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V篇火爆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树叶子掉下来都怕打了头】(惯)形容非常胆小怕事。 也作落个树叶怕把脑袋砸碎。 掉片树叶子都怕打破头。

【第2句】:【拉住黄牛当马骑】 释义:比喻让能力小或条件差的承担繁重任务。 例句:我们既要面对厂里的实际情况,更要看到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咱们要拉住黄牛当马骑。

【第3句】:【傻眼】“傻眼”形容出乎意料、措手不及、举止无措、没有办法的尴尬状。它源自“傻”和“眼”的巧妙组合。 首先看一下“傻眼”一词的使用效果。某医院为一孕妇多次进行产前检,确定是双胞胎,且状况良好,结果生下来是连体婴儿,医生顿时傻了眼。“傻眼”一词用得实在绝妙,把当时的情况唯妙唯肖地描述出来了,换任何一个词都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傻眼”之所以传神,是把常用来形容糊里糊涂、呆头呆脑的“傻”字,拿来偏偏放在了本是活泼好动的心灵之窗“眼睛”之上,形成了巨大反差的目瞪口呆的“傻眼”,顿时让人领悟到,那促使人傻眼的意外,是多么让人无法捉摸惊诧莫名。

【第4句】:【三人同行小的苦】(谚)几个人同行上路,年轻辈分小的,理应多承担些服务性劳动。指在群体活动中,年轻人要有吃苦多劳的自觉性。 也作“三人出外小的苦”。

【第5句】:【阿堵物】“阿堵物”、“孔方兄”都是钱的别称,但两种称呼感情色彩不同。称“阿堵物”对钱是鄙视的态度,称“孔方兄”对钱是亲切的感情。但都具有讽刺的意味。那么,“阿堵物”之称是怎么来的呢? 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日:‘举却阿堵物’。”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西晋时期,一些文人士子自命清高,崇尚悠闲的生活,重义鄙利,都耻于谈钱,认为谈钱太俗。王衍是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王戎的堂弟,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崇尚清静超脱,也是当时所谓的“品行高尚”人士。据说王衍从不谈“钱”字,同时他也不喜欢周围的人谈钱,他认为凡是与赚钱有关的行为都是粗俗的事情。 有一次,他的妻子想试试他的虚实。于是,妻子就趁他熟睡时,让丫环在他的周围都摆上钱,使他不能下床行走。王衍醒后,见到自己床下到处都是钱,阻碍了他的行动,便喊丫环:“拿开这些阿堵物!”(阿堵物是方言,即东西)。看来,王衍是经受住了钱的考验。 “阿堵物”一词由此产生,并流传后世。

【第6句】:【跑解马的打扮儿——伶伶俐俐】(歇)跑解马:又称跑马卖解,一种民间杂技,表演者均穿短衣。形容穿着简便。

【第7句】:【前人失脚,后人把滑】(谚)失脚:跌跤。把滑:提防滑跌。指前边的人跌倒了,后边的人就要稳住步子,以防再跌。比喻人要善于接受历史教训。 也作前人吃跌,后人把滑。吃跌:被绊倒。 前人跌倒,后人扎滑。扎滑:把滑。

【第8句】:【山河容易改,秉性最难移】见“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第9句】:【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 释义:没有学习过,不知道其中的知识。 例句:“这里面有个原因,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现在兴的这号洋码字,我就不会写。”

【第10句】:【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释义:据《三国演义》记载,刘备在长坂坡遭到惨败以后,战将赵云冒险杀入重围救出了刘备的儿子阿斗。刘备为了收买人心,故意把阿斗摔在地上,说,“为了救你,差点儿伤了我一员大将。”比喻有意向人买好。 例句:我拿话把他堵在门外:你也不用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我这个人外号叫“改不了”,癞狗扶不上墙。

【第11句】:【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人勿闻,莫若勿言】(谚)莫若:不如。要想人不知道,最好自己不去做;要想人听不到,最好自己不去说。指人的言行是瞒不住人的,只要自己说过做过,人们就不会不知不闻。 也作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不言。

【第12句】:【老健春寒秋后暖】(谚)指老年人的健康就像春天的返寒,秋后的乍暖,都是不久长的暂时现象。也指老年人的健康无法逃过自然法则,很快就会由衰到死。

【第13句】:【快马难追鲜鱼价,宰相管不了水产行】 释义:比喻鲜鱼价钱变化快,谁也控制不了。 例句:姓纪的,你以为做买卖像带兵似的,靠一纸命令就行了?错喽,俗话说:快马难追鲜鱼价,宰相管不了水产行。你发动群众盖房子,搞的挺气势,可汛期终不能发动群众经商吧? ……._一…….

