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谚语俗语文案今年最潮的一句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牛皮灯笼——肚里亮】(歇)亮:本指明亮,转指亮堂、清楚。指心里清楚、明白。 也作“牛皮灯笼——外头不见光,内里亮堂”。

【第2句】:若要健,天天练。

【第3句】:【恶言伤心,恶行伤身】(谚)恶毒的话会伤害人心,恶毒的行为会伤害人体。指恶言恶行是野蛮的,是文明社会绝不容许的。

【第4句】:【打春】为什么把“立春”叫“打春”? 据传,自从神农氏尝百草分五谷,开始了农业,前三皇后五帝都很重视,到周朝的时候,把务农的事提到朝议上,一面制历,一面责令地方官每年要举行迎春仪式。立春的前一天,地方官员来到郊外,聚集乡民,设上供桌,烧香磕头,在供桌前做一个土牛,让扮作“勾芒神”的人举鞭打土牛,把这土牛称作“春牛”,意思是打去春牛的懒惰,迎来一年的丰收。 后来出现了打纸牛,用纸糊条牛,里面装着五谷,就把这纸牛叫春牛,仍旧在立春前一天,叫“勾芒神”打纸牛,牛倒了,纸烂了,五谷四下流,象征打出了一年的五谷丰登。 后来,据说一个清廉的大官犯了罪,把他贬下去做小官。上任那天,正是迎春的日子,他看到地方官在郊外聚众举行迎春仪式,鞭打纸牛,觉得可笑,提笔写了《春牛榜子》诗半首:“不得职田讥欲死,儿侬何事打春牛?” 他上任后,不再做那种可笑的事了,真心地关心起农事来。来年他把迎春仪式移在了立春那天,不再糊纸牛,搬来了犁子,拉来了黄牛,立春时刻到来时,他迎天扯了个大响鞭,牛走了,犁动了,春耕开始了。他的改革措施得到百姓的拥护。他回到衙里,有了诗兴,提起笔来,在上年写的《春牛榜子》下边又添了两句:“岁首常思盘中餐,脆鞭一响打出春。” 就从这儿开始,人们把立春那天叫“打春”。虽然现在不再举行迎春仪式了,可是,“迎春”、“打春”的叫法依然如故。

【第5句】:【拔一根寒毛比腰粗】(惯)拔出一根汗毛来也比人家腰粗壮。比喻钱多势力大,不同一般。 也作“拔一根毫毛比腰杆儿粗”。

【第6句】:【有心打石石成砖,无心打石石原原】(谚)原原:原样。一心一意打石,就能打成长方砖形;三心二意打石,石还是原样。比喻做事决心坚定,就能成功;信心不足势必半途而废。

【第7句】:【家懒外头勤】 释义:在外边勤劳,在家里什么都不管。 例句:玉生是个“家懒外头勤”,每天试验这个,发明那个,又当着个民兵班长,每逢收夏、收秋、过年、过节就在外边住宿,根本不是管家的人。

【第8句】:【拴着的驯马拉五百,没笼头的野马驮三千】(谚)驯马:驯服的家马。笼头:用皮条编成的戴在骡马头上的套具。指家马负重力小,野马负重力大。比喻死守家门没出息,出外闯荡长才干。

【第9句】:【盆朝天,碗朝地】 释义:指口渴无茶水可饮,肚饿无饭可吃。形容生活无着。 例句:方太太他们都疯了,我还没疯!看,这里盆朝天,碗朝地,没人管。火灭了,开水没有一点,我连碗热茶都喝不到嘴!

【第10句】:【姐姐】“姐姐”现在指同父同母或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且年龄排行大的女子。延伸至其他同辈中凡年龄比自己大的女子都称姐姐。但,“姐姐”的起源并非如此。 “姐”本义是母亲的别称。很多字典里都解释说“姐”的本意是指母亲,古代的蜀人就把母亲叫做姐。段玉裁在为《说文解字》作注时认为“姐”字乃“方言也,其字当蜀人所制。”也就是说“姐”源于四川方言。 到了宋代已习惯称女兄为姐。南宋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认为:“近世多以女兄为姐,盖尊之也。”随着词义的演变,衍生为对一般同辈女性的敬称。 宋以后的一些小说出现把“姐姐”滥用的现象,甚至到龌龊的地步。如所谓“姐爱俏,鸨爱钞”就是这种用法,贻害后世,很不严肃。

