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爱卡汽车论坛经典摘录心灵禅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一切诸法所有自性,即是本性。若是本性,彼无自性。汝今当知:若以言说,得一切法本性自性,无有是处。若是一切诸法本性,非由染净之所建立,无住无起。《大宝积经》卷五,无边庄严会

【第2句】:再富再红再成功也要面对生死无常的事实。在无常的规律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在缘起性空的真理上,更是平等。这就好比在花园里的花朵,再漂亮,再芳香,最后还是在花园里干枯;大海上的巨浪再高大,再磅礴,最后也还是在海中消失一般。人身难得,犹如昙花。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啊!

【第3句】:【天天禅语】大海之舟因舵手而到岸,人生之舟因良师而解脱,身躯之病因良药而治愈,精神之病因妙法而觉醒。

【第4句】:生命犹如一株花,我们时刻精心地对它照料:翻土、施肥、浇水、阳光、给氧……无论怎样,最终它仍然将会鲜花调落,茎叶干枯。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身体衰老、精神糊涂,最终面临死亡、离开人世。谁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大关,也改变不了无常的事实。

【第5句】:譬如有目者,因灯见众色,有智依多闻,能别善恶义,多闻能知法,多闻离不善,多闻舍无义,多闻得涅槃。《大毗婆沙论》卷一

【第6句】:当我们处于顺境的时候,不应该得意忘形、心存侥幸,而应该怀有感恩之心;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不应该灰心丧气、怨天尤人,而应该怀有忏悔之心。

【第7句】:你酷你酷,你喝水在水库,睡觉在古墓,嘴里流瀑布,四肢像枕木,你当你是貂禅吕布,其实你是南极土著。

【第8句】:太多时候,因为太在乎一个人,太想留住一些美好的东西,太想抓住某种名利或地位,反而失去了它原本的初衷。太想得到的幸福越抓得紧,它消失得越快;太想得到的爱人越靠得近,他离得越远;太想拥有的成功,因为太急功近利,最后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9句】:【天天禅语】有一志一同的人时时彼此鞭策、勉励,才能照顾好自己一念善心。

【第10句】:生活也是如此,人生路上,留一点遗憾在生活中,也许比完美更觉得美。佛语,天地本不全,人间便不可能完整,也算是对不完美的缺憾,一种自我安慰吧。佛且这么说,何况我们人呢。

【第11句】:观乐作苦想,苦受如剑刺,于不苦不乐,修无常灭想。是则为比丘,正见成就者。寂灭安乐道,住于最后边,永离诸烦恼,摧伏众魔军。《杂阿含经》卷十七,第467经

【第12句】:若闻讥毁心能堪忍,若闻赞叹反生惭愧,修行道时欢喜自庆,不生侨慢。《优婆塞戒经》卷二,自他庄严品

【第13句】:目光远大的人,会有远大的计划;目光短浅、只看眼前的人,安于现状,便永远无法进步。我们应该做的不只是拥有今天,还应该抓住明天、后天,抓住自己的未来。只有为今后的旅程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走得更远。

【第14句】:【禅语感悟】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单纯的快乐感。事实 上,让别人能感受到我们赠与的快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智的佛,告 诉我们如何让别人因为自己而快乐。

【第15句】:双方价值观的差异,往往是诱发争吵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仅按自己的价值观来考虑问题,看到的只是一个片面的世界,跟别人看到的那一面大不一样。如果双方各执己见,永无达成共识的可能。只有站在不同人的立场上看问题,才能看得更全面。

【第16句】:一个人去拜访禅师。禅院的门很矮,他没注意,结果碰到了头。禅师对他说,要想不碰到头,就要学会低头。为人处世也是如此。

【第17句】: 牛活是伟大的智者,将我们需要的一切蕴藏在日常起居之 中。生活是冷静的旁观者,将我们的一举手一投足尽收眼底。生活是 公正的判官,每天用无形的巨笔勾出我们的真假善恶美丑。生活与我 们一生相伴,是最忠实的伴侣和监督者,我们的一切包括思想和灵魂 的轨迹均被生活实录。

【第18句】: 善良、恻隐、敬畏存在于人的天性之中,被教育和文化发掘 而后发扬光大。大多数人的这种天性一旦泯灭,人类的黑夜就来临 了。但愿有人能够点一盏智慧的明灯,将这种天性重新照亮,并引导 其迎接明日阳光。

