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谚语俗语文案洒脱不羁的个性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第2句】:【黄连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谚)黄连:常用中药,味苦。人参:滋补品。黄连味苦而普通,即使救活人命,人们也不认为它有功;人参滋补而贵重,即使吃死人,人们也不相信它是凶手。指人们往往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真相,甚至认不准功过是非。

【第3句】:【清水煮挂面——有盐在先】(歇)挂面里搀有少量食盐。盐:谐“言”。指事先把该说的话说清楚。

【第4句】:【玻璃人儿——透极了】(歇)本指极其透明,转以形容人非常聪明伶俐。

【第5句】:【不分青红皂白】(惯)皂:黑色。 指态度武断或蛮横,不问情由,不论是非曲直。 也作不问青红皂白。 不管青红皂白。

【第6句】:【老板】“老板”在新中国成立前是私营企业主的代称,“大老板”就是资本家了。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告”,实现了公有制,自然也就失去了老板存在的土壤。改革开放以后,私营经济又有了大发展,出现了“老板”遍地都是的现象,具有亿万资产大买卖的富豪称“老板”,小吃店的店主、摆地摊的摊主也称老板,反正见怪不怪,人们也都习惯了。那么,“老板”是怎么来的呢? “老板”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这里只选择一种,“老板”源于“拍板”。“老板”最早是用于称戏班班主的。如梅兰芳在旧时称梅老板。清代张涛《津门杂记》云:“优伶美其名‘相公’,即‘像姑’之讹音,言其男而像女也。向居候家后,其寓所日‘下处’,主人日‘老板’;多半亦梨园子弟出身,积有资金,遂畜雏伶,自立堂门。”这里再明白不过地说明,戏班班主称为“老板”,他们多是梨园子弟出身。 戏班班主被称为“老板”,是从唱曲中的“拍板”来的。要节奏鲜明,就得有指挥棒,指挥戏曲演唱的指挥棒,就是“拍板”,即打拍子的长条板子。明代曲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所说的“盖凡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板以为节制。”明代魏良辅的《曲律》中曾说:“惟腔与板两工者,乃为上乘。”这就是说,演唱者要唱得腔纯板正,才算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老板”之“板”是源于“拍板”之“板”的端倪来。正因为曲坛领袖或戏班班主多是“腔纯板正”的梨园杰出人物,正因为他们老于板眼纯正而歌,所以把他们称为“老板”是再形象不过了。

【第7句】:【不施万丈深潭计,怎得鳌鱼上钓钩】(谚)鳌:海里的大龟。指不施展奇特的计谋,就不能钓来大海底层的鳌鱼。比喻要想使有本事的人中圈套,就得采取非常手段。

【第8句】:一个船儿一个舵。

【第9句】:【一身骨头两层皮】(惯)形容人瘦得皮包骨。

【第10句】:【三头对六面】(惯)指三方当面对证。

【第11句】:【打哈哈】(惯)1指凑趣,逗笑。 2指对事情敷衍、应付。

【第12句】:【财连于命】(谚)钱财和人的生命相连。指钱财等同于生命,对人非常重要。 也作财命两相当。 钱财通性命。

【第13句】:【无置锥之地】(惯)置锥之地:插锥子的地方,比喻极小的地方。形容穷困得无处安身。 也作“无立锥之地”。

【第14句】:【鸡食盆里鸭插嘴】(惯)斥责人多嘴多舌。

【第15句】:【到乡随乡,骑马随鞍】(谚)指到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里,就要随顺着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人情,这跟骑马必须贴着马鞍是一个道理。 也作“骑马随鞍,入乡随乡”。

