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干净气质经典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尝一脔可概全鼎之味,窥一斑可知全豹之皮】释义:脔:切成小片的肉。品尝一小块肉,就能品尝出一鼎的肉味;看到豹的一个斑点,就可以知道整个豹皮的花纹。比喻根据部分可推知全体,由一点可见一斑。例句:又苦熬了一阵子。他就默然告退了。“尝一脔可概全鼎之味,窥一斑可知全豹之皮”,谢绝了李师爷的再三“忠告”,不再拜会任何名流士绅。

【第2句】:【半天下雨——不知来头】(歇)本指不知雨滴来的地方,转指不知事物的来历或根由。

【第3句】:【虎毒不食子】“虎毒不食子”出自宋代一位僧人释普济的《五灯会元·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山僧失口日:‘恶习虎不食子’。”后来经演变,成为“虎毒不食子”。这个俗语在人类极端情况下,会反其道而行之,是人性丑恶的极端表现,他们可能杀死亲生,这些人是丧尽天良的父母。人有善和恶两个方面,一旦人性的丑恶和权力利益纠缠在一起,会变得很可怕。在权力利益面前,亲情有时也会变得不重要。唐朝武则天为争后位,竟亲手掐死自己幼小的女儿,嫁祸于人,就是最典型的“恶虎食子”的实例。还有一例是春秋时期的“易牙烹子”。易牙是齐桓公的一个厨师,一天听齐桓公无意之间说:“天下什么肉都吃过了,唯独不知道人肉什么味。”易牙便把自己的小儿子烹了给齐桓公吃,还问齐桓公:“这肉好吃吗?”齐桓公不知道是人肉,连声说:“好吃,好吃。”易牙因此博得了齐桓公的信任。后来是他和一伙儿奸臣害死了齐桓公,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奸臣。

【第4句】:我有个表妹,吃饭很慢。我妈妈说她:“你每顿饭总是从开花吃到败园。”(江苏·沭阳)

【第5句】:【十月无工,只有梳头吃饭工】(谚)农历十月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时节,除去洗脸梳头、做饭吃饭,简直就没有做活的时间。指农历十月白昼最短。

【第6句】:【一家饱暖千家怨】(谚)千:约数,形容多数。旧谓为仁不富、为富不仁,因而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就会遭到许多人家的嫉妒、怨恨。

【第7句】:老师叫一同学在黑板上算一道应用题。他的步骤对但得数却计算错了。老师打趣道:“你大风大浪都闯过去了,却在小河沟里翻了船。”(陕西·成阳)

【第8句】:【掉下个树叶也怕砸死】释义:形容胆小怕事。例句:“不行!谁都像你这样胆小,掉下个树叶也怕砸死你!”

【第9句】:【竹筒倒豆子——都抖落出来】(歇)比喻把话或了解的情况痛痛快快地一下子全都说出来。也指把问题一下子全部交待出来。 也作竹筒子倒豆——全抖露出来。 竹筒倒黄豆——哗啦一声全倒光。 竹筒倒豆子水桶倒水——一下全出来。

【第10句】:【处家人情,非钱不行】(谚)安排家计生活,支应往来人情,无法离开钱财。指生活中钱财不可缺少。

【第11句】:【脸上带笑,袖里藏刀】(惯)指表面上和善,内心狠毒。

【第12句】:【过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见“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第13句】:王大叔富了,人们说他再也不会恁仔细了吧。奶奶说:“我看不一定,他多半辈子都是吐口唾沫也要润湿块坷垃,会过着呢!”(河北·邢台)

【第14句】:有道数学题,爸爸讲了半天我还是不明白。爸爸急得点着我的头说:“难道你的脑筋都是直的,怎么连一点弯都不会转啊?”(河北·迁安)

【第15句】:【一鸡死后一鸡鸣】(谚)一只声音洪亮的公鸡死后,另一只公鸡才能接替鸣啼。比喻占着岗位的人离开了,其他人才能补上来。

【第16句】:我跟爸爸去集上买年货,问爸爸是不是每年年前东西都比平常贵。爸爸说:“是啊,常言说一到老年根,黄土贵三分。”(江苏·高邮)

【第17句】:【大海无风三尺浪,有风上天堂】释义:上天堂:指死。形容海上风浪大,行船危险。例句:杨友才问:“你还听说什么?”“我还听说,大海无风三尺浪,有风上天堂!”

