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课外阅读的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课外阅读感言 哲理 , 感悟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阅读,是一种提高语文素养的很好途径。

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

”   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勤于阅读、书香四溢的民族是兴盛的,充满创造力的;而一个漠视阅读,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停滞的,前途可悲的。

多读好书,能使人明智,增长见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因此,经过了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家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体。

  一、课外阅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补充   

【第1句】:提升了人生境界,强化了人文精神,真善美广植人心。

  读书,得进入心平气和的状态,就像听古典音乐一样,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让我们暂时远离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庸常,心灵变得纯洁、敞亮。

同时,精神陶冶,智慧增进,以及难以名状的读书愉悦,乃至语言感受能力的提高等等,都在其中随着精神境界的提升渐渐扩大。

  “人文精神”的失落是语文失去魅力的根本原因,课外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人文精神。

在学生评价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价值时,学生认为“有书相伴,人生不寂寞”、“在阅读品味人生,提升了人生境界”,这也是课外阅读的一种必然收获和最大收获。

  

【第2句】:顺应了教育改革,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利于青少年研究素质的养成。

  以“讲析”为主要特征的课堂阅读教学把学生当作纯粹的“听客”或“看客”,消磨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外阅读的性质决定学生本身是阅读的主人,老师即使“欲讲不休”,也只能是“鞭长莫及”。

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以学生自己“最喜欢”和“最欣赏”为标准,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

“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图书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中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

”自主性不但使学生有了做学生主人的强烈优越感,也为语文学习带来了极大的空间。

  同时,课外阅读是长期的、自觉地阅读行为,特别适合于培养学生的研究素质,有利于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健康的生存和发展。

  

【第3句】:有利于语文课程形成开放性的学习领域。

  课外阅读是开放的,它能够有效的加强学生与人生、社会、自然、艺术和科学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语文学习更好的联系生活,使学生的思维向课外延伸,能力和视野向课外发展,拓展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学语言的机会和实践领域。

  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已成为当今世界全球教育的一个基本共识。

近年来,学校改革成为美国公众最关注的社会话题,所以布什总统上台后,向国会提出的一个重要法案就是教育改革法案,获国会批准的该法案拨款240亿美元,要求所有的中小学校都必须进行阅读和数学考试合格才能毕业。

  二、如何增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1,由浅入深,循循善诱。

  课外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在初期阶段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很大。

相当多的学生一看见大部头的名著,就乱了方寸,产生畏难情绪。

这种情况下,先不要急着向学生推荐巨著,而是推荐一些易于学生接受的文章。

刚开始,我采取的是联读的方法,即立足于课本,在课外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比如教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找来了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让学生去体会两位世界著名女性性格的坚强与对理想的执著。

教巴金的《灯》一文时,我为学生介绍了他的《憩园》、《寒夜》等作品,使学生了解了巴金的文思,更深深地被巴金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所感动。

这种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有学生说:“虽然老师只教了一篇课文,可实际上,我们却学习了两至三篇课文。

”   渐渐地,学生不再满足于和课文相关的几篇文章,他们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课本之外丰富的大千世界是怎样的,他们甚至于要求每一节课,我都能够向他们介绍新书、好文章,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了一些文字优美的精致散文、道理浅显的哲理散文,使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美,还从中获得了为人处事的方法,从而逐渐的培养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认识到语文的世界是如此的广阔,学生品尝到了乐趣,对课外书籍产生了亲切感,稍长一段时间后,我在漫漫加入一些内容比较全面、说理比较透彻的文章,这样循序渐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

  

【第2句】: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正确引导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要广泛涉猎,努力拓宽知识面,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一点点东西是绝对不够的。

