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今年最新民间俗语经典俗话,这下发朋友圈不愁了!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头上穿袜子一能出脚来了

【第2句】:【书读千遍,其意自见】强调熟读背诵的重要。书读,也说: 读书。清代《镜花缘》:“古人云:书读千遍,其意自见。我们 既不懂得,何不将这十一字读的烂熟?”

【第3句】:【癞蛤蟆上樱桃树,尽想高口味】释义:讽人想得太高太美,实现不了。例句:丁万红越听越失望,暗自骂道:“见鬼!尽他那套富农思想……我算对牛弹琴!难怪马村长发脾气的,原来他——癞蛤蟆上樱桃树,尽想高口味呀。”

【第4句】:【做秀】“做秀”是主观故意将亮点显摆给公众,目的带有功利色彩。 “做秀”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港、台地区流行的新词,八十年代流人国内,并迅速蔓延。“做秀”一词,时下可谓蹿红,甚至泛滥成灾。“做秀”的秀拿出来还可单独使用,比如“秀一把”、“宝宝秀”等,不一而足。 “做秀”之源,中外皆有。先说国外之源。“秀”一词来自洋文的sh。w,是展览表演的意思,指艺坛歌星、影星的表演活动。后“做秀”一词应用日益广泛,并不单限于艺人。政治上有所谓政治秀,学术界里有学人做秀,他们看见摄影记者,挤着向前站,无时无地不抓麦克风,想秀一把。再说国内之源。中国古代的“秀”,源更深,流更长。“秀”在中文的本义虽非是展览、表演之意,却有引人注意之处。“秀”始出《论语》,孔子日:“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南宋朱熹的解释是:“谷之始生日苗,吐华日秀,成谷日实。”朱熹的解释虽是古文,却明白无误,“秀”就是花。《诗经》有诗云:“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就是形容禾谷生长的过程。《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有“王瓜生,苦瓜秀”的文案,也就是苦菜开花的意思。所以,花蕾绽放就是“秀”了。植物的“秀”,用以招蜂引蝶,传花授粉。艺人做秀,无非是绽放才华,展现年华,正像花卉吐华。今日之“做秀”,不要做作、故弄姿态,还是“实发实秀,实坚实好”的好。

【第5句】:【不是冤家不聚头】(谚)冤家:仇人,又作反语,用于昵称似恨实爱的人。指仇人或不愿见的人偏偏相逢,无可回避。 也作“不是仇人不见面,不是冤家不碰头”。

【第6句】:【 置于死地而后快】不断加害,不肯罢休。尤凤伟《中国一 九五七》:“仍不算完,倒底想怎么样呢,真要将人置于死地 而后快么?”

【第7句】:【低棋也有神仙着】(谚)着(zha。):下棋时走的一步棋。指低水平的棋手,偶尔也会走出一步极其高明的棋着。比喻平庸或愚笨的人,偶尔出言谋事也会有过人处。 也作“低棋阵里有高着”。

【第8句】:【老牛走道儿——一步一个坑儿】(歇)形容做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第9句】:【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二月二”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从汉代就开始了,那时,二月二又称青龙节、春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源自古老的天文学。人们曾经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其中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每到二月初的黄昏,角宿一星和二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类似龙的双角,东方在五色为青,故称“青龙抬头”。虽为惊蛰节令,其时,兴云播雨的龙,却还在睡懒觉,故此,或供飨以六畜牺牲,讨好哄之;或以木杆敲击房梁,惊而扰之。种种招数,皆为呼唤龙的醒来。北方滹沱河一带有个习俗叫“二月二,通地气儿”。在二月二日早晨,人架龙而动:那耕地的犁杖,一对扶手,若龙角高翘;雪亮的犁刃,呈龙头之形;犁尖下新土似浪涌,搅动烟雾氤氲,叫做“二月二,通地气儿”。二月二,在民间是个重大节日,传说之多,民谣之多,是其他节日不可比拟的: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二月二,敲锅底,烧陈菜,吃陈米;二月二,龙抬头,人抬脚……

【第10句】:刀子嘴,豆腐心——嘴硬心软

【第11句】:【打前站】(惯)指行军或集体出行时,先派人到即将停留或到达的地点联系食宿。

【第12句】:【打了骡子马受惊】(谚)比喻惩罚某人,旁边的人会受到惊吓。 也作打了骡子惊了马。 打了骡子马也惊。

【第13句】:孕妇骑马——身负二人(任)

