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更美APP日记年度最好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半年下雨半年睛】 释义:一年中就有半年下雨,只有半年是晴天。指气候多雨或久晴。 例句:元帅道:“国中气候如何?”公公道:“时候常热,就像我南朝的夏月天道。五六月间,日夜大雨,街市成河。俗语说道‘半年下雨半年晴’,就是这里。”

【第2句】:【上西天】(惯)西天:佛教徒指极乐世界。 也作“升西天”。

【第3句】:【歪着枕头睡觉——想偏了心】(歇)本指心脏偏向一边,转指人胡思乱想,打错了主意。含讥讽或责骂意。

【第4句】:【打蛇先打头】 释义:比喻打击敌人或坏人要击中要害。 例句:“打蛇先打头。”这是一句俗话。跟敌人斗争,要打就打在敌人的太阳穴上,陶家妈妈上午还说了的。

【第5句】:【三日不弹,手生荆棘】(谚)三天不弹琴,手就像长了荆棘一样生涩。指技艺要想精熟,必须常习常练。 也作三日不练不顺手,两天不念不顺口。 三天不唱口生,三天不演腰硬。

【第6句】:【傀儡会跳动,自有提线人】(谚)傀儡:木偶戏里的木头人。 指傀儡在幕前舞动,是幕后有人提着线在操纵。比喻出面捣乱的人,受幕后主谋指使。

【第7句】:【亲家】孩子们结婚后,小夫妻双方父亲之间的称呼,双方母亲则称为“亲家母”。深受国人喜爱的豫剧《朝阳沟》有句著名的唱段“亲家母,你坐下,咱俩拉拉知心话……”“亲家”之称最早始于唐代。《新唐书·萧嵩传》载:“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玄宗)呼为亲家。”最初这一称呼只流行于皇亲国戚的联姻上,唐玄宗直呼龙婿生母为亲家母,足见其关系的亲密。因此,唐代诗人卢纶作《王驸马花烛诗》云:“人主人臣是亲家。”后来,“亲家”这个称呼通行到了民间,一般老百姓也开始使用这一称呼,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第8句】:【打春】为什么把“立春”叫“打春”? 据传,自从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开始了农业,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重视,到周朝的时候,把务农的事提到朝议上,一面制历,一面责令地方官每年要举行迎春仪式。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员来到郊外,聚集乡民,设上供桌,烧香磕头,在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打土牛,把这土牛称作“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后来出现了打纸牛,用纸糊条牛,里面装着五谷,就把这纸牛叫春牛,仍旧在立春前一天,叫“勾芒神”打纸牛,牛倒了,纸烂了,五谷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丰登。 后来,据说一个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贬下去做小官。上任那天,正是迎春的日子,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众举行迎春仪式,鞭打纸牛,觉得可笑,提笔写了《春牛榜子》诗半首:“不得职田讥欲死,儿侬何事打春牛?” 他上任后,不再做那种可笑的事了,真心地关心起农事来。来年他把迎春仪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不再糊纸牛,搬来了犁子,拉来了黄牛,立春时刻到来时,他迎天扯了个大响鞭,牛走了,犁动了,春耕开始了。他的改革措施得到百姓的拥护。他回到衙里,有了诗兴,提起笔来,在上年写的《春牛榜子》下边又添了两句:“岁首常思盘中餐,脆鞭一响打出春。” 就从这儿开始,人们把立春那天叫“打春”。虽然现在不再举行迎春仪式了,可是,“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如故。

【第9句】:【热狗】现在,“热狗”在城市小吃市场上很流行,这种吃法简单方便,很受市民特别是小朋友们的欢迎。但它却是地地道道的“进口货”。 据说,最早出售热狗的人是一位叫特瓦洛的德国巴伐利亚移民。他在19世纪80年代中期摆卖香肠,因为刚烤的香肠烫手,他便用两片面包把它包起来,以方便顾客拿着吃。约20年之后,一个卖这种夹香肠面包的小贩在马球场上高声叫卖一种德国小腊狗香肠,一位漫画家灵机一动,画了一幅两条人物化的香肠,样子好像两只狗在相互对吠,非常有趣。他的这幅名为“热狗”的漫画在报上发表后,人们便开始把这种夹香肠面包叫做热狗了。

