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谚语俗语文案适合女生发的朋友圈经典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下套子】(惯)指设圈套害人。

【第2句】:【蛤蟆吞西瓜——开口不怕大】(歇)指人张口要价太高,使对方无法还价。常含讥讽意味。

【第3句】:【拿豆包不当干粮】(惯)豆包:包有豆馅儿的包子。比喻小看了有本事的人。

【第4句】:【人怕出名猪怕壮】(谚)猪肥壮了,就要上屠场被宰杀;人出了名,就会招来嫉妒,惹来麻烦甚至不测。指名人往往更不易做人,得处处小心。 也作人怕出名猪怕肥。 人怕出名,树怕冒尖。

【第5句】:【踩着鼻子上脸】见“登鼻子上脸”。

【第6句】:【不死也得脱层皮】(惯)指即使能活下来,身体也已遭受了巨大的损伤。 也作不死也得剥一层皮。 不死也得扒层皮。 不死也得去层皮。

【第7句】:【迅雷不及掩耳】 释义:形容特别快,措手不及。 例句:显然,敌人为了迅雷不及掩耳地破坏他们的组织、破坏政治犯们坚持下来的绝食斗争,要把他或者还有其他的同志突然弄走,

【第8句】:【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太差】(歇)底子:本指花纹图案的衬托面,转指基础。指基础太差或品质太次。 也作“破麻袋绣花——底子差”。

【第9句】:【棒打鸳鸯两分离】 释义:比喻夫妻或情人被拆散。“离”又作“开”。 例句:严志和喑喜,说:“许着,咱得给他们帮点劲,别学了运涛和春兰那个,棒打鸳鸯两分离!”

【第10句】:【驴唇不对马嘴】 释义:比喻答非所问。说话离题或事物两方面不符合(yipinjuzi.com)。 例句:“咱两人是驴唇不对马嘴,你说了半天把我也说糊涂了,……”

【第11句】:【只说獐过鹿过,可不说麂过】(惯)獐:獐子,哺乳动物,形状像鹿,但比鹿小。过:本指跑过,转指过错。麂:小型的鹿,谐“己”。 指只说别人的过错,不说自己的过错。

【第12句】:【请将不如激将】(谚)激:用刺激性的或反面的话鼓动。请将军出马交战,不如鼓动他,激他出马。 泛指正面恳请人做某事,不如采用反激的办法更有效。 也作“劝将不如激将”。

【第13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惯)比喻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主次不分。 也作“拣了芝麻,丢掉西瓜”。

【第14句】: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第15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为人和物均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扬长避短才是正理。此俗语源出《楚辞·卜居》,屈原忠而见疑,求问龟卜,詹尹回答说:“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用……龟策诚不能知此事。”意思是说,作为标准的尺寸,有时不能用作标准,用以比喻龟卜虽是替人决疑的,但有时不能决疑。 司马迁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曾引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另一番新意,用以比喻白起、王翦两人之智略各有长短,批评两人替秦国打下了天下,却不能替秦国守天下。白起、王翦都是盖世无双的名将,本可为万人景仰的英雄,但白起暴虐,坑杀赵四十万长平军,不免横死;王翦不谏秦始皇行仁义,其孙受殃。这样,两人的短处,使他们不能成为人们的楷模,不免使人惋惜。司马迁用“尺短寸长”来评论,表现了他反暴政的思想。 后世从司马迁的评论中得到启发,运用“尺短寸长”这一俗语,则泛指人和物均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世上没有完人,扬长避短,发挥人的最大潜能。

【第16句】:【棉桃里面找胡桃——专拣硬的敲】(歇)棉桃:棉花的果实,形似桃。胡桃:核桃,这里指核桃树的果实。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 比喻专打击态度强硬或本领过硬的。