【第16句】:【刘海】指少女或儿童垂在额前的整齐的短发。这一叫法,源出三说。 一种说法是这种叫法来自一个人——刘海。他是五代时期的道士,本名操,字宗成。人道改名哲,字玄(元)英,一字昭远,号海蟾子。燕山(今北京市西南宛平)人。相传是辽中进士,尝事燕主刘守光,官至丞相。一天,有道人自称正阳子来谒,海蟾待以宾礼。道人向他索取金钱十枚,鸡蛋十个,以一钱间隔一蛋高高叠起,形似塔。刘蟾惊呼:“危哉!”道人日:“君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海蟾大悟,遂弃官隐于华山,终南山。 刘海曾化名阿保,到苏州富商贝宏文家当佣人。有一次,他在贝家打水时,从井里打出三条腿的大蟾蜍。他以彩绳系好,放在肩上,对人说,这只蟾蜍,逃跑了一年多,今天总算找到了。当街坊们拥来看热闹时,只见他肩负蟾蜍,向主人举手致谢之后,便从庭院里冉冉升空而去。刘海这时已是一位白发老人,但在民间画像中,他却返老还童,成为一个丰满可爱的胖小子。 他前额垂着短发,骑在蟾上,手里舞着一串钱。人们觉得他的发式很美,少女和儿童就模仿他梳理这样的发式。后来,将少女和儿童垂在前额的整齐的短发,称为刘海。 二说来自考古。河北省藁城市有个村叫“刘海庄”,村中有座“刘海寺”。2009年2月在村中挖出一块明代嘉靖二十七年的新海寺(即刘海寺)石碑。2010年4月又在村里一眼村井里发现一块石碑,上刻“汉朝刘海大仙”六个大字。 那么,刘海怎么后来到了湖南?“家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畔刘家门”,这是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刘海的两句唱词。刘海庄世代相传的刘海,做过宰相后遭奸臣陷害,被贬湖南,告老还乡后回到藁城遁入空门,最后返老还童,得道成仙。 刘海得道成仙返老还童后,喜欢把额前的头发留下来,就成了今天女孩梳的刘海头,称作“刘海儿”或“刘海儿发”。这也得到了考古的证实。东汉末年,为躲避战火,刘海寺里的一个疯僧将刘海寺里70厘米高的刘海铜像砸下来,带到山西,现在存放在五台山上,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这尊刘海铜像可以看出,我们所谓的“刘海儿”发型也正源于刘海额前的头发式样得来。 三说来自武则天。据传,武则天当了皇帝后,曾破获了一个策划宫廷政变的集团。在审查谋逆者的名单中,武则天发现有上官婉儿的名字,立即将上官婉儿召来施以黥刑(在脸上刺印)。后发现是上官婉儿为了救她而卧底叛乱者中,救了她的命,深悔错怪了上官婉儿。怎奈皇帝之言是金口,黥刑照旧执行,不过行刑改用朱砂在额前刺梅,婉儿变得更好看了。但终究是个耻辱——罪犯的标记,聪明的婉儿便从额顶梳下一缕青丝,刚好盖住那个朱砂记。宫中嫔妃们看了,觉得竞比头发全部向后梳要秀美得多,于是纷纷仿效,并称之为“刘海儿”,后又传人民间。

【第17句】:【放着河水不洗船】(惯)比喻放着有利条件却不知利用。

【第18句】:【打水漂儿】(惯)指在水边投掷石片或瓦片,使其在水面上掠过,激起一串水花。比喻钱物等白糟蹋了,什么也没得到。

【第19句】:【鸭子浮水——面上不动暗里在动】(歇)浮水:在水里游。指表面上不露声色,却在暗中行动。

【第20句】:【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 释义:量:衡量。相:察看。不能根据人的外表评定人,对人低估。“人”又作“凡人”。“海水”又作“海”。 例句:朱先生可不能小看他,林荡元比耗子还精。“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别看他装出那副寒酸相。

【第21句】:【惊蛰一过,棉裤脱落】 释义:过了惊蛰,天气越来越暖和,该脱棉衣了。 例句:秋儿的娘呀!“惊蛰一过,棉裤脱落!”现在快清明了,还脱不下袍儿。这,莫非是又要和去年一样吗?

【第22句】:【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惯)形容人贪得无厌。 也作吃着碗里,瞧着锅里。 吃着碗里,盯着锅里。 吃着碗里的,占着盆里的。

【第23句】:【锯了嘴的葫芦】 释义:葫芦本不响,锯了“嘴”就更不会响了。比喻说不出话或无话可说。 例句:至于他爷爷及方必开两个,到了此时,都变成“锯了嘴的葫芦”,只有执壶斟酒,举箸让菜,并无可以插得嘴的地方,所以也只好默默无言。

【第24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释义;比喻虚心好学,多向人请教,学到的知识就多。 例句:俗话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往后儿,你要注意随时随地向认字的人们学习,多认些老师。

