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的文案一句话经典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鸡毛当了令箭】见“拿了鸡毛当令箭”。

【第2句】:弟弟一手写着字,一手玩着泥,眼睛看着书,嘴里哼着曲。爸爸看见可生气了,说:“像你这样,一手牵着牛,一手拉着驴,嘴里吃苹果,想着油炸鱼。如果不改正,学啥也不成器。”(河南·鄢陵)

【第3句】:【糊涂一时,不能糊涂一世】应吸取教训,不能永远糊涂。 柳青《种谷记》:“像他那样的人,没有自愿往绝路上走的,糊 涂一时,不能糊涂一辈子。”

【第4句】:堵住笼子抓鸡——稳拿

【第5句】:山羊尾巴上挂铃铛——声儿不停;响(想)在后头

【第6句】:【人多一技有益,物裕一备有用】(谚)人多掌握一种技能,总是有好处的;器物能多准备一件,总有用得着的。指人的本事不嫌多,物的备件不可少。

【第7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谚)人死要留下美名,就如同豹死留下一张珍贵的毛皮一样。指人的一生应在正大光明、有所作为中度过,不可苟且偷生。 也作虎死留皮,人死留名。 人死留名,兽死留皮。

【第8句】:草帽当钹打——没有音

【第9句】:【幡杆灯笼,照远不照近】释义:幡杆:垂直悬挂一种窄长旗子的旗杆。比喻做事照顾远客,不照顾近亲近邻。例句:他心里倒是挺高兴的,可是还有点埋怨侄儿不照顾他,就叽叽咕咕道:“阿坚这孩子真是个幡杆灯笼,照远不照近!”

【第10句】:爸爸锄地到吃午饭时才回家,吃过饭,碗一丢,又急急忙忙地上工。我对爸爸说:“现在是闲天,你怎么那么忙?“爸爸笑着说:“麦锄三道草,粒大秆不倒。现在不抓紧,小麦拔节以后就不好锄了。”(湖北·钟祥)

【第11句】:【急出来的主意,逼出来的祸】(谚)指人在急迫中容易想出应急的办法,在被逼到走投无路时容易发生祸端。

【第12句】:老师告诉妈妈,说我很聪明,就是上课爱搞小动作。回家后,妈妈训了我一顿,还说:“快刀不磨是块铁。”(河北·行唐)

【第13句】:【 采桑娘子要晴天,种田哥哥要雨天】两种要求互相冲突,难 办。明代《醒世恒言》:“做天莫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 秧要日时麻要雨,采桑娘子要晴天。”

【第14句】:【泥菩萨,不开腔】如同泥菩萨一样,不说话。成语:寡言 少语。艾芜《边寨人家的历史》:“我的哥哥是个泥菩萨,成 天不开腔。”

【第15句】:【正等肉下锅,兔子来叫门】(惯)比喻要抓的人不请自到,来得正巧。

【第16句】:林子帮人打群架,嘴被别人打得血流不止。他妈半是心疼半是怨恨地说:“不亏,身单力薄,自己一屁股屎还擦不净,还想去替别人擦!”(河南·南阳)

【第17句】:【士为知己者死】释义:愿为知心的人做任何事情。例句:去年我们给他办好了去港的手续。这次是他不愿去了。他说:“士为知己者死,生为药厂人,死为药厂鬼!

【第18句】:【随风倒】(惯)形容没有自己的主见,哪边势力大就倒向哪边。

【第19句】:狐狸看鸡——越看越稀

【第20句】:【疯狗咬人无药医】(谚)疯狗:患狂犬病的狗。指疯狗咬过的人,被传染了狂犬病,无药可治。比喻奸恶者对忠贞者的栽赃陷害,往往是致命的。

【第21句】:一天早上,我起床迟了,顾不得吃早饭背起书包就往学校跑。中午放学回家,端起饭碗就吃。我对奶奶说:“今天的米饭做得真香。”奶奶笑着说:“不是今天的饭香,是肚饥好下麦仁汤。”(湖北·钟祥)

【第22句】:我家的小闹钟不走了,妈妈在它的背面拧了几下,笑着对我说:“你呀,和它一样,每天都需要上发条。”(河南·内乡)

【第23句】:晚上停电,写不成作业,我就让奶奶给讲讲家里过去的故事。奶奶说:“有啥好说的,那时候,家里穷得连只老鼠都待不住,吃了上顿没下顿。”(河南·郑州)

