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的文案,也抱不住要走的你!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班主任老师在班内讲一位同学丢失东西一事时说:“没做贼,心不惊;没吃鱼,口不腥。拿了别人东西的人,他不但坐不稳而且心也不安。”(河南·淮阳)

【第2句】:火车轮子上轨道——切实可行

【第3句】:【狼有狼道,蛇有蛇踪】释义:各种野兽出没都有自己的道路。例句:打猎要认路:狼有狼道,蛇有蛇踪。狼走岭脊,狐走山腰,獾走沟底。

【第4句】:【 治一经,损一经】原指研究古人经典,常按自己的理解去 解释发挥,有损原意。借指主观妄断。另一种解释为:治好 一个,损伤一个。清代《红楼梦》:“总而言之,为人是难做 的:若太老实了,没有个机变,公婆又嫌太老实了,家里人也 不怕;若有些机变,未免又治一经,损一经。”

【第5句】:【吃饭防噎,走路防跌】(谚)噎(ye):食物堵住了喉咙。吃饭要防噎住,走路要防跌倒。指在平时要养成谨慎习惯,以免发生意外时不知所措。

【第6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此俗语比喻接受别人的救助要加倍报答,以示感恩。那么,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最早出现在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来源于明朝的一个故事。明朝后期,皇帝昏庸,政治腐败,宦官当道,廷臣结党,派系林立。历城一县令,看破时局,无奈之下愤而离职到神通寺出家,法号“兴公”。年轻女儿放心不下父亲,怕父亲受苦,生活不能自理,也跟随而来。按寺内规矩,男女不能同居,她便进入距离父亲不远的涌泉庵削发为尼,法号“明喜”。为方便替父亲洗衣服,明喜随后建了一座单层方形坐北朝南的塔,把为父亲洗好的衣服按约定时间送往塔内,随后父亲再将衣服拿走。当人们问起这样做的原因时,她说:“父亲的养育之恩我们必须好好回报,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真是不折不扣的孝女,人们无不被她这种报恩方式所感动。为了纪念这位女子,后来人们把神通寺后的泉起名为“滴水泉”,明喜为父亲洗衣服的泉为“涌泉”。于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俗语在民间传开了。至今还被人们广为引用。

【第7句】:【牛马年,好收田】(谚)旧指每逢牛年和马年,往往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第8句】:雪山日出——天明地白

【第9句】:【锥子剃头——一个师傅一个做法】(歇)剃头不能用锥子。指各人有各人的不同做法。

【第10句】:秋收已毕,穿老板让我爸爸承包干活,价钱太低,干吧不合算,不干又没有活干。妈妈说:“这真是猴子捡块姜,扔了舍不得,吃了辣得慌。”(河南·淅川)

【第11句】:【分银子都会有人骂】做好事也会有人不满。陈残云《香飘 四季》:“好比俗话说的,分银子都会有入骂,搞社会主义,跫 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总有些人不满意。”

【第12句】:疤子上生疮——坏到一块去了

【第13句】:【不为五斗米折腰】此语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不向恶势力低头,有强烈的正义感。典出唐房玄龄等著的《晋书·陶潜传》:“潜叹日:‘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发生在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陶渊明身上。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这年冬天,浔阳郡派遣督邮刘云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刘云是一个贪婪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驿馆,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素来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鉴于上司的面子,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时陶渊明再也忍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说:“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从此隐居南山,终身不仕。才有了“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山水田园诗。后人很欣赏陶渊明这种不向小人低头的品质,于是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BBB便流传开来。

【第14句】:【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谚)色:女子的美色。以年轻美貌求取宠幸的女子,好日子是不会长久的。指凭着美色取宠,等到年逝色衰,就会被抛弃,落得个可悲的下场。

【第15句】:钓鱼钓风头,东风钓西,西风钓东。

【第16句】:我学了一年的小提琴,尽管天天练习,却始终没有多大进步。星期天,我又在院子里苦练,邻居王阿姨从门口走过,冷冷地说:“你呀,根本就是西瓜皮打鞋掌——不是那块料,别在那儿捉起臭虫放在自己脑壳上叮——自讨苦吃了。”听后,我不服气地说:“你也别总是隔着门缝看扁人……”(河南·孟州)