【第14句】:【面朝黄土背朝天】见“脸朝黄土背朝天”。

【第15句】:【八月一声雷,遍地都是贼】 释义:旧谓阴历八月响雷,主灾年,多盗贼。 例句:八月:此月雷声不宜有。谚云:“八月一声雷,遍地都是贼。”

【第16句】:【立秋的石榴——满脑袋的点子】(歇)立秋: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石榴:果:树名,果实圆形,内多种子,立秋前后成熟。点子:本指石榴的种子,转指主意、办法。指主意、办法多。

【第17句】:【哑子漫尝黄檗味——难将苦口对人言】(歇)漫:徒然,白白地。 黄檗:即黄柏,落叶乔木,树皮中医入药,味很苦。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苦楚。指心里有苦,难以对人开口。 也作哑子漫尝黄柏味——难将苦口向人言。 哑子漫尝黄连味——难将苦口对人言。

【第18句】:【老鸹飞到猪腚上,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 释义:老鸹:乌鸦,全身羽毛均为黑色。比喻只看见别人的缺点错误,却看不见自己的。 例句:罗桂芬呼天扯地地大声嚷:“黄家洼光兴你们宰巴人,就不许这人们哼一声呐!你们自个走资本,反倒猪八戒爬城墙倒捞一把,老鸹飞到猪腚上,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

【第19句】:【抱着葫芦不开瓢】(惯)葫芦: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中间细,表面光滑,像上下两个球连在一起,可将其剖开做成瓢等。比喻就是不肯开口讲话。

【第20句】:【摸不着头脑】(惯)比喻弄不清底细或缘由。 也作“摸不清头脑”。

【第21句】:【解铃还得系铃人】 释义:系:ji,打结。法眼和尚提出一个问题:虎颈上的金铃谁能解下来? 有个泰钦和尚说,挂铃的人能解下来。借指谁惹出的事,还要由谁去解决。 例句:他不会说“解铃还是系铃人”,可是他的口气与神情帮他忙,教钱太太明白了他的意思。

【第22句】:【上天堂】(惯)天堂: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安居的福地。1比喻去幸福、美好的地方。2死亡的婉称。

【第23句】:【记吃不记打】(惯)斥责人不接受教训,只记得好处而忘了受罪的时候。

【第24句】:【坐山观虎斗】(惯)比喻冷眼旁观别人争斗,等到两败俱伤时从中取利。

【第25句】:【人心不足蛇吞象】 释义:蛇吞象:蛇要把大象吞下去。比喻贪心不足。 例句: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端着粗碗想细碗,吃了糠粑想细粮,人心不足蛇吞象。

【第26句】: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第27句】:【叫人不蚀本,舌上打个滚】(谚)蚀本:赔本。称呼人是很容易的事,损失不了什么,只不过动动舌头就是了。指见面向人打招呼,既不受损失,又能有益于人际交往。 也作“喊人不费本,舌头打个滚”。 喊人:称呼人。

【第28句】:【鸡毛炒鸭蛋——各自打散】(歇)本指鸡毛和鸭蛋炒不成一块儿,转喻人彼此无法凑合,还是散伙为好。

【第29句】:【网兜舀水】 释义:用疏网兜舀水,一下子就漏光了。比喻计划或努力完全落空。 例句:眼瞅着今年果松是丰年,皮子稠,一茬收入说不定能顶两三年。一搬家,岂不成了网兜舀水。

