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B站小视频火爆的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船上开晚会——载歌载舞

【第2句】:蚂蚁说成大象——吹得不像样

【第3句】:我们放麦假了。妈妈说:“现在正是焦麦炸豆的时候,你也要于点力所能及的活。”(河南·鲁山)

【第4句】:【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指有条件未及时利用,拖延了 时日。明代《初刻拍案惊奇》:“花烛之夜,朝霞见韩生气宇 轩昂,丰神俊郎,才貌甚是相当,哪里管他家贫?自然你恩 我爱,少年夫妇,极尽颠鸾倒凤之欢,倒怨父亲多事。真个 是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

【第5句】:【连锅端】(惯)1比喻彻底消灭。2比喻全部出动。

【第6句】:鸭脚上挂铜铃——响当当;当当响

【第7句】:叔叔成天大吃大喝的,就是不愿意干活。爸爸对他说:“找点活干吧,行走三分利,坐吃山也空啊!”(湖北·钟祥)

【第8句】:【近水楼台先得月】比喻由于关系近而优先得到好处。它出自宋俞文豹的《清夜录》,讲的是北宋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推荐提拔了许多关系亲近的人。当时,他手下一名官员苏麟由于在外县任巡检,一直没有得到升迁。苏麟意见很大,给范仲淹写了首诗,发泄自己的不满。其中有这样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一作‘逢’)春。”不久范仲淹提拔了他。

【第9句】:【家无住,屋倒竖】(谚)指家里长期不住人,房屋就会破败不堪。

【第10句】:羊群里跑出头驴来——哪里来的野种

【第11句】:潘金莲偷汉子——本性难改

【第12句】:两个媳妇为孩子打架的事吵得不可开交。赵大爷走过来劝架,结果两个媳妇反倒骂赵大爷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围观的人说赵大爷:“没吹熄人家的火把,却烧了自己的胡子。”(河南·新野)

【第13句】:【唢呐里吹出笛子调——响的不一样】(歇)唢呐、笛子:都是管乐器,唢呐管身正面七个孔,背面一个孔,竖着吹;笛子有一排供吹气、蒙笛膜和调节发音的孔,横着吹。 响:谐“想”。指实际情况跟原来的设想不一样。

【第14句】:心要常操,身要常劳。

【第15句】:【老鸹等死狗】(惯)比喻没有希望地等待。

【第16句】:【教的言语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谚)别人教的东西往往难以化成自己的东西说出来,做事贵在自己有主见,不盲从别人。

【第17句】:【当面锣,对面鼓】(惯)比喻面对面把话说清楚。

【第18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释义:要从大的方面考虑问题,从小的事情上做起。例句:“……俗话说,杯杯酒吃垮家当,毛毛雨打湿衣裳。咱办厂就得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点一滴地节约。”

【第19句】:因为长得不算好看,我整天闷闷不乐的。妈妈知道了我的心思以后,开导我说:“人美不在貌,美在心肠好。只要你多做对集体对大家有利的事,大家都会喜欢你的。”(广东·龙门)

【第20句】:【破车之马,可致千里】(谚)指有狂力能把车拉破的马,就有日行千里的本领。比喻有魄力冲破旧规矩的年轻人,往往有异乎寻常的能力。

【第21句】:【田父可坐杀】(谚)田父:农夫。 身体健壮的农夫如果不让他劳动,整天坐着,会把他坐死。指人不运动,身体就会速朽。

【第22句】:【打闷葫芦】(惯)闷葫芦:也叫“闷葫芦罐儿”,即扑满,存钱用的瓦罐儿,上面留有细长的孔,钱币放入之后,要打破瓦罐儿才能取出,比喻难以猜透的话或事情。指猜测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第23句】:【狗拿耗子,多管闲事】释义:责怪人管事太多。不该管的也要管。“拿”又作“扑”、“咬”、“捉”。例句:女护士勉强地把自行车搬进医院大门,但还是嘟嘟囔囔地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还不知安的哪份心呢!”