【第14句】:【宁跟叫花子娘,不跟做官的爹】(谚)宁可跟着讨饭的娘,也不跟做官的爹。指亲娘对孩子知冷知热,最为关心。 也作“宁舍做官的爹,不舍叫街的娘”。叫街:沿街乞讨。

【第15句】:表哥每个月领到工资后,往往过不了半个月就口袋底朝天。姨妈对他说:“大吃大喝眼前香,细水长流幸福长。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千万不可铺张浪费。”(广东·龙门)

【第16句】:神婆子念咒——瞎说;瞎叨叨;胡叨叨

【第17句】:云头里翻筋斗——没着落

【第18句】:【往脏水坑子里边爬】(惯)比喻人不走正道,往错路上走。

【第19句】:【好鞋不踩臭狗屎】释义:比喻品行端正的人不招惹思想行为不好的人,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例句:不过,话得往深处说,坏人尽管摇头摆尾地得意,好人还得做好人!咱们得忍着点,不必多得罪人,好鞋不踩臭狗屎,你明白我的话吧?

【第20句】:【癞狗扶不上墙】比喻实在没出息,帮助也没有用。类似 的:死猪扶不上树。清代《红楼梦》:“这张华也深知利害,先 不敢造次。旺儿回了凤姐。凤姐气的骂道:真是他娘的话! 怨不得俗语说,癞狗扶不上墙的!”

【第21句】:我们班上有几个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认真做。老师说:“你们要努力学习啊!不能搬个南瓜当凳坐,混一天是一天。”(河南·内乡)

【第22句】:【麻雀站牌坊——好大的架子】(歇)牌坊:旧时为褒扬忠孝节义等封建礼教的人树立的高大建筑,状似牌楼。架子:本指牌坊的构架,转喻人的架势、气派。指摆出一副傲慢的、盛气凌人的架势。

【第23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说话做事没有条理,杂乱。或说:东 一斧子,西一榔头/东扎一头,西扎一头。浩然《艳阳天》: “这女人东一榔头,西一棍子,数叨起来没个完。”

【第24句】:【男孩子不吃十年闲饭】(谚)吃闲饭:只吃饭而不劳动。指男孩子身体发育快,到十岁时,就有力气帮家里做些体力劳动的活。 也作男孩子不白吃十年饭。 男娃不白吃十年闲饭。 小子不吃十年闲饭。小子:对男孩的俗称。

【第25句】:妈妈责备爸爸做家务做得不好。爸爸委屈地说:“真是好心不得好报,好头戴烂帽,好柴烧烂灶。”(广西·柳州)

【第26句】:【拔了萝卜栽上葱——一茬比一茬辣】(歇)辣:本指味辣,转指毒辣。比喻人一伙比一伙更加凶狠毒辣。

【第27句】:【关门养虎,虎大伤人】(谚)关住门养老虎,养大的老虎会吃了主人。比喻庇护纵容邪恶小人,反要被小人所暗算。

【第28句】:【丢把芝麻赚个西瓜】(惯)指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收获。

【第29句】:张叔叔家养着一条狗,夜里不论左邻右舍有什么动静它都叫。李婶夸它是一只好狗,说“好汉顾三村,好狗顾三邻”。(河北·永年)

【第30句】:吃药用冰糖作引子一又苦又甜

【第31句】:一棵大树枯了心—外强中干

【第32句】:早上,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田里有好几位农民伯伯正在种着什么。回到家,我请教妈妈,妈妈微笑着说:“榆钱黄,种谷忙。”(山西·潞城)

【第33句】:【 门神里卷灶王爷,画里有画】旧时过春节要贴门神等画 像。画、话同音,借指话里有话,话里有未明说的含义。《敌 后武工队》:“当时我捉摸,武工队什么时候都是先遣部队, 队长不说,谁心里也像个明镜,哪知,这是四扇屏里卷灶王, 画里有画(话)。”

【第34句】:【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释义:纣王:商朝末代君主,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俸禄:薪水,工资。比喻袒护自己的主人、靠山。例句:许多人只是因为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将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诛,而谁逼百姓造反倒不问了。

