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酷我音乐最火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搭在篮里便是菜,捉在篮里便是蟹】(惯)比喻不管好坏,只要到手就算数。 也作挑得篮里便是菜。 捡到筐里就是菜。 拾进篮子里就是菜。

【第2句】:【裤兜子钻蝎子——爱昨蜇咋蜇】(歇)咋:方言,怎么。蜇:蝎子用毒刺刺人,谐“着”。指任凭事态发展,结果是怎样就怎样。

【第3句】:【放屁都不会放个响的】(惯)讥讽人没本事,说话、做事没有分量。

【第4句】:【老虎头上拍苍蝇】(惯)比喻冒险去触犯有权势、有地位的人或势力。 也作老虎头上扑苍蝇。 老虎头上抓毛儿。

【第5句】:【出处不如聚处】(谚)出处:物品的原出产地。聚处:物品的贸易所在地。指物品在原产地不如在贸易场所充足。也指从原产地购物,远不如从贸易场所购物方便。 也作“产处不如聚处”。

【第6句】:【出于幽谷,迁于乔木】 释义:幽谷:深暗的山谷。乔木:高大的树木。(鸟儿)飞出幽深的山沟,迁徙到高大的树上。比喻人向高处走。 例句: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

【第7句】:【大虾烧三段,三节挨痛】 释义:大虾分作三段烧,哪一段都疼。比喻多方受难为。 例句:她总的意思,是不打算叫“女犯”去北平。这一来,把我夹在当中,老鼠进风箱才两头受气,大虾烧三段,三节挨痛。一个“犯人”三家争,龟喜要送,川岛要命,瑞琪要纵,这差事昨伺候。

【第8句】:【一山不藏二虎】 释义:比喻两个互不相让的强人不能在一起共事。 例句:“只有一桩,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如果展公伏得住他,这人也有用处。”

【第9句】:【得志猫儿雄似虎,败翎鹦鹉不如鸡】(谚)得志:得意,实现心愿。 指猫儿得志时,像老虎一样神气;鹦鹉落了毛时,比鸡的样子还难看。比喻小人得志时往往忘乎所以,英雄落魄时也难免受欺。 也作得志犬猫强似虎,失时鸾凤不如鸡。 得胜狸猫强似虎,及时鸦鹊便欺雕。

【第10句】:【留得住人的身,留不住人的心】(谚)人决意要去时,你能留住他的身,却留不住他的心。指人心难留。

【第11句】:【井深槐树粗,街阔人义疏】(谚)高原深井,树大根粗,这是北方的自然景观;街道宽阔,往来稀少,这是北方的人情写照。指景象壮丽,人情疏淡,这就是北国风光。

【第12句】:【癞蛤蟆跳油锅,找死】 释义:比喻自取灭亡。 例句:有人说道:“能闷死吗?”“死不了吧,反正没他跑的。”曹宗荣说。 “癞蛤蟆跳油锅,找死。”小石胜利地叫道。

【第13句】:【白露里的雨,落到哪里坏到哪里】(谚)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九月七日、八日或九日。白露下雨,下到哪里,哪里遭灾。比喻人走到哪里就把晦气或厄运带到哪里。

【第14句】:【打开天窗说亮话】(惯)天窗:开在房顶上用来采光的装置,似窗。 比喻有话明讲,不隐讳。 也作“推开天窗说亮话”。

【第15句】:【树叶子掉下来都怕打了头】(惯)形容非常胆小怕事。 也作落个树叶怕把脑袋砸碎。 掉片树叶子都怕打破头。

【第16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谚)旧指为善或作恶终究会有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也作善恶终有报,只争旱与迟。 善恶必报,迟速有期。

【第17句】:【翅膀硬了】(惯)形容人长大或成熟,长本事了。多含贬义。 也作翅膀长硬了。 翅膀管儿硬了。

【第18句】:【更上一层楼】(惯)比喻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一步。

【第19句】:【老不以筋骨为能】(谚)指人到了老年,筋骨弱化,不能再凭力气逞能。 也作老不以筋骨为力。 人老不以筋骨为能。

【第20句】:【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谚)覆坠:倾覆败落。燎:烧。 指基业的创建与成就,就像上天一样艰难;而覆亡与败落,却像燎毛一样容易。

