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快手歇后语,句句充满智慧!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挖了眼睛的判官——瞎鬼

【第2句】:龙王爷亮相——张牙舞爪

【第3句】:【百闻不如一见】(谚)闻:听。指听来的再多,也不如亲眼一见真实可靠。 也作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百闻不如一见,百讲不如一练。

【第4句】:【墙上画的饼——好看不中吃】(歇)指空有好看的外表而无实际作用。

【第5句】:【先长的眉毛,比不上后长的胡子】(谚)眉毛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胡须是年长以后才生的;人敬重的是后生胡须的长者,而不是先长眉毛的少年。借指有作为的人,往往是后来者居上。

【第6句】:三天前,老姑在我家时,不知因为一件什么事让我奶奶把她好一顿批评。这天,老姑一进屋,我问她怕不怕批评,咋又来了。奶奶笑着说:“这真是家鸡一打团团转,野鸡不打满天飞呀!”(黑龙江·哈尔滨)

【第7句】:棺材里的老鼠——吃死人

【第8句】:刀口遇滚水烫——疼痛难忍

【第9句】:江滩上的石头——有的是

【第10句】:【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惯)指不说还好,说出来的事情令人大吃一惊。

【第11句】:【拧成一股绳】(惯)比喻众人齐心协力,劲儿往一处使。

【第12句】:水中的鱼,天上的鸟——自由自在

【第13句】:我弟弟和小光吵起架来。我刚劝了一句,就听小光冲着我吼道:“鱼向鱼,虾向虾,鸡婆婆不向扁嘴鸭。你别帮他来对付我!”(河南·淅川)

【第14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众多的帮 助。相关的:交一个朋友开一条路,得罪一个朋友堵一道 墙。李准《黄河东流去》:“在西安住了不到一个月.左邻右 舍,老乡朋友认识了一大堆。用她的话说就是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第15句】:【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释义:比喻两个强者争斗,必然有一方受到伤害。例句:玄德急止之日:“不可!吾今提兵取川,全仗汝二人之力。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须误了我的大事。吾与你二人劝解,休得争论。”

【第16句】:【—网打尽满河鱼】做事干脆彻底。也指事情做得过分, 不留余地。成语:一网打尽。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李 左德说那不行,你这是一网打尽满河鱼。”

【第17句】:藤萝爬上葡萄架——纠缠不清

【第18句】:【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惯)形容声势浩大,发展迅速。

【第19句】:【人少好过年,人多好种田】(谚)过年,人少了可以多享受;种田,人多了自然收效快。指享受时人宜少,干活时人宜多。 也作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 人多好做活,人少好吃馍。

【第20句】:【人生一盘棋】释义:指人的一生像一盘棋一样变化莫测。例句:唉!人生一盘棋,得得失失,真不易拿稳啊!

【第21句】:我玩了半天,手很脏,就对奶奶说:“奶奶,帮我洗洗手。”奶奶说:“真是啊,好手好腿,不如一个好嘴。”(河南·开封)

【第22句】:【唯食忘忧】(谚)指人很难排除忧愁烦恼,只有在吃饭的时候可以暂时忘掉。 也作“唯食可以忘忧”。

【第23句】:【爱人】“爱人”是夫妻间的互称,这一称谓源于革命战争年代的解放区,是平等、互爱、进步的称呼。由于它是革命的产物,至今还限于中国大陆范围内。由于称谓不同,还曾闹过笑话。某中国人去国外工作,他按照国内的习惯向自己的外国同事介绍妻子说:“这是我爱人”。结果,那些外国同事一脸狐疑地看着他们,有的还在窃窃私语。这种状况直到宴会结束,两人都莫名其妙。后来才知道,原来人家以为他在介绍“情人”,因为“爱人”的英文直译就“情人”的意思。 “爱人”最初出现在新文学作品中,比如郭沫若写的诗剧《湘累》中,就有这样的描绘:“九嶷山的白云哟,有聚有消;洞庭湖的流水哟,有汐有潮。我的爱人哟,你什么时候回来哟。”但那时“爱人”还不是广义的对妻子和丈夫的称呼。最先使用“爱人”这一称谓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40年代初,解放区一些受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知识分子。当时解放区提倡男女平等,以前类似“屋里的”、“做饭的”这些称谓带有歧视色彩;而解放前在国统区使用的“先生”、“太太”,又带有资产阶级味道,于是“爱人”便被广泛地使用起来,社会反响很好。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区对配偶的新称谓“爱人”,便在全国流行开来。

