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腾讯视频上比较火的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软刀子杀人】用和缓的方式害人。贾平凹《废都》:“你要 离婚你就明说,别拿了这软刀子杀我!”

【第2句】:【 一浪接一浪】不断增加,不断发展。接,也说:高。王蒙 《失态的季节》:“几次汇报演出都十分成功,不管歌唱得怎 么样舞跳得怎么样,整个演出是掀起一个热浪紧接着一个 热浪。”

【第3句】:猫守老鼠洞——不动声色;死等

【第4句】:神仙不做做凡人——贱骨头

【第5句】:老鼠吃浆子——只够糊口

【第6句】:水库开闸——滔滔不绝

【第7句】:【 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自有办法克服困难,不必预先 担忧。类似的:路走到尽头会转弯。叶辛《蹉跎岁月》:“事 情总算跑妥了!我早说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总有办法的。”

【第8句】:【命里有,终须有;命里无,枉生受】(谚)旧时迷信认为,人生来就被天命注定了。命里该当有的,终究会给你送来;命里不该有的,强求也没用。 也作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没强求。 命里有,送到手;命里没有莫强求。

【第9句】:【挂羊头卖狗】肉这一俗语,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看似比喻商业行为,广告吹得天花乱坠,而实际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售其奸。实指政治手段,一些所谓得道高人,不厌其烦讲经说法,混淆视听,欺骗群众,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也指世俗之间弄虚作假、以赖充好,愚弄人、糊弄人。总之,这一俗语运用十分广泛。那么,它源于哪里呢?原来,它出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最早不叫“挂羊头卖狗肉”,而叫“挂牛头卖马肉”,后转为“挂羊头卖狗肉”。典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据载:齐灵公喜欢看宫内女人着男装,齐国女人皆效法。但灵公有点叶公好龙,却讨嫌宫外女子着男装,便下令官府制止,有女子着男装者撕衣断带,但还是制止不了。灵公便问齐相晏子,这是为什么。晏子回答说:“您喜欢官内女人穿男装,却禁止宫外女人穿,这如同在门上挂牛头,而在门里卖马肉。你如果先禁宫内女子,则宫外女子莫敢再穿。” 齐灵公采纳晏子的建议,果然在一月之内没有女人再穿男装。后世,挂牛头卖马肉逐渐转为“挂羊头卖狗肉”。

【第10句】:【交椅】现在所说的“交椅”,是人们对权力的另外一种描述,“坐上第一把交椅”是指成了某地、某组织、某单位的“第一把手”。那么,“交椅”源自何处?传说“交椅”与唐玄宗李隆基有关。这位李三郎风流成性,喜好旅游,经常游山玩水。可是,出远门不能坐龙椅,那些太监设计出轻巧方便且能折叠的椅子,不用就叠上,用时再打开,而且还能灵活转动一周。玄宗坐上一试,果然舒服,比龙椅还要受用。因为这种椅子可以折叠,椅腿交在起,玄宗皇帝传旨,将此皇家专利产品命名为“交椅”。不过,“交椅”在史料中确有记载。宋代高承在《事务纪原》中引《风俗通》的话说:“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这段话明确指出,在汉代称胡床,在宋代称交椅,胡床即交椅。北方的“胡床”比较实用,样子犹如矮凳,坐上去很舒服,胡床双足交叉,可以折叠,好像现在的马扎。到随朝,因忌讳“胡”字,原先的“胡床”改名为“交床”。约在唐以后,人们在“交椅”上添加后背和扶手,制作出了原始的椅子。“交床”随即荣升为“交椅”。到了南宋时期,正式有了“交椅”之名。当时的“交椅”有直背与圈背两类,坐上去都很舒服。宋江在梁山好汉中坐第一把交椅,别忘了,那小说是明朝人写的,不过,文艺作品也不能脱离当时的生活环境。

【第11句】:有一天,妈妈要给姥姥捎东西,姥姥不让捎。姥姥说:“东西越捎越少,话越捎越多。”(山东·济南)

【第12句】: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第13句】:【趁台阶下驴】释义:比喻趁机会摆脱。例句:“干脆,趁台阶下驴,不干这个炊事员算了,也省得得罪人生闲气。”

【第14句】:【买金偏撞不着卖金的】(惯)比喻偏偏遇不上称心如意的配偶。 也作“买金的遇不上卖金的”。

【第15句】:【吃五谷,想六谷】欲望越来越高。韩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网》:“吃五谷想六谷,捧着土豆找白薯!小豆倌儿还配不 上你呀?”

