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文艺走心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沙文主义】“沙文主义”又称“大国沙文主义”,泛指一切极端民族主义,是资产阶级侵略性的民族主义。它从资产阶级反动的民族主义立场出发,极力宣扬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拼命煽动民族仇恨,毫不掩饰地主张征服和奴役其他民族。在思想领域,能够称为“主义”的思想体系,其创始人一定是个大人物。如马列主义,如托洛茨基主义。但,沙文主义例外,他只是个小人物。“沙文主义”产生于18世纪初的法国。沙文是拿破仑手下的士兵,由于获得军功章和一小笔津贴,便对拿破仑感恩不尽,狂热地拥护拿破仑的征服计划,鼓吹法兰西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极力主张法国用暴力向外扩张,建立大法兰西帝国。由此,他成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两个话剧中的反面角色。自1831年斯克里的剧本《农民士兵》上演后,沙文主义就在法语词汇中扎根了。

【第2句】:【一会儿风,一会儿雨】(一会儿阴,一会儿阳)释义:比喻情况或人的态度变化无常,无法捉摸。例句:你们爷俩一会儿风,一会儿雨,把我弄得五迷转向,也摸不准你们准脉窝了。他这个人真是猜不透:一会儿阴,一会儿阳,多可怕呀,千万得小心他一点儿…——

【第3句】:不熟的葡萄——酸溜溜

【第4句】:墨汁里加石灰——瞎掺和;乱掺和

【第5句】:【二十四孝】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的“二十四孝”就是中华孝道的典范和样板。那么,它始于何时,都包括哪些内容呢?二十四孝在历史上曾有不同的版本,但不同版本重合的比例相当高。在现在流行的版本中,共包括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这二十四个故事,涉及的人物则有帝舜、郯子、老菜子、子路、闵损、曾参、汉文帝、董永、江革、黄香、姜诗、丁兰、郭巨、杨香、蔡顺、陆绩、王裒、孟宗、王祥、吴猛、庾黔、唐夫人、黄庭坚、朱寿昌等二十四人。二十四孝的最后两位——黄庭坚和朱寿昌都是宋代人,所以,这个版本的写定不能早于宋代。一般认为,二十四孝是由元代的郭居敬辑录,并且每个故事都赋诗一首,作为课训童蒙的教材。不过,根据最近的研究,二十四孝至少在北宋中期就已经形成,甚至可能要到唐代。在宋代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以孝子为主题的壁画或砖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二十四孝的故事。不仅如此,保存在敦煌的唐末写本中,已经出现了“二十四孝”的名目,其中甚至包括释迦牟尼。看来,二十四孝故事的流传不是一两个人的有意创作,而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文化传承。

【第6句】:【 一窝狐狸不嫌骚】一伙人臭味相投,混在一起。成语:臭 味相投。赵树理《卖烟叶》:“从表面上看来,他们父子们好 像不能共事,其实是一窝狐狸不嫌骚,只要利害一致了,互 相体谅着一点,还是可以合作的。”

【第7句】:小涛的妈妈要他把衣服脱下来洗,对他说:“你呀,一身衣裳一身泥,是狗皮也应该爱惜哩!”(湖北·仙桃)

【第8句】:小表妹虽然才两岁半,可是倒垃圾却很积极。有一次,二妗子让二舅倒垃圾,二舅没动,表妹却忙开了。二妗子说:“唉,干动的不上前,干不动的腿不闲,你爷俩掉过来就好喽!”(安徽·阜阳)

【第9句】:【蛇逮老鼠,要独吞】释义:比喻想一个人占有,不让别人沾边。例句:赵聚财酒醉心上明。李鸿云这么一说,他可就着急了。哈哈,你原来是蛇逮老鼠,要独吞。一直对李鸿云不放心,果然来了。

【第10句】:【讨野火】(惯)骂人我麻烦。

【第11句】:【叉手不离方寸】(惯)方寸:指心。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第12句】:【 兵无粮草自散】极言军队给养的重要。也指做事要有物 质基础。姚雪垠《李自成》:“俗话说,兵没粮草自散。难道 能让弟兄们饿着肚子散伙么?”

【第13句】:【青蛙要命蛇要饱】谓都要生存,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欲 望,不顾别人死活。相关的:蛇要吃饱,不知青蛙要命。陈 登科《赤龙与丹凤》:“今天我要把话说清楚:青蛙要命蛇要 饱。他不为老家出力,谁又去为他卖命?”

