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描写24节气的古诗有哪些(描写24节气的古诗有哪些声乐曲目)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4节气

中国古代的24节气是一种非常有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时间计算方式。从立春到大寒,分成了二十四个时段,每个时段都有着它独特的名称和含义。这些节气不仅反映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认知,也体现出了他们对生活规律的感悟。

描写24节气的古诗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用诗歌的形式来描绘和赞美每个节气所带来的风景和意境。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描写24节气的古诗。

立春

《千家诗》中有这样一首关于立春的诗:

东风解冻万物生,花开莺语鸟婆娑。

渐入佳期思归客,依依不舍向南坡。

雨水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这首《雨中寄杜集州》:

湿衣惆怅何足论,已见梅花落尽村。

月色被人扫地去,雨声还在西廊闻。

惊蛰

唐代诗人白居易又写过一首关于惊蛰的诗:

一夜东风吹冬雪,万树梅花开破瓮。

麦苗初长马蹄急,春水东流洛阳城。

清明

唐代诗人杜牧也为清明节写下了这首《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立夏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写过这样一首关于立夏的诗:

九衢何事不忙来?门巷今朝惜别开。

且待凉风把炎暑,吹散南枝万物回。

小满

宋代文学家辛弃疾为小满节写下了这首《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芒种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这首咏荷的诗:

荷叶罗裙一色裁,淡烟微雨湿轻埃。

蒲团径迥终南别,暮色入高楼。

夏至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为夏至节写下了这首《夏至》:

海棠未有意,菖蒲自无情。

时节到来心自醉,沾衣欲染斜阳明。

小暑

唐代诗人杜甫曾为小暑节写过这样一首《小暑》:

红蛇复红豆,早是离人事。

好梦黄粱尽,辽东青琐残。

大暑

唐代诗人刘禹锡为大暑写下了这首《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立秋

唐代诗人白居易为立秋写下了这首《立秋》:

破额新凉入座来,百姓衣冠早起回。

蒲帆远岫成秋色,江畔霜风动客裳。

处暑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为处暑节写下了这首《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白露

唐代诗人杜甫为白露节写过这样一首《清明上河图》:

绿野荷花三两点,玉鳞何处得相见?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愿。

寒露

唐代诗人杜牧曾为寒露节写下了这首《小楼春色》: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秋分

唐代诗人白居易为秋分节写下了这首《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寒霜降

唐代诗人王之涣为寒霜降节写下了这首《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立冬

唐代诗人白居易为立冬节写下了这首《立冬后逢雪见李端》:

浩气清初景气新。十年不遇见胡琴。

今宵共说中山事,片月参差照满巾。

小雪

唐代诗人王之涣为小雪节写下了这首《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大雪

宋代文学家陆游曾为大雪节写下了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冬至

唐代诗人白居易为冬至节写下了这首《冬至》:

野寺钟鸣昼已昏,灵山翠色犹含魂。

黄云暝色催行客,北风微吹振衣裙。

小寒

唐代诗人刘禹锡为小寒节写下了这首《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大寒

唐代诗人孟浩然为大寒节写下了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总结

古代诗歌中的24节气描绘出了一个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展现出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悟。这些诗歌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我们今天更好地认识节气、理解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

18935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