【第25句】:【闹洞房】“闹洞房”是一种婚俗,民间又称“闹新媳妇”或“闹媳妇”。 显然,新媳妇是闹的对象。那么,这一风俗源于何时呢? 早在春秋时期,婚礼是比较沉闷的,《礼记·曾子问》中记载:“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结婚本是件大喜之事,居然不让闹个动静,这不符合人们的普遍愿望,理所当然要加以改变。 时兴闹洞房,不迟于汉代。据杨树达先生在《汉代婚丧礼俗考》中考证,闹洞房在汉代时就已时兴。杨先生引汉末仲长统的《昌言》记载:“今嫁娶之会,捶权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亲族之间,污风诡俗,生淫长奸,莫此之甚。”看来那时闹的热闹程度一点也不逊于现在,现在闹洞房中的不文明之举源于汉代。 闹洞房的来历起源于一个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紫微星下凡,在路E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一伙迎亲队伍的后面,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他就到了新郎家。结果那个女人先到,并且躲在洞房里。当新郎和新娘拜完天地要人洞房的时候,紫微星在房门口守着不让他们进去,并且说屋子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破解的方法,他说:“魔鬼最怕的就是人多,人一旦多起来,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结果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由此,闹洞房流传了下来。

【第26句】:【黄柏汁里泡过的——苦不堪言】(歇)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指生活苦得不能用言语形容。

【第27句】:【阎王催命不催食】(谚)即使是阎王来讨命,也得让人把饭吃饱。指吃饭是人生的头号大事,任何事都不能阻止人吃饭。 也作“阎王催命不催粮”。

【第28句】:【拿别人的鞭子抽自己】(惯)比喻拿别人制定的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来惩罚自己。

【第29句】:【前人栽树,后人修剪】比喻对于前人开创的事业,后人要巩固并发展,不使荒废。

【第30句】:【喝酒见人心】 释义:一起喝酒,边喝边谈,往往能吐出心里话,加深相互了解。 例句:俗话说,喝酒见人心。一边喝一边谈,岂不更痛快?

【第31句】:【摸阎王鼻子】(惯)比喻冒生命危险。也比喻离死不远。

【第32句】:【阎王好做,小鬼难当】(谚)指当个阎王发号施令容易,当个小鬼跑腿应差却十分难。比喻上司头目好当,下级办事人员难做。

【第33句】:【水手水手,三十六行懂透】 释义:作为水手,要对船上各行都精通。 例句:“水手水手,三十六行懂透。”这是因为船行大海之中,五面靠天,一面靠水,凡事无法求人;船上有三十六行的工具,水手也有三十六行的手艺。

【第34句】:【蠓虫飞过都有影】 释义:蠓虫:蠓科的昆虫,比蚊子小,能叮咬人、畜,传染疾病。比喻人经过某处或做什么事情,总会留下形迹。 例句:“蠓虫飞过都有影,何况是常常圣旨来到,能够瞒住谁?”

【第35句】:【喝干醋】见“吃寡醋”。

【第36句】:【饥荒年饿不死手艺人】见“荒年饿不死手艺人”。

【第37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谚)天:旧指天意,亦指机遇。谋划事情,在于人的主观努力,而事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天意或机遇。指一件事情的能否成功,人事与机遇各占一半。 也作谋事虽在人,成事还在天。 谋事在人成在天。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第38句】:【后悔药没处买】(谚)指错误往往是一次性的,错误一旦成为事实,再后悔也无济于事。

【第39句】:【砸饭碗】(惯)比喻失业,没有了经济来源。

【第40句】:【儿大不由爷】(谚)爷:父亲。儿子大了,凡事自作主张,不由父亲作主。指儿女长大成人后自立自主,父母不必再干预。 也作儿大不由娘。 儿大母难专。专:专断。 儿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

