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的文案,很潮很酷!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他有关门计,我有跳墙法】总有办法对付。韩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网》:“二嫂抠门儿,又瞧不起我,我知道。可她有 关门计,我有跳墙法儿。”

【第2句】:干池里的泥鳅——看你滑到哪里去

【第3句】:酒壶里放蒙汗药——存心害人

【第4句】:【湖区出好谷,山区出好屋】(谚)湖区浇灌方便,稻谷就长得好;山区木材丰富,房屋就盖得好。指哪方面的资源厚实,哪方面就得天独厚。

【第5句】:背地里骂知县——没用处;无用;没得用

【第6句】:飞机上摆手——高招

【第7句】:【年纪不饶人】(谚)年纪:岁数,特指人上了岁数。年纪大了,做事总是力不从心。指人到老年,体质衰退,是生命的规律,对任何人者口不宽贷。 也作年龄不饶人。 年岁不饶人。

【第8句】:【老鼠进口袋,自己找死】释义:比喻自寻死路。也比喻人的困难或危险是自己造成的。例句:老鼠进口袋,自己找死,和我无关!

【第9句】:【偷香窃玉】“偷香窃玉”常用来比喻男子暗中引诱、玩弄女子的行为,属贬义。其实,它的原意不是贬义,是好事多磨,有情人终成眷属。典出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溺惑》。据载,晋人韩寿,是三国时魏司徒韩暨的曾孙,英俊潇洒,才华出众,在当时权臣贾充门下任司空掾(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吧)。贾充有两个女儿。大女儿贾南风,嫁给了史上著名的白痴太子司马衷,小女儿贾午,尚未出阁。贾午在府中偶见韩寿,就被韩寿的美貌迷住,经常到韩寿办公的地方偷窥。但是,一连好多天,韩寿也没来,贾午相思成疾,卧床不起,不吃不喝。婢女大多知道小姐是暗恋成疾。一婢女自告奋勇愿往韩寿住处,将贾小姐的意思代为转达。韩寿闻言心花怒放,当即与婢女定下三更时分前往贾午小姐的闺房,与美人幽会。两人一番恩爱缠绵之后,韩寿惊奇贾午身上有一种幽香,这种幽香非常特别,从未从别的女人身上闻到过。贾午告诉他,这是外国人进贡给皇帝的异香,皇帝特赐给她老爸,她从老爸那里要来的,一经沾到身上,几个月都不消失。自打那以后,韩寿欲罢不能,隔三差五跳墙人室与贾午小姐约会。时间长了,搞得韩寿身上也有了异香。同事们不解,大男人擦什么香水。贾午的父亲也嗅出来了,好熟悉的味道啊。他终于想起来了,那是皇上特意赏给自己的香水,别人有钱也买不到啊。在家中我也只给了宝贝女儿,难道她和他….贾充和夫人把几个婢女叫过来,一番软硬兼施,婢女全招了:“小姐和那韩公子早就在一起了。” 贾午知道是香水惹了祸,怕老爸加害于情郎,哭着闹着说除了韩寿宁死不嫁。生米既已做成熟饭,贾充把韩寿叫来,韩寿是又恐又羞,急忙认错。贾充说:“你要真喜欢我的午儿,就娶她吧。”韩寿巴不得有这种好事,连忙叫道:“岳父大人在上,请小婿一拜!” 后人津津乐道韩寿偷香的风流韵事,便有了“偷香窃玉”之说。只可惜“偷香窃玉”之好事多磨终成眷属,却变了味儿,转意成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拈花惹草。

【第10句】:【戴绿头巾】(惯)绿头巾:元明两代,娼家、乐人家男子用绿头巾裹头。指妻子有外遇。 也作“戴绿帽子”。

【第11句】:哥哥没把手洗干净就去拿馍,我说:“看你不讲卫生。”妈妈笑着说:“大哥别说二哥,秃子别说老明;蚂蚱咬蛐蛐——一块地里的虫。”(安徽·利辛)

【第12句】:【磨面先洗驴】(惯)为了把面磨得又白又净,磨面前把拉磨的驴子洗得干干净净。形容做事情过分讲究。

【第13句】:弟弟把花瓶打碎了,姑妈追问这事,他却不承认。姑妈说:“纸包不住火,油掺不得水,从小不能说假话。”(湖南·长沙)

【第14句】:【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宋朝有个州官叫田登,要老 百姓为他避讳,不准说与登同音的字词。放灯,只能说放 火。元宵放灯,出了一张告示说: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老百 姓即创造了这句话来讥讽他蛮横无理。意为:只许自己横 行霸道,不许别人有正当要求。清代《红楼梦》:“可是你自 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们偶然说一句妨碍的话,你 就说不吉利,你如今好好的咒他,就该的了?”

