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谚语俗语文案很有意境!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感冒】“感冒”也叫伤风,是一种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它看似是个现代医学流行词,其实古已有之,它源自宋代。 宋代的最高学府是太学,隶属于国子监,负责招收官民子弟学习经典。 太学有严格的考核升级制度和管理规定,凡是太学生有特殊情况需要外宿的,都要在请假薄上登记。这个请假薄的封皮上,常按惯例写上“感风”二字,因此被称为“感风”簿。“感风”是医学词,感风的意思就是感受到了风寒的侵袭,造成身体不适。 太学生毕业后通常会成为学者或官员,因此“感风”这个请假的理由也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官场。例如,宋时的馆阁有规定要求每天晚上安排一名官员值宿,也就是值夜班,这是个很辛苦的差事,因此官员们常以“感风”、“感冒”、“伤风”为由请假。 到了清代,“感冒”更受官员们的青睐,是官员请假时最常用的托辞。再后来,感冒被大众广泛认可,成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

【第2句】:【明人点头即知,痴人拳打币晓】(谚)指对悟性高的人,只需点头暗示,他就会领悟你的意思;对愚蠢的人,纵然动起手来,他还是不会明白。 也作“明人点头即知,痴人棒打不晓”。

【第3句】:【河水靠流,人群靠头】 释义:比喻做事要靠带头人。 例句:冯少怀说:“要我看也不赖。河水靠流,人群靠头。我们有个好村长,可是个好样的啦。”

【第4句】:【讲风凉话】见“说风凉话”。

【第5句】:【人生难得遇知音】(谚)知音:知心朋友。指人生在世,最难得的是知心的伴侣或朋友。 也作人生难得一知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第6句】:【错把红土当朱砂】 释义:比喻看不准,把差的当成好的。 例句:“那我也得亲眼相看相看。”花三香嬉皮笑脸,“媒婆子一张嘴,装罢神来又闹鬼;我倒不是信不过小姑奶奶热心肠儿,好心眼儿,就是怕小姑奶奶自幼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见过井口大的天,错把红土当朱砂。”

【第7句】:【山塌不后退,浪打不低头】(惯)形容人意志坚强,任何凶险和困难都不怕。

【第8句】:【打了一冬柴,煮锅腊八粥】(惯)腊八粥: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佛教各寺院用米、豆和枣、栗子、莲子等于果煮粥供佛,民间也相沿成俗。比喻过于浪费。

【第9句】:【宁挨杠子不挨针】(惯)杠子:较粗的棍子。宁肯挨棍打,也不肯被针扎。形容人不知轻重,不识好歹。

【第10句】:【女子无夫身无主】见“男子无妻财无主,妇女无夫身落空”。

【第11句】:【灯谜】灯谜来自猜谜,相传两千多年前,就有了猜谜这种活动,那时叫“瘐辞”,也就是隐语的意思,民间俗称“谜”。那么,猜谜怎么和灯谜联系上了呢? 据传,在很早的时候,有一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横行乡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们都叫他“笑面虎”。这笑面虎对人的衣帽穿戴最是看重,只要是比自己穿得好的,他拼命巴结;对那些粗衣烂衫的穷人,他则恨之入骨。 那年春节将临,胡家门前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前边的人叫李才,后边的人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齐华丽,王少穿得破破烂烂。家丁见李才,忙回房禀报,笑面虎慌忙迎出门来,一见客人衣帽华丽,就满脸堆笑恭敬相让。李才说:“要借银十两。”笑面虎忙取来银两,李才接过银两扬长而去。笑面虎还没回过神来,王少忙上前作揖道:“老爷,我借点粮。”笑面虎瞟了一眼,见是衣着破烂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骂道:“你这小子,给我滚!”王少还没来得及辩驳,就被家丁赶出了大门。 王少越想越生气,猛然心生一计,要斗斗这个“笑面虎”。转眼春节已过,元宵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也做了一个。到了元宵节的晚上,各家各户门前都挂上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少也挑着自己的花灯上了街,只见这花灯扎得又大又亮,更为特别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把花灯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着看。笑面虎正在门前观灯,一见此情,也挤到花灯前,花灯上题着四句诗,他命身后的财房先生念给他听:尖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 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服不认人。 笑面虎一听,只气得哇哇大叫:“好小子,胆敢骂老爷!”就要命家丁来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老爷,咋见得是骂你呢?”王少又朗声念了一遍,笑面虎恨声说道:“这不是骂我是骂谁?”王少仍笑嘻嘻地说:“噢,老爷是犯了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是个‘针’字,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气得干瞪眼,没啥可说,转身狼狈地溜走了。 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 这事越传越远,第二年灯节,不少人都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观灯的人猜测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每逢元宵灯节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一直传剑现在。