【第17句】:铁公鸡铁公鸡请客铁公鸡上宴席——毛不拔

【第18句】:行船靠舵,赶车靠鞭。

【第19句】:【老鼠尾巴熬汤——油水不大】(歇)油水:本指所含的脂肪质,转喻可以利己的好处。比喻可赚的钱不多,或可拿出的财物不多。 也作老鼠尾巴熬汤——没什么油水。 老鼠尾巴——没有多大油水。

【第20句】:课堂上,陈老师听一个同学回答完问题后说:“你呀,懂是懂,就是满肚子蝴蝶飞不出来。”(广东·广州)

【第21句】:木头戳心窝——不流血也痛

【第22句】:【入家吃的盐比你吃的米多/人家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长】 谓年长者经历多,见识广。成语:见多识广。柳青《创业 史》:“他大伯,欢娃年轻,你吃盐比他吃米多,他说得不对, 你不用计较。”

【第23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惯)指虽然没有成绩,却也付出了辛苦,多少做了些工作。 也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

【第24句】:老鳖找螃蟹——各有所爱

【第25句】:【将猫儿尾拌猫儿饭】见“割猫儿尾拌猫儿饭”。

【第26句】:【独头蒜——没瓣】(歇)独头蒜:指没分成瓣状的蒜头。瓣:谐“伴”。指未成家,单身。

【第27句】:【挑字眼儿】(惯)指挑人措词用字上的小毛病。

【第28句】:【说出一朵花儿来花】话谐音。话说得好得不得了。成 语:天花乱坠。刘云若《红杏出墙记》:“便是说出一朵花来, 也掩不住女人的口,枉落得自己吃亏,众人笑话。”

【第29句】:【打夹帐】(惯)指交易中,中间人暗地里索要财物。

【第30句】:【隔着门缝儿瞧人——把人看扁啦】见“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第31句】:【秧好稻好,娘好囡好】见“娘好囡好,秧好稻好”。

【第32句】:从湖南到河南——南上南(难上难)

【第33句】:【刀对刀,枪对枪】直接拼搏。成语:针锋相对、短兵相接。 浩然《艳阳天》:“不能给他软的,也用不着跟他绕了,就跟他 刀对刀、枪对枪干一家伙,让他们有法儿开始,没法儿收 场。”

【第34句】:【 绕过西壁碰南墙】躲避不开。《中国新十大家族》:“他没 料到他改的宾馆化名之一,恰恰是那个旅游盛地一家较有 规模的涉外宾馆的真实名称。真可谓绕过西壁碰南墙。”

【第35句】:【先喝为敬】“先喝为敬”是中国人请人吃酒的礼仪和规矩。它源于古人喝酒时的“应酬”。古人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是为“酢”,亦称“报”。之后,主人为劝客人多饮,自己必先饮以倡之,是为“酬”。客人在主人饮过之后也举杯畅饮,是为“应酬”,以此回应主人的厚意。这样的礼俗慢慢延伸下来,就是今天的“先喝为敬”。

【第36句】:【前言不答后语】(惯)指说话前后对接不上。也指话说得很乱,没有条理和层次。 也作前言不搭后语。 前言不对后语。 前言不接后语。

【第37句】:【珍馐百昧,一饱便休】(谚)珍馐(xiu):珍美的食物。指再好的美食,也不过是吃饱肚子就算了。劝人不必贪求美食的常语。

【第38句】:前一段时间,我们这儿老是阴雨不断,姥姥说:“老天爷把下雨当生意做了。”(河南·禹州)

【第39句】:我缠着妈妈买橘子吃,妈妈很不高兴地说:“今天要吃这样,明天要吃那样,你真是一个小馋猫。”爷爷在一旁插话说:“这就叫‘生根的要肥,长口的要吃’。”(湖南·沅江)