【第11句】:【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歇)指事物明摆在那里,看得非常清楚。 也作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秃子头上跑个虱——明摆着。 秃子脑瓜顶上的虱子——明摆着。

【第12句】:【大虾烧三段,三节挨痛】 释义:大虾分作三段烧,哪一段都疼。比喻多方受难为。 例句:她总的意思,是不打算叫“女犯”去北平。这一来,把我夹在当中,老鼠进风箱才两头受气,大虾烧三段,三节挨痛。一个“犯人”三家争,龟喜要送,川岛要命,瑞琪要纵,这差事昨伺候。

【第13句】:【占着茅坑不拉屎】(惯)指占着职位而不办实事。

【第14句】:【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谚)比喻每个人或每家都有自己的难处。 也作各人都有难唱的曲儿。 每家有一本难念的经。 家家有本观音经。

【第15句】:【娘勤女不懒】(谚)指母亲勤劳,女儿受到熏陶,就不会懒惰。

【第16句】:【顺着蔓摸瓜】 释义: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下去。 例句:二愣说:“咱顺着蔓摸瓜呗。”

【第17句】:【井里淹死人——没处推】(歇)本指没有物体移动的空间,转指无法推托,必须承担。

【第18句】:【千里为官,为的吃穿】(谚)为官:当官。离家千里去当官,不过是为了吃饭穿衣。旧指远离家门做官为宦,无非是图谋生计。 也作千里去做官,为的吃和穿。 千里做官,只为吃穿。 千里居官为吃穿。

【第19句】:【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 释义:比喻凡事都有原因。 例句: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你不惹我,我好寻你?

【第20句】:【无事不登三宝殿】(谚)三宝殿:佛殿,借指前往拜访的人家。指专程来访,总有紧要的事情。

【第21句】:【长木匠,短铁匠】(谚)指木匠下料,总要留长点,长了可以裁短;铁匠打铁,总要留短点,短了可以锻长。比喻做事必须留有余地,以便从容处理。

【第22句】:【鸡肚不知鸭肚事】 释义:比喻这个人不知那个人的心思。 例句:“不是不相信老三。你是‘鸡肚不知鸭肚事’。我有我的难事,你可就无所谓了。”

【第23句】:【恨不得爷娘多生两只脚】(惯)形容恨自己跑得太慢。 也作“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第24句】:【眼饱肚中饥】(惯)1指面对美味佳肴,大饱眼福,却吃不上。2比喻心中喜爱的人只能看着,不得亲近。

【第25句】:【夫妇是树,儿女是花】(谚)夫妻好比树,儿女好比花;有了花就有了情爱的果实。指生儿育女会使家庭生活显得更充实美满。

【第26句】:【三日卖不得一担真,一日卖了三担假】(谚)三天连一担真货也卖不了,一天却能卖出三担假货。指在商业道德淡薄的社会里,真的背时,假的走红。

【第27句】:【事从缓来】(谚)指凡事须考虑周到,从容办理,不能操之过急。

【第28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谚)山再高,总有人走的路;水再深,总有渡人的船。指上山有山路,渡水有水路,世上没有人走不通的路。

【第29句】:【处暑后十八盆汤】 释义: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八月二十三、四日。汤:指洗澡用的水。处暑以后,还得洗十八天的盆汤浴。指时令虽过处暑,天气还得再热一段时间。 例句:八月又作新凉,谚云:“处暑后十八盆汤。”又云:“立秋后四十五日,浴堂干。”

【第30句】:【朋友莫交财,交财仁义绝】(谚)朋友之间不可在钱财上纠缠不清,一旦成了金钱朋友,就没有仁义情分了。指交友重在情义,切忌钱财交往。

【第31句】:【字三写,鱼成鲁,帝成虎】见“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第32句】:【好过的年,难过的春】(谚)农历大年是容易过的,但整个春天是难熬的。指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穷人没粮又没钱,难以度日。

