶来品。据说,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发明了用碎石铺路,在英国格兰沼泽地区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现代意义上的公路,为世界交通运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英国人为了纪念马路的发明者而把“公路”叫做“马路”,并风靡世界。

【第22句】:【七块头,八疙瘩】(惯)形容衣服破烂,到处都是补丁摞补丁。

【第23句】:晚上,我在吃饭的时候,没注意自己的嘴角留下了一粒饭。妈妈看见了,笑着说:“你嘴边的那一粒饭,是不是留着明天早上当早点的呀?”(湖南·永州)

【第24句】:【 只拉弓,不放箭】做出样子,并不采取行动。成语:引而 不发。清代《官场现形记》:“正钦差听了,别的还不在意,倒 于这个‘只拉弓,不放箭’两句话,着实心领神会。”

【第25句】:【宁挨杠子不挨针】释义:比喻小亏不吃吃大亏。例句:“像他这号人,给他面子他不要,非给他个厉害看看他不会做出血筒子!”“奴婢也看他是一个宁挨杠子不挨针的人。”

【第26句】:杀凳上的肥猪——活不了多久;死在眼前

【第27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原指军队驻守时间长,作战时间短。 借指平常待遇优厚,到了关键时刻,应该发挥作用。浩然 《艳阳天》:“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一回,该是咱们施展本 领的时候啦!”

【第28句】:【吃了豹子胆】(惯)形容人胆子大,什么都不怕。常用于指责人胆大包天。 也作吃了熊心豹子胆。 吃了豹子心肝熊的胆。

【第29句】:【病老虎的爪子还能搭死健牛呢】释义:比喻任何时候不能小看、轻视强大者。例句:哦,哦,老弟,八路总归是八路,莫看他们人少,又是伤号,病老虎的爪子还能搭死健牛呢!

【第30句】:【 爱吃萝卜不一定爱吃梨】人的爱好、需要,各有不同。《人 民日报》(1981,4,7):“俗话说,爱吃萝卜不一定爱吃梨。很 多人因职业、年龄、气质、生活习惯不同,而有独特的消费要 求,怎可强求一律?”

【第31句】:【路上说话,草里有人】说话时走漏消息。或说:只知路上 说话,不知草里有人。类似的:灯光里说话,暗里有人听。 香港宋乔《侍卫官杂记》:“你说话可得留神些,从前不是有 句老话:路上说话,草里有人?”

【第32句】:【 一拳打在絮被上,没有一点反响】指没有反映,没有效果。 类似的:一拳打在猪背上,连个印子都不起。《秦城春秋》: “她的反抗就像拳头砸进棉花里,没有得到任何反映。”

【第33句】:【升西天】见“上西天”。

【第34句】:【娶媳妇儿打幡儿——热闹出了尖儿】(歇)幡儿: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多用白纸剪成,旧俗出殡时用。指喧闹得有些过分或出格。

【第35句】: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心不在焉。老师说:“你要往秤上看,不要往肉上看。”(陕西·宜川)

【第36句】:【只恨爹娘少生两只脚】(惯)形容仓皇逃命时的急切心情。

【第37句】:张叔叔正挤在人堆里看电视,忽听有人叫他,他拨开人群出去了。站在旁边的王叔叔顿觉松散了许多,说道:“真是拔个萝}、地皮松。”(河南·孟津)

【第38句】:邻居小龙因为偷拿家里两元钱挨打了。爸爸说:“该打,小洞不补,大洞难堵。”(山西·洪洞)

【第39句】:【秀才人情纸半张】(谚)指旧时读书人大多穷困,与人交往,只能用书画作馈赠。后用作以薄礼相酬的常语。

【第40句】:【情人节】“情人节”本是洋节,现在中国人也开始过起了情人节,每到2月14日,花店的玫瑰花脱销,情人商品走俏,土产的“情人节”“七月七”却反遭冷遇。公元270年,英国一个名叫瓦泰因的青年基督教徒,因反抗罗马统治者的专制而遭到逮捕。在狱中,他与监狱长的女儿产生了恋情。随着刑期的临近,和自己心爱的姑娘诀别的日子也迫近了,在2月14日临刑之前,他给自己的心上人写了一封情书,述说了自己的情怀,之后便昂首走上了刑场。从此,基督教徒们为了纪念这位为了自由而献身的年轻人,就把2月14日这一天定为情人节。

【第41句】:【乱点鸳鸯谱】故事出自《醒世恒言》第八卷“乔太守乱点 鸳鸯谱”。乔太守自作主张,强使青年们婚配。借指胡乱安 排。刘绍棠《鹧鸪天》:“你真是乱点鸳鸯谱!你资格老,威 信高,领导工作经验丰富,好端端的为什么想打退堂鼓?”

