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网红喜欢的心灵禅语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善待,有时候,就是一个亲切的姿态,就是一种温和的态度。心胸宽广,不是指能装得下几个自己,而是指可以盛得下多少个他人。旋马之地,接纳他人无数,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善良的心。善待,本质上就是一种心疼。当然了,一个人,心疼了别人,也会被这个世界心疼。

【第2句】: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而思想是无形无相的。也就是说,人有形的肉体有相的行为是受制于无形无相的思想。疾病也是同样的道理。

【第3句】: 我将自己的灵魂剥开,让美好的和龌龊的都无所遁形,我希望 这是一个对人世有益的标本,能让灵魂自修者有所借鉴,少走弯路。

【第4句】:观念决定行为,掌握了清净的观念,才有清净的行为。而清净的观念来自于学习和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认知。

【第5句】:人,皆有体温。体温之温,不仅是生命的标志,引申而去,也为人性的本色。人有了这个本色,人生可出彩,人际可和谐。从这个本色概括而言:做人当有温。

【第6句】: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可见这句佛语的深刻含义。有些人,有些事,我们不能强求,也强求不来,既然这样,就放宽心态,任其顺其自然。保持一个豁达的心态,不让自己活得累,更不让自己心太累。

【第7句】:修养是一种美,是一种德.修养是智慧的心曲,是思想灯盏。修养是一杯温馨的茶,你只有仔细地品尝,才能欣赏到它的妙处。修养是隐藏的美,高贵典雅,又清新透明。它像有朦胧薄雾的清晨那样令人遐恩,又像静谧安逸的黄昏那样让人憧憬,认真体味,你就会感觉到它的浓郁和美好.

【第8句】:痛苦是一种财富,你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合理地控制和利用它,它将给你的人生以鼓舞和动力。

【第9句】:【天天禅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与快乐,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诚恳地愿意去播撒幸福与快乐的种子——断恶行善。所以多数人越找求幸福与快乐,越会适得其反。这就是生死永无止息的原因,更是痛苦无穷无尽的理由。

【第10句】:【佛学智慧经典文案】《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介绍了多方面的“善知识”:在做人态度方面,有四种善知识:“一者外如怨家,内有厚意;二者于人前直谏,于外说人善;三者病瘦县官为其征松忧解之;四者见人贪贱不弃捐,当念求方便欲富之。”

【第11句】: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囚牢,我们进进出出并不曾得过自由,每个人 都向往更广阔的天地,因为在那里我们的生命能够更自由地飞翔,但是很多 时候,我们会被固有的经验和看法所羁绊,心也被上了锁。

【第12句】:若优婆塞受持戒已,商贾贩卖不输官税,盗弃去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犯国制,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优婆塞戒经》卷三,净戒品

【第13句】: 父母无论怎么批评你,你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是最优秀的。因 为希望你更优秀,所以批评可能会多一些,有时候,批评的话甚至很 难听。父母对你的期望值总是在不断提高,即使你已经很优秀了,在 他们看来,你还应该更优秀。请不要因为父母的批评而气馁,你要体 谅他们,他们的批评往往不一定正确。

【第14句】:若约当人分上,从来地事,不论初入丛林,及过去诸佛,不曾乏少。如大地水,一切鱼龙初生及至老死,所受用水,悉皆平等。一《安国慧球禅师》

【第15句】:愿心定,目标不在远处成功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刻开始,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第16句】:活在当下是一种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生活方式。当你活在当下,没有过去拖在你后面,也没有未来拉着你往前时,你全部的能量都集中在这一时刻,生命因此具有一种强大的张力。

【第17句】:显大机,明大用,得夫俱表,是非杳忘。绝尘绝亦,透声透色。重重无尽,事事圆融。——《圆悟佛果禅师文案》

【第18句】:“相争”并不是一件坏事,关键要抓住其有利的一面而尽量避免其不利的一面。最聪明的相争是对事不对人,将重点放在解决问题、达成目标,而不是打击、征服别人。

【第19句】:我们唯一能抓住的实际的东西其实也是虚空的,实有其实是虚空的另一种表现。

【第20句】:心灵的统一、调和非常难,如果我们心里不调和,紊乱得很,即使是在美好的环境里也不能够去领会、享受。——耕云先生

【第21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对修行不负责的人分两种。一种是,到处皈依,从不修行;另一种是,从不皈依,到处学佛。