【第41句】:【倒打一钉耙】 释义:比喻反皎一口。 例句:我们前些天,揭发批判了李春山,他现在公开赖账,还对李克同志倒打一钉耙,真是无耻已极。

【第42句】:浪再高,也在船底;山再高,也在脚底。

【第43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人们久别重逢,有时会用老眼光看人,一旦发现此人进步很大,便会感慨地说:“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那么,这个“士”最早是说谁呢? 吕蒙是三国时期东吴著名的大将。但自当兵以来,不爱读书学习。有一天,孙权对吕蒙说:“你从十五岁起,一年到头打仗,没有时间读书,现在做了将军了,不能再不学习啦!”吕蒙说:“我实在因为军务太忙,没有时间读书啊。”孙权摆摆手说:“你虽然很忙,但能有我忙吗?我每天还能抽去点时间读书,觉得大有好处。” 吕蒙听了大受启发,开始发奋读书,知识大有长进。 后来鲁肃做都督的时候,以为吕蒙还是那么无知。有一日,鲁肃路过吕蒙的驻地,同吕蒙聊天。吕蒙十分诚恳地向鲁肃阐述了吴、蜀两国的形势,提出了五点建议。鲁肃听了,非常佩服,不禁走到吕蒙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赞扬道:“我一直认为老弟只会带兵打仗,今天同你谈话,才知道你还是有学问、有见识的人,真是文武全才呀,已不是当年的阿蒙了。”吕蒙也笑着说:“人们离别三天,便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咱们两个人隔了这么久的日子没见面,老兄怎么能再用老眼光来看我呢?” 吕蒙果然不负众望,用计巧取荆州,逼迫关羽败走麦城。鲁肃、吕蒙二人的对话,便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源头。

【第44句】:【三寸金莲】“三寸金莲”特指女人被缠残了的小脚。此等残缺之“美”,为汉文化所独有。新中国成立后提出解放妇女、男女平等,废除妇女缠足之陋习。 女子缠足之风始于南唐。公元916年,南唐后主李煜称帝后,令宫嫔窅(ya。)娘以布缠足,呈新月状(亦称莲花状)。因其足骨已残,故较常人之脚小得多,故其足始称“三寸金莲”。 陶宗仪《辍耕录·缠足》:“李后主宫嫔窗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令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做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窅娘就成了女子缠足的第一人。在帝王倡导下,“由是人皆效之”,遂形成了这种华夏独有的以病态为美的畸形审美习俗。到了宋朝以后,女子才较普遍地有了“三寸金莲”。 清入主中原后,因满族妇女无缠足的陋习,故而康熙帝曾下过禁止妇女缠足的诏书。但在强制程度上,较“留发不留头”和缓些,故而收效甚微,汉族妇女还是照缠不误。辛亥革命后,这一陋习才逐渐废除,彻底根除则是在新中国建国之后。

【第45句】:【杀私牛,卖私酒,不犯出,乃高手】(谚)旧时私自杀牛、贩酒均属违法,谁能不犯事,就算他走运。 指做了违禁、违法的事而没有被查获,只能算是侥幸,不可当作本事。

【第46句】:人凭志气,虎凭威势。

【第47句】:【发国难财】(惯)指趁国家陷入危难而大发其财。

【第48句】:【中南海】“中南海”是北京的一个地名,举世闻名。缘何那样出名,它曾是毛主席居住过的地方,足全国人民向往的中心。也是著名的风景区。但是北京属内陆,为何有“海”? “中南海”的“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是花园的意思。因为地处北京的中南方位,故把这一带风景游览区统称为“中南海”。此名始于元代,一直沿用至今。

【第49句】:【狼腿扯到狗腿,驴唇不对马嘴】 释义:比喻胡乱牵扯,不相符合。 例句:我向你要两百五十六块钱,而你又扯出什么大事来,这不是狼腿扯到狗腿,驴唇不对马嘴吗?

【第50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第51句】:【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谚)宁可绕着走远点,也不要图近少走一步,担当风险。指凡事不可只图省事近便,必须以稳妥安全为要。 也作宁绕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宁绕干步远,不涉一步险。

【第52句】:【铁将军把门】(惯)铁将军:铁锁。指门锁着,家里没人。

【第53句】:【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惯)男盗女娼:男的做贼盗,女的做娼妓,指思想行为十分卑劣。形容人伪善,说得冠冕堂皇,灵魂却丑恶肮脏。 也作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表面上仁义道德,骨子里男盗女娼。

【第54句】:【防人之心不可无】(谚)防范别人伤害自己的心不可没有。指人不可有害人之心,但防人害己的警惕性总要经常保持。 也作防贼之心不可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第55句】:【姻缘配合凭红叶,月老夫妻系赤绳】(谚)红叶:唐朝卢渥在御水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有绝句:“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后发放宫女,卢渥与题红叶诗的宫女结为夫妻。月老:月下老人,传说月下老人用红绳系住男女足,二人即成夫妻。旧指男女婚配必须通过一定的媒介,并由专人主持。