【第35句】:【才脱虎坑逃得去,又遭机阱捉将来】(惯)机阱:设有机关的捕捉野兽的陷阱,比喻坑害人的圈套。指刚逃出险境,又中奸计被捉。

【第36句】:【把官路当人情】(惯)指拿公家或他人的钱物给自己做人情。

【第37句】:【老和尚的木鱼儿——天生挨揍的货】(歇)木鱼儿:僧尼念经或化缘时敲打的响器,用木头镂空制成。货:本指货物、东西,转指人(骂人的话)。指没有出息,生来就是挨打挨批的人。含责骂意。 也作老和尚的木鱼儿——挨敲打的木头疙瘩。 老和尚的木鱼儿——该着挨敲。

【第38句】:【裹脚布——又臭又长】见“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第39句】:最近几天,有人议论小王偷了人家的煤。小王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不管别人怎样说,我连个寒战都不打!”(河南·郏县)

【第40句】:龙王爷出海——兴风作浪

【第41句】:路不常走草成窝,坐立不直背变驼。

【第42句】:【 头上生疮,脚下流脓】形容人坏透了。刘云若《小扬州 志》:“你不用打趣我,像你这头顶生疮,脚下流脓,坏透了的 东西,我们的事你还不明白?”

【第43句】:【吃一行,怨一行】(谚)行(h。ng):行业。在哪个行业做事,总抱怨哪个行业不好。

【第44句】:【练事不如省事】(谚)练事:办事精明老练。即使办事干练,卓有成效,也不如省去不做为好。旧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没一事。

【第45句】:【一山不藏二虎】释义:比喻两个互不相让的强人不能在一起共事。例句:“只有一桩,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如果展公伏得住他,这人也有用处。”

【第46句】:老鹰见小鸡——个喜来一个忧

【第47句】:玻璃碴子掉在油缸里——又奸(尖)又猾(滑)

【第48句】:我看到妈妈做那么多的菜,伸手就要抓。妈妈急忙拦住说:“哎!你可是九寸九的嘴——不够一吃(尺)哟!”(山东·苍山)

【第49句】:【老寿星上吊——活腻了】(歇)老寿星:传说中长寿的仙人。指活得厌倦了,自己寻死。含责骂意。 也作“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第50句】:【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第51句】:宋太祖陈桥兵变——取而代之

【第52句】:【隔山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谚)山那边纵然有金子,也比不上到手的铜实在。指想望再好也只是想望,已得到的实惠无论多么小,却实实在在归自己所有。也指凡事宁求小而实,不务大而空。

【第53句】:【稂不稂,莠不莠】(惯)稂(lang):又名童粱,只生穗不结实的禾草。 莠:莠子,俗称狗尾巴草。原指庄稼既不像稂,又不像莠。比喻人不成材,没能耐。也形容人衣冠不整。

【第54句】:【 万事从一开始】事情发展由少到多。医药图书:“俗语 说:万事从一开始。坚决不抽第一支烟,也就不会上瘾了。” 万丈高楼平地起表示事物由小到大,逐渐发展。古语: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见《老子》)。西戎《灯心绒》:“你呀,人 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创立集体的家业,不是件容易的事 情呀!”

【第55句】:【哑子吃黄连——苦在心头】(歇)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苦楚。指把苦痛埋在心里,不向人诉说。 也作哑子吃黄连——在心里苦。 哑子吃黄连——苦在心里。

【第56句】:【家中百事兴,全靠主人命】释义:家庭兴旺,全凭主人的命运。例句:自古道:“家中百事兴,全靠主人命。”十个妇人,敌不得一个男子。自从宋敦故后,卢氏掌家,连遭荒歉,又里中欺他孤寡,科派户役,卢氏撑持不定,只得将田房渐次卖了,赁屋而居。

【第57句】:鲨鱼把儿请猫代管——不保险

【第58句】:【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阉,割去生殖器】借指受双重的 罪,两面不落好。马烽《村仇》:“把田家村得罪了,咱也没取 上好。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第59句】:【发高调】见“唱高调”。

【第60句】:五岁的表弟太淘气了,一会儿工夫就把我舅妈擦好的地板弄得一团糟,舅妈批评了他一顿,可一转眼,他又把墨汁瓶碰倒,墨汁洒了一地,并弄脏了我的衣服。舅妈气得抬手就朝他的屁股上来了一巴掌。舅舅说小表弟:“你呀,就是屎壳郎飞到了磨眼儿里——转着圈儿挨!”(山东·五莲)

