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五蕴皆空》-佛家经典禅语网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虽然世人皆知诱惑苦,但仍无法抵制诱惑。究其原因,就是弄不清什么是需求,什么是欲求。心中无欲无求的人,不仅不为诱惑所动,还能舍身成就自己的修为,同时也保全他人的尊严。

【第2句】:【禅语人生】有一天师徒俩经过一个村庄,徒弟又喊着:“太累,歇歇吧?”这时,有一个妇人家中走出来,镜虚上前忽然握住那位妇人的双手,吓得那位妇人尖叫起来。妇人的家人和邻居闻声赶来,以为镜虚非礼,于是齐声喊打。镜虚转身不顾一切地奔逃;满空哪里敢落后。

【第3句】:命运:“凡夫被命转,圣人能转命!”凡夫非常关心自己的命运,但自己无法了知,所以要找人算命。一般人认为命在生辰八字——台湾人有句话说:“落土八字命”,意指人的命运与生俱来,早已注定。既然是由不得自己,岂能听信别人的揣说?

【第4句】:时间如流水,托浮着我们从生命的起点走到尽头;又似巨尺,丈量着历史深处和遥远梦幻的距离。生命的个体对于洪荒宇宙来说简直微不足道,我们如同一颗沙砾,一粒尘埃,抑或飞鸟无痕,拂风无声。我们只有自我珍惜,自我欣赏,矢志不渝,奋勇前行,才能把心愿描绘成风景,把时间定格成永恒。

【第5句】:人生这一场行色匆匆,面对着自我与世界的冲突,内心与烦恼的冰火,还有那些启齿闭口、欲说还休的纠结,生活的禅法就在于把握客观的分寸,去经历着重重隔阂,却又不能在阻碍中退缩,还要承担生活这东边日头西边雨的客观,平常心,年华里,一辈子。

【第6句】:【佛家经典禅语】眼里的世界从来只是表象;人生每一步行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每个人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也会失去一些自己不想失去的。可这世上的芸芸众生,谁又不是这样呢?事无所祈,心有坚毅,尽量的快乐,才是人生的真义。

【第7句】:【罗状元醒世诗其18】为人不可不回头,名利英雄有日休。十种情怀十种恨,一分荣辱一分忧。红尘大厦千年计,白骨荒郊一土丘。开口对人闲借问,为谁不了为谁愁。

【第8句】:【禅心佛语】船上,一个秀才问同行的禅师,船夫把船推下水的时候,死了很多鱼虾螃蟹,这些罪业归于乘船的人还是船夫?禅师说,是你,你多管闲事,论人是非。他们心中都没有杀意,像天空一样,任白云乌云来来去去,并未失去净朗的天色。心是工画师,停下画师的手,心才能还原本来。

【第9句】:厚黑者的不顾廉耻,薄白者的忍让过度,凸显了人性的两极。极黑和至白,都是社会的病灶,如果一个社会仅仅由这两部分人组成,那么这一定是个患了绝症的社会。唯厚黑者能知耻,薄白者能当责,社会的肌体才会健康。

【第10句】:【禅心佛语】人生只有三天,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实。你永远无法预测意外和明天哪一个来得更早,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过好今天。活在当下。请记住:今天永远是昨天死去的人所期待的明天。

【第11句】:【佛心禅语】大家都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然而,温暖的家庭并不在于财产的富裕,家族的高贵与社会的地位,而在于奉献爱心,相互包容与彼此关怀。什么样的人会痛苦?忽略拥有,而追逐欲望的人,会常常痛苦。什么样的人会快乐?珍惜拥有,而少欲知足的人,会常常快乐。

【第12句】:把生命耗费在争名夺利上,不仅让自己置身于名利的危险之中,而且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生活中,保持一颗清闲自在的心,虽然看起来无法为自己创造任何价值,却能让我们在名利退去时不会感到空虚,使我们内心坦荡,看得到生命的本源,寻得到踏实的快乐。

【第13句】:【佛家看透生死的禅语】人安茅屋静,心淡世路平。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同一件事,想开了是天堂,想不开就是地狱。真正的心境,绝不是无所事事、与世无争,而是以一种淡然的心态去对待人生的起落沉浮。

【第14句】:譬如大火焚烧人身,人能于中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者,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无量寿经》卷上

【第15句】:【哲理禅语】最好的生活是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人生,永远不可复制,痛苦只是一种撕心裂肺的体验,让人更加坚强,更加珍惜;岁月,永远不会回头,放弃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让心更明朗、执着;生命,永远不能重启,尽管艰难,尽管有泪,也有日出,也有日落,风景永远在路上,幸福永远在心里。

【第16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靡不曾作父母亲属,易生鸟兽,如何忍食!夫食肉者,历劫之中生于鸟兽,食他血肉,展转偿命。《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