【第10句】:【名堂】人们对搞花样、名目或故弄玄虚的人,喜欢说他们搞名堂。那么,“名堂”一词是怎么来的呢?“名堂”由“明堂”演化而来。 原来,上古帝王举行盛典的场所称“明堂”。汉武帝、武则天都提出要造选明堂。据说,武则天建成了明堂,被她的一个男宠一把火烧了。 河北农村也有“立明堂”的习俗,不过用途与皇帝所建的明堂截然不同。 遇到亲人客死异乡,尸骨无存,其亲属就在坟地内建一假坟,内埋死者牌位,叫“立明堂”。不论是建造假坟头,还是掩埋死者牌位,都有一套迷信程序,都会有神秘色彩,故俗语常说:“搞什么鬼名堂!”即由此而来。“明”、“名”同音,如今便演化为“名堂”了。

【第11句】:【吃错了药】(惯)讥讽人脑子出问题,做错了事。

【第12句】:【标点符号】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古书先要学习句读,自己去给文章断句(加标点符号)。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古代也都没有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流行,只是近两三百年间的事情,它其实是一个商业行为的结果。欧洲工业革命前,出现了古登堡印刷术,书籍出现并成为最古老的工业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出于成本考虑,印刷商也就是书商就想做大量印刷来摊薄成本,于是,他们联手语言文字学家发明了标点符号,让书变得更容易读,读得更快。这还不够,还要分段。分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欧洲人读不分段的《圣经》每次都老老实实从开篇读起,《圣经》分段后,人们开始认为不同段落重要程度不同,分歧就产生了。所以,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说:“《圣经》分段印刷是无耻商人酿制的悲剧,他们为了让《圣经》更畅销强行分段,分段以后我们的信仰将四分五裂。”后来的结果被洛克不幸言中——基督教分裂成一大堆教派、教会。 不管商业行为也好,政治目的也好,不可否认,标点符号确实给人们读书带来极大的方便,并且成为语言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第13句】:【雏凤清于老凤声】 释义:雏凤:小凤凰。比喻年轻人胜过老年人,后一代胜过前一代。 例句: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司量也。”

【第14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释义:朱:朱红。接近好的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的可以使人变坏。 例句:我们研究外国文学的,整天接触外国的东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注意世界观的改造,很容易接受外国的影响。

【第15句】:【钉是钉,板是板】(惯)形容态度鲜明,毫不含糊。

【第16句】:【酒病酒药医】(谚)指人因饮酒而得的病,还要用酒来医治。也泛指人从哪方面引出的问题,还得从哪方面去着手解决。 也作“酒病还须仗酒医”。

【第17句】:【老郎疼婆娘,少郎讲名堂】 释义:年轻的丈夫不知道疼爱妻子。 例句:“唉唉,事到如今,只能顾一头了。俗话说:‘老郎疼婆娘,少~B讲名堂’。……”

【第18句】:【两手拍屁股——光打光】(歇)形容一无所有,一点儿也不剩。

【第19句】:【汉字横写】汉字贤写改横写,最早是由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新青年》杂志编辑钱玄同提出来的。《新青年》1917年卷3期,刊登了钱玄同致陈独秀的公开信,信中说:“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甚为省力。若纵视上下,则一仰一俯,颇为费力。以此例彼,知看横行较易于竖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字、西文,一笔一势,罕见自右至左者。然则汉字右行,其法实拙。若从西方写法,自左至右横迤而出,则无一不便。”此后,钱玄同又在《新青年》连续发表四篇公开信,积极倡导“竖改横”的主张。陈独秀、陈望道等学者表示赞同。从此以后,横写汉字便逐渐在民间流行开来,并一直延续至今。

【第20句】:【一子出家,九祖升天】(谚)出家:离开家庭做僧尼或道士。九祖:自身以上的祖祖辈辈。佛、道认为一子出家脱离红尘,列祖列宗就可因之升天成仙。也比喻一人得势,光宗耀祖。

【第21句】:【死诸葛骇走了生仲达】 释义:诸葛:指诸葛亮。仲达: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曹魏政权的掌握军权的大臣。死人吓跑了活人。形容威名大,让人听了就害怕。 例句:这是北伐当年的旧官衔,就和“死诸葛”骇走了“生仲达”一样,这旧官衔却骇走了防护团。