【第30句】:【蝎子的尾巴——有点毒水也不多】(歇)毒水:本指蝎子身上的毒液,转指能危害人的行动。指即使有点危害,也有限。

【第31句】:【肥皂泡——吹得再大也要破】(歇)指吹嘘得再厉害,最终也要破灭。

【第32句】:【有钱四十称年老,无钱六十逞英豪】(谚)有钱人,四十岁就称老太爷;没钱人,六十岁还要卖力充好汉。旧指财富人家中年就称老人了,穷人家年过花甲还得苦干。

【第33句】:【河里冰茬响,地里萝卜还在长】 释义:河水已经开始结冰了,可萝卜还在继续长,不要拔得太早。 例句:这方面,他也有许多口诀。比如“红长、黑长、白不长,沙地种谷一把糠”,还有什么“头伏荞麦,二伏菜,阳坡种麦熟得快”,“河里冰茬响,地里萝卜还在长”。

【第34句】:【阿爷的衣服辈辈穿】 释义:比喻世代贫寒。阿爷:(方言)父亲或祖父。 例句:他们一直过着衣不果体,食不饱肚的生活。九儿的衣服是祖上留下来的破大褂改成的,真正是阿爷的衣服辈辈穿啊。

【第35句】: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第36句】:【富贵他人合,贫贱亲戚离】(谚)有钱有势时,不管相识不相识都来结识;贫穷潦倒时,就连亲戚也不来接近。指人情冷暖,嫌贫爱富。 也作富贵人求合,贫穷亲不睦。 富贵有亲朋,贫困无弟兄。

【第37句】:【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 释义: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例句: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牛茂盛看着曹老三一家人的举动,捉摸到有不测的风云。

【第38句】:【当面是人,背后是鬼】(惯)指人前装好人,背地里干坏事。 也作“当面做人,背后做鬼”。

【第39句】:【缺门牙的——嘴巴不关风】(歇)指嘴里存不住话,保不住密。

【第40句】:【噙着骨秃露着肉】(惯)骨秃:骨头。形容说话吞吞吐吐。

【第41句】:【朝脸上抹黑】见“往脸上抹黑”。

【第42句】:【墙倒众人推】(谚)比喻人一旦失势,人们就会趁机加以打击。 也作墙倒众人推,鼓破乱人捶。 墙倒一齐推,破鼓万人捶。

【第43句】:猫鼠不同眠,虎鹿不同行.

【第44句】:【葫芦牵到扁豆藤】 释义:比喻东拉西扯。 例句:“我非但算不得清,而且也呼不清,真是葫芦牵到扁豆藤。”

【第45句】:【桑木扁担——宁折不弯】(歇)桑木质地坚硬,做成的扁担即使被压断了也不会弯曲。形容人性格刚强,宁死也不屈服。

【第46句】:【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谚)兔子打光,追捕兔子的猎狗就被煮熟吃了;飞鸟射尽,射杀飞鸟的弓箭就搁起不用了;敌国消灭,出生入死的功臣良将就被杀戮了。旧指江山稳固之后,国君就会残害功臣。

【第47句】:【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歇)指自己送上门来供人享用的食物。多指人自投罗网。

【第48句】:【垂帘听政】在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的皇后、太后屡见不鲜。但垂帘听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当属清朝的慈禧太后,她实际掌控清朝的大权达48年之久,她死后三年清朝灭亡。那么,“垂帘听政”始于何时,是谁的“发明”呢? 历史上国君或皇帝因种种原因无力亲政时,权力旁落王(皇)后或太后手中的情况,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但,真正垂帘听政则始于武则天。《旧唐,书,高宗纪下》记载:“时帝(唐高宗)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后(武则天)……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自此,多有皇后、太后效法,但都未称帝,中国的女皇,只有武则天一人。

【第49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释义:这里待不下去,可以到别的地方去。“自”又作“更”、“会”。 “人”叉作“爷”、“依”。侬:我;你。 例句:希真对女儿道:“我儿,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何必执著,去休,去休!”

