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亿欧专栏经典的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怪人者不知情,知情者不怪人】(谚)指嗔怪别人,往往是由于不了解情由;一旦了解了事实真相,消除了误会,自然就不会再嗔怪人。

【第2句】:【神不知,鬼不觉】见“人不知,鬼不觉”。

【第3句】:【货高价出头】货物质量高,价钱也就贵。借指好东西价 值大。刘云若《小扬州志》:“这就叫货高价出头,你嫌贵,我 没强你买呀。”

【第4句】:塞翁失马——安知福祸

【第5句】:我一边吃瓜子一边对爸爸说:“瓜子快要坏了。”爸爸笑着说:“要坏到肚里去了吧!”(江西·宜春)

【第6句】:沙锅挑子掉到山沟里——个也不剩

【第7句】:【赶两只兔子,一只都捉不到】做事目标不集中,不易成功。 《孟伟哉小说选》:“我看你还是先把功课学好。你不是常说 写东西需要体验生活吗?你有那么多生活吗?而且,你的 功课考得并不算好。有一句谚语是值得深思的,它说:赶两 只兔子,一只都得不到。”

【第8句】:【吃后悔药】(惯)指事后懊悔。

【第9句】:【口头禅】“口头禅”是指一个人习惯在有意无意间时常说的话语,多无实际意义。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的禅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领悟,而把一些现成的经验挂在口头上,没有把禅理践行到现实生活中去。禅,是要用心去学,用心来悟的,是需三关悟渐,闭关打七的功夫。禅宗的末流,好取现成的经语,挂在口头上。如果单单靠从口中滔滔不绝说出来的禅学,那就不是真正的禅,而是“口头禅”。口头禅完全违背了禅宗“顿悟见性”的宗旨。今天,口头禅已经完全成了个人习惯用语的意思了。

【第10句】:秦始皇治书生——坑害人(焚书坑儒)

【第11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释义:鞠躬:指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就就业业,尽心竭力工作,直到死为止。例句:他的一生,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刘备忠贞不贰,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称颂。

【第12句】:【半天云里的风筝——半点不由己】(歇)指失去自主能力,受制于人。

【第13句】:邻居海军,五一节放假后,每天和大人在一起打麻将。他奶奶说:“你爷来牌,你爸来牌,你也来牌,这真是老猫枕着锅台睡,一辈传一辈。你可知道,勤有功,戏无益,赌博场里惹是非。以后别再来牌了,好好温习你的功课。”(河南·汝南)

【第14句】:【风里言,风里语】私下非正式的议论。成语:风言风语。 海外张爱玲《沉香屑》:“可是你知道世人的嘴多么坏,指不 定你还没到家,风里言,风里语,倒已经吹到你爸爸耳朵里 去了。”

【第15句】:【残物不过半价】(谚)残损的货物,要出卖只值原价的一半。指残缺损坏的物品不值钱。

【第16句】:【额头连下巴——没面孔】(歇)本指没有脸面,转指丢了体面。

【第17句】:【得意时车马盈门,失意时门庭冷落】(谚)车马盈门:门前你来他往,车马不断。门庭冷落:门里门外冷冷静静。旧指人情冷暖,得势时都来奉承,失势时无人往来。

【第18句】:【买田不买粮,嫁女不嫁娘】(谚)粮:钱粮,旧时交田税称“纳粮”。 买田地不能把赋税一起买下,嫁女儿不能把丈母娘也陪嫁出去。指凡事都有个限制,无限制就成了荒唐。

【第19句】:【猜哑谜】(惯)哑谜:指隐晦的话语。比喻猜测别人话语的真实意思或事实真相。

【第20句】:铁匠店开门——动手就打

【第21句】:【胳膊往外拐】为别人着想,不为自己着想。丁玲《太阳照 在桑干河上》:“好哥哥兄弟们,咱们忘了是生死弟兄吗?怎 么胳膊肘子往外弯?”

【第22句】:春上经济比较紧张,我们家喂的三头猪又都病死了。爸爸叹气说:“真是屋漏偏遭连阴雨,船漏又遇顶头风。悔不该为省几毛钱,不给猪打防疫针。”(河南·南召)

【第23句】:【貂惜皮毛象惜牙】(谚)貂皮和象牙都很珍贵,貂爱惜它的皮毛,大象爱惜它的牙齿。借指人爱惜的是自身的名利地位。

【第24句】:酱油店里打架——争风吃醋

【第25句】:【上台容易下台难】(谚)指受任官职,有职有权,自然容易;罢免丢官,无职无权,自然难堪。

【第26句】:【车如流水马如龙】(惯)车辆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马匹首尾相接,像长龙一般。形容车辆、马匹川流不息,非常繁华热闹。

