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收藏最多的经典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严将出强兵,严婆出巧媳】(谚)将领严了,就能带出强兵;婆婆严了,就能带出巧媳妇。指严格的要求能出有用的人才。

【第2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谚)从俭朴进入奢侈容易,从奢侈变为俭朴却很难。指人养成奢侈浪费的习性后就很难改变。

【第3句】:【树高不能撑着天】释义:比喻本领再大也有个限度。例句:俗话说得好,树高不能撑着天。孙悟空本事大,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

【第4句】:【死马做活马医】(惯)马即便已死,也把它当作活马来医治。比喻明知事情没有希望,仍作最后的努力。 也作死马当着活马医。 死马当成活马救。

【第5句】:【钟不扣不呜,鼓不打不响】释义:比喻事情做了,总会被人知道。例句:钟不扣不鸣,鼓不打不响。欲人不知,莫若不为。你做的事,外边哪一个不说的?

【第6句】:【宰相家人七品官】(谚)宰相家的奴仆,也相当于七品官。旧指主子显贵,奴仆也跟着抬高地位。 也作宰相门前七品官。 宰相家奴七品官。

【第7句】:狗叼猪尿泡——空欢喜

【第8句】:【万万岁】在古代,天子或皇帝称为“万岁”,诸侯或亲王称为千岁,“万万岁”称谁呢?太上皇?显然不是。“万万岁”不过是对皇上的阿谀奉承之词。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 “万万岁”一词,出现于唐朝。相传武则天称帝后,特别喜欢别人吹捧她,借以抬高自己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銮殿召集翰林院众学士,出题答对。她脱口出了上题:“玉女河边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众学士搜肠刮肚,对答了几十句,武则天都不满意,甚觉扫兴。这时一位惯于拍马屁的学士看出她的心思,忙吟答道:“金銮殿前呼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武则天听了十分满意,推为杰作。从此,“万万岁”一词就流传于朝野,历朝历代如此。

【第9句】:【敢揽瓷器活,定有金刚钻】(谚)瓷器活:修补瓷器的活计。金刚钻:用金刚石做钻头的钻子。有金刚钻,就敢揽修补瓷器的活计。借指有某方面的专长,就敢承办某方面的事情。

【第10句】:【铁板钉钢钉——硬到家】(歇)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形容人性格极其刚强或态度十分强硬。

【第11句】:怀胎妇女——肚里有货

【第12句】:【打翻了五昧瓶——甜酸苦辣咸样样全】(歇)五味:指酸、甜、苦、辣、咸,泛指各种味道。形容心情极其复杂,各种感受都有。 也作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都有。 碰翻了五味瓶——咸酸苦辣都涌上心头。 泼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色俱全。

【第13句】:光棍遇着无皮柴——对光棍

【第14句】:【有智赢,无智输】(谚)指在任何比赛中,智慧的高下往往决定着输赢。

【第15句】:星期天,我和姐姐都在外婆家玩。我俩因为一件小事争吵起来,我就不再理姐姐了。外婆看到这种情况,关心地询问我是为什么。我说:“姐姐老爱说我的过错。”外婆听后,笑着说:“说话,说话,说过就‘化’了。你小小年纪,怎么还记仇呢?”(四川·广元)

【第16句】:扁担挑彩灯——两头美

【第17句】:赤脚戴礼帽——顾上不顾下

【第18句】:【一把年纪活到狗身上】年纪大没有长进,做事不像人样。 成语:马齿徒增。茅盾《秋收》:“他觉得镇上的老爷们也不 像‘老爷’了……而且因为他们‘老爷’太乏,竟连他老通宝 的一把年纪也活到狗身上去!”

【第19句】:【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指突出,优秀。类似的:谷子地里长 出一棵高梁。成语:出类拔萃。清代《红楼梦》:“如今你还 了得,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你又会做文章了!”