【第50句】:【生子莫生多,生多换破锅】(谚)破锅:比喻困于生计,开不了火。 生育子女不宜多,多了就难以维持家庭生计。指要节制生育,多生不如少生。

【第51句】:【笨鸭子上不了架】 释义:比喻没有能力,办不成事。 例句:小梅也愁蹙蹙地说:“谁说不是呀!咱们两个笨鸭子上不了架;受了一回子训,就装了一肚子小米饭,回去怎么见人哪?”

【第52句】:【是亲必顾】(谚)指只要沾亲带故、关系亲近,总不免要徇情顾面。 也作“是亲都有一顾”。

【第53句】:【石敢当】在我国的许多地区,若家门口或墙正对桥梁、路口就要立一石碑,上刻“石敢当”三字,可以禁压不祥,防止凶煞长驱直人家门作祟。除此之外,石敢当也立于沿海、山区作平浪、压风之用。石敢当的这些作用,据考证出自西汉黄门令史游的《急就章》,唐颜师古注释说:“敢当,所向无敌也。”又宋王象之在其书《舆地纪胜》中指出,石敢当用来“镇百鬼,压灾殃”,可使“官吏福,百姓康,风教盛,礼乐强。”石敢当制成石碑状,尺寸在《鲁班经》中有记载:高四八寸,宽一尺二寸,厚四寸,埋人土中八寸。 上刻“石敢当”或“泰山石敢当”字样。 那么,石敢当的传说是怎么产生的,有二说。一说民间传说在黄帝时代,蚩尤联合南方苗民企图推翻黄帝,蚩尤有八十一个铜头铁额的兄弟凶猛无比,头角所向,玉石难存,黄帝迎战屡遭失败。一日蚩尤登泰山,自称“天下谁敢当?”女娲遂投炼石以制其暴,上镌“泰山石敢当。”于是黄帝遍立泰山石敢当,蚩尤军队胆战心惊,望石而逃,终于兵败涿鹿。 另一说民间传说石敢当为一人名,山东泰山人氏,他胆大勇猛,善捉妖邪。四方乡邻请其捉拿妖邪,石敢当应接不暇,遂想出石刻其名立于当冲处辟邪。 立石敢当辟邪这一风俗,现在尚存,“泰山石敢当”碑民间小贩有售。

【第54句】:【现钟不打打铸钟】 释义:比喻现有的不要,却寻求没有把握的。 例句:众人道:“说甚么乱话!‘现钟不打打铸钟’?你现揭了榜文,教我们寻谁!”

【第55句】:【空手打空拳】(惯)形容手中没有钱财或工具。 也作“空手捏两拳”。

【第56句】:【捧铁饭碗】见“端铁饭碗”。

【第57句】:【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释义:人多主意多,办法多,就像稻多出米多一样。 例句:有事要多和战士们商量,俗话说,“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战士们有战斗经验,有主意有办法,有了困难和大家商量,总可以解决的。

【第58句】:【猫狗识温存】 释义:猫狗知道主人对它的好意。意谓人应有良心。 例句:“再大的牲口,总是个牲口,怕什么?猫够还识温存,别说是—匹大马了。”

【第59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谚)缘:缘分。旧指人与人能否相遇、相识,主要靠缘分。 也作有缘千里能相会,无缘对面却成仇。 有缘千里巧相投,无缘对面不能留。

【第60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惯)指其含意只能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

【第61句】:【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乡中水】(谚)只要是故乡人就亲,只要是故乡水就甜。指人们的乡土感情总是很浓的。 也作亲不亲,故乡人;甜不甜,家乡水。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第62句】:【打火机】现在的打火机小巧玲珑,多用于抽烟者点烟用。打火机品种繁多,花样不断翻新,以至于有人专门收藏打火机,出现了收藏打火机热。 世界上第一台打火机是德国化学家德贝莱于1823年发明的,可它的原理却来自中国。 其实,转轮打火机源于中国近代的“火镰”。中国先前抽烟的人,都有一杆烟枪(俗称烟袋杆),一个烟袋(盛烟叶用),一块火石和火镰。火镰的取火原理是,用一块比较扁平的石英石,在石英石上的边缘放一点点硝棉,用一块似镰刀状的黑铁,猛地击擦石英石的边缘,擦出火花,燃着硝棉,然后将硝棉放入装满烟叶的烟袋锅子里,以此点烟。 现代打火机不过是把火镰换成了转轮,把硝棉换成了汽油,摩擦产生火星点燃汽油。