【第21句】:【无根的浮萍,长不成栋梁之材】 释义: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池塘、河渠中。比喻浮在表面、没有根底的人,不会有大的作为。 例句:他又想到自己前一段工作,所遇到重重困难,屡次碰壁,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没有在群众中扎下根去。无根的浮萍,长不成栋梁之材。

【第22句】:【丢在爪哇国去了】(惯)爪哇国:

【第23句】:【尖担担柴——两头脱】(歇)尖担:两头尖的扁担。尖担两头没有钩槽,挂在两头的东西容易脱落。 指两头都落空。

【第24句】:【土块擦屁股——迷了门】(歇)门:本指肛门,转指门路。形容人迷迷糊糊,不知所措。

【第25句】:【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谚)关住门养老虎,养大的老虎会吃了主人。比喻庇护纵容邪恶小人,反要被小人所暗算。

【第26句】:【风不吹,树不摇】 释义:风要是不吹,树不会摇动。比喻事出有因。 例句:马长胜说:“风不吹树不摇,说你有缺点,也不是平白无故的。”

【第27句】:【宁挨杠子不挨针】 释义:比喻小亏不吃吃大亏。 例句:“像他这号人,给他面子他不要,非给他个厉害看看他不会做出血筒子!”“奴婢也看他是一个宁挨杠子不挨针的人。”

【第28句】:【大人不记小人过】 释义:地位高或年长者不跟地位低或年幼者计较。 例句:“郭司令,大人不记小人过,我当时,也不晓得,怎么会把那只青铜双耳壶,朝依掷过去。”

【第29句】:【鹭鸶不吃鹭鸶肉】(谚)鹭鸶(lusT):又名白鹭,长腿直嘴,捕食鱼虾等。指同类不相残或同行不互相伤害。

【第30句】:【入圈套】见“落在圈套里”。

【第31句】:【狮子搏兔用全力】(谚)狮子在捕捉一只小小的兔子时,也要用上全身的力量。比喻对付弱势敌人,也要当强敌来打。也比喻从事细微工作,也要全力以赴。 也作“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第32句】:【老鹰抓蓑衣——脱不了爪】(歇)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雨具。 本指老鹰抓蓑衣时,钩爪被缠住脱不开;转喻人被某种麻烦的事情缠住,脱不开身或推卸不了责任。

【第33句】:【抓着葫芦当瓢打】 释义:比喻不弄清是非曲直,责罚错了对象。 例句:人家周王村霍家寨的人都在那里,怎么是我带头起哄?冤有头,债有主,我抓着葫芦当瓢打,昧了良心瞎了眼!

【第34句】:【抬一个灭一个】(惯)抬举一个,打击另一个。指待人不平等。

【第35句】:【牛去一毛,仓去一粟】(惯)比喻损失很小,微乎其微。

【第36句】:【赶鸭子上架】(惯)鸭子本不会爬高,却硬赶着它向高高的架子上爬。比喻强逼别人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也作打鸭子上架。 拿鸭子上架。

【第37句】:【才脱了阎王,又撞着小鬼】(惯)阎王:佛教称掌管地狱的神,也称阎罗、阎罗王、阎王爷。比喻刚摆脱了一个坏人,又遇上了另一个坏人。

【第38句】:【千人所指,无病而死】(谚)千人:众人。指:指斥。受到众人指斥的人,即使没病也会死去。指众人指斥,是最严厉的惩罚。 也作千人所指,无病自死。 干夫所指,无疾而死。

【第39句】:【豆芽哪怕长得天那样高,总是一棵小菜】 释义:豆芽长得再高,仍旧不过是小菜。表示蔑观、看不起人。 例句:“我偏要管!你不要凶,豆芽哪怕长得天那样高,总是一棵小菜!”王氏顿着脚回骂道。

