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芒果tv上比较火的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释义:比喻两头不讨好,两头受指责。例句:谢庆元像是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气得跟鸭公子一样,喉咙都嘶了,倒在床铺上,哼天哼地。

【第2句】:【生、旦、净、丑】“生、旦、净、丑”是京剧的表演行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博大精深。京剧表演行当最齐全,初概括为五种,即生、旦、净、末、丑;现为四种,生、旦、净、丑。每一行当又细分为若干种,如生,有老生、小生、武生等。那么,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据传是反其意而得名的。 “生”,是生疏的意思。而角的演出老练成熟,故反其意为“生”。 “旦”指旭日东升。日为阳,而且角表演的是女性,女属阴,故反名为“旦”。 “净”,即清洁干净,而净角都是大花脸,看起来很不干净,反其意为“净”。 “丑”,指属相,丑属牛,牛很笨。而演丑角的人,要求伶俐、活泼、聪明、智慧,反其意为“丑”。

【第3句】:【弓是弯的,理是直的】(谚)弓不弯,射不出箭;理不直,说不服人。 指道理不怕反复辩论,越辩理越明。也指真理是不容歪曲的。

【第4句】:【慧眼识英雄】有眼光,能识别人才。台湾琼瑶《窗外》: “不过他教书确实有一手,我们校长也算慧眼识英雄。”

【第5句】:【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汉族的先民,经历夏商周三代长期发展,至春秋战国,已形成以“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体,以与周边各族相区别。尤其战国,七雄兼并,共称“渚夏”。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诸夏的事业,又出现了“秦人”的族称,直到汉代,匈奴、西域等处各民族,仍称中原人民为“秦人”。汉继秦而兴,巩固并发展了秦开创的统一国家,前后传四百余年。汉以后,周边各族即以“汉人”称呼中原人民,逐渐的,汉族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称。由上可见,汉族是因汉朝而得名。它是以先秦华夏为核心,在秦汉时形成统一的稳定的民族,复经秦汉以后两千多年的繁衍生息,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统与文化,得以发展成为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众多人口的民族。由于中国自秦汉以后,虽经过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多次反复,然而总趋势是越来越发展为更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长期的历史发展,实际上已形成汉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内在联系。汉族与各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发展,成为我国民族关系的显著特点。

【第6句】:标点符号的位置——字里行间

【第7句】:【开弓没有回头箭】谓无法改变,无法收回。王朔《编辑部 的故事》:“真不后悔?开弓没有回头箭。”

【第8句】:杀鸡取蛋,干塘打鱼——只图一回

【第9句】:兵随将领草随风。

【第10句】:【俭是聚宝盆,勤是摇钱树】(谚)聚宝盆:传说中聚积着取之不尽的财宝的盆。摇钱树:传说中能摇落金钱的树。指俭和勤是相辅相成的,俭能积存,勤能创收,能创收又能积存,自然就能致富。 也作“勤为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第11句】:【大水冲倒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释义:龙王:传说中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发大水是龙王管的事情,大水把龙王庙冲了,是自家人不认识自家人造成的。比喻自己人之间由、于不认识而发生矛盾冲突,造成误会。例句:卖瓢人差不多一下子跳起来,就像多年未见面的八辈子老姑舅亲似的,一把攥住姑娘的手,“哎呀!真是大水冲倒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原来你是公社妇联魏主任哪?”

【第12句】:【陛下.殿下、阁下】这三个词都是敬辞,“陛下”指皇帝,“殿下”指太子,“阁下”一般指宰相。这三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高帝纪下》,其中有“大王陛下”的说法。颜师古注引汉应劭的话:“若今称殿下、阁下、侍者、执事,皆此类也。” 古人的尊称有陛下、殿下、阁下、足下。这四种称呼共同的一个意思就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不敢正视对方,因为对方地位太高。陛下。见到皇帝,不能正视,只能站到台阶之下,更不能直接与皇帝说话,宝座上面有台阶,那个台阶叫做陛,因此“陛下”代指皇帝,表示对皇帝的尊称。殿下。见到太子或王子,也不能正视他们,只看他们的宫殿之下,因此,用“殿下”代指太子、王子,表示对他们的尊重。阁下。见到宰相,也不敢正视,只能看到他的楼阁之下,于是称之为“阁下”。“阁下”可解释为在你的阁楼之下。到了明代,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政府机构——内阁。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才成为权力的中枢,内阁成员称为阁老。在这时,阁下又增加了一层意思,就是对内阁大臣的尊称。现在“阁下”多用于外交场合,如:首相阁下、大使阁下。陛下、殿下、阁下是对他人的敬称,以自称的“在下”地位来衬托出他们的高贵地位。