【第15句】:河水不犯井水——各干各的

【第16句】:【瘫子掉在井里——捞起也是坐】(歇)瘫子:肢体瘫痪的人。坐:谐“做”。指事情反正要做。也指事情反正就是这样,怎么都行。 也作“瘫子落井——捞上来也是坐”。

【第17句】:媳妇堂前拜,公婆背利债。

【第18句】:【熬粥要有米,说话要讲理】(谚)就像锅里不下米就熬不出粥一样,说话不在理就不能使人信服。

【第19句】:【伸手三分利,不给也够本】(谚)指困境中伸手向人求援,即使得不到,也没有失去什么。也指战争中处于劣势,奋力一争,即使不胜,也比束手待毙强。

【第20句】:【自己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见“各人自扫门前雪”。

【第21句】:【谁家锅底没有黑】释义:谁家都有不光彩的事。例句:唉!这也是劫数啊!其实这也没有关系,谁家锅底没有黑?

【第22句】:【读书人怕赶考,庄户人怕薅草】(谚)赶考:科举时代,读书人前往指定地点参加考试。薅(h。)草:弯下腰拔草。指读书人怕的是赶考,庄稼汉怕的是薅草。泛指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自己最头疼的事。

【第23句】:水盆里扎猛子——没个深浅

【第24句】:【把嘴巴缝起来】指不吃饭,不说话。叶辛《我们这一代年 轻人》:“你不准我讲话,拿线把我的嘴缝起来嘛!”

【第25句】:【中看不中吃】外表好看,实质不行。反义说:中吃不中 看。清代《红楼梦》:“怪道有人说他们家的宝玉是相貌好, 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果然竟有些呆气。”

【第26句】:哑巴做梦——说不得

【第27句】:【早知灯是火,饭熟几多时】(谚)能早领悟到油灯点燃的也是火种,也可生火做饭,饭早熟了。指人对问题如果领悟得快,事情早就办成了。

【第28句】:南泥湾开荒——自给自足

【第29句】:【胳膊朝内弯】护着自己人,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类似的: 拳头朝外打,胳膊向内弯/一把指头总向内/十个指头往里 弯/千个猪爪朝内弯。杨绛《洗澡》:“他们要我帮助你,我可 没说什么,咱们胳膊折了往里弯!”

【第30句】:一同学的字写得不好,老师让他从基本笔画练起,他撅起了嘴,很不高兴。老师耐心地说:“先栽稻,后吃米,万丈高楼从地起。写字要循序渐进!”(河南·虞城)

【第31句】:【乌龟进了瓮】(惯)比喻陷入绝境。

【第32句】:【一个半斤,一个八两】见“半斤对八两”。

【第33句】:【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来程咬金是《说唐》中的人物,小说 写他是一位福将,虽然武艺不高,但经常得胜。谓事情受到 阻碍,遇到横加干涉的人。海外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 榈》:“可要当心呀!以讲学为名,以寻侣为实的人大有人 在,可要当心半路杀出程咬金来!”

【第34句】:【虎毒不食子】“虎毒不食子”出自宋代一位僧人释普济的《五灯会元·杭州龙华寺灵照真觉禅师》:“山僧失口日:‘恶习虎不食子’。”后来经演变,成为“虎毒不食子”。这个俗语在人类极端情况下,会反其道而行之,是人性丑恶的极端表现,他们可能杀死亲生,这些人是丧尽天良的父母。人有善和恶两个方面,一旦人性的丑恶和权力利益纠缠在一起,会变得很可怕。在权力利益面前,亲情有时也会变得不重要。唐朝武则天为争后位,竟亲手掐死自己幼小的女儿,嫁祸于人,就是最典型的“恶虎食子”的实例。还有一例是春秋时期的“易牙烹子”。易牙是齐桓公的一个厨师,一天听齐桓公无意之间说:“天下什么肉都吃过了,唯独不知道人肉什么味。”易牙便把自己的小儿子烹了给齐桓公吃,还问齐桓公:“这肉好吃吗?”齐桓公不知道是人肉,连声说:“好吃,好吃。”易牙因此博得了齐桓公的信任。后来是他和一伙儿奸臣害死了齐桓公,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奸臣。

【第35句】:大炮打群狼——哄(轰)而散

【第36句】:【拖下水】见“拉下水”。

【第37句】:【冷水浇头怀抱冰】(惯)形容人的情绪一下子非常低落、失望。

【第38句】:【胆小如鼠,心凶如狼】释义:形容人胆小、心狠。例句:此地事无一定,书店也早已胆小如鼠,心凶如狼,非常难与商量。但稿子放在上海,究竟较易设法,胜于藏在北平箱子里。