【第24句】:【扶得东来西又倒】(惯)形容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也指事情多,忙了这头,那头又出了问题。

【第25句】:天黑找不到路——日暮途穷

【第26句】:刨嘴吃刨花——没个饱

【第27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释义:百足之虫:指马陆、蜈蚣一类节肢动物,身体圆长,由很多环节构成,切断后还能蠕动。僵:僵硬。比喻人虽死或家境败落,但其势力或影响仍然存在。例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凭刘湘庭这样的财主,拔一根汗毛比穷人的腰都粗,稍微能再抠摸出点什么来,就比到小户人家敛掠那些破衣烂衫值钱。

【第28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见“黄山归来不看山”。

【第29句】:【软的欺,硬的怕】(惯)指欺负老实的、软弱的,害怕厉害的、强硬的。 也作“软的欺负硬的怕”。

【第30句】:【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谚)指经验丰富的人着手办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31句】:【 荒年传乱话】荒乱的年代,人心不安定,多有谣传。茅盾 《林家铺子》:“师傅,随他们造谣去,你不要发急。荒年传乱 话,听说是镇上的店铺十家有九家没法过年关,时势不好。”

【第32句】:【年纪不饶人】(谚)年纪:岁数,特指人上了岁数。年纪大了,做事总是力不从心。指人到老年,体质衰退,是生命的规律,对任何人者口不宽贷。 也作年龄不饶人。 年岁不饶人。

【第33句】:王迁家死了一只狗,他的母亲很伤心。来串门儿的邻居劝她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河北·廊坊)

【第34句】:【吃的盐和米,讲的情和理】(谚)吃饭菜,要有米,要有盐;说话,要合情,要合理。指有米有盐,是做饭菜的基本条件;讲情讲理,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第35句】:【一车多碍辙,船多擦边】数量太多,互相妨碍。李准《冰化雪 消》:“我没有什么说的!反正车多碍辙,船多擦边。”

【第36句】:高梁秆架房檐——不顶用;不顶事

【第37句】:【中彩】“中彩”现在多指买彩票中奖。彩票业在我国属于造福于民的福利事业,为福利事业筹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由国家独立经办。“中彩”一词源自古代的赌博游戏。古代有一种竞赌游戏,用木头做成五个与现代骰子不同的骰子,它们不是六个面的正方体,而是长柱体。四个侧面有彩画,两面画着雉(即野鸡),另两面画着牛。顶的一面是黑色,底的一面是白色。游戏时,五个骰子一起掷,如果掷出去的五个骰子画面一样,比如都是牛,就叫中彩,就赢钱。 “彩”有大有小,全黑的最大,如果掷出了全黑,就叫中头彩,自然赢的钱最多。

【第38句】:【洪洞县里没好人】这句俗语是句气话,意思是对某个地方的一些人有不满,埋怨到整个地方,说这一个地方没有好人,便用“洪洞县里没好人”来指代。实在是冤枉了洪洞县。 “洪洞县里没好人”源自京剧《玉堂春》。此剧唱腔动听优美,普及率很广,上岁数的人几乎入人都能哼上几句,要不然也不会形成俗语。剧情是聪明美貌的少女苏三,因家贫被卖到妓院,她反抗迫害妇女的娼妓制度,追求自己所爱,执著地爱上了青年王金龙。老鸨看王金龙把银子花光用完,连打带骂把他赶出妓院。苏三偷偷将自己的私房钱送给王金龙,发誓若非金龙日后来娶,她永世也不会嫁人。老鸨见苏三如此固执,没法做妓院的摇钱树了,正好有个山西洪洞县的阔佬富豪沈燕林看上了苏三,两下一拍即合,老鸨将苏三卖给了这姓沈的恶人为妾。苏三不从,大吵大闹,把沈妻也烦死了。沈妻伙同私通的奸夫,下毒药要害死苏三,没想到沈燕林误吃了毒食猝死。奸夫淫妇一不做二不休,恶人先告状买通官府,诬陷苏三害死了沈某人。在起解前往省城太原的途中,苏三见老解差崇公道是个好人,遂认崇公道为干爹。苏三边走边唱,向干爹诉说自己遭遇的不幸,对加害于她的县官、妓院老鸨、姓沈土财主、淫妇沈妻及其奸夫等痛加斥责,越说越气,因为这些人都是当地的,最后说道:洪洞县里没好人!她也没想到,编剧也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一句使用率非常高的俗语。只是冤枉了洪洞县的好人。