【第13句】:冬天滚雪球——越滚越大

【第14句】:千斤担子众人挑。

【第15句】:【什么钥匙开什么锁】(谚)钥匙不对眼子就开不了锁。比喻具体问题必须用有针对性的具体办法去解决,不可死搬硬套。

【第16句】:【驼子摔跤,两头不着地】驼子不能平躺在地上。借指没着 落,或两头落空。香港唐人《金陵春梦》:“如果还有其他纠 葛,那我就不准备杀死他,以免讨好了这一面,得罪了那一 方;驼子跌筋斗,两头不着实。”

【第17句】:【只有千里人情,没有千里威风】(谚)人情可以传播到千里之外,威风只限于一定的区域。指人情比权威传播得更远,更能感动人心。

【第18句】:爸爸把买好的化肥又卖了,说当时化肥好买。谁知到用化肥时,却怎么也买不到。妈妈说:“你这是卖了儿招女婿。”(河北·大城)

【第19句】:【九个月长虫吃耗子,三个月耗子吃长虫】(谚)长虫:蛇。耗子:老鼠。一年之中,有九个月是蛇吃老鼠;因为蛇要冬眠,冬季的三个月是老鼠吃蛇。比喻强者也有被弱势一方制服的时候。

【第20句】:【没理搅三分】见“无理搅三分”。

【第21句】:【人离原地活,树离原地死】(谚)指人离开原地,走出困境,外出闯荡,就能把生活的路拓宽。 也作人挪活,树挪死。挪:挪动,离开原地。 树挪死,人挪活。

【第22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谚)少壮:年少力强。徒:徒然,白白地。指人在年少力强时不知努力进取,到得年老无为时就悔恨不及了。劝少年要及时努力语。 也作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第23句】:我放学后贪玩,天黑了才回家,挨了妈妈的一顿训。奶奶见我难过的样子,悄悄地哄我:“你妈呀,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实她心疼着你呢!”(江西·兴国)

【第24句】:三人喝一杯酒——轮流来

【第25句】:一口吞只野山椒——辣口烧心

【第26句】:【猫踏破油瓶盖——一场快活一场空】(歇)指白高兴一场。含讥讽意味。

【第27句】:磨道驴子断了套——空转一圈

【第28句】:【换脑筋】(惯)1指离开原来的环境,使思想放松。2比喻改变旧的思想意识。3比喻用他人的思想观念代替自己的。

【第29句】:秋后的蚂蚱——蹦罡达不了几天

【第30句】:早睡早起,没病惹你。

【第31句】:【 见风使舵,望水弯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变通的办 法。成语:随机应变。周立波《山乡巨变》:“虽然他一向爱 走直路,不会拐弯,这会也不得不见风使舵,望水弯船了。”

【第32句】:【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释义:饿死也不偷盗,屈死也不告状。旧日寸打官司告状没有钱不行,所以穷人冤屈再大也只能忍受,不去告状。例句:让你心甘情愿地给他当牛做马,所谓“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就是让你认输。

【第33句】:【人生一盘棋】释义:指人的一生像一盘棋一样变化莫测。例句:唉!人生一盘棋,得得失失,真不易拿稳啊!

【第34句】:骑驴背口袋——白费力

【第35句】:【说一千,道一万】(惯)指不管说多少都是一个结论。 也作“说千言,道万语”。

【第36句】:铁叉子刷牙——硬找渣(岔)

【第37句】:【 天上掉下来的,地下冒出来的】指不可能,或意外出现,幸 运得到。曹禺《日出》:“您说这钱现在不从四爷身上想法 子,难道会从天上掉下来?”