【第12句】:【明里一套,暗里一套】(惯)比喻耍两面派手法。 也作“明着一套,暗着一套”。

【第13句】:【砸饭碗】(惯)比喻失业,没有了经济来源。

【第14句】:【船大了,才会冲起浪】(谚)指大船才能在水中冲起浪,小船没有这冲激力。比喻事情不大,就不会掀起风波,引起议论。

【第15句】:【开门雨,闭门风】(惯)比喻传言很多。

【第16句】:【枇杷黄,医者忙;橘子黄,医者藏】(谚)枇杷皮色发黄时是夏天,这时瓜果桃李齐上市,疾病多,医生忙;橘子皮色发黄时是冬天,市上没了瓜果,疾病少,医生闲。指夏季人们乱吃瓜果,容易生病。

【第17句】:【聪明人好惹,糊涂人难缠】(谚)指聪明人通情达理,纵然惹了他,也容易讲说明白;糊涂人不通情理,不分是非,难以应付。

【第18句】:【贱陀螺——不打不转】(歇)陀螺:海螺形玩具,木制,玩时用绳子或布条缠绕后用力抽开,使直立旋转,越抽打转得越快。本指陀螺不抽打就不转,转喻不施加压力或不来硬的就不听从。

【第19句】:【三十晚上咽了气——活不到大年初一】(歇)指活不长久,即将死亡。

【第20句】:【刘寄奴】“刘寄奴”是一味中草药,它是用人名命名中草药的级别最高的人。 “刘寄奴”本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传说刘寄奴小时上山砍柴,见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负伤逃蹿。第二天他又上山,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捣药声,即随声寻去,只见草丛中有几个青衣童子捣药,便上前问道:“你们在这里为谁捣药?治什么病呢?”童子说:“我王被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寄奴一听,便大吼道:“我就是刘寄奴,专来捉拿你们。”童子们吓得弃药逃跑,寄奴便将其草药和臼内捣成的药浆一并拿回,用此药为人疗伤,颇有奇效。后来,刘寄奴领兵打仗,凡遇到枪箭所伤之处,便把此药捣碎,敷在伤口,很快愈合,甚为灵验。但士兵都不知道叫什么药,只知道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仙药革,于是就把它叫“刘寄奴”。这是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一直流传到现在。

【第21句】:【不知葫芦里卖甚么药】(惯)旧时方士卖药把药装在葫芦里。指不了解内情,不清楚对方的意图。 也作不晓得葫芦里卖的甚么药。 不知道葫芦里装着什么药。

【第22句】:【放着他的,搁着我的】(惯)指把当时的情况放下不说,以后再看结果。

【第23句】:【拿钱往水里打漂漂】(惯)比喻白糟蹋钱。

【第24句】:【摆门面】(惯)门面:商店房屋沿街的一面,比喻外表。指讲究排场,过于追求外表的体面。

【第25句】:【亲戚骑上马,吃面细箩打;亲戚骑上驴,荞麦去了皮;亲戚就地走,菜汤窝窝头】(谚)骑马的亲戚来,白面招待;骑驴的亲戚来,荞面招待;光脚的亲戚来,窝窝头招待。 旧指人情势利,即使是亲戚,也按穷富分别对待。

【第26句】:【山高皇帝远】(谚)指在远隔千山万水的偏远地方,中央的权力难以达到,任凭地方势力各自为政,难以制约。也指邪恶横行,百姓无处鸣冤。 也作“天高皇帝远”。

【第27句】:【唱白脸】(惯)白脸:中国传统戏曲中奸臣的脸谱,象征奸诈,泛指反面人物。比喻在矛盾和争斗中充当强硬、蛮横的角色。

【第28句】:【盛喜中不许人物,盛怒中不答人简】(谚)简:书信。大喜的时候不答应给人财物,那会给得过量;大怒的时候不回复书信,以免措辞失当。指人在情绪波动中,言行很容易偏颇。