【第40句】:【钻牛犄角】(惯)比喻人固执地研究不值得研究且无法解决的问题。 也形容人心眼死,遇事过于较真。 也作钻牛角尖。 钻牛角。

【第41句】:【轻不得,重不得】(惯)轻了没用,重了不行。形容怎么说、怎么做都不行,令人为难。

【第42句】:【割猫儿尾拌猫儿饭】(惯)比喻替当事人办事,花费的是当事人的钱。 也作割猫尾巴拌猫儿食。 将猫儿尾拌猫儿饭。

【第43句】:【竹叶青】竹叶青酒享誉中外,难道它的名字与竹子有关? 竹叶青与汾酒同一产地,它以汾酒为原料,另以冰糖、白糖、竹叶、陈皮等十二种中药材为辅料,酒味美甘润。 传说山西酒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酒会,请众人品尝各种新酒,以便排列名次。这年,酒会又要开了,一家酒坊老板让两个伙计抬上一坛新酒先去,说自己随后就到。这两个伙计抬到半路汗水淋漓,正遇到一片竹林,便进去歇凉。由于口渴难忍,便偷偷开坛将酒喝了一半才继续往前抬。可是酒少了一半不行,因此,他们走到另一片竹林,见石根下有一湾小时,便用水把酒坛灌满。出乎意料,在酒会上,大家青树林都说是好酒,评比结果,名列第一。 酒坊老板发现此酒比自己酿造的酒好得多,便追问那两个伙计,伙计说了实话。酒坊老板知道那竹泉是酿酒的好水,便在那里开了口井,将酒坊迁过来。 从此,便酿出一种绿晶晶、青澄澄的好酒。因其色如竹叶,井在竹林,就把它叫“竹叶青”了。

【第44句】:【库里有粮心不慌】(谚)仓库里积存着足够的粮食,人心就稳定。指积存粮食备荒是头等大事。

【第45句】:【富贵不归故乡,好似衣锦夜行】 释义:富贵:指有钱有势。人富贵了,应当回故乡看一看。 例句:羽摇首道:“富贵不归故乡,好似衣锦夜行,何人知晓?我已决计东归哩!”

【第46句】:【灯草拐棒儿——拄不定】(歇)灯草:灯芯草的茎,质软中空。拄:谐“主”。指人拿不定主意。 也作“灯草拐杖——拄不定”。

【第47句】:【家不和,被人欺】(谚)家庭成员之间要是不和睦,就会招来外人的欺辱。指家庭和睦,是自立自强、不受外辱的基础。也泛指一个团体、一个邦国,要不受外侮,内部必须团结。 也作家不和,外人欺。 家不和,防邻欺。

【第48句】:【不图今年笋,但图来年竹】(谚)笋:竹的幼苗,可作菜食。比喻凡事不应只图眼前的近利,要从长远利益着眼。

【第49句】:【七字两点——斗出弯来了】(歇)“七”字左上角加两点,就成了“斗”字下面加个弯钩。斗:谐“抖”。指人因境遇好转而得意洋洋起来。含讥讽意味。

【第50句】:【软的欺,硬的怕】 释义:欺侮老实人,害怕厉害人。 例句:“我深知你们软的欺,硬的怕,背着我的眼,还怕谁?倘或二奶奶告诉我一个‘不’字,我要你们的命。”

【第51句】:【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 释义:比喻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 例句: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薛莲到连队的第一天,就不知道羞耻地逢人乱吹:“我爸爸在我生日时,从新疆带回一朵雪莲花!……”

【第52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谚)指水土不同,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也指一处地方的自然资源就养活着这一地域的人们。 也作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处水土一处人。

【第53句】:【三月里的桃花——红不了多久】(歇)本指桃花红不了多长时间,转指走红运的好日子不会长了。

【第54句】:【浅水里养鳖——早就看透是什么货】(歇)货:本指物品、东西,转指人(骂人的话)。指早就清楚某人不是什么好人。

【第55句】:【吃了橄榄灰儿——回过味来】(歇)橄榄:橄榄树的果实,吃时先涩后甜。回味:本指吃了橄榄后细品余味,转指事情过后从记忆里体会。指事后终于醒悟过来。 也作“吃了橄榄——晓得回味”。

【第56句】:【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 释义:眼力不同,有的识货,有的不识货。 例句:“嘿嘿,龙跟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我金某人在这方圆几百里的地界看了十几年的风水,像这样好的山形地势见着的还不多。”

【第57句】:【狮子上山龙下海】(惯)比喻各人去寻找自己的出路。

【第58句】:【妍皮不裹痴骨】(谚)妍:美丽。指人的长相俊秀,天资必定也聪敏。

【第59句】:【交人交心,浇树浇根】 释义:交朋友要真诚。 例句:“交人交心,浇树浇根,人不能不讲良心,也不能不识抬举。”

【第60句】:【打哑谜】(惯)指不直接把意思说明白,故意让对方猜。

【第61句】:【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 释义:纣王:商朝末代君主,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俸禄:薪水,工资。比喻袒护自己的主人、靠山。 例句:许多人只是因为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将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诛,而谁逼百姓造反倒不问了。