【第17句】:佛说: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禅能令我们认识自己,所谓明心见性、悟道归源也。我们要时常观照自己,用自己的光来照亮自己。

【第18句】:【心灵禅语】人生禁不起时光的打磨,终究归于沉寂和平静。原来,你不是谁的谁,一个转身或许就是诀别;原来,你也就是你,一切的得意与笑声都会远去。往事淡了,昔人散了,能够一直温暖你的,只有你自己。

【第19句】:【禅语人生】一般人学佛修道都在希求一个东西,都向心的外面去找,因此,犯了一个最大毛病——不敢承认“此心就是佛”,这是众生的大病所在。人总是把佛、菩萨的境界幻想成非常高不可及,深不可测,所谓“高推圣境”。

【第20句】:【佛心禅语】八六、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第21句】:【一禅文案】一块冰在撒哈拉沙漠,被太阳融化得只剩小小一块。冰感叹着说:“沙漠是冰的地狱,北极才是冰的天堂”。沙对冰块说:“冰在沙漠时才最珍贵,冰在北极是最不值钱的东西”。如果我们处于苦难绝境,正是显彰最高自我价值的时候,处于太平顺境之时,无论是谁大家都相差不多。

【第22句】: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古印度)龙树《中论·观法品》

【第23句】:【佛系禅语】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几分心平气和。”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使一个人得到尊重。宽容是一种良药,它能挽救一个人的灵魂。宽容就像一盏明灯,能在黑暗中放射着万丈光芒,照亮每一个心灵。

【第24句】:【禅心佛语】常常听人们在经意和不经意的时候,常常会这样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可是我今天很想对大家说:“人人也有本难念的经”。每一座山都有最高峰,每一个峡谷都有它的深度,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辉煌,所以面对困难和坎坷,我们只能对自己说:“没什么的,努力努力就过去了”。

【第25句】:【禅语感悟人生的文案】生活如海,欲望如潮。大海之美,在于涨潮时的壮美,也在于落潮后的静美。生活之美在于渴望、追求中的奋发向上,也在于对过度欲望的有效节制。没有潮水的大海缺乏生气,潮水过甚会酿成灾祸;没有欲望的人生势必苍白,欲望过度必然使人生陷入痛苦的深渊。潮起潮落都是风景,能发能收才是至境。

【第26句】:【禅心佛语】佛教我们要慈悲喜舍,对一切众生有一个大慈悲心。这比我们保存的最宝贵的珍宝还珍贵,看见一切都生欢喜。这都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未来的诸佛,我们有什么可骄傲的呢?每部经都是这样教导的,一切众生都是未来诸佛、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这样子你还能傲慢起来吗?这就是转化你骄慢、愚痴、贪恋的心。

【第27句】:乡间流传一个说法:别人辱骂你,说明对方与你有缘,有孽缘。辱骂你一次便给你消了一点业,等你的业消完,对方骂你,那是对方在给自己积业的同时,为你积福。有人骂你,是你的造化,应该感恩骂你的人;人家骂你你就生气,说明你的修行还不够。

【第28句】:【元、白云望江南歌】沙婆苦,光影急如流,宠辱悲欢何日了?是非人我几时休?生死路悠悠。三界里,水面一浮沤,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何似早回头。

【第29句】:好的开始,是慎始;善的结果,是有终。常与人诤,是愚者;与人无争,是智者。凡事皆是变数,故我们当随缘;随缘则是尽力去做,而不必执着。错不知错,是无知;错不能改,是无救。与人沟通的秘诀,就是要放下自我的成见。与人相处的要诀,就是要真心的接受对方。心要坚持亦不执着;事要随缘亦要把握。

【第30句】:【禅心佛语】人的心量非常广大,如同虚空一样,没有边际,没有方圆,没有大小,也没有颜色,没有上下长短,没有怒喜,没有善恶是非,也没有头尾。像这样超越对立,融化矛盾,不执著、不贪爱,就是般若和禅定。

【第31句】:【禅心佛语】古代的禅师说:道在屎溺。意思是说任何事物中都存在道,我们在任何事上都能认识道。一旦我们觉悟其中的道,依道行事,便能获得清净安祥。

【第32句】:【禅心佛语】当我们手中抓住一件东西不放时,我们只能拥有这件东西,如果我们肯放手,就有机会选择别的。人的心若死守着自己的观念,不肯放下,那么他的智慧也只能达到某种程度而已。再深的伤口总会愈合,无论它会留下多么丑陋的疤;再疼的伤痛终会过去,无论它曾经多么痛彻心扉。

【第33句】:【禅心佛语】人生其实很短暂,不要等到失去了以后,才知道后悔,才想要珍惜,那样就太晚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老天也不会给你第二次的机会,所以请好好把握自己想要的东西和想要珍惜的人。