【第22句】:【乱世出英雄】(谚)战乱的年代,往往会涌现出收拾局面的英雄人物。

【第23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谚)冯唐:汉文帝时名臣。李广:汉武帝时名将。指文帝以年老为由不重用名臣冯唐,武帝因李广非皇亲而不予其爵位。泛指真正的人才往往不被赏识,不被重用。

【第24句】:【先道断,后不乱】(谚)道:说。 指凡事先把条件讲清楚,事后就不会发生麻烦,纠缠不清。

【第25句】:【放秃尾巴鹰】(惯)比喻借出去的钱和物收不回来。

【第26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谚)比喻人的追求与志趣各不相同,不能强求一致。 也作萝卜青菜,各有一爱。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第27句】:下棋不语,落子不悔。

【第28句】:【打官司】“打官司”一词是个俗语,就是现在的诉讼。那么,“打官司”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官司”一词原来泛称旧时的官吏或官府,最早见之于春秋时期的《左传》:“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于是秦始征晋河东,置官司焉。”西晋学者杜预解释说:“官司,百官也。”这里说的官司,是指官吏。 “官”是处理国家事务的人;“司”是掌管、负责的意思,后来人们称“官司”是官事。为什么将诉讼称作“打官司”呢?有三种说法。其一是诉讼的双方即原告与被告很少能够心平气和地解决其讼事,常常为此大打出手,闹个你死我活,故将诉讼称为“打官司”,时间一长成为口头俗语。其二是说“被官打”。从戏剧当中的“击鼓升堂”看确实是被官打。告状人不管有理没理,有冤无冤,只要击鼓,上堂后先打三十大板,然后再递状子。“打官司”一词是主谓语倒置,应当是“官司打”,就像戏曲《三打陶三春》一样,陶三春是打的主角,不是被动挨打。因此,上官府诉讼称为“打官司”。其三是说与“打”的词义有关,左边偏旁是手(扌),右边偏旁是人(丁),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手,所以“打”是个广义词,如打酱油、打电话、打篮球等,所以,“打官司”也类同,打官司就是请官吏公断。以上三说都有一定道理,观者自判。

【第29句】:【大写数字】汉字中本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但因为字形简单,容易篡改,为了防止有人涂改账册,就必须用大写数字。那么,是谁发明了大写数字呢? 目前最早可见的大写数字,出现在唐代石碑武则天的《岱岳观造像记》中。据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考据家顾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记·岱岳观造像记》可知,《岱岳观造像记》是则天朝所树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写数字。顾炎武考证说:“凡数字做壹、贰、叁、肆、伍、陆、漆、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考据大家顾炎武论断大写数字出自武则天当十分可信。这一论断,在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论行营状请勒魏博等四道兵马却守本界事》中得到证实:“况其军一月之费,计实钱贰拾漆捌万贯。”其中“贰、拾、漆、捌”都是大写数字。顾炎武说这个“漆”字,本应作“桼”,多的三点是后人妄自加凿的。 武则天制定大写数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原来,武则天的初衷是为反贪建廉,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改成了大写。 这一改革,大写数字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 有人说,大写数字是朱元璋发明的,这显然是移花接木。唐碑有证在前,有人想把功加在朱元璋头上也是枉然。不过,明太祖朱元璋对大写数字也有贡献,他把“漆”变成了“柒”,把“陌”变成了“佰”,把“阡”变成了“仟”,也算是个完善者。

【第30句】:【做耳目】(惯)比喻替人刺探消息。

【第31句】:【老鼠睡猫窝——送来一口肉】(歇)比喻送到嘴边来的好东西。

【第32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谚)履:鞋。冠:帽。到瓜田里,不要弯下腰去提鞋,免得人说你偷瓜;到李树下,不要伸手去整帽,免得人说你摘李。指处在容易引起怀疑的环境,要尽可能避开嫌疑。