【第42句】:【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释义:镜:指照镜。不必在水里去照自己面容,而要从别人的反映里去真切了解自己。例句:古者有语日:“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第43句】:【霜打的树叶——蔫了】(歇)本指树叶经霜以后失去水分,变得萎缩了;转以形容人精神萎靡、没精打采的样子。 也作霜打麻叶——蔫了。麻叶:落叶乔木麻栎的叶子。 霜打的瓜秧子——蔫儿了。 霜打的茄子——蔫了。

【第44句】:九牛拉不转——坚决

【第45句】:【张跟斗,竖直立】(惯)竖直立:做倒立。翻跟头,做倒立。比喻瞎折腾。

【第46句】:给漏底灯盏加油——永不满足

【第47句】:【拍卖】“拍卖”是一种特殊的买卖形式,一般以比较贵重、价高的物品为拍品,先定一底价,然后竞价,最高者成交。 “拍卖”是古罗马人首创的一种买卖方式,用以出售在战争年代俘获的战利品。具体的做法是:在拍卖的场地上插一柄长矛作为标志,有意者就会围过来进行交易。因此,拍卖也有“矛下之交”的说法。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拍卖成为贸易过程中的一种买卖方式。

【第48句】:属麂子的——胆小怕事

【第49句】:一根铁丝容易折,十根筷子拗不弯。

【第50句】:【紧行无好步】见“急行无好步”。

【第51句】:早晨,我总不能按时起床。奶奶说我“瞌睡和寿限一样长,睡得完吗?”(浙江·椒江)

【第52句】:【君子不跟牛致气】释义:品格高尚的人不同莽撞粗野的人斗气。致气:又作“治气”。例句:“算了算了!君子不跟牛致气!”常景春白了辛凤鸣一眼,忙掏出一包撕破口的大鸡牌香烟,只抽出一支来,送到贾正手里。

【第53句】:伤寒加痢疾——大伤元气

【第54句】:一天一宿变两回——朝令夕改

【第55句】:【花生剥了壳——好赖算个仁】(歇)仁:花生仁儿,谐“人”。指好歹当个人来使用。

【第56句】:【多儿多女多冤家】(谚)生的儿女多了,就像还不完的债一样遭灾受罪。指多生不如少生,少生不如优生。

【第57句】:杂交的骡子一非驴非马

【第58句】:【煮夹生饭】(惯)夹生饭:半生不熟的米饭。比喻做开头没做好、以后也很难做好的事情。也比喻继续做先前没有做好的事情。

【第59句】:【破篮装泥鳅——走的走,溜的溜】(歇)本指泥鳅装在破篮子里会滑溜走,转指入悄悄地走散、离开。

【第60句】:古庙里的石像——老石人(老实人)

【第61句】:【越怕鬼越多】指精神上缺乏信心,将更加被动。或说:怕 鬼有鬼/越怕越有鬼/怕鬼被鬼吓着。类似的:越害怕越跌 交。《铁道游击队》:“你明天可理直气壮的上站去,啥事不 要怕,越怕越有鬼上门。”

【第62句】:山泉多的地方河流总是澎湃,群众多的地方智慧将在那里产生。

【第63句】:【坠入五里雾中】见“堕入五里雾中”。

【第64句】:【鸟过留声,人过留名】(谚)指人的一生,名声很重要。 也作鸟过留声,人活图名。 鸟飞留影,人生留名。

【第65句】:大姑娘相亲——羞羞答答

【第66句】:【山塌不后退,浪打不低头】(惯)形容人意志坚强,任何凶险和困难都不怕。

【第67句】:妈妈给哥哥买了一条裤子,我一看嚷嚷着也要妈妈给我买一条。妈妈说:“人家打锣,你跟着拍镲,净凑热闹。”(海南·万宁)