【第19句】:遇到挫折和失败,最有价值的事是挽回损失和调整心情,而不是追究责任。在没有明确的责任人的时候,不妨将自己当第一责任人,然后迅速原谅自己。

【第20句】:【业力与轮回】 聪明不能敌业力,富贵不能免轮回;消除业力靠功德,免除轮回靠修 行。

【第21句】:对一件事的了解需要经过内在分析的发展,以及多种阶段。人们不应把某一阶段看成是终止,而应坚持到最终,看到真理为止。《中部》,第175经

【第22句】:若菩萨见病众生,以恶心瞋心不赡养者,犯重垢罪。若懒惰不养,犯轻垢罪。《优婆塞五戒威仪经》

【第23句】:佛家是十分讲究慈悲的,甚至延及所有生灵,佛法中不杀生、众生平等的观念都极为深刻地体现了佛法对世间生命的尊重与关怀。一个生命,无论其多么卑微,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第24句】:苗而不秀岂其天,不使童乌与我玄。驻景恨无千岁药,赠行惟有小乘禅。伤心一念偿前债,弹指三生断后缘。归卧竹根无远近,夜灯勤礼塔中仙。

【第25句】:历史上多少悲剧出于争名夺利,人们只看到虚名表面的好处,却不知道在虚名的背后,埋藏了多少辛酸和苦难。为了得到名和利,人们常常暗中钩心斗角,邻里打得头破血流,朋友反目成仇,兄弟自相残杀.名利有什么好处?金银、名气固然重要,但是一个人离开人世时,根本无法带走分毫。

【第26句】:教法不必听太多。若能身体力行,简单的一句偈文就是真法,就能启发真正的善根。

【第27句】:佛家说: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只由此一句,便可以看出,那些被众人神话了的佛陀,原本也只是平凡人而已。只是他们参透了人生的真谛,获得了别人未能领悟的智慧。

【第28句】:清江水流,一曲云水禅心,云淡风轻,一首离别缠绵,花落流水,泛起层层波,撑舟而下,随流水而去,岸边亭台,一袭白衣,随弦而舞,相逢于红尘,奈何陌路,音随意奏,轻叩心扉,对风而吟。

【第29句】:以同避仇人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降伏嗔恨让安定的心稳固,以充满爱心让稳同的心发挥功用。

【第30句】:了达一切法空,则心心自在,尘尘透出,本来一段光明,无处不遍。便乃随机而化,遇物则宗。妙照诸缘,廓亡对待。松风水月,清淡相得。一《宏智禅师广录》

【第31句】:一切诸佛,于信于毁二种众生,大悲普观,平等无异。《华严经》卷四十六,佛不思议法品

【第32句】:譬如两木相磨,便有火生,还烧是木;如是迦叶,真实观故,生圣智慧,圣智生已,还烧实观。实智慧生,无智便灭,智与无智二相俱空,无作无取。《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第33句】: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次依闻慧发生思慧,复依思慧发生修慧。由此正见,于诸邪见,如实了知此是邪见。于诸正见,如实了知此是正见。《瑜伽师地论》卷十二

【第34句】:【禅语智慧】一个人除了工作之外,还应有:【第1句】:功德、做多少善事,讲多少好话,解决多少困难。天下人尽管都不知道。【第2句】:慈悲,在工作中除依法依理外,还肯予人体谅、关怀、鼓励等。【第3句】:修身,每个人心要有所洗涤,从行为、风度、仪表、温暖、亲切、礼貌、庄严中来冶炼自我的行为。

【第35句】:在人的一生中,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最有希望的性情是自信。假如一 个人对自己都没有信心,那么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都不会对你有信心。自信 就是持有积极思维,是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变得更好。自信就是让自己有乐观 的心,适度让自己自大。

【第36句】:不要把忧愁传染给别人,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第37句】:人不怕比别人差,就怕不信任自己。其实,许多人本身已经是很优秀的了,但由于过谦或过卑,总不承认自己,这都是人性的弱点。自信是人生的动力。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才会恰当地选择应负的使命。

【第38句】: 当我们迷失了人生的目标和航向,当我们失去了生活的快乐 与梦想,当我们暗淡了精神的愉悦和想象,当我们缺失了灵魂的天空 和翅膀,请不要气馁,更无需绝望,早起吧,让朝霞为你指引,让晨 露为你映照,让鸟鸣给你灵感,让晨风带你翱翔。

【第39句】:被不正确的思想困住,爱欲强烈贪图感官享乐的人,欲望便加倍地增长,束缚也因而更加坚

【第40句】: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源,各自性中真忏悔。《六祖坛经一阡悔品》

【第41句】:不但大小乘要融和,显密要融和,而且应该扩大到种族融和、古今融和、自他融和、事理融和。……使世界融和一体,不分种族、国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能和睦相处。(当代)星云《佛光教科书·佛光学》

【第42句】:快乐与幸福来自真理。真理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内心。然而,内在的真理,并非人人都能靠自己得到体认,而是要依止有缘的善知识,才能体认到内在心的本来面目。我们具备追求真理的条件,若不追求真理的话,失去了生为人类的高级思维的价值,岂不是非常可惜的事?这跟其他的动物有什么两样呢?