【第33句】:【哈叭狗带串铃——充大牲口】(歇)哈叭狗:也作哈巴狗,也叫巴儿狗、小叭儿狗,一种体小、腿短、毛长、供观赏的家养狗。串铃:成串的铃铛,挂在骡马等大牲口的脖子上。比喻冒充大人物。

【第34句】:【猪八戒摆手儿——不伺猴】(歇)猪八戒:《西游记》中人物,原是天界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误投猪胎,变成猪的模样,后与孙悟空、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成为孙悟空的师弟。猴:即孙悟空,原是花果山上的猴王,谐“候”。指甩手不干。

【第35句】:【亲的掰不开,疏的贴不上】(谚)掰(bal):用手分开。关系亲密的,掰也掰不开;关系疏远的,靠也靠不拢。指人际关系的亲与疏是自然形成的,勉强不得。 也作“亲的疏不开,疏的亲不拢”。

【第36句】:【古墓里摇铃——和哄死尸】(歇)和哄:哄骗。死尸:死人。古墓里摇铃欺骗死尸。指骗人。

【第37句】:【百样雀鸟百样音】 释义:不同的鸟叫出不同的声音。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张。 例句:兄妹俩唾沫说干,余家富全然不听,忽而跳下床来比手画脚说理,忽而又上床去躺着唠叨:“百样雀鸟百样音,青草发芽不离旧根。”

【第38句】:虎瘦雄心在,人穷志不短.

【第39句】:【面善心不善】(惯)指人外表看上去和善,内心却狠毒。

【第40句】:【三代不读书会变牛】(谚)连着三辈人不读书,后人就会变得像牛一样蠢笨。指读书不但开发自身智慧,对后代的遗传也十分重要。

【第41句】:【此地无银三百两】 释义:古代民间故事:有人把三百两银子埋在地里,怕人知道,就在地上插一木板,上写:“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隐瞒、掩盖,结果更加暴露。 例句:刘稻村最后冷笑了笑说:“哼!此地无银三百两!请回去吧。”

【第42句】:【化缘和尚大手脚】(谚)化缘:和尚、道士向四方求布施。大手脚:大手大脚,即花钱毫不心疼。指不是靠辛苦劳动挣来的钱,往往容易挥霍掉。

【第43句】:【丑话说在前头】(惯)丑话:不顺耳、不中听的话。指事先把需要提出的条件、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等向对方讲明白。 也作丑话说在前边。 丑话说在前面。 丑话说在头里。

【第44句】:【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歇)冷眼:冷淡、鄙视的眼光。横行:本指螃蟹横着爬行,转指行为蛮横,胡作非为。对横行不法的人,从旁冷眼相看,总看得到他到头的日子。指人末日将到,横行不了几时。

【第45句】:【囊漏贮中】(谚)囊:口袋。贮:储存。装粮食的口袋破了,粮食仍漏在粮仓里。指财物流通在内部,不算什么损失。

【第46句】:【紧身庄稼,消停生意】(谚)紧身:紧赶时间,不容缓慢。消停:从容不迫,节奏放缓。指庄稼活儿节令性很强,稍有迟缓,就会误种误收;做生意贵在从容招徕,越急越难成交。 也作“紧趁庄稼,消停买卖”。

【第47句】:【抬头一个主意,低头一个见识】(惯)形容人足智多谋。

【第48句】:【瓜子儿里嗑出个臭虫来——算个什么仁儿】(歇)仁:谐“人”。指某人不是什么好人。常含责骂意。

【第49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见“火车不是人推的,牛皮不是人吹的”。

【第50句】:【大雁过顶想拔翎,泥像脸上刮层金】 释义:翎:鸟的翅膀或尾巴上的长而硬的羽毛。比喻贪得无厌,设法榨取。 例句:怪不得人说,越是有钱,越是大雁过顶想拔翎,泥像脸上刮层金呢。我看穿了你,快留下你的臭扇子扇你的臭汗吧!

