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佛心禅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金钱名利身外物】谁都知道“金钱名利”是身外之物,但是许许多多的众生还是为此辛辛苦苦了一生。

【第2句】:【佛心禅语】禅悟人生:如一念微动,即是有所住;有所住,即非实相。所以古德云:“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第3句】:【禅心佛语】放下那些无奈的枷锁,闭着双眼倾听夏天幸福的步伐,让宁静的心灵彻底自由在大草原上快乐的自在。

【第4句】:宽恕众生以德报怨,修心是福充满怨恨的生活,只会把自己推向死亡的深渊。

【第5句】:怀一颗禅心,对待周围的每一个人。禅是高尚的,令人望而生“崇敬”的,坚信每一个人都会虔诚的对待那颗他们景仰的心灵。

【第6句】:【禅心佛语】发菩提心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就属于大乘。发出离心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就属于声闻乘。

【第7句】:如是之身,虽寿百年,亦归磨灭。谁有智者于生死海而当爱乐?《大宝积经》卷五十五,佛为阿难说处胎会

【第8句】:【禅语人生】我会把少爷带回来,但我有个条件,你必须把千寻和她的亲人送回他们原来的世界。

【第9句】:【禅心佛语】还能冲动,说明你生活还有激情;总是冲动,说明你还不懂生活。

【第10句】:【禅语人生】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诱惑越来越多,如果人们缺乏自制力,那么就会被诱惑牵着鼻子走,偏离成功的轨道。

【第11句】:【禅心佛语】佛法超越其他文化、学问的智慧,主要表现在“涅槃智”,它也是佛法智慧的心髓。

【第12句】:【禅心佛语】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第13句】:【禅语人生】正念-正知,用一般的话来说就是清醒、觉醒、随时感知到自己。

【第14句】:【禅心佛语】含蓄定律:含蓄,其实就跟没有煮破皮的水饺一样,味道犹在。

【第15句】:【禅语人生】我们初发心修行,最障碍我们用功的,就是男贪女,女贪男的淫欲心,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第16句】:【佛心禅语】爱是美好带来的欢欣,智慧创造的奇观,神仙赋予的惊奇。缺乏爱的人渴望得到它,拥有爱的人万般珍惜它。

【第17句】:不要小看一个微笑的力量,微笑是一种面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是一种改变命运的强大能量。时时微笑,就能让自己的人生时时保持快乐欢喜。

【第18句】:人有众过,而不自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如水归海,渐成深广。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渐有痊损耳。《四十二章经》佛言

【第19句】:【禅语人生】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岁月无情,诗书有味。工作之余,茶余饭后,多读几本好书,多结一些善缘,多交几位好友,让生活更高雅,更充实,更幸福。

【第20句】:【佛心禅语】自己做好事不留名是个人的修养,是施恩不求报的美德;真正的善与德,潜迹于天地之间,润物于无声之中。

【第21句】:【佛心禅语】自性就是放下、放下、放下、、舍掉、舍掉、舍掉、舍掉一切的内在的执着,达到绝对的心理状态。

【第22句】:发出离,心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23句】:【禅语人生】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不要光埋怨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有多少。

【第24句】:【禅心佛语】为了在时间上配合安排在11月份的外事活动,明贤法师他们无论多晚每天都要抵达组委会指定的地点。

【第25句】:【禅心佛语】大义是说学佛之人从五湖四海聚集在寺院,为的是学佛成佛,成就的标准是心要空,无有妄念。

【第26句】:先贤以孝为宗,佛经以孝为戒,孝心即佛心。孝,有在家之孝与出家之孝。

【第27句】:【禅心佛语】逆境是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第28句】:《坛经》上的这段话告诉人们,若想摆脱人生中的各种困惑,必须要做到“淡泊清心”。将一切烦恼、困惑看淡,那天天都将是好日子。

【第29句】:【佛心禅语】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相信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同样可以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第30句】:【禅语人生】要让自己往好的方面想,老是去想说全世界都是坏人,这样子是不对的。坏人当然是有,但是这不是说所有的众生都不好,品行高贵而且慷慨的还是大有人在。

【第31句】:【禅心佛语】德行—是我们所该追求的,是盗贼无法抢,暴君无法侵害,你死后仍能留下来,绝不会腐朽的财富。

【第32句】:阻碍他人走正路,或破坏他人发善心、做善事的人,就叫做“魔”。外魔不可怕,最怕的是内心的魔——自己内心起了扰乱,不仅障碍他人,也障碍自己。

【第33句】:自信不是自大,自信也不是自恋,自信实际上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大学问。

【第34句】:无见即是见,能见一切法。于法若有见,此则无所见。《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