【第27句】:【 家家卖私酒,不犯是高手】谁都营私舞弊,没有被抓住,就 算是手段高。清代《怜香伴》:“俗话说得好,家家卖酸酒,不 犯是高手。全要做得干净。”

【第28句】:锅炉里的水——沸腾起来

【第29句】:【水泼不进,针插不进】封锁严密。张贤亮《河的子孙》:“老 实说,魏家桥大队是他水泼不进,针插不透的独立王国。” 私凭文书官凭印公私往来交涉需有凭证。李英儒《野 火春风斗古城》:“冰天雪地,爬沟过界,我舍生忘死地赶到 这儿,还会有差错儿!罢呀!私凭文书官凭印,你往外瞧着 点,我掏给你点东西看。”

【第30句】:【见人挑担不吃力】(谚)吃力:费力。比喻凡事不经过亲身实践,就不知其中的甘苦。 也作“见人挑担不吃力,自家挑担重千斤”。

【第31句】:【大庙不收,小庙不留】无处收容,找不到合适的岗位。类 似的:天神不纳,地煞不收。刘绍棠《鹧鸪天》:“大庙不收, 小庙不留,跟我去当临时工。”

【第32句】:新修的马路——没辙

【第33句】:【家和万事兴】释义:家庭和睦就能兴旺。例句:六叔两边劝解地说:“好了,好了,家和万事兴。睡觉去吧,有话明天再说!”

【第34句】:【瘸子打围——坐着喊】(歇)打围:打猎。本指坐着呼喊,转指只是说空话、大话,没有实际行动。

【第35句】:【苍蝇见了血】(惯)比喻坏人见到了想要的东西而眼红。

【第36句】:【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眼睛瞪着,互相观望,也指冷场或 惊讶。成语:面面相觑。浩然《艳阳天》:“三个人让他说的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又不住地咋着嘴唇儿,赞叹他的好 眼光。”

【第37句】:【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称“连襟”。连襟这个词有个发展过程,最早是自唐初骆宾王的《秋日与群公宴序》,其中记载:“既而誓敦交道,俱忘白首之情;款而连襟,共挹青田之酒。”这里连襟比喻的是朋友。之后见于中唐大诗人杜甫,杜甫晚年寓居川东,结识当地一位姓李的老头,交情甚笃,序论起来,两家还是拐弯抹角的亲戚。后杜甫离开川东,离别时写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回忆结交经过,有几句是:“弧陋忝末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襟是衣襟,袂是袖。这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它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关系。但为“连襟”一词的产生作了铺垫。北宋末年,洪迈有个堂兄在泉州做幕宾,不很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得知此事后,便写了一封荐书,荐洪迈的堂兄去京城供职。洪迈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迈写了一份谢启,寄予妻子的姐夫,里边几句是:“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这里的“襟袂相连”简化为“连襟”,显然是从杜甫的诗中化来。洪迈把自己和妻子的姐夫称为“连襟”,开创了把姐、妹的丈夫互称“连襟”的首例,这是“连襟”现义一词的直接出处。

【第38句】:【促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谚)促风:又急又猛的狂风。即使遇到急风暴雨,也不进寡妇人家去躲避。旧指寡妇门前是非多,必须远避嫌疑。 也作“疾风暴雨,不过寡妇之门。

【第39句】:【里程碑】“里程碑”本是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引申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阶段性标志的大事件。里程碑源于我国古代。早在汉代以前,我国就已用土堆标记里程。故当日寸的里程碑称为堠,亦称里堆。东汉时是路侧一里置一堠,唐代又改为五里一堠,十里双堠。宋代以后,各地逐渐兴起以石块做里程碑,再以后又兴起用条石,故而里程碑名副其实。现在用混凝土预制块,刻上公里数,国道附加路线编号,如“107”国道,做里程标记。

【第40句】:【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释义:借指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为人处世的艰难。例句:“你从小没爹,浑拙猛愣的,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说话不知深浅,咱家的日子又这么穷,你干啥,啥不行,一个钱也挣不来,将来可怎么办呢?”