【第38句】:【唯食忘忧】(谚)指人很难排除忧愁烦恼,只有在吃饭的时候可以暂时忘掉。 也作“唯食可以忘忧”。

【第39句】:【牛蹄子,两瓣儿】指分开,合不到一起去。浩然《艳阳 天》:“别人家都是和和美美的,为什么你们爷俩总是牛蹄子 两半儿?”

【第40句】:【有钱三尺寿,穷命活不够】(谚)三尺寿:形容寿命不长。指富人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想多活偏短命;穷人过着劳苦节俭的生活,无享受偏命长。

【第41句】:【喂脑袋】(惯)指吃饭。

【第42句】:【 闭上眼睛也能做到】极言容易做到。西戎《年轻的一辈》: “你倒爱听闺女说,眼不好又不是绣花,这点点活儿,闭上眼 窝也能干了!”

【第43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第44句】:【有虎父即有虎子】释义:父亲英雄,儿子也英雄。例句:太宗日:“有虎父即有虎子。”遂命领兵三千迎敌。

【第45句】:一棵草易凋,一滴水易干。

【第46句】:二牛打架——角顶角

【第47句】:【吃错了药/吃错了耗子药】做事反常,颠三倒四。韩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网》:“你吃错药了吧?她是我老婆,还是你 老婆?”

【第48句】:出水的虾子一活蹦乱跳

【第49句】:【三家四靠,倒了锅灶】(谚)三家四家要是都靠着一家来接济养活,那这一家就非倒灶不可。指接济要有限度。

【第50句】:【君子不记小人过】见“大人不责小人过”。

【第51句】:【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家都有难办的事,亦即各有各 的难处。古华《相思树女子客家》:“如今这世上,家家都有 一本难念的经,人人也有一本难念的经。”

【第52句】:【 真金不怕火炼】谓经得起考验。西戎《纠纷》:“我说你们 呀,不要管人们说长道短的,只要把活儿做好,任务完成,摆 出成绩来,叫他们尽管说,真金不怕火炼,到那阵,叫他们想 挑毛病也没嘴说了!”

【第53句】:【 吃饱了混天黑】胸无大志,一天到晚,无所事事。类似 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苏叔阳《家庭大事》:“一个个老眉 卡嚓眼的,吃饱了混天黑,可谁也不打算让位。”

【第54句】:昨天是我的生日,晚上,爸爸做了一桌子丰盛的饭菜,我尽情地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的肚皮撑得像皮球似的。第二天早上只喝了一杯水就上学去了。中午,又是一桌丰盛的饭菜,我还是不想吃。爸爸说:“这真是一顿吃伤,十顿喝汤啊!”(河南·许昌)

【第55句】:【各打各的算盘】释义:各人作各人的打算。例句:扰你们五十四个大包子,就算手工钱。哎,倒也罢了,各有各的想法,各打各的算盘。

【第56句】:流水遇到阻力——泛起浪花

【第57句】:【伸手三分利,不给也够本】(谚)指困境中伸手向人求援,即使得不到,也没有失去什么。也指战争中处于劣势,奋力一争,即使不胜,也比束手待毙强。

【第58句】:【当着和尚骂贼秃】释义:借指当面揭短。例句:副厂长邵顺宝听了这些话,明知这是当着和尚骂贼秃,也只好打落牙齿往肚里咽。

【第59句】:【千滚豆腐万滚鱼】(谚)指豆腐和鱼多煮些时间才能入味。

【第60句】:人家吃饭你借碗——不看时候

【第61句】:弟弟很调皮,整天爬上爬下,东跑西窜,弄得满脸灰尘,黑糊糊的,但他最不喜欢洗澡。一天,妈妈要他洗澡,他又要跑。爸爸乐呵呵地说:“你看看,还不想洗澡,这脖子黑得都能给乌鸦当舅舅了!”(湖南·会同)

