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一句谚语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鸟有鸟路,人有人路】 释义:各人有各人的路,不必相互干涉。 例句:“满牛哥!我们相好了几年……若是从小算起,我们就是相好了十几年……可是你放心,我不是来责怪你的,也不是来哀求你的!鸟有鸟路,人有人路。”

【第2句】:【千文许要,一文许还】(谚)做买卖,卖主允许要价千文,买主可以还价一文。指买卖场中,漫天要价和就地还钱是平常事。

【第3句】:【急用卖得堂前地】(谚)堂前地:正屋前面的地。人在急用时,就连堂屋前的地也舍得卖掉。指人到窘困不得已时,任什么都舍得割爱。

【第4句】:【黄瓜茄子不能一揽子抓】 释义:比喻要区别情况,不同对待。 例句:要知道,你是你,他是他,黄瓜茄子不能一揽子抓。我们的政策是有区别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待方法。

【第5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见“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第6句】:【小账不可大算】(谚)小账:零星开支的账目。大算:总起来计算。 指小账如果单宗看,为数不多;但日积月累,总起来计算,数字就会大得惊人。

【第7句】:【听传言,失江山】(谚)传言:毫无根据的流言蜚语。江山:国家大业。指轻信流言蜚语,会失掉江山。多泛指轻易相信传言,必定会误大事。 也作听传言,失落江山。 听信闲言,失落江山。

【第8句】:【夜猫子不黑天不进宅,黄鼠狼不深夜不叼鸡】 释义:说明坏人看准时机才干坏事。 例句:“俗语说:‘夜猫子不黑天不进宅,黄鼠狼不深夜不叼鸡。’狗东西再来,它就得瞅上个空子才下嘴。”

【第9句】:【小儿欲得安,无过饥与寒】(谚)要想让小儿平安,最好的办法是不让他吃得过饱,穿得过暖。指经常让小孩受点饥寒,反而会少生疾病。

【第10句】:【走东路】这句俗语本于“达摩东来”。达摩,即菩提达摩(bodhidharma),南天竺僧人,梁武帝时航海来华,后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达摩被尊为中国禅宗初祖。关于走东路的民间传说,见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一:“西天佛国清净真诚,东土众生奸狡百出。于是佛说度化众生,议何佛东行。诸佛瞑目打坐,坐前各置一铁树,以先开花者往。如来面前一株,夜半先开。达摩祖师现出三昧神光,化出空中神手,取面前未开之树,与如来交换。令揭谤神击清磬一声,佛眼齐开,见达摩前铁树花放满足,奕奕有光,天香缭绕,是该达摩启教东方。如来谓达摩曰:“可怜众生,百劫难度。速离西方,快走东路。”今不满其人而愿其速行者,多作此语。(李明权)

【第11句】:【心不在肝上】(惯)指心不在焉。

【第12句】:【提傀儡儿上戏场——少一口气儿】(歇)傀儡儿:木偶戏里的木头人。本指傀儡是死的,没有气儿;转指人缺少志气,没有出息。

【第13句】:【狐狸再狡猾,总要露出尾巴】 释义:比喻伪装终究要被识破而暴露出真相。 例句:从现在掌握的情况看,刁金贵很可能是敌人有计划潜伏下来的特务。鱼沉得再深,总有个冒泡的时候,狐狸再狡猾,总要露出尾巴。他既要进行反革命活动,迟早要暴露反革命的嘴脸。

【第14句】:【萝卜不能当成人参卖】 释义:比喻不够资格,不能充数。 例句:我看你们都请黄半仙跳过大神。所以还不如那个破烂秀才。比他还迷糊。你们是染缸里捞不出白布。毛脚鸡上不得锅台!萝卜不能当人参卖。

【第15句】: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第16句】:【她】“她”既是一个字,也是一个单音节的词。“她”是女性第三人称代词。但《红楼梦》是写女性人物最多的一部书,却找不到一个“她”字(现代版《红楼梦》除外),原来,“她”字还是一个现代人创造的结果。 1918年,五四斗士之一的刘半农在《新青年》首先发表《她字的研究》,第一个把“她”字专作女性第三人称代词。从前,文章里的第三人称代词男女不分,都称为“他”。“五四运动”以后,有人用“伊”字代替女性的“他”,如鲁迅的文学作品,但没有成功。“伊”与“他”并用不但常常造成混乱,而且“伊”有它义,不能作为女性第三人称的专属字,似有缺憾。于是刘半农专门创造了一个“她”。“她”与“他”读音相同,而且符合口语习惯,是再合适不过的创意了。“她”字一出现,很快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称赞和公认,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鲁迅高度评价刘半农的创造精神,说“她”字的创造是打了一次“大仗”。 “她”字的出现,结束了几千年男女合用一个他字容易造成的混乱局面,可谓一字千金,具有历史意义。