【第63句】:【覆水不可收】(谚)泼出去的水是没法再收回的。比喻事情一成定局,就无法再行改变;或错误一经铸就,便后悔也来不及了。 也作“覆水定难收”。

【第64句】:【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 释义:饿死不能做贼,冤屈也不告状,劝人忍受。 例句:“从小时,俺爹就教导我:‘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衙门口是好进的吗?”

【第65句】:【吃挂落】(惯)指受牵连。 也作吃挂捞。 吃挂累。

【第66句】:【慢工出细活】(谚)指工匠活做得慢而精细,成品自然精美。也指凡事循序渐进,不急功近利,事情就会办得完满周到。 也作“慢工出细货”。

【第67句】:【砌屋三担米,拆屋一顿粥】(谚)砌:用泥灰粘合砖石筑墙。请人建造房舍,要吃掉三担米;拆掉房舍,只需要吃一顿粥。指建房很费力,拆房极容易。泛指破坏容易建设难。 也作砌屋三担米,拆屋一顿饭。 砌墙千朝,拆屋一日。

【第68句】:【此地无银三百两】 释义:民间故事说,有个人把银子埋在地里,他担心被人偷去,就在上面写了个字条:“此地无银三百两。”他的邻居王二看到字条,就把银子偷走了,也写了个字条:“隔壁王二不曾偷”,结果因此暴露。比喻本来想隐瞒掩盖,结果弄巧成拙,反而暴露了。“百”又作“十”。 例句:路德印当时驳斥他说:“真的一点没剩吗?你这套‘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把戏,糊弄谁呀?”

【第69句】:【穷怕亲戚富怕贼】(谚)穷人怕的是亲戚来了招待不起,富人怕的是贼来偷盗,遭受损失。指穷家富家,都有担心的事。

【第70句】:【一个锅里抡马勺】(惯)马勺:盛粥饭用的木制大勺。吃一个锅里的饭。比喻在一起生活、工作。 也作一个锅里搅马勺。 一个锅里搅稠稀。稠:代指饭。稀:代指粥。 一个锅里抡勺子。

【第71句】:【千尺有头,百尺有尾】(谚)绳索再长,总是有头有尾的。比喻任何事情有开头也有结尾。也比喻做事得顺着次序,有头有尾,不可乱套。

【第72句】:【灯草栏杆——靠不住】(歇)本指灯草做的栏杆不能倚靠,转指人不可靠,不能信赖。

【第73句】:【摆迷魂阵】(惯)比喻设下迷惑对方的计谋、圈套。

【第74句】:【若怕蝼蛄咬,就不用种田了】见“光听拉拉蛄叫,就别种地了”。

【第75句】:【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释义:不信没有根据,全信也没有根据。 例句:村里有个学算卦的老头叫徐秋的对他说:“南亭,这鬼神之事,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

【第76句】:【男怕穿靴,女怕戴帽】 释义:穿靴:指腿脚发生水肿。戴帽:指头部水肿。男人腿脚水肿,女人头部水肿,表明病情严重,有危险。 例句:雁雁,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我脚肿成这样子,看来是回不了老家了。

【第77句】:【有个叶便添梗】(惯)比喻叙事时随意夸大渲染,增添内容。

【第78句】:【乱成一锅粥】(惯)形容秩序非常混乱。 也作乱成一团。 乱成一团麻。

【第79句】:【百灵鸟不忘树,梅花鹿不忘山】(谚)指百灵鸟不忘它生活着的树林,梅花鹿不忘它生活着的深山。 比喻人无论生活环境怎样变化,都绝不可忘本。

【第80句】:【撒谎瞒不过当乡人】见“说谎不瞒当乡人”。

【第81句】:【站在河边上,要防水湿鞋】(谚)比喻经常和坏人打交道,要时时提防被腐蚀或被暗害。

【第82句】:【一争两丑,一让两有】(谚)面对名利,只要一方争占,双方都显得丢脸;只要一方谦让,双方都得到益处。指为人处事,宜让不宜争。

【第83句】:【放下包袱】 释义:比喻解除思想上的负担和顾虑。 例句: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说,我们精神上的讦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

