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发朋友圈特别精辟的歇后语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大褂儿没底襟——怎么做的

【第2句】:人民行动起来,铁铸的宝座也不稳。

【第3句】:鲤鱼蹦在灰堆里——越跳越糊涂

【第4句】:【三魂少了二魂,七魄只有一魄】(惯)形容受到惊吓,魂不附体的样子。 也作三魂去了两魄。 三魂少去二魂。

【第5句】:【表壮不如里壮】(谚)外表强大,不如内里壮实。常专指丈夫有才干,不如妻子善理家。 也作“里壮强如表壮”。

【第6句】:【艄公多了打烂船】(谚)艄公多了,没了专一的航行方向,船就会失事。比喻主事人一多,瞎乱指挥,就无法办好事情。

【第7句】:【拿着皮肉往外人身上贴】(惯)比喻把好处白白送给外人。

【第8句】:【受人之托,必当终人之事】(谚)指受到别人的委托,一定要尽心尽力,把事情办好。 也作受人之托,必当忠人之事。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受人之托当终事。

【第9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惯)形容奄奄一息,即将断气。

【第10句】:【脑袋上没疤拉,屁股上没疖子】(惯)比喻没有辫子可抓,没有短处可指摘。

【第11句】:孕妇骑马——身负二人(任)

【第12句】:草绳子拔河——经不住拉

【第13句】:扁担挑下水[食用的牲畜内脏)——两头担心

【第14句】:【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释义:不是我降伏你,就是你降伏我。例句: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第15句】:八卦阵里骑马——闯不出路子

【第16句】:暑假里的一天中午,天气闷热。吃饭时,我脱光衣服,开着电扇,还是热得要命。奶奶说:“要是能把肉皮子也脱了就凉快了!”(四川·达川)

【第17句】:【日亲日近,日远日疏】(谚)亲友之间,经常接触往来,关系自然亲近;如果不经常接触往来,那就自然疏远了。指亲友之间要经常联系,以加深情谊。 也作“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第18句】:【开不了张】(惯)做买卖的卖不出货物。比喻事情无法开头。 也作“开不了台”。

【第19句】:隔壁的婆媳俩经常争吵,奶奶劝她们:“一争两丑,一让两有。什么事不能好说好商量的,为啥非要撕破脸皮不可呢?”(广东·龙门)

【第20句】:【人生地不熟】(惯)指到了一个新地方,对一切都很陌生。 也作“人生路不熟”。

【第21句】:弯藤结歪瓜——孬种

【第22句】:【 东倒吃猪头,西倒吃羊头】两方面均有利。成语:左右逢 源。刘云若《旧巷斜阳》:“玉珍这主意,可谓东倒吃猪头,西 倒吃羊头,两不落空。”

【第23句】:人上一百,五颜六色;人上一千,样样都全。

【第24句】:我写语文作业错了一个字,爸爸打了我一巴掌。爷爷批评爸爸说:“孩子有错要耐心教,哪有挖井只一锹。”(江苏·新沂)

【第25句】:【身在福中要知福】(谚)身处在幸福之中,要知道珍惜这幸福生活。 指人必须知足惜福。

【第26句】:【不听老人言,祸患在眼前】释义:不听老年人的话,横祸就会到来。因为年老人阅历广,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话是经验之谈。例句:这可好,闹出毛病来没有?不听老人言,祸患在眼前!这简直把祁家的脸丢透了。

【第27句】:【北上、南下】说到“北上、南下”人们自然联想到当年红军北上抗日或解放军南下解放海南岛。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说呢?这种以北为上、以南为下,对方位的称谓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在我国古代的礼仪中以北为尊,尊者为上,其位置为“上位”,也叫“上首”。帝王会见群臣时,坐北朝南,叫做“南面称王”;臣子们朝见帝王时,则须背南面北,叫“北面称臣”。例如《易经-说卦传》日:“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古代拜师学艺,以及其他一些庄重场合,在行礼时也均按北南方位为尊卑、上下施礼。在建筑上也是以北为上,北屋为上屋。由于在我国古代礼仪中,北为上,南为下,人们在称渭北、南地理方位时,便借用礼仪中的称谓习惯,称北方为上,南方为下,久而久之,约定俗成,遂成了地理方位的称谓用语了。如地图上的方位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28句】:腊月里扇扇子一火气太大