【第17句】:【饭多伤胃,话多伤心】 释义:话说多了,难免有不当之处,会得罪人。 例句:他回忆着这些天跟纪洪涛有哪些分歧,庆幸自己稳重,很有修养,没有轻易把观点亮出来。否则,饭多伤胃,活多伤心,又要和纪洪涛之间结成大疙瘩。

【第18句】:【善财难舍】善财,又名善财童子。即佛教寺庙供奉的观世音菩萨左边侍立的那一位童子。据《华严经·入法界品》说,当时福城一位长者有五百童子,善财即其中之一。又说善财生时有种种珍宝自然涌出,因此取名善财。《华严经》还说,善财曾历参五十三位善知识(知心益友)。第二十八次来到南海紫竹林中参拜观世音菩萨,遂成为善财童子为观世音菩萨胁侍的根据。如《西游记》第四十三回:“(观音)菩萨骂道:‘你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后来把善财的“善”取其为爱惜之意;善财难舍,说人爱惜钱财,不愿施舍于人,形容非常吝啬。(无名氏)

【第19句】: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第20句】:打人两日忧,骂人三日羞.

【第21句】:一人修路,万人安步

【第22句】:【妇女能顶半边天】(谚)指妇女的潜力很大,凡男人能做到的,妇女同样能做到。

【第23句】:【怪人须在腹,相见又何妨】(谚)怪人:对人心怀嫌恶。指对某人嫌恶,只在心里警惕就是了,并不妨碍与之见面相处。

【第24句】:【眼皮也不眨一下】(惯)形容人满不在乎的样子。 也作“眼也不眨”。

【第25句】:【一脑门子官司】(惯)形容人气不顺,想吵架。

【第26句】:【甘蔗老来甜,辣椒老来红】 释义:比喻人越老越有觉悟,有劲头。 例句:石亮连连点头赞许:“大伯果然是甘蔗老来甜,辣椒老来红!”

【第27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谚)没有家亲作内应,就不会引来外部的邪魔鬼怪。指外部的邪恶分子到内部来捣乱,总是内部有人勾引。 也作没有家贼引不进外鬼来。 无家鬼送不了家人。

【第28句】:“绮”字的本义是平纹起花的丝织品,引申为华美、艳丽。凡一切邪僻不正或涉及男女私情的话,都称为绮语。如梁武帝《答菩提树颂手敕》:“但所言国美,皆非事实,不无绮语过也。”关于“绮语”的定义,各家所说各有侧重。或谓“染心所发诸语”(《俱舍论》),或谓“以非时(不合时宜)故”(《成实论》),或谓“邪言不正”(《大乘义章》卷七)等。主要是涉及艳情的花言巧语,如后世文人所做的艳词淫曲之类。例如: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近人为词,习绮语者,托言温、韦。”唐末五代的温庭筠和韦庄,是“词为艳科”的鼻祖。又如清代李渔《怜香伴·香咏》:“贫尼少时也学拈毫,摩顶以来,十年不作绮语了。”意思是说,出家人严守口戒,不再去作那些艳词淫曲了。

【第29句】:孩子再丑,也是自己的。

【第30句】:【猫老不逼鼠】(谚)逼:威慑。指猫老了,对老鼠就失去威慑力。比喻人到老年,就不再像青壮年时期那样有威势,有作为。

【第31句】:【吐苦水】(惯)比喻倾诉心中的痛苦。

【第32句】:【猫见了鱼——真想求荤】(歇)荤:谐“婚”。指真的想求婚。

【第33句】:【病从口人,祸从口出】这一俗语的意思是疾病是由于饮食不慎引起的,灾祸是因为言语不妥招来的。典出《太平御览·人事,口》:“福生有兆,祸来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蚁孔溃河,溜沉倾山。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宋代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赵炅)命李昉等十四人编《太平御览》一书。这本书引用的材料非常丰富,保存了许多原始资料。其中有一处写道:“福气的到来是有征兆的,祸害的到来也是有其原因的。不要放纵情感多做不适当之事,也不要放松自己的嘴巴而多说话。蚁穴的孔隙能使河堤崩溃,小股的水流能够冲倒高山。疾病是由于饮食不慎引起的,灾祸是因为言语不妥招来的。” “病从口人,祸从口出”这个俗语现在还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第34句】:【老虎嘴里落下来的,叫狼吃了】(惯)比喻没费力气就得到个便宜。

