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俗语谚语大全-老话大全网网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六六大顺】“六”字,在当今社会大时兴,结婚选择带六的日子,买高层住宅要选十六层,电话号码要选带六的号,汽车牌照带六的拍卖时身价倍增,就连喝酒时的酒令也有“哥俩好,六六六”。为什么人们钟情于六呢? 为什么是“六六大顺”而不是“七七大顺”、“八八大顺”呢?这里有四种说法。 1.在中国北方一些地区,对“六”有如此一些说法,因为六月六日前后农忙结束,正处于农闲阶段,是探亲的最佳时段。这一天,女儿要回娘家,也被称为“回娘家节”。如果晴天,在这一天很多人家都会把大红大绿的衣服被褥拿出来洗晒,到处呈现一派祥和之气。因为再过几天就要进入伏天,洗了衣服被褥就不容易晒干,容易发霉,这天洗晒衣服被褥能去除霉(晦)气,人们图个吉利,所以选择六月六日去做这些事情,当然六六心情大顺。 2.“六六大顺”来自《易经》,《易经》中“六”代表阴爻(“九”代表阳爻),六六即六条阴爻,是为坤卦,效法大地,厚德载物,功德圆满,自然大顺。因此有了“六六大顺”的说法。 3.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云: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称为“六顺”,这使六成为吉祥和顺的代名词。 4.“六”与“溜”、“顺溜”谐音,两个六就是特别溜。如最近上演的一部影视剧——《我的名字叫顺溜》,可见“顺溜”深人人心。

【第2句】:【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谚)荣枯:兴盛与衰落。进了门不必询问家门的兴盛与衰落,只要看看家里人容颜表情就可知道。 指人的心境总要表现在人的面容神态上。 也作入门休问吉凶事,观看颜面自得知。 入门不问荣枯事,但见容颜便得知。

【第3句】:【心猿意马】心神散乱,把握不定,俗谓之“心猿意马”。《大日经·住心品》分析六十种心相,其中之一为“猿猴心”,谓躁动散乱之心如猿猴攀缘不定,不能专注一境。“意”则犹如奔马,追逐外物,故称“意马”。佛经上关于“心”和“意”的论述很多,简言之,“心”是精神现象的总称,能变现物质现象。“心”在佛学上有真妄之别。“心猿意马”之“心”显然是指“妄心”。就“心”的生灭流变而言,称为“意”。佛家把“心猿意马”视为入定修道的障碍。如唐代玄奘法师上唐太宗表文谓:“愿托虑于禅门,澄想于定心,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马之奔驰。”最早把“心猿”和“意马”连用的例子是唐代《维摩诘经变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又如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栓,将繁华不挂眼。”(李明权)

【第4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是经常用到的一句俗语,意思是高人之外有高人,多用于批评告诫那些自以为高明的人。 它源自于《敦煌曲·何满子四首》“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它告诉我们,当我们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很出色、很优秀,但也不要骄傲,更不要自满,因为这个世界很大,到处人才济济,很可能有人比我们在这方面更出色,更优秀。体育比赛中的一流高手,常有被名不见经传的人打败。所以,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就算在一定范围内很优秀了.但还要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应该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才是聪明人所为。别人就是一面镜子,用别人的长处,照看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第5句】:【给小鞋穿】(惯)比喻有权有势者暗中刁难、限制或报复他人。

【第6句】:【丢了凤凰巢,找个老鸹窝】 释义:老鸹:乌鸦。比喻离开了条件好的地方,到了条件差的地方。 例句:虽然当着她的面不叫,但是她怎么可能一点不知道?就是不骂她的人,也不免惋惜她实在是个傻瓜:“有福不会享”,“丢了凤凰巢,找个老鸹窝。”

【第7句】: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第8句】:【娇养不如历艰】(谚)历艰:经历艰难困苦。指对孩子娇生惯养,比不上让他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接受磨炼为好。