【第14句】:【老鸦嫌猪黑】释义:比喻只知嫌恶别人的缺点毛病,不知自己的缺点毛病也和别人一样。例句:俗语道:“……老鸦嫌猪黑,乌龟笑鳖跛。”

【第15句】:【有了老婆不愁孩,有了木匠不愁柴】(谚)有妻就会生孩子,有木匠就有柴烧。比喻具备了充分的条件,需要的东西自然就会得到。

【第16句】:【参天的大树,是一枝一杈长起来的】释义:参天:树木高耸在天空中。比喻事物是由小到大逐步成长起来的;人的才干也是慢慢锻炼出来的。例句:老会计笑着说:“参天的大树,是一枝一权长起来的,工作本领是一点一滴练出来的。我打包票,你能干好。”

【第17句】:【口头禅】“口头禅”是指一个人习惯在有意无意间时常说的话语,多无实际意义。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的禅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领悟,而把一些现成的经验挂在口头上,没有把禅理践行到现实生活中去。禅,是要用心去学,用心来悟的,是需三关悟渐,闭关打七的功夫。禅宗的末流,好取现成的经语,挂在口头上。如果单单靠从口中滔滔不绝说出来的禅学,那就不是真正的禅,而是“口头禅”。口头禅完全违背了禅宗“顿悟见性”的宗旨。今天,口头禅已经完全成了个人习惯用语的意思了。

【第18句】:【 空手套白狼】套,有“设圈套”之意。谓不花本钱而得利。 《天意》:“真的,我这个主编是空手套白狼。懂吗?谁如果 要上《大全》,想占个页码是五千块钱,半个页码是两千五, 封底上万。”

【第19句】:【药补不如食补】(谚)论滋补,再好的药物也比不上普通的饭食。 指食物是最有营养价值的滋补品。

【第20句】:【蟛蜞裹馄饨——里戳出】(歇)蟛蜞:蟹的一种,体小,可食用。戳出:蟛蜞做馄饨馅,它的壳、足等会把皮戳破。指在内部搞破坏。

【第21句】:【上山捉虎,下海擒龙】(惯)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也作上山擒虎,下海捉龙。 上山打猛虎,下海擒蛟龙。

【第22句】:糠饼回榨——油水不大

【第23句】:【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谓有些见识,略知一二。后句 或说:也听过猪叫。类似的:没吃过鸡蛋,也听过鸡打鸣。 清代《红楼梦》:“谁都是在行的?孩子们这么大了,没吃过 猪肉,也见过猪跑。”

【第24句】:【衣裳】“衣裳”指一年四季能穿的所有衣服,都叫衣裳。最初的衣裳应该是树叶与兽皮连在一起的“围裙”。后来传说黄帝创上衣下裳,即是上下连在一起的服饰,故后人称上衣为“衣”,下衣为“裳”。到有文字记载时,我国的服装样式早已形成。如殷商时期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深衣式”服装。到春秋战国时,这种上衣下裳开始变化,女子的“裳”(裙)已比男子的“裳”长了一些,就是说这一时期男女还都穿裙子。《诗经》中多次提到有“麻”(衣领)的新式服装,以及“袍”(一种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做被的长式衣服)、“裼”、“裘”等儿童褓衣和皮衣。可见,当时人们的衣着已十分可观了。

【第25句】:【指着明白的,说糊涂的】(惯)指心里明白,却装作糊涂。

【第26句】:【 锣鼓听声,说话听音】捉摸说话人的用意。类似的:看人 看心,听话听音。成语:弦外之音。电影《沙家浜》:“锣鼓听 声,说话听音。照你这么说,人是我放走的了。”

【第27句】:【出恭】“出恭”是人厕的雅称。“恭”是尊敬之意,这么一个高雅的词儿怎么会和入厕扯在一起呢?这要从明代科举考试说起。明代科举考试的考场,设有“出恭人敬”牌,以防止士子擅离座位,有事经批准,领“出恭入敬”牌后方可出入。同时考试时间颇长,人总会有三急要出出人人,凡出去方便者,也要申领“出恭入敬”牌,托于胸前,按指定地点去解决,迅速交牌回位。此牌写得清楚,要出入恭敬,意思是轻去轻回,不得喧哗,保持试场安静,以防影响他人考试。因考生上厕所时必须领此牌,故后世习称大小便为“出恭”,并谓大便为“大恭”,小便为“小恭”,连放屁也称“虚恭”,可见读书人真能整词。