【第20句】:【蹦不了蛤蟆跑不了鳖】(惯)比喻当事人谁也逃不掉或脱不了干系。

【第21句】:【鸡一嘴,鸭一嘴】(惯)1斥责人在别人谈话时乱插嘴。2比喻人多嘴杂,意见不统一。3比喻议论纷纷。

【第22句】:【拿豆包不当干粮】(惯)豆包:包有豆馅儿的包子。比喻小看了有本事的人。

【第23句】:【棉桃里面找胡桃——专拣硬的敲】(歇)棉桃:棉花的果实,形似桃。胡桃:核桃,这里指核桃树的果实。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 比喻专打击态度强硬或本领过硬的。

【第24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语是指忧患使人勤奋、警觉,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致死。常用来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于民于国同理。此典出自《孟子·告子下》:“人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战国时期的孟子经常到各国游说,用事实劝谏那些国君:传说中的虞舜曾当过农民。春秋时的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人,有的被囚禁,有的隐居海滨,有的靠放牛度日。经过这些磨炼,他们后来都担当了重要职务并成为很有成就的人。孟子指出:一个国家,如果经常处在安乐之中,在外没有敌人来犯的忧虑,国法又不严,那么这个国家往往很快就会灭亡。中国的历史反复证明了孟子的论断是正确的。

【第25句】:【肥猪拱庙门——自来】(歇)指自己送上门来。

【第26句】:【拍马屁】(惯)旧时称赞马好时常拍马的屁股。比喻极力讨好、奉承人。

【第27句】:【针眼里过牛】谓办不到的事。类似西方国家谚语:骆驼 穿过针孔。沙汀《淘金记》:“因为现在的事,真也真得,假也 假得。假的时候,针眼里过得牛!”

【第28句】:近年来,村里各家各户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爷爷感慨万千,说:“旧社会,泥瓦匠住草房,卖盐的喝淡汤,纺织娘没衣裳,当奶妈的卖儿郎,挖煤哥家里冷得像冰窖,淘金老汉家里穷得响丁当。还是新社会好啊!”(河南·长垣)

【第29句】:【灯消火灭,水尽鹅飞】(惯)比喻财势消尽,依附者散去。

【第30句】:【邮票齿】孔现在寄信时,将买来的连在一起的几张邮票用手一撕,所需的邮票就会顺着齿孔掉下来,且邮票不仅不受影响,反而因齿孔部位的半边齿印排列整齐而更加美观,使用起来很方便。那么,它是谁发明的呢? 1848年,伦敦市中心的一家酒店来了一个记者,他一面饮酒,一边撰写当天的通讯稿件。当他把写好的稿件塞人信封,准备贴上邮票时,却找不到裁邮票的剪刀。迫于无奈,他从衣襟里取下一枚小别针,在两枚邮票的空隙处用别针尖刺了一连串均匀的小孔,然后轻轻撕开,竟然十分整齐美观。做者无意,观者有心。坐在记者对面的亚瑟·亨利,心中暗想,假如能发明一种打孔机,在每枚邮票的四边都打上小孔,那么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结果他真的发明了打孔机,自此,齿孔邮票问世。

【第31句】:【趁水和泥】释义:利用时机,利用条件。例句:“节目一演,马上会把基层干部的思想搞乱,这时咱们趁水和泥,联系实际,大揭大批,甚至当场可以把赵越揪出来……”

【第32句】:【拖油瓶】旧社会妇女再嫁,前夫所生的子女被带到后夫家去,俗称“拖油瓶”,是方言,北方则称“带官儿”。“拖油瓶”其实是以讹传讹,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拖有病”。旧社会天灾人祸频繁,一旦寡妇带来的孩子有什么三长两短,往往引起前夫家亲属的责难,后夫为避免“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样的纠葛,娶寡妇做妻子时,就要请人先写一字据,言明前夫子女来时就有病,今后如有不测与后夫无关。因此人们就把再嫁妇女的子女称为“拖有病”。由于“拖有病”与“拖油瓶”字音相近,就被人们说成了“拖油瓶”。这是对再嫁妇女子女的不尊重,