【第51句】:【仨一群五一伙】见“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第52句】:【错认定盘星】(惯)定盘星:秤杆或戥子上标志重量为零(起算点)的星儿。指对事情判断错误。

【第53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惯)指遇到危险、困难都能化解。常用作祝福语。 也作“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第54句】:【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释义:比喻接近什么,对什么就熟悉。“近山识鸟音”又作“靠山知鸟音”。 例句:俗话都有得说啦,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你摸得多了,也就自然知道它们的脾性了。

【第55句】:【毒蛇口中吐莲花】(惯)莲花:荷花。比喻阴险毒辣的人伪装慈善。

【第56句】:【三过家门而不入】(惯)传说夏朝大禹为了治水,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形容一心为公而不考虑个人利益。

【第57句】:【时辰】“时辰”是什么意思,是中国古人的计时单位。原来,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时辰,共有12个时辰。12时辰用地支12个代号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时辰简称子时或子牌,相当于今23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整。余类推,也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

【第58句】:【剥葱剥蒜别剥人】 释义:剥葱皮剥蒜皮,别剥人的皮。比喻不揭别人的短处。 例句:“剥葱剥蒜别剥人,他陈鯱刺总是剥人!”闻魁气愤地说。

【第59句】:【老虎头上拍苍蝇】(惯)比喻冒险去触犯有权势、有地位的人或势力。 也作老虎头上扑苍蝇。 老虎头上抓毛儿。

【第60句】:【打错了算盘】(惯)比喻盘算错了,打错了主意。

【第61句】:【人民大会堂】你知道“人民大会堂”的名称的来历吗?1959年初秋,人民大会堂落成时,尚未正式命名,人们称它为万人礼堂。一天,周恩来总理和茅以升等专家一起视察这座壮丽的大厦。周恩来对大家说:“咱们给万人礼堂起个什么名字好呢?”茅以升在纸上写了“人民大会堂”几个字,周恩来看后高兴地说:“‘人民大会堂’,这个名字起得好!”就这样,“万人礼堂”被定名为“人民大会堂”,真是名副其实。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了,凡涉及政府机关和为人民服务的部门,都习惯冠以“人民”二字,如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人民铁路、人民邮电、人民银行等。但地名和建筑物很少有冠以人民二字的,只有两处,一是人民大会堂,一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由此可见,“人民大会堂”这个名字是创意,绝非抄袭。

【第62句】:【不怕寅时雨,只怕卯时雷】 释义:寅时:凌晨三时至五时。卯时:早晨五时至七时。不怕寅时下雨,但怕卯时打雷。 例句:雷占:未雨先雷,船去步回。不怕寅时雨,只怕卯时雷。

【第63句】:【在山靠山,在水靠水】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第64句】:【更上一层楼】(惯)比喻在原有基础上,再提高一步。

【第65句】:【落圈套】 释义:指中了对方预先安排好的计谋。 例句:罢了罢了!我落在这畜生圈套里了。

【第66句】:【捡得一根针,带掉一斤铁】(惯)指因贪图小便宜而失去更多的东西。

【第67句】:【武大郎玩鸭子——啥人玩啥鸟】(歇)本指个子矮小的武大郎只配玩腿短的鸭子,转喻什么样的人自会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或什么样的人配用什么样的东西。

【第68句】:【不义之财不可贪】(谚)指求财必须来自正道;对那些要用不法手段才能弄来的钱财,绝不可贪求。

【第69句】:【麒麟送子】“麒麟送子”是古代一种生育观念。据说,祈祷麒麟的出现就能够得到儿子,保证香火的顺利传递。这种风俗源自孔子的诞生。 麒麟,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祥瑞,最早出现在《礼记》中,与凤、龟和龙并称为“吉祥四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介绍麒麟的:麒麟分雌雄,雄的名麒,雌的名麟,性情温和,从不伤害人和牲畜,更不任意践踏花草,因而被人们称为仁兽。它的形状像鹿,尾如牛尾,雄的长独角,雌的没有角,口中可以吐火,声音如雷声。它的出现能给天下带来太平,给人们带来好运,使家族人丁兴旺。因而在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 据传,孔父和孔母只有一个儿子,腿脚有疾病,活动起来不方便,不能继承祀事。夫妻二人感到非常遗憾,想再生个儿子,于是到尼山祈祷,希望能再为孔家增加人口,保证孔家香火能永不熄灭。有天夜里,一头麒麟踱进阙里,举止优雅,不慌不忙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写着文字:“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第二天麒麟不见了,孔家有个孩子呱呱坠地,这就是仲尼,于是麒麟送子的消息在民间也就传开了。哪家有不育的妇女,就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转一圈,就能喜得贵子了。这一传说,代代相传,至今还能看到“麒麟送子图”。