【第29句】:【人吃五谷生百病】见“吃五谷杂粮,保不住不生病”。

【第30句】:马老腿慢,人老嘴慢。

【第31句】:【兵败如山倒】(谚)指军队一旦溃败下来,就像大山崩倒一样无法收拾。

【第32句】:【手掌也是肉,手心也是肉】(谚)不论手掌手心,都是自己身上的肉。比喻都是自家的亲人,自应一体对待,不能厚此薄彼。 也作手掌是肉,手背也是肉。 手心手背都是肉。

【第33句】:【有钱难买自主张】(谚)指遇事可贵的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

【第34句】:【水有源,树有根】(谚)水从源头流出,树从根部长起。比喻事情的发生自有它的原因。 也作“水有源,事有因”。

【第35句】:【人叫人千声不应,货叫人点首而来】(谚)点首:点头。商场中,卖货人任你千百声吆喝,也吆喝不来顾客;但只要货物好,信誉高,顾客就会主动前来。指货物销路好,全凭货真价实有信誉。

【第36句】:【奶妈抱孩子——人家的】(歇)指人或物属于别人,不属于自己。

【第37句】:【小家碧玉】金枝玉叶、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都是形容女子的词。不过,她们的出身不同,差别可谓三级跳。金枝玉叶一般指皇族之女,大家闺秀指官宦巨富之女,小家碧玉指平民百姓之女。而小家碧玉又特指小户人家年轻美貌的女子。那么,小家碧玉是从何说起呢? 小家碧玉源自晋朝孙绰的《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诗中的“碧玉”是一个女子的名字。此后,“小家碧玉”即成为小户人家年轻美貌女儿的代称。她们一般生长在平民家庭,容貌俏丽,性情或温柔或活泼,但因从小家贫失学,又不与外界接触,所以不会附庸风雅,但对一些家务女红往往比较精通。小家碧玉虽不及大家闺秀学问深,懂礼仪,但绝不比大家闺秀品行差,且更具心灵手巧的优势。

【第38句】:看病方知健康是仙。

【第39句】:【师范】中国历来重视教育,而“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殿堂。那么,“师范”一词是怎么来的呢?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代就有了,而“师”的最早出现是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春秋时期,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司马迁用了“师表”一词,他们都着重在师的表率作用这点上。西汉末年,杨雄在言论集《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他第一个将“师”和“范”联系起来,明确强调了教师所负有塑造教育对象的重大责任。《后汉书-赵壹传》报皇甫规定:“君学成师范,缙绅归慕。”“师范”第一次作为一个完整的词出现了。后世有“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说法,也是强调德才兼备的为师。

【第40句】:【蛤蟆跳三跳,也要歇一歇】 释义:比喻人不能总干活,也要适当休息。“跳三跳”又作“跳几跳”、“蹦三蹦”。“歇一歇”又作“歇三歇”。 例句:赵新提醒大家,自从提出三熟制的问题以后,已经有人在散布流言飞语了,说什么“蛤蟆跳三跳,也要歇一歇”,反对冬季兴修水利。

【第41句】:【炒熟的虾仁儿从嘴里蹦了】(惯)比喻本来已经到手的利益又意外失去了。

【第42句】:【土里刨食吃】(惯)比喻以种田为生。 也作“土里刨食儿”。

【第43句】:【吃纣王俸禄,不说纣王无道】 释义:纣王:商朝末代暴君。比喻从主子那里得到好处,不说主子的坏话。 例句:“启翁,百姓倘能安居乐业,断然不会造反。许多人只是因为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将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诛,而谁逼百姓造反倒不问了。”

【第44句】:【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惯)比喻突然听到或遇到令人震惊的事情而惊恐万状。 也作“劈开两片顶阳骨,倾下一盆冰雪来”。

【第45句】:【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谚)人不能从相貌上断定他有多大的作为,就像海水无法用斗来量它的多少一样。指人的才干、学识与成就,从相貌上是估量不透的。 也作“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第46句】:【有钱难买老来瘦】见“干金难买老来瘦”。