【第39句】:【骑着驴骡思骏马】(谚)骑上驴和骡子,可以代步,还想着骑骏马可以更快更风光。指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

【第40句】:【禾秆盖珍珠】释义:比喻不显露本领、才华。例句:我知道他们有锋芒,不过像俗话所说的,“禾秆盖珍珠”,他们把光芒隐蔽起来,使你看不见。

【第41句】:【好物不贱,贱物不好】(谚)好货物价钱就不会便宜,价钱便宜的货物必定不好。指货物的质量和价格成正比,要买好货就不要图便宜。 也作好货不便宜,便宜无好货。 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

【第42句】:鸭子改鸡——磨嘴皮

【第43句】:【属蛐蛐儿的——土里生土里长】(歇)土:本指泥土,转指本地。指人生在当地又在当地长大。

【第44句】:火车上放电影——走着瞧

【第45句】:李大嫂骂婆婆能骂出百样声来,邻居王奶奶爱捣着拐杖唠叨:“前有车,后有辙,房檐滴水照旧窝。十年后,再瞅瞅自己,也好不到哪儿去!”(河南·洛宁)

【第46句】:【糟糠之妻】“糟糠之妻”比喻共患难的妻子。并非一传统相声中将“糟糠之妻”说成是如同糟糠一样的妻子。 “糟糠之妻”出自《后汉书·宋弘传》,据载:“(光武帝)谓弘日:‘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日:‘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说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与他的大臣宋弘之间的一段对话。当时,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丈夫去世,刘秀希望她在满朝文武大臣之中再物色一位合适的丈夫,结束寡居生活。湖阳公主心仪宋弘,认为“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就请刘秀代为牵线。宋弘是光武朝的名臣,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对皇上直言敢谏。先后为汉室推荐和选拔贤能之士三十多人,其中有官居相位的。虽然深得光武帝的信任和器重,但他并未因此而骄逸。难怪湖阳公主看中这样一位品行公正的大臣。可刘秀也不好挑明了直说,就委婉地向宋弘试探“贵易交,富易妻”的反应。宋弘听出了弦外之音,婉拒以“糟糠之妻不下堂”,保全了大家的面子。“糟糠”是指谷皮等粗劣的食物,贫者常以此充饥。“糟糠之妻不下堂”是说贫贱时一起吃糠菜、共患难的妻子不可遗弃。从此,后世就将共患难的妻子直接称为“糟糠”了。

【第47句】:【穆桂英大破天门阵——阵阵出马】(歇)穆桂英:《杨家将》中人物,原是山东穆柯寨寨主,自招杨宗保为婿,归于宋营;智勇双全,尤擅骑射,在抗辽时,曾跃马横刀,大破天门阵,屡建战功。本指穆桂英大破天门阵时,每次作战都亲自上阵;转喻妇女对某项活动或事业非常积极,回回都参加。

【第48句】:【仕无中人,不如归田】见“官无中人,不如归田”。

【第49句】:甜瓜地里种甘蔗——从头甜到脚底

【第50句】:【好动扶人手,莫开杀人口】(谚)要勤动扶助人的手,不要出口就伤害人。指为人必须操善心,做善事,言行举止要有益于人而不害于人。

【第51句】:树枝做拐杖一一光出岔子;净岔子

【第52句】:【扼死在摇篮里】原指杀害幼儿,借指扼杀新生事物。余 杰《火与冰》:“无数有文学天赋的孩子被扼杀在摇篮中,从 而终身与文学绝缘。”

【第53句】:【萝卜雕宝盒——不是个材料】(歇)指不是做某事的合适人才。|

【第54句】:【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谚)屋顶上面漏水,上面不知道,屋下面的人知道得很清楚。比喻上层执政者的过错,人民群众看得最清。

【第55句】:春节期间,爸爸妈妈再三叮嘱我不要乱吃东西,防止闹肚子。爸爸说:“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浙江·嘉兴)

