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军事博物馆观后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2005年9月20日下午一点,朝语系直属党支部师生在支部吴炜书记的带领下怀着格外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地铁。

馆内展示了从古代战争到现代战争的过程中使用过的各种兵器和兵器的介绍、逼真的战争模拟现场、还记载了各时期涌现出的革命英雄烈士的光荣事迹,从博物馆出来以后,大家都感触良深,这次参观不仅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更让我们仿佛亲身领略了几千年来炎黄子孙反抗侵略和压迫, 为争取生存权利、人民民主和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的历史和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 感受了他们感天地泣鬼神的盖世功勋。

  60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对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减轻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忘我奋斗,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篇章,铸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民族的先锋队。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坚决听从党的召唤,奔赴抗日最前线,冲锋陷阵,浴血疆场。

杨振宇“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 、张思德“群众至上,舍身为民” 、 “女英八烈,光照千秋” 、狼牙山五壮士 ……无数的共产党员面临绝境宁死不降,身陷囹圄毫不动摇,在敌人的刑场上大义凛然,从容就义。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许多同学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站在烈士肖像面前合影,表情如宣言时一般的严肃,这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崇敬,仿佛在对烈士说“昨天你们为了我们而牺牲,今天我们将为后人而继续奋斗

” 所谓奋斗, 这是一种精神,而不是肉体,有的人活着已经死了,有人死了却依然活着,这是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话。

所以烈士们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临危不惧、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关键时刻舍身为民的优秀品质,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中华民族正处腾飞之际,中国人面对世界,仰望天空,感受到的是摆脱旧社会、打开经济之窗、进行改革开放的兴奋和动力,同时又面临着随时接受世界强国挑战、反对强权主义和恐怖主义,捍卫国家安全,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始终保持“中国精神”,继承先烈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继承他们用生命培育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参观军事博物馆感想#

军事博物馆观后感国贸130302126郭雅榕走近,一股侵润着历史庄严满含着中国民族不屈精神的世纪之风便扑面而来。

正当厅屹立一尊同志的雕像,是他,当年带领着四万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在敌人的屠刀下翻身做主,开创出如今这一片美好的世界。

博物馆正门上方有是主席亲笔书写“”匾额。

建筑巍峨壮观,气势雄伟。

军事博物馆是中国惟一的综合性军事博物馆,是收藏我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和现代的革命历史文物,研究和宣传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的国家博物馆。

中央展厅中陈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军事装备,有模型、有实物。

件件都透漏着中华民族的那种绝不屈服、永远向上的精神。

那高耸的‘东方红一号’导弹更是阐述着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自信和骄傲。

寒风刺骨,两翼展厅颇得寒冷,一些当年参加过战斗,或许还立下过无数次战功的飞机坦克、轮船、火炮静静地在那里躺着,将那曾经的霸气深藏起来,一动不动,纵使那风一次次呼啸而过。

它们已经完成了历史赋予自己的使命,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那静静地躺着,享受着他的子民们的无尽的敬意……从大汶口时期的的一次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似乎总是笼罩在一层或浓或淡的硝烟中:朝代更迭、平定叛乱需要战争、抵御外敌。

护我中华也需要战争。

在这无数次的战争中,伟大的中国人民一次次发挥出自己无穷的智慧,创造出种种先进的兵器。

这些样式各异,种类繁多的兵器描绘出了一

军事博物馆观后感

今天,我和同学们怀着格外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地铁。

馆内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军事历史与军事文化,还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的历史和中国国防建设的新成就。

我们踏上了一条红色的回忆之路,在历史车轮的辙印中为千年来寻求自由和新生的英雄们感慨不已。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的广大党员坚决听从党的召唤,奔赴抗日最前线,冲锋陷阵,浴血疆场。

