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深入人心的歇后语文案【502】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茅厕里吃油饼——亏你张得开嘴

【第2句】:铁板上的铆钉——没跑

【第3句】:老虎吃豆腐——口素心不善

【第4句】:【飞机上扔相片——丢人不知高低】(歇)指人丢尽了脸面。

【第5句】:树荫遮景致——不快意

【第6句】:【把守山门的哼哈二将——不镇庙还吓人】(歇)哼哈二将:佛教称守护庙门的两员神将,传说一个叫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个叫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比喻即使压不住阵,也能起到威吓作用。

【第7句】:老鼠吃高梁——顺秆儿往上爬

【第8句】:属刺猬的——谁碰扎谁手

【第9句】:黄河里的尿泡——随大流

【第10句】:吃了灵芝草——长生不老

【第11句】:【客木匠——一锯】(歇)客:寄居,谐“怯”。锯:谐“句”。指人口舌笨拙,不善言辞,见面只有一句话。

【第12句】:山谷里敲锣——处处有回音

【第13句】:电梯失灵——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第14句】:换汤不换药——还是那一套

【第15句】:【兜着豆子——寻炒】(歇)炒:谐“吵”。指没事偏找着与人吵架。

【第16句】:板刷掉了毛——有板有眼

【第17句】:星期六晚上,我们全家在看电视。9点钟的时候,妈妈让我上床睡觉。我故意闭着眼睛,身体斜靠在沙发上,装作睡着的样子。妈妈说:“小华,你把这串香蕉吃完吧!”姐姐凑趣地说:“好吧!”我一下子从沙发上跳起来,一看,根本没有香蕉。妈妈说:“我早知道你是水仙不开花——装蒜呢!”(河南·滑县)

【第18句】:煎熬过的中药——全是渣滓

【第19句】:【土地老爷住深山——自在没香火】(歇)比喻人受冷落,无人理睬。

【第20句】:脑门上抹黄连——苦到头了

【第21句】:【半天下雨——不知来头】(歇)本指不知雨滴来的地方,转指不知事物的来历或根由。

【第22句】:哈密瓜加上糖——甜透了

【第23句】:飞机上吹大号——高调

【第24句】:【耗子钻牛犄角——尽了头了】见“老鼠钻牛角——无路可走”。

【第25句】:老牛掉进深泥潭——不能自拔

【第26句】:写字不在行——出格

【第27句】:【围棋盘里下象棋——不对路数】(歇)路数:本指路子、下棋的步子,转指着数、武术的动作。指动作不合要求或规定。

【第28句】:相逢不下马——各自奔前程

【第29句】:罐子里掏虾米——抓虾(瞎)

【第30句】:靶子上看箭——看结果

【第31句】:饿猫衔鱼——嘴紧

【第32句】:蚊子叮铁牛——无处下口

【第33句】:断气前的悔药——晚了。

【第34句】:【狗尿苔长在金銮殿上——生到好地方】(歇)狗尿苔:一种生长在潮湿地方的真菌,有黏液,有臭味,不能食,被人鄙视。指人生长在优越的环境里。

【第35句】:拔节的高粱——步步高

【第36句】:穿山甲打洞——挖深挖透

【第37句】:【砍柴刀刮脸——悬乎】(歇)指危险或不保险。

【第38句】:【裹脚布——又臭又长】见“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第39句】:钢水倒进模子里——定型了

【第40句】:木头戳心窝——不流血也痛

【第41句】:黄鳝张口——土气重

【第42句】:天上的风筝———根线在人家手里;把柄在人家手里

【第43句】:松香拔毛——根不留

【第44句】:懒惰——它是一种对待劳动态度的特殊作风,它以难于卷人工作而易于离开工作为其特点。

【第45句】:吃饱饭闲嗑牙——没事找事

【第46句】:戏台上起年号——称王称霸

【第47句】:苍蝇跟屎壳郎做朋友——臭味相投

【第48句】:买好帽子等头大——准备过早

【第49句】:冬水田里种麦子———怪栽(哉)

【第50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歇)司马昭:三国时魏国大将军,司马懿的儿子,魏帝曹髦在位时专国政,企图谋取帝位。路人:行路的人。指野心勃勃,世人共知。也作司马昭之心——路人皆见。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51句】:大海鱼儿——几经风浪

【第52句】:老鼠给猫祝寿——献媚也不看看对象

【第53句】: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第54句】:没牙老婆吃面筋——拉拉扯扯

【第55句】:小猴子坐江山——毛手毛脚

【第56句】:【乡下人不识骆驼——当作马肿背】(歇)乡下人没见过骆驼,还以为是马背肿了。指少见多怪。

【第57句】:飞机上装话筒——空喊

【第58句】:东郭先生救狼——好心得不到好报

【第59句】:缸里点灯——照里不照外

【第60句】:梦里娶媳妇——高兴一时是一时;快活一时算一时

【第61句】:梨树底下摸帽子——惹人怀疑

【第62句】:火字加页字——看就“烦”