【第22句】:佛云:“自己是自己的怙主,自己是自己的敌人,行善与作恶的时候,自己是自己的证人。”

【第23句】:善待社会,善待他人,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只要心中常怀善念,处处皆有爱的光辉闪现。有时候,一个发自真诚与爱的小小举动,就会铸就博爱的人生舞台。

【第24句】: 我们常常做一些看似有用,其实无用的事情,常常说一些看 似该说,其实无关紧要的话,常常写一些看似有意义,其实可有可无 的文字。或许这并非我们有意为之,却总是欲罢不能。为什么会产生 这种现象?个人觉得,这可能源于人性中的一种迷惘和无助,也可能 源于生命的孤独与寂寞。

【第25句】:净土法门是易行道,弘扬净土法门也是易行道。老实说,是阿弥陀佛在弘法,我们的任务是:让众生听到这一声阿弥陀佛。若能念出一声来,便为万事大吉,大功告成。至于此后的善根成熟,那是弥陀的事。

【第26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随便起心动念,也不使他人起心动念,一切随顺因缘,不强加自己的主观意念,勿忘勿助。

【第27句】: 当信任成为一个社会的稀缺资源,即使表面太平,它内在的 秩序实际已经错乱。信任危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精神分裂症,如不及 早疗治,后果不堪设想。

【第28句】: 年轻时我们向往天空,希望鹤立鸡群。当岁月走过,当发染 冰霜,我们才真正理解,天空为什么永恒高远,鹤立鸡群是何等寂 寞。那时花开,生命里有无穷律动,却并不懂得人生,选择往往对错 各半。因为心性高远,我们选对了飞翔;因为生活的懵懂,却选错了 对象。大地是鸡的故乡,天空才是鹤的天堂。

【第29句】: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楞严经》

【第30句】:问:“如何是学人心?”师日:“尽十万世界是你心。”——《长沙景岑禅师》

【第31句】: 佛在教诲世人时,总是会特别强调“宽容”与“原谅”。因为一个人 如果懂得了“宽容”与“原谅”,很多怨恨也就自然而然地远离了你的心 灵。“大肚(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句话既说明了一种胸襟,也道出 了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

【第32句】:归命佛法僧,定不堕恶道,弃舍人身已,当获得天身。一心归信三宝,决定得大加持,所求圆满。(古印度)莲花生

【第33句】:【天天禅语】很多时候我们做人失败,修行不成功,其原因是我们对自己缺乏智慧的自醒与自察,反而对他人投入了丰富的鉴别与想象。对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糊里糊涂;对他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却一清二楚。其实我们应该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能使我们进步与成功。

【第34句】:知诸众生悉皆如幻,知诸如来悉皆如影,知诸界趣业行受生悉皆如梦,知诸世间所现果报如镜中像,知诸世间诸有生起如热时焰,知诸国土依心想住悉如变化。“四十华严”卷二

【第35句】:凡圣情尽,体露其常,随宜出兴,不失于时,故日用心难。——《紫柏尊者别集》

【第36句】:有些人修禅宗,只注重个人的生死,不管众生的死活。这种发心,显然属于小乘的发心。

【第37句】:事物本身没有快乐与痛苦之分,一件事究竟是快乐还是痛苦,关键是看我们抱着怎样的心态、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如果我们对周遭的事物感到不舒服,那也许只是我们的感受造成的。

【第38句】: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应是存诚于内,而形之于外。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

【第39句】:菩萨若见诸恶不善众生,若呵责,若软语,若驱摈,若舍之;有恶性者,现为软语;有侨慢者,现为大慢,而其内心实无侨慢。是名菩萨方便不可思议。菩萨深知众生所有罪过,为度脱故,常与共行,虽随其意,罪垢不污,是故复名不可思议。《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二,狮子吼菩萨品

【第40句】:拥有时爱惜,失去时便洒脱放手。对心爱之物不执著,即使心有不舍,也绝不为此生怒生恨。明云禅师的修养可谓非常深厚。

【第41句】:人生无从选择,所以人生有憾,所以人生有痛,所以人生迷茫,所以人生无奈,所以人生无常。无常与平常,仿若黑暗隧道是两端,一进一出,光明自现。一花一世界,一念一悲欢。

