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特别走心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唐僧上西天——心取经

【第2句】:娄阿鼠问卦——做贼心虚

【第3句】:【东场搬到西场,也要三日饭粮】(谚)从东边场地搬家到西边场地,也得要耗费几天的饭粮。指凡搬动一次,总得有不少的耗费。劝人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第4句】:【人生面不熟】(惯)指彼此没见过,不认识。

【第5句】: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各有所长

【第6句】:木头脑瓜挨了刀——不记疼

【第7句】:【船头坐得稳,不怕浪来颠】(谚)指只要稳坐船头,就不怕风浪颠簸。比喻只要自身为人正派稳重,就不怕任何闲言碎语。

【第8句】:【 山高遮不住太阳】指真实情况掩盖不住,或超越不过。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不怕,有理不在高言,山高遮不住 太阳。”

【第9句】:我总是跟贪玩不爱完成作业的同学玩,姥姥说:“挨着勤的没懒的,挨着馋的没攒的。你总跟他们在一起,能塌下心来写作业吗?”(河北·秦皇岛)

【第10句】:【拆穿西洋镜】西洋镜即洋片,通过放大镜看画片,貌似真 实。指揭露真相,揭穿骗局。镜,也说:景。香港唐人《金陵 春梦》:“刚才我们分析得很清楚了,拆穿西洋镜,也没有什 么奥妙。”

【第11句】:老大懒汉老二勤——不做,二不休

【第12句】:贾岛进僧门——推敲

【第13句】:邻居于大叔今年成了远近闻名的万元户。一次他买了二十元的有奖储蓄券,中奖得了一台电视机。村里都说:“咳,这真是饽饽偏往肉汤里滚哪!”(山东·栖霞)

【第14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秋雨预示着气温下降。 清代《三侠五义》:“利害!真是一场秋雨一场寒,这可怎么 好呢?”

【第15句】:熟戏要当三分生,练成要加三分功。

【第16句】:【观景不如听景】(谚)亲历其境地观看景物,比不上听人介绍景物。 指听景能诱人心向往之,为观景所不及。 也作“看景不如听景”。

【第17句】:【瘸和尚登宝座——能说不能行】(歇)瘸:脚跛。宝座:佛主的座。 指只能说话而无法行动或做不了事情。 也作“瘸和尚说法——能说不能行”。说法:讲解佛法。

【第18句】:【这个耳朵进来,那个耳朵出去】(惯)比喻不把别人的话放在心上。 也作这个耳朵听进去,那个耳朵跑。 左耳进,右耳出。

【第19句】:田鼠走亲戚——土来(里)土气

【第20句】:我都十三岁了,可什么活都不会干,连扛会儿锄头也要喘气。爸爸数叨我说:“一把锄头当座山,像你这样,只有刮地皮了。”(四川·渠县)

【第21句】:【恶人先告状】(谚)指恶人做了伤害别人的事,为转移目标,洗脱自己的罪名,往往抢先告状。也指人自身做了缺理事,反在人前制造舆论,指责别人。 也作“坏人先告状”。

【第22句】:【大年初一捉个兔子——有它也要过年,没它也要过年】(歇)比喻有没有某人或某物都不会影响事情的进展。

【第23句】:老蜘蛛——肚子丝(私)

【第24句】:【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团结一致,就能兴旺发达。反 义说:一人一条心,穷断骨头筋。柳青《创业史》:“有些人羡 慕郭振山,说他弟兄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第25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谚)屠刀:杀人刀。只要能放下杀人刀,改恶从善,马上就是佛一样的善人。原为佛教劝人向善语,后指人只要能改恶,就大有作为。 也作“放下屠刀,立证菩提”。菩提:梵语,即佛道。

【第26句】:【哪座庙没有屈死的鬼】释义:比喻到处都有含冤而死的人。例句:“赶上了这个天狗吃日头的年月,小人得势,奸臣当道,哪座庙没有屈死的鬼?包龙图进了牛棚,你到哪个衙门递状纸?”