无数的共产党员面临绝境宁死不降,身陷囹圄毫不动摇,在敌人的刑场上大义凛然,从容就义。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篇章,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许多同学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站在烈士肖像面前合影,表情如宣言时一般的严肃,这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种真正发自内心的崇敬,仿佛在对烈士说“昨天你们为了我们而牺牲,今天我们将继续奋斗

”在回学校的路上,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支撑一批衣衫蓝缕的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跋涉上万里

我想是信念,是责任,是精神,更是民族的灵魂一直伴随他们。

四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国始终屹立于世界东方,而其精髓就是贯穿始终的民族精神,它穿越黑暗却从未终断,历尽磨难但仍日积年累。

长征精神就是对民族精神的最好概括,无论前方的路多么坎坷,都一往无前…

急求一篇北京军事博物馆2000字观后感

作文:我看博物馆 希望能帮你忙,试试看吧

对于博物馆的印象,最初是从上海自然博物馆里的那巨大的恐龙骨骼开始。

那时,应该是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利用某个周末带我去的。

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恐龙,被这庞然大物震撼了,惊讶于她的巨大、不可思议,也有点被其有些可怕的面部吓住了。

于是对于那时自然博物馆的印象,也只停留在了这恐龙上了,其他的就什么不记得了。

如今,上海的博物馆每年都有新的出炉,造型各异,主题不同,种类越来越细化,总之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

从外型上来说,如今的博物馆早已不再停留在只是一幢四四方方的房子了。

上海博物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青铜器、天圆地方的造型不仅成为都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与博物馆的主旨十分合拍,充分显示了设计者的巧思和用心良苦。

在内部设施上,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快速发展,展馆的已愈发先进和人性化。

宽阔明亮的展厅,玻璃的展品放置处,柔和、明亮而不刺眼的灯光,感应灯,室内良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这一切都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展品,同时也给我们参观者以很大程度上的享受。

除了这些硬件,博物馆里的软件也日益提高着。

如今,很多博物馆都有电脑查询系统和介绍,你可以通过小小的显示屏就先概括而完整地了解整个博物馆的情况。

当然,也可以通过登陆各博物馆的网站来了解。

另外,每个博物馆都配有专业的导游,能较详尽地为游客作介绍,力求让人们看懂、理解些什么,才能物有所值。

如果你不想请导游的话,也可以租借讲解器,可以更自由地按个人喜好随时放讲解录音,同样能很快地了解、获得知识。

博物馆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反映着上海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是上海文化生活质量的一种提高。

可喜可贺。

人们都说,上海的明天会更美好。

而我坚信,上海那么多的博物馆的明天一样会更好

918历史博物馆观后感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的柳条湖桥,就是七十六年前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地。

为纪念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残历碑”,1999年又扩建成“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1931年9月18日晚,驻扎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柳条湖事件”。

他们先是由铁道“守备队”炸毁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尔后嫁祸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东北军执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未进行有组织的抵抗,使日军当晚即攻占北大营。

19日,日军又占领了整个沈阳城。

4个月后,随着东北军不战自溃,日军顺利占领了东北三省。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我们集体组织参观了九一八纪念馆,身在九一八纪念馆中,心情无法平静,眼前的一幕幕罪证,一幕幕血案,无声地向我们讲述着上个世纪发生的,永远镌刻在历史圣碑上的无法磨灭的事件。

日本侵略者的所作所为像刀疤一般,伤在每一代国人的心上。

九一八,一个从小就开始铭记的日子,九一八,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时刻,侵略者,当你们的战刀已经锈迹斑斑,当你们的所谓先烈遗像被一次又一次地拜见,我们,在这九一八的纪念馆中,重温那段让世界为你蒙羞的丑闻。

身在九一八纪念馆,我无法不想起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一刀刀屠戮,是你们,顶着大东亚共荣的伪面具,从未将中国人的生命放在眼里,东北,南京,你们的罪你们最应该明了,你们的恶你们要谁去承担