【第29句】:【一锹就挖出个井来】释义:比喻轻易就做成了一件事。例句:他又安慰郭全海,鼓励他说:“随便干啥,都不能一下就能干好的。不是一锹就挖出个井来,得慢慢地挖,不能心急。”

【第30句】:毒蛇见雄黄——酥到骨

【第31句】:【没见过大阵仗】(惯)阵仗:阵势,军队打仗的场面。比喻阅历少,没见过大世面。 也作没经过大阵势。 没见过大世面。 没见过世面。

【第32句】:表哥是个大懒虫,每天都起得很晚。舅妈数落他:“太阳快晒到屁股了你还不起?天上就是掉下黄金,也得起早去捡啊!你呀,真是贪吃懒做,不可教也。”(福建·安溪)

【第33句】:【出工不出力】虽然出勤,但不认真工作。叶辛《蹉跎岁 月》:“坚决改变按人头评工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 的笨办法,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第34句】:木头脑瓜挨了刀——不记疼

【第35句】:【一人在朝,百人缓带】(谚)缓带:放宽衣带,形容舒适、安然的样子。旧指一人在朝做官,亲友都能过上悠闲的生活。

【第36句】:【笨鸟儿先飞】释义:比喻能力低下,比别人先走一步。“笨乌”又作“笨雀”。例句:钱要少花,力气要多卖。笨鸟儿先飞,两条腿勤快些。

【第37句】:【豆腐】“豆腐”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家常菜。豆腐不仅味美价廉,营养丰富,还具有相当的养生保健作用,自问世以来,颇受大众的喜爱。中国是豆腐的故乡,这种传统美食的历史可追溯到汉朝。据五代谢绰《宋拾遗录》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亦始传其术于世。”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叶子奇的《草目子》,罗欣的《物原》等著作,都把豆腐的发明权归功于西汉淮南王刘安。有诗为证,明代一个名叫苏平的人创作了一首豆腐诗:“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去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有沸汤中滚雪花。瓦缸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得知,多在僧家与道家。”这首诗通俗易懂,只有两个地方需要稍作解释,一是“淮南”,指淮南王刘安;一是“蟾”,指明月。据说,刘安的这项发明得益于他的神仙梦。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被封为“淮南王”。他生性喜好炼丹之术,潜心炼丹欲求长生不老。众所熟知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和他有关。刘安一生耽于修炼丹药,他在一次炼丹过程中用磨制的豆汁来培育丹苗,结果豆汁与盐卤意外凝结成美味可口的“豆腐”,并最终走进了千家万户,还漂洋过海到了日本、朝鲜、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现在恐怕遍及全世界。

【第38句】:【指桑树骂槐树】(惯)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第39句】:妈妈又做面条,弟弟一看便说:“又是面条,我不吃。”妈妈说:“芝麻秆喂驴——吃不吃让到。”(河南·泌阳)

【第40句】:穿着拖鞋走路——迈不开步

【第41句】:狗咬雷公——惹天祸

【第42句】:【瘦狗莫踢,病马莫欺】释义:借指对弱者要同情。例句:在胡玉音面前,秦书田十分知趣,眼睛不乱看,半句话不多讲。“瘦狗莫踢,病马莫欺”.倒是胡玉音觉得他落魄,有些造孽。有时舀给他的米豆腐,香油和作料还特意下得重一点。

【第43句】:【拳头硬的是大哥】(谚)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比喻在竞争中,谁的实力最雄厚,谁就是强者,谁就是霸主。 也作拳头大,做大哥。 拳头大是大哥,个头壮是强梁。

【第44句】:【一个鼻儿的罐子,豁着抡了】释义:比喻不顾一切,与人相拼。例句:既然走到这步棋上了,就得一个鼻儿的罐子,豁着抡了;他成心要我死,我临死也要皎他两口!

【第45句】:三张纸画个驴头——好大的脸面

【第46句】:菜园里的辘轳——由人摆布

【第47句】:独生子牛牛在家里说一不二,让爹妈伤透了脑筋。姥姥见了说:“独子难教,独木难烧,我看这牛牛真是块难上色的布料!”(山西·临猗)

【第48句】:棉花槌打驴——不痛不痒

【第49句】:【宁可玉碎,不能瓦全】(谚)宁愿作为美玉被击得粉碎,也不作为瓦片而被保护得完好。比喻有气节的人,宁可忠贞而死,绝不苟且偷生。 也作宁为玉碎,不作瓦全。 宁甘玉碎,必不瓦全。