【第35句】:【佛心禅语】不停的错过时光中的自己,今天和明天,又该去哪里追寻。

【第36句】:禅机妙语说人生:繁华过后,皆云烟,暮然回首,万事空,嬉笑怒骂,即人生,花开花落,如一梦。

【第37句】:【禅心佛语】你当我是个风筝,要不把我放了,要不然收好带回家,别用一条看不见的情思拴着我,让我心伤。

【第38句】:【佛家禅语】有爱心的人,处处给人温暖;有私心的人,处处给人冷漠。

【第39句】:智者的抉择:常言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若能多接触人事、多一分经验,就可以多增长一分智慧;所以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深具历练智慧的功能。

【第40句】:【禅心佛语】禅悟人生:经常地不肯妥协,不满于现状,舍了这个,下一个可能更差,过多的欲求往往使你失去眼前的幸福,有时应学会迁就。

【第41句】:一切因缘所生,变化无常,索性把“我”放下,把环境忘记,把无常当作常态,自在与快乐将会紧随身后。

【第42句】:【禅心佛语】根松仁波切:贪导致贫穷,导致灾难降临,贪的人反而没有钱。随缘最好。其实用智慧的心去做事做人,辛勤劳动,那肯定精神和物质都是富裕的。

【第43句】:【禅语人生】这是佛教信徒的基本“五戒”,扩而大之就等于儒家所主张的“仁、义、礼、智、信”,也就是我们做人的规范。

【第44句】:【禅心佛语】念菩萨不可坏故生欢喜,念如来教化众生故生欢喜,念能令众生得利益故生欢喜,念入一切如来智方便故生欢喜。

【第45句】:天见宝庄严,人见为清水,鱼见为窟宅,鬼见为脓血。《顺正理论》卷五十三

【第46句】:【禅心佛语】人生就是这样,处同样的位置,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沉默。

【第47句】:禅悟人生:马祖整日静坐,问之,答:想成佛。怀让拿砖在地上磨,问则答欲磨成镜。马祖疑之,怀让曰:砖既不能磨成镜,静坐岂能成佛?

【第48句】:云何心一境性?善男子,谓通达三摩地所行影像唯是其识,或通达此已,复思惟如性。《解深密经》卷三

【第49句】:【禅语人生】智能,不是知识、不是经验、不是思辨,而是超越自我中心的态度。

【第50句】:学佛是要转换身心气质,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我们长期的积累,持之以恒,默默耕耘,把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毛病、无明烦恼不断地在持戒、修定、证慧的过程中断除。

【第51句】:多少时候,因为得不到,所以假装不想要。没有人能完全把自己赤裸裸展现在别人面前。

【第52句】:【禅心佛语】生即有,生即无,无有也。任何事物也有,也无。你出生,就是一种自然体系.我们归于自然。发生的事情就是空。

【第53句】:【禅语人生】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第54句】:【禅心佛语】善识己之短,善识人之长;要善于取先辈之长、取师长之长、取学友之长、部下之长,不善于取长补短的人很难会有所成就。

【第55句】:不用安排,切莫造作。造作安排,无绳自缚。不安排不造作,善财弹指登楼阁。——《大慧普觉禅师文案》

【第56句】:白天坐,晚间卧,每餐能食两碗多。世态炎凉经历过,得失是非已看破。对的是他,错的是我,争什么?

【第57句】:【禅心佛语】没有比欲爱更烈的火焰,没有比愤怒更不吉祥的骰子。被欲爱驱使的人,就如同陷阱中的兔子般,怎么跑也脱不了身。

【第58句】:慈爱众生并给予其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痛苦,称为悲。救度他人的灵魂使其不致堕落,就是对众生的最大的慈悲。

【第59句】:【圣经文案】313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2)

【第60句】:【禅心佛语】如果您不曾经历战争的危险、被监禁的寂寞、被凌虐的痛苦或是饥寒交迫,恭喜您,您比5亿人还好命。

【第61句】:一般人由于面对的是事业、领导、管理。等,缺少能够让人培养慈悲的环境,所以容易心浮气躁,多瞋易怒。

【第62句】:若自得利,先推他人,其心常一,无有放逸。见他得利,欢喜如己。《菩萨善戒经》卷六

【第63句】:【堪忍成就一切】人生如果不能忍辱,就无法成就事业、学业与道业。行必定要能堪忍无量的苦,无忍决不会有所成就,是故「忍」为修学佛法的重心。

【第64句】:人生是什么,世间有烦恼,头上有有青天,两眼一睁忙到天黑,因为人生需要做些什么,也就不必要再埋怨什么,不要忘记自己是个快乐的青年,活一颗心,悟一些缘。

【第65句】:【禅语人生】只有时时保持觉照(警觉)的人、才能远离恶习、脱离六道轮回;只有时时保持觉照的人、才能与道心心相应;否则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第66句】:【佛心禅语】爱一个不爱你的人就像抱着一颗仙人掌。你抱得越紧,越受伤。

【第67句】:【禅心佛语】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象,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第68句】:【禅心佛语】古人说,一寸长一寸强,一寸小一寸巧——我有时候强,有时候巧。