【第33句】:【毒蛇黄鳝分不清】(惯)黄鳝:鱼,像蛇而全身无鳞,黄褐色,有黑色斑点,生活在水边泥洞里。比喻分不清好人坏人。

【第34句】:【儿行千里母担忧】(谚)指儿女出门,不论远近,母亲总是牵肠挂肚,放心不下。 也作“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第35句】:【娼妓】“娼妓”指卖淫的女子。娼妓本义并非如此,“娼”和“妓”原本不是双音节的词,娼是娼,妓是妓,只是娼和妓的本义比较接近。古时娼与倡相通,《说文解字》解释说:“倡优,女乐也。”指从事歌舞的女艺人。 妓与伎通,《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妓,女乐也。”可见,娼与妓最初都是指歌舞女艺人。后来,娼和妓的词义发生了转变,均指卖淫的女子,并合二为一,称为“娼妓”。 “娼妓”源于春秋时期。据《战国策》记载:“齐桓公宫中七市,七闾七百,国人非之。”有记载解释说,这就是指齐国相国管仲开设的公营妓院,所收取的钱财都归国库所有,用于军费开支。这种说法被后人接受,清人纪的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娼族祀管仲,以女闾三百也。”因此,明清时扬州等地的妓院里供奉的祖师爷就是管仲。妓院里不仅设有管仲牌位,妓女们还要给管仲叩头烧香,以祈生意兴隆。从此,一代名相管仲,名誉受损,留下此业被后人诟病。

【第36句】:【泥牛入海——永无消息】(歇)本为佛教语,比喻接受大道教化之后便忘却小我。后指人一去不复还,没有音信。也指东西没有下落。 也作泥牛入海——一无消息。 泥牛入海——毫无消息。 泥牛入海——音讯全无。

【第37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释义:溃:溃决。蚁穴:蚂蚁洞。比喻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 例句:“找教导处,退回去。这样的人,我们不欢迎!”……“高见!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不能开这个耗子洞。”

【第38句】:【拾着麦子打烧饼卖——净赚】(歇)指净赚利,一点本钱未花。也指不出力或不出钱便能得到某种好处。 也作“拾上麦子打烧饼——纯利”。

【第39句】:【百行孝为先】(谚)人有各种行为,当以孝敬老人为第一位。 也作“百善孝为先”。

【第40句】:【没有三分利,谁肯起五更】(谚)三分利:三分的利润。五更:一夜分五个更次,第五个更次在黎明时分。指人们起早摸黑苦干,无非就是为了财利。

【第41句】:【哈叭狗带串铃——充大牲口】(歇)哈叭狗:也作哈巴狗,也叫巴儿狗、小叭儿狗,一种体小、腿短、毛长、供观赏的家养狗。串铃:成串的铃铛,挂在骡马等大牲口的脖子上。比喻冒充大人物。

【第42句】:【青石板上钉钉,不会更动】 释义:石板上钉上钉子,牢上加牢。比喻事情一做决定,不再改变。 例句:按照他的说法,这门亲事,自然是青石板上钉钉,再不会有什么更动了。

【第43句】:【黄忠人老心不老】(惯)比喻人虽然老了,志气却没有衰退。

【第44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惯)比喻说话没有条理,做事不按章法或次序,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比喻这事干一点儿,那事也干一点儿,什么事都干。 也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东一榔头,西一棍子。 东一榔头,西一杠子。

【第45句】:【大姨妈】女生的月经来了,有许多隐讳之语,来代替使人害羞的月经一词。如“例假”、“倒霉”等,还有一种隐讳之语叫“大姨妈”。那么,“大姨妈”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有一个爱情故事。 据说在汉代,有个女孩叫佳儿,早年父母双亡,就一直跟着姨妈家的人生活。年方二八之时,正是出嫁的好时候,上门说媒的人也就多了,佳儿也有了自己的意中人,一个姓李的书生。 李姓书生也很爱慕佳儿姑娘,那时候人都很传统,两个人定了亲,可还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完婚,两个人独处的机会不多。当两人见面的时候,往往大姨妈也在家里忙活,两人温存的时候,自然怕人看见,说三道四。所以听见脚步声,佳儿就会说:“大姨妈来了,你快躲起来。” 终于到了结婚的日子,入了洞房,书生就急匆匆想要一尽云雨之欢,可惜日子不巧,佳儿就说今晚大姨妈要来。书生也是聪明人,知道一定有难言之隐,就忍住了。从此以后,就有了这个习惯说法,月经来了,就会说“大姨妈”来了。