你们还妄想扬起傲慢的头颅,说你们从未犯罪,说南京是误会,篡改你们对下一代的教科书,侵略者,血腥和残暴污染了你们自己的双手,请正视历史,不要让无耻和下流代表了你们的灵魂。

你们就是这样来表现大和民族的气节,就是这样来兑现当年大东亚共荣的诺言吗

身在九一八,警笛缓缓拉起,我心潮澎湃,想起最近发生的钓鱼岛事件,日本人在当代难道还要继续演绎着他们在上个世纪所演惨剧的续集

国人们,脚踏这片用鲜血换来的热土,请不要忘了我们用鲜血染红的国旗,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它的所作所为已经无法再让我们继续忍耐,中国是一头睡狮,那个支离破碎的年代,睡狮醒来过,请不要让雄狮再次沉睡,不要让全世界藐视了这头雄狮,主席不在了,八路军不在了,但我们十三亿中国人还在,我们将历尽艰辛,坚定不移,不忘国耻,与外来侵略,破坏祖国利益的一切势力作斗争

九一八观后感 今天,和班级一起去了九一八。

车子不停地驶向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车内的喧闹声与当时 的心情总有那么几分不协调。

不清楚自己沉默了多久, 眼前赫然出现了 “九一八” 三个大字, 目的地到了。

我们下了车,拍了张集体照,我开始了对这座博物馆观。

馆内昏暗的灯光里,没有了嬉笑打闹,也没有了空虚的高谈阔论,有的只是沉闷和咔咔的 照相声。

在惨痛的历史面前,我们重拾起一份热情和责任:爱国热情,卫国责任。

我一点一点的参观着,不落掉任何一个角落。

愤怒给了紧握的双拳无穷的力量,怜悯给了 朦胧的双眼重重湿润。

彼时,残酷无情的日本侵略者的恶魔本质充分地展现在这里,他们无 以否认;彼时,羸弱无辜的中华同胞所受的苦难与折磨也展现在这里,我们难以忘记。

当然还有一股力量的诞生给了我阵阵鼓舞与欣慰, 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到来。

她就像冰天 雪地里的一团熊熊烈火, 充满和力量与生机。

她坚韧, 如铜墙铁壁抵抗日本的侵略; 她温柔, 如母亲般关怀着人民大众。

她就是无私与伟大的象征。

馆内的一幕幕惨景让我们震惊:被铁索吊起的老百姓,浑身血肉模糊,旁边是手舞铁鞭的 恶寇;一张张木床上躺着中国的人民,他们接受着日本医师的细菌折磨,他们为了自己的医 学研究, 竟把中华同胞当成牲畜利用。

这样的残害我们的同胞, 。

他们何以矢口否认 馆内的一幕幕让我们振奋:雪地里,共产党员激情地讨论着治敌对策;战场上,红军机智 勇敢地作战;大街上,爱国学生及工人振臂高呼。

终于看到了那必然的一幕:全体日本军官低下的头颅,他们无条件投降了。

看到这一幕, 中国人终于骄傲的长呼一口气,上天也终于让我们看到了真理的存在: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这一场战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而且对日本自身以及世界都有负面影响。

过去 的历史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应该铭记。

每个人都有义务维护世界的和平,反对侵略。

唯有 和平,人类才得以进步,得以发展。

走出博物馆,我把这段历史尘封在记忆深处,不是选择忘记,而是永远铭记。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有感  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竟然有同学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喊着“茄子”拍照留念,难道那些同学就没有感到不协调吗

在象征国耻的历史博物馆前留下那么灿烂的笑容当作纪念,未免太可笑了吧,我只想说:“同学,20岁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吧,希望这样的闹剧不要再重演了”  我是个比较感性的人,刚进入博物馆内,我就被馆内的气氛深深的感染了,看着眼前血淋淋的一幕幕,眼睛不由得湿润了,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9月18日晚上10时许,日军自己炸毁了沈阳郊区柳条附近的一段铁路,诬指是中国人破坏的,于是日本军队开始炮轰东北军驻地大营以及兵工厂等地,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也向各处进攻,由于中国军队的不抵抗,日本侵略者就轻易地占领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于9月23日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上演讲中还继续说:“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抗强权,以和平对野蛮……….”由于不抵抗政策,仅仅3个多月,美丽富饶的东北之省就全部沦陷了,东北人们从此开始了漫长的亡国奴生活。