【第56句】:【打狗不怕狗咬,杀猪不怕猪叫】释义:比喻要干,就不要有顾忌。例句:打狗不怕狗咬,杀猪不怕猪叫,树叶掉下来砸不着脑袋!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团结起来怎么能斗倒地主恶霸。

【第57句】:【菩萨脚下开铺——伴神享福】(歇)菩萨:泛指佛和某些神。比喻借助别人得到某种好处。

【第58句】:【解开闷葫芦】见“打破闷葫芦”。

【第59句】:【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没有学习过,不知道情况。李 准《李双双》:“这里面有个原因,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 现在兴的这号洋码字,我就不会写。”

【第60句】:【一朵好花,生在荆棘丛中】(惯)比喻一个好姑娘生活在险恶的环境中。

【第61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释义:比喻各家有各家的难处。例句: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的家也不例外,也存在着矛盾。

【第62句】:【牙齿捉对儿厮打】(惯)形容受冻或极度恐惧时哆嗦得上下牙相叩的样子。

【第63句】:鸡蛋里孵不出小鸡——坏蛋

【第64句】:包大人的告示一开诚布公

【第65句】:旅客上飞机——远航

【第66句】:【 砍倒蒿子显出狼】指彻底暴露。成语:原形毕露。申跃 中《挂红灯》:“砍倒蒿子就显出狼来了!除了抢的,就是偷 的,最后一棵也跑不了。”

【第67句】:【路在口边】(谚)指出远门不认识路,勤动嘴问人就会知道。也指勤动嘴向人请教,生活前景就不会迷茫。 也作路出嘴边。 路在嘴巴上。

【第68句】:一粒黄豆难磨浆,一根甘蔗难榨糖。

【第69句】:【 翻脸不认人】记不住别人的好处,稍于自己不利,就闹翻 了。成语:反眼成仇、六亲不认。老舍《骆驼祥子》:“过河拆 桥,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鸣不平。”

【第70句】:橡皮擦子一有错就改

【第71句】:肚脐眼打屁——腰(妖)气

【第72句】:【爆炒鹅卵石——不进油盐】(歇)形容人固执己见,什么话都听不进去。

【第73句】:【把眼药吃到肚里】释义:眼药不能吃,比喻把事情搞错了。例句:“有人说咱张献忠服输了,真想投降,这可是把眼药吃到肚里啦。”

【第74句】:【豆芽子菜,水蓬蓬,竹竿子,节节空】释义:比喻人不实在,作风虚浮。例句:真是妇道人家短见。根子不正,还能长出好苗来呀?我就不待见这个小子那副酸相,豆芽子菜,水蓬蓬,竹竿子,节节空。

【第75句】:【一步一个脚印】(惯)形容做事扎实、稳妥。

【第76句】:【破家值万贯,一搬三年穷】(谚)家用什物卖掉不值钱,要买却很贵,搬一次家,就得丢失损坏,长时期添置不全。指居家不宜搬动,以免经济损失。

【第77句】:【明人重炮,清人重马】(谚)明朝人打仗,重视用炮轰;清朝人打仗,重视用骑兵。指传统、习惯不同,则各自利用自己的特长与优势。

【第78句】:姐姐要去音乐班学习电子琴和小提琴。临走时,妈妈叮嘱说:“去了好好学,艺多不压身。”(江苏·东海)

【第79句】:【知己者莫过夫妻】(谚)知己:彼此了解。指夫妻间彼此最了解、最知心。

【第80句】:【猪八戒摔耙子,不侍候】候、猴谐音。猪八戒不满意孙悟 空(孙猴子),摔耙子以示不干。现多用来表示恼火,不愿交 往。马加《北国风云录》:“本来想说此处不留爷,还有留爷 处,却顺嘴溜说:到时候猪八戒摔耙子,不侍候这个猴。”

【第81句】:【哑巴见面——没说的】(歇)指无话可说或不说话。也用来称赞人或事物完美,没什么可指责、挑剔的。

【第82句】:【一个不摘鞍,一个不下马】(惯)比喻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 也作一个不接马,一个不下鞍。 一个不下马,一个不接鞍。

【第83句】:【关公老子——满面红】(歇)关公老子:关羽的俗称。本指整个儿脸面都发红,转以形容很难为情。

【第84句】:火烧马蜂窝——炸了营

【第85句】:大刀斩小鸡——小题大做

【第86句】:马背上耍杂技——艺高胆大

【第87句】:【远路无轻担】任务虽轻,路程长,需要坚持,不可小视。 远路,也说:百步。清代《何典》:“这里到鬼门关,又不是三 脚两步路;百步无轻担的,怎好烦劳你?”