【第56句】:【没骨头的伞——支撑不开】(歇)本指张不开伞,转喻人软弱,打不开或支撑不了局面。

【第57句】:【饿不死的伤寒,吃不死的痢】见“吃不死的痢疾,饿不死的伤寒”。

【第58句】:【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释义:比喻一代年轻人接替了一代年老人。 例句:旁的东西有新的,人哪里有新的?有。柜台里头坐了个小老板,二十来岁,柜台外头站了个跑堂的,十八九岁。俗语云:“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这也要算得一新。

【第59句】:【戳穿西洋镜】(惯)西洋镜:也叫西洋景,民间文娱活动的一种装置,可上下或左右推动若干画片,观者从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多为西洋画。比喻揭穿假象或谎言。 也作戳破西洋镜。 拆穿西洋镜。

【第60句】:【得人钱财,与人消灾】(谚)指接受了别人的钱财,就得为人家分忧解愁。泛指得到了别人的好处,就得为人办事。 也作“拿人钱财,与人消灾”。

【第61句】:【十耕萝卜九耕麻】(谚)指农历十月宜耕萝卜地,九月宜耕麻地。

【第62句】:【年纪不饶人】(谚)年纪:岁数,特指人上了岁数。年纪大了,做事总是力不从心。指人到老年,体质衰退,是生命的规律,对任何人者口不宽贷。 也作年龄不饶人。 年岁不饶人。

【第63句】:【站在锅中间,看见锅沿沿;站在坡尖尖,看见天边边】(谚)人站在锅当中,只能看到锅沿;站在坡顶,就能看到天边。指人看问题,立足点高了就眼界开阔,看得很远。

【第64句】: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第65句】:【鸡不啼,狗不叫】(惯)形容没有生机或没有动静。

【第66句】:【成则为王,败则为虏】(谚)旧指在政治斗争中,成功的就是王侯,失败的就是贼寇。指历史上人们往往只以成败论英雄。 也作成则公侯败则贼。 胜者王侯败者贼。 败为寇,成为王。

【第67句】:【早起三光,迟起三慌】(谚)早上起得早,一切都会从容有序;起得迟,就不免零乱匆忙。指养成早起床的习惯,好处很多。

【第68句】:【麦子上场,小孩儿没娘】(谚)割倒的麦子堆到场里,急摊急碾,妇女们都忙着麦场上的事,小孩儿也就没娘照料。指麦子上场,是收麦过程中最紧张、最忙迫的时候。

【第69句】:【大家齐了心,黄土变成金】(谚)众人只要齐心合力,黄土也能变成黄金。指团结起来力量无穷,自然就能创造奇迹。 也作大伙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人心同一起,黄土变成金。

【第70句】:【能找到一,就能找到二】(谚)能找到第一个,就会顺着线索找到第二个。指在摸索中,能初步发现线索十分重要。

【第71句】:【咂滋味】(惯)比喻辨别、体会话语的意思。

【第72句】:【三年早知道】(惯)指什么事情都比别人知道得早。含讽刺义。

【第73句】:【树不成林怕大风】(谚)树木如果不能形成森林,孤孤单单,就最怕狂风袭击。比喻人如果不团结成坚强的群体,就无力抗击天灾人祸。

【第74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语指拿小人卑劣的想法揣测道德高尚之人的心思。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典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春秋时,晋国梗阳有人打官司,魏戊审理不了,把案子上报给献子。官司一方拿女乐贿赂献子(即性贿赂),献子准备接受,魏戊派阎没和女宽前去劝谏。三人一块吃饭时,阎没、女宽一语不发,三次叹气。献子问其原因,二人答道:“饭菜刚上来时,我们担心不够,所以叹气;饭菜上到一半,责怪自己不该那么想,因此再次叹气;饭菜上齐后,想到我们这些小人的肚子犹知满足,想必君子之心也应该是这样的吧?”献子听出二人是在婉言劝谏,于是坚决回绝了贿赂。看起来三人谁也不是小人,尽管献子准备受贿,知错就改,也不乏君子之风。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现在的词义,已今非昔比,完全是反词叉而用之,由褒义转为贬义。

【第75句】:【鼻子是鼻子,眼是眼】i(惯)本指人长得有模有样,比喻做事情条理清楚,有水平,够标准。

【第76句】:【百炼方能成好钢】(谚)铁经过多次锻炼,才能成为优质钢材。比喻人必须在实践中千锤百炼,才能成为优秀人才。

【第77句】:【网兜舀水】 释义:用疏网兜舀水,一下子就漏光了。比喻计划或努力完全落空。 例句:眼瞅着今年果松是丰年,皮子稠,一茬收入说不定能顶两三年。一搬家,岂不成了网兜舀水。

【第78句】:【水米不沾牙】 释义:不吃不喝。“不沾牙”又作“不打牙”。 例句:受刑以后,我半死地躺在监牢里水汪汪的地上,一连两天水米不沾牙!

