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适合自己的俗语经典歇后语,句句精辟入骨!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做梦吃星星——想法不低】(歇)指人想得美,却不切实际。含讥讽或责骂意。

【第2句】:【长命债,长命还】(谚)指长期拖欠下的借款,只能慢慢地分期归还,不能立马还清。

【第3句】:【姑家女,伸手取;舅家要,隔河叫】(谚)取:谐“娶”,娶亲。隔河叫:随叫就到。旧指姑表兄妹或姐弟最易成亲。

【第4句】:爸爸有时饭吃得少,就怪妈妈饭做多了;有时吃得多,又怪妈妈饭做少了。妈妈生气地说:“你的肚子是橡皮肚,紧的时候吃不了,松的时候又填不满,叫我怎么估计呢?”(四川·西昌)

【第5句】:飞机后面挂口袋——装疯(风)

【第6句】:【水利通,民力松】(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指只有修好了水利,农民的劳力才能得到解放,才能保证农作物丰产。

【第7句】:【核桃大的字,没有认得一巴掌】释义:讽剌人不识几个字。例句:这随你选好了,不论教啥子,我本家都不管的,他黄昏子,核桃大的字,没有认得一巴掌。

【第8句】:高梁秆做檩条——不是这块料

【第9句】:大海里找剑——捞刀(唠叨)

【第10句】:网里的鱼,笼中的鸟——跑不了;往哪儿跑

【第11句】:【名师出高徒】(谚)名师:德艺深孚众望的师傅。指高明的师傅培养出来的,一定是才艺出众的弟子。 也作名师手下出高徒。 名师自有高徒。

【第12句】:【光棍遇着没皮柴】(惯)没皮柴:剥了皮的木柴,一根光光的棍子。 光棍遇到光棍。比喻遇到了对手。 也作“光棍撞到没皮柴”。

【第13句】:【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见“富家山野有人瞅,贫居闹市无人问”。

【第14句】: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第15句】:【猪八戒倒打一耙】借指自己理亏yipinjuzi.com,反而攻击对方。袁静 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你这小子,还猪八戒倒打一钉耙啊! 刚才你把小梅打得鼻子里滴血葡萄,要不是我们把你拉开, 还不定打成什么样儿呢。”

【第16句】:【得意时车马盈门,失意时门庭冷落】(谚)车马盈门:门前你来他往,车马不断。门庭冷落:门里门外冷冷静静。旧指人情冷暖,得势时都来奉承,失势时无人往来。

【第17句】:【打夹帐】(惯)指交易中,中间人暗地里索要财物。

【第18句】:小公鸡站大梁——冠(官)不大,架子不小

【第19句】:东家瓜,西家枣——没话寻话

【第20句】:强盗拍照片——贼头贼脑

【第21句】:【既到大江边,不怕水湿脚】(谚)比喻人既然到了某个地步,就不怕生事惹麻烦。

【第22句】:【老虎头上搔痒】释义:借指冒犯大人物,或自寻死路。例句:“……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第23句】:【识得秤来姜卖完】谓学会了本领用不上,有力无处使。 文章:“到了这种地步,后悔也晚了,正应了那句老话:识得 秤来姜卖完。”

【第24句】:【墙倒众人推】(谚)比喻人一旦失势,人们就会趁机加以打击。 也作墙倒众人推,鼓破乱人捶。 墙倒一齐推,破鼓万人捶。

【第25句】:镜子里夹相片——形影不离;形影相随

【第26句】:【鸡蛋里寻骨头】(惯)比喻故意挑刺、找毛病。 也作鸡蛋里挑骨头。 鸡蛋里找骨头。

【第27句】:【黄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释义:比喻越来越糟。一代不如一代。例句:待黎伥当家时,更是黄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人死家破,一败涂地,只剩下黎伥一人,以教私塾为生。

【第28句】:看乒乓球比赛——左顾右盼

【第29句】:【 掉进冰窟窿使人寒心。】成语:不寒而栗。张孟良《儿女 风尘记》:“又似三九天掉进冰窟窿,直打寒战,字字像冷箭 射在心尖。”

【第30句】:邻居家的婆媳吵架,只是因为媳妇的一句话。奶奶劝架时说:“谁家的嘴皮不磨牙,说错了就改,何必吵架呢?”(湖北·钟祥)

【第31句】:【人多讲出理,田多长出米】(谚)人多了,集思广益,就能争辩出真理,就像种地多了打的米粮就多一样。

【第32句】:【谁当皇上,给谁纳粮】不论是谁掌权,都得服从。萧军《八 月的乡村》:“反正我们老百姓谁当皇上给谁纳贡呗;种谁地 给谁纳租呗。”