【第42句】:戒珠不假刀兵护,戒为伏藏无所侵,戒为勇伴导前行,戒为出世庄严具。“四十华严”卷十七

【第43句】:疑佛疑祖,即是不能确信自心是佛。疑生疑死,遂溺于生死流转。众生 难以对自己的命运做主,反而迷信外在之神佛主宰,若以为这就是学佛, 实可痛心。你能与诸佛、祖师心境无别吗?你能在生死流变中做的了主 吗?若不能,且立下志向,如身上着火一般,刹那不敢疏忽。

【第44句】:见骂见击,默受不怒,有忍辱力,是谓梵志。若见侵欺,但念守戒,端身自调,是谓梵志。避争不争,犯而不慢,恶来善待,是谓梵志。《法句经》卷下,梵志品

【第45句】:一滴烛泪落下来,立刻就会被一层凝结的薄膜止住;因为天地间自有一种抚慰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肤”。生死之痛,其实就像一滴烛泪落下来,突然被“肤”。

【第46句】:诸不善法生,为因能感苦,皆意为前导,与烦恼俱生。意为前导法,意尊意所使,由意有染污,故有说有行,苦随此而生,如轮因手转。诸净善法生,为因能感乐,皆意为前导,与善法俱生。意为前导法,意尊意所使,南意有清净,故有说有行,乐随此而生,如影随形转。《本事经》卷一

【第47句】:持戒可以说是一个人最可靠的标识,穿上警服不一定是真警察,关键看他的思想、言行是否合乎警察条例;穿上僧衣的人不一定是真和尚,关键看他的思想与言行是否合乎戒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记录了一个民间传说故事:

【第48句】:心即茶,茶即心。一盏清茶,折射世间万象。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于红尘之中,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于人生,浮生若茶,初品无味,再尝则苦,苦极回甜。其实,一切皆出于心,心静自然凉。

【第49句】: 人们总是羡慕那些取得成功,已经站在人生金字塔尖上的人,对于他们 成功的背后付出了什么却并不太关注。但是,只要去研究他们的攀爬经历就 会发现:他们有过坎坷和屈辱,也有过“低人一等”的经历,只不过是他们 不甘现状,不甘人下,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而后才攀上人生的巅峰。

【第50句】:分别完全是一种主观计度。本来没有的事,一分别、一计度,问题就来了,烦恼就起来了。烦恼起来了,我们的身心就不得安宁,就不得自在。

【第51句】:所有技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生欢喜心。《优婆塞戒经》卷二,名义菩萨品

【第52句】:洞悉沙门、婆罗门的所有知识,摆脱对一切知识的贪求,超越一切知识,这样的人是精通知识者。《经集》第三品,第六章《娑毗耶经》

【第53句】:人的品格犹如土壤,佛法就像种子,菩萨的功德就像苗芽,诸佛的境界就像果实。若没有肥沃的土壤,即使播下优质的种子,也长不出挺拔的苗芽,更无法结出饱满的果实。

【第54句】:生活中,一个有自制能力的人,才能够成为自己真正的主人,与人与事,才能够进退有度,并保持着宁静中的“大气”或“静气”。

【第55句】:生命里,总有一些深情无关春花秋月,总有一些遇见无关天涯零落,却是一场宿命的邀约。执手相望的岁月,在我写完的一首清韵里淡暖生香。若,遇见已无路可逃。那么,允我携一颗云水禅心,在一帧未打开的安宁里静静陪你。让爱,一直如影随形。让念,一直安然生长。

【第56句】:慈悲与智慧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犹如凤凰的翅膀,缺一不可。如同凤凰的翅膀既是左右,又是一体一般,慈悲与智慧既是两面,又是一体。

【第57句】:【天天禅语】成佛的因缘全在自身上具足,诸佛的功德皆于白心中圆满,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往外找求快乐呢?