【第79句】:【家和万事兴】 释义:家庭和睦就能兴旺。 例句:六叔两边劝解地说:“好了,好了,家和万事兴。睡觉去吧,有话明天再说!”

【第80句】:【烦恼皆因强出头】(谚)强出头:不该出头管的事偏爱插手管。惹出烦恼,都是由于爱出头管闲事招来的。指不该管的事不要插手,就可避免烦恼。 也作“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第81句】:【老虎不吃回头食】(谚)老虎不回转身去找食物吃。常比喻有志气的人做事,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绝不中途反悔。 也作“猛虎不吃回头食”。

【第82句】:【拜错了庙门】(惯)比喻求错了人。

【第83句】:【草活一秋,人活一世】(谚)草只活一季,人只活一世。人的生命实际上和草一样,短暂而脆弱。指人应该珍惜生命,不可虚度。 也作“人生一世,草长一秋”。

【第84句】:【生财有道】(谚)指创收财富,要有正当的方法或途径。后多指人有发财之法。

【第85句】:【大旱三年,饿不死厨官】(谚)厨官:管理伙食的人。指即使连遭三年旱灾,发生大饥荒,也不会饿死做饭的厨师。泛指务的什么营生,就会在这方面得便宜沾光。 也作“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

【第86句】:【稻雾去,麦雾来】 释义:指稻子不要雾,麦子希望有雾,因雾气对稻粒的成熟有害,而对麦子则有利。 例句:稻雾去,麦雾来。稻遇雾则谷轻,麦遇之则饱。

【第87句】:狗咬人,有药治;人咬人,没药医。

【第88句】:【狐狸打不成,倒惹了一屁股臊】(惯)比喻没得到好处倒惹了一身的麻烦。 也作“狐子没打着,倒落一身骚”。

【第89句】:【话想三道,稳;绳捆三道,紧】(谚)三:多的约数。说话反复思考才能稳妥;捆东西多束几匝才能紧牢。指说话贵在多想少说。

【第90句】:【花又不损,蜜又得成】 释义:花不受损伤,蜜又能酿成。比喻既要有所得,又不要又有所失。 例句:人云:“花又不损,蜜又得成。”予谓花不损,何由成蜜?且京师危急,今欲存社稷耶?存百姓耶?

【第91句】:【无雨莫种麦】(谚)麦田下种之前如果没有好雨,底墒不足,种子入土后就长不出壮苗。指麦田底墒好是麦子丰收的先决条件。

【第92句】:【酒怕牛肉饭怕鱼】(谚)指最好的下酒菜是牛肉,最好的就饭菜是鱼肉。

【第93句】:【癞蛤蟆吃苍蝇——将供嘴】(歇)将:方言,刚。指收入有限,刚够吃饭。

【第94句】:【灯月之下看佳人,更比白日胜十倍】(谚)佳人:美人。在灯光或月光下看佳人,会觉得更加妩媚。指美人在朦胧的光照下会显得格外美丽。 也作灯前和月下,最好看佳人。 灯下新妇,分外好看。

【第95句】:【敢揽瓷器活,定有金刚钻】(谚)瓷器活:修补瓷器的活计。金刚钻:用金刚石做钻头的钻子。有金刚钻,就敢揽修补瓷器的活计。借指有某方面的专长,就敢承办某方面的事情。

【第96句】:【伸手不打垂尾狗】(谚)指对于失势与失意者,应当有怜悯心,不可无情挞伐。

【第97句】:【守着骆驼不牵驴】(谚)指取大舍小,是选择的原则。也比喻干事业要奔大目标。 也作守着骆驼不说驴。 守着骆驼不吹牛。

【第98句】:【屋漏迁居,路迂改途】(谚)迂:迂回。房屋漏了,就得换个地方住;道路弯曲,就得改条道儿走。 比喻知错就改,不可固执。

【第99句】:【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 释义: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0月8日或9日。白露种麦子有点早,寒露种麦子有点晚,秋分种麦子正是时候。 例句:老人见她走过来,说:“该种小麦了,农谚有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一年二十四节气,秋分到了。”

18433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