【第18句】:【 眼里插棒棰实在受不了】无法容忍。梁斌《红旗谱》: “你不要忘了,朱老忠,朱老明,严志和他们就在咱的眼里插 棒棰。”

【第19句】:【好酒说不酸,酸酒说不甜】(谚)是甜酒,无论怎样说也成不了酸的;是酸酒,无论怎样说也成不了甜的。指是好是坏,不是凭嘴说的,是由事物自身的本质决定的。

【第20句】:【—个槽上不能拴两个叫驴】叫驴即公驴,两头叫驴会咬 架,比喻两股势力不能共存。类似的:一个笼里关不了两只 公鸡/一个桩上不能扣两条牛。成语:势不两立。姚雪垠 《李自成》:“咱们八大王很嫉恨姓李的称闯王,行事又不一 般,怕他将来成大气候。俗话说,一个槽上拴不下俩叫驴, 就是这个道理。”

【第21句】:【借大树乘风凉】(惯)比喻凭借别人的势力得到好处。 也作“借着大树躲阴凉”。

【第22句】:【滑天下之大稽】(惯)滑稽:逗人发笑。指天下最可笑而荒唐的事情。含讥讽意。

【第23句】:夹肢窝生疮——阴毒

【第24句】:妈妈每年买鸭,专挑麻鸭买,我问为什么,妈妈说:“你不懂,黑一百,麻一万,白赤塘鸭少下蛋。”(河南·永城)

【第25句】:【捏着鼻子哄眼睛】(惯)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第26句】:光头跑进和尚庙——充数

【第27句】:【跳槽】“跳槽”一词已成现在流行语了,是个热门话题。《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人离开原来的单位到别的单位。”不少人认为它是个新词,其实古已有之。跳槽原指牛马发情时烦躁不安,不好好在自己的槽里吃草料,而到别的槽里去吃。转义指男女间的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明代杨慎《升庵诗话甄后圹上行》日:“魏明帝初为王时纳虞氏为妃。及即位,毛氏有宠,而黜虞氏——其后郭夫人有宠,毛后爱驰,亦赐死。元人传奇以明帝为跳槽,俗语本此。”这里说得明白,“跳槽”一词始于元代,且仅指男女间喜新厌旧。到明代,市井文学勃兴,旧语翻新,“跳槽”一词畸变为“妓女隐语”或“妓寨背语”。徐珂的《清稗类钞》对“跳槽”给出了非常确定的解释:“原指妓女而言,谓之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意思很明白,是说妓女或嫖客另投他人。明代冯梦龙编的民歌集《桂枝儿》里有一首《跳槽歌》,歌中的青楼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 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不难看到跳槽的用例,其词义已向非劣性方面转化,与时下流行义基本相同。“跳槽”这个充满狎邪意味的词被当成变换工作的代语了。

【第28句】:活剥兔子——扯皮

【第29句】:茶杯里放块糖——寿命不长

【第30句】:【先给杠子,后给麸子】(惯)麸子:小麦、大麦等磨成面过筛后剩下的麦皮和碎屑。比喻对人又打又拉。

【第31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谚)东西必定自身先腐烂了,然后才生蛆虫。比喻若内部先有弱点或腐败,坏事或奸邪就容易发生滋长。

【第32句】:【打破沙锅璺(问)到底】璺,是发生裂纹的意思。此字当是 “纹”字读去声转成的动词。沙锅破,则裂纹到底。问、璺同 音借用,指仔细追问。成语:刨根问底。海外聂华苓《失去 的金铃子》:“打破沙锅问到底,小姑娘问这些干什么?”