【第27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胆大的胡作非为,吃多了以致 撑死;胆小的不敢越轨,没吃的以致饿死。指一种无法纪状 态,坏人得志,老实人吃亏。《北京日报》(1988,2,9):“过去 由于监督不力,确实存在‘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情况, 滥发被查到的倒霉,没被查到的收益,致使有些单位存在侥 幸心理。”

【第28句】:【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释义:求别人很不容易。例句:回去,是的,现在就是路费问题了。怎么张口,怎么要?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她跟谁提头呢?表姑?表姑父?根本不行。

【第29句】:【拿镜子照照自己】释义:指看看自己怎么样。含不好之意。“照照自己”又作“照一照”。例句:人真是个怪物,光知道有嘴说人家,外表装进步,说起话来天官赐福,咋就不拿镜子照照自己呢?

【第30句】:【放响炮】(惯)比喻明确地作出某种承诺。

【第31句】:【聋子放炮仗——散了】(歇)炮仗:爆竹。聋子听不见炮仗声,只看见炮仗爆炸时炸散了。散:本读san,转读san。指散伙了。 也作“聋子放炮竹——散伙”。

【第32句】:暑假的一天,奶奶往红薯地里上草木灰。我说:“奶奶,为什么上草木灰,上化肥不是更好吗?”奶奶说:“你不知道,一棵红薯一把灰,红薯结成一大堆。”(河南·内乡)

【第33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谚)做事能有个良好的开头,成功就有一半的把握。指凡事打好基础很重要.没好基础就难开展,有好基础就会顺利进行。

【第34句】:【一朵好花,生在荆棘丛中】(惯)比喻一个好姑娘生活在险恶的环境中。

【第35句】:【臭豆腐】“臭豆腐”(青方)是北方名吃,闻起来臭,吃起来香。那么,它是谁发明的呢?臭豆腐原名“青方”,起源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那时候,北京前门外延寿街有个叫王致和的人,开了一家豆腐坊,每天都做很多豆腐。没曾想,有一天豆腐全剩了,而且受热发了霉。王致和舍不得扔掉,就把这些豆腐抬到后院。过了几天,他到后院去,看到豆腐长了黑毛,又有臭味,就撒了一些盐。又隔几天,他到后院去,看着这些豆腐实在可惜,用手抠开一块,露出白瓤,用手指蘸一点一尝,不由大吃一惊,原来的臭豆腐变香了,他又吃了点,越吃越香,于是他把这东西拿到集上去卖,大受欢迎,遂取名为“青方”。

【第36句】:【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人在一方,心却在对立的另一方。这一俗语源自《三国演义》。有两处描写。一处是关羽与刘备失散后,身保二位皇嫂(准皇嫂),不得已与曹操约三事(其中一事是得知大哥刘备下落后允其团聚),暂栖曹营。曹操对关羽礼遇有加,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封侯赐爵禄企图感化关羽。但关羽不为所动,日夜思念刘备,当得知刘备下落后,挂印封金,不辞而别(因曹操故意回避不见),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重新相聚。因而后人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第二处是徐庶进曹营一计不献。徐庶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为刘备服务。曹操慕其才,屡招不致,遂用其母为质。徐庶是孝子,为保其母性命,无奈,只得投奔曹操。与刘备分别时,徐庶对刘备说:“请主公放心,庶不为曹献一计。”果然,到曹营后终不献一计。倒也有破例,那就是赵云为救皇嫂(准皇嫂)与后主刘禅,孤身一人,七进七出曹营,身陷险境。徐庶怕赵云有失,遂终向曹操“献一计”,对曹日:“丞相爱将,何不保住赵云性命,为阁下用。”曹遂下令:“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保全了赵云的性命,才上{了一出“长坂坡”的好戏。

【第37句】:【牡丹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谚)指牡丹花再美,离开绿叶陪衬,也显不出它的艳丽。比喻本事再高强的人,离开得力人的辅佐,也成不得事。 也作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牡丹虽好,绿叶扶衬。扶衬:扶持,帮衬。 牡丹花少不得绿叶扶。

【第38句】:猫儿抓老鼠——本能;祖传秘方

【第39句】:【牛套马,累死俩】(谚)农家驾车或拉犁,要是把牛和马套在一起,马快牛慢,劲儿使不到一起,双方都受罪。比喻条件不同,却强行搭配,则双方都有损无益。

【第40句】:一天,爸爸约几位朋友来打麻将。我问爸爸:“你戒了,怎么还打牌啊?”没等爸爸回答,妈妈就接上了:“他啊,吃的葱胡子,戒的蒜苗子。”(甘肃·天水)