  累累白骨鉴证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事隔15年后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头发梳得干净整洁,戴着眼镜,看上去年轻精干的中国检察官倪征傲,用高亢的英语向坐在被告席上的板坦征四郎发问:“你可承认爆发九一八事变之前曾持有作战计划……..

”面对大量的事实材料,最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对坂征坦征四郎处以绞刑,对于他欠下的滔天血债,这只不过算上是偿还了一滴而已。

  更让人难以容忍的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日本首相竟然公开参拜巾帼神社,难道他不认为这个参拜太耻辱,甚至破坏了中日友好关系吗

我认为他必须向中国13亿人们道歉………  我认为落后就要挨打也是导致这场悲剧的重要原因,我相信日益强大的中国可以和这样的悲剧说再见了,我也会祈祷祖国的明天会更好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竟然有同学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前喊着“茄子”拍照留念,难道那些同学就没有感到不协调吗

在象征国耻的历史博物馆前留下那么灿烂的笑容当作纪念,未免太可笑了吧,我只想说:“同学,20岁了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吧,希望这样的闹剧不要再重演了” 我是个比较感性的人,刚进入博物馆内,我就被馆内的气氛深深的感染了,看着眼前 血淋淋的一幕幕,眼睛不由得湿润了,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9月18日晚上10时许, 日军自己炸毁了沈阳郊区柳条附近的一段铁路,诬指是中国人破坏的,于是日本军队开始炮轰东北军驻地大营以及兵工厂等地,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也向各处进攻,由于中国军队的不抵抗,日本侵略者就轻易地占领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事变发生后,蒋介石于9月23日在南京市国民党党员大会上演讲中还继续说:“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抗强权,以和平对野蛮……….”由于不抵抗政策,仅仅3个多月,美丽富饶的东北之省就全部沦陷了,东北人们从此开始了漫长的亡国奴生活。

累累白骨鉴证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事隔15年后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头发梳得干净整洁,戴着眼镜,看上去年轻精干的中国检察官倪征傲,用高亢的英语向坐在被告席上的板坦征四郎发问:“你可承认爆发 九一八事变之前曾持有作战计划……..

”面对大量的事实材料,最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对坂征坦征四郎处以绞刑,对于他欠下的滔天血债,这只不过算上是偿还了一滴而已。

更让人难以容忍的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今天,日本首相竟然公开参拜巾帼神社,难道他不认为这个参拜太耻辱,甚至破坏了中日友好关系吗

我认为他必须向中国13亿人们道歉………我认为落后就要挨打也是导致这场悲剧的重要原因,我相信日益强大的中国可以和这样的悲剧说再见了,我也会祈祷祖国的明天会更好

急求1份关于参观中国军事博物馆有感的文章

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屈辱的一页。

一百多年间,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而不屈的中国人民,则一直在黑暗中苦苦寻找复兴之路,经过一百多年的追寻与探索,既有失败的痛苦,也有胜利的喜悦,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本月13日,再现了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复兴的展览《复兴之路》,在军事博物馆开幕。

展览分五个部分,分别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此次展览的展品由国家博物馆提供,其中包括图片748幅,文物630件,其中70件是国家一级文物。

三千斤大炮抵不住二千英军 展览第一个重量级文物是林则徐向清政府报告“虎门销烟”的奏折。

奏折中,林则徐详细叙述了在虎门销毁英国鸦片的激动人心的场面,以至于使道光皇帝看得热血沸腾,朱批道:“大快人心一事,知道了。

”但这一大快人心事,很快就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6月,英军进犯广州,遭到抵抗后,转攻厦门,又被邓廷桢的军队击退。