【第33句】:【低棋也有神仙着】(谚)着(zha。):下棋时走的一步棋。指低水平的棋手,偶尔也会走出一步极其高明的棋着。比喻平庸或愚笨的人,偶尔出言谋事也会有过人处。 也作“低棋阵里有高着”。

【第34句】:大木匠锯板——推来推去

【第35句】:【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三七二十一”,意为不分青红皂白,不管是非曲直,什么也不管不顾的蛮干行为。它源自战国苏秦。战国时期,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事秦。一次,苏秦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见了齐宣王,对他进行游说抗秦。齐宣王犹豫不决,说齐国的兵力不足。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私自计算了一下,每户按三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抗秦的兵源,用不着再往别处征兵,仅临淄一城便绰绰有余了。苏秦确实是个游说家,后来竟挂六国相印,联合抗秦。苏秦的这个算法,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全城不能达到每户都出三个男子当兵,有的人家只有女孩没有男孩。即使有男子,也不一定都能从军,因为还有老、幼、病残在内。所以苏秦的计算是即兴蒙一下齐宣王,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叫忽悠人,达到说服对方,鼓舞对方,使对方不再悲观失望,看到光明的前途,达到出兵抗秦的目的。后来,人们把苏秦的话概括为“不管三七二十一”,作为讥讽的贬义词来相传,并且在含义上有所扩展,形成了一味蛮干、愣头青的同义语。

【第36句】:【一个小鸡不好,带坏一笼】(谚)笼里有一只小鸡捣乱,全笼的鸡都不得安宁。比喻一个人做了坏事,同事们的名声也受到怀疑了。

【第37句】:【不见了羊,还在羊群里寻】释义:比喻在哪里丢的就到哪里去找。例句:如今这个老唱净的又叫成班,说:“不见了羊,还在羊群里寻。我想府上还寄着我的箱笼,领去还弄出戏罢。”

【第38句】:【光脚不怕穿鞋的】穷困者不怕失去什么,没有顾虑,胆子 大。曹禺《原野》:“光脚不怕穿鞋的汉,我虎子是从死口逃 出来的,并没打算活的回去。”

【第39句】:膝盖上打瞌睡一自靠自

【第40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过长期的考验,才能看出好 坏。浩然《艳阳天》:“我知道你上了人家的当,听了别人的 话儿,这会儿我的心意你不能一下子弄明白。我也不用多 说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吧。”

【第41句】:某村干部在群众大会上讲自己是如何秉公办事的,可在宅基地的审批中,还是给他的亲戚开了方便之门。爷爷忿忿不平道:“说归说,笑归笑,秃头和尚向老道。”(河南·辉县)

【第42句】:【人作千年调,鬼见拍手笑】(谚)调:谋划,打算。人生不过几十年,却要作千年的谋算,其愚妄连鬼也会拍手讥笑。指人生苦短,只可做最切实际的事,莫作无聊的空想。

【第43句】:【 饥者易为食,寒者易为衣】迫切需要,容易满足。明代《二 刻拍案惊奇》:“又道是: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大凡人 在饥渴之中,觉得东西好吃。”

【第44句】:【以貌取人】“以貌取人”的意思是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相貌,而忽视真才实学的错误做法。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往往漏掉贤才。 “以貌取人”源自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由做武城帝宰,把武城治理得极好,百姓称赞,市井繁荣。孔子闻知,十分高兴。有一天,孔子亲自来到武城,问道:“由啊,你用什么办法把武城整治得这样好呢?’孔子由回答说:“我都是按老师的教诲,以礼治城。”孔子又问:“是否还有贤能的人在给你帮忙呢?”子由答:“有,就是子羽,许多治城的办法都是他告诉我的。”孔子一听,吃了一惊,原来,子羽也曾向孔子求教,因他相貌丑陋,被孔子拒之门外。后来,子羽就自修孔子的思想学说,成就很大,因他也是武城人,所以经常为子由出谋划策。此时的孔子真是后悔不迭,连声叹道:“我错了,我错了,我以貌取人,失去了像子羽这样贤能的人,实在可惜呀!”