【第46句】:【摸老虎屁股】(惯)指冒犯有权有势或难以对付的人。

【第47句】:【有酒胆没饭胆】(惯)比喻虚张声势,貌似胆大,其实内心虚弱,胆子很小。

【第48句】:【男不男,女不女】(惯)既不像男的,又不像女的。形容人打扮得不伦不类,不像样子。 也作男不像男,女不像女。 女不女,男不男。

【第49句】:【风马牛不相及】 释义:风:一说放逸,走失;一说兽类发情,彼此相诱。一说两地相距很远,牛马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一说马与牛不同类,雄雌不致相诱。 比喻彼此之间毫不相干。“相及”又作“相干”。 例句:说了几次,也钻不到他的耳朵里去,什么抗日,什么工作,什么工人、农民,都是对牛弹琴,风马牛不相及,他心上像长了茅茅草。

【第50句】:【覆巢之下无完卵】(谚)指鸟巢翻落下来,巢内的鸟蛋必定全部破碎。比喻整体覆灭,局部也就难以保全。 也作覆巢之下,那有完卵。 毁巢之下,势无完卵。 破巢之下,焉有完卵。

【第51句】:【输赢胜败,兵家常事】见“兵家胜负,自古无常”。

【第52句】:【直一榔头,横一棒子】 释义:比喻横加批评、指责。 例句:可是彭工程师不同意,说这里是工地,不是试验场;是说火话,放空炮。你听听,他直—榔头,横一棒子,真叫人火冒三丈。

【第53句】:【千死万死,不过一死】(谚)千种死法,万种死法,无非就是要了这条命。指人到走投无路、万般无奈时,只有一死了之。 也作干死万死,终须一死。 干死万死,左右一死。 千死万死,总是一死。

【第54句】:【逼急眼了,兔子也要咬人】 释义:比喻老实人被逼急了,也要反抗,采取行动。 例句:逼急眼了,兔子也要咬人!到了这个关节,只有一个拼字。

【第55句】:【水难量,人难料】 释义:不能根据人的外表评定人,对人低估。 例句:常言说得好,水难量,人难料;你们莫看我老八今朝有酒今朝醉,是个没啥志气的人。可在有些事情上,不是夸口,我老八可真当得上先知先觉,料事如神。

【第56句】:【忧能伤人】(谚)指忧愁烦闷,容易使疾病发生。

【第57句】:【簸箕大的天,没见过几个】(惯)讽刺人没见过大世面。

【第58句】:【二人转】“二人转”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 流行于东北各地,是以东北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发展而成的,已有二百年历史。过去它有蹦蹦戏、大口落子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才定名为“二人转”。原有三种演唱形式:一是二人对口演唱的二人转;二是一人演唱的单出头;三是扮演固定人物的拉场戏。近来又有发展,增添坐唱、群唱等形式。俗语所谓的二人转主要指第一种,即二人对口演唱的形式。

【第59句】:【拴着的驯马拉五百,没笼头的野马驮三千】(谚)驯马:驯服的家马。笼头:用皮条编成的戴在骡马头上的套具。指家马负重力小,野马负重力大。比喻死守家门没出息,出外闯荡长才干。

【第60句】:【山塌不后退,浪打不低头】(惯)形容人意志坚强,任何凶险和困难都不怕。

【第61句】:【物有不同物,人有不同人】(谚)物和物不一样,人和人也不会相同。指人与人总有差别,不能强求一律。

【第62句】:【你有你的千里眼,我有我的顺风耳】 释义:比喻各有各的本领。 例句:但事后一想,又笑了起来:“你有你的千里眼,我有我的顺风耳;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这次算个平局。”

【第63句】:【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谚)国卿:朝廷高级官员。男子辛勤耕作,不如逢个好年景;女子尽力蚕桑,不如嫁个大官员。旧指辛勤劳动,不如巧遇机会。 也作力田不如逢丰年,力耕不如见公卿。公卿:原指三公九卿,后泛指朝廷高级官员。 力田不如逢年,采桑不如见郎。

【第64句】:【大海里捞针】 释义:比喻难找到,难碰到。“捞”又作“寻”。 例句:可是,大海里捞针,到哪里去摸姓周的影儿呢?