【第41句】:石打的锁——没眼

【第42句】:【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黄米包粽】释义:旧时北方民俗,腊月二十三用麻糖祭灶,端午节吃黄米包枣做的粽子。指过了端午青黄不接,穷人日子难熬。只有过了腊月二十三,日子才会好过一些。例句:人常说:“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黄米包粽。”一过五月端午,穷人就又该受冷挨冻。要是一过腊月二十三,吃了祭灶王爷的麻糖棍棍,话说就又是春暖花开,穷人也就又熬出头来。

【第43句】:扳手紧螺帽——丝丝入口(扣)

【第44句】:大胆落墨,细心拾书。

【第45句】:【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歇)冷眼:冷淡、鄙视的眼光。横行:本指螃蟹横着爬行,转指行为蛮横,胡作非为。对横行不法的人,从旁冷眼相看,总看得到他到头的日子。指人末日将到,横行不了几时。

【第46句】:【年糕】“年糕”是春节必备食品,进入腊月二十几,家家户户蒸年糕。 “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说起年糕,这里面还有一个既美丽又凄楚的传说。春秋时期,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帮助吴王强兵富国,称霸一方。国家强盛起来以后的吴王产生了骄奢轻敌思想,开始大兴土木。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阖闾大城”,建成后,大宴众将群臣。唯有伍子胥闷闷不乐,他料吴王骄奢不防备越王勾践和范蠡,国家迟早将亡。回营后他密嘱身边随从说:“我死后,如果国家遭难,民饥无食,可往相门(苏州六个主要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得食。”果如所料,伍子胥遭诬陷身亡,吴国被越国横扫而灭。这时都城粮断,饿殍遍野。随从们带领百姓前往相门拆城掘地,这才发现原来相门的城砖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做成的。从此,人们为了铭记伍子胥的功绩与忠烈,就在春节这一天家家吃年糕。

【第47句】:【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谓没有止境,多指还有更强者。台 湾琼瑶《人在天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不再是在 中学里参加学校的比赛,我们要睁开眼睛来看别人,更看自 己,越看就越可怕。”

【第48句】:阎王殿里玩戏法——鬼花招

【第49句】:大轴子裹小轴子——画里有画(话里有话)

【第50句】:【移树无时,莫教树知】(谚)移栽树木并没有一定的时间,只要不让树木感觉到就行。指移树最要紧的是不伤根须,不去原土。

【第51句】:【圣人面前卖字画】在内行人面前逞能。类似的:孔子门 前卖诗书。张贤亮《河的子孙》:“真是孔子门前卖诗书,鲁 班门前耍斧子!苦了钱了,还组织这么多人来学习哩!”

【第52句】:【猫哭老鼠——假慈悲】(歇)指假仁假义,假装同情受害者。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猫儿哭耗子——假慈悲”。

【第53句】:【货卖识家】(谚)识家:识货的人。 指真正的好货,要卖给有眼力能识货的买主。也借指真正的人才,只有慧眼人才能赏识。

【第54句】:【城隍老爷上了小鬼的当】释义:城隍:迷信传说指主管某个城的神。比喻被手下人欺骗了。例句:我看看锁着房门,我才明白城隍老爷上了小鬼的当了!他妈的,他在没走以前,还同老子表示得很好,这个家伙倒干得好!

【第55句】: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第56句】:【悬壶】“悬壶”听起来生疏,但在医院和医生那里却备受追捧,也经常能看到患者送的写着“悬壶济世”的匾牌。其实,“悬壶”就是行医的代名词。它来源于《后汉书·方术列传·费长房》,据记载:东汉时的费长房是汝南(今河南上蔡附近)人士,曾经是管理市场的小官吏。在他常去的市场上,有一个卖药的老翁。这个老翁卖药时会在自己的摊位前悬挂一个壶,等到散市的时候就跳人壶中。集市的人都没有看到他的这个举动,只有费长房正好在楼上看到了。于是他带着酒肉等礼物去拜访老翁。老翁见他心诚,就带他进入壶中。只见壶里别有洞天,“玉堂严丽,酒甘肴盈”,二人尽兴而出。后来,老翁对费长房说:“我是神仙之人,因为犯了错误所以才受到责罚。现在对我的责罚期限满了,我就要离开此地,你是否跟我一起离开呢?”费长房于是追随老者学道,经历了许多考验与磨难,学成后返乡,“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驱使社公(土地神)”,成为一代名医。传说,他后来因为失去了护身符,而被众鬼斩杀。壶公与费长房的传说,令后世行医者神往不已,“悬壶”就因此成为行医的代称。因为“壶”与“葫”谐音,所以常以葫芦作为药铺的标志,也因此有了“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的说法。