【第24句】:【跑掉了兔子杀狗吃】(惯)比喻有了错误迁怒于他人。

【第25句】:十字路口迷路——不分东西

【第26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形容心跳急速。成语:忐忑 不安。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他这时心中十分煎熬,真 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

【第27句】:【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见“拿着银碗讨饭吃”。

【第28句】:【君子不吃无名之食】释义:君子不平白吃人食物。例句:“你不说明,我也不吃。常言说得好:君子不吃无名之食。”

【第29句】:有人见我帮妈妈收稻子,便说:“小青也能干活啦!”妈妈说:“农忙时,只好把黄鼠狼当牛使啦。”(江苏·无锡)

【第30句】:【 来回踢皮球】指互相推委。《北京晚报》(1984,6,14):“几 个管理单位来回踢皮球,熏肉大饼店臭水横流已半年之 久。”

【第31句】:【借你口中言,传我心内事】(惯)指借别人的口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也作“借你口中言,传我腹中事”。

【第32句】:【矮子爬楼梯,步步登高】境况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古华 《芙蓉镇》:“不过话讲回来,李国香这些年来能够矮子上楼 梯,也是颇不容易的。”

【第33句】:满嘴塞黄连——说不出的苦

【第34句】:弟弟今年八岁了,长得很壮实,但妈妈常为他的两颗虎牙影响了美观而感到苦恼。奶奶宽慰她:“等他长大些了,再去牙科做整形。现在也不难看啊,虎牙对虎牙,吃啥就有啥。”(河南·长葛)

【第35句】:【择日不如撞日】(谚)选择吉日不如碰上的日子好。指事不宜迟,要抓住时机,不必专选吉日。 也作“择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

【第36句】:【家有梧桐招凤凰】(谚)梧桐:梧桐树,传说凤凰鸟只在梧桐树上栖息。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指家里有了梧桐树,才能招得凤凰来。比喻具有优越的条件,才能吸引来人才。 也作“家有梧桐树,不愁凤凰来”。

【第37句】:【刘备借荆州——有去无还】(歇)荆州:古代行政区名,汉、三国时约辖今湖北、湖南二省之境,州治在今襄樊市,是历史上的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曹操兵败,以“借”为名占据了荆州,东吴多次派人讨还,刘备以各种借口拒绝归还。指不讲信用,一旦借走就不归还。常含讥讽意味。

【第38句】:【扎空枪】(惯)比喻办事落空。

【第39句】:【瘸驴配破磨】(惯)比喻有缺陷的两个人正好相配。 也作“破磨对瘸驴”。

【第40句】:【人死留名,兽死留皮】见“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第41句】:【有钱好办事,家宽出贤人】(谚)贤人:行善积德的人。人有了钱,什么事情都好办;家资富裕,行善积德的事就容易做出。指居家处世,离不了钱。

【第42句】:【出门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顶头风】释义:比喻做事遇到困难,不顺利。例句:他刚一出门,正好遇到日本鬼子进村,还没来得及闪开,就被抓住了。真是出门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顶头风。

【第43句】:【人行有脚印,鸟过有落毛】(谚)人走过总会留下脚印,鸟飞过总会落下羽毛。指人只要有行动,即使再隐秘,也必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第44句】:六月天斩窦娥——老天也寒心

【第45句】:【摸不准脉窝】(惯)比喻找不到问题的症结。

【第46句】:【倒胃口】(惯)本指因腻味而不想再吃。比喻因所听或所见次数太多而心生厌烦。

【第47句】:舅舅家并不富裕,但一家人都很勤奋,踏实苦干。舅妈说:“做人不怕累,就怕整日坐在桌边醉。只要勤劳肯干,日子总会慢慢好起来的!”(广东·龙门)

【第48句】:【礼多人不怪讲】究礼节,不会有错。礼,原指礼节,现多 指礼物。类似的:油多不坏菜。老舍《老张的哲学》:“这个 是天字第一号的礼教之邦,就是那不甚识字的文明中国人 也会说一句礼多人不怪。”

【第49句】:吃稀糊糊游西湖——穷开心

【第50句】:【贞洁女子街上走,板壁缝里出妖精】(谚)大街上行走的往往是贞洁女性,寻欢偷情的女性往往守在屋里不露面。指女性是否贞洁,并不在于是否在公众场合露脸。

【第51句】:【有死罪,没饿罪】(谚)在法律条文上,有判人死罪的,但没有判人饿罪的。指即使是犯了死罪的人,也不能不让他吃饭。

【第52句】:放学回到家,我把书包朝桌子上一放,就向外跑。妈妈连忙叫住我说:“你不要朝门外蹿了,快去担两担水,水缸里快旱死蛤蟆了。”(河南·林州)