【第34句】:【禅心佛语】佛让我们做自己命运的主宰。改变命运不是要靠神,而是要靠自己。以改变心态的方式去改变命运,这才是究竟的改变。因为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嘛。心态改变了,自己就改变了;自己改变了,世界也就随之改变了。以佛法把握自己的心,这样就把握一切了。

【第35句】:【禅语人生】我们人为什么有病?就因为平时不注重健康。少行淫欲,多做运动,就是健康的根本基础。你若一天到晚行淫欲,不守规矩,你身体永远不会健康的。

【第36句】:【禅语人生】有的人以为上师、佛菩萨具有主宰苦乐的权力,因此尽力供养讨好他们,自己不作修持,胡作非为,遇到痛苦又临时抱佛脚,这样的祈请是错误的。苦乐并非取决于佛菩萨,主要在于自己的心态与行为是善是恶而决定。因此,不要放逸,随时保有觉照力是很重要的。

【第37句】:【禅语人生】物质上的贫穷,不应该会妨碍人有高贵的想法。事实上,后面这个要远比财富来得重要。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我们有了一个大脑和一副身躯,就算我们一贫如洗,我们已经拥有最基本的了,所以没有任何理由丧失信心,封闭自己。

【第38句】:【经典佛语】“德才兼备”把“德”放在了第一位,以德为首,旨在强调“德”比“才”更重要;从国泰民安、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等综合角度来考虑,的确是这样,这一结论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领导干部或者专家学者都是一致赞同、认可的。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才也没有德的人将如何生存。

【第39句】:【禅语感悟人生的文案】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面对着一切,过去了就应该放下,无须纠缠,淡定从容,犹如云聚云散,顺其自然。每一天,每一刻,都是结束,也都是开始。只有守住内心的清净与祥和,才能在茫茫的人生旅程中欣赏到美丽的风景。

【第40句】:【看透世事的禅语】恒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生活中的小恶没有大碍,小恶也会污染我们的心灵;不要以为生活中的小善不以为然,小善也能给这个社会带来一份温暖;正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只要不欺了自己的良心就是真正的好人。

【第41句】:【禅心佛语】淡淡的日子淡然地过。生活如水,人生似茶,再好的茶放到水中一泡,时间久了,也就淡了。也许是棱角平了,或许是成熟稳重了,脚步越来越踏实,日子越来越平淡。人生步入另外一种境界,—淡然。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虽然一样渴望一切都好,但也能安然地接受一切不好。淡然,是人生的一种成长。

【第42句】:【心灵禅语】一个人的成熟与否,不是出口成章,说出许多深刻的道理,或者是思想境界达到很高。而是待人接物让人舒适,并且不卑不亢,保留自我的棱角又有接纳他人的圆润。成熟的人不需要辩解,仅仅一个微笑就足够了。

【第43句】:懂因果的人即使面对烦恼和痛苦也可以从容面对,因为他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与他人无关;不懂得因果的人面对烦恼和痛苦只会沉浸在痛苦中,甚至抱怨他人和环境,不会想法走出来,久而久之当这种承受力达到极致就会导致忧郁。所以同样的烦恼有的人可以转为智慧、有的人只能将其变得苦上加苦。

【第44句】:佛能包容天下事。我们为人处世也要看得开,放得下,那么凡事都随缘,不生计较。你包容别人,别人包容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帮助你,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第45句】:【禅心佛语】人生不是赌气或负气。负气,千差万别。只要违逆了自我的习性,都可能出现这一股负气。其实,人要争气不斗气。争的是道理,是人品,是能力,是眼光,是责任,是担当,争得合理合法,争得光明正大,争得别人心服口服才是。但绝不要赌气或负气,决不放弃的是我们的责任、底线、根基和动力。

【第46句】:不要想得太多,就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内心变得强大点,独自一个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感受城市的脉搏,去了解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只有等到自己走出去的那一刻,才是自己成长的时候。

【第47句】:【禅心佛语】佛学中的执著,是指任何不合于修行法度的身、口、意之虚妄的折腾。执著使我们造作诸业,是烦恼的根本,对于一个修行人而言,哪怕只是起心动念上的执著都是不对的,因为杂乱无章的心念一直遮蔽着我们本然的觉慧,执著的人绝无转识成智的可能。所以,如何去执著是任何一个修行人都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第48句】:【佛心禅语】把自己抬得过高,别人未必仰视你;把自己摆得过低,别人未必尊重你;没有人是完美的,无须遮掩自己的缺失。做人要能抬头,更要能低头。一仰一俯之间,不仅是一个姿势,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品质。逆境时抬头是一种勇气和信心;顺境时低头是一种冷静和低调。有力争上游的勇气,更要有愿意低头的大气。

【第49句】:【禅心佛语】为善有三义:与人为善、多行善事、广结善缘。万善归德,德不修则品不立,业不进,做不好人就修不成法,证不了果,得不了道,成不了佛。古今高人以“善德”成道又以“善德”度人,为善者心安,有德者天助,诚非虚言。

9801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