【第24句】:【一辈人不管两辈人的事】(谚)指儿女辈的事让儿女自己去料理,当父母的不必包办代替,操多余的心。

【第25句】:【八十岁学吹手——来不及】(歇)指学某种技艺或从事某项工作为时已晚。

【第26句】: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第27句】:【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矮檐下直不起腰,谓屈服于环 镜。在人,也说:人到。成语:寄人篱下、仰人鼻息。明代 《水浒》:“好汉!休说这话!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 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好。”

【第28句】:【蚂蚁尿到书上——湿不了两个字】(歇)湿:谐“识”。指识字不多。

【第29句】:【宁要一艺精,不要百艺通】见“百样通,不如一样精”。

【第30句】:【报一箭之仇】(惯)指采取行动,报复曾经亏待或伤害过自己的人。

【第31句】:苍蝇飞进牛眼里——找泪(累)吃

【第32句】:刘姥姥进大观园——样样新鲜

【第33句】:崖头上睡觉——死也不怕

【第34句】:【蚂蚁虽小,力能搬山】(谚)蚂蚁虽然小,可它们能团结,有耐力,连山都能搬动。比喻弱小者只要团结一致,坚持不断,就能办成大事。

【第35句】:【一辈子不剃头,也不过是个连毛僧】(惯)指不过如此,没什么大不了。

【第36句】:【气不圆,馍不熟】(谚)圆:满。 要蒸到蒸笼的气十分足,馒头才能蒸熟。比喻做事工夫不到,火候欠缺,事情就难成功。

【第37句】:【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谚)蚊虫用嘴叮人,免不了要遭到扇子的扑打。比喻人说话放肆,出口伤人,自不免要招灾惹祸。

【第38句】:船上打伞——没天没地

【第39句】:【白了尾巴梢的老狼不好打】(谚)尾巴梢上的毛发白,表明这匹狼已经很老,老奸巨猾,不好对付。 比喻岁数大、经验多的敌人,难以制服。

【第40句】:【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谚)大喜中说的话,往往过后兑现不了;大怒中说的话,往往过火没分寸。戒人在感情冲动时说话要有理智。

【第41句】:打灯笼走亲戚——明来明去

【第42句】:【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谚)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足智多谋。三个普通人的智谋,能顶个诸葛亮。指人多出智慧。 也作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三个缝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人顶个诸葛亮。

【第43句】:拿着鹅蛋走冰路——特别小心

【第44句】:海市蜃楼,天涯彩虹——虚的虚,空的空

【第45句】:爸爸常对我说:“现在正是学习的好时节,你如果不抓紧啊,将来就成了‘秋分不露头,割着喂老牛’的稻草,成不了大材了。”(安徽·庐江)

【第46句】:【说出一朵花儿来花】话谐音。话说得好得不得了。成 语:天花乱坠。刘云若《红杏出墙记》:“便是说出一朵花来, 也掩不住女人的口,枉落得自己吃亏,众人笑话。”

【第47句】:【 发一回水,澄一层泥】大水过后,沉淀的泥土可以肥田。 比喻经过事变,会增长见识。刘彦林《春风得意》:“发一回 水,澄一次泥.经一回事,长一次智。我相信大家都会认真 地去思考,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48句】:【姜太公使机变——不钓鱼儿只钓贤】(歇)机变:机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指做事另有好的用意。