【第28句】:绵羊进狼窝——自投罗网

【第29句】:【正月里弟剃头死舅舅】“正月里剃头”是外甥的一大禁忌,这一风俗遍布全国。它源于明清之际,与朝代更替有关。在《掖县志》卷二《风俗》中提到“闻诸老乡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变,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日‘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这就把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谜底揭开了。它的变化过程为“正月——思旧----死舅”。顺治二年,清兵入主中原后不久,摄政王多尔衮代七岁的顺治帝颁发了《剃头诏书》,要求官军民一律剃发,迟疑者按逆贼论处,会被处以极刑,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汉人自古把头发看做是身体的一部分,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清政府下达的剃头令,马上激起了汉人的强烈反抗,甚至“宁为束发鬼,不作剃头人。”江南地区反抗“剃头令”的斗争最为激烈,并最终引发了清初的“嘉定三屠”。这场斗争最终以清政府获得胜利而告终。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在“满与汉、共天下”的局面下,民族矛盾逐渐缓和,汉人剃头也渐成习惯。但剃头毕竟不是汉人的传统,民间又不敢与官方公然对抗,就想了一个表示不满的法子,皇上下诏正月开始剃头,偏偏在每年的正月里,人人都不剃头,以怀念祖先和传统。后来,由于谐音的缘故,“思旧”转化成了“死舅”,成为一种风俗习惯。

【第30句】:每天早晨我总要在被窝里磨蹭着多睡一会儿,眼看着上学的时间到了,妈妈急了:“你这是肥猪钻在案板下,躲得了时辰躲不了挨刀,还不快起床?”(陕西·户县)

【第31句】:【顺风行舟船易翻】(谚)比喻人在顺境中行事,往往多的是得意,少的是警惕,失败就很难免。

【第32句】:【仇人相见,分外眼明】心里记着仇恨,故特别注意对方。 明,也说:红。古华《浮屠岭》:“冤家路窄。正是仇人相见, 分外眼红。田发青不由地捏紧了双拳,差点就扑了过去。”

【第33句】:【人非草木,岂能无情】释义:人都是有感情的。例句:“人非草木,岂能无情?我和他从小耳鬓厮磨长大的,彼此情性,彼此都晓得。”

【第34句】:妈妈在做饼,我在旁边摸这摸那的,很淘气。妈妈说:“越说你脸长,越把下巴往下拽。”(江苏·沭阳)

【第35句】:【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叮当】吵架双方都有责任。韩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网》:“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叮当。这种事,你 能赖人家一个人吗?”

【第36句】:【惯偷惯偷,贼性难丢】(谚)惯偷:一贯从事偷盗活动的人。偷盗成了习惯的人,做贼的本性很难改变。指不要轻易相信惯偷会洗手不干。

【第37句】:晚上,做完作业我感到有点饿,就跟妈妈要求到外面买点好吃的。妈妈说:“外面很冷,穿厚点儿。”我说:“没事儿。”妈妈笑着说:“为了嘴馋,不怕受寒。”(河南·卫辉)

【第38句】:独树难挡风,独柴难烧红。

【第39句】:【禾秆盖珍珠】释义:比喻不显露本领、才华。例句:我知道他们有锋芒,不过像俗话所说的,“禾秆盖珍珠”,他们把光芒隐蔽起来,使你看不见。

【第40句】:水盆里扎猛子——没个深浅

【第41句】:【抬一个灭一个】(惯)抬举一个,打击另一个。指待人不平等。

【第42句】:【彭祖活了八百八,见过黄河一澄清】释义:彭祖: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姓筏(jian)名铿,夏殷时代人,黄河也曾有过澄清的时候。例句:小五问:“人常说,彭祖活了八百八,见过黄河一澄清。就是那个黄河哇?”

【第43句】:老虎离了山林——抖不起威风来

【第44句】:【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谚)九十九:指高寿。指晚饭少吃,可以养胃、促进健康,从而益寿延年。

【第45句】:耗子扛枪——窝里横

【第46句】:【一善盖百恶】做一件好事,有了声誉,掩盖了坏的行为。 清代《十二楼》:“古语云:一善可以盖百恶,这等看来,一恶 也可以掩百善了。”

【第47句】:【兔子尾巴——长不了】(歇)本指兔子尾巴很短,长不到哪里去;转指某势力不会长久存在下去,或某人好日子不会长久了;也指某种状况不会持久。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兔子尾巴上的一撮毛——长不了。

【第48句】:躲过棒槌挨榔头——祸不单行

【第49句】:【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谓各种职业各有不同的特点, 语文图书:“要当知识分子,就必须有阅读的习惯。俗话说, 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干一行有一行的特点。”