【第53句】:姐姐在地里撒了红萝卜籽,谁知过了几天苗也没长出来苗。妈妈说:“红萝卜是七天三水,不出就毁。怕是没指望了。”(河南·偃师)

【第54句】:一放学,我就练起了“少林拳”。忽然,手碰到了砖棱上,我“哎哟”一声,捂着手哭起来。妈妈看见了,不来看我的手,反而说:“这次你可要记住,‘人猖没好处,老鼠猖了猫咬住’。”(陕西·陇县)

【第55句】:肋条间透过太阳光——瘦得可怜

【第56句】:【米谷里免不了有秕糠,沙子里有时也有黄金】(谚)秕(bi):空的或不饱满的颗粒。谷米中免不了夹杂着秕糠,沙子里也常会夹杂着金粒。指事物不可能完全纯净。也比喻对人不可一概而论。

【第57句】:【留得住人的身,留不住人的心】(谚)人决意要去时,你能留住他的身,却留不住他的心。指人心难留。

【第58句】:【三教九流】“三教九流”一般认为对社会上三百六十行职业人物所做出的基本区分评价。最初,“三教”与“九流”并未联袂,而是各自流行。所谓“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指向比较明确,只是排序有争执。儒教排第一,都能认可。道与佛的争执延续了很长时间。大约在南北朝时期,佛道之争日趋激烈,甚至连带了儒家学说。为此各代帝王伤透脑筋,不得不费神安排三教的位次。佛道争执不下,各代帝王喜好也有不同,因而三教排序屡有变动。南北朝时期周武就灭佛,明文规定了儒、道、佛三教等级。但之后又经过了长期的激烈斗争,直到晚唐才基本以儒、佛、道的顺序确定三教地位。查阅资料,可知“九流”在早期并没有明确的内容。不过,后来衍生出的上、中、下“九流”却很明确。一般认为“上九流”是佛祖、天、皇帝、官、阁老、宰相、进士、举人、解元等,基本上为神为官,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也有人将九流分为帝王、圣贤、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等,也是在当时被认为地位优越或正当职业的群体;“中九流”是举子、医生、相士、画家、书生、琴棋手、和尚、道人、尼姑等。有的顺口溜排序为: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弹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琴棋。除了上九流已列举的举人外,这部分都是技巧艺人和僧道寄食者,主要靠手艺挣钱或靠神灵吃饭;“下九流”是:一流高台(唱戏)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剃头),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给家畜配种)九娼妓。这些基本上是职业低贱、颇受歧视的群体,在旧社会属于最下层的百姓。后来“三教”、“九流”联袂,词义发生了变化.泛称江湖上各种各样的人。

【第59句】:【打鱼如偷鱼】释义:夜间打鱼不要出声响,一有声响就会把鱼吓跑。形容打鱼像小偷—样。例句:杨占鳌摆船,桨在水里一点儿声响都没有。这也是一种多年磨炼出来的功夫。夜深人静,船桨搅水一响,鱼还能等着你去打它吗?所以渔民常说:“打鱼如偷鱼。”

【第60句】:【天高皇帝远】见“山高皇帝远”。

【第61句】:妹妹放学回家,对妈妈说:“李红的爸爸今天给她买了一只会叫会跑的玩具小狗熊,有趣极了。我也要!”妈妈说:“我不是给你买了一只小狗熊了吗?你真是人心不满百,做了皇帝想外国!”(注:此地方言读“国”为guai。)(湖北·京山)

【第62句】:【钝刀子割肉】释义:比喻做事不干脆,不痛快。例句:疲疲沓沓的工作作风,拖拖拉拉的工作效率,岂不也是用“钝刀子割肉”。

【第63句】:【事到做时方知难】见“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第64句】:妈妈让我到村南的小商店买盐,我要骑车去,可妈妈却说:“屁股挪到胯骨上那么远儿,还值得骑车?”(河南·西平)

【第65句】:【耳目】“耳目”一词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耳目,本义是耳朵和眼睛,如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文案,要求的便是耳和目的安分守礼。眼睛能视能见,耳朵可听可闻,于是在古汉语中,耳目再引申为审察和了解的意思。作为刺探消息的“耳目”,即源于此引申义。如《国语·晋语五》中说:“若先,则恐国人之居耳目于我也,故不敢。”既然耳目有这种审察、了解的功能,于是发挥耳目作用的人,如我们今天说的特工、暗探、线人等,便也成了别人的“耳目”。《汉书·赵广汉传》载:“赵迁颍川太守,……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这里的“耳目”,指为间谍情报机构刺探情报的人。和当今一些国家的安全部门的间谍活动有很相似的地方。