【第68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谚)杀了人的,要以命相抵;欠人账的,要还清债务。指欠命债的拿命偿,欠财债的拿钱还,欠偿相当,这是常理,也是律条。 也作杀人偿命,借债还钱。 杀人者偿命,欠债者还钱。

【第69句】:【软刀子杀人下见血】释义:比喻用阴险毒辣的手段害人。例句:“说到陈尚仁对付农民,手段就更毒辣了。真是‘软刀子杀人不见血’。”

【第70句】:【兵家儿早识刀枪】家庭环境对儿童成长有利或有影响。 广播讲座《成才之路》:“兵家儿早识刀枪,如若社会又给他 们以纵横驰骋的广阔舞台,他们的才能就会很快被社会所 承认。”

【第71句】:【桃李】“桃李”现在常用喻指学生。“桃李”本是两种果树,是谁把它们“移栽”到一起呢?“桃李”合用最早见于《诗经》,《诗经》中有“华如桃李”的诗句,不过,它还不是比喻学生。“桃李”一词用于比喻学生,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得罪了魏文侯,他曾经帮助过的人没有一个给他帮助的,他便独自一人跑到北方去了。在北方,子质遇到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抱怨,埋怨自己培养保举的人在自己有难时,怕被连累不肯为自己说句公道话。子质感到很伤心。子简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蔓生植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 从此,人们就把培养人才比作“树人”,把学生比作“桃李”。如唐代狄仁杰推荐了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皆为名臣,时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桃李”指代学生,流传至今。

【第72句】:【敲开场锣鼓】见“打开场锣鼓”。

【第73句】:水银落地——见缝就钻;无孔不入;形影不离;眨眼不见

【第74句】:【病无良药,自解自乐】(谚)生了病没有什么特效的药物,全靠病人自我开解,自寻快乐。指排除愁闷,保持乐观,是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案。

【第75句】:【雀儿只拣旺处飞】见“鹁鸽子旺边飞”。

【第76句】:【镜里的花,水里的月】(惯)1比喻只是传闻,没有真凭实据。2比喻看得见却摸不着、得不到。 也作“镜里看花,水中捞月”。

【第77句】:【马大哈】“马大哈”常用来指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办事草率、丢三落四、经常出错之人。它源自20世纪50年代,由天津市相声界艺人创造的趣语。相声段子《买猴》50年代的时候曾风靡全国。故事说一位干部以不负责任马虎草率出名,他的大名就叫“马大哈”。他写了一个报告,本来要通知“到(天津市)东北角买猴牌肥皂五十箱”,可是飞笔疾书,竞写成“到东北买猴儿五十只”了。而马大啥的领导们也是同样马虎草率的官僚主义,内容看也不看便挥笔批准。马大哈的同事和下属又习惯于盲从,问也不问纷纷出差执行任务,结果闹出了令人捧腹不已的大堆笑话。比如:他们为了去采购猴子,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各地接洽者虽然惊奇于天津采购员的离奇“购货单”,却仍然到处帮助他们捉拿猴子交货;猴子从四面八方运回后,群猴出笼,又大闹了百货公司,趣闻笑话接连不断。这段相声的作者是何迟,表演者是相声大师马三立。一经演出,“马大哈”一词迅速传遍全国。可见,相声的艺术魅力不亚于戏曲。《西厢记》中的“红娘”成了媒人的代称,而《买猴》中的“马大哈”则成了马马虎虎的同义词。

【第78句】:【磨刀不误砍柴工】释义:准备工作做得好,工作才能顺利。例句:“赶趟儿!”红脸汉子满不在乎地一捋,“磨刀不误砍柴工。吃饱了,喝足了,一个顶俩!……”

【第79句】:【求人不如求己】(谚)指求助于别人,不如自己努力来得可靠。

【第80句】:脚跟拴石头——进退两难

【第81句】:【没有梧桐,引不到凤凰来】释义:梧桐树:也叫青桐树,落叶乔木,传说凤凰喜欢栖息的树。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乌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比喻没有好的条件或出色的人才,就招引不来出众的人物。例句:有个姑娘,也可以招来个上门的女婿。老二奶奶又孤.又穷,虽然一二十年来早就有过这份心,可是,“没有梧桐树,引不到凤凰来”啊。