【第58句】:凝眸,含语,细品时光如琉璃,一叶葱茏的绿意,是永驻于春日里的欣喜。心,行于诗意里的芳草萋萋,一眸碧清,涟滟着心的澄净,采一缕荷风,浅然入墨,无需着色,那禅的温热,已然是明媚的素洁。

【第59句】:耳目不防护,贪欲从是生,是名为苦种,生臭汁潜流,诸觉观气味,依于恶贪嗜。聚落及空处,若于昼若夜,远离修梵行,究竟于苦边。《杂阿含经》卷三十九,第1081经

【第60句】:令他得乐,是名为好,亦名为善,亦名为福。(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八自利利他心平等,是则名真供养佛。《大般若经》卷五七二,显德品

【第61句】:譬如有人咽喉闭塞,则能断命。如是,善男子:一切诸见,唯有我见斯能断于智慧命根。《大乘宝云经》卷九

【第62句】:所谓菩提心、大悲心,就是指彻底地实现了自我否定之后而产生的一种无私无欲、悲智双运的精神。

【第63句】:愿我们的慈悲心永恒地散布到每一角落,使众生如沐浴在温和明亮的月光下,得到真正的清凉快乐!

【第64句】:无色彩的爱——“时”不计长短,“地”不分远近,“人”不分宗教与种族,只要有苦难,我们看得到、听得到、做得到,都应尽量去付出,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干净利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

【第65句】: 如果只有一碗饭,大家可以分着吃;如果有了100碗饭,大家 就难以分着用,这是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患难容易共财难。大家都 穷的时候,人还有恻隐心,这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悲悯。贫富分化之 后,富人往往会变得麻木,恻隐之心常常被世俗的利益遮蔽。金钱容 易让人贪婪,贪婪心最容易取代悲悯心。

【第66句】:一心向善,心存善念,一念之善,一念成禅,品自然之道,而深悟人生善之根本。

【第67句】:真正意义上的坏人,是在本质上善陨灭,恶丛生。他们对人的伤害,蓄势已久,预谋已深。于是,这个世界才有了暗箭,有了冷枪,有了所有的防不胜防。

【第68句】:智慧与烦恼如天平——烦恼多一点,智慧就少一点;烦恼少一点,就增一分智慧。

【第69句】:该直行时直行,该转弯时转弯应该直行的时候不直行,是错失良机;遇到转弯的时候不转弯,是不懂得回头是岸。

【第70句】:众生迷惑失正道,常行邪径入暗宅,为彼大燃正法灯,永作照明是其行。众生漂溺诸有海,忧难无涯不可处,为彼兴造大法船,皆令得度是其行。《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第71句】:事事皆“有”则会迷,样样皆“无”则会断;言“有”则执常,言“无”则执断。

【第72句】:有一个佛教故事:有一个富家女,爱上了一个相貌极英俊的僧人。他拒绝了她的爱,但她仍不改痴心。他就问:“你究竟爱我什么呢?”她说:“我爱你迷人的眼睛。”青年僧人于是用刀剜出眼睛送给她。富家女大骇,同时大悟,于是洗净铅华出家了,随青年僧人一起修习佛道。

【第73句】:以宽容与忍让接纳对方的攻击,以微笑回应俗人们的讽刺与挖苦,以包容对待他人的误解与过失,不急不躁,忍辱不辩,对众生之苦充满恻隐与怜悯之念,淡然而无畏,慈悲而祥和,那就是觉者永恒的心态。

【第74句】: 一些人,一些事,看起来与你紧密相连,实际上根本与你无 关。你在乎了,就够了,不要指望被在乎。你的在乎是你自己的事 情,在乎得愉悦快乐是你自找,在乎得痛苦纠结也是你自找。我在乎 一些人一些事,是因为我从中找到了快乐,故而乐此不疲。

【第75句】: 被人嫉妒不是一件坏事,至少说明你比他在某些方面优秀那 么一点点。人家与你竞争,也不是一件坏事,一则提醒你,之所以被 人家竞争,说明你还没有优秀到别人难以超越的程度;二则能最大限 度地唤醒你所有的激情细胞,继续奋发。

【第76句】:无有虚空人,无诸人用人,无想不想入,无今世后世,亦无日月想,无往无所悬,我已无往反,不去而不来,不没不复生,是际为泥洹。如是像无像,苦乐为已解。《法句经》卷下,泥洹品

【第77句】:【天天禅语】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修炼人生,也就是改善思想与行为,提高素质与道德。人生的旅途上,在生活的点滴中,满怀爱心服务一切众生,让福德资粮更加增上圆满;觉悟宇宙生命的真理,让智慧资粮更加明亮观照。人生的修炼成功,就是成就;人生的道德圆满,就是成佛。