【第41句】:【大水漫不过船桅去】(谚)桅:桅杆,木船上挂帆的长杆。水再大,也淹不了桅杆。比喻辈分、地位或等级低的,无论怎样也超越不过比他高的人。 也作“水大漫不过船去”。

【第42句】:蚂蟥的身子一软骨头

【第43句】:【烈火炼真金】(谚)指真的金子不怕烈火炼,只有在烈火之中才能识别出真金来。比喻经受严峻的斗争考验,才能见出意志坚强的人。 也作“烈火识真金,百炼才成钢”。

【第44句】:【拉黑牛】(惯)指卖主让同伙装成顾客,假装购买其货物,诱骗顾客上当。

【第45句】:【烂套子也能塞窟窿】(谚)烂套子:使用过多年的旧棉絮。指烂套子再陈旧无用,还可以拿来堵塞窟窿。比喻人能力再差,也总有用得上的地方。

【第46句】:【比人矮半截】觉得不如人,被人瞧不起。或说:比人矮三 尺/见人矮三分。成语:自惭形秽。菡子《纠纷》:“他们自己 呢,也就像比人家矮三尺般的,总是坑着头走路。”

【第47句】:【大乱住城,小乱住乡】(谚)指世道荒乱不安定时,大局动荡避在城里比较安全,局部骚动避在乡里比较安定。 也作“大乱避城,小乱避乡”。

【第48句】:【一跺脚四街乱颤】(惯)形容人势力大,威风八面,称霸一方。

【第49句】:【腰里掖副牌,谁到跟谁来】指随时可能发生争吵,或发生 性关系。浩然《艳阳天》:“瞧你这个人,怎么腰里掖着一副 牌,谁到跟谁来呀?我们有我们的事儿。”

【第50句】:独木盖不成房屋,一个人成不了社会。

【第51句】:【人情若像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谚)人和人的相交,最后如果能够保持初识时的那股热情,就不会彼此怨恨了。指人情往往善始不能善终,开始相亲,久后相怨。

【第52句】:二月的春雷——响(想)天下

【第53句】:【将在谋而不在勇】(谚)指将帅的作用在于谋略,而不在于单一的武勇。

【第54句】:高梁秆架房檐——不顶用;不顶事

【第55句】:十字路口行走——四通八达

【第56句】:【吃虱子,留大腿】释义:比喻过分吝啬。例句:原来李克用是吃虱子留大腿的人。因见白娘子容貌,设此一计,大排筵席。

【第57句】:【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谓新陈代谢是普遍规律,无须留恋 旧的。类似的:腐肉不去,新肉不长。台湾梁实秋《雅舍小 品四集》:“要教导父母,莫要心疼,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第58句】:【要取骊龙项下珠,先须打点降龙手】(谚)骊龙:黑色的龙。打点:准备。想要得到骊龙的项珠,先得备好降龙的人才。比喻要干成一件事,首先要找准这方面的人才。

【第59句】:有人在背后说妈妈的坏话,妈妈知道了很生气。奶奶劝她:“一川石头一川沙,等到一日大水发,只剩石头不见沙。天长日久了,谁好谁坏,大家会看清楚的。”(甘肃·武威)

【第60句】:妈妈买了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试了试,衣袋小了点,想去商店换一件。奶奶说:“世上哪有无核的枣,一点小毛病就算了。”(湖南·浏阳)

【第61句】:【一脑门子官司】(惯)形容人气不顺,想吵架。

【第62句】:放学回到家里,爸爸说中午吃剩米饭,我说我不爱吃。奶奶说:“剩米饭好吃。俗话说,‘头锅饺子二锅面,米炒三遍金不换’。”(河南·南阳)

【第63句】:【 心记不如笔记】心记容易忘记,笔记能加强记忆。周立 波《暴风骤雨》:“萧队长记性原也不坏,但遇到当紧的事,就 用笔记下,心记不如笔记,他信服老百姓的这一句老话。”

【第64句】:无弦的琵琶——丝不挂

【第65句】:【和气生财】(谚)指待人和气,彬彬有礼,自然就能得到顾客的满意,生意好,多赚钱。为商业场中的常语。

【第66句】:夏收时,小明闹着要跟大人一起去割麦,但小明爹不让他去。小明妈在一旁说:“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别小看了他,让他去打个下手锻炼一下嘛!”(河南·南阳)

【第67句】:虱子躲在皮袄里——有住的没吃的

【第68句】:【在京和尚出京官】(谚)指在京城的和尚往往吃香,就好比离开京城的京官在地方上吃香一样。

【第69句】:【荒田无人耕,耕起来有人争】人们不去想投资开发,而只 想争利。或说:荒田不耕,才耕便争。电视剧:“他们培养了 青年作家?过去刁难的人,现在居然自称伯乐了。荒地无 人耕,长出粮食就有人争了。”

【第70句】:【文臣安社稷,武将定干戈】(谚)社稷:代指国家。干戈:古时兵器,代指战乱。指文官的责任是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武官的责任是平定战乱,使社会稳定。 也作文官把笔安天下,武将持刀定太平。 文官执笔安天下,武将提刀定太平。