【第40句】:寒号鸟搬家寒号鸟晒太阳——得过且过

【第41句】:【打牙祭】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带肉的饭菜。据说,过去民间的工商业主规定对店员、徒工,每月初二、十六各给一次肉吃。如清代吴敬梓所写《儒林外史》第十八回,就记载:“平时每日就是小菜饭,初二、十六跟着店里吃牙祭肉。”这种说法源自祭祀。古人尊重祖先亡灵,对于祭祀非常重视。每逢重要节日,都要告祭先人,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要惦记着先给死去的亲人享用。而祭祀时,肉是最常见的祭品,天子要敬奉太牢(羊、猪、牛),诸侯要贡献少牢(羊、猪),普通民众也要供奉猪肉,可惜数量有限。百姓们将肉放在先祖的神龛前,点上冥币、蜡烛、香柱,供亡灵享用。祭了祖先之后,再将那一小坨肉切细“祭”自己的牙齿,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说。

【第42句】:【戴笼头】(惯)笼头:骡马等头上套的东西,用皮条或绳子做成,用来系缰绳,有的还用来挂嚼子。比喻被人控制,受人支配。

【第43句】:【灯草拐棒儿,拄不定】释义:用灯草做的拐棒儿,拄不得。比喻人靠不住。例句:你干净是个球子心肠,滚下滚上;灯草拐棒儿,原拄不定。把你到明日,盖个庙儿,立起了旗杆来,就是个谎神爷。

【第44句】:【慌吃要烫嘴,慌走脚踢伤】释义:比喻慌张匆忙容易出差错。例句:阿土阿耳却冷静地制止:“‘慌吃要烫嘴,慌走脚踢伤。’你们莫忙,等走近了,我下命令你们再打!”

【第45句】:【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谚)将相:将帅、宰相,最高的文武官职。指将相不是天生的,有志的男儿应自强不息,奋力进取。

【第46句】:【喝了牛皮散,神仙也不管】释义:牛皮散:北京人称烧酒。酒喝多了,胆量大,谁也不怕。例句:有道是:“喝了牛皮散,神仙也不管。”乌世保借酒倾诉一番,那车把式就借酒大骂起来,声称他要见徐焕章敢抽他鞭子,碰上谷佐领,准骂他祖宗。

【第47句】:【会家不忙,忙家不会】(谚)会家:会做的人,懂行的人。指从容应对的必是行家,慌手慌脚的必是外行。 也作会者不忙,忙者不会。 忙者不会,会者不忙。

【第48句】:鹞子充鸡——没安好心

【第49句】:【送佛送到西天】帮助人要帮助到底。类似的:送佛送到 殿,渡人渡到岸/送人上岸,送鬼上殿。刘云若《红杏出墙 记》:“妹妹你可要送佛送西天,路上千万照顾他,不可露出 破绽。”

【第50句】:拿着门扇当窗户——门户不对

【第51句】:【摸到韭菜就当葱】(惯)比喻由于简单草率而错把不同的事物当成一回事。

【第52句】:一位上完厕所的妇女回到客车上,发现座位被另一妇女占了,顿时横眉怒目道:“下蛋不勤占窝倒挺快。”那位坐着的妇女一边起身一边向她道歉:“真对不起,耽误你下蛋了。”(河南·台前)

【第53句】:【胜者王侯败者贼】原指封建社会中争夺政权的情况,胜 利了就是王侯,失败了就被称为贼。泛指以成败论人。或 说:成则为王,败则为寇。张洁《无字》:“许多真相无从知 晓,局外人判断起来,只好‘胜者王侯败者贼’了。”

【第54句】:【张家长,李家短】(惯)1指议论别人家的琐事。2指闲聊天。

【第55句】:跪着养猪——看在钱份上

【第56句】:水上的鸳鸯———刻也不离开;形影

【第57句】:【话不投机半句多】谓没有共同语言,谈不到一块儿去。 海外於梨华《三人行》:“可是小傅这时真有话不投机半句多 的感觉,说着就要走。”