【第16句】:【淮阴将兵——多多益善】见“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第17句】:黄连树上搭苦瓜棚一一苦上加苦

【第18句】:鲜鱼烂虾一锅煮——不分好歹

【第19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原指军队被围困,也可指其他内外 交困的情况。明代《三国演义》:“止有孤城一区,内无粮草, 外无救兵,危在旦夕。”

【第20句】:【三行鼻涕两行泪】(惯)形容哭得很伤心。 也作三行鼻涕,两行眼泪。 三行鼻涕二串泪。

【第21句】:十五个秫秸当标杆——七长八短

【第22句】:【大佛三百五,各有成佛路】(谚)三百五:泛指多。比喻人在修行或事业的进取方面,各有各的门路,各有各的办法。

【第23句】:【往虎口里探头儿】(惯)比喻冒险或找死。

【第24句】:开水泼老鼠——不死也要脱层皮

【第25句】:小青正看的一本小说被阳阳拿去看了,小青知道后对阳阳说:“你要东西,也要敲一下梆嘛!让我找得好苦。”(湖南·双峰)

【第26句】:【一个巴掌拍不晌】(谚)比喻单方面的启动引发不了矛盾冲突。也比喻势孤力单的人成不了事。

【第27句】:【 当家才知柴米贵/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原指主持家务看起 来容易,实际上相当麻烦。现多指当领导不容易,不处于这 种地位,体会不到困难。浩然《艳阳天》:“唉,真是不当家不 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个干部不容易,伸手动脚 都要小心。”

【第28句】:快考试了,我还像没事似的看电视。妈妈不高兴地说:“你是睡在棺材里不知死活。”(云南·瑞丽)

【第29句】:彩电演节目——有声有色

【第30句】:半天云里扭秧歌——空欢喜

【第31句】:【狼多肉少,神仙也苦恼】(谚)比喻人多物少,供不应求,事情很难办。

【第32句】:【三齿钩挠痒——硬手】(歇)硬:本指坚硬,转指过硬、强硬。手:本指形状像手的物品,转指人(多指有某种技能的人)。指在某方面有过硬本领的人。也指态度或手段强硬的人。

【第33句】:【老皇历】“老皇历”比喻陈旧过时的规矩。那么,“皇历”是怎么来的呢?它有个演变的过程。我国自古重视历法。西汉以前,我国使用六种古历法,即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和鲁历。传说黄帝历最为古老。唐朝诗人卢照邻《中和东·歌登封章》:“炎图丧宝,黄历开璇。”黄历就是黄帝历的简称,所以人们习惯称历书为黄历。另外,“黄历”也叫“皇历”。因“皇历”的封面多用黄色纸张,故也被称为“黄历”。历朝历代都有历法,不过都是以黄历为基础。到了唐朝,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唐王下令编制了我国第一本雕版印刷的历书《宣明历》,并宣布今后历书必须由皇帝亲自审定,官方印刷。从此,历书就被称作“皇历”了。 “皇历”里面记载的历法,一般是以年为限,第二年就应更新,如果拿去年的“皇历”来查看今年的历法,那一定是错误的。因此,过时的“老皇历”是使用不得的(yipinjuzi.com)。不能与时俱进,坚持旧观念,拿老规矩办事,往往容易出错,就被人们讥笑为“老皇历”。

【第34句】:一根草搓不成索,一片篾编不成箩。

【第35句】:【娶个媳妇,过继出个儿】(谚)过继:把自己的亲生子给别人做儿子。指儿子娶了媳妇就疏远了父母,等于把儿子过继给了别人。

【第36句】:【英雄所见略同】知识水平高的人,见解很接近。清代《孽 海花》:“英雄所见略同,可见这里头是有这么一个道理,不 尽荒唐的!”