【第62句】:【口服心不服】(惯)指虽然嘴上认了输,心里却不服气。

【第63句】:【张家长,李家短】“张家长,李家短”这一俗语意思是特指那些喜欢说闲话的人。与张家李家并无关连,如同张冠李戴、张三李四一样,都是一种借代。但在源头上与张家李家并不是一点瓜葛也没有,“张家长,李家短”就源自张献忠与李自成。 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后,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双雄并峙,互争雄长。 在民间流传有“张家长,李家短”的俗语,张献忠为此很欣喜,认为这句话是在说自己的实力很强大,能长久。李家的战斗力不行,是短命的,预示着自己必将战胜李自成,取代明朝坐上皇帝宝座,因而乐不可支。其实这只是张献忠的一厢情愿罢了。历史便是最好的证明,事实上张家李家都不长,张献忠一天皇帝也没做上,李自成只做了四十多天的皇帝。

【第64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谚)指世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只要有决心,百折不挠,总会成功的。 也作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坚。

【第65句】:【翘辫子】“翘辫子”比喻死。我国江浙一带的方言,方言更需要传播,为的是交流方便。 “翘辫子”一词源自清朝,当时国人都留辫子。这辫子在人活着时是自然下垂的,这是常识。而死后则要编结起来,置于头部上方,末端竖起;清朝时,处决人犯,为行刑方便,在行刑之前用胶水把犯人的辫子粘结成一根棍儿样,干后直挺挺地翘着。因此,“翘辫子”就成了“死”的同义语。砍下的脑袋常用辫子绑着,挂在城门口示众。这整个过程中辫子都是上翘的。因此,用“翘辫子”比喻死。

【第66句】:【老太婆擤鼻涕——把里攥】(歇)攥:握。本指成把攥在手里,转喻事情很有把握。

【第67句】:【拿屁股当脸】(惯)骂人不知有羞耻之心。

【第68句】:【瓶口扎得住,人口扎不住】(谚)瓶口可以封住,人嘴却无法封住。 指人们总是要评论是非,传播消息。 也作“瓶口易扎,人口难封”。

【第69句】:【拔草去寻蛇】 释义:比喻存心寻找差错。 例句:思量拔草去寻蛇,这回却没蛇儿弄。平常家里没风波,总有良平也无用。

【第70句】:【拒人于千里之外】(惯)形容态度傲慢、冷淡,使人难以接近。

【第71句】:【一棵树成不了森林,一滴水成不了大海】 释义: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办不成大事情。 例句:韦步平抬头,瞅他片刻才说:“一棵树成不了森林,一滴水成不了大海,一个入成不了队伍,要干还得联合更多的弟兄才行。”

【第72句】:【旧瓶装新酒】(惯)比喻用旧的形式来表现新的内容。 也作“旧瓶盛新酒”。

【第73句】:【行见行,没处藏】(谚)行内的事遇到真正懂行的人是无法瞒过的。 指一切假冒伪劣的东西,逃不过内行专家的眼睛。

【第74句】:天天练长跑,年老变年少。

【第75句】:【耳根不得清静】(惯)形容经常被别人批评、唠叨或指责。也指外界声音嘈杂,使人不得清静。

【第76句】:【一丈水,退八尺】(惯)比喻满腔的怒气消了一大半。

【第77句】:树老半空心,人老百事通。

【第78句】:【一亩三分地】“一亩三分地”意为只注重个人小天地,利己主义严重,常常被大家讥讽,批评为“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什么个人的小天地被说成是“一亩三分地”呢?它源自皇帝祭祀先农,这“一亩三分地”原来是皇帝耕种的。 清朝皇帝耕种的这“一亩三分地”,位于永定门内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 在太岁殿南面的观耕台前,竖立着一块“一亩三分地”的标牌,上写“一亩三分地为皇帝亲耕祀的籍田,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中间为皇帝亲耕之位,三公九卿从耕,位于两侧,依古制,皇帝左手扶犁,右手执鞭,作出示范性耕耘,以此劝天下从农。” 皇帝怎么亲耕?藉耕仪式相当隆重,皇帝在“一亩三分地”前,面向南站立,由户部尚书跪进农具,顺天府尹跪进鞭子,皇帝左手扶持农具,右手执鞭,前面的老者牵牛,旁边有两名农夫扶犁,后边顺天府丞捧装种子的青箱,户部侍郎负责播种,由礼部、太常寺和銮仪卫的六个官员导引护架,在一片乐声中,往返三个来回,即完成“三推三返”的皇帝亲耕礼。 皇帝亲耕的目的,是以此劝民重农务农,以示皇帝对农耕的重视。久而久之,变成了亲耕秀。