【第69句】:大海之舟因舵手而到岸,人生之舟因良师而解脱,身躯之病因良药而治愈,精神之病因妙法而觉醒。

【第70句】:【禅心佛语】你必须尝试,如果你还不能做到,便得更深入去探求。掘取这杂染烦恼,根除它们。

【第71句】:【佛心禅语】自我觉知的超脱并非逃避现实,而是一种更为健全的处理方式。

【第72句】:【禅语人生】我们产生一点小分歧:她希望我把粪土变黄金,我希望她视黄金如粪土。

【第73句】:世间的众生,时常都在病与贫的状态中。佛法能令众生得安乐;也能拔除世间一切灾难苦厄,救治众生身心的病态,所以佛法是救世良药。

【第74句】:【看透世事的禅语】恒东法师:烦恼的心情,惩罚的是自己,不开心的日子,是把自己打折处理了,上苍只眷顾那些坚强的人,不放弃信仰的人,快乐只围绕那些知足的人。

【第75句】:【禅心佛语】佛子魂坚持爱国爱教、依戒为师、三业清净;坚持人本佛教、立足人间、服务社会、追求解脱;坚持素食独身僧装、奉行五戒十善、广修四摄六度。

【第76句】:木鱼封唇,瘦骨嶙峋,声声胜蝉鸣,怎教贫僧禅定。寺庙空灵,冤怨微熏,蜡灭缘尽。

【第77句】:【禅语人生】这位禅师回答:“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听了这四句话,这位学僧恍然大悟。

【第78句】:【佛心禅语】“要学好,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若不想学好,则冤孽不会来找;愈想学好,冤孽愈来找,欲把债务算清。

【第79句】:【佛语摘抄精选】心有所是,必有所非。若贵一物,则被一物惑;若重一物,则被一物惑。信被信惑,不信又成谤。莫贵莫不贵,莫信莫不信。(《古尊宿文案》)

【第80句】:【禅心佛语】佛说,他紧握的拳中,并没有隐藏着东西。换言之,他一向没有什么“袖中秘籍”。

【第81句】:【禅心佛语】能做到孝养双亲,我们可以称之为孝子;能做到弘扬孝道,以至“孝行天下”的人,真可谓是民族的大孝子。

【第82句】:【禅心佛语】水能熄灭熊熊大火,挽救即将付之一炬的房屋。同理,懂得观照的智者,也能将自我或外在环境的忧患,消之于无形,宛如一阵风吹散棉絮一般。

【第83句】:地藏菩萨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这是大乘精神的表现。

【第84句】:【佛心禅语】总之,我们只要一心去做功德,不必去问收获,不必去求收获,别人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有求的功德,所得也是有限的,无求的功德,所得也是无量的。

【第85句】:【佛心禅语】凡是需要用时间去完成的事情,实际上都是在用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在完成。——恒东法师

【第86句】:【禅心佛语】人生在世,最重要的生活态度就是「利人」。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付出,而一味只求接受的话,他的生命,可说正在死亡边缘。

【第87句】:【禅心佛语】当我们活在当下的那一刻,才能斩断过去的忧愁和未来的恐惧,当我们斩断过去的忧愁和未来的恐惧,才可以得到真正的自由。

【第88句】:【禅心佛语】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可俗话又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第89句】:【心灵禅语】这里强调的是因果报应的必然性,看来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因为它有益于抑恶扬善。

【第90句】:强硬有强硬的好处,忍让有忍让的优势,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审时度势,适宜而为。妥协不一定全是软弱,忍让不一定就是无能,和为贵,有时,迁就忍让也是一种智慧。

【第91句】:【禅语人生】一段时间以后,你会发现生命开始变化。你心中会有一种宁静的感觉,烦恼自然变少了,会看到周围的美丽,内心有一种很平静的喜乐。

【第92句】:【禅心佛语】人不能苛求自己,也不要勉强别人,不要对自己的过错耿耿于怀,更不要把别人的过错当作小辫子,抓紧不放。

【第93句】:人生短暂,一如轻烟与飞雾。有的人追求爱欲荣华,过着愚痴烦恼的生活,有的人断欲知足,过着心净清凉的日子。崇高与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

【第94句】:真妄总是假名,二事对治,都无实体。穷其根本,一切皆空。——《司空净》

【第95句】:【佛心禅语】行善并不是让你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件小事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善心。因此,不要因善小而不为,行善从身边的小事开始。

【第96句】:【禅语人生】学佛修行,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如何面对我们生命当下的困惑、当下的烦恼。因为离开了当下,你要找我们的生命、找我们的生存、找我们的生活,是找不到的。

【第97句】:人类自己造成的恶果,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弥补,否则我们就会自食其果。

【第98句】:【佛心禅语】财产有败,势力有倒,父母有别,惟有学问与技能靠得住。子女无专长是父母忧矣。

【第99句】:止能遮结,观能断灭;止如捉草,观如镰刈。(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五

17983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