【第49句】:某村干部在群众大会上讲自己是如何秉公办事的,可在宅基地的审批中,还是给他的亲戚开了方便之门。爷爷忿忿不平道:“说归说,笑归笑,秃头和尚向老道。”(河南·辉县)

【第50句】:爷爷见我有些学过的知识忘记了,说:“你真是把知识当车子,从左耳开进去,又从右耳开出来。”(广西·容县)

【第51句】:【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释义:瓜儿甜,但瓜蒂却是苦的,可见天下事物难以十全十美。例句: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古之学者,得一善言,附于其身;今之学者,得一善言,务以说人——言过而行不及。

【第52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释义:比喻各家有各家的难处。例句: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的家也不例外,也存在着矛盾。

【第53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此语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耐力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比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都可以通过时间和事情考验和证明。此语来源于一个传说:宋朝时,路遥为南京绅士,富甲一方,为人大度,好善乐施。马力是开封府尹包拯麾下马汉的侄子,当时是穷困潦倒的书生。马力原本赶考顺道投靠叔叔马汉,走到南京时盘缠用尽,身患重病被困客栈。马力闻得路遥乐于助人遂去求助。到路府后并未说明他与马汉的关系,路遥热情接待,为他请医治病,还腾出房屋让马力读书。路遥赏识马力的才学,二人义结金兰。马力病愈后,路遥赠送二百两纹银助他上东京(今开封)赶考,马力得中,从此二人也失去了联系。多年后路遥家中失火,家道中落无以为生,只有撇下妻子到开封投靠义弟马力。一路行乞到达开封,谁知马力不在家中,家人没有接待路遥。路遥以为马力不念旧情,一气之下拂袖而去。马力回家听说后,知是当年恩人来过,一面痛斥家人无礼,一面派家丁日久追赶路遥。日久追上路遥后说明原委,二人化解误会。后马力将路遥一家接到开封。于是就有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典故。

【第54句】:【老梅花,少牡丹】释义:梅花植株越老越好,牡丹则相反。例句:“老梅花,少牡丹”,梅花的植株以年老的为好,看这株梅花开的热闹劲儿,怕正是又年老又年轻的。

【第55句】:【钢要用在刀刃上】好材料要用在关键地方。浩然《艳阳 天》:“您是最有生产经验的庄稼人哪,有钢得使在刀刃上, 这回该您使劲儿了!”

【第56句】:【为者如牛毛,获者如麟角】(谚)牛毛:牛身上的毛,极言其多。麟角:麒麟头上的角,极言其少。指从学的人往往一哄而上,人数极多;真正能够学有成就的,却实在少。

【第57句】:【一头放水,一头放火】两头使坏。明代《金瓶梅》:“当初只 因潘家那淫妇,一头放水,一头放火,架的舌,把一个好媳妇 儿生生逼勒的上吊死了。”

【第58句】:妈妈让我和哥哥去换米,我俩都不想去。妈妈说:“真是龙多思翘,人多思靠。一个和尚水多,两个和尚水少,三个和尚无水啊!”(河南·郏县)

【第59句】:银幕上刮黄风——迷不住观众的眼睛

【第60句】: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难唱独板腔。

【第61句】:【身弱鬼来缠】(谚)指身体衰弱的人,常会招来邪魔缠身。也借指主事人软弱无能,就会有坏人乘虚而入,滋事破坏。

【第62句】:狼和狗比胸膛——狼心狗肺

【第63句】:【小家碧玉】金枝玉叶、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都是形容女子的词。不过,她们的出身不同,差别可谓三级跳。金枝玉叶一般指皇族之女,大家闺秀指官宦巨富之女,小家碧玉指平民百姓之女。而小家碧玉又特指小户人家年轻美貌的女子。那么,小家碧玉是从何说起呢?小家碧玉源自晋朝孙绰的《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诗中的“碧玉”是一个女子的名字。此后,“小家碧玉”即成为小户人家年轻美貌女儿的代称。她们一般生长在平民家庭,容貌俏丽,性情或温柔或活泼,但因从小家贫失学,又不与外界接触,所以不会附庸风雅,但对一些家务女红往往比较精通。小家碧玉虽不及大家闺秀学问深,懂礼仪,但绝不比大家闺秀品行差,且更具心灵手巧的优势。