【第50句】:妈妈见我本来正文案笑笑的,突然绷着脸不吭声了,就说:“你呀,真是一会儿骨朵儿,一会儿莲花。”(河南·孟县)

【第51句】:【卜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惯)出世:降生,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才有一佛降生。升天:死去。 1形容历时极久或非常难得。2形容折腾得死去活来。 也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生天:指死。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涅槃:佛教用语,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佛或高僧死去的代称。

【第52句】:【吊胃口】(惯)本指用好吃的食物引起人的食欲,比喻使人产生兴趣或欲望。

【第53句】:吃人的老虎拍照——恶相;恶模样

【第54句】:【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指职业收入倒挂的现象,脑力劳 动收入不如体力劳动收入多。杂文图书:“民谣已经说了, 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

【第55句】:有人在背后说妈妈的坏话,妈妈知道了很生气。奶奶劝她:“一川石头一川沙,等到一日大水发,只剩石头不见沙。天长日久了,谁好谁坏,大家会看清楚的。”(甘肃·武威)

【第56句】:妈妈让我做一道奥林匹克数学题,可我怎么也做不出来,就顺口说:“唉!这道题怎么像打了个死结似的。”(浙江·桐乡)

【第57句】:【烧酒(白酒)】中国的酒文化可谓历史悠久。相传,杜康造酒,其子造醋。那时的酒与现在的酒一样吗?比比饮酒的器皿和饮量就知道了。古时饮酒用爵(有三条腿)、樽或碗,都比现在的盅大,古人酒量大得惊人,如李白斗酒诗百篇,武松连喝十八碗。显然,那时的酒与现在的烧酒不同。那么,烧酒源自何时呢?有唐说,有宋说,有元说。目前,学术界认为“蒙元”说比较可信。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人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凡酿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唯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七日,以甑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这些叙述已颇准确可靠。同时考古上有江西李渡烧酒作坊、成都水井街酒坊等元末明初考古遗迹发现,炉灶、晾堂以及蒸馏设施一应俱全。可见,这一时期有烧酒生产确凿无疑。其实,一种东西的传播不见得一蹴而就,我们不能武断否定经过蒸馏的烧酒在唐代就确实没有,因为很可能这时烧酒只是初期,还没有获得人们适应和较大规模生产。即使到了宋、元时期,有了这种酿造技术,但也是逐步推广的,完全可以米酒和白酒同时发展。就是今天,米酒也没有完全消失,米酒在陕西、浙江等许多地方照旧流行着。

【第58句】:丢下灶王拜山神——舍近求远

【第59句】:【~白遮九丑】(谚)九:多的约数。只要面皮白净,其他生理上的丑点都能遮掩过。指人脸面白净,就显得英俊、秀气。

【第60句】:【行见行,没处藏】(谚)行内的事遇到真正懂行的人是无法瞒过的。 指一切假冒伪劣的东西,逃不过内行专家的眼睛。

【第61句】:【未学爬,先学走】(惯)比喻做事情急于求成。

【第62句】:【使唤什么马,用什么鞭子】采取相应的方法。韩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网》:“我暴,是对你,啥马,用啥鞭子!”

【第63句】:【孙猴子钻到铁扇公主肚皮里——来个里头踢蹬】(歇)铁扇公主:《西游记》人物,又名罗刹女,牛魔王之妻,因儿子红孩儿曾被孙悟空降伏,怀恨在心。

【第64句】:【有枣一竿子,没枣一竿子】不明情况,采取试探行动。或 不管有无,先采取行动。或说:有枣没枣三竿子/有枣没枣, 先打一竿子。类似的:有鱼没鱼,先撒一网。浩然《艳阳 天》:“他在会上来个典型发言,说那块棉花地是他们互助组 种的,除了棉花丰收,又把如何办互助组,搞牲口繁殖,有枣 一竿子,没枣一竿子,稀里哗啦,说个流油光。”

【第65句】:面条锅里整人——软收拾

【第66句】:头马不惊,马群不乱。

【第67句】:【春初早韭,夏末晚菘】释义:菘:蔬菜名,叶柄厚而呈青色的称青菜;叶似薄而色淡的称白菜,又称黄芽菜。指春初早生的韭菜和夏末晚生的青菜最好吃。例句:文惠太子尝问周彦伦:“菜食何味最佳?”彦伦答日:“春初早韭,夏末晚菘。”