【第63句】:【瓮中捉鳖——手到拿来】(歇)形容非常容易或很有把握。多指捉拿人。也作瓮中捉鳖——手到擒来。瓮里抓鳖——手到擒来。

【第64句】:扳不倒儿盖被窝——个儿小被(辈)儿大

【第65句】:姑娘嘴上长胡子——少见

【第66句】:我们村有一家人,去年办厂,今年办店,结果借满了债。人们都说,他们这是烂泥中搬石头——越搬越往下陷。(江苏·无锡)

【第67句】:【没眼先生上钟楼——瞎撞】(歇)没眼先生:盲人。瞎:本指失明,转指盲目地。撞:本指撞击钟,转指莽撞地行动。指盲目地东冲西撞或盲目行动。也作没眼先生出海——瞎撞。没了头的苍蝇——乱撞一气。

【第68句】:火线上飞出来的鹰——见过响枪大炮

【第69句】:割驴蛋敬神——驴也痛,神也恼

【第70句】:三十年的旧棉絮——老套子

【第71句】:染坊里拜师傅——好色之徒

【第72句】:春江水暖——鸭先知

【第73句】:乌龟驮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第74句】:猎着兔子跑了马——得不偿失

【第75句】:玻璃筷子夹凉粉——光对光

【第76句】:吃稀糊糊游西湖——穷开心

【第77句】:【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漏】(歇)马蹄刀:马蹄形的刀。木勺:木制的舀东西用具。本指用马蹄刀在木勺里切菜,汁水不会漏掉,转以形容人极其吝啬,舍不得拿出钱来。也形容人言行严密周到,毫无漏洞。也作“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不漏”。

【第78句】:【马上吃猪蹄——不知骨头落哪里】(歇)骨头:本指猪蹄里的骨头,转指人的骨头。指某人下落不明.不知死在哪儿。

【第79句】:板凳上放鸡蛋——危险

【第80句】:风筝脱了线——扶摇直上;摇摇欲坠

【第81句】:老肥猪上屠场——挨刀的货

【第82句】:壁上的地图——江河虽多没有水

【第83句】:鄱阳湖里起春水———浪更比一浪高

【第84句】:城墙上的草——风吹两边倒

【第85句】:绿豆掉进芝麻里——总觉得自己大

【第86句】:烂网打鱼———无所获

【第87句】:上了套的野牛——由不得自己

【第88句】:房顶上的草——刮来的种

【第89句】:耗子吃米汤——糊嘴巴

【第90句】:六月里做棉袄——早准备

【第91句】:狗咬吕洞宾——不懂好歹;不认得真人:不识好歹;不识好人心;不识真神仙;有眼不识真人

【第92句】:包公铡陈世美——大快人心;皇亲国戚不例外

【第93句】:【古墓里摇铃——和哄死尸】(歇)和哄:哄骗。死尸:死人。古墓里摇铃欺骗死尸。指骗人。

【第94句】:【观音菩萨——年年十八】(歇)观音:观世音的简称,传说能救苦救难,普度众生。比喻女子永葆青春。

【第95句】:石头缝里的荆疙瘩——根子硬

【第96句】:兔儿的眼睛——红仁(人)儿

【第97句】:三十年的老陈账——还翻它干什么

【第98句】:山上打钟——有鸣(名)声

【第99句】:【标点符号】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古书先要学习句读,自己去给文章断句(加标点符号)。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古代也都没有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流行,只是近两三百年间的事情,它其实是一个商业行为的结果。欧洲工业革命前,出现了古登堡印刷术,书籍出现并成为最古老的工业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出于成本考虑,印刷商也就是书商就想做大量印刷来摊薄成本,于是,他们联手语言文字学家发明了标点符号,让书变得更容易读,读得更快。这还不够,还要分段。分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欧洲人读不分段的《圣经》每次都老老实实从开篇读起,《圣经》分段后,人们开始认为不同段落重要程度不同,分歧就产生了。所以,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说:“《圣经》分段印刷是无耻商人酿制的悲剧,他们为了让《圣经》更畅销强行分段,分段以后我们的信仰将四分五裂。”后来的结果被洛克不幸言中——基督教分裂成一大堆教派、教会。不管商业行为也好,政治目的也好,不可否认,标点符号确实给人们读书带来极大的方便,并且成为语言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18465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