【第88句】:【弓开如满月,箭发似流星】(惯)形容弓弦拉得足,射出的箭又快又多。

【第89句】:【急行无好步】(谚)好步:稳当的步子。急急忙忙地走,就不会迈出稳当的步子。比喻匆匆忙忙做事,往往难以把事做好。 也作“紧行无好步”。

【第90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谚)指不识货物的优劣真伪,最好的鉴别办法是进行比较;经过比较,自然优劣分明。也泛指对人、对事、对物,有比较就有鉴别。

【第91句】:【急婆娘嫁不下好汉家】(谚)婆娘:北方对妇女的俗称。指急着想嫁出去的女子,往往找不到如意郎。泛指做事急于求成的,往往结果很不满意。 也作急婆娘难嫁如意汉。 忙婆娘嫁不到好汉子。

【第92句】:【嘉年华】“嘉年华”这个词现在使用频率很高,什么汽车嘉年华、房产嘉年华,还有以“嘉年华”命名的大型娱乐场所和活动等等。那么,“嘉年华”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嘉年华”源于《圣经》中的一个故事:有一个魔鬼把耶稣困在旷野里,四十天没给耶稣吃东西。耶稣虽然饥饿,却没有接受魔鬼的诱惑。后来,为了纪念耶稣在这四十天中的荒野禁食,信徒们就把每年复活节前的四十天时问作为斋戒及忏悔的日子。这四十天中,人们不能食肉,不能娱乐。所以在斋戒期开始前的一周或半周内,人们会专门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等联欢活动,纵情欢乐,以应付抵消即将来临的沉闷。这就是传统的狂欢节,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重要节日。嘉年华最初译名是“狂欢节”,“狂欢节”这个意译,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后来,狂欢节传到香港,有人又将它改译为“嘉年华”。但是,相对于“狂欢节”而言,“嘉年华”无论听起来还是看起来都显得优雅文气,似乎与热烈狂放的气氛不符。不过,事实也如此,狂欢节到香港后,已经变得比较文雅温和,与巴西式的狂欢节殊途异趣,大不相同了。 “嘉年华”是西风东渐的产物。

【第93句】:【生意经】“生意经”指做生意的方法和窍门。生意经源自我国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自己弃官经商,并写了一部叫《计然》的书,总结自己的经商经验:一是“务物完”,即要妥善保管好商品。二是“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宝”。即当东西贵时,要收存货出尽;价格便宜时,要把收购储存视如珠宝。三是“无息市”,即资金流动要迅速。他利用这些经验经商,一下子成了巨富。后来,生意人把《计然》当做必读之经典,把范蠡当做下海经商之典范,《计然》成了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生意经”。

【第94句】:张大伯当了干部后,由于办事公道,不讲情面,有几个人就想搞他的小动作。他说:“脚正不怕鞋歪,身正不怕影斜;我看酱蛆能拱倒酱缸?”(安徽·利辛)

【第95句】:【对着和尚骂贼秃】说话误伤了对方或别人。类似的:拿 着和尚当秃子打。鲁迅《彷徨》:“你简直是在对着和尚骂贼 秃了。我就没给钱,我那时恰恰身边没有带着。”

【第96句】:【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见“茶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

【第97句】:刀子对斧子——硬过硬

【第98句】:【惊开六叶连肝肺,唬坏三魂七魄心】(惯)形容极其害怕、震惊。

【第99句】:【临上轿再扎耳朵眼儿】(惯)比喻事到临头才仓促准备。 也作临时上轿穿耳朵。 上轿扎耳朵眼儿。

10413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