【第33句】:【山有木,工则度之;宾有礼,主则择之】(谚)度:计算,估量。 山上有树木,工匠就会去估量如何采用它;宾客有礼仪,主人就会择优录用他。指只要有才,就不愁不被选用。

【第34句】:恶狼生了贼狐狸——不是好种

【第35句】:【胜者王侯败者贼】见“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第36句】:【抱粗腿】(惯)指攀附有钱有势的人。

【第37句】:【竹桶倒豆子倒】道谐音,谓彻底说出,没有保留。成语: 和盘托出。刘绍棠《两草一心》:“天天晚上收了工,吃完饭, 四十人在对面炕上盘膝而坐,面面相觑,目光呆滞,表情死 板,一个个向管教人员交心,必须竹桶倒豆子,不倒干净不 散会。”

【第38句】:【 几十年如一日】一贯如此,没有变化。台湾朱秀娟《女强 人》:“想想看,十多年如一日,哪件事我不听你的。”

【第39句】:沉香木当柴烧——屈了材(才)

【第40句】:【人活心,树活根】(谚)人活着,就凭着有颗良心,没良心的人不算是人;树活着,就凭着有根扎在土壤里,没根的树活不成。指为人要有良心。也指人活着要凭心劲。 也作人活良心树活根。 人靠心,树靠根。 人靠好心,树靠好根。

【第41句】:我在写《我的家乡》的作文时,问爷爷家乡以前的情况。奶奶在一旁插话说:“小亮子人小心路大,倒刨树清根地问不完了。”(江苏·盐城)

【第42句】:【走道拾元宝,只花个弯腰的工夫】释义:比喻不费多少力就得到很大好处。例句:刘万说:“是呀,这回你是走道拾元宝,只花个弯腰的工夫,破费几个钱也是应当的。”

【第43句】:人皮包骨头——心里脏

【第44句】:【猫要捕鼠,必先伏下身子】释义:比喻做机密事,要先隐蔽好。例句:他说:“要少言少语,言多语失,走漏了消息不是玩儿的,虎要取食,必先蹲一下势子。猫要捕鼠,必先伏下身子。”

【第45句】:【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歇)灯台:灯盏的底座。 一丈八尺高的灯台,点起灯能照到别处,却照不到灯台自身。比喻人只看见别人的短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第46句】:【吃人饭拉狗屎】(惯)吃的是人饭,做的不是人事。斥人做尽坏事。 也作“吃人饭不拉人屎”。

【第47句】:【怀揣金刚钻,敢揽破瓷碗】(谚)金刚钻:用金刚石做的钻头,能钻透瓷器。指有了金刚钻,才敢承揽补修瓷器活。比喻有某方面的本领,才敢承担某方面的任务。

【第48句】:【 刮十二级台风】形容来势凶猛。黑雁男《十年动乱》:“在 史无前例的十二级台风的席卷之下,死的死了,倒的倒 了……”

【第49句】:【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不用费心寻找,眼前就能找到。袁 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嗨,不用找!远在天边,近在眼 前,现成儿就摆着一个呢!”

【第50句】:【看景不如听景】见“观景不如听景”。

【第51句】:狗咬吕洞宾——不懂好歹;不认得真人:不识好歹;不识好人心;不识真神仙;有眼不识真人

【第52句】:【拍马】“拍马”又称“拍马屁”,现在用来比喻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行为。然而,“拍马”一词,原来却是一种古老的礼俗。“拍马”源于古代西北游牧民族地区。据文史载,当时人们骑马相遇,看到对方的好马,总爱拍着马屁股说“好马,好马”,称赞一番。久之,拍马便成了人们相见时的一种礼节风俗。后来有些人看到权贵驾到,不管马的优劣,总争着上前,拍着马的屁股连连恭维:“好马,好马,大人的马好!”此处拍马是假,拍人是真。从此,也使“拍马”一词发生了质变,变成了阿谀奉承的代名词了。

【第53句】:玉米一收下来,妈妈就把吃的麦面换成了玉米面。我嘟囔着说:“打几千斤麦还舍不得吃,也不知道省个啥?”妈妈说:“过日子比树叶还稠,不能吃今儿没有明儿。细水长流,省了还是咱自家的。”(河南·郸城)