【第68句】:【长木匠,短铁匠】(谚)指木匠下料,总要留长点,长了可以裁短;铁匠打铁,总要留短点,短了可以锻长。比喻做事必须留有余地,以便从容处理。

【第69句】:【瓜无个个圆,人无样样全】释义:比喻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例句:只是,正像人们常言说的那样:瓜无个个圆,人无样样全。老成厚道的农村实干家罗祖华,对于为人处世方面的学问简直少得可怜。

【第70句】:【上了山尖想上天】(惯)形容十分贪心,得寸进尺。

【第71句】:【太上老君叫蛇咬——法尽了】(歇)太上老君:也叫老君爷,道教对始祖老子的尊称,传说他神通广大,法术无边。法:本指法术、法力,转指办法。指办法用尽了。 也作“老君爷叫蛇咬——法尽了”。

【第72句】:【火候不到不揭锅】见“不到火候不揭锅”。

【第73句】:【六月里的梨疙疸——有点儿酸】(歇)疙疸:同“疙瘩”,小球状或块状的东西。本指六月的梨不成熟,味儿有些酸;转指人有些迂腐。

【第74句】:雨伞抽了柄——没了主心骨

【第75句】:兄弟合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

【第76句】:【躲了一棒槌,挨了一榔头】释义:比喻躲开了一场灾难或打击,又遇到了另一场灾难或打击。例句:他想:“真是躲了一棒槌,挨了一榔头。他们供销社又怎么听到我来流口的风声?为了甩开他们,我昨天在古人镇就放出要去串乡卖货的烟幕,可是他们还是跟踪来了。”

【第77句】:东郭先生救狼——好心得不到好报

【第78句】:【阎王不在家,业鬼由他闹】(惯)业鬼:即孽鬼,生时作恶的鬼。比喻主事的人不在,坏人乘机捣乱。

【第79句】:【家常便饭吃得长,粗布衣裳穿得久】(谚)家常便饭:普通人家平常的粗茶淡饭。吃饭最好是家常便饭,穿衣最好是粗布衣裳。指过普通人的生活,最能长久。

【第80句】:【残灯碰上羊角风——一吹就灭】(歇)羊角风:旋风,龙卷风。指人或某种势力行将死亡或灭亡,经受不住打击。

【第81句】:疯狗跳院墙——逼的

【第82句】:庄稼没肥慢长,人不锻炼不壮。

【第83句】:【家贫显孝子】(谚)指家境困窘时,才能显出真正的孝子。泛指在艰难困苦的关键时刻,才能看出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也作家贫出孝子。 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

【第84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谚)不经受彻骨般的严寒,就不会有梅花开放的扑鼻清香。比喻人只有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取得出类拔萃的功绩。 也作“若无三冬霜雪侵,难有梅花放清香”。

【第85句】:【扎空枪】(惯)比喻办事落空。

【第86句】:【人在人情在】(谚)人在的时候,你来我往,有情有义;人一死,便情义两断。常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令人慨叹。 也作人在人情在,人死情丢开。 人在人情在,人死两丢开。

【第87句】:吃炒面哼小曲——含糊其辞;含含糊糊

【第88句】:【瘦猪哼哼,肥猪也哼哼】借指处境好的差的都不满意。贾 平凹《废都》:“而我和他在这些地方说不拢,他总骂我是瘦 猪吭吭,肥猪也吭吭。”

【第89句】:【姓贾的姑娘配姓贾的小子——贾门贾氏】(歇)见“贾家的姑娘嫁贾家——贾门贾氏”。

【第90句】:【下锹撅】(惯)比喻使心机害人。

【第91句】:三个手指头捡田螺——十拿九稳

【第92句】:隔壁的表哥最近从外地打工回来,诉说外面如何苦……奶奶说:“这就应了那句老话:钱难挣,屎难吃,王八好当气难出。”(山西·平陆)

【第93句】:我没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跟客人搭话。姐姐说:“你不要蚂蟥听水响,夜蚊子听巴掌,把事情搞清楚再发言。”(湖北·长阳)

【第94句】:【念完经打和尚】(惯)比喻事成之后,打击有功劳的人。

【第95句】:海边捞虾蟹一看潮流

【第96句】:笔头蘸石灰——净写白字

【第97句】:【吃得筵席打得柴】释义:筵席:酒席。即能在宴席上做客,也能去深山打柴。比喻既能享受,也吃得起苦,能上能下。例句:开门七事:吃得筵席打得柴,言穷达因时者也。

【第98句】:风马牛——不相及

【第99句】:【挑字眼儿】(惯)指挑人措词用字上的小毛病。

17477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