【第47句】:【外头吹牛,里头漏油】(惯)比喻内部问题已很严重,却还在外面吹牛皮说大话。

【第48句】:【五花八门】“五花八门”一语,多用来比喻花样繁多,变化多端。它源出两说。 一说“五花八门”是古代战术中变幻多端的阵势:“五花”即五行阵;“八门”则是八门阵。 五行阵是古代根据五行排布的战阵。 八门阵也称八卦阵。这个阵势,原来是按照八卦的次第列为阵势的。但是,八八可变为六十四卦,常使对方军队陷入迷离莫辨之中。相传春秋时期的孙武、孙膑最早运用八卦阵。后来,三国时的诸葛亮又将八卦阵改变成八阵图。 二说认为“五花八门”指从事十三种行业的人。 “五花”是:金菊花——卖茶的女人;木棉花——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青楼上的歌女;火棘花——玩杂耍的人;牵牛花——挑夫。 八门是:一门巾——算命占卦者;二门皮——卖草药者;三门彩——变戏法者;四门挂——江湖卖艺者;五门平——说书评弹者;六门团——街头卖唱者;七门调——搭篷扎纸者;八门聊——高台唱戏者。 这时的“五花八门”已经包含了社会上的许多行业,泛指各行各业的繁杂和众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五花八门”扩展到其他各种事物。

【第49句】:【缚虎容易放虎难】见“伏虎容易纵虎难”。

【第50句】:【病不瞒医】(谚)指病人对医生不隐瞒真实病情,以便医生对症下药。

【第51句】:【三年早知道】(惯)指什么事情都比别人知道得早。含讽刺义。

【第52句】:【动在四肢戏在脸】(谚)四肢:两臂两腿。指戏剧演员的开打动作靠的是四肢功夫,传达感情靠的是眼神变化。

【第53句】:【势大仗权,腰粗仗钱】(谚)仗:依靠,凭借。势大压人,凭的是手中的权力;腰粗气壮,凭的是手中的钱财。指权重了势就大,钱多了气就粗。

【第54句】:【八字】“八字”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是八个字。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好坏。 “八字”源于历法。相传在黄帝时代,即由天皇氏制干支,伏羲作甲历,创建了中国的历法(太阳历)。“八字”是从历法查出的天干地支八个字。 “八字”表达了人出生时太阳的位置,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来推算人的性格与这种性格所呈现的人生方向。 “八字”也叫“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两个字,上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为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四柱”正好八个字,所以称为“八字”。“八字”始于唐代,最初以年柱为主体,以生年干为本命,辅以纳音法推命。唐代的李虚中改以年为主,取年、月、日、时四柱推命。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干为主(日主),查四柱间之五行生克制化,刑冲会合为推命重点,并发扬光大。当今的八字推命,皆以子平法为正宗,故“八字”命学又称“子平法”或“子平八字学”。

【第55句】:【牛头马面】“牛头马面”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它源自佛教,传说中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面像马。“牛头马面”是地狱的公差,让人在阴间受上刀山下油锅等刑罚的差事都是他们去做。牛头最初又叫“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大无比,能排山倒海。阿傍在世时,因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牛头传人中国后,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对称、成双,于是又配上了马面。“牛头马面”可以说是土洋结合。

【第56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释义: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万夫莫开”又作“万人难敌”。 例句:这个岩洞地形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即使敌人发现了白大姐藏在洞内,她有短枪,敌人也是干瞪眼没得办法。

【第57句】:【顺得哥情失嫂意】(惯)这方满意,另一方却生气了。形容很为难,两面都不能得罪。 也作“顺得姑来失嫂意”。

【第58句】:【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谚)指饭前宜先喝汤水,有益于肠胃消化,避免生病吃药,保持健康。

【第59句】:【古筝】筝是我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相传形成于秦朝,盛行于隋唐,后流传到全国、亚洲不少地区,史称秦筝。 相传,秦国有一种乐器叫瑟。有个叫宛无义的人,弹瑟的技艺非常高,他的两个女儿也非常喜欢弹瑟。有一天,姐妹俩都争着到父亲那里学习弹瑟。 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了手里,爱撒娇的妹妹哪里肯让,赶忙跑过去,双手抱住了姐姐手中的瑟。两个人你拉我扯,互不相让。忽然,“咔嚓”一声,瑟被掰成了两半。 宛无义闻声急忙赶过来,不由得愣住了,只见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弦,妹妹手中的一半是十二弦。他又急义气,忙把两个女儿手中的瑟拿过来,唉声叹气地左摸摸,右看看,用手指把弦一拨,让他吃惊的是,半边瑟竟发出更好听的声音。 宛无义早忘了责怪女儿们,他把半边瑟分别作了些修缮,结果这半边瑟比原来好弹,声音也更好听了!他欣喜万分,就把这“二女相争,引破为二”的瑟,叫做“筝”。从此以后,筝就在秦国流传开来。