【第50句】:【好花等它自谢】好事顺其自然,不必干涉。成语:听其自 然。台湾电视剧《京华烟云》:“不用报仇。好花让它自谢, 坏人自有恶报,我劝你快离开你哥哥。”

【第51句】:麦秆吹火——小气

【第52句】:【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惯)形容人因生气而脸色非常难看。 也作鼻子不是鼻子,脸子不是脸子。 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鼻子不是鼻子,嘴不是嘴。

【第53句】:木偶上戏台——幕后有人

【第54句】:屋角里的老鼠——会钻

【第55句】:【有多大的笼子,养多大的鸟】释义:比喻要根据条件办事。例句:按说,应当有多大的笼子,养多大的鸟!可我……

【第56句】:过年了,二叔置办了许多年货,说要跟别人家比一比。奶奶劝他:“宁跟别人比种田,不和他人赛过年。节约如同聚宝盆,勤俭才是摇钱树啊!”(陕西·永寿)

【第57句】:【说到风便扯篷】(惯)篷:船帆。 一说有风便立刻把帆升起来。1比喻一说什么便马上要干什么。2比喻态度转变得很快。

【第58句】:六十年的皮袄——老面

【第59句】:紧着裤带数日月——难过

【第60句】:没病买药——自讨苦吃

【第61句】:木头眼镜——看不透

【第62句】:【贵易交,富易妻】(谚)易:更换。 旧指人有权有势了,就会抛弃患难时的朋友,另交新贵;有钱有业了,就会抛弃穷困时的妻子,另娶新人。 也作“富易交,贵易妻”。

【第63句】:【打死不离亲兄弟】(谚)指同胞兄弟情深义重,纵然有时起冲突,也还是情同手足。

【第64句】:【穿一条裤子】(惯)1比喻互相勾结、包庇。2形容二者亲密无间。 也作“合穿一条裤子”。

【第65句】:【泥鳅难捉,人心难摸】(谚)泥鳅:鱼类,体呈圆柱形,有黏液,光滑难捕捉。指人心难以摸清,就如同泥鳅难以捉摸一样。

【第66句】:溪水遇到挡路石——绕道而行

【第67句】:【棋力酒量】(谚)指下棋比的是智力,智力不高,棋就下不赢;饮酒比的是酒量,酒量欠缺的人,多饮一杯就会醉倒。

【第68句】:【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释义: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才出面讲话。例句:常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这些闲汉替过迁衙门打点使钱,亦是有所利而为之。若是得利均分,倒也和其光而同其尘了。

【第69句】:【马桶】“马桶”即坐便器。南方人习惯称其为“马桶”。人用的东西为什么叫马桶呢?它源自何处?在中国,最早的关于“马桶”的详细文字记载是北宋时期欧阳修的《归田录二》中的“木马子”。在木马子之前,汉朝称之为“虎子”。这个名字由来与一个传说有关。相传西汉时期飞将军李广能骑善射,力大无比。一次,他射死卧虎后,命人铸成虎形的器具盛装小便,以此表示对猛兽的蔑视,意在表示蔑视强敌。久而久之,这种专门盛装便溺之物的器具就被称为“虎子”了。《西京杂记》上就有关于这种“马桶”的记载,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这种“虎子”,就是后人称作便器、便壶的专门用具,也是马桶的前身。可是到了唐朝,因为皇族的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为了避讳,便将这大不敬的名词改为“兽子”或“马子”,再往后就俗称“马桶”了。中国古代使用的马桶是木制的,是一种带盖的圆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王公贵族使用的马桶,为了显示身份,材料高级的多,甚至还有黄金制成的。到了现在,才发展成以陶瓷马桶为主了。至于抽水马桶,确实是外国人发明的,1596年英国人哈林顿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抽水马桶。

【第70句】:半空里点灯——有高招

【第71句】:银线穿金线一两相配

【第72句】:【进了庙门会烧香,见了婆婆会叫娘】指会见机行事。成语: 随风转舵。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我的特长,就是进 了庙,会烧香,见了丈母会叫娘。别的,没了!”