因此,我首先为学生订阅了专业性强、阅读口味高的《课外阅读》、《语文报》,充满青春气息、瞭望外部世界的《青年文摘》,另外我还发动全班同学将自己家中最好的两本书籍捐给班级,一个学期后归还本人,这样五十多个人的一个班,就有一百多本书,大大丰富了阅读资源;同时,我要求学生将感触最深或最喜欢的文章摘抄下来,并写写自己的感想,每周抽出一节课开展“课外阅读心得交流”会,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阅读的深度,而且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一种阅读习惯。

一旦学生养成读书习惯,这种习惯必定伴随他的一生,给予他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第3句】: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我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梁启超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要指导作文,先要教会学生读书,将作文与读文结合起来。

”例如可以选一些同类的或不同类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外读,作比较。

使学生课内外结合独立阅读,让学生或从内容上、或从形式上、或从语言上、或从具体的艺术手法上进行揣摩,给学生以熏陶和启迪。

  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是赏析课的教材,又是读写训练的范本,对于这类文章必须“每日指定时刻读它,读时不放过一字,读完一部再读别部。

想抄录的随读随抄。

”让学生准备自己的摘抄本,摘抄精美文句,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我针对本班的情况,采取记读书笔记的方法,要求学生从阅读过的书籍中记下提要,并表述自己在读书中的点滴体会,不讲求形式上的完整,也不要求内容上的联系,篇幅可长可短、灵活自由、有感而发,旨在达意。

刚开始我要求学生一周写三篇,一段时间后,渐渐增加到五篇,版面上允许学生自由设计,可加插图点缀。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不再将之视为学习负担,学习气氛空前浓厚。

我还定期地将一些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范本,让大家传阅,其余的同学在羡慕、惊叹的同时,也鞭策自己向他们靠拢。

经过两年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的文章中不时出现好词佳句,为其作文增添了文学色彩。

学生们在文学名著的海洋中遨游,如蜜蜂在万花丛中辛勤采蜜,古今中外的名著都成了写作的素材。

从而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伟大的作品能引起心灵震荡,甚至能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人的命运。

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那些英勇的、忠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

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

好书是人生的优秀导师,好书是人生进步的阶梯。

愿“阅读”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愿语文课堂掀起认真读书的热潮,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课外阅读摘抄大全包括感想

1摘自席慕容《桐花》低的呼唤过之后,整个世界就覆盖在雪白的花荫下了。

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

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

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

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

赏析:这段话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和动感。

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繁华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这幅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

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发的生命力,仿佛整个山坡都被桐花覆盖了,生命的张力无限延伸。

而作者的想象则充满了浪漫的梦幻。

2摘自张爱玲《秋雨》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

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

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

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赏析: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喜欢张爱玲的文字,就像这篇秋雨,别人都会写温暖潮润的气息,而她则写得幽暗而阴森,光是笔触就让人感到寒冷而战栗了。

但也许这正是张爱玲文字的魅力,张扬的,阴暗的,却又是如此真实,探测到人内心的最深处。

这篇文章用笔细致,只用了比喻和拟人,就把秋雨写得栩栩如生,又带入了一层沉闷而寂寥的色彩。

于这文来说,充满了灰色、忧郁,黯然,寥落,一种生活无厘头的滑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仅是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

3摘自张晓风《初雪》现在,太阳升上来,雾渐渐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绿,看起来绵软软地,让我觉得即使我不小心,从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会擦伤一块皮的,顶多被弹两下,沾上一袜子洗不掉的绿罢了。

还有那条绕着山脚的小河,也泛出绿色,那是另外一种绿,明晃晃的,像是搀了油似的,至于山,仍是绿色,却是一堆浓郁郁的黛绿,让人觉得,无论从哪里下手,都不能拔开一道缝儿的,让人觉得,即使刨开它两层下来,它的绿仍然不会减色的。