【第62句】:【酒是高梁水,醉人先醉腿】(谚)高梁水:用高梁蒸馏出来的水。指喝醉酒的人,首先两腿发软,走路不稳,把持不住身子。

【第63句】:【插起招军旗,就有入伍兵】(谚)招军旗:招募兵士的招幌。比喻事情只要有人号召,就有人闻风响应。 也作“插起招军旗,自有吃粮人”。 吃粮:当兵的吃公家的粮饷。

【第64句】:【教人教心,浇花浇根】见“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

【第65句】:前一段时间,我们这儿老是阴雨不断,姥姥说:“老天爷把下雨当生意做了。”(河南·禹州)

【第66句】:【表面上仁义道德,骨子里男盗女娼】见“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第67句】:【 自己看卷子,自己中状元】自己吹捧自己,自加头衔。类 似的:自画脸谱自封官。香港唐人《金陵春梦》:“是啊,自己 看卷子,自己中状元,这一句妙极了。稍加引申,也就是自 己关起门,自己做皇帝!”

【第68句】:梳头照镜子一对立;面对面

【第69句】:【鸡窝里出凤凰】指条件差的地方,出现了人才,或做出了 成绩。鸡窝,也说:老鸹窝、山窝窝。汪曾祺《大淖记事》: “铁匠里出了这样一个一表人才,真是鸡窝里飞出了金凤 凰。”

【第70句】:小侄儿刚三岁就开始骂人,爷爷让叔叔好好管教管教。叔叔说,他还小,长大懂事后自然就没事了。爷爷说:“除草要趁早,教儿要从小。”(山西·平陆)

【第71句】:【破天荒】(惯)相传唐朝时湖北荆州每年送举人去考进士,均未考中,时人称作天荒;后来刘蜕考中了,称为“破天荒”。比喻第一次发生的事或第一次做某事。

【第72句】:天气阴沉沉的,爸爸要去县城。我说:“爸爸,今天天气不好,你不要去了。”爸爸说:“不行!与人家约好的时间,就是下黑雪我也得去!”(河北·沧州)

【第73句】:【湖区出好谷,山区出好屋】(谚)湖区浇灌方便,稻谷就长得好;山区木材丰富,房屋就盖得好。指哪方面的资源厚实,哪方面就得天独厚。

【第74句】:徐霞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她撅着嘴直埋怨老师的水平差。妈妈在一旁不愿意了:“你可真是人穷怪屋基,饭生怪筲箕(淘米洗菜用的器具),房子漏怪椽子稀,怎么就不说自己没努力呀!”(甘肃·东乡)

【第75句】:【黄金遍地走,单等有志人】(谚)指财富到处有,只等有志向的人去取得。

【第76句】:大爷比太爷——只差一点

【第77句】:【乌云遮不住太阳】释义:比喻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例句:常言说:乌云遮不住太阳;咱这集体日子就是太阳,什么也遮不住它!

【第78句】:【有卖的,有买的】谓互相需要,事情总能办成。或说:有 丢的,有拾的/有丢的,有拣的。王统照《山雨》:“你真是个 雏子,有卖的就有买的,没有销路我自己还吸得下?”

【第79句】:【兵贵于精】(谚)兵:军队。指打仗的军队不在数量多,而在于训练有素,精干善战。 也作“兵不在多而在精”。

【第80句】:旱了很长时间,终于下雨了。爷爷说:“这下该有指望了,都跟前些日子一样,连井里的尘土都有二寸深了,非吃风屙沫不可。”(河北·邢台)

【第81句】:【关门打狗】(惯)比喻把敌人死死包围住,然后歼灭掉。

【第82句】:【打人不过先下手】(谚)不过:没有超过。指打仗或争斗,先出手就能取得主动,后下手不免吃亏。

【第83句】:【贼风透骨】(谚)贼风:从小洞或小缝隙中吹进的风。指贼风可穿透骨关节,使人患风湿症或感冒。

【第84句】:【离了张屠户,吃不了连毛猪】释义:意谓没有内行人,也难不住。例句:“老弟,少了老子这张嘴怕还不行哩。”“你走嘛,离了张屠户,吃不了连毛猪。”