【第60句】:【一犬吠形,百犬吠声】(谚)吠(fei):狗叫。一只狗见到形影发出叫声,许多狗听到叫声便一齐跟着叫。比喻人往往会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随声附和。 也作一犬吠形,群犬吠声。 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第61句】:【入行三日无劣把】(谚)劣把:对业务完全生疏的行外人。人进入某一行业,有三天工夫就能基本懂行。指精通行业的业务难,懂得行业的一般知识易。

【第62句】:【刨树要搜根儿】(谚)要刨大树,先得从根部刨起。比喻要着手解也作刨树要寻根。 刨树要刨根。

【第63句】:【心急碰上热豆腐】(惯)指心里正着急,偏又碰上麻烦事。也比喻心里存不住话,听到什么说什么。

【第64句】:【人命关天】(谚)指命案是天字第一号的重案,必须高度重视,不能等闲视之。 也作人命关天关地。 人命如天大。 人命关天,非同儿戏。

【第65句】:【吃了秤砣——铁了心】(歇)本指心变成铁打的,转指人拿定了主意,下定了决心。 也作“吞下秤砣——铁了心”。

【第66句】:【鸭子过河—~嘴上前】(歇)嘴:本指嘴巴,转指说话。指人不实干,就凭嘴说。

【第67句】:【千年的野猪——老虎的食】(歇)比喻终将成为强者的占有物。

【第68句】:【猴子捞月亮】“猴子捞月亮”是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形容愚者盲目相随从而受苦受累,比喻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忙乎一阵子。它源自佛教。 据《摩诃僧祗律》卷七第十一载,过去世时,有五百猕猴,闲游于林中,发现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出现。这时猕猴头领看见月影,便告诉诸位伙伴说:“月今日死,落在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昏冥。”于是,诸猴共同商议:“云何能出?”这时猕猴头领说:“我知出法,我捉树枝,汝捉我尾,辗转相连,乃可出之。”于是,诸猕猴便按照头领的办法,辗转相捉,快到水面时,因为猕猴加在一起分量太重,树弱枝折,所有猕猴皆坠入井水中……由此可见,“猴子捞月亮”乃佛教经典譬喻,后来广为流传,成为民间寓言故事。

【第69句】:【叫化子烤火——净往自己怀里扒】(歇)比喻各人只为自己打算,不顾别人。 也作“叫化子烤火——只往自己怀里扒”。

【第70句】:【娘的墓前哭丈夫——上错了坟】(歇)比喻找错了地点。含讥讽意味。

【第71句】:【热心招揽是非多】(谚)热心:有热情,肯尽力。指热心人常会落得麻烦缠身,苦恼不断。 也作热心招是非,冷眼无烦恼。 冷眼:冷漠地看待周围的事物。 热心闲管招非,冷眼无些烦恼。 热心闲管是非多,冷眼觑人烦恼少。

【第72句】:【属鸭子的——肉煮烂,嘴也是硬的】(歇)嘴:本指鸭子的嘴,转指说话。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 指人心里已经认输,嘴上还很强硬。常含讥讽或责骂意。

【第73句】:【要星星不给月亮】(惯)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喻对所爱的人过分地娇宠。多指对孩子溺爱。 也作要星星不敢给月亮。 要仨不能给俩。

【第74句】:【家有千贯,不如日进分文】(谚)贯:旧时钱制,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为一贯。家里纵然有千贯的钱财,也不如每天有微薄的收入好。指固定的收入虽少,也远比只出不进的死钱好。

【第75句】:【强盗收心做好人】(惯)比喻坏人悔悟,改恶从善。

【第76句】:【醉翁之意不在酒】 释义:比喻行动另有用意,别有企图。语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例句:看上去他很是悠闲自得,可仔细端详,就可从他那流动的眼神中发现,他并没有沉浸在这声色之乐,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好像另有,心事。

【第77句】:【死猪不怕开水烫】(谚)猪已经死了,任开水怎样烫都毫无知觉。比喻人身处绝境,无计可施,索性横下一条心,任由事态发展去。

【第78句】:【胜败是兵家之常】见“兵家胜负,自古无常”。

【第79句】:【买金偏撞不着卖金的】(惯)比喻偏偏遇不上称心如意的配偶。 也作“买金的遇不上卖金的”。

【第80句】:【吃官饭放私骆驼】(惯)比喻拿着公家的工资,背地里做自己的事情。

【第81句】:【刀山敢上,火海敢闯】 释义:形容非常勇敢。 例句:“如果这样魁梧的小伙子,能碰上一个好样的带头人,准能造就成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英雄好汉……”