【第35句】:【苏州蛤蟆——南蟾】(歇)南蟾:南方的蟾蜍,谐“难缠”。指人或事不容易应付。

【第36句】:【好汉争气,赖汉争食】(谚)好汉争的是一口气,赖汉争的是嘴里食。指好男儿在功名事业上拼搏,奋力向上;赖汉子只谋填饱肚子,毫无出息。

【第37句】:【快马上路牛耕田】 释义:马快,善于走路;牛慢,善于耕田。比喻各尽各的责任。 例句:一杆红旗要大家杠,红旗倒了大家都遭殃。快马上路牛耕田,闹革命是咱自己的事。

【第38句】:【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谚)三年不上亲戚朋友处走动,该当是关系亲密的,也会疏远起来。指亲友之间,贵在经常联系,增进情谊。

【第39句】:【老虎屁股摸不得】 释义:比喻不可触犯。 例句:张作霖十分紧张。他想派人到日本领事馆去搜,又觉得老虎屁股摸不得。

【第40句】:【财上分明大丈夫】(谚)大丈夫:指有志气或有作为的男子。在对待钱财上,收支合理,账目公开,光明正大,毫无隐私,这才是大丈夫的行为表现。

【第41句】:骏马的铁蹄是跑出来的,雄鹰的翅膀是飞出来的,

【第42句】:【敲竹杠】(惯)据说清代贩卖鸦片的人常把鸦片藏在竹杠里,官员检查时,敲打竹杠,听声音查虚实,若被查出,烟贩子会向官员行贿。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勒索财物。也比喻寻找借口抬高价格。

【第43句】: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

【第44句】:【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释义:只有在生死关头才能显出交情的真假或深浅。 例句:“自古道得好:‘一死一生,乃见交情。’若非今日我是死的,你是活的,怎知你为同年之情淡薄如此!”

【第45句】:【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源自十八般兵器,多出自文学作品,形容某人武艺高强。最早见于南宋永嘉戏文《张协状元》:“十八般武艺都不会,只有白厮打。”元代关汉卿杂剧《五侯宴》:“孩儿十八岁也,学成十八般武艺。”可见最迟到元代,南北都已通用“十八般武艺”一词。但其包括的内容有各种说法。《水浒传》称十八般兵器是:矛、锤、棒、弓、努、铳、鞭、简、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枪、权。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说是:弓、弩、枪、刃、剑、矛、盾、斧、钺、戟、鞭、简、挝、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徒手搏斗)。清代有两种并存的说法,一说为矛、锤、弓、铳、弩、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一说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锤、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 还有九长九短的说法。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皆因出自小说家之口,可谓五花八门,没有定说,以上诸说,可互相参照。也可理解为武艺精通,样样皆能。

【第46句】:(《五灯会元》卷十九)老婆心好比葛藤纠缠,不符合禅宗“单刀直人”的宗风。

【第47句】:【大恩不言谢】(谚)大恩大德,不能用普通的谢礼来报答。指人有大恩于我,只能铭记在心,终生不忘。

【第48句】:【半路上出家】(惯)出家:离开家到庙里去做和尚、尼姑或道士。比喻放弃原来从事的职业,中途改行。

【第49句】:【打了骡子马受惊】(谚)比喻惩罚某人,旁边的人会受到惊吓。 也作打了骡子惊了马。 打了骡子马也惊。

【第50句】:【常读口里顺,常写手不笨】(谚)经常读,嘴巴顺溜;经常写,笔下利索。指学习要勤读勤写,自然就学识渊博,文章练达。

【第51句】:【脊梁朝天脸朝土】见“脸朝黄土背朝天”。

【第52句】:【惊堂木】在旧戏舞台上,县官以上的地方官员的案头都放有一块“惊堂木”,案犯一到,惊堂木“啪”地一拍,问道:“有招无招!”动刑之前,惊堂木一拍:“大刑侍候!”那么,“惊堂木”源自何时,有何作用呢? “惊堂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开始使用。《国语·越语》中记载:“惊堂木,长六寸,阔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这就讲清了它的规格和作用。“惊堂木”的正式名称叫“气拍”,也有叫醒木、界方和抚尺的,俗称“惊堂木”,是一块长方体的硬木,有棱儿有角儿,取“规矩”之义,具有严肃法堂、壮官威、震慑受审者的作用。 只有普通官员手中的那个小木块才叫“惊堂木”,皇帝用的称为“震山河”,表明他是一统江山的主人。宰相等一二品大员用的叫“佐朝纲”,元帅、将军等高级武官用的叫“惊虎胆”。

