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课文木兰诗的学后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跟木兰诗课文后感差不多

初一上册的课本上要求背的有:

【第5句】:童趣

【第10句】:论语十则

【第11句】:春

【第14句】:秋天

【第15句】:古代诗歌四首

【第24句】:散文诗两首

【第25句】:《世说新语》两则

【第27句】:郭沫若是两首老师要求背的有:

【第1句】:在山的那边

【第6句】:理想

【第20句】:山市

【第23句】:散步 30寓言四则的后两则课外古诗词背诵: 龟虽寿 曹操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提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泊秦淮 杜牧 浣溪沙 宴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如梦令 李清照 观书有感 朱熹

《木兰诗》课文的精彩瞬间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第2句】:课文中《木兰诗》,出现的扑朔迷离的诗句是 ,描写征战辛苦的是诗句是 。

(3分)

北朝长篇叙事民歌。

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从宋代起,就有不同记载和争议。

始见于《文苑英华》,题为《木兰歌》,以为唐代韦元甫所作。

《古文苑》题为《木兰诗》,以为“唐人诗”。

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据诗中“可汗大点兵”语,认为木兰“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则认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

此后,历代都有人持“隋、唐人作”之说,但宋代黄庭坚已指出此诗并非韦元甫所作,而是韦“得于民间”(《题乐府〈木兰诗〉后》)。

《乐府诗集》列入《梁鼓角横吹曲》,亦题《木兰诗》,云是“古辞”,并引陈释智匠《古今乐录》说:“木兰,不知名。

”按《旧唐书·韦元甫传》载,韦曾任浙西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职(黄庭坚谓韦任朔方节度使,误)。

又据《旧唐书·音乐志》所载,可知梁代和北朝乐府歌曲中都存有“燕、魏之际鲜卑歌”,且多“可汗之辞”。

因此,《木兰诗》原先也可能是一首鲜卑歌。

流传江南,译为汉语,曾入梁代乐府,后又散落民间,而到唐代为韦元甫重新发现,并拟作《木兰歌》一首(《文苑英华》)。

至于“朔气”二句这样的对偶诗句,齐、梁诗中已经习见,自是文人加工痕迹。

所以现代学者大多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

它“事奇诗奇”(沈德潜《古诗源》),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7288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