【第33句】:一天早上,我起床迟了,顾不得吃早饭背起书包就往学校跑。中午放学回家,端起饭碗就吃。我对奶奶说:“今天的米饭做得真香。”奶奶笑着说:“不是今天的饭香,是肚饥好下麦仁汤。”(湖北·钟祥)

【第34句】:【想象】“想象”词典上的解释为“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 顾名思义,“想象”就是对大象的想念。它源自《韩非子·解志》中记载:“人稀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图以想其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战国时候,由于气候的变化,北方人已经很难见到活的大象了,人们只能看到死去大象的骨骼,于是人们就对着以前画下来的大象的图案意想过去的大象到底有多大,长什么样,这就是想象。夏商时期,北方是有大象的,当时北方也是亚热带气候,但到了战国时期,气候变得干旱,北方的大象就逐渐迁到南方,北方于是就看不到大象了。徐中舒先生在1930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的论文,指出河南一带是大象的产地,商人服象用于军事也是当时的历史事实。河南省简称“豫”,说明当时这个地方是以出产大象闻名的。河南一家出版社叫“大象出版社”,紧扣省名。对于曾经见过但后来又见不到的大象,人们自然特别想念。可见象在当时人们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以至于从想象大象引申为想象一切。

【第35句】:【累死没人买棺材】做事白忙,无人感谢。孙犁《风云初 记》:“你这孩子,就不想想,你就是忠心保国,累死在谷子地 里,田大瞎子也不会给你买口柳木棺材的。”

【第36句】:有其父必有其子。

【第37句】:三赖的儿子和他一样不安分,村里人说真应了“腥锅里煮不出素豆腐”这句老话。(河南·新野)

【第38句】:【不见真佛不烧香】(谚)真佛:佛祖真身。不见到佛祖真身,绝不轻易烧香跪拜。比喻不摸清事实真相,绝不轻易表态或贸然行动。 也作不见真佛不下拜。 不见真佛,不念真经。

【第39句】:弟弟对做好的饭菜很挑剔,这不吃那不要的,当过老红军的爷爷生气地说:“想当年我们是渴饮雪,饥吞毡。现如今你们是冬有棉、夏穿单,菜有油、饭有肉,出门不用走、回家电视看,就这还把饭菜嫌。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河南·辉县)

【第40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语的意思是如果事前没有深远的思考、谋划,一旦危难迫近,将无法应付。此语源出《杀狗记》六:“常言道:‘人无远虑,必定有近忧来至。’作个道理,早寻个长久计。” 曹操率领四十万兵马去攻打东吴,东吴孙权召集文武百官研究御敌之策。大将吕蒙建议在濡须口(现湖北黄冈附近)修筑船坞。许多大将反对筑坞,说:“上岸击贼,跣足(赤脚)下船,何用筑坞?”吕蒙说:“打起仗来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战无必胜,一旦发生激战,步兵骑兵白刃相接,人来不及奔近水边,又怎么来得及上船列队对敌呢?有了船坞就可以从容布置队伍了。”孙权听了吕蒙的这番话,非常同意他的观点,就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吕蒙的话是有远见的。”于是派几万人连夜开工,在很短时间内,筑成了濡须坞。曹操大兵到来,由于东吴准备充分,这一战,曹操损兵折将而回,没有捞到任何好处。

【第41句】:【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谚)官场的人见了面,都说不当官是最好的,可在山林间没见到过一个由官场退下来的人。指官场的人不愿为官是假,贪婪权势惟恐丢官是真。

【第42句】:开水泼老鼠——不死也要脱层皮

【第43句】:【人忙神不忙】(惯)指当事人着急,被求助的人却不着急。

【第44句】:【骑马撞不见亲家,骑牛撞到亲家】指体面时人家不知道,难 堪时让人碰见。类似的:骑马坐轿遇不着熟人,穿草鞋遇见 熟人。沙汀《淘金记》:“真是骑牛偏偏碰到亲家,我早一步 就好了!”

【第45句】:【学到老不会到老】(谚)指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学习中,直到老还是学不完。

【第46句】:【百姓】“百姓”现在指军人和官员以外的人民群众。但在古代百姓的含义正好和现在相反,是指上层社会的官宦。源自《尚书》。据载,在远古时代,各氏族部落经常发生冲突,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他们同东部的夷族部落一起,打败了由南方前来进犯的九黎蛮族。因为炎、黄、夷部落联盟约有一百个氏族,每个氏族又各有一个表示区别的姓,这个代表氏族的“姓”当然是头领。所以黄、炎、夷部落联盟的氏族就称作“百姓”。他们在打败了九黎蛮族后,“百姓”强大起来,就成为贵族、奴隶主了。到商初,“百姓”的主体仍是奴隶主贵族。以后,各氏族内部逐渐分化,一部分人变成了穷人,成为“庶民”,即自由民。战国时,随着奴隶社会的解体,“百姓”的特权丧失了,而原来处于奴隶主地位的“百姓”成为平民的同义语。 “百姓”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尚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郑玄注:“百姓,谓百官族姓;万邦,谓天下公民……百姓者,群臣之弟子是也。”郑玄的注解明白无误,百姓为官。司马迁《史记·夏本纪》中,也提到“禹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敷土。”由此可见,尧舜禹时代,“百姓”是指地位很高的人。清代学者俞正燮,他在《癸巳类稿》一书中,直截了当地阐明了“百姓”一词的真正含义,其云:“百姓,专以仕宦言之。” 可见,“百姓”最早并非指普通平民,只是到了战国以后,伴随着封建制彻底取代了奴隶制,“百姓”才逐渐演变为平民的通称。平民百姓,始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新中国成立后,老百姓才翻身当了国家的主人。