【第78句】:在家逼迫如牢狱,欲求解脱甚为难,出家闲旷若虚空,自在无为离系着。《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

【第79句】:不逐名利则杜外谤,不著文言则善悟理。悟理则本立而道生,杜谤则德孚而物化。可以自制,可以利他。不然学问愈多,去道愈远,学人愈盛,法门愈衰。——《法语一》

【第80句】:我们能不能拥有一颗慈悲的心,脸上能不能经常带有一丝笑容,口中能不能经常说一些温柔的话语,关键是每天要做心的训练,在心中建立起正知正见,要用正面、乐观的心态来培养自己的清静之心。

【第81句】:自心是菩提,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心外觅佛,终不得也。——《少室六门》

【第82句】:我们往往将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不但丝毫没有体会他人的感受,也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反而自以为是地期盼着更加美好的明天,难道最终的结果不会适得其反吗?寂天菩萨曾说过:“人人都不想吃苦,但却自作吃苦;人人都向往幸福快乐,但与自我为敌,破坏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第83句】:菩提心坚圊,说得咒悉地,余则修咒轨,所作皆无果。由略想诸法,一切皆无性,定得菩提心,非唯余能得。《不动明王经》

【第84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故知一切诸法皆由心造,乃至人、天、地狱、六道修罗尽由心造。一《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第85句】:勤心作福,不可贪清闲。少年清闲,是不祥事,非折寿即损福。(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二

【第86句】: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件好事可以看出一个人心灵的高尚纯洁。小事是大事的基础,轻视一滴水如同轻视浩瀚的海洋;轻视一棵树,如同轻视茂密的森林;轻视一砖一瓦,如同轻视高楼大厦;轻视一件件平凡的小事,怎能成就伟业?所以,智慧的处世之道,由去小恶、行小善开始,从善的一路“渐盈大器”。

【第87句】:【敏而好学学无涯,去粗取精不耻问之好求学】1.学习可以增长智慧。2.智慧用来改变人生。3.成才之路没有捷径。4.诚实谦虚地求学。

【第88句】: 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 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 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位所刺激,我们的心怎么净得下来呢?烦 恼自然时刻也不会远离我们。

【第89句】:天下的米一个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个人做不尽。同样的,一个人也无法成就天下所有的功业。

【第90句】: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念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生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第91句】:和谐自他关系,就是要用佛法的智慧,处理好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团队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系、宗教关系乃至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

【第92句】:房间因其空,才可有家具电器之摆放。众生心因其空,方能含容世间出 世间之万有而无碍。日月轮转,如烦恼如菩提,不碍虚空之性,体证此 虚空之性,暂且谓之禅心,为何暂且?只因执着虚空亦成相对,诸位, 你能粉碎虚空吗?

【第93句】:欲!我知汝本:意从思想生,我不思想汝,则汝而不有。《法句经》卷下,爱欲品

【第94句】:每一分钟的我们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所以我们并不能活在已经成为过去的昨天,也无法透支宏大的未知的明日。宇宙每一瞬都在改变,我们只有一瞬,只活在当下。生活从来不在别处,只在眼前明明白白的每一分、每一秒。

【第95句】:一个人的惯性就是一个人的特质所在,也即障碍所在。顺则凡,逆则仙,顺着习气走的就是凡夫,凡夫皆有定数。能逆而行之的才是佛,佛是已觉悟的人,命由自己决定。

【第96句】:与人和谐相处十六字诀: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你对我错。《星云大师讲演集》(二),第252页

【第97句】:【佛心禅语】 生活中我们要“随缘”而不是“攀缘”,凡事不强求,尽人事,听天 命。凭自己的能力,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不在乎得失或别人 的看法. 福祸已至,一切随缘 生死无常,贫富无常,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悟得透的,不 过空空。

【第98句】:以法为乐,以空为乐,法喜、空乐,才是真正的喜乐。世间一切,我们不一定要占有,享有的快乐更甚于占有。《佛光山开山30周年纪念特刊》

【第99句】:菩萨之情广大无边际,能包容宇宙,能无限量地爱一切众生,丝毫不求众生的回报。菩萨常念知足、安贫乐道,所追求的只是智慧,所以说“惟慧是业”——依智慧而行动,这是凡夫与菩萨不同的地方。

9915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