【第17句】:【一风吹】(惯)比喻一下子全部否定掉,全都不算数。

【第18句】:字是黑狗,越描越丑。

【第19句】:【免死牌】在传统的戏剧、小说当中常常能看到“免死牌”的情节,据说,犯了死罪皆可赦免,多者免九死,少者免三死。那么,历史上真有“免死牌”吗?答案是肯定的,有。它是怎么来的呢? “免死牌”是俗称,史料中称为丹书铁券,又名“誓书铁券”、“丹书铁契”等,是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保持,使其享受免死的特别证件。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免死牌,《周礼·秋官·司约》载有“书于丹图”之事。这就是今天俗语所说的“铁券丹书”。可见,这种特权证件在汉代以前就有了。 也有人认为丹书铁券源于汉初。据《汉书-高帝纪下》载:“(刘邦)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宝,藏之宗庙。”这种铁券从中剖开,分为左右两块,左颁功臣,右藏内府,如果功臣本人及其后代犯了死罪,取两半券合二为一,可获赦免。颁发铁券要举行典礼,领取者要郑重宣誓,誓词为“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砺),国以永存,爱及苗裔。”南朝梁改为“丹书银券”,隋改为“金书铁券”,唐代又把“丹书”发展成嵌金,辽代继续升级为“丹书金券”,变得越来越珍贵,越来越不容易造假。明代朱元璋一登宝座就制作出一批“免死牌”,赐予二十八位功臣。 丹书铁券究竟是什么样子?各代不尽一致,但大同小异。清雍正年间编写的《浙江通志》记载一块铁券很详细“长一尺八寸三分,阔一尺一寸,厚一分五厘,重一百三十二两;其文嵌金,共三百三十三字。”清代《台州府志》中,还刊有铁券嵌金文词和誓词。文词部分主要是所封的官职爵位、封地和功绩简要介绍。誓词为:“长河有似带之朝,泰华有如拳之日,唯我念功之旨,永将延祚子孙,使卿长袭宠荣富贵。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可加责。” “免死牌”真的管用吗?得看皇帝的脸色,比如朱元璋杀害的那些开国功臣——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他们都有免死牌。可见,这种丹书铁券也非万能的护身符,如果超过朝廷允许的限度,这种东西形同虚设,皇帝可发免死牌,也可以收回免死牌,因为皇帝是“金口玉牙”,伴君如伴虎。

【第20句】:【菠菜煮豆腐,一清二白】 释义:比喻清楚明白,没有差错。也比喻彼此关系清白。 例句:他们眼如鼠,心如虎。这些人,菠菜煮豆腐,一清二白,谁跟他打私交啊!

【第21句】:【姑爷进门,小鸡没魂】 释义:姑爷到家里来,小鸡就要被杀吃了。指岳家对女婿总是盛情款待。 例句:常言说,“姑爷进门,小鸡没魂。”姚家贵婿及其随员坐定之后,麻子大婶吩咐女儿拿烟沏茶。

【第22句】:【白布落在染缸里——洗不清】(歇)比喻冤情洗刷不清。 也作“白布进了染缸——漂不干净”。

【第23句】:【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释义:出门在外,生活不如在家里方便。 例句:“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没人结伴,一个女娃子家,路上是不好动嘛。”

【第24句】:【打撺鼓儿】(惯)指在一旁撺掇、怂恿、帮腔。

【第25句】: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

【第26句】:【实棒槌灌米汤——寸水不进】(歇)本指一点儿水也灌不进去,转喻一句话也听不进去。

【第27句】:【按定坐盘星】(惯)坐盘星:秤杆上的第一颗星,是秤砣和秤盘呈平衡状态时秤砣的悬点。比喻拿定主意。

【第28句】:【雕塑匠不给神像叩头——知道老底】(歇)本指雕塑匠清楚神像是雕塑而成的,转指了解某人或某事的底细。

【第29句】:【石头蛋腌咸菜——一盐难进】(歇)盐:谐“言”。进:谐“尽”。指事情说来话长,一句话讲不清楚。

【第30句】:【老鼠吃猫饭】(惯)比喻弱者侵占了强者的利益。

【第31句】:【重孙有理告太公】(谚)重孙:孙子的儿子。太公:曾祖父。只要占着理,重孙也可状告太公。指理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有理不在辈分大小。

【第32句】:【人心换人心】 释义:相互以真诚之心相待。 例句:那是人心!人心换人心,那是自己的心换来的。T市谁不知道他蒋岐山是够朋友、肯帮忙的人?

【第33句】:【重阳黑洞洞,一年好收冬】 释义:指重阳这天阴沉下雨,这一年就有好收成。 例句:重阳黑洞洞,一年好收冬。九月九日是雨归路日,有雨主来年熟。

【第34句】:天凭日月,人凭良心.

【第35句】:【雪地里埋不住死人】(谚)雪地里埋死人,雪一消就显露了出来。 比喻事实终究是事实,无论怎样遮掩,瞒得一时,瞒不得长久。

【第36句】:【见人下菜碟儿】见“看人下莱碟儿”。

【第37句】:【船到桥头自会直】 释义:船到了桥边自然会放直船身过去。比喻事到临头,自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句:“算了罢!‘船到桥头自会直’!王八才去赶他妈妈的夜市!打碎了吃饭家伙可不是玩的!”