【第82句】:喜鹊进门——报喜来了;喜盈门

【第83句】:【摇了半天船,忘了解缆绳】(惯)缆绳:拴住船只用的由许多股绳拧成的粗绳。比喻白费力气。

【第84句】:【拿碌碡打月亮——不知轻重】(歇)碌碡:又叫石磙,一种用来轧谷物、平场地的圆柱形农具,用石头制成,很重。本指不知重量大小,转指不知道掌握行为的分寸,乱来蛮干。

【第85句】:【吃软不吃硬软】指友好商量的方式;硬,指威胁、强迫的 方式。意即可以商量,不能强迫。类似的:吃顺不吃呛。反 义说:吃硬不吃软。西戎《纠纷》:“他这人就是这路脾气,爱 吃顺气丸,争吵起来,吃软不吃硬。”

【第86句】:【肩不动,膀不摇】(惯)形容什么也不干。

【第87句】:【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仁义道德比财富重要。明代 《警世通言》:“后人评论世俗倚富欺贫,已定下的婚姻犹有 图赖者,况以宦家之爱女,下赘贫家之孤儿,支翁真盛德之 人也!这才是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第88句】:【耳朵磨出了茧子】(惯)茧子:趼子,手掌或脚掌的某些部位因摩擦过多而生成的硬皮。形容对某些话听得太多而厌烦。 也作耳朵都听起茧了。 耳朵眼儿听得长茧子了。

【第89句】:【 豆腐掉到灰堆里无法收拾】无法挽救。马烽西戎《吕梁 英雄传》:“唉,一年的成绩,这一家伙是豆腐掉到灰堆里,没, 法子收拾啦!没办法。”

【第90句】:【安逸出懒汉,逆境出人才】(谚)安逸的生活会养成人的惰性,使人不思上进,逆境却能激励人奋发成才。

【第91句】:六月间的闷雷——轰轰响

【第92句】:蚁多推山山也倒,人多戽海海也干。

【第93句】:捡着黄铜当真金——不识货

【第94句】:【刀斧虽利,不加无罪之人】见“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

【第95句】:【打火机】现在的打火机小巧玲珑,多用于抽烟者点烟用。打火机品种繁多,花样不断翻新,以至于有人专门收藏打火机,出现了收藏打火机热。世界上第一台打火机是德国化学家德贝莱于1823年发明的,可它的原理却来自中国。其实,转轮打火机源于中国近代的“火镰”。中国先前抽烟的人,都有一杆烟枪(俗称烟袋杆),一个烟袋(盛烟叶用),一块火石和火镰。火镰的取火原理是,用一块比较扁平的石英石,在石英石上的边缘放一点点硝棉,用一块似镰刀状的黑铁,猛地击擦石英石的边缘,擦出火花,燃着硝棉,然后将硝棉放入装满烟叶的烟袋锅子里,以此点烟。现代打火机不过是把火镰换成了转轮,把硝棉换成了汽油,摩擦产生火星点燃汽油。

【第96句】:【镜子】“镜子”,人们天天在使用,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当然,水是天然的镜子,有诗曰:投石刺破水中天;有寓言日:猴子捞月亮。讲的都是水的照影作用。那么,作为实物的镜子,是怎么来的呢?它经历了石镜、铜镜、玻璃镜三种形态。据传说,女娲补天时得到一种黑曜石,经打磨而成石镜,这便是最早的镜子。这种上古时期传说的石镜,被现代技术所证实,装修用的大理石、花岗岩经过抛光后都光亮如镜。第二种形态金属镜随着青铜器的发明而产生,有出土实物为证。从出土的铜镜来看,唐代较多。当时,铜镜已较普及。史书有载,魏征谏唐太宗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文物和史料记载相印证,那时铜镜已经相当普及。直到近代玻璃的发明,取代了金属镜。

【第97句】: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我想把毛衣脱掉。爸爸说:“不要急着脱毛衣,俗话说‘春捂秋冻,少生疾病’。”(河南·鲁山)

【第98句】:爸爸有时饭吃得少,就怪妈妈饭做多了;有时吃得多,又怪妈妈饭做少了。妈妈生气地说:“你的肚子是橡皮肚,紧的时候吃不了,松的时候又填不满,叫我怎么估计呢?”(四川·西昌)

【第99句】:【人到难处才见心】释义:困难时才能看出人的真心。例句:“老婆过去虽说很进步,可眼下受了灾,日子困难,‘人到难处才见心’哩,她会不会变呢?”

18331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