【第43句】: 在想要做成某件事或确定某个目标之前,要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到 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管为之付出多少代价、多少努力。所有成 功人士都是那些把某种明确而特定的目标当做他们努力的方向,集中所有 的力量,向它发起进攻,确信自己一定会获胜,并为之坚持不懈的人。

【第44句】:诱惑是人生路上的蝴蝶,很多人都被它美丽的翅膀迷住了双眼,从而误人歧途,忘记了自己的路。所以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要始终坚持自己的操守,守住自己的底线,不能丧失了原则和立场,更不能让欲望无限制地膨胀。

【第45句】:学佛修道的意义在于,明白外界境遇只是幻影,如同早上的迷雾,当阳光出来时总会消散,从而很快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保持宁静快乐的心境。

【第46句】: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 味,亦有无限受用。”

【第47句】:参禅之人千万莫在世间做出绝情的样子,以为此是修行。悲喜之缘应现 之时,且恸哭且开怀,刻意积忍反成病态。习禅者随顺因缘、观照因缘, 眼泪方流,泪从何起?眼泪不止,谁在哭泣?泪干,悲情何去?悲喜之 情怎碍本来面目。

【第48句】:按自己的境界做事,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没有必要假装高人。但是,为了提升自己,模仿高人,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第49句】:生活的禅法,就在于那些曾经的烦恼,在生命的轨迹中,停止复制与循环。产生悲观失落的负面情绪,也不奇怪,包括生活里发生的所有悲伤。自己做出的所有原谅与释放,都会让生命走向美好,更何况是超越了烦恼。学会照顾好自己,给心地以力量。

【第50句】:如果我们能把握到每一刻的当下,且保持觉醒、珍惜拥有,并以感恩之心去善待周围的一切的话,幸福在我们的身边,快乐在我们的心间,成就在我们的掌中。

【第51句】:“风动幡动”是禅宗一则著名公案,它说明万法唯心、境随心转之理。外物的变化运动是客观的,我们无法否定它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们的心不动,那外物又怎能对我们产生影响呢?

【第52句】:云淡风轻,静心聆听,那一曲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一份禅意,一份恬淡,一份空灵,一份悠然。

【第53句】:真正的禅,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烦恼妄想,能集中精神、一心不乱,行兹在兹、念兹在兹,使心住于一境。

【第54句】:佛心又像保险箱一样,保管住最贵重的东西不让它遗失;而凡夫心有如垃圾场,有害无益的放在心中积存一大堆,无法清理,使自己痛苦不已。——证严法师

【第55句】:提升个人能量,净化能量场。不求有钱,但求值钱,只要值钱,就会有钱!有钱是有限,值钱是无限!有钱是暂时,值钱是永远!追钱的人一定是在钱的后面,而值钱的人一定是走在钱的前面,被钱追!财富不是求来的,是由自身能量感召而来的。一如磁铁效应:你磁性的大小决定了你吸引铁块的大小。

【第56句】:青郁郁,碧湛湛,百草头上泄天机;花簇簇,锦簇簇,闹市堆边露真智。——《圆悟佛果禅师文案》

【第57句】:【佛心佛语】【第1句】: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第2句】: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第3句】: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第4句】: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第58句】:问:“心的本体在空间上说是横遍十方,那我的心如此,你的心如此,众生心亦如此,结果要挤到哪里去呢?”答:“一室一灯,光满全室,若装千灯,灯灯有光。一灯之光,已满全室,九百灯光,挤往何处?”——李炳南居士

【第59句】:不论悲喜,没有退路,无论爱否,没有回程。路尽时,适时拐弯,总会豁然眼前;平淡时,点点蕴积,总有精彩呈现。说不清,就不说,难得沉默;想不透,就不想,难得省心;做不到,就不做,难得清静。