【第37句】:门角里藏着诸葛亮——暗算;暗中盘算

【第38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释义:冯唐:西汉人,头发都斑白了还只做郎官,一次文帝过郎署,跟他谈论任用将帅的事,谈得很投机,拜他为车骑都尉。景帝时,被贬,出为楚相。武帝时,广求贤才,有人推荐他,可他已经九十多岁,不能任职了。“冯唐易老”是说在能发挥聪明才智时不去发现使用,当要使用时,人已经老了。李广:西汉人,文帝时因征讨匈奴有功,封为武骑常侍,景帝时擢为将军,在同匈奴作战中屡建战功,匈奴畏惧他,称为“飞将军”。到武帝时,李广手下的人因战功封侯的已达数十人,而李广却未能得封。现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形容用人之弊,不能知人善任。也表示一种牢骚,批评人用人不当。例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上早就有这样的教训。如果发现了确实是人才,就要果断地把他放到一定的位置上去。

【第39句】:【东边不养西边养】(谚)东边过不下去,就到西边谋生。指到处都可找到活路,不必死守在一个地方。 也作东方不养西方养。 东头不养西头养。

【第40句】:【死人头上无对证】人死无法讲话,无法证实。成语:死无 对证。陈登科《赤龙与丹凤》:“死人头上无对证啊!一个 人,两个人还好说;上百人,上千人,全村人都往你头上一 歪,事情就难办了。”

【第41句】:【贼无赃,硬似钢】(谚)捉贼如果拿不到赃物,贼会死不认账。指捉贼必须捉赃。

【第42句】:3月8日那天,爸爸送了一束玫瑰花给妈妈。妈妈像小孩子似的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立即不安地问道:“这束花该能买好些菜了吧?”爸爸笑了:“你呀——就好像一个在台上表演的模特儿,大家正欣赏得起劲时,你却打了一个喷嚏!再雅再浪漫的事经过你,都变成柴米油盐了!”(重庆·南川)

【第43句】:九曲桥上拖毛竹——拐弯抹角

【第44句】:【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释义:比喻集体富了,个人也就富了,集体穷了,个人也会受穷。例句:刚才有几位素不相识的人来此拜会,给了一点见面礼,大家拿去分了口巴。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只要我们同心同德为马局长效力,他决不会亏待各位弟兄。

【第45句】:鬼迷张天师——有法无处使

【第46句】:船舱里生小鸡——漂浮(孵)

【第47句】:【墙上画烙饼——能看不能吃】(歇)比喻心爱的东西,能看见或想得到却到不了手。

【第48句】:水牛掉井里——有力使不出

【第49句】:【滑天下之大稽】(惯)滑稽:逗人发笑。指天下最可笑而荒唐的事情。含讥讽意。

【第50句】:【羊群走路靠头羊】做事有领头人。李季《王贵与李香 香》:“羊群走路靠头羊,陕北起了共产党。”

【第51句】:【方木头不滚,圆木头不稳】释义:比喻人或物有长处就会有短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例句:周松山一口担保说:“这个没问题,我了解他。这个人虽有些偏激情绪,但革命的坚定性无可怀疑。”大老刘笑起来说:“方木头不滚,圆木头不稳。那就让他去。”

【第52句】:【七个头,八个胆】(惯)形容人胆子非常大。

【第53句】:小陈总是不遵守纪律,三天两头出问题。老师批评他:“难道你真是‘红米舂不白,性情改不得’吗?”(湖南·武冈)

【第54句】:【如入宝山空手回】比喻放过了好机会,很可惜。清代《儒 林外史》:“放着这样一注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 回?”