【第66句】:【放下包袱】释义:比喻解除思想上的负担和顾虑。例句: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说,我们精神上的讦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

【第67句】:恶狼生了贼狐狸——不是好种

【第68句】:【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歇)本指百年松树枝干粗,五月芭蕉叶子大,转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

【第69句】:【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惯)指明知是圈套,却还是禁不住诱惑上了钩。

【第70句】:【把猫说成虎】释义:比喻夸大事实,把小的说成大的。例句: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呢,这么点上不了大秤的小货头,不值得抬着扁担称斤两,别把猫说成虎,自己吓自己,你严厉批评他,如果不听,扣发他的奖金。

【第71句】:【打人一拳,防人一脚】(谚)打人家一拳,要防人家一脚。指向人进击要防人反扑。 也作“打出一拳去,谨防一脚来”。

【第72句】:我出出进进总不爱关门。妈妈数落我:“你啊,真是属耗子的——拖着尾巴走路!”(黑龙江·宝清)

【第73句】:属猴儿的——没个老实气儿;会跳

【第74句】:【打小九九】(惯)小九九:乘法口诀。比喻在心里盘算。

【第75句】:【不打勤的,不打懒的,就打不长眼的】机灵人会取巧,不机 灵的则倒霉。袁静《淮上人家》:“走吧。不打勤,不打懒,就 打不长眼。小心点!”

【第76句】:【拿得住的是手,掩不住的是口】(谚)手能抓住,嘴却无法掩住。偏指人人都有传播消息的自由,不论采取什么严密的措施,也禁不住信息的交流。

【第77句】:【英雄无用武之地】此俗语意思是一个人再有才能,如果没有机会和平台(条件)去施展也是枉然。后来喻有才能者无施展的环境或机会。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韩信,他曾受胯下之辱,他在羽项部下不得重用,但到了刘邦那里便能大展身手,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奇才。此语源自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卷六十五·汉纪五十七·孝献皇帝·建安十三年》:“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这段话展开来讲就是:东汉末年,曹操靖北后,南攻荆州。刘备势单力薄,不能和他抗衡,被迫逃至夏口。诸葛亮主动请缨,与鲁肃一道往东吴去觐见孙权,以“激将计”来游说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说:“值天下大乱,公据江东。吾主聚众于南,与操逐鹿中原。今曹已扫北,乘势南下,大破荆州,威震四海。吾主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远遁于此。望公量力而为,若能合吴越之众,戳力拒之,事宜早决。否则,按兵束甲,俯首称臣,北面而事之。观公外似臣服,内实踌躇,当断不断,祸将至矣。”

【第78句】:器乐合奏——大吹大擂

【第79句】:【焦了尾巴梢子】(惯)焦:干枯,转指断绝。尾巴梢子:比喻子孙。 讥讽人断子绝孙。 也作“焦尾巴”。

【第80句】:【钻进闷葫芦里】释义:比喻沉闷起来。例句:他喝了一口茶,瞅着钱万利的满脸愁容,说:“怎么,唉声叹气的,又钻进闷葫芦里去了?”

【第81句】:【半斤八两】“半斤八两”形容彼此不相上下。按照现在的算法,半斤应该是五两,怎么能不相上下呢?这源自古代的重量单位的换算。古代用来表示重量的单位非常多,各个时代也不相同。秦统一六国后,鉴于各诸侯国独特的度量衡单位和换算关系给国家管理和人民生活都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进行度量衡统一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把秦国使用的度量衡标准作为国家标准,通令全国使用。其中重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一石为四均,一均为三十斤,一斤为十六两,一两等于二十四铢。秦代的度量衡标准一直为后来王朝所沿用,直到唐代,制定了一套新的重量单位和换算方法。重量单位有“石、斤、两、钱、分”,换算关系是一石为120斤,1斤为16两,1两为10钱,1钱为10分。唐代的重量单位和换算关系一直为后世所使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同时有“市制”和“公制”两套计量单位,其中“市制”中的“两”的换算关系还是一斤等于16两.1959年政府规定一斤等于10两,并沿用至今。虽然我们现在使用的重量单位和换算关系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但由此产生的许多成语还被人们经常使用,如“锱铢必较”、“千钧一发”、“四两拨千斤”。“半斤八两”也是如此,“半斤”与“八两”在旧制中的轻重是一样的,因此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彼此不相上下。