【第57句】:一次吃午饭,妈妈让我多吃豆腐,我不想吃。妈妈说:“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多吃豆腐好处多着呢!”(河南·许昌)

【第58句】:【窝里反】(惯)指家族或团体内部发生矛盾和斗争。 也作窝里斗。 窝里发炮。

【第59句】:【虱子多了不怕咬】(谚)身上生的虱子多了,反倒不觉得痒痒。常比喻欠的债务多了,再愁也没用。也泛指做的不光彩事多了,反而无所谓。 也作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虱子多了不痒,账欠多了不愁。 债多不愁,虱多不痒。

【第60句】:【山高高不过太阳】(谚)再高的山,也比不过太阳高。比喻地位低下的人,无论怎样攀附,也总在地位高的人之下。

【第61句】:【当垫脚石】(惯)比喻充当别人借以向上爬的工具。

【第62句】:【卖菜的不掺水,买菜的撅着嘴】只看表面,甘心受骗。或 说:卖菜的不掺水,买菜的不喜欢。李准《黄河东流去》:“卖 菜不使水,买菜撅着嘴,卖青菜全凭一个干净鲜嫩。你不放 水,他占了便宜还不高兴,你把菜偷偷洒上水,赚了钱他还 舒坦。”

【第63句】:【点天灯】在古代,“点天灯”是一种惨无人道的死刑刑罚。它是借用了“天灯”这个民俗活动作为刑罚名称。古代汉族有一种节日风俗,元旦夜晚,每家每户在屋楼上用长竿悬挂灯盏,通宵达旦,称“天灯”。一为烘托节日气氛,二为祈求五谷丰登(灯),岁岁平安。后来,酷吏们竟受到“天灯”的启发,发明了“点天灯”的酷刑。“点天灯”也叫“倒点人油蜡”,把犯人衣服扒光,用麻布包裹,再放进油缸里浸泡,入夜后,将他头朝下脚朝上拴在高杆上,从脚上点燃,直到将人体烧完方灭。史载唐代叛贼安禄山就是被这种刑罚处死的。据此,“点天灯”的刑罚最迟出现在唐代。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旧时代,川湘一带还存在“点天灯”的酷刑,这种点天灯不同于古代的点天灯,为当地土匪所创,在所谓的人犯的脑袋上钻个小洞,倒人灯油并点燃,让人犯在极度痛苦中被烧死。他们称此为“点天灯”。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剿匪,才彻底消灭了这种惨无人道的酷刑。

【第64句】:【调书担】见“掉书袋”。

【第65句】:村里不少人都说一邻居在沈阳挣钱多,爸爸说:“黄鳝大,窟窿眼也粗。”(安徽·枞阳)

【第66句】:【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得了人家好处,不容易坚持 原则。张贤亮《河的子孙》:“不过,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 嘴软。两碗香喷喷的羊肉大米饭下肚,不给人家撂下些啥, 总觉得过意不去。”

【第67句】:大年三十盼月亮——痴心妄想

【第68句】:虫蛀的老槐树——腹内空空

【第69句】:【蠓虫飞过都有影】释义:蠓虫:蠓科的昆虫,比蚊子小,能叮咬人、畜,传染疾病。比喻人经过某处或做什么事情,总会留下形迹。例句:“蠓虫飞过都有影,何况是常常圣旨来到,能够瞒住谁?”