【第45句】:【男子十五,当家作主】(谚)指男孩子长到十五岁,就能够像成年人一样有承担家务的能力,并当起一家之主。

【第46句】:【 猫儿眼,时时变】猫眼随阳光强弱不断变化。借指情况 多变,难以捉摸。成语:变幻莫测。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 传》:“申耀宗是猫儿眼,看时候变。”

【第47句】:墙上画的大饼一中看不中吃

【第48句】:【君子之交淡和水】此语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意思是君子之交淡如清水,小人之交甜如美酒。君子虽淡但似亲人,小人虽甘但必情深。此论甚高。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情却浓,历史上举不胜举,最负盛名的是唐代大将薛仁贵,少时贫穷,其后从军,能征善战,东征高丽,破敌二十余万,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总章元年(668年),再征高丽,又获全胜,被封为平阳郡公。其时文武大臣带着重礼前来祝贺,同时也有普通百姓夹在其中。对于那些大臣们形形色色的礼品,薛仁贵一概婉言谢绝,只收了平民王茂生的“两坛美酒”。不料打开酒坛,却无酒香,启封的执事官不解其意,因为坛中装的根本不是美酒,而是无色无味的清水!执事官赶紧禀报薛仁贵,他只是微微笑了笑,当场喝了三碗清水。在场的大臣们感到茫然,经薛仁贵解释才知端底。原来,薛仁贵贫时饭量很大,常常遭遇断炊之危,幸得王茂生接济,这才活下命来。可以说没有这位善良的大哥帮忙,就没有薛仁贵的今日。现在谢绝众大臣的厚礼,只收下王茂生的清水,一来提醒牢记当时的窘境,告诫自己不可忘本。二来知道茂生大哥家境仍很贫寒,没钱买什么厚礼,就是这碗清水也是一番心意。众大臣听后感慨不已,方才见识了何为君子之交。此后,薛仁贵不改平民本色,他的部下纷纷仿效,朝野上下传为佳话。

【第49句】:【话到舌尖】留半句说话时应该有所警惕。张孟良《儿女 风尘记》:“话到舌尖留半句,转过话头对天宝说:走吧,走 吧!到家里吃饭去,还等什么?”

【第50句】:爸爸批评我说得多于得少,光有想法不见行动;说我是“四两的鸭子三两的嘴,想吃鱼虾又不下水”。(江西·大余)

【第51句】:【婆媳亲,全家和】(谚)婆婆和媳妇之间的关系处得亲切,全家人自然就会和睦相处。指一家之中,婆媳矛盾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一解决,其他关系也就平和了。

【第52句】:【桃李满天下】桃李,指结出的果实。指培养了很多人才。 姚雪垠《李自成》:“他想,黄、叶二人都是有名的朝臣,而黄 更是当代大儒,海内人望,不惟桃李满天下,而且不少故旧 门生身居显要。”

【第53句】:【花圈】当有人去世时,吊丧的人一般送个大花圈表示哀悼。在我国古代,丧葬仪式以搭灵堂为主,四周饰以白布,并扎纸人、纸马来烧,另外还要打幡,撒纸钱等,并没有送花圈的习俗。那么,花圈是怎么来的呢?花圈的发源地据说是在希腊,最初并不是为丧礼专用的。古希腊把花圈称为“斯吉芳诺思”,是装饰神像的圣物。按照基督教的传说,一个人临死时带上花圈,安琪儿(即天使)就会把他的灵魂带到天堂。在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法律——《十二铜表法》中《神圣法》中第七条说:“假如有人或者亲身,或者由于自己的马或奴隶在竞赛中获胜而得到花圈,那么在他死时,无论在他家里或在战场,都不禁止把花圈置于死者身上。同样,也允许他的亲属带花圈参加葬礼。” 原来,花圈是在竞赛中获得的奖赏物,由于生前本人或者马、奴隶获得了这样的奖赏,死者有资格把花圈带到天堂。现在人们为死者送花圈,仍然属于给死者赠送的“葬礼”之类。这种习俗已被东、西方共同接受了。

【第54句】:【东西耳朵南北听】释义:指把话领会错了。例句:唉!东西耳朵南北听。我说的是立什么业?你还是光看手心里那一点!