【第53句】:【雨花台】在南京中华门外,是个高约100米的平旷山岗,因历代的革命史迹而名扬中外。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义,大义凛然,拒绝金兵劝降,在山下被剖心而殉国。太平军曾在这里同清军数次血战。辛亥革命军曾在此奋战,今有阵亡将士人马冢。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许多革命志士被反动派杀害在此,今建有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和纪念碑。传说佛说法时,诸天神飘洒香花以示赞叹,形成壮观的景象,佛家称为“雨花瑞”。后来,“雨花”又不限于佛说法了。梁武帝信佛,也善于讲经,相传他“常披袈裟,讲《放光般若经》,感得天花乱坠,地变琉璃”(《碧岩录》第一则评唱)。梁武帝又延请高僧云光法师在建业(今南京)城南讲经,据说当时花雨坠落,着地化为美丽的雨花石。云光说法处的山岗平广如台,故称雨花台。(见南朝梁·慧皎的《高僧传》)(李明权)

【第54句】:【和尚哭丈母——多揽这层闲】(歇)揽:兜揽,拉到自己身上。和尚不结婚,没有岳母。指多管闲事。

【第55句】:【驴唇不对马嘴】这个俗语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它最早的出处是宋《五灯会元》卷十五:“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转话绕你从朝问到夜。”这里的“驴唇马嘴”本意是指众人纷纷询问,形容人多嘴杂的意思。后来演化出“驴唇不对马嘴”,用来表示两不相干的事物。 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讲,驴唇是可以对马嘴的.因为它们是同科动物,犹如狮虎和狼犬一样,狮虎配生下狮虎兽,狼犬配生下狼狗,驴和马配生下骡子。所以,“驴唇”对“马嘴”没有什么稀奇,倒是驴唇对上其他动物的嘴,那就稀奇了。不过,这也证明了中国的词汇是丰富多彩的。

【第56句】:【侮人还自侮,说人还自说】(谚)指轻慢别人、非议别人的人到头来总要自食其果。

【第57句】:【八十岁学吹手——来不及】(歇)指学某种技艺或从事某项工作为时已晚。

【第58句】:【人不要脸,百事可做】(谚)人要是不顾脸面,不知廉耻,那就什么样低级下流的事都能做出来。指人必须知耻,然后才能做到行为有格。

【第59句】:【雀儿只拣旺处飞】见“鹁鸽子旺边飞”。

【第60句】:【心上有七十二个窟窿眼儿】(惯)形容人心眼儿多。

【第61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谚)指知道自己的兵力,深入了解敌情,在战争中就能稳操胜券。

【第62句】:【顺情说好话,干直惹人嫌】干直:冲撞直言。顺着情面说对方爱听的话,就讨人喜欢;直言不讳冲着人说话,就讨人厌。指说话要考虑效果。

【第63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谚)驻军的军营像铁铸一般,经久不动;军营里的士兵却一拨去了又来一拨,流动不停。指军营是固定的,士兵是流动的。 也作“铁打军营流水的兵”。

【第64句】:【肥处割膘,瘦处添油】(惯)膘:肥肉。形容不偏不倚,很公正。

【第65句】: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第66句】:【百行孝为先】(谚)人有各种行为,当以孝敬老人为第一位。 也作“百善孝为先”。

【第67句】: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

【第68句】:【抖擞】佛教“头陀”(dhata)的异名。所谓抖擞,就是僧人修持的一种苦行。为何苦行称为抖擞?这是从譬喻得名的。如衣服上附有灰尘,抖擞一下,即可去掉。修苦行的僧人,能断除对饮食、衣服、住处等贪著烦恼,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尘一样。《法苑珠林》卷一〇一中说:“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灰尘。”这是抖擞原来的含义。但是后来被借用为鼓励的语气,意思是振作、奋发等。如鼓励别人,就说“抖擞精神”。《续传灯录·清满禅师》:“昨日热,今日寒,抖擞精神着力看。”清·龚自珍《乙亥杂诗》中亦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无名氏)