【第65句】:【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谚)否、泰:《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两个卦名,否是凶卦,泰是吉卦。指欢乐过度就会招来悲苦,倒霉到极点就会转交好运。 也作乐极悲生,贯盈祸起。 乐极则悲,泰极则否。

【第66句】:【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谚)无求于人,走到哪里人们都不会小看你;你不饮酒,何必管他酒价涨得有多高。指人能做到对人无所求,对事无所求,那就是个高超的人。

【第67句】:【只见鱼喝水,不见腮里漏】(谚)比喻人的经济收入看得见,日常消费不易见。

【第68句】:【桑木扁担——宁折不弯】(歇)桑木质地坚硬,做成的扁担即使被压断了也不会弯曲。形容人性格刚强,宁死也不屈服。

【第69句】:【千个屠夫一把刀】(惯)屠夫:旧时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屠夫再多,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刀。比喻大家的做法都一样。

【第70句】:【一个毛厕里的蛆——没有两样货】(歇)比喻同是坏人,不会有两样。

【第71句】:【眼睛里冒火】(惯)形容人极其愤怒的样子。 也作“眼睛窜火苗子”。

【第72句】:【债多不愁,虱多不痒】见“虱子多了不怕咬”。

【第73句】:【公元】“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在我国称之为“公历”或“阳历”,是相对于我国的“农历”或“阴历”而言。 “公历纪元”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平为公历元年,相当于我国西汉末期平帝的元始元年。 “公元”产生于基督教盛行的六世纪。当时,为了扩大教会的统治势力,僧侣们把任何事情都附在基督教上。公元525年,一个叫狄奥尼西的僧侣,为了预先推算七年后复活节的日期,提出了所谓耶稣诞生在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284年的说法,并主张以耶稣诞生作为纪元。这一主张得到了教会的大力支持。公元532年,教会把狄奥克列颠纪元之前的284年作为公元元年,并在教会中使用。到1582年,罗马教皇制定格里高利历时,继续采用了这种纪年法。 我国是辛亥革命后开始引入公历的,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才完全使用公元纪年。

【第74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一俗语多指心甘情愿。也指故弄玄虚,不可能实现。此俗语源自商、周交替时期。 商朝末期,商纣王无道,周文王决定讨伐昏庸残暴、民心尽失的商纣王,便留心物色一位有才能的军事指挥者来辅佐自己。 一天,周文王带着他的儿子到渭水北岸去打猎,看到一个老翁在渭水边钓鱼。令人奇怪的是他的鱼钩是直的,而且离水面有二三尺。老翁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这时,一个樵夫走近他,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那老翁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文王见状大为惊奇,就下车,与之交谈。得知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布阵的高人。周文王喜出望外,便诚恳地请他一起回宫。 此后,姜太公钓鱼、文王访贤广为传诵,遂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

【第75句】:有钱难买老来瘦。

【第76句】:【自己的耳朵——看不见】(歇)指事情明摆在那里,却没有看见。

【第77句】:【鸡归鸡,鸭归鸭】 释义:比喻不是同类,不能在一起。 例句:打开天窗说亮话,安隆奶奶,庚虎是你的孙子,小金兰是我女儿,鸡归鸡,鸭归鸭,你安姐姐也应该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不要麻雀跟雁飞,矮人空心高!

【第78句】:【前人种树,后人歇凉】 释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例句:小炮弹咯略笑起来:“说你农民意识,多想不开。庄稼熟了,终归有人收、有人吃就行了。你操那个心千什么?古语说:‘前人种树,后人歇凉’,咱们是专管开荒下种的。”

【第79句】:【大风刮不多时,大雨下不多时】(谚)指狂风暴雨来势猛烈,但不会持续多久。也借指特殊情况只是暂时的。

【第80句】:【卸包袱】(惯)比喻解除思想或经济上的负担。

【第81句】:【丢了芝麻,捡了西瓜】(惯)比喻得大于失。 也作“撒了芝麻捡个西瓜”。

【第82句】:【只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谚)秀才只取得了进学的资格,所以可能还很穷;举人却已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因此不会再穷。指只有穷的读书人,没有穷的做官人。