【第70句】:【三行鼻涕两行泪】(惯)形容哭得很伤心。 也作三行鼻涕,两行眼泪。 三行鼻涕二串泪。

【第71句】:【炒下豆子众人吃,打烂炒锅一人赔】(惯)比喻好事人人有份,祸事一人承担。 也作炒豆大伙吃,炸锅一人担。 炒豆大伙吃,炸锅一个人的事。

【第72句】:狗吃烫芋头——吞不下,舍不得

【第73句】:【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要想成为有用的人,就得刻苦, 图自在是不行的。清代《红楼梦》:“如果懈怠,我是断乎不 依的。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你好生记着我的 话。”

【第74句】:弟弟和我常常在一起打闹,惹得妈妈心烦意乱,她说:“你俩呀,是弯刀对着瓢切菜,瘸驴驮个破口袋,杏掺南瓜对色了。”(内蒙古·开鲁)

【第75句】:【左右是左右】(惯)指反正是那么一回事,豁出去了。

【第76句】:【有个叶便添梗】(惯)比喻叙事时随意夸大渲染,增添内容。

【第77句】:【把死马当活马治】释义:比喻在绝望的情况下,尽最后的努力来挽救,寄希望于万一。例句:忠大伯上下打量了一下,看他不像个起眼的人物。可是大火烧着眉毛,只好把死马当活马治,立刻请他喝酒吃饭。

【第78句】:【狗咬秤砣——好硬的嘴】(歇)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嘴:双关,本指嘴巴,转指说话。讥讽或责骂人说话生硬、执拗、尖刻。

【第79句】:【冬瓜推在葫芦账上】(惯)本指在账目上搞鬼做手脚。比喻把应当承担的责任或承受的损失等推到别人身上。

【第80句】:腊月三十贴对联——年一回

【第81句】:懒牛耕田——不打不走

【第82句】:【官向官,民向民,穷人向的是穷人】(谚)向:偏向。指各个群体的切身利益不同,办起事来,总是偏向着自己的群体。

【第83句】:【种田的儿郎不顾衣】(谚)儿郎:泛指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只顾耕田种地,不怕弄脏衣服。指劳动者不怕脏。

【第84句】:【一棵树上吊死】见“在一棵树上吊死”。

【第85句】:【老和尚看嫁妆——下辈子见】(歇)指这辈子没指望,看下一辈子。 也作“老和尚过嫁妆——来世再见”。过:过目,看。

【第86句】:【南方人会吃,北方人会住】(谚)南方人讲究饮食,北方人讲究住处。指北方地处平原,多注重宅院建筑;南方鱼米之乡,多注重美食营养。

【第87句】:【恶人自有恶人磨】释义:厉害的人自有厉害的人去对付。例句:看的人随后跟来,观看两家怎地结局?铜盆撞了铁扫帚,恶人自有恶人磨。 ………

【第88句】:遍山都是草——没树(输)

【第89句】:我和姐姐去旱冰场滑旱冰。由于我是初学,所以免不了摔几个跟头。当我摔在地上向姐姐求助时,她却风趣地说:“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摔倒自己爬。你自己努力吧!”(山东·陵县)

【第90句】:足球比赛——来回踢

【第91句】:【拆穿西洋镜】见“戳穿西洋镜”。

【第92句】:一天上午,爸爸做了我爱吃的烧土豆。没等爸爸把菜碗放稳,我便挤到爸爸面前。妈妈见状道:“你下到碗里吃吧!”(河南·滑县)

【第93句】:【有死罪,没饿罪】(谚)在法律条文上,有判人死罪的,但没有判人饿罪的。指即使是犯了死罪的人,也不能不让他吃饭。

【第94句】:【 寒天饮冷水,点点记心头】三九天最冷,谓感受深切,牢记 在心。或说:寒冬腊月喝凉水,点点滴滴在心头/三九饮冰 水,点滴在心头。成语:刻骨铭心。陈残云《山谷风烟》:“我 心里明白。寒天饮冷水,点点记心头。我才不上恶毒婆的 当。”

【第95句】:【 更上一层楼】原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借指提高一 步。台湾朱秀娟《女强人》:“你本身仍然是个成功的榜样, 而且你会更好,我有信心你会更上一层楼。” 后长的胡子比先长的眉毛长新的超过旧的。类似的:后 长的犄长比先长的耳朵长。郭澄清《大刀记》:“有智不在年 高。后生的胡子比先长的眉毛长,年轻的就准不如年老 的?”

【第96句】:太平洋搬家——翻江倒海

【第97句】:【磨面先洗驴】(惯)为了把面磨得又白又净,磨面前把拉磨的驴子洗得干干净净。形容做事情过分讲究。

【第98句】:【 不打不相识/不打不成交】经过斗争而后认识,和好。钱 钟书《围城》:“咱们不打不相识,以后相处的日子正长,要好 好交个朋友。”

【第99句】:啄木鸟——嘴硬心软

17361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