【第79句】:【王八掉进灶坑里——又憋气又窝火】(歇)气:本指气息,转指怒气。火:本指火儿,转指火气。指心里有怨气或怒气而发泄不出来。

【第80句】:【正锅配好灶,歪锅配蹩灶】 释义:比喻好的配好的,差的配差的(多指夫妻)。 例句:“这种媳妇,才算媳妇,要照如今的妇女呀,哼,别说守一年,男人没闭眼,她早瞧上旁人了。”“这也是赵大哥积福修来的。正锅配好灶,歪锅配蹩灶。”

【第81句】:【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谚)比喻有多大的产业,就作多大的开支用度。

【第82句】: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第83句】:【嘴上天官赐福,肚子里男盗女娼】(惯)天官:道教所信奉的三神之一;三神也称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传说正月十五上元节天官赐福于人。指嘴上说得冠冕堂皇,思想行为却卑鄙无耻。

【第84句】:【逢桥须下马,过渡莫争先】(谚)过桥时必须下马步行,渡小时不可争先恐后地上下船。泛指在出门上路时要特别注重安全。 也作逢桥须下马,有路莫登舟。 临桥须下马,过渡莫争船。

【第85句】:【下雪不冷消雪冷】(谚)指下雪会吸收冷气,因而不觉得冷;消雪要吸收热量,自然觉得冷。 也作下雪不冷化雪冷。 下雪不寒化雪寒。

【第86句】:宁打金钟一下,不打破鼓千声。

【第87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释义:徐庶:三国时谋士,曹操把他骗到曹营,但他下决心不给曹操出谋划策,不发表意见。 例句:全队上下一百好几十双眼珠转都不转地盯着他,眼巴巴地等他开口。他倒好,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第88句】:【一事到官,十室牵缠;一人入狱,一家尽哭】(谚)因一件事告入官府,邻居左右受连累;一人坐牢,全家痛苦。指旧时诉讼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第89句】:【三行鼻涕两行泪】(惯)形容哭得很伤心。 也作三行鼻涕,两行眼泪。 三行鼻涕二串泪。

【第90句】:【都说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圆】 释义:比喻一天不如一天,事情向坏的方面发展。 例句:风里雨里,酸甜苦辣,这些年总算熬过来了,孩子也大了,自己也老了,还有一身病,真像人家说的那样:都说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圆。

【第91句】:【把弦上得紧紧的】(惯)比喻做事情抓得很紧,毫不松懈。

【第92句】:【三十过,四十来,双手招郎郎弗来】(谚)弗:不。过了三十岁,就是四十岁,这时候即使不讲条件嫁出去也很困难。指女子一过适龄时期就很难找到如意丈夫。

【第93句】:【瓜儿多,子儿少】(惯)又嫌瓜多,又嫌瓜子少。形容人说三道四,百般挑剔。

【第94句】:【过头饭难吃,过头话难讲】见“锅头饭好吃,过头话难说”。

【第95句】:【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谚)九十九:指高寿。指晚饭少吃,可以养胃、促进健康,从而益寿延年。

【第96句】:【隔墙须有耳,门外岂无人】(谚)“壁间犹有耳,窗外岂无人”。

【第97句】:【冷在三九】意思是说冬天最冷的天在三九。那么,什么是三九,它是怎么来的呢? 我国古代将夏至后的81天和冬至后的81天各分为9个段落,每一个段落为9天,并按次序定名为头九(即一九)、二九、三九……九九。不过,夏九九在民间没有流行起来,大家只知道夏有“三伏”而不知道夏还有九九。通常所谓九九或数九天,是指冬九九而言。 冬天最冷的时候在三九和四九,大约为阳历一月中下旬,阴历多在腊月上旬。这时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故农谚有“热在中伏,冷在三九”的说法,还有“腊七腊八,出门冻煞”的说法。九九与气候密切相关,有九九歌唱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可见,冬天的大冷天,确实在“三九”。

【第98句】:【卖关节】(惯)指利用职务之便,暗中受人贿赂,给人办事。

【第99句】:【打错了算盘】(惯)比喻盘算错了,打错了主意。

10623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