【第39句】:我跟妈妈上山采药材,路上,我问妈妈每天都这么忙,心里难受不,妈妈打趣道:“忙碌的蜜蜂哪有悲伤的闲暇?”(河南·济源)

【第40句】:三爷家来了位年轻的外地人,在三爷面前“之乎者也”地卖弄。邻居大叔说:“也不打听打听三爷是干啥的,他可真是圣人门前卖字画,佛爷手心儿里瞎逞能。不知天高地厚,只有脸皮扎不透。”哥哥说那叫“班门弄斧,雷门击鼓”。(河南·南阳)

【第41句】:【冬至长于岁】(谚)冬至:节气名,标志着从这一日起,进入严寒时段。长(zhang):大。指按照民间习俗,冬至节比过大年还热闹。

【第42句】:【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龙】(惯)形容身体强壮,武艺高强。

【第43句】:【豁出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见“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第44句】:出洞老鼠见了猫——缩回去

【第45句】:【老虎吃天,没法下嘴】释义:比喻事情大,不知从何处下手。例句:“我们的大计划是老虎吃天,没法下嘴。”

【第46句】:【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道墙】释义:朋友越多越好,冤家越少越好。例句:“……俗话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道墙。’我们做人心胸总要豁达。”

【第47句】:耗子进碗柜——尽咬瓷(词)

【第48句】:【隔着皮儿看不透瓤儿】(谚)瓤(rang):皮或壳里包着的东西。指隔着表层看不透内里。比喻人或事物的内情与本质不容易了解清楚。 也作“隔着皮看不见瓤”。

【第49句】:我拿起一捆菜,嫌上边的水太多,小商贩说:“你小孩子家懂个啥?卖菜的不洒水,买菜的噘着嘴。”(河北·冀州)

【第50句】:念九九表——说话算数

【第51句】:【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谚)离开家门,哪怕只有三里远的地方,也会是另外一种风俗习惯。指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 也作“离家三步远,别是一家风”。

【第52句】:【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惯)形容声势浩大,发展迅速。

【第53句】:【孙子有理打太公】做事不能看人的身份,而要看有理没 理。高云览《小城春秋》:“谁叫你不务正业啊!孙子有理打 太公!你做什么叔叔!还不给我滚!”

【第54句】:【朽木不可雕也】此语常用以比喻人没有出息,不堪造就,如扶不起来的阿斗。典出《论语·公冶长》: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宰予喜欢白天睡大觉。有一次,孔子发现后生气地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样的学生,也就没有必要再去责备了!” 宰予也够倒霉的,别人说他几句也就过去了,偏偏打瞌睡叫老师撞见了,落了个“青史留名”。

【第55句】:毒蛇牙齿马蜂汁——全是毒

【第56句】:【没包弹】(惯)包弹:批评,指责。 指没有缺点,无可挑剔。

【第57句】:【见恶不除三分罪】见到坏人坏事应该制止,否则就等于 犯罪。类似的:见蛇不打三分害。汪幸福《浪迹台湾岛》: “见恶不除三分罪。我代表警察分局正式决定,从现在起, 收缴餐馆的营业牌照,并罚款三十万元台币。”

【第58句】:【战死是本份,活着是侥幸】军人要有准备牺牲的精神。张 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这是战争,作为一个军人,战 死是本份,活着是侥幸。”

【第59句】:爸爸教给我一个看天气的口诀:“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江苏·海安)

【第60句】:【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指做事不能心急,应该沉得住气,坚 持到底。类似的:走一处不如守一处。明代《西游记》:“古 人云: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我贫僧在此等一等罢。”

【第61句】:【 越热越出汗,越冷越打颤】谓情况向两极分化,走向极端。 刘江《太行风云》:“世道就是这么个世道,发财的,出租放账 越发财,倒运的,吃了上顿没下顿越倒运。真是越热越出 汗,越冷越打颤。”

【第62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谓渴望得到满足。明代《金瓶 梅》:“西门庆就在月娘房中歇了。两个是久旱逢甘雨,他乡 遇故知。欢爱之情,多不必说。”

【第63句】:【 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指没法说。又指无能。马尾巴, 也说:麻绳,头发丝。类似的:罐子打掉鼻,别提工/送饭罐 打了耳朵,不能提/破鞋提不起。张贤亮《河的子孙》:“还反 啥哩,过去的事,马尾穿豆腐,不能提啦。”

【第64句】:【在小算盘上打】见“打小算盘”。

【第65句】:【大雪纷纷兆丰年】释义:大雪预兆明年是个丰收年。例句:自从入冬以来,三天一次小雪,五天一场大雪,一直没有断过,困得人们也不能出门。可是老年人却说:“大雪纷纷兆丰年,来年必定丰收。”