【第55句】:大炮上刺刀——远近全能对付;蛮干

【第56句】:孙大圣闹天宫——慌神

【第57句】:【不做网的蜘蛛捉不到虫】(谚)比喻人付出辛勤的劳动自然就有收获。也比喻要想逮住对手,必须做好周密的安排。

【第58句】:【 挨砖不挨瓦不挨瓦片砸,而挨砖头砸。】谓不能权衡轻 重,不知道好歹。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这些顽固分子, 天生挨砖不挨瓦!宣传叫他埋雷硬不埋,这一下可受用了 吧!叫他受点教训,不屈!”

【第59句】:老猫不吃肉——假撕闻(假斯文)

【第60句】:【牛不吃水强按头】释义:比喻强迫人做不愿做的事,例句:家生女儿怎么样?“牛不吃水强按头”?我不愿意,难道杀我的老子娘不成?

【第61句】:卖了儿子招女婿——颠倒着做

【第62句】:满嘴塞黄连——说不出的苦

【第63句】:厕所题诗——臭秀才

【第64句】:豹子见了饿狼——个比一个凶

【第65句】:【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谚)指人生下来两手空空,到死时一钱一物也带不走。劝人要淡泊名利,知足知止,不可在财物上贪得无厌。

【第66句】:【堂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谚)瑞草:吉祥的芳草。即使是芳草,要是长在堂前,也会因为妨碍人行而惹人讨厌。比喻好事做不到点子上,还不如不做的好。

【第67句】:【拍拍脑袋算一个对】人的条件要求极低。老舍《女店 员》:“我们也不拍拍脑袋算一个,我们不喜欢看不起自己的 售货员!”

【第68句】:【—是一,二是二】谓区别明显,不含混。曹禺《原野》序 幕:“一是一,二是二,我问出口,你就得说,别犹豫。” [这样]是五八,不[这样]是四十五八等于四十,谓反正都 是一样。李准《李双双》:“没有功没有利,连个工分也不记, 劳动是五八,不劳动是四十,你去白出那牛力干什么呀?”

【第69句】:【卖糖的不卖醋,卖醋的也别卖糖】(谚)卖糖的就只卖糖,卖醋的就只卖醋,不要互相掺和。比喻人各干各的营生,不要相互搅扰干预。

【第70句】:【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释义:比喻离末日不远。例句:曾家的靠山倒了,剩下这几股土匪,像秋后的蚊子,飞不了几天啦!

【第71句】:长江里的流水——川流不息;后浪推

【第72句】:【敲锣卖糖,各执一行】释义:比喻各干各的,互不干连。例句:他们见我对他们望,有一个猴子脸的人,口中自言自语道:“朋友敲锣卖糖,各执一行。”

【第73句】:宁宁做错了事,婶婶教训他,她不服气。妈妈说:“宁宁啊,小痛不治成大痛,漏洞不堵大堤崩;小树不扶容易弯,小错不除成大错呀!”(河南·新野)

【第74句】:【面和意不和】释义:脸面上和睦,内心里有意见。例句:因他做主管时,得了些不义之财,手中有钱,所居与刘家基址相连,意欲强买刘公房子,刘公不肯,为此两下面和意不和,巴不得刘家有些事故,幸灾乐祸。

【第75句】:【一客不烦二主】(谚)指求人办事,应一家求到底,不要再去麻烦其他人。 也作一客不犯二主。 一事不烦二主。

【第76句】:【打破饭碗】(惯)比喻失业。

【第77句】:我因家庭作业写错了一个字。爸爸照着我的屁股就是两脚。我正哭哭啼啼,奶奶走了进来,我忙向奶奶告状。奶奶抚摸着我的头说:“这就叫亏了想说,疼了想摸。”我一听,反倒破涕为笑了。(山东·枣庄)