【第38句】:【地头文书铁箍桶】(谚)地头:地方上,专指当地的衙门。铁箍桶:用铁条紧箍的木桶。指当地衙门的文书,就像铁箍的桶一样牢实,是当地人人都必须遵从的。 也作“地头的文书,铁箍的桶”。

【第39句】:【打死不离亲兄弟】(谚)指同胞兄弟情深义重,纵然有时起冲突,也还是情同手足。

【第40句】:【家有黄金,外有斗秤】(谚)家里有多少金银,四邻八舍有斗有秤给你称量得一点儿不差。指一个家庭的经济条件如何,瞒不过邻里乡亲。 也作“家有黄金外有秤”。

【第41句】:【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见“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

【第42句】:【蛤蟆、促织儿,都是一锹土上人】(谚)促织儿:蟋蟀。像蛤蟆、蟋蟀一样,都是在同一片土地上活动着的。指地位相同、命运相连的苦命人,理应相互关照。

【第43句】:【不服药,胜中医】(谚)中医:中等的医生。指有病不请医,不服药,自我调理,也不失为一种中等疗法。

【第44句】:【事有一利,必有一弊】(谚)指凡事有它有利的一面,也就必定有它有害的一面。

【第45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谚)鼾睡:呼呼大睡。在自己的卧床旁边,哪容得别人呼呼大睡。比喻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容许有异己的力量存在。 也作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第46句】:【赔本赚吆喝】(惯)吆喝:叫卖。 做生意折了本,只赚得几声吆喝,白忙碌一场。比喻吃了亏又受了累,什么也没得到。

【第47句】:【撇在脑背后】(惯)指认为人或事情无关紧要,放在一边或丢弃不管。

【第48句】:【经风雨,见世面】(惯)比喻经历各种磨难、考验,增长知识才干。 也作“经风浪,见世面”。

【第49句】:【狗颠屁股垂儿】(惯)屁股垂儿:指尾巴。狗摇着尾巴跑。形容人急于讨好、献殷勤的样子。

【第50句】:【草多不烧灶,虱多不压秤】(谚)指野草再多也不能烧灶煮饭,虱子再多也增添不了人的体重。比喻无足轻重的人说话做事当不了家也作不了主。

【第51句】:【喝了忘魂汤】 释义:形容入迷迷糊糊,忘事。 例句:唉!人急马不快,你急他不来。你扯急筋,他扯慢筋,只怕他们是喝了忘魂汤啵!搞什子鬼去了,还不来呢?

【第52句】:【地和生百草,人和万事好】(谚)地通和,各种各样的花草都会长得茂盛;人和睦,办事就会顺利方便。 指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以和为贵。

【第53句】:【看菜下饭,量体裁衣】 释义:要按实际情况办事。 例句:“看菜下饭,量体裁衣。这是最普通的生活常识,为政者更不能不审时度势。”

【第54句】:【乌鸦彩凤不同栖】(谚)比喻志趣高雅的君子,绝不会和低三下四的小人混在一起。

【第55句】:【饭饱肉不香】(谚)指饭吃饱后就没了食欲。借指物品多了,就不那么稀罕贵重了。

【第56句】:【朝士争荣,宫人妒宠】(谚)朝士:朝里的群臣。宫人:宫里的嫔妃宫女。朝里官员们争的是名位官爵,妃嫔宫女们争的是皇帝的宠幸。指在权势宠幸集中的环境里,争夺与妒忌是必然的。

【第57句】:【重打锣鼓另开戏】 释义:重新敲起锣鼓,从头另开演一场戏。比喻从头再干或另作新的打算。 例句:人们的劲头又来了,又好像头年,萧队长找着一百二十多个贫雇中农男女,愿意重打锣鼓另开戏。

【第58句】:【吃饭防噎,走路防跌】(谚)噎(ye):食物堵住了喉咙。吃饭要防噎住,走路要防跌倒。指在平时要养成谨慎习惯,以免发生意外时不知所措。

【第59句】:【透口风】见“露口风”。

【第60句】:【一心不二用】(谚)一个人的心思,不能同时用在两件事情上。指人做事必须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思想分散必定一事无成。 也作一心不能二用。 一心不可二用。

【第61句】:【护家之狗,盗贼所恶】(谚)恶:憎恶。指盗贼最憎恶忠实护家的狗。比喻阴谋作恶的奸诈之徒,最忌恨忠贞正直之士。

【第62句】:【天不能总睛,人不能常壮】 释义:比喻难免要发生意外的事。 例句:常言说:“天不能总青,人不能常壮。”这牛要病,我们有什么办法?