【第66句】:玉皇大帝打筋斗——天翻地覆

【第67句】:苹果掉在箩筐里一落(乐)在其中

【第68句】:【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谚)贯:旧时钱制,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为一贯。指纵然拥有万贯家财,也不如有个能顶门立户的硬汉子。

【第69句】:【开绿灯】(惯)比喻为某些事或人提供便利条件。

【第70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谚)风、俗:民俗风情。指各地民俗风情不同。

【第71句】:拆东墙补西墙——凑合着过

【第72句】:抱着干柴救火——帮倒忙

【第73句】:【恩将恩报,仇将仇报】(谚)人有恩惠于我,我定当用恩惠去报答他。指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这才是恩怨分明的大丈夫作风。

【第74句】:白菜叶上浇粪水——没一片干净

【第75句】:奶奶常说我是“长不管,短不管,三餐只会捧大碗”。(四川·达县)

【第76句】:【守着摇钱树喝西北风】极好条件不会利用,不会生财。类 似的:守着大河无水浇,守着青山无柴烧。王蒙《湖光》:“可 过去咱们脑筋怎么那么死呢?专拉硬屎,守着摇钱树喝西 北风,这不是,还来了个‘破四旧’,把祖宗留下来的佛像古 坟也给砸了。”

【第77句】:【得意时车马盈门,失意时门庭冷落】(谚)车马盈门:门前你来他往,车马不断。门庭冷落:门里门外冷冷静静。旧指人情冷暖,得势时都来奉承,失势时无人往来。

【第78句】:【没眼先生上钟楼——瞎撞】(歇)没眼先生:盲人。瞎:本指失明,转指盲目地。撞:本指撞击钟,转指莽撞地行动。指盲目地东冲西撞或盲目行动。 也作没眼先生出海——瞎撞。 没了头的苍蝇——乱撞一气。

【第79句】:【一人向隅,满座不乐】(谚)隅:墙角。指有一人面向墙角悲伤,满屋的人都不得快乐。

【第80句】:【窝里反】(惯)指家族或团体内部发生矛盾和斗争。 也作窝里斗。 窝里发炮。

【第81句】:喜马拉雅山上卖牛黄——又高又贵

【第82句】:【船到桥头自会直】释义:船到了桥边自然会放直船身过去。比喻事到临头,自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句:“算了罢!‘船到桥头自会直’!王八才去赶他妈妈的夜市!打碎了吃饭家伙可不是玩的!”

【第83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第84句】:【鸟向明处飞,人往高处走】(谚)鸟总是朝着明亮的地方飞,人总是朝着优越的方向奔。指人人向往美好的生活环境。 也作鸟占高枝,人往上走。 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

【第85句】:【出的牛马力,吃的猪狗食】释义:形容人干的活重,出的力大,吃的饭食非常不好:常用来形容旧时劳动人民受剥削的情况。例句:你有几百家佃户,终年辛苦,出的牛马力,吃的猪狗食,一年三百六十天难得一天温暖。

【第86句】:猴子捞月亮——白欢喜一场;捞不到;

【第87句】:【散烟雾】见“放烟幕”。

【第88句】:【千死敢当,一饥难忍】(谚)指饥饿最难以忍受。

【第89句】:【好看千里客,万里去传名】(谚)看:看待,对待。千里客:远方来的客人。盛情招待远方来的客人,他们自会把你的美名播得更远更远。指爱好交友的人,美名会传播四方。 也作“好汉千里客,万里去传名”。

【第90句】:狐狸扮观音——扮来扮去是个狐狸精

【第91句】:【瞎子发眼——豁出去】(歇)发眼:害眼病。豁出去:不惜付出一切代价去做。本指眼睛已经瞎了,再害眼病也不在乎;转指没有顾忌,舍得付出任何代价。 也作瞎子发眼——豁出来。 瞎子害眼睛——豁出去。

【第92句】:【夫妻是福齐】(谚)福齐:谐“夫妻”,指有福同享。指夫妻不论哪一方有了福分,都应双方共同分享。

【第93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惯)指秘密只有彼此知道,不告诉其他人。 也作“你知我知,天知地知”。

【第94句】:【千里投名,万里投主】(惯)指不顾路途遥远,投奔有名望的人。

【第95句】:【近家无瘦地,遥田不富人】(谚)瘦地:贫瘠的土地。遥田:离家远的田地。指离家近的土地管理方便,故而肥沃;离家远的土地难以管理,故而薄收。

【第96句】:善书者不择笔。

【第97句】:花果山上的孙猴子一称王称霸

【第98句】:破罐子破摔——豁出去了;自暴自弃

【第99句】:【俩肩膀扛着个嘴】见“两个肩膀扛张嘴”。

17691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