【第64句】:放学后,我回到家,肚子很饿,平时最不爱吃馒头的我,拿起一块馒头就吃起来。妈妈看着我笑笑说:“真是饥不择食啊!”(河南·沈丘)

【第65句】:脚底板抹酥油——溜得快

【第66句】:【馒头】“馒头”是中国人的主食,特别是中原地区和北方。现在商品流通快捷方便,南方人也吃馒头,北方人照吃大米。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事物绀珠》记载“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记载,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即“人酵面中,令松松然也”。可见“发面”古已有之。有了发酵的面起饼,不愁没有馒头。但馒头的来历却出自《三国演义》。诸葛亮平蛮回到泸水,忽然阴云布合,狂风骤起,兵不能渡,回报孔明。孔明问孟获,获日:“泸水原有猖神为祸,用七七四十九颗人头并黑牛白羊祭之,自然风平浪静,境内丰熟。”孔明日:“我今班师,安可妄杀?吾有主意。”遂命行厨宰杀牛羊,和面为剂,塑成人头,眉目皆具,内以牛羊肉代之,为言“馒头”奠泸水,岸上孔明祭之。祭罢,云收雾卷,波浪平息,军获渡焉。后明人郎英《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至清代,馒头的叫法发生了变化。北方把没有馅的称为馒头,有馅的称为包子。而南方则把有馅的称为馒头,无馅者也叫做“大包子”的。《清稗类钞》辨馒头:“馒头,一日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直到现在,馒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叫法。在北方,对没有馅的馒头,有称作“馍”、“卷子”的。在南方,对有馅的馒头,也有称作“面兜子”、“汤包”的。但,“馒头”之称南北皆通,而“馍”、“卷子”、“面兜子”、“汤包”都是地方性称谓。

【第67句】:华佗当医生——名副其实

【第68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释义:对有难的人,人人都有同情心。例句:刘翁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你肯在我船上相帮,管教你饱暖过日。”

【第69句】:【咬耳朵】(惯)比喻凑近入耳旁小声说话,不让他人听见。

【第70句】:【核桃大的字,没有认得一巴掌】释义:讽剌人不识几个字。例句:这随你选好了,不论教啥子,我本家都不管的,他黄昏子,核桃大的字,没有认得一巴掌。

【第71句】:卖布不带尺——存心不量(良);胡扯

【第72句】:【裤兜子钻蝎子——爱昨蜇咋蜇】(歇)咋:方言,怎么。蜇:蝎子用毒刺刺人,谐“着”。指任凭事态发展,结果是怎样就怎样。

【第73句】:【兵无粮自散】(谚)兵:指军队。 军队要是断绝了粮草,自然就会解体。指粮草是行军用兵的生命线,缺粮断草就意味着不战自败。

【第74句】:鸡子啄米——乱点头

【第75句】:早晨,我穿好短衣短裤,准备到地里去拾麦子,妈妈却叫我穿长衣长裤。我说:“麦熟天还穿那么厚?”妈妈说:“庄稼佬儿,不离袄儿。三伏天还冻坏刚出生的小娃娃,寒着呢!”(河南·中牟)

【第76句】:【烂麻搓成绳,力能拉千斤】比喻团结起来力量大。韩志君 等《篱笆·女人和狗》:“锅里没搅的,碗里没舀的;烂麻搓成 绳,也能拉千斤。”

【第77句】:进了笼的乌——翅膀再硬也飞不了

【第78句】:【水泼不进,针扎不透】释义:形容十分严密。“水泼不进”又作“水泼不透”。例句:老实说,魏家桥大队是他水泼不进,针扎不透的独立王国——哈,你别介意,我可不是说你们那儿是“北京市委”。

【第79句】:【天塌下来有地接着】表示能够承受,不会有什么困难。王 统照《山雨》:“本来那边是那边,他们是他们,天塌了有地接 着,到了时候,吃亏也没他们的份!何苦替古人担忧?”