【第82句】:【大江边的小雀,见过些风浪】 释义:比喻见过世面。 例句:这些年,洪长岭风风雨雨经历的不算少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大江边的小雀,见过些风浪啦!可这件事却使他格外震动和不安。

【第83句】:【伸出脖子挨杀】(惯)比喻坐等着任人宰割、欺辱。 也作“伸长脖子挨刀”。

【第84句】:【瓶内酾茶——浓者在后】(歇)酾(shi)茶:往杯子或碗里倒茶。 浓:浓重,浓烈。比喻好的、程度高的在后面。

【第85句】: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第86句】:【不怕见面催,就怕腚后跟】 释义:见面催一催,往往不抵事,只有紧跟身后才能尽快见效。 例句:“不怕见面催,就怕腚后跟。这每天寸步不离跟在屁股后边,屙尿都不方便。”

【第87句】:【饭多伤胃,话多伤心】 释义:话说多了,难免有不当之处,会得罪人。 例句:他回忆着这些天跟纪洪涛有哪些分歧,庆幸自己稳重,很有修养,没有轻易把观点亮出来。否则,饭多伤胃,活多伤心,又要和纪洪涛之间结成大疙瘩。

【第88句】:【力贵突,智贵卒】(谚)突:迅猛。 卒:通“猝”,急遽。用力贵在迅猛,用智贵在快速。指用力也好,用智也好,全在一个“快”字上。 也作“力贵疾,智贵卒”。

【第89句】:【杀人不过头点地】(谚)即使被杀死,也不过是脑袋滚在地上罢了。 指充其量不过是个死,没有什么了不起。

【第90句】:【打掉了牙齿往肚子里咽——有苦难言】(歇)指心里有隐痛,难以启齿。

【第91句】:【看棋只看车马炮——不识相】(歇)相:本指象棋的棋子“相”(或“象”),转指相貌、姿态。指不会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第92句】:【给力】“给力”一词,意思是很有帮助、很有作用,很得力。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给力”,表示某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 “给力”原属网络语言,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它从网络到社会应用是在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严肃和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竟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头版头条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文章介绍了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华丽转变。如此给力的标题,被细心的网友发现并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引发了强力围观,网友们纷纷大呼“标题给力”,与年轻人接轨。网友们笑了,正规媒体开始接纳网络语言。自此,“给力”一词频繁出现,并被人们接受。

【第93句】:【下课】“下课”一词原本是教学用语,指一堂课结束。现在却增添了新的词意,指体育教练因执教能力被迫停教。它源自四川的球迷。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四川球迷们的演绎,下课词义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变成了足球队教练被迫离职的一种生动写照。“下课”最初应用在中国足球队第一任外籍教练施拉普纳身上。当时这位德国老头告诉中国球员,如果不知道将球往哪踢好,就往门里踢,1993年中国足球队却在成都惨败,而在成都也破天荒地响起了“施拉普纳,下课”的愤怒声音。从此,“下课”一词被广泛地应用在足球领域,随后,又被广泛地引申到其他体育领域,几乎与引咎辞职同义了。同时,也用于指示某些事物该被淘汰的意思。

【第94句】:【牛蹄子——两半儿】(歇)半:谐“瓣”。牛的蹄形为两瓣儿。指彼此分开或各搞各的一套。 也作牛蹄子——分两瓣。 牛蹄子——两掰。

【第95句】: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第96句】:【二十四只乌鸦乱张口——不知听谁的是】(歇)指众说纷纭,使人无所适从。

【第97句】:【戏台上出大恭——唱不成】(歇)出大恭:排泄大便。本指唱不成戏,转指办不成事情。

【第98句】:纸做花儿不结果,蜡做芯儿近不得火。

【第99句】:【日出三竿,不急便宽】 释义:三竿:旧时估量太阳离地面的主观约数。指太阳出山三竿高,风势不猛,则风会逐渐平息。 例句:谚云:“日出三竿,不急便宽”。大凡风,山出之时,必略静,谓之风让日。

17208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