【第70句】:【重打锣鼓另开戏】 释义:重新敲起锣鼓,从头另开演一场戏。比喻从头再干或另作新的打算。 例句:人们的劲头又来了,又好像头年,萧队长找着一百二十多个贫雇中农男女,愿意重打锣鼓另开戏。

【第71句】:【砌屋三担米,拆屋一顿粥】(谚)砌:用泥灰粘合砖石筑墙。请人建造房舍,要吃掉三担米;拆掉房舍,只需要吃一顿粥。指建房很费力,拆房极容易。泛指破坏容易建设难。 也作砌屋三担米,拆屋一顿饭。 砌墙千朝,拆屋一日。

【第72句】:【锅里没米,碗里难有饭】 释义:比喻集体贫穷,个人也难以富裕。 例句:秀真,你真糊涂!我给你说了多少遍了:锅里没米,碗里难有饭;集体生产搞不好,光凭那仨核桃俩枣救不了急。

【第73句】:【使他的拳,捣他的眼】(惯)指借用对方的力量来打击对方。 也作“使他的拳头塞他的嘴”。

【第74句】:【近山雨多,沿海风多】 释义:山区雨水多,沿海—带大风多。比喻各有特点,应区别对待。 例句:田永怀也直摇头:“近山雨多,沿海风多,可这个鬼地方怎么这么多雾?简直像个迷魂阵。看着都叫人心里发闷,航行就更难了。”

【第75句】:【刨树要刨根】 释义:比喻解决问题要寻根究底,要彻底。“刨根”又作“寻根”。 例句:刨树要刨根,要不,根大成树,树大成林,林大藏虎,虎大伤人。所以不杀便罢,一杀就来个斩草除根,以免后患。

【第76句】:【黄鼠狼养个老鼠儿子——一代不如一代】(歇)老鼠体形比黄鼠狼小。指一代比一代差。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黄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 黄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

【第77句】:【麦糠底下走水】(惯)麦糠底下流水,表面上看不出来。比喻暗中行事。

【第78句】:【做贼不犯,少做一遍】(谚)指做贼的不犯案,是因为做的次数还少,做多了必犯。

【第79句】:【家贫显孝子】(谚)指家境困窘时,才能显出真正的孝子。泛指在艰难困苦的关键时刻,才能看出一个人的优秀品质。 也作家贫出孝子。 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

【第80句】:【疾风知劲草】“疾风知劲草”与“烈火识真金”一样,用来形容只有经过一番考验才能分晓是非真假,辨别忠奸曲直,结识真正朋友。它典出刘秀。 疾风知劲草这个典故是有关刘秀与王霸的故事。王霸是河南颍阳的地方豪强,但他一直不甘心只做个地方上的小官。适逢刘秀起兵路过颍阳,王霸就带领自己的门客投奔刘秀。 刘秀起兵并不顺行,他赤手空拳渡过黄河,抵达河北后遭遇到诸多不顺,处境非常危险,先前和王霸一起投奔刘秀的几十个门客都陆续不辞而别,只剩下王霸忠诚地为刘秀效力。刘秀感激地对他说:“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一次,刘秀仓皇躲避自邯郸追来的王郎,王霸更是舍命相伴。追兵把刘秀等人逼到滹沱河边,眼看就要追上,刘秀的侦察兵报告说河水太深,没有船无法渡河。这时王霸为稳定军心,就扯了个谎,告诉大家河结冰了可以踏冰过河。等刘秀人马到了河边,河果然结了冰,更为神奇的是等他们过了河,冰立刻就化了,挡住了追兵。此乃与“泥马渡康王”一样神奇。真龙自有天助。 自此,“疾风知劲草”广为流传,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引用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第81句】:【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歇)骆驼在羊群里,只有它大。指对方的本事比其他人都大。 常含讥讽或诙谐意。

【第82句】:【败事有余,成事不足】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第83句】:【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见“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第84句】:【冬至未来莫道寒】 释义:冬至未到不要说天冷。指严寒在冬至以后。 例句:冬至未来莫道寒.这东北的大冷天,还在后头呢!