【第85句】:虫凭蠕动寻食,人凭劳动养身。

【第86句】:天上的浮云,地下的风——无拘无束;无影无踪

【第87句】:【有事难瞒四邻】对于周围的人,隐瞒不住情况。菡子《纠 纷》:“有事难瞒四邻,她这边肚痛,那边早有人知道了。” 纸包不住火用纸包火反被火烧。比喻真相无法掩盖。 杨绛《洗澡》:“她向来以为恋爱掩盖不住,好比纸包不住 火。”

【第88句】:【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谚)朝廷:借指帝王。贵如天子,也还有三家穷亲戚。指穷苦的亲戚什么人家都会有,谁也不应该嫌弃。 也作“天子门下有贫亲”。

【第89句】:【豆腐渣贴门神——两不粘边】(歇)门神:旧时迷信在门上贴的神像,以为可驱逐鬼怪。粘:谐“沾”。 指彼此间互不联系,沾不上边。

【第90句】:【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歇)唱本:记录曲艺或戏曲唱词的小册子。本指边走边看唱本,转指事情结局如何,等着看以后的发展变化。 也作骑在毛驴上看唱本——走着瞧。 骑着毛驴看书——走着瞧。

【第91句】:【压轴戏】“压轴戏”是京剧用语。现在“压轴戏”用来比喻引入注目、有影响的或最后出现的事件。如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因为他们(外国记者)都没有逃走的必要,只消安安稳稳地睡上一晚上,便要看到‘改朝换代’的压轴戏了。”因此,许多人误认为“压轴戏”就是最后一出好戏,其实并非如此。 …时,戏园演白天戏,中午卜二点多开锣,傍晚六点多打住,戏目有六七个甚至八九个。一般分为三段。前三出通常为新角儿或学生们演,中间两三出比较好,后三出是观众期待的最受欢迎的戏。这三段每一段的末一出做“轴子”——前轴子、中轴子、大轴子。这是清末民初北京几家戏园子演戏的规程。所以说“轴子”就是最末演出的剧目,倒数第二出便成了“压轴”。为什么说最好的演员所演的剧目叫“压轴”呢?这和北京老戏班的传统有关。派戏人总是把唱工最好的戏,也就是这戏班的台柱子演员的戏,排在倒数第二出。而最末一出戏,则是全武打行的武戏(本戏班全体武行演员参加演出)。这类戏占用的时间也就是一刻钟,所谓“一打散”(角色上来简单地交代一下情由,就双方开打,打几个回合胜负一定,戏就结束了)。多数听戏行家、达官贵人之属,看大轴子一上,往往就起座出园。有这样的一句话:“轴子一上就套车。”说的就是这个情况。那时没有小汽车,达官贵人看戏都是坐骡车来的。所以那年代的大轴子,又叫“送客戏”。真正的好戏乃在倒数第二出的压轴戏。

【第92句】:【人到一万,无边无沿】(谚)指人数上万,气势就会非常壮观。 也作人马一万,无边无岸;人到十万,彻地连天。 人有一万,无边无沿;人有十万,彻地连天。

【第93句】:【君子成人之美】谓应帮助别人,成全别人。台湾琼瑶《月 朦胧鸟朦胧》:“又觉得自己做得好漂亮,好大方,好有风 度——君子成人之美!”

【第94句】:【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见“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第95句】:【牙对牙,眼对眼】(惯)比喻针锋相对,互不相让。

【第96句】:【牙齿咬着舌头】谓自己人误伤。牙齿,也说:吃饭。类似 的:牙错了还咬腮。贾平凹《废都》:“牙常咬了舌头,谁家不 吵的?”

【第97句】:【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谓看情况如何,以后再看结果。马 烽西戎《吕梁英雄传》:“打量你们这些毛贼也成不了器!二 老爷没有工夫和你们磨牙。骑驴看唱本,咱走着瞧!”

【第98句】:乱锤打鼓——没有点

【第99句】:搬着磨盘过江——吃力不讨好

10599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