【第58句】:【三斤鸭子两斤嘴】(惯)三斤重的鸭子有两斤重的嘴。形容极会说话。

【第59句】:【骑马吃豆包——撒了馅儿】(歇)比喻泄露了机密。

【第60句】:【把新鞋往泥里踏】(惯)踏:(在雨雪、泥水中)踩。比喻自讨苦吃。

【第61句】:调皮的小刚打碎邻居王婶家一个花盆。小刚妈要打他,王婶连忙劝住,并说:“别打!别打!十个小孩九个猴,一个不猴还爬墙头呢!”(河南·上蔡)

【第62句】:【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谚)指知道满足就能永远保持快乐,能够忍让就能永远保持安宁。 也作知足心长乐,能忍身自安。 知足身常乐,能忍心自安。

【第63句】:【忍得一时忿,终生无烦闷】遇事应该冷静,不要冲动,以免 做错事后悔。清代《红楼梦》:“贾瑞只要暂息此事,又悄悄 的劝金荣说:‘俗话说的:忍得一时忿,终生无恼闷。…

【第64句】:【话说过,风吹过嘴上文案,不能算数。】孔厥《苦人儿》: “妈说,‘话说过,风吹过!’大(爸)说,‘白纸黑字写下的!”’

【第65句】:【眼/羊死不闭眼。】成语:死不瞑目。老舍《骆驼祥子》:“这玩 艺一成家,连大带小,好几口儿,死了也不闭眼!你说是不 是?”

【第66句】:树枝上挂团鱼一一四脚无靠

【第67句】:一天晚上,老师来我家吃晚饭,我拿出一把酸枣给他吃。田老师接过酸枣,微笑着说:“桃三杏四梨五年,酸枣当年能卖钱,想吃白果一百年!”(河南·鲁山)

【第68句】:【自己塞了自己的嘴】(惯)指说话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第69句】:【二则二,一则一】见“一是一.二是二”。

【第70句】:【不以成败论英雄】释义:不用成功或失败为标准来评论英雄。例句: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次失利,无非是一时大意轻敌,内部步调不一,被姚辉侥幸钻了空子。

【第71句】:一天上午,爸爸做了我爱吃的烧土豆。没等爸爸把菜碗放稳,我便挤到爸爸面前。妈妈见状道:“你下到碗里吃吧!”(河南·滑县)

【第72句】:没学习一会儿,我就手脚痒痒地想往外跑,爸爸气呼呼地说:“你这屁股怎么像扎了刺一样,真是猴屁股坐不住金銮殿。”(陕西·城固)

【第73句】:【水大好行船】(谚)指水势越大,船行起来越方便。比喻事态越扩大,周转的空间越宽,就越能从中得到好处。

【第74句】:【鱼大现形,树大招风】(谚)鱼的形体大了,容易显现;树的形体大了,容易招风。比喻目标大了,容易招惹是非。

【第75句】:医生摇头——没法治

【第76句】:【鸡儿不吃无工之食】(谚)鸡不白吃食。公鸡吃食会报晓,母鸡吃食会下蛋。借指人不应白得人家的好处,要注意回报人家。

【第77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释义:比喻只要诚心诚意去做,就一定会克服困难,达到目的。也比喻对人真诚,能产生极大的感动力。例句:这是个父母不肯许的。又有一个父母许了又悔的,也弄得死了活转来。一念坚贞,终成夫妇。留下一段佳话,名日《秋千会记》。正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第78句】:【六月不热,五谷不结】(谚)五谷:泛指粮食作物。农历六月,三伏天气,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此时要是天气不热,五谷就难以结出果实。指六月大热,是农业生产的需要。