【第60句】:凡夫的爱欲及渴望永无止境。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与声色逸乐,有如汹涌的波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第61句】:人生其实并不复杂,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若因琐事之争、微利之诱、果腹之欲,就无端丢弃快乐心情、平和心境、健康心态,终究得不偿失。让一切变得简单些,喜欢了就争取,得到了就珍惜,错过了就遗忘。历经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我们总会懂得,没有抓不住,皆是放不下,你容得下世界,世界才能接纳你。

【第62句】:学者问禅师:“你常教人慈悲为怀,慈悲有什么用呢?”禅师答道:“慈悲能给你无边的力量。”学者又问:“我怎么才能感受到这种无边的力量呢?”禅师道:“慈悲能助人,福报围绕着你;慈悲能润心,嗔怒的火气就灭了;慈悲能护卫,贪欲杂念进不来;慈悲能宽慰,痴心的执念能放下。”

【第63句】:家庭和谐,即使物质贫乏,仍是富在天伦之乐中;否则再多的钱财,也抵不过家庭失和的苦恼和缺憾。

【第64句】:问:“佛性与烦恼既俱,何故独断烦恼非本?”答:“譬如金之与矿,俱时而生。得遇金师炉冶烹炼,金之与矿,当自各别,金即百炼百精,矿若再炼,变成灰土。”——《荷泽神会禅师文案》

【第65句】:往日的繁华。如花瓣在秋风中已凋零,已消逝。留下残花,余香。拈花一笑,对酒当歌,哀笛迎风而奏晚风轻拂。禅坐静心、云水禅心。如水人生,单纯见底;云海烟波,飘拂于心。

【第66句】: 我们并非圣人,犯错误是难免的,问题在于我们要正视它。有些人不 太愿意承认自己会犯错误,以为承认错误是一种耻辱。所以,当他们明知 自己犯了错误时,往往无动于衷,根本不去采取任何挽救措施,这是愚蠢 的做法。没有人会不犯错误,关键是要勇于认错,并在发现错误时及时改 正,在今后避免重犯。

【第67句】:没有人喜欢整天愁眉苦脸和整天抱怨的人,没有人喜欢没有一点爱心的人,没有人喜欢连自己是谁都不清楚的人。这种人迷失得越久,身边的麻烦事就会越多。一个连生活都不热爱,连自己身边的亲人都漠不关心的人,又谈何去爱其他人,去爱天下的众生?

【第68句】: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心,当我们抱怨人间的爱太少的时候,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付出了爱心。

【第69句】:如果灯受到外面的风吹就易摇动,发出的光明就不太清楚,就会影响我 们看书做事。同样,我们内心如果一直在起烦恼,为人处事也会迷惑而不清 楚。当我们守护好内在的清净心,启发内在的自性光明,这样才能对治烦 恼,明心见性。

【第70句】:如果称别人为傻瓜,自己也就成为傻瓜。《经集》第四品,第十二章《小积集经》

【第71句】:以岁月做笺,在时光的隧道中播种美好,欣然每一个日出,用心感悟,释然每一个日落,用心聆听,抖落岁月的尘埃,以一颗无尘的心,还原生命的本真,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中的所有。

【第72句】:好人的标准是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怎样避免伤害他人?佛日: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威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无量寿经》

【第73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朵清净的莲花,都有无量的智慧——把良知、良能启发出来,则福慧果报无量!

【第74句】:只是觉得整个尘世都入了禅,一眼千年,隐隐梅香中,无处安放的香魂,消陨于那人的眉眼之间,饶得你嫣然一笑百花迟,霎那惊华。

【第75句】:【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年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第76句】:凡于众生有利、于法门有利者,皆当为之。凡于众生不利、于法门不利者,皆不当为。一切条规,以此为则,自能通融。

【第77句】: 我是个习惯熬夜的人,没上微博之前,我一般12点左右睡 觉,早晨6点左右起床,多年如此,依然神采奕奕。微博打破了这个 规律,12点之前睡觉变得稀有,大多在12点以后上床,最晚曾经熬 到过凌晨2点左右,因为早起依然是旧规律,我偶尔觉得疲倦。自以 为是铁打的身体,其实并不是。

【第78句】:【天天禅语】学佛人不要以消极的心态,为逃避责任与现实而选择修行,而是要以积极的心态,愿意追求生命的觉醒之道而选择修行,毕竟在这一过程中,充满爱心与内心的觉悟是最大的收获。

【第79句】:佛教为什么既是宗教、哲学与科学?为什么又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佛教的真理分为两种,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诸法分为二谛,世俗谛与胜义谛。宗教、哲学与科学是属于世俗谛。胜义谛是超越宗教、哲学与科学。