此外,我的纱窗也是绿的,极浅极浅的绿,被太阳一照,当真就像古美人的纱裙一样飘缈了。

你们想,我在这样一个染满了绿意的早晨和你们写信,我的心里又焉能不充溢着生气勃勃的绿呢

赏析:作者充分调动了视觉与触觉,写活了春天的绿色。

多处采用比喻,形象生动。

喜欢这段话,因为看了就很温暖。

这种温暖是从哪里表现出来的呢,我想,就是从那些温暖的字眼里流动出来的,“明晃晃”、“浓郁郁”、“生气勃勃”,因为写给孩子,所以更加诗化和优美。

作者笔下的绿色仿佛是活着的,流动的,仿佛在信中就像出现在眼前一样。

我也喜欢绿,也喜欢作者笔下的这片绿。

它们的生机让人感觉到快乐和希望。

4摘自张晓风《秋天 秋天》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

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这种兴奋。

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

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小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期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

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起一地的梧桐子。

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

二十年了,我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

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赏析:这段文字用优美的笔触表达了对梧桐叶子的喜爱。

“簌簌”的象声词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让读者也能猜到那种场景。

“神秘的美感”写出了秋日梧桐的特点,神秘的,优美的,梧桐叶子在作者眼中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和美好,极富有感染力。

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梧桐叶子的形态。

作者从颜色、形状等各方面做了描写,同时将叶子比作小船,穿上还有船舷,船舷上是梧桐子,让每个读到的人都心驰神往,也想看一看这优美的梧桐树。

作者想象力丰富,将秋天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5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

临水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篷船。

船下行时运桐油青盐,染色的棓子。

上行则运棉花棉纱以及布匹杂货同海味。

贯串各个码头有一条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

河中涨了春水,到水逐渐进街后,河街上人家,便各用长长的梯子,一端搭在屋檐口,一端搭在城墙上,人人皆骂着嚷着,带了包袱、铺盖、米缸,从梯子上进城里去,水退时方又从城门口出城。

某一年水若来得特别猛一些,沿河吊脚楼必有一处两处为大水冲去,大家皆在城上头呆望。

——沈从文《边城》赏析:好的写景就该是简洁而富有刻画力的,在沈从文笔下找不到华丽的辞藻,但你却可以清晰得从这样的笔触中感受到景物的轮廓,“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说不出的滋味,和文章淡淡的气氛相得益彰。

课外阅读记录卡家长感言

【第1句】:阅读记录表:有这么一份阅读记录表,肯定是老师给你布置的家庭阅读作业,需要你进行阅读相应的书目后,进行一个阅读后的记录,并用填表的形式表达。

【第2句】:家长:需要家长配合,对你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3句】:签名和评价:家长需要对你所做的阅读工作进行测评,用签名的形式证明家长有过检查;用评价的方式证明家长对你做的阅读进行测评和打分。

最后:做阅读、填记录表、家长签名和评价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小学生课外阅读心得体会

读书的过程就是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书上得来终觉浅要出成果,嘘,工行明白的说就是要会整合整合获取知识信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是孩子们的读书的行者

作文:我的课外读书心得600字

书名: 作者:内容摘要: 以贾.王.史.薜四个大家族为背景,以、、薜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三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大观园内和外的青年男女爱情故事。

精彩片段: 在黛玉稿断痴情一文中,、和偷偷地举办婚事,让宝玉误娶,后来,黛玉去找宝玉时,宝玉嘻嘻哈哈地笑,黛玉关心问他为啥病了,宝玉却跟她开玩笑,后来黛玉一气之下,吐出了很多血,最后死了。

课外阅读记录

篇名:《海底两万里》好句摘抄:1)、“你只有探索才知道答案。

”2)、“我的心还在这个国家,并且,直到我最后一口气,我的心也是在这个国家

”3)、“固然他的命运是离奇古怪,但他也是崇高伟大的。

”4)、“但愿所有的仇恨都在这颗倔强的心中平息

”感悟: 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

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

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感动了我

初中一年的语文课外阅读《读初中》的读后感言谁有

谁有

50字就够了

课外阅读读后感_百度文库

7274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