【第78句】:【凤凰鸦鹊不同群】(谚)凤凰鸟绝不会和鸦鹊同栖一处。比喻志趣洁雅的高士绝不会和品行卑劣的小人混在一处。

【第79句】:【人不知己罪,牛不知力大】(谚)人犯了错,往往自己认识不到;牛的力气有多大,牛自己并不知道。 指人在错误面前,总是缺乏自知之明。 也作“人不知己过,牛不知力大“。

【第80句】:【怕狼怕虎就别在山上住】(谚)比喻人既然胆小怕事,就干脆别干了。

【第81句】:一天,老师布置的作业比较多,同学们在底下埋怨起来。老师说:“不上树,怎么能摘到苹果呢?”(云南·水富)

【第82句】:【龙的传人】“龙”一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也常称自己是龙的传人。这源于中华民族对共同的图腾神——龙的崇拜。当然,龙也是人们想象中的动物,是根据古代神话中的蛇的图腾演化而来。 “龙的传人”还有考古文物为证。在山东嘉祥县武氏墓群出土的刻制于东汉时期的石刻中,有“历代帝王”画像,唯有伏羲形象奇异,人头人身而龙尾,仿佛由龙转化而成一且与女娲氏画在一起。而女娲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而龙是根据蛇的图腾演化而来的。传说伏羲和女娲成婚而生人类,始祖是龙繁衍的后代,当然是龙的子孙,故而称作“龙的传人”。

【第83句】:【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忍让,避免事态进一步激化。王蒙 《失态的季节》:“他下定决心,要采取死猪政策,打不还手, 骂不还口,睡觉要紧,天明了再说。”

【第84句】:大炮打跳蚤——小题大做:不惜代价

【第85句】:【眼不见为净】没有亲见,不知道脏不脏,只当是干净的。 净,原指清洁,也指心中清静。台湾琼瑶《船》:“你还不如不 回来,让我眼不见为净!”

【第86句】:【捧臭脚】(惯)指对人极力巴结、讨好、吹捧。

【第87句】:【脸皮比城墙厚】不知羞耻。成语:厚颜无耻。杜鹏程《年 轻的朋友》:“你是谁的女婿呀?脸比城墙还厚哩。”

【第88句】:榫头里的楔子——硬挤

【第89句】:【癫狂的马容易闪失,慌张的人常出乱子】释义:比喻做事要谨慎稳定,不可轻举妄动。例句:头脑不要发胀,这些年来,咱们吃亏就在于轻举妄动,别忘了,癫狂的马容易闪失,慌张的人常出乱子。

【第90句】:【核桃枣子一块数】(惯)比喻不管好坏一样对待。

【第91句】:【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只要坚强,就能克服困难。刘 彦林《东风浩荡》:“工人们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 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第92句】:【交情是交情,买卖是买卖】释义:做生意不能讲个人交情。例句:老棒子要跟他在账上找齐!——账可是一笔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交情是交情,买卖是买卖。何况他跟这个“黄毛”算什么交情?简直是他身上的一块牛皮癣,想起来就痒。

【第93句】:七寸蛇配疥药——以毒攻毒

【第94句】:叔父说我哥办事是“嘴上没毛,做事不牢,东一拖子西一耙子,上一斧子下一榔头,像杆没星的秤”。(河南·郏县)

【第95句】:【牵着不走,打着走】(惯)比喻好言相劝不听,被强制或受到惩罚才肯听从。

【第96句】:【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谚)做菜要是不放盐,这菜吃起来就没味道;说话要是不占理,就没有说服力。指说话要人信服,必须有理有据。

【第97句】:【郎不郎,秀不秀】(惯)郎、秀:明初把人分为哥、畸、郎、官、秀五等,哥最下,郎居中,秀最上。既不是郎,也不是秀。形容人不伦不类,没有出息。

【第98句】:【打鸭子上架】见“赶鸭子上架”。

【第99句】:【情真不言谢】(谚)真情实意的人之间,不说感谢的套话。指彼此感情真挚,就用不着说客套话。

17758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