【第80句】:或称扬彼德,开善举之门,或赞叹其名,发荐贤之路。成人之美,助发勇心,喜他之乐,同兴好事。(五代)延寿《万善同归集》卷四

【第81句】:戏台上跑龙套尚能混饭吃。生活中了跑龙套,永远与生活不沾边,在生活的最底层,蹭着生活的边缘。谁也没注意到他,谁也不会关心他他死他活,是他一个人的事情。雪小禅《小喜》

【第82句】: 人生不可或缺的三张网:知识网、人脉网 和朋友网。知识网靠学习来织,人脉网靠社交来 织,朋友网靠做人来织。三张网贯穿人的一生, 就轻重缓急而言,年轻时要有一张拿得出手的知 识网,事业上要有一张左右逢源的人脉网,退休 后要有一张靠得住的朋友网。

【第83句】:(二)正法佛言:唯有正法,令我自觉成三藐三佛陀者,我当于彼恭敬尊重奉事供养,依彼而住。《杂阿含经》卷四十四,第1179经

【第84句】: 一百年前对中国文化根基的一刀斩断,导致一百年来中国人 的精神无依。在这一百年里,中国人试图嫁接其他国家的文化,殊不 知,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借鉴,但无法嫁接,不同文化嫁接产生的排 异现象无药可医。

【第85句】:以有为空、无为空破诸法,令无有遗余,是名毕竟空。(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第86句】: 世人总以为恶小为之并无罪,但佛祖却将你的行径看得一清二楚,恶 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不到。佛要我们做个好人,其实是在为自己祈 福。如果你世世都为恶,也许你连做人的机会也会失去。

【第87句】:一切诸佛所开演,无量方便皆随悟,设诸如来所不说,亦能解了勤修习。《华严经》卷三十一,十回向品

【第88句】:教子女,当于根本上着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忍辱笃行。以身为教,以德为范。如熔金铜,倾入模中,模直则直,模曲则曲。……以于幼时失其范围,如熔金倾入坏模,则成坏器,金固一也,而器则天渊悬殊矣。《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第89句】:整首诗写出一个思想觉悟即禅悟的过程。从情入理,以情证理。诗的前半篇表现诗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与意境,形象生动,感受真切,情思细微,艺术上是颇为出色的;然后半篇则纯属说教,归纳推理,枯燥无味,缺陷也是比较明显的。

【第90句】:修一善心,破百种恶。信善作福,积行不厌,信知阴德,久而必彰。《法句经》卷上,明哲品

【第91句】: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第92句】:佛说:一切言语都虚假不实。为什么说一切言语都虚假不实?前面讲了,“一切念皆是邪念”,人的言语必然是表达内心的某种想法、某个观点,既然内心所思所想都是邪念,言语自然带着毛病。

【第93句】: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坛经·顿渐第八》

【第94句】:背匣牵马老仆驻足转身,深深望了眼徐凤年,喊了声两人的共同口头禅风紧扯呼,然后滑稽可爱又傻乎乎地跑路了。

【第95句】: 中秋月是一首亘古不变的诗歌,是一缕欲理还乱的乡愁,是 一段遥远缠绵的梦境。嫦娥、桂花、玉兔以及广寒宫中的寂寞,在这 个月圆之夜演绎残缺故事,多少浩叹,多少泪水,汇成茫茫河汉。此 岸彼岸,被时空永隔,唯有灵魂可以搭桥、可以扬帆。谁和谁的灵魂 相遇,都是奇迹,与月何干?

【第96句】:一切福业事,比慈心解脱,于十六分中,亦不能及一。于一有情所,能修慈善心,其福尚无边,何况于一切!《本事经》卷二

【第97句】:人人皆以为王维只是在写自然界景物的美丽,其实这首诗不只体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更是诗人内心的写照,体现了诗人心中禅心与禅境的完美结合。这首诗的境界之所以如此静谧、寂远,原因在于诗人心无挂碍,眼中只有山间花落、月出、鸟鸣融为一体的美丽,不见人生的烦恼。

【第98句】: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人追名逐利,不择手段,为求得好名声、名誉而做事,本末倒置。一个人如果热衷于追求虚名,无疑是在饮鸩止渴,会为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留下祸患,就会应那句俗语一一“图虚名,得实祸”。

【第99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流传着这样的口头禅:“鸡毛蒜皮,何足挂 齿。”口头禅,顾名思义,是常挂在人们嘴上的、不为人们所注重的话语。

17932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