【第80句】:【五十步笑百步】(惯)两个士兵从战场败逃,退了五十步的讥笑另一个退了一百步的,说他没用。比喻与他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点,却讥笑他人。

【第81句】:【打了盆说盆,打了碗说碗】(谚)打:打破。指发生了什么问题,就只讨论与解决什么问题,不必拉扯别的事。 也作打了盆说盆,打了罐说罐。 打锅说锅,打碗论碗。

【第82句】:【桌子底下放风筝——出手就不高】(歇)比喻起点低,条件差,事情不会做好。

【第83句】:【东扯葫芦西扯瓢】释义:比喻说话没有中心,东拉西扯。“东扯”又作“东拉”、“东搭”。例句: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发癫,想起去查账了?

【第84句】:【不下海,一生不会游泳】释义:比喻不亲身实践,永远学不会本领。例句:渔家的娃子,深深地知道“不下海,一生不会游泳”的道理,闯峡湾,不喝几口海水怎么能闯出来?

【第85句】:【林冲打洪教头——后发制人】(歇)林冲:《水浒传》中人物,绰号豹子头,武艺高强,他在柴进庄上作客时,因洪教头再三挑战,被迫与之比武,他让洪教头先动手,然后利用对方破绽将其打倒在地。 指让对方先动手,然后加以反击,制服对方。

【第86句】:【四两棉花——别弹了】(歇)只有四两棉花,不值得弹。弹:谐“谈”。指事情不好说,别提了。

【第87句】:小华的妈妈总爱指责别人,说这个人如何如何不好,那个人怎么怎么不行。小华爸爸听不下去了:“谁的脚丫子能没一点臭味?你自己就那么四面净,八面光?”(吉林·农安)

【第88句】:表弟没上学的时候,常答不出外婆出的问题,上学以后却大不相同了。外婆高兴地说:“这真是天上星星摇两摇,公鸡变成金凤凰。”(安徽·安庆)

【第89句】:【一报还一报】人的恶行会受到报复。清代《红楼梦》:“你 一般也遇见对子了。可知一报还一报,不爽不错的。”

【第90句】:【不吃苦中苦,难得甜上甜】(谚)指人生上好的享受,是以自己吃极大的苦换来的。 也作不吃苦中苦,哪有甜中甜。 不受苦中苦,难有来日甜。

【第91句】:【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歇)磨盘:磨的底盘。道:本指磨的底盘里条形的沟槽,转指道路。 形容可走的道路很多。

【第92句】:神堂里的鸡子儿——宝贝蛋

【第93句】:邻居一位阿姨叫我给她抱一会儿孩子,可抱了很久,还不见她回来。我一问,才知道她下地干活去了。妈妈说:“你真是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四川·渠县)

【第94句】:【长添灯草满添油】做好充分准备。图书:“如果她们得知 夏天缩短,秋天提前到来这一长期预报,就会在男人意料不 的时候,已经像长添灯草满添油一样,早做准备了。”

【第95句】:【从来好事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谚)指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好事不会长久,就像彩云一闪就过,也像琉璃容易破碎一样。

【第96句】:【七孔生烟,三尸冒火】(惯)七孔:七窍,指双眼、双耳、双鼻孔和口。三尸:道家称在人体内作祟的三个神,每于庚申日将人的罪过奏闻天帝,以减人禄命。形容着急或生气到极点。

【第97句】:撒了盐的油锅——热闹开了

【第98句】:穿上航空衣——要飞了

【第99句】:歪嘴烂舌头——说不出好话来

17162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