【第85句】:【失贼遭官】(谚)失贼:失盗,家中被盗。遭官:报案到官府,又遭官府勒索。指旧时官盗虽名分不同,但害民扰民是一样的。 也作失贼追赃,余财未尽。 失贼经官,破财不尽。

【第86句】:【棍棒不打上门客】(谚)指对登门拜访的客人,绝不可无礼。

【第87句】:【摇鹅毛扇】(惯)旧小说、戏曲里,军师、谋士常常手拿鹅毛扇子。比喻在背后出谋划策。

【第88句】:【泥菩萨洗澡——越洗越脏】(歇)比喻越是洗刷自己的污点、错误或罪行,暴露出的问题就越多。

【第89句】:【铡刀剃秃头——硬拿着脑袋瓜子玩】(歇)形容太危险,拿生命开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盘。

【第90句】: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第91句】:【火锅】在当今的饮食活动中,火锅是最受人们青睐的饮食之一.最知名的火锅当属重庆火锅。 其实,火锅并不是近代人的创举,火锅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那时不叫火锅,而是叫温鼎(翻译成现代语其实就是火锅)。它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西周时得到发展。它们均属于小型鼎,有着使用方便、易于移动、边煮边食、可涮可食的特点。 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各地的温鼎器型相差较大,有方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带托盘的。从火膛的位置看,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尽管这些温鼎造型各有特色,但其功能都是一样的,都是用于筵席间加热食物。因为筵席是席地而宴,用当时的鼎加热食物,会烧坏筵席,所以,发明了温鼎,炭火不直接暴露在外,放在筵席上不会造成什么火光之灾。 商周时代的温鼎应该说是当代火锅的鼻祖,经过几千年的变迁,材料与外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功能本质却没有变,仍保留着原始的构造。拿出土的温鼎来涮羊肉,一样味美可口。但那是文物,价值昂贵,使不得。

【第92句】:【耗子钻牛犄角——尽了头了】见“老鼠钻牛角——无路可走”。

【第93句】:【鸡蛋磕在石头上——碰不碎也叫它腥一大片】(歇)磕:碰在硬东西上。比喻以弱对硬,即使失败了,也要叫对方受些损失。

【第94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谚)指将领在前线作战,皇命如不利战事,可以不接受。

【第95句】:【别来无恙】人们在久别重逢之后,常喜欢说“别来无恙”,意思是说“您的身体还好吗?”那么,“恙”字的本义是什么呢? “恙”本指传说中的一种虫,《易经》说:“恙,啮虫也,善吃人心。”在古时候,人们过着茹毛饮血、草居露宿的生活。当时有一种藏在草丛中的名为“恙”的虫子,这种虫子往往寄生在人或鼠等身上,吸取体液,传染一种病毒。初被踅时,人感到皮肤火烫奇痒,接着便呈现红斑,长出水泡,并有发烧以至不能安眠的症状。那时候的人们无法消灭这种“恙”,只有听任它的骚扰,使人们非常害怕和厌恶这种小虫子。所以当时的人们每当见到久别的亲友时,首先要问“无恙”?后来,人们把“恙”引申为疾病,再后来“无恙”便成了一句问候语了。

【第96句】:【英雄无用武之地】(惯)指人虽有本领,却无处施展。

【第97句】:【常常坐首席,渐渐入祠堂】(谚)首席:宴席上的首位。祠堂:死后排列灵位的庙堂。指人年事已高,在宴席上常坐首位,就意味着死期快到了。

【第98句】:【竹篮打水一场空】 释义:比喻愿望落空,一无所获。“打水”又作“提水”。 例句:这主席团落在好人手里,人们分房分地,有好日子过了。要是落在坏人手里,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第99句】:【解铃须用系铃人】(谚)要解下老虎项下的铃铛,还得请那位系上铃铛的人才行。比喻问题是由谁引起,还得让谁去解决。 也作“解铃仍着系铃人”。

18264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