【第47句】:【碾盘上洗澡——浅得很】(歇)浅:本指不深,转指浅薄。形容人学识浅薄或见识肤浅。

【第48句】:妈妈看我吃饭太快,总容易噎住,就说:“你又不是去赶考,吃那么快干什么?”(贵州·黎平)

【第49句】:【放冷箭】释义:比喻乘人不备,暗中耍手段加害于人。例句:自己做了一世人,又怎么样呢?未曾“跳到半天空么?没有放冷箭么?”

【第50句】:【犄角旮旯】“犄角旮旯”指的是房间中窄小的角落或狭窄偏僻的地方。它源自北京方言。犄角旮旯是个合成词,合在一起能用,分开也能用,而且意义不变。 “犄角”指的是牛、羊、鹿等动物头上生出的坚硬角质物,亦即“角”。由于牛角里边逐渐收窄,犄角渐成窄小角落之意常指房间中窄小的角落,也可形容人的思想不会转弯,思路越来越窄,常说他“钻牛角尖”。 “旮旯”这两个字成词历史不久。“旮”字在《康熙字典》里说与“旭”字通用。而“旯”字在《康熙字典》里根本没有收入。因此,“旮旯”合起来也表示“角落”应是近百年左右北京人的创造。犄角和旮旯意同,北京人一撮合,合成了“犄角旮旯”。

【第51句】:张明非常懒,常常不做作业,还说他不会。老师说:“笨人怨刀钝,懒人怪草韧。”(广东·龙门)

【第52句】:【骑着驴吃烧鸡——这把骨头还不知道扔在哪儿】(歇)本指鸡骨头不知会扔在什么地方,转喻人死后尸骨还不知埋在哪里。

【第53句】:【外贼易挡,家贼难防】(谚)外来的贼是明的,容易对付;家里的贼是暗的,很难防范。指在预防贼寇方面,强大的外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隐蔽的、知情的内奸。 也作外贼易打,内奸难防。 外贼好防,家贼难挡。

【第54句】:【办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谚)东:东家,主人。办事如果不按照主人的意旨去做,即使尽心竭力,也没功劳。指做事必须依照主人的意愿。

【第55句】:【拿香供敬神,也该认准庙门】释义:比喻要认准对象,不要找错了人。例句:你太会投机了!你当了一辈子狗头军师!你拿香供敬神,也该认准庙门啊!

【第56句】:【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谚)规矩:圆规和曲尺,木工画圆形和画方形的工具。指木工不凭借圆规和曲尺,就画不好圆形和方形。比喻为人做事,没有法规的制约,就难入正轨。 也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第57句】:【不怕该债的精穷,就怕讨债的英雄】释义:欠债人即使穷到极点,碰到厉害的讨债人也只好还债。例句:“可知道‘不怕该债的精穷,就怕讨债的英雄’!你而今遇着凤四哥,还怕赖到那里去!”

【第58句】:【半夜起来当皇帝——痛快一时是一时】(歇)指只图一时痛快,不顾以后艰难处境。

【第59句】:树枝做拐杖一一光出岔子;净岔子

【第60句】:【黄连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谚)黄连:常用中药,味苦。人参:滋补品。黄连味苦而普通,即使救活人命,人们也不认为它有功;人参滋补而贵重,即使吃死人,人们也不相信它是凶手。指人们往往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真相,甚至认不准功过是非。

【第61句】:我做作业的时候,本来要答周长是多少,可最后忘答了。妈妈检查完作业后,说:“看来,周长是没跟你拜年哪!”(江西·临川)

【第62句】:【鸡蛋里寻骨头】释义:比喻故意挑剔毛病。例句:那李凤娘本是一片忤逆不孝之心,正是要鸡蛋里寻出骨头之人,听了此话,一发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

【第63句】:【好过的年,难过的春】(谚)农历大年是容易过的,但整个春天是难熬的。指春天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穷人没粮又没钱,难以度日。