【第82句】:船进断头浜——进退两难

【第83句】:【长嫂为母】(谚)排行最大的嫂子,就像母亲一般。指尊敬长嫂,要和尊敬母亲相同。

【第84句】:【嫩竹子做扁担——挑不了重担】(歇)指缺乏锻炼的年轻人,担当不起重任。

【第85句】:【老鸹野雀旺处飞】比喻人投奔兴旺之处。类似的:雀儿 只拣旺处飞/蜜蜂只拣旺花飞/鸟向亮处飞。姚雪垠《李自 成》:“俗话说:老鸹野雀旺处飞。如今他看见咱们困在此 地,有翅难展,他自然要另打主意,不肯回来。”

【第86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俗语比喻造什么因,得什么果。它看似一条农谚,却是一个典故,典出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九卷。说的是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有个叫柳宣教的书生考中进士,当上临安(今杭州)府尹。上任时,厅下一应人全部来参拜,唯独城南水月寺住持玉通禅师不到。柳宣教怀恨在心,决心报复他,定下一计,让一个叫红莲的绝色女子去与玉通禅师私通。玉通禅师得知上当,当晚自处圆寂。他死后,同样没有放过柳宣教,投胎柳妻,生下一女,名叫柳翠,不守妇道,干尽风流韵事。佛家认为这是玉通禅师对柳宣教的惩罚性报复,该到此为止了,便决定找个机会度玉通禅师出世。也就是说要使玉通禅师的化身——柳翠皈依佛门。所以,佛家委派法空长老点化柳翠。一天,法空长老来到柳翠门前化缘,柳翠问道:“师父,你有何本事来此化缘?”法空长老说:“贫僧没有什么本事,只会说些因果之事。”柳翠问道:“什么因果?”法空长老说道:“前为因,后为果;作者为因,受者为果。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种是因,得是果。没有播种,哪里会有收成?好因得好果,恶因得恶果。”一番话,说得柳翠一下子明白了。她死后,人们都说是活佛显化,很多人赶来送葬。

【第87句】:树木就怕软藤缠,身体就怕不锻炼。

【第88句】:【忍事敌灾星】(谚)指为人处事,能做到克制忍让,就可以消除灾祸。 也作“忍字敌灾星”。

【第89句】:【衣不压众,貌不惊人】见“人不压众,貌不惊人”。

【第90句】:【大河涨水小河满】(谚)指大河和小河利害相关连,大河水涨了,小河的水自然就满。比喻局部和整体关系密切,大利益制约着小利益。 也作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 大河涨水,小河不干。 大河没水,小河也得干。

【第91句】:【千金易求,信誉难得】(谚)信誉:由诚实守信获得的美好声誉。 千两黄金容易求得,信誉却很难获取。专指商场中营利居其次,树立信誉是第一位的。 也作“信誉值干金”。

【第92句】:【黄杏熬北瓜——一色货】(歇)一色:本指黄杏和北瓜一起熬时颜色相同,转指全都一样。指一伙人都是同一类型的坏人。常含讥讽意味。

【第93句】:【东净里砖儿——又臭又硬】(歇)东净:茅房,厕所。臭:本指气味难闻,转指惹人厌恶。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死硬。讥讽或责骂人名声败坏,思想、态度等又顽固死硬。

【第94句】:【白龙瞟娘,必主雷雨】释义:白龙:“传说中白色的神龙。(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此处借指西方上空出现的白云。五月十三日为白龙生日,谓此日西方出现白云,必有雷雨。例句:五月十三日,为白龙生日,谓“白龙瞟娘,必主雷雨。”

【第95句】:【露头角】(惯)比喻显示才华或能力。 也作“显露头角”。

【第96句】:剜肉补疮——顾此失彼

【第97句】:妈妈让我和哥哥在家剥玉米,我们磨磨蹭蹭都不想干,可哥哥却先跑到妈妈那去“告状”。妈妈眉头一皱,生气地说:“你俩大哥不要说二哥,杂面不要说窝窝。今天非要让你俩好好锻炼锻炼不可!”(河南·淮阳)

【第98句】:【 照与子抓药处方上的药,不能随便更换。】表示严格执 行,或刻板的模仿。《北京日报) (1987,7,16):“他们从那些 不法商人那里得到了启示,心有灵犀一点通,也开始照方子 抓药。”

【第99句】:【推倒油瓶不扶】(惯)比喻不管闲事或见急不救,在一旁看笑话。 也作“油瓶倒了不扶”。

1849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