【第71句】:骆驼走路——昂首阔步;一步—个脚印

【第72句】:【惯偷惯偷,贼性难丢】(谚)惯偷:一贯从事偷盗活动的人。偷盗成了习惯的人,做贼的本性很难改变。指不要轻易相信惯偷会洗手不干。

【第73句】:【百口传说一句话,芝麻粒儿磨盘大】(谚)一句话经由众口传说,就会把原本是芝麻般的小事,说成磨盘一样大。指话越传越走样,以至于完全失实。

【第74句】:【说一句是一句】说话真实可信,有分量分明代《水浒》: “我说一句是一句,并不会撒谎。”

【第75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用人,就应信任,否则不可能同 心同德。语序亦可换置。茅盾《子夜》:“这个骄蹇自负的年 轻人显然以为吴荪甫不在家中守候捷报,却急冲冲地跑到 厂里来,便是对于部下的办事人还没有绝对信任的意思,那 就不合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那就不是办大事的风 度。”

【第76句】:【锯了嘴的葫芦】释义:葫芦本不响,锯了“嘴”就更不会响了。比喻说不出话或无话可说。例句:至于他爷爷及方必开两个,到了此时,都变成“锯了嘴的葫芦”,只有执壶斟酒,举箸让菜,并无可以插得嘴的地方,所以也只好默默无言。

【第77句】:吃了一肚子账本——心中有数;肚里有数

【第78句】:【张飞打铁——人硬货也硬】(歇)硬:前硬字指强硬;后硬字本指坚硬,转指强硬、过硬。指人性格刚强,本领过硬。

【第79句】:【人老心不老】(惯)1指虽然上了年纪,但不服老。2指虽然上了年纪,心态还很年轻。

【第80句】:【 惊天地,泣鬼神】形容剧烈的震撼,感人之深。成语:惊 天动地。王蒙《失态的季节》:“她像一段木头一样地对他讲 的那些入情入理、感天地而泣鬼神的话完全无动于衷。”

【第81句】:头上顶灯笼——高明

【第82句】:【弓开如满月,箭发似流星】(惯)形容弓弦拉得足,射出的箭又快又多。

【第83句】:打不着狐狸——反惹一身臊

【第84句】:【各人脚下都有一条路】(谚)每个人的脚下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借指人的生命历程,要靠自我选择,自我奋进。

【第85句】:【八哥嘴巴毒蛇心】释义:比喻嘴上说得好听,心地狠毒。例句:他真是八哥嘴巴毒蛇心,假装来调解讲和,但正是让敌人跟来杀我们。

【第86句】:【蛤蟆跳井——扑通】(歇)扑通:拟声词,形容蛤蟆跳入井小时发出的声音,谐“不懂”。指不明白或不懂事。 也作青蛙跳井——扑咚。 蜞蚂儿跳水——噗嗵。蜞蚂儿:方言,青蛙。

【第87句】:【三十六计】常言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那么,“三十六计”是怎样形成的呢? “三十六计”之说,最早见于南北朝梁朝时成书的《南齐书》中“檀公三十六计”。约在晚明或清代有人据此撰成《三十六计》一书,撰者不详。三十六计分六套,每套各六计。前三套为优势之计,后三套为劣势之计。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

【第88句】:【吃错了药/吃错了耗子药】做事反常,颠三倒四。韩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网》:“你吃错药了吧?她是我老婆,还是你 老婆?”

【第89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指秋季三个月,亦可解释为三 年,谓别后思念深切。语出《诗经》。张孟良《儿女风尘记》: “六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真想你呀!”

【第90句】:玉器店里的珍品——精雕细刻

【第91句】:【 走一着错一着】原指下棋,借指行动接连失误。姚雪垠 《李自成》:“诚如老兄所言,目前朝廷走一着错一着,全盘棋 越走越坏。”

【第92句】:【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女】(谚)平地里常会开出好看的鲜花,高山上常会有俊秀的女子。指僻野的山村往往有美丽的女子。

【第93句】:救火没水——干着急

【第94句】:【事不关己,己不劳心】跟自己无关的事情,不去费心。香 港梁凤仪《千堆雪》:“我有种怪脾气,一般的事不关己,己不 劳心!”

【第95句】:【泥人不改土性】(谚)比喻人的本性难以改变。

【第96句】:【 打蛇先打头】打击为首的,击中要害。姚雪垠《李自成》: “目前咱们的战兵很少,只能将主要兵力放在南路,交你使 用,要在白羊店以南对郑崇俭亲自督战来犯的官军迎头痛 击。这是打蛇先打头之策。”

【第97句】:【兵对兵,将对将】(惯)指较量的双方势均力敌。

【第98句】:【 狗咬狗,争骨头】为了争夺权利,而互相伤害。成语:争 权夺利。古华《浮屠岭》:“山外边那花花绿绿、乱乱轰轰、狗 咬狗,争骨头的地方去不得!”

【第99句】:二百钱一双乌拉——贱皮子(不知羞耻)

17532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