【第73句】:遍山都是草——没树(输)

【第74句】:【不怕明处枪和棍,只怕阴阳两面刀】(谚)指面对面的较量并不可怕,只要在明处就好招架;最怕的是阴一套阳一套,搞阴谋诡计,使人难以防范。

【第75句】:一到星期天,李奶奶的儿子就带着孙子孙女们回来团聚。别人都说李奶奶真有福气,李奶奶却皱着眉头说:“有啥福气?他们回来就像鬼子进村一样大吃大喝,真是忙死老爹累死娘。”(河南·鲁山)

【第76句】:小亮学习退步了,却不以为然。爸爸批评他,他竟不服气,还说:“我在班上还是名列前茅呢!”爸爸无可奈何,点着他的鼻尖说:“哼!你呀,就会猪八戒演讲——大嘴说大话,比起人家小刚来,你是扁担竖在电杆下——差一大截哟!”(江西·南昌)

【第77句】:皇粮国税——免不得

【第78句】:【人老心不老】(惯)1指虽然上了年纪,但不服老。2指虽然上了年纪,心态还很年轻。

【第79句】:哥哥很懒,经常借故不干活。妈妈生气地说:“要是农民都像你这样,早怕露水午怕热,晚怕蚊子早早歇,你还有得什么吃,有得什么穿啊!”(湖南·醴陵)

【第80句】:地球绕着太阳转——周而复始:东方不亮西方亮

【第81句】:【端公盆,说公理】(惯)指主持公道,说公平合理的话。

【第82句】:妹妹吃饭时,常是碗里留饭根,吃馍剩馍头。奶奶心疼地说:“一块馍,半碗饭,都是农民的血汗换。万万不能随意乱扔啊!”(河南·鹿邑)

【第83句】:【为人无主见,吃亏在眼前】(谚)为人处世没主见,随时都会吃亏。 指人应有主见,行事不能随风倒。

【第84句】:【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谚)荣枯:兴盛与衰落。进了门不必询问家门的兴盛与衰落,只要看看家里人容颜表情就可知道。 指人的心境总要表现在人的面容神态上。 也作入门休问吉凶事,观看颜面自得知。 入门不问荣枯事,但见容颜便得知。

【第85句】:【人非草木,岂能无情】释义:人都是有感情的。例句:“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我和他从小耳鬓厮磨长大的,彼此情性,彼此都晓得。”

【第86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明显的敌人容易对付,暗藏的敌人 和阴谋诡计难以防备。王蒙《活动变人形》:“明枪易躲,暗 箭难防。不怕黄鼬吃鸡,就怕黄鼬给鸡拜年。”

【第87句】:入市乌龟——得缩头时且缩头

【第88句】:【杀私牛,卖私酒,不犯出,乃高手】(谚)旧时私自杀牛、贩酒均属违法,谁能不犯事,就算他走运。 指做了违禁、违法的事而没有被查获,只能算是侥幸,不可当作本事。

【第89句】:【咬人的狗不露齿】指不动声色,或坏人阴险。或说:恶狗 咬人不露牙。张贤亮《土牢情话》:“看不出你,还有这么一 手。咬人的狗不叫唤,暗地里来啊!”

【第90句】:老包断案——脸黑心正

【第91句】:【抓住笼头就是马】(惯)笼头:套在骡马等牲畜头上用来系缰绳的东西,用皮条或绳子做成。比喻不管合不合要求,有一个算一个。

【第92句】:人有三年旺,鬼神不敢挡;人有三年霉,草草倒了也咬人。(四川·小金)

【第93句】:头发捻绳子——不合股;合不了股

【第94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贪婪,自不量力。明代《警世通 言》:“古人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当初贫困之日,低门 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发迹了,反嫌好道歉起来。”

【第95句】:【好马不吃回头草】释义:比喻有志气的人不走回头路。例句:常言:好马不吃回头草,料想延寿寺自然不肯相留,决无再入之理,却到何处去好?

【第96句】:【三公后,出死狗】(谚)三公:朝廷最高官位的合称。死狗:借指人群中的败类。三公的后代,往往出败类。指养尊处优的环境容易使人堕落。

【第97句】:【不出门的聪明汉,不如周游的愚笨人】(谚)周游:游遍各地。聪明人不出家门,反倒不如到处游览的愚笨人有见识。指出外游览能增长人的智慧,开阔人的眼界。

【第98句】:【呼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见“喊天天不应,呼地地无门”。

【第99句】:【半瓶子醋】“半瓶子醋”借喻知识浅薄,对某种知识、某种技艺一知半解,却又喜欢自己吹嘘的人。这句俗语出自《古今杂剧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半瓶子醋”和“半盆子水”差不多,还有句类似的俗语叫做“整盆子不响,半盆子晃荡”,意思同“半瓶子醋”一样,指那些不求上进,一知半解自吹自擂的人,很是让人厌恶。

17347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