【第55句】:【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惯)比喻既要人好或事情做得好,又不愿付出相应的代价。

【第56句】:叔叔养鸡发了家。奶奶提醒说:“孩子,你爹这辈子可是一分钱破成八瓣花。如今咱富了,钱也得计算着用啊!”(河北·邢台)

【第57句】:【三两棉花四张弓——细细地弹】(歇)弓:弹棉花用的绷弓儿。弹:谐“谈”。指详细地谈谈。

【第58句】:【进门一把火,出门一把锁】(惯)进门点火做饭,出来锁门走人。指单身一人过日子。 也作“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火”。

【第59句】:铁叉子刷牙——硬找渣(岔)

【第60句】:橄榄核卡喉咙——上不得,下不得

【第61句】:我家的小闹钟不走了,妈妈在它的背面拧了几下,笑着对我说:“你呀,和它一样,每天都需要上发条。”(河南·内乡)

【第62句】:【钢要用在刀刃上】好材料要用在关键地方。浩然《艳阳 天》:“您是最有生产经验的庄稼人哪,有钢得使在刀刃上, 这回该您使劲儿了!”

【第63句】:隔山摘李子一难得

【第64句】:【 手中一鸟,胜过枝上二鸟】重视实际,到手的才能算数。 或说: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众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握。 海外丛甦《兽与魔》:“哈瑞人虽愚昧,但实际,他相信‘手中 一鸟,胜过枝上二鸟’。”

【第65句】:【狗肚子盛不了四两香油】释义:比喻心里装不住事。“四两香油”又作“二两酥油”。例句:可是,几天的工夫。你就不知咋着好了,儿子也要送给人家,金牛也要掏给人家!你,还有啥?人家说“狗肚子盛不了四两香油”。

【第66句】:【空手捞白鱼】捞,含“捞一把”之意。谓不花本钱而得利。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你们放心大胆地干吧,这是一 本万利空手捞白鱼的买卖。”

【第67句】:【有奶便是娘】只看对自己有利,不管真假好坏。孙犁《风 云初记》:“姓白的说,我们不管别人说长道短,不怕官家追 捕捉拿,有奶便是娘亲,给钱就是上司。”

【第68句】:【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谚)江山:江河山川。禀性:也作秉性,先天秉赋的性格。指江山的面貌容易改变,人的本性却难改。 也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山河容易改,秉性最难移。

【第69句】:【远水不解近渴】指无法满足迫切的需要。老舍《四世同 堂》:“离咱们这儿远得很呢!远水不解近渴呀!”

【第70句】:【人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做事要有领头的。浩然《艳阳 天》:“是呀!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这里边顶属你威望 高,又顶属你有办法,当然你领头儿了!”

【第71句】:【一口吃不成胖子】事物有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可能马 上成功,立即成熟。反义说:一口吃成胖子。清代《红楼 梦》:“小孩子家,慢慢地教导他。可是人家说的:胖子也不 是一口儿吃的。”

【第72句】:婆婆有德媳妇贤。

【第73句】:【屋里点火外头亮】(谚)比喻避着人在自己家里做事,四邻八舍的人其实知道得一清二楚。

【第74句】:【碾砣生芽,狗生角】(惯)碾砣:即碾磙子。比喻事情不可能发生。

【第75句】:老太婆掼权——有气无力

【第76句】:【哭不得,笑不得】谓无法对付,无可奈何。成语:啼笑皆 非、哭笑不得。鲁迅《华盖集续编》:“然而不安分的皇帝又 胡闹起来了。简直将国家闹完,使靠天吃饭的圣贤君子们, 哭不得,也笑不得。”

【第77句】:下雪那天早晨,妈妈送我上学。一位漂亮的阿姨穿着毛呢套裙,站在107国道边等车,两只手冻得不停地搓揉。妈妈见了对我说:“这可真是大雪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河南·信阳)

【第78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一只眼看见,闭一只眼看不见,看 见当作没看见。意即马马虎虎,不必认真。又指没有完全 睡大觉,暗中查看。歇后语形式为:大肚子罗汉戏观音,睁 一只眼,闭一只眼。老舍《茶馆》:“可是你要叫我们碰见,我 们也不再睁一眼闭一眼!”