【第61句】:【猫哭老鼠——假慈悲】(歇)指假仁假义,假装同情受害者。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猫儿哭耗子——假慈悲”。

【第62句】:清明前,奶奶拿着瓜种和豆种到菜地去种。奶奶一边种一边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河南·内乡)

【第63句】:电灯泡上点香烟——其实不然(燃)

【第64句】:一同学从前打架斗殴,无所不干;如今是助人为乐,勤奋向上。他爸爸高兴地说:“大楼中的电梯能上能下,沙发中的弹簧可屈可伸。他开始走正路了啊!”(陕西·西安)

【第65句】:三九天穿裙子——又美丽又冻(动)人

【第66句】:【面软的受穷】(谚)面软:重情面,该采取强硬态度时拉不下脸面。指面对过分的要求,不忍或不敢向对方说“不”的人,注定要遭受穷困。

【第67句】:【吃一分亏无量福,失便宜处是便宜】释义:吃一点亏会得到无限福运,失去便宜的地方就是得到便宜的地方。例句:当时汪祥若肯吃亏这十两银子,何至断送了万金货物,岂非为小失大?所以说:吃一分亏无量福,失便宜处是便宜。

【第68句】:【把人踩到泥里】(惯)比喻贬损和压制他人。

【第69句】:阎王讨债——催命鬼

【第70句】:【上坡路吃力,下坡路好走】(谚)比喻人进取向上艰难,消沉堕落却十分容易。

【第71句】:【路是人走的,钱是人挣的】释义:只要努力干,就可以办到。例句:“路是人走的,钱是人挣的;我不信我小子就没有能耐盖上三间房,买上二亩地。”

【第72句】:鹅行鸭步——磨磨蹭蹭;磨蹭;大摇大摆

【第73句】:林冲进白虎堂——上当受骗

【第74句】:【罗锅子上山——前紧】(歇)罗锅子:驼背的人,也叫罗锅儿。前:胸前,谐“钱”。指经济紧张,手头缺钱。 也作“罗锅儿上山——前紧”。

【第75句】:屋里风筝——高飞有限

【第76句】:【小鬼跌金刚】(惯)小鬼:迷信称鬼神的差役。金刚:佛教称佛的侍从力土,因手拿金刚杵而得名。小鬼把金刚摔倒。比喻小人物斗败或戏弄了大人物。

【第77句】:深山藏大树——栋梁之才

【第78句】:【东方不亮西方亮】释义:这个地方不行,别的地方就会行。例句:赵编辑给他打气:“不过,好在现在出版社很多,‘东方不亮西方亮’,你们不妨再拿到别的地方试试……”

【第79句】:【一个好汉三人帮,一根屋柱三个桩】(谚)指一个人再有本事,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就像一根屋柱子,离不开三个木桩来稳固它一样。 也作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篱笆三个桩,好汉也要众人帮。 一个篱笆要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第80句】:【恶作剧】“恶作剧”的意思是故意捉弄他人,使他人难堪的行为。 “恶作剧”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僧始扪中处,徐日:‘郎君莫恶作剧’。”讲的是唐德宗建中初年,有个叫韦生的人搬家到汝州,在搬家途中遇到一个僧人。韦生与这个僧人交谈甚欢,感觉非常投机。僧人问韦生:“我住的寺院就在前边不远的地方,到我那里坐坐,怎么样?”韦生爽快答应了。韦生跟着僧人走了十多里地,还没有走到。他怀疑僧人是盗贼,就偷偷地从鞋子里取出弹弓,弹射僧人的脑袋。开始时僧人好像没有感觉,韦生一连射了五次,他才摸着被射中的地方慢声说道:“郎君莫恶作剧(你不要这样开玩笑)。” 恶作剧之风一开,至今还有人变着法效仿,甚至还走出国门,专门设了一个“愚人节”。

【第81句】:【你开你的顺风船,我行我的逆浪舟】释义:比喻各走各的路,互不相干。例句:大哥,潘字号的家规可是你立的。你再这样干,咱们就散伙!你开你的顺风船,我行我的逆浪舟。

【第82句】:【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见“八两换半斤,人心换人心”。

【第83句】:横着扁担走路——霸道

【第84句】:【棉袄改被窝——两头儿苫不过来】(歇)两头儿:本指头和脚,转指两边、两个方面。苫(shan):用席、布等遮盖。比喻顾此失彼,两边都照应不过来。

【第85句】:擀面杖打飞机——高不可攀

【第86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过长期的考验青树林文案馆网,才能看出好 坏。浩然《艳阳天》:“我知道你上了人家的当,听了别人的 话儿,这会儿我的心意你不能一下子弄明白。我也不用多 说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吧。”