【第79句】:【与人不睦,劝人盖屋】(谚)睦:和睦。与别人有思想隔阂,就劝说他盖新房。指盖新房最能使人劳累伤财,不得安生。

【第80句】:【闭眼跳河——听天由命】(歇)指遇事听凭天意和命运安排。

【第81句】:麻雀斗公鸡——自不量力

【第82句】:【阿堵物】“阿堵物”、“孔方兄”都是钱的别称,但两种称呼感情色彩不同。称“阿堵物”对钱是鄙视的态度,称“孔方兄”对钱是亲切的感情。但都具有讽刺的意味。那么,“阿堵物”之称是怎么来的呢?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日:‘举却阿堵物’。”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西晋时期,一些文人士子自命清高,崇尚悠闲的生活,重义鄙利,都耻于谈钱,认为谈钱太俗。王衍是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王戎的堂弟,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崇尚清静超脱,也是当时所谓的“品行高尚”人士。据说王衍从不谈“钱”字,同时他也不喜欢周围的人谈钱,他认为凡是与赚钱有关的行为都是粗俗的事情。有一次,他的妻子想试试他的虚实。于是,妻子就趁他熟睡时,让丫环在他的周围都摆上钱,使他不能下床行走。王衍醒后,见到自己床下到处都是钱,阻碍了他的行动,便喊丫环:“拿开这些阿堵物!”(阿堵物是方言,即东西)。看来,王衍是经受住了钱的考验。 “阿堵物”一词由此产生,并流传后世。

【第83句】:【酒好不怕巷子深】(谚)只要酒的质量好,哪怕酒店设在偏僻的深巷里,买主都会主动找上门。指只要货好,就不怕没买主。也指只要作品的品位高,就不愁没有赏识的人。 也作酒香不怕巷子深。 好酒不怕巷子深。

【第84句】:【肉不烂,再加炭】(谚)肉没煮烂,是火力不足,火候不到,还得再加炭火,继续去煮。比喻事情没做成,是功夫没到;继续下功夫,总会成功的。

【第85句】:【使的憨钱.治的庄田】(谚)憨钱:大注的银钱。只要舍得花大价钱,就能买到上等的庄田。指要想置好产业,就不可吝惜钱财。

【第86句】:我要给牛筛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刚才把筛子放哪儿了。妈妈说:“不是让你放到东……”妈妈的话还没说完,我便抢过话茬:“知道了,知道了。”妈妈说:“人家背起来了,你也扛起来了;人家说出来了,你也想起来了。”(河北·深州)

【第87句】:【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谚)指世间的一切好事,从来很难顺利实现,就像瓜一样,成长期间一直很苦,到熟时才会甜。

【第88句】:【筷子插在豆腐里——稳当当的】(歇)形容稳妥可靠。

【第89句】:米筛子当玩具——耍心眼

【第90句】:【开了话匣子】见“打开话匣子”。

【第91句】:【千文许要,一文许还】(谚)做买卖,卖主允许要价千文,买主可以还价一文。指买卖场中,漫天要价和就地还钱是平常事。

【第92句】:【讨饭的掉了碗】(惯)要饭的丢了要饭用的碗。比喻失去了最重要的器具。

【第93句】:【捡到筐里就是菜】见“搭在篮里便是菜,提在篮里便是蟹”。

【第94句】:灯谜晚会——耐人寻味

【第95句】:一次,白天只顾玩,晚上才想起写作业。我说:“天黑得这么快,要再迟黑一个小时多好啊!”坐在一旁的奶奶说我是“晴天不晒谷,雨天怨天毒”。(广西·宣州)

【第96句】:我问奶奶:“解放前咱们村穷,解放这么多年为什么还穷啊?”奶奶说:“那时候,穷是受地主老财的压迫;这时候,穷是生孩子太多。你看家家户户的小孩,都像那秋葫芦晚瓜,一嘟噜俩仨。”(河南·上蔡)

【第97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谚)在锦缎上再绣上花容易,往雪地给受冻的人送炭取暖很难。旧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越是有钱有势的,奉承的越多;越是贫贱失势的,越没人接济。 也作锦上添花到处有,雪中送炭几多无。 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第98句】:卖了白面买笼屉——不蒸(争)馒头蒸(争)口气

【第99句】:【破磨对瘸驴】见“瘸驴配破磨”。

18495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