【第84句】:【词出佳人口】(谚)词:词曲。佳人:美女。指同是词曲,一经美女的嘴唱出,就格外悦耳动听。

【第85句】:【天子门下有贫亲】见“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

【第86句】:【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释义:比喻双方互相争斗,终有一方失败、受损失。“相斗”又作“相争”、“争斗”。 例句:他无情,咱们不能无义。如今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咱们还不很清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正中杨嗣昌的心怀。

【第87句】:【吃河水不分界限,吃橘子不分瓣瓣】 释义:比喻不分彼此。 例句:蔡德元说:“我请大家敬刚长一杯寿酒!多蒙谢团长的义气,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承圈子中弟兄照顾,真是吃河水不分界限,吃橘子不分瓣瓣。”

【第88句】:【葫芦牵到扁豆藤】(惯)比喻把不相干的事情扯到一起。

【第89句】:【劳燕分飞】“劳燕分飞”用以比喻夫妻或情侣分手。 “劳燕分飞”出自《乐府诗集·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劳燕”指的是伯劳和燕子两种鸟类。曾有人误将“劳燕”当成辛劳的燕子,太望文生义了。燕子大家都很熟悉,而伯劳是什么样的鸟呢? 伯劳俗称“胡不拉”,是一种食虫性的鸟。伯劳大多栖息在丘陵或开阔林地,在我国较为常见。传说伯劳和燕子这两种同属雀科的候鸟,在春意盎然的时节会相恋,经过炎炎夏日的激情,至秋天冷却,各奔东西,迁徙异地。这便是“劳燕分飞”典故的由来。 正因为此,伯劳与飞燕也经常被古人写进诗中。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这样的文案:“他典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伯劳从从东去,燕子急急西飞,相遇总是太晚,离别总是太疾。东飞的伯劳与西飞的燕子共同构筑了伤感离别的凄凉景象,成为不再聚首的象征。所以,用“劳燕分飞”来喻指曾经相爱的恋人或夫妻分离,再合适不过了,只是有些伤感。

【第90句】:【担迟不担错】(谚)宁可担当拖延了时间的责任,也不要让事情出差错。指出差错比拖延时间更干系重大。

【第91句】:【开着眼做,合着眼受】见“睁着眼做,合着眼受”。

【第92句】:【牛食如浇,羊食如烧】(谚)农作物被牛吃过,就像被水浇过一样,会长得越发茂盛;被羊吃过,就像被火烧过一样,会干枯死去。指牛吃青苗无害,羊吃青苗必枯。

【第93句】:【牛蹄子——两半儿】(歇)半:谐“瓣”。牛的蹄形为两瓣儿。指彼此分开或各搞各的一套。 也作牛蹄子——分两瓣。 牛蹄子——两掰。

【第94句】:【货好还得会吆喝】(谚)吆喝:高声叫卖。指再好的货物,也得大力推介。

【第95句】:【不会打仗不吃粮,不会唱歌不卖糖】 释义:既吃军粮就得会打仗,既来卖糖就得会唱歌。指干一行要掌握一行的本领。 例句:农妇:咦,你还会唱吗?大学生丙:怎么能不会呢?常言道:“不会打仗不吃粮,不会唱歌不卖糖。”

【第96句】:【贼偷一更,防贼一夜】(谚)指贼人作案是在短时间内的,但提高警惕防贼却需要长期不懈。 也作“贼偷一更,防贼一宿”。一宿:一整夜。

【第97句】:【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谚)涌泉:冒出的泉水。得到别人一点一滴的恩惠,就要以涌泉般的好处回报,指人有恩于我不可忘,得好好报答。 也作受人滴水之恩,应以涌泉相报。 滴水之恩,不忘涌泉相报。 人有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第98句】:【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第99句】:不担三分险,难练一身胆.

17390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