【第63句】:【拔出脓来,才是好膏药】 释义:比喻能真正解决问题症结,才是有用的。 例句:小梅想了半天,皱着眉头说:“唉,这个人,真拿他没办法!”双喜给她鼓劲儿,笑着说:“能拔出脓来,才是好膏药呢。”

【第64句】:【同行不揭短,揭短砸人碗】(谚)同行:同一行业的人。砸人碗:断了人家谋生的路。指同行业的人不揭露对方的短处,也就是不破坏人家生财的门路。

【第65句】:【饭{呙吊起来当钟打】 释义:形容锅空着,没有饭吃。 例句:从前咱打会走路那天起,就下田翻泥巴:起半夜,爬五更,一年累到头,未了还是饭锅吊起来当钟打,家无一颗粮。

【第66句】:【槑】“槑”,最近在网络流行语中十分走红,出现频率非常高。有人觉得在日常调侃中讽刺别人呆已觉不够,开始用双呆“槑”,用来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傻到家了,比呆还呆,超级呆。 那么,“槑”真的很呆吗?它不仅不呆,而且很俏,很香,很招人喜欢。 “髁”字由俩“呆”组成,但并不读“dai”,而读“me1”,音同梅,“槑”是“梅”的异体字。《康熙字典》里这样解释:“髁即梅。其形: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其神:任他桃李争观赏,不为繁华易素心。”毛泽东曾赞誉它“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至今,在开封包公祠的匾额上还有“槑”这个字,其匾为“槑花堂”,即“梅花堂”。用“槑”喻包公的品格,傲雪斗霜。 网络上见字起义(谚语日秀才识字识半边)的“髁”与古写梅字的“槑”,其义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字典上守住其义,网络上任其立异,它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各有归宿吧!

【第67句】:【屁股沉】(惯)指不管到哪儿,坐下就不走了。

【第68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谚)匹夫:普通公民。怀璧:身藏璧玉宝物。普通百姓本来是无罪的,只因为他身藏宝物,遭到权势者的艳羡,容易被无端加上罪名。指金银珠宝会招来灾祸。 也作匹夫无辜,怀璧其罪。 小人无罪,怀璧其罪。

【第69句】:【久闻大名,如雷灌耳】(惯)旧时见面的寒暄语。指对方名气很大,让人仰慕。 也作久闻高名,如雷灌耳。 久闻大名,如雷轰耳。

【第70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释义:七级浮屠:七层塔。救人性命,功德无量,比造七层塔礼佛还要好。浮屠:又作“浮图”。 例句:慧澄道:“夫人勿怪。这官人为夫人几死,贫姑慈悲为本,设法夫人救他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第71句】:【乌眼珠见了白银子】(惯)黑眼珠看见了白银子,死死地盯着不放。形容人见钱眼开,十分贪婪。

【第72句】:【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惯)1形容知识丰富,通晓古今。

【第73句】:【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谚)人无论到了哪里,都要尽量留下自己的好名声,就像大雁经过哪里,都要留下叫声一样。指人活一世,应留下好名声。 也作“人过留名传后世,雁过留声待来春”。

【第74句】:【十个指头不一般齐】(谚)比喻人或事物相互间总有差异,不会人人都一样,事事都一般。 也作十个指头往外伸,长短大小不一样。 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第75句】:【贫家富路】(谚)贫家:居家贫穷。 富路:出门在外带足盘费。指居家节俭容易度日,上路窘困无处呼救。 也作“穷家富路”。

【第76句】:【英雄流血不流泪】(谚)指英雄好汉宁愿浴血奋战拼死沙场,也决不悲伤流泪。

【第77句】:【当家就是戴枷】(谚)枷:旧时罪犯架在脖子上的木制刑具。掌管家事,就像戴上枷一样受罪。指当家人烦心的事多,负担很重。

【第78句】:【脸丑怪不着镜子】(谚)比喻做错事受到惩罚,只怨自己,怨不得别人。

【第79句】:【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惯)前门挡住了猛虎,后门闯进了恶狼。比喻刚赶走一个坏人,另一个坏人又来了,灾难接踵而至。 也作前门拒虎,后户进狼。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前门驱虎,后门进狼。

【第80句】:【七月的天,孩子的脸】(谚)指七月天忽晴忽阴、忽热忽冷,就像小孩的脸一样哭笑无常。

【第81句】:【拾进篮子里就是菜】见“搭在篮里便是菜,捉在篮里便是蟹”。

【第82句】:【死狗——扶不上墙】(歇)比喻人素质太差或没有志气,别人想扶持也扶持不起来。 也作“死狗——扶不到墙上”。

【第83句】:【拖下水】见“拉下水”。

【第84句】:【公鸡头,母鸡头,凑到一起就想斗】 释义:形容人像好斗的鸡一样喜欢争斗。 例句:老蒲见两人拉起架子,要吵嘴的样子,忙推开二人,打着哈哈说:“公鸡头,母鸡头,凑到—起就想斗,斗来斗去,为的是—粒砂土豆。”