【第69句】:【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烧香礼佛是佛门的早晚常课,是平时积德修行的具体表现之一。如果平时恣意妄为,一旦到生死关头或大难临头,匆忙求佛,自然难以解脱了。据宋·张世南《游宦纪闻》载:“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有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寺中,抱佛脚悔过,便贳(赦)其罪。”佛教以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为怀,虽是有罪而平时不烧香的人,只要他虔诚忏悔,止恶修善,还是可赦其罪,获得安慰和解脱。又据宋·刘敞《中山诗话》载:王安古曾与沙门道因戏对云:“投老欲依僧。”道因对云:“急来抱佛脚。”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道因云:“急来抱佛脚是俗谚全语”。后来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补救。如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庭》。”又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正是急来抱佛脚,闲时不烧香。”(李明权)

【第70句】:【狗肉上不了筵席】(谚)指狗肉虽然好吃,但档次不高,上不得酒席。 常比喻素质差的人经受不起别人的抬举,或见不得世面。 也作狗肉上不了大席面。 狗肉上不了茶盘。

【第71句】:【鸡蛋里寻骨头】(惯)比喻故意挑刺、找毛病。 也作鸡蛋里挑骨头。 鸡蛋里找骨头。

【第72句】:【老猫不在家,耗子上房巴】(谚)耗子:老鼠。猫离开了家,老鼠就张狂得缘墙上房。比喻主管的人不在,下属人员就失去管束。也指内部失防,就会招来里忧外患。 也作老猫不在家,耗子上屋爬。 老猫不在家,耗子造了反。

【第73句】:不受福德《金刚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一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意思是说,菩萨虽然做了许多功德善事,但他不能冈此贪求果报或骄傲自满,否则反而成为修行的障碍,所以说不受(执著)福报和功德。以后引申为不会享福。《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这个女儿不受福德,却跟一个碾玉的待诏逃走了n'’不看僧面看佛面僧、佛都在“i宝”之列,都是世人敬重的对象。“僧”正在修行中,而“佛”已完成修行,“觉行圆满”,二者的阶次有高下。俗语“不看僧面看佛面”,谓不看那方面的情面,也要看这方面的情面。意思是务请高抬贵手,给予帮助或宽恕。如《西游记》第i一回:“古人云:不看僧面看佛面。兄长既是到此,万望救他一救。”又如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三:“当然,朋友有困难不好袖手旁观。最近公会方面又约我谈了,不看僧面看佛面,总得给公会一个面子。”也作“不看佛面看金面”或“不看金面看佛面”。

【第74句】:【好物难全,红罗尺短】(谚)红罗:红色绫罗。指美好的人或事物,总是难以长久完美,就像红色绫罗不可多得一样。

【第75句】:【自觉】佛典中依觉的范围和程度的差别而立“三觉”。佛具“三觉”:一、自觉,二、觉他、三、觉行圆满。佛,梵语具云佛陀,此云觉者,即具备以上三觉,对迷者而得名。“自觉”异凡夫:凡夫迷沉,全不自觉;佛则朗然大觉。“觉他”异二乘:二乘自求出世,无兼利心,不能觉他;佛则大悲普度。“觉满”异菩萨:菩萨无明未尽,法性未圆,佛乃道穷妙觉。佛又称“智者”,智即觉义。今以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为“自觉”,如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我们这个军队,历来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强调自觉遵守革命纪律。”又以自己感觉到为“自觉”,如:肺结核的初期,病症不很显著,病人每不自觉。(禹振声)

【第76句】:【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惯)为了抓到热油锅里的钱而不怕烫手。形容人贪婪,为了钱而不怕冒风险。

【第77句】:【情人节】“情人节”本是洋节,现在中国人也开始过起了情人节,每到2月14日,花店的玫瑰花脱销,情人商品走俏,土产的“情人节”“七月七”却反遭冷遇。 公元270年,英国一个名叫瓦泰因的青年基督教徒,因反抗罗马统治者的专制而遭到逮捕。在狱中,他与监狱长的女儿产生了恋情。随着刑期的临近,和自己心爱的姑娘诀别的日子也迫近了,在2月14日临刑之前,他给自己的心上人写了一封情书,述说了自己的情怀,之后便昂首走上了刑场。从此,基督教徒们为了纪念这位为了自由而献身的年轻人,就把2月14日这一天定为情人节。