【第54句】:【 米不够,水来凑】谓降低质量,凑足数量。类似的:貂不 足,狗尾续。杨沫等《青蓝园》:“汪不进行调查采访就杜撰 文章,米不够水来凑,不仅触法,这也是职业道德所不容。”

【第55句】:【孩儿不嫌娘丑】见“儿不嫌母丑”。

【第56句】:【三两棉花四张弓——细细地弹】(歇)弓:弹棉花用的绷弓儿。弹:谐“谈”。指详细地谈谈。

【第57句】:水桶烂了底——两头空

【第58句】:【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指互相需要,正合适。电视黄 梅戏《天仙配》:“正好,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爹爹正要 雇一个长工。”

【第59句】:半夜吃小鱼——摸不着头脑;首尾分不清;囫囵吞

【第60句】:既会杀猪又会做饭——多面手

【第61句】:【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释义:王叔和:晋朝的医学家,著有《脉经》、《脉诀》。读医书,不如多在治病的实践中学习医术。例句:“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不瞒太爷说,晚生在江湖上胡闹,不曾读过什么医书,却是看的症不少,近来蒙少爷的教训,才晓得书是该念的。

【第62句】:【贼咬一口,入骨三分】(谚)指受到恶人诬陷的人,往往含冤受屈,难以洗清。

【第63句】:【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释义:饿死也不偷盗,屈死也不告状。旧日寸打官司告状没有钱不行,所以穷人冤屈再大也只能忍受,不去告状。例句:让你心甘情愿地给他当牛做马,所谓“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就是让你认输。

【第64句】:【有三门穷亲戚不算富,有三门富亲戚不算穷】释义:亲戚之间,关系密切,要富都富,要穷都穷。也说“有三门富亲穷不了,有三门穷亲富不了”。例句:“你看他那会儿穷吧,他给妹子找的婆家是富农;通过富农绕来绕去,又跟一个小土地主攀上亲,把大闺女嫁过去了;再一绕,二闺女成了北京一个小铺家二掌柜的儿媳妇。常言说,有三门穷亲戚不算富,有三门富亲戚不算穷。”

【第65句】:【宁扶旗杆,不扶井绳】(谚)旗杆是直的,可以扶起;井绳是软的,不能扶直。比喻帮人要帮有自强意识的人,不帮那些不能自立的人。

【第66句】:【一渊不两蛟】(谚)渊:深潭。 蛟:蛟龙。一潭深水中,不能同时容得两条蛟龙。比喻在同一处地域里,不能同时并立两个实力相当的人物或集团。

【第67句】:【红烧鲤鱼吃中段】选择有利的,选择所需要的。成语:断 章取义。李英儒《上一代人》:“谷妈妈红烧鲤鱼吃中段,单 捉住这一句话,引申着说:可光有儿子,终归还缺一面呵!”

【第68句】:放马后炮——有啥用

【第69句】:【摸不准脉窝】(惯)比喻找不到问题的症结。

【第70句】:小霞后天就要到县城参加歌咏比赛了,可她仍像没事似的。她妈妈对老师说:“别看她这几天表面上挺悠闲的,心里可又是锣又是鼓的,在暗暗用劲呢!”(山东·平度)

【第71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难找,偶然得之,幸运。 鲁迅《朝花夕拾》:“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 引寻到了。”

【第72句】:【老子英雄儿好汉】父子两代都是英雄。又指父亲是英 雄,儿子必然是好汉。表示血统高贵,或职业相承。梁斌 《红旗谱》:“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你和你们老人家精神 头儿一模一样。”

【第73句】:属算盘珠的——拨一拨,动一动;不拨不动;随人拨弄

【第74句】:【卖后悔药】(惯)比喻事后懊悔。

【第75句】:【算盘珠子,不拨不动】指不自觉,没有吩咐就不知道主动 做事。张贤亮《河的子孙》:“这样,庄户人干起活来就跟算 盘珠儿一样,拨一下动一下;有的连地也不会种了。”