【第85句】:【黄金遍地走,单等有志人】(谚)指财富到处有,只等有志向的人去取得。

【第86句】:【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谚)原指佛教徒聚会在佛门下,都是有缘分的,泛指人与人能相聚一处,就是有缘分。

【第87句】:【兔子不吃窝边草】 释义:兔子不去吃自己窝旁边的草。比喻人不在家门口或当地干坏事,不去侵犯周围人的利益。参见“老鹰不吃窝下草”、“猛虎不吃傍窝食”。 例句:洪大哥,我不是来追赶你的。自古道:“兔子不吃窝边草。”

【第88句】:【水浅藏不住鱼】 释义:比喻条件不好,无法躲藏。 例句:我们这里就没有这个条件,除了平原就是丘陵,丘陵虽说也有点用,到底水浅藏不住鱼。

【第89句】:【拉帮套】(惯)1比喻在一旁帮腔、帮忙。2比喻妻子的情人。

【第90句】:【肩膀头子扛着一张嘴】(惯)指只知道吃。

【第91句】:【木匠斧子——一面砍】(歇)本指木匠的斧子只有一面开刃,不能两面砍;转喻看问题片面,只说一面之理。也比喻处理矛盾纠纷不公正,偏袒一方。 也作“木匠的斧子——一边砍”。

【第92句】:【百人之堡,干人不能攻】 释义:堡:城堡。一百人防守的城堡,一千人也难攻下。比喻地理形势的重要。 例句:百人之堡,千人不能攻,其势便也。

【第93句】:【出洋相】“出洋相”这一俗语,可谓妇孺皆知,指那些不学无术、愚昧无知的人不懂装懂,当众弄出许多笑话。那么,出洋相是怎么来的呢?它确实与出洋有关。 清朝末年,光绪帝施行新政,要引进洋人的坚船利炮,于是派出许多官员到各国考察。当时的官员大多腹内空空,装腔作势,不学无术,却争相出洋,到了国外丑态百出,闹出许多笑话,仅举两例可见一斑。 李鸿章出使到英国,受到英国贵族的热情款待。英国已故将军戈登的家人特地把曾在竞犬会上获得第一名的名贵爱犬赠送给他。不料,第二天收到李鸿章的一纸谢柬,上面写道:“感谢您的盛情款待,只是我现在年事已高,胃口不佳,只尝了一点,就觉得美味无比,真是三生有幸。”原来,那只名贵可爱的小狗,竞被李鸿章炖着吃了。当地报纸一时哗然,传为笑柄。 驻英国使馆的~位官员,是个爱财如命、见钱眼开的家伙。他经常在饭店宾馆偷窃毛巾、刀叉这类小玩意儿,后来被警察搜出。这位官员为了赚外快,还让他的夫人包洗使馆全体人员的衣服。他的夫人更是个粗俗之人,把洗完的衣服全部都晾在使馆门口。一次英国人看见中国使馆门口忽然白带飘扬,以为中国皇帝驾崩,专门派外交大臣前来探问,才知道那是裹脚布。西方记者曾想把它拍下来,刊登在报纸上,成为当时一大丑闻。 这些令人难堪的丑闻,都出在这些出洋要员们身上,人们就把“出洋的丑相”概括为“出洋相”。

【第94句】:【进门一把火,出门一把锁】(惯)进门点火做饭,出来锁门走人。指单身一人过日子。 也作“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火”。

【第95句】:【大六月里晒日头——念他啥晴】(歇)晴:谐“情”。指不念他什么情分。

【第96句】:【求出来的雨点是不大的】(谚)向神灵求雨,降下的雨点不会大。 比喻向别人求助,是不能彻底解决自己的困难的。

【第97句】:【兵不厌诈】 释义:用兵作战时可以用欺诈的策略和方法迷惑敌人。 例句:难道你不知道“兵不厌诈”的道理吗?我军虚虚实实,所以使你们的指挥官无所适从,吃了败仗。

【第98句】:【树大分权,人大分家】 释义:树长大了就会分开丫权,人长大了就得另立门户。 例句:树大分权,人大分家,亲兄嫡弟,也不能—生一世都在一口锅里吃茶饭。

【第99句】:【八月大,无果卖】 释义:阴历八月如果是大月(三十日),水果就要歉收。 例句:真是应验了那句话:“八月大,无果卖。”这不,现今集市上水果少,价钱贵得吓人啊!

17248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