1841年1月7日,2000多英军又进攻沙角、大角炮台。

这次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很快炮台失陷。

展览中,由抗英名将邓廷桢和关天培监制的虎门大炮,见证了这段历史。

这大炮纯铁铸成,体长

【第2句】:5米,重3000斤,射程1000米。

炮身为筒形,前小后大,两侧有耳轴,炮身上镌刻有“道光十六年七月”“炮重三千斤”等铭文。

但这样的庞然大物,却抵挡不住2000英军的进攻,很快虎门陷落,广州陷落,镇海陷落……清政府在英国的尖船利炮下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由此,拉开了中国近代史一百余年的屈辱历史。

黑暗中摸索前进的道路 经过鸦片战争的失败,一批进步的中国人,抛却了长期以来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他们开始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政治制度,企图找到一条自强之路。

展览第二部分“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集中展出了一批清末民主人士为探索救国之路而办的刊物。

其中,1897年由严复等人创办的《国闻报》就在展出之列。

它不但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份报纸,而且是报道国内外新闻、介绍西学新知、发表时事评论,宣传维新变法的一个重要阵地。

另一个与严复有关的是他翻译英人赫胥黎《天演论》的手稿,其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启发了一批国人。

此外,中共二大宣言、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各个版本等文物,都记录着中国人民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

展厅中,一个巨大阴森的绞架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

这个绞架正是当年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革命先行者李大钊使用的。

绞架由纯铁制成,顶部可以固定绳索,脚下有两个可以抽拉的踏板。

据国家博物馆展览二部副主任曹欣欣介绍,这个绞架是反动军阀专门从德国进口的,它也是最早收藏进国博的藏品,编号为001。

1927年4月28日,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张作霖不顾各方舆论的压力,杀害了李大钊等20多名革命志士。

但共产主义理论却并没有被扼杀,它像星星之火燃遍了整个中国,并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复兴之路”。

“血石”见证八年抗战烽火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军民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

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成为第一个为抗战牺牲的高级将领。

1940年5月为抗击武汉日军的进攻,在湖北省枣阳、宜昌地区进行的枣宜会战开始了。

会战首先以枣阳为中心的展开。

为了完成围歼日军队任务,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亲率一部深赴敌后,误入日军包围。

张自忠将军率部血战到底,不幸牺牲。

这次展览展出了两块被张自忠鲜血染红的“血石”。

这两块暗红的石头看起来触目惊心,仿佛把观者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沙场。

八年,无数中华儿女为保卫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终于迎来了胜利的那一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9日,在南京黄埔路(今解放路)国民党陆军总部,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向中国投降书上签字。

同时向中国政府交出的,还有冈村宁次象征军权的军刀。

这把染着无数中国人鲜血的军刀,也在此次展览之列。

新文物记录新中国的成长 除了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以外,此次展览还展出了一批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变化的新文物。

1954年4月,苏、美、英、法、中五国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

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登上国际舞台。

对于长期被孤立和包围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一次全面打开外交局面的好机会。

周恩来总理当年出席会议时,身穿黑色大衣,头戴黑色礼帽的潇洒形象,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

这顶记录着历史的礼帽,这次也在展出之列。

同时展出的还有周总理在会议上的发言稿原件。

曹欣欣告诉记者,为了这次展览他们还专程收集了一批新文物。

山东普通农民刘元玖40多年的家庭账本就是其中之一。

这二十多个账本,记录了刘元玖一家日常的收支情况。

它不但记录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生活的变迁,也折射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面对这些记录了中国百余年来寻找“复兴之路”的展品,一位89岁高龄的老观众李唯实感慨不已。

他说:“我1919年生人,经历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

中国近百年历史也是我的人生,看着这些展品,好像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在我年轻的时候,绝对想不到中国能有今天这样富强,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选择了共产党领导这样一条正确的道路。

7453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