【第78句】:【秋蝉落地——哑了】见“落地的秋蝉——哑了”。

【第79句】:【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第80句】:友谊是无翼的爱情,平等是交友的前提

【第81句】:【隔年的黄历不管用】(谚)黄历:也作“皇历”,历书。历书只标本年度的日、月,隔了年就没用了。泛指过了时的东西就没用场。 也作隔年的皇历作不得数。 去年的皇历看不得。 过年的皇历没用场。

【第82句】:【瘦骆驼强似象】(谚)骆驼再瘦,负重远行,顶个大象。比喻富家衰落,家底也比平常人家厚实。也比喻世家破败,威势也还不可轻视。 也作瘦骆驼尚有千斤肉。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第83句】:【会吃千顿香,乱吃一顿伤】(谚)会吃的,百顿千顿都是香的;不会吃的,只一顿就能吃坏肚子。指吃饭要节制,讲卫生,暴饮暴食会生病。

【第84句】:说话看势头,办事看风头。

【第85句】:【病牛来到屠户家,自己来送死】 释义:比喻自寻死路、找死。 例句:“什么同志!花言巧语骗人,想不到还敢来,这真是病牛来到屠户家,自己来送死!”沈中说。

【第86句】:于官不贫,赖债不富

【第87句】:【一会儿锣,一会儿鼓】 释义:比喻说法或做法经常改变。 例句:他说,办农业社也好,不办也好,他最怕“一会儿锣,一会儿鼓”。

【第88句】:【高不成,低不就】(惯)多指在择偶或择业上,因愿望脱离现实而未能成功。 也作高不凑,低不就。 高门不达,低门不就。 高不攀,低不就。

【第89句】:【恩爱夫妻不到头】(谚)夫妻恩恩爱爱,情感过深,往往难以白头到老。旧指夫妻间关系过于和美的,反不如那些吵吵闹闹的能够长久。

【第90句】:【海上风多舟难行,世上官多不太平】(谚)海上的风多了,船只就难以行驶;世上的官多了,百姓就不得安宁。指官多骚扰就多,掣肘更多,使社会不能太平。

【第91句】:【大虾烧三段,三节挨痛】 释义:大虾分作三段烧,哪一段都疼。比喻多方受难为。 例句:她总的意思,是不打算叫“女犯”去北平。这一来,把我夹在当中,老鼠进风箱才两头受气,大虾烧三段,三节挨痛。一个“犯人”三家争,龟喜要送,川岛要命,瑞琪要纵,这差事昨伺候。

【第92句】:【没笼头的马】(惯)笼头:套在骡马等头上系缰绳、挂嚼子的用具,用皮条或绳子做成。比喻不受约束的人。 也作“没笼头的野马”。

【第93句】:【宁恼远亲,不恼近邻】(谚)宁可惹恼远方的亲戚,也不惹恼紧挨的邻居。指在人际关系中,经常打交道的左邻右舍,比远居的亲戚重要得多。

【第94句】:【空对空】(惯)1指讲话、写文章没有实际内容。2指什么东西也没有。

【第95句】:【赞人陷人皆是口,推人扶人皆是手】(谚)同是一张口,能赞扬人,也能陷害人;同是一只手,能扶助人,也能推倒入。指人应该多做扶助人和赞扬人的事,少做陷害人和损伤人的事。

【第96句】:【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释叉:形容趋炎附势。 例句:“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看冷暖。’冯主事虽然欠下老爷银两,i见老爷死了,你又在难中,谁肯唾手交还?”

【第97句】:【宁撞金钟一响,不擂破鼓千通】(谚)宁愿撞一下金钟,也不去擂干通破鼓。比喻宁可和能人作短暂的接触,也不要和平庸低劣的人多打交道。 也作宁撞金钟一下,不打破鼓三干。 宁打金钟一下,不敲铙钹三千。铙钹(na。b。):铜铸的打击乐器。

【第98句】:【说不出的才是真苦,挠不着的才是真痒】(谚)指闷在心里无可诉说的苦衷,才是最折磨人的。 也作“说不出的才是苦,挠不着的才是痒”。

【第99句】:【睡下去一个人,站起来一条身】(惯)指没家没口,只有单身一人。

17889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