【第79句】:大哥整天游手好闲,在外面交些“铁哥儿们”。婶婶劝他:“只知道吃,只知道拉,金窝也要变成土泥巴,该务务正业了。”(四川·荣昌)

【第80句】:【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释义:旧时用葫芦装药。比喻弄不清真相。例句:王工作员虽然也来过几次,可惜人年轻,识不透人家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见人家表格细致,训练忙碌,反以为人家工作认真,大大称赞。

【第81句】:【小车不倒只管推】谓人活着就继续工作。浩然《山水 情》:“还是老样子,小车不倒只管推,啥时候倒了啥时候算 呗。”

【第82句】:【闭着眼睛说瞎话】(惯)指不顾事实地胡说。 也作“闭着眼睛胡说”。

【第83句】:花完了奶奶上午给我的五角钱,下午我又伸手向爸爸要钱了。“你呀,可真是狗头上顶不住四两油,这样乱花钱哪行?”奶奶摇头叹气说。(安徽·宣州)

【第84句】:【金玉有余,买镇宅书】(谚)金玉:喻钱财。镇宅:镇守住宅。指有钱人家钱财多得花不了,便买书作镇宅之物,装点门面。

【第85句】:王叔叔最近做生意发了财,他渐渐厌倦了与他共同创业的李阿姨。邻居张婶劝他说:“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你再思量思量吧!”(福建·邵武)

【第86句】:【看人要看心,听话要听音】(谚)看人要看到他的内心,听话要听出他的话外之音。指看人或听话不要停留在表面现象上。 也作“看人看心,听话听音”。

【第87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释义:比喻只要肯下功夫,坚持不懈,再难的事也能成功。例句:“别难受啦,立志吧,今年考不上,过了年再考.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第88句】:【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学好不容易,学坏很容易。类似的: 学坏容易学好难。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治得了病治不 了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学好三年,学坏三天;我是 无力让你们人人修成正果的。”

【第89句】:【久走冰滩,哪有个滑不倒的】(谚)指人常在结冰的滩上走,总不免要滑倒。比喻长时间地干冒险的事,总难免要出意外。

【第90句】:理发店的徒弟——从头学起

【第91句】:【什么种子出什么苗】(谚)指农作物下什么种子,就会生长出什么苗。常比喻有什么样的父辈,就会有什么样的后代,或有什么样的领头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 也作什么种出什么苗,什么葫芦画什么瓢。 什么葫芦开什么瓢,什么种子长什么苗。

【第92句】:【去了咳嗽添了喘】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引发了一个问题。 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为了不守寡,嫁了个铜锁,去了 咳嗽添了喘。”

【第93句】:【千个屠夫一把刀】(惯)屠夫:旧时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屠夫再多,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刀。比喻大家的做法都一样。

【第94句】:【老牛走道儿——一步一个坑儿】(歇)形容做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第95句】:【大人不记小人过】指身份高的人肚量要大。相关的:大 人不和小人争。老舍《四世同堂》:“她居然停止了挑战,她 的理由是:大人不和小人争!她是所长,也就是大人!”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平息纠纷,或调和矛盾,和稀泥。成 语:息事宁人。老舍《四世同堂》:“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 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吓,而把大事化小,小事化 无。”

【第96句】:【食人之禄,忠人之事】(谚)禄:禄粮,饭食。指吃了人家的饭,拿了人家的俸禄,就要尽心竭力地报效人家。 也作食人之禄,必当终人之事。 食人之禄,当尽其心。

【第97句】:狐狸找豺狼——个刁,一个狠

【第98句】:【脑袋掖在裤腰带上】(惯)比喻冒着生命危险做事情。也形容人勇敢,不怕牺牲。 也作脑袋拴在裤腰带。 脑袋挂在腰带上。 脑袋掖在腰里。

【第99句】:【吃一分亏无量福,失便宜处是便宜】释义:吃一点亏会得到无限福运,失去便宜的地方就是得到便宜的地方。例句:当时汪祥若肯吃亏这十两银子,何至断送了万金货物,岂非为小失大?所以说:吃一分亏无量福,失便宜处是便宜。

18004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