【第83句】:【属蚂蚱的——不按着不屙屎】(歇)蚂蚱:蝗虫。比喻不采取强硬手段就不接受指令。常含责骂意。

【第84句】:【地靠粪养,人靠饭长】(谚)土地经常施肥,才能肥沃,长好庄稼;人每天吃饭食,才能维持生命,使身体健壮。指人要有健康的体魄,必须注意饮食。

【第85句】:【露头角】(惯)比喻显示才华或能力。 也作“显露头角”。

【第86句】:【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释义:借指光听别人说的话还很不够,要亲自去了解情况。 例句:“从这件事你就可以看出许多事。”老雷头又瓮声瓮气地说,“你应该亲自用眼看一看,用耳朵听一听,吃人家嚼过的馍是没味道的。”

【第87句】:【逼公鸡生蛋】 释义:比喻要求苛刻,强人所难。 例句:袁廷发头也不回,抵塞他:“你们简直在逼公鸡生蛋哕。”

【第88句】:【观人必于其微】(谚)指看人好坏或水准高低等要着眼于小处。

【第89句】:【小九九】现在人们一般把那些有心计、会算计、善谋划的人形容为心里有“小九九”。其实,“小九九”是从最早的《九九乘法歌诀》中演变而来的。 “小九九”即“九九乘法歌诀”,因为是最初级的数学计算方法,所以又常称为“小几九”。现在小学生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的,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大约到十三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管子》、《荀子》、《战国策》、《淮南子》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等文案。“不管三七二十一”这一俗语,不是来源于苏秦吗?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小九九”是用以计算的,俗语“小几九”借以指心中有算计,对事情心中有数,但气度小,有时略带贬义口吻。与“宰相肚里能撑船”比起来,“小九九”就显得相形见绌。

【第90句】:【幡杆灯笼,照远不照近】 释义:幡杆:垂直悬挂一种窄长旗子的旗杆。比喻做事照顾远客,不照顾近亲近邻。 例句:他心里倒是挺高兴的,可是还有点埋怨侄儿不照顾他,就叽叽咕咕道:“阿坚这孩子真是个幡杆灯笼,照远不照近!”

【第91句】:【跳到秤盘里——拿自己来量别人】(歇)指用自己的狭隘眼光来衡量别人。

【第92句】:【朝里有人好做官】(谚)旧指在朝中有权势者作后台与靠山,做官就稳当,升官也容易。

【第93句】:【植树节】3月12日,是我国现在的植树节。那么,过去有植树节吗? 我国最早设立植树节,是由民国初期周自齐呈准孙中山大总统设置的。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意识到森林的重要意义和倡导植树造林的人。辛亥革命后,民国四年(1915年),在孙中山的倡议下,由农商部总长周自齐呈准大总统,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活动。7月2旧批准后,通令全国如期遵照办理。 这首个植树节是源于我国古代清明节插柳的习惯。相传,唐朝高宗于三月初三游春渭阳,“赐群臣柳圈各一,谓戴之可免虿毒。”后来,江南百姓将此演化成插柳,每逢清明时,家家户户将柳条插在井边,绿柳发芽,遂长成小树。“井井有条”的成语即发源于此。这也是将清明定为植树节的起因。 民国十七年(1928年)4月7日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孙中山)逝世纪念植树式。”民国十八年(1929年)2月9日农矿部又以部令公布《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各省植树暂行条例》十六条。后经行政院及国民政府批准,正式确定3月12日为全国植树节。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植树造林,重新规定3月12日为中国植树节。

【第94句】:【杀鸡骇猴】(谚)当着猴的面,杀鸡放血,使猴子害怕。比喻严惩某人,儆戒其他人。 也作杀鸡给猴子看。 杀鸡给猢狲看。猢狲:猴子。

【第95句】:【狗无廉耻,一棍打死;人无廉耻,无法可治】(谚)狗无耻处死即可,人无耻则难以处置。指人要是不顾羞耻就无药可救。

【第96句】:【赶浪头】(惯)浪头:涌起的波浪。 比喻紧跟时尚,做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事。含贬义。

【第97句】:【人死留名,兽死留皮】见“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第98句】:【卖片儿汤】(惯)片:谐“骗”。指骗人。

【第99句】:【男怕穿靴,女怕戴帽】 释义:穿靴:指腿脚发生水肿。戴帽:指头部水肿。男人腿脚水肿,女人头部水肿,表明病情严重,有危险。 例句:雁雁,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我脚肿成这样子,看来是回不了老家了。

18542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