【第64句】:【放鱼入海,纵虎归山】释义:比喻放走敌人,留下祸根。“鱼”又作“龙”。例句:曹操下令军中日:“今刘备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众将可努力向前。”

【第65句】:【跑解马的打扮儿——伶伶俐俐】(歇)跑解马:又称跑马卖解,一种民间杂技,表演者均穿短衣。形容穿着简便。

【第66句】:爷爷见我总躲着活走,就说:“你这孩子,懒得吃蛇肉都不扒皮。”(陕西·宜川)

【第67句】:【往火坑里推】(惯)比喻使人遭受苦难,陷入悲惨的境地。 也作“向火坑里推”。

【第68句】:【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谚)人参:滋补珍品。貂皮:貂的皮毛,是御寒珍品。乌拉草:纤维坚韧,为制作草鞋、草褥等的优质材料。指人参、貂皮、乌拉草是东北珍贵的特产。

【第69句】:【色胆大如天】(谚)指迷恋女色的人,胆子就像天那么大,什么也不怕,什么也不顾。 也作“色胆天来大”。

【第70句】:五更天下海一一赶浪潮

【第71句】:【惟大英雄能本色】修养极高的人,能够保持人性的本色。 清代《红楼梦》:“因他姓韦,便叫他作韦大英,方合自己的意 思,暗用‘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语,何必涂朱抹粉,才是男 子。”

【第72句】:爸爸卖菜很晚还没回来,哥哥说:“要是我去卖,早就回来了。”妈妈接过话说:“你呀,仨钱买,俩钱卖,不图卖钱只图快。”(河南·偃师)

【第73句】:【兽恶其网,民恶其上】(谚)恶:憎恶。就像野兽憎恶捕捉它们的罗网一样,老百姓总是憎恶欺压他们的统治者。指要自由,反压迫,是人的本性。

【第74句】:【 面和心不和】脸上装和气,内心里勾心斗角。海外张爱 玲《封锁》:“他告诉她许多话,关于他们银行里,谁跟他最 好,谁跟他面和心不和。”

【第75句】:草帽戴在膝盖上——不对头

【第76句】:【爬得高,跌得重】释义:官职攀得越高,招来的灾祸越大。例句:爬得高,跌得重。心越狠,命越穷。人心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第77句】:【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谚)只要能编成簸箕和斗供人使用,粗柳细柳是一样的;只要有能耐,男子美与丑都关系不大。

【第78句】:【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人们害怕蛮横的人。《天 怒》:“当然是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这是顺口溜,我 还不知道!”

【第79句】:小河汊里的鱼——翻不起大浪

【第80句】:芭蕉插在古树上——粗枝大叶

【第81句】:馋猫吃老鼠——生吞活剥

【第82句】: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四面楚歌:无处逃生

【第83句】:雕刻工人看章子——反更清楚

【第84句】:稻场打网——扑空

【第85句】:斜嘴开口——尽说歪话

【第86句】:驴头马面——路货色

【第87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谚)州官:古代一州的长官。指旧时官吏可以为非作歹,老百姓的正当需要却遭禁止。 也作“只兴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第88句】:念九九表——说话算数

【第89句】:白银子扔人——银(人)打人

【第90句】:爸爸听我把一句话说了许多遍,不耐烦地说:“一遍香,二遍臭,三遍四遍脸皮厚。说了这么多遍还有什么意思啊!”(四川·美姑)

【第91句】:【当祖宗供起来奉为至尊】祖宗,也说:祖宗牌位。张洁 《沉重的翅膀》:“把大庆那六条当祖宗供起来,然后按这六 条验收,那么我的厂子生产上不去,工人没饭吃,你大庆包 不包?”

【第92句】:【事不经过不知难】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没有亲身经 历,体会不到难处。《民国通俗演义》:“俗语有云:事非经过 不知难,蘧伯玉年至五十,才觉知非。”

【第93句】:【春梦虽好一场空】(谚)春梦虽然美好,但总不是真实的。泛指一切脱离实际的美好希望与企盼,并不能实现,仍是空的。

【第94句】:【跌到茅坑就不怕屎臭】(谚)人跌进屎尿坑里,也就顾不得屎尿的臭气了。比喻人既然已经陷入险恶的境地,也就豁出去了。

【第95句】:天平没砝码——两头落空

【第96句】:三张纸画个鼻子——面子大

【第97句】:【反说反有理,正说正有理】(惯)反面正面都有理。指人狡辩,无论怎么说,自己都有理。

【第98句】:奶奶听了爷爷说了句小孩话,笑着说:“看你,烙馍卷蒜薹——面老心脆,还说得出口。”(安徽·临泉)

【第99句】:【心病还从心上医】(谚)指心理上、精神上的痛苦,还得从心理上、精神上找出原因加以调理。 也作心病还须心上医。 心病终须心药治。 心病要用心药医。

17115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