【第87句】:玻璃娃娃——明白人

【第88句】:谷糠搓绳——难合股

【第89句】:一天,老师对我们说:“不怕脑子笨,就怕不勤奋。只要人有恒,万事都可成。”(河南·罗山)

【第90句】:【墨守】“墨守”意为固执不知改变,如“墨守成规”。现在“墨守”一般用作贬义,而在当初,可具有积极意义。 “墨守”原意指战国时的墨翟守城术,后因称牢固防守为“墨翟之守”。源出战国时期《墨子·公输》。战国时期,公输盘(鲁班)应邀赴楚国帮其作战,楚国因为公输盘(鲁班)会制造攻城云梯,能在战争中取胜,决定攻打宋国。著名思想家墨翟听到这一消息,马上从齐国赶到楚国去劝阻,楚王于是让墨翟与公输盘做攻守演习。墨翟解下衣带作城墙,用木片做武器,作为守城一方。“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守围有余”(《墨子·公输》)。意思是说,公输盘多次作攻城的机巧变化,被墨翟多次戳穿给挡回去了;公输盘攻城的器械已尽,而墨翟的守城计策还没有用完。也就是说墨翟更胜一筹。楚王看到没有取胜的把握,便改变了攻打宋国的计划。由此,后人遂把牢守、固守称为“墨守”,是对墨翟的肯定和赞扬。不过,“墨守”今天已不再指守城,而多借此喻固执己见,不肯改进,不求进取。

【第91句】:【铁路上的警察,管不了这一段】铁路上的警察,各管一段。 借指管不着,管不了。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这鱼, 不是你们家的吧?铁路警察,你管不着这段儿。”

【第92句】:给灶王爷烧香——多说吉利话

【第93句】:【毒蛇黄鳝分不清】释义:黄鳝:鳝鱼,像蛇而无鳞。比喻分不清真假好坏。例句:武斌呀!你可不能毒蛇黄鳝分不清,好人坏人辨不明呀!你要看看清,想想明,不要把敌人的砒霜当冰糖吃,受骗上当啊!

【第94句】:【吃过水面】(惯)本指面条煮熟后在凉水中过一下再吃,比喻在商品交易中转手倒卖,从中获利。也比喻替别人办事,从中得好处。

【第95句】:【拿客气当福气】客气是礼貌,福气是指享福的命运。不 懂谦让,反觉得是应该的。王安忆《文革轶事》:“张思蕊命 好,从来都是把客气当福气,你夸海口,她照单全收,你怕连 个退路都没有了。”

【第96句】:【围棋】“围棋”是个很了不起的发明,时至今日,在世界范围内的棋类,还没有一种能超越围棋的深奥。黑白两色棋子代表两支人马,一个画上纵横十九道线的棋盘做鏖战战场,以攻为守,以守为攻,佯攻真占,似退实围,诱敌深入,独胆攻坚,异军突起,奥妙无穷……围棋的变么幻莫测全集中在五个字上:包围反包围。亲自下围棋,有统领千军万马之感觉;观看围棋,那时隐时现令人拍案叫绝的战局,令人对棋高一招的智者肃然起敬。围棋出现可追溯到尧、舜时代,据说是尧或舜当中的一位发明的。这个说法见于多种古籍记载,当然,若准确说出围棋问世年代,已不大可能。而今见到的文献资料,秦汉时期的有“尧造围棋,丹朱善棋”说.后来的《博物志》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日: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子。”大意都是说或尧或舜发明的围棋,两说的共同点都是以围棋教育启发儿子,尧的儿子叫丹朱,舜的儿子叫商均。下围棋对锻炼人的脑力、思维、判断、胆略、忍耐力、统筹才能和应付复杂情势能力十分有益。

【第97句】:【耗子钻到烟囱里——两眼墨黑】(歇)本指老鼠两眼被烟尘熏得墨黑,转喻人看不清事物,不了解情况。

【第98句】:【黄柏汁里泡过的——苦不堪言】(歇)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指生活苦得不能用言语形容。

【第99句】:嚼着甘蔗上楼梯——节节甜,步步高

17138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