【第76句】:在诊所,妈妈问医生:“我整天在屋加工服装,连门也没有出过,咋还会感冒呢?”医生听了笑着说:“海风,风行一大片;室风,风走一条线。所以,你不出屋门有时也会感冒啊!”(河南·许昌)

【第77句】:【庄户人挑粪担——两头都是屎】(歇)庄户人:指农民。屎:谐“死”。形容处境险恶,无论如何都是死路一条。

【第78句】:一网打尽天下鱼——想得到办不到

【第79句】:【到乡随乡,骑马随鞍】(谚)指到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里,就要随顺着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人情,这跟骑马必须贴着马鞍是一个道理。 也作“骑马随鞍,入乡随乡”。

【第80句】:【 晴带雨伞,饱带干粮】顺利之时,要想到困难,做好准备。 类似的:饱带干粮热带衣/冷不冷带衣裳,饿不饿带干粮/冬 不可以废葛,夏不可以废裘。《北京日报》(1982,7,19):“晴 带雨伞,饱带干粮,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之谈。”

【第81句】:出土的甘蔗——节节甜

【第82句】:【 成大事不记小仇】要做成大事,不应该计较小的冤仇,要 能够容人。姚雪垠《李自成》:“他的左右都巴不得一下子攻 破城市,替他报仇。他说,成大事不记小仇。”

【第83句】:干活休息时,大家谈起了弟兄几人中,常常会有一个不争气的,并且还举了一些例子。张大爷结语似的说:“‘三斑出一鹞,三虎出一豹’,看来是很有道理的。”(河南·西平)

【第84句】:【竹叶青】竹叶青酒享誉中外,难道它的名字与竹子有关?竹叶青与汾酒同一产地,它以汾酒为原料,另以冰糖、白糖、竹叶、陈皮等十二种中药材为辅料,酒味美甘润。传说山西酒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酒会,请众人品尝各种新酒,以便排列名次。这年,酒会又要开了,一家酒坊老板让两个伙计抬上一坛新酒先去,说自己随后就到。这两个伙计抬到半路汗水淋漓,正遇到一片竹林,便进去歇凉。由于口渴难忍,便偷偷开坛将酒喝了一半才继续往前抬。可是酒少了一半不行,因此,他们走到另一片竹林,见石根下有一湾小时,便用水把酒坛灌满。出乎意料,在酒会上,大家青树林都说是好酒,评比结果,名列第一。酒坊老板发现此酒比自己酿造的酒好得多,便追问那两个伙计,伙计说了实话。酒坊老板知道那竹泉是酿酒的好水,便在那里开了口井,将酒坊迁过来。从此,便酿出一种绿晶晶、青澄澄的好酒。因其色如竹叶,井在竹林,就把它叫“竹叶青”了。

【第85句】:【老爷好见,舅舅难缠】指大人物好说话,手下人常常刁难。 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我也调侃说古言曰,老爷好见,舅 舅难缠。找张校长,自不能迈过你这大秘书的锅台上炕 呵。”

【第86句】:【千里眼】喻指人眼光敏锐、看得远。“千里眼”在古代只能是个幻想或夸张比喻之词,现在则变成了现实,天文望远镜能观测到无数个星球。那么,“千里眼”源自哪里呢?据《魏书。杨播传》记载,北魏光州刺史杨逸体恤百姓,为政清廉,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他广设耳目对下属进行监督,下属因公外出时都自带干粮,再也不敢到处吃请了。他们都说杨逸仿佛长着千里眼,纵使躲进密室收受贿赂,也会被他知道的。

【第87句】:【拣日不如撞日】(谚)撞日:碰巧遇上吉日。指与其挑个好日子办事,不如现在就办。

【第88句】:有人说小宝那么瘦,肯定是有病。小宝妈说:“瓜好不在大小,健康不在胖瘦。我儿子的身体好着呢!”(广东·龙川)

【第89句】:保险柜里安家——图的是安全

【第90句】:【寺破僧丑,也看佛面】(谚)纵然看不上破烂的寺院和丑陋的和尚,也应该看在佛祖的面上照顾他们。 比喻瞧不起当事人,也应顾及与他有关的人的情面。

【第91句】:【不图锅巴吃,不在锅边转】(谚)比喻不是为了某种利益,就不会有行动。

【第92句】:【吃了灯草灰儿——说得轻巧】(歇)灯草:灯心草茎部的中间一段,质地很轻,可做油灯的灯芯。 讥讽人把事情说得过于轻巧。

【第93句】:【白脸奸臣】“白脸奸臣”不是生活中的小白脸都是奸臣,是戏剧中脸谱的一种色彩,一般涂白色脸谱的人物多为奸臣。其代表人物是曹操。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但他对当时历史的发展——由分裂到统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约在曹操当时,许劭就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是说曹操若生活在太平盛世,则必然是皇帝的股肱之臣;假如生活在乱世,他就会成为驰骋天下的英雄,可以成就一番霸业。这本是对曹操的溢美之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断章取义,将枭雄变成了奸雄。这个变化大约开始于两宋之交。逐渐兴起的北方游牧民族蚕食北宋天下,于是,人们开始向江南逃难。逃到江南后,面对日益强大的北方,人们心里开始害怕,现实生活中对其又无可奈何,于是只好借助艺术来丑化北方。而代表着北方的历史人物曹操,一样对南方虎视眈眈,逐渐曹操就变成了民间的假想敌。恰逢此时民间文艺开始兴盛,勾栏瓦肆成为专业表演场合。于是,人们开始在舞台上丑化曹操。久而久之,曹操成了奸诈之徒的典范。尤其随着《三国演义》的问世,曹操在民间的形象彻底定型,“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背汉的奸臣。《三国演义》反过来影响了戏曲舞台对曹操形象的塑造。清代以来,随着京剧的诞生,三国戏在舞台上独领风骚,白脸曹操也就成了奸臣的代表,以后的奸臣脸谱都涂白色。

【第94句】:【脸皮厚】(惯)指人不知羞耻。 也作脸皮三寸厚。 脸皮铜钱厚。

【第95句】:船上开晚会——载歌载舞

【第96句】:我潦潦草草地写完了家庭作业,妈妈看见了说:“这是什么作业呀,鸭子咯嗒泥——糊涂一片!”(河南·新野)

【第97句】:【戏法人人都会,各有巧妙不同】(谚)指人人都会变戏法,但巧拙不同,自然效果两样。常比喻处事。 也作戏法人人会变,各自巧妙不同。 戏法人人会变,巧妙各有不同。

【第98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谚)旧指人的生死与贵贱,都由天命决定。

【第99句】:【人生四大喜事】人生四大喜事即“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它源自哪里呢?是谁把它们凑到一块的呢?它源自北宋神童汪洙所作之诗编《神童诗》,其被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普遍作为儿童启蒙教材。诗中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对少年儿童提出勤学苦读、求取功名,将来报效国家的远大目标。根据明朝《万姓统谱》记载:“汪洙,字德温,鄞人,九岁善赋诗。”做官后曾拜太宗正卿,至观文殿大学士。世人搜集了他所做的诗六十多首,“用训蒙学,为《汪神童诗》。”但是在宋代,真实的汪洙是明州(宁波)鄞县人,以治《春秋》得名,多年在乡村从事教育。所以,明朝人有关汪洙神童事迹的记载大多是虚构的,而其撰写的如此多的《神童诗》也很可能是靠不住的。但后世毕竟有这样一篇广为流传的《神童诗》,它的编者应该是宋元时人托汪洙这个伪神童,汇编众多诗歌而成的。而人生四大喜事南宋中期已被传诵,比如当时著名学者洪迈就在《容斋随笔》中记载“旧传有诗四句,诵世人得意者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将这四大喜事列入启蒙教材《神童诗》,有助于提升儿童刻苦读书,将来求取功名和富贵的积极性。

9878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