【第9句】: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第10句】:【男左女右】在中国有一个传统习惯,那就是男左女右。大家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男左女右现象比比皆是。如夫妻结婚照,戴结婚戒指,死了亲人戴黑纱,上厕所等。更奇怪的是得了偏瘫大多数也是男左女右。这种习惯是怎么来的呢? 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孔子时代的《逸周书·武顺》:“天道尚左,日月西移。”自然规律崇尚左边,以左为上。太阳月亮都要向右移动。中国传统社会以男性为主,男人自然要占据左边的位置了。清代马辅古杂史《绎史》引用《五运历年记》也说:“首生盘古,垂死化身……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发髭为星辰。”盘古开辟天地,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头发胡子化为星辰。我们祖先由此规定日神为伏羲,月神为女娲。一为阳,一为阴。从新疆阿斯塔那古墓中的浮雕伏羲女娲图看,伏羲在左,女娲在右,可见古人已把男左女右的位置确定好了。另外还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与尊左的传统观念有关。从朝廷来看,古代王位面南而坐,东为左,西为右。古人以东为首,以西为次。因而大礼中的仪制要充分体现以左为尊。比如,古代文官地位高于武官,皇上朝议,文官在左,武官在右。 在后宫里,东宫为正为大,西宫为偏为从。皇帝祖宗牌位的太庙,也要建在皇宫的东侧。朝廷如此,民间亦然。 再一种说法与古人的哲学有关。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中通贯事物和人事的两个对立面就是阴阳。自然界中的事物有大小、上下、左右、里外、冷热等等。古人将其归类为:大、上、左、外、热为阳;小、下、右、里、冷为阴。阳者则刚,阴者柔弱。男人性情刚强暴烈,属阳于左;女人性情柔弱平缓,属阴于右,由此分出男左女右。 还有一种说法与古代中医医学有关。早在战国时期,医学家们按照男女生理特点差异,将男女性格分属阳阴。因而在中医诊脉时,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有的古医书上这样写着:“急诊将死,将口鼻开,看其舌下处有黑筋三股,男左女右,刺出蛛血一点即愈。”这些理论是否真的管用,我们暂且不管,但却为男左女右制造了根据。 其实,“男左女右”的位置并非不能改变。古代降职为避难堪称为“左迁”,功劳之大无人能比称“无出其右”就是崇尚右。所以不必把男左女右过于当真,特别是在社会地位上要讲究男女平等。

【第11句】:【说曹操,曹操就到】(惯)指非常凑巧,正提到谁谁就来了。 也作口说曹操,曹操就到。 讲着曹操,曹操就来。

【第12句】:【人不宜好,狗不宜饱】(谚)待人不可过好,喂狗不可太饱。指处人处事,贵在适度。

【第13句】:【丑话说在前头】(惯)丑话:不顺耳、不中听的话。指事先把需要提出的条件、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等向对方讲明白。 也作丑话说在前边。 丑话说在前面。 丑话说在头里。

【第14句】:【大姑小姑,气破肚肚】(谚)大姑小姑:丈夫的姐姐和妹妹。媳妇和大姑、小姑相处,常常受气。指姑嫂之间的关系很不容易和谐。

【第15句】:骏马是英雄的翅膀,群众是领袖的眼睛。

【第16句】: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盛

【第17句】:【谷里也难免有粒把稗子】 释义:稗子:一种稻田害草“稗子”的果实。比喻队伍不可能绝对纯洁,有少数坏人在所难免。 例句:哎呀,我多嘴了,说出来不要伤了自己人,游击队都是好人,谷里也难免有粒把稗子嘛!

【第18句】:【发一回水,澄一次泥】 释义:比喻矛盾暴露一次,问题澄清一些。 例句:同志们,今天的会议,对我对大家都是一堂很生动的课!发一回水,澄一次泥,经一回事,长一次智。我相信大家都会认真地去思考,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9句】:【官不修衙,客不修店】(谚)衙:公府衙门。当官一任三年,任满随即调离,故不修衙门;旅客随住随走,任凭旅店破旧,也绝不维修。 指临时应付的差事,不会作长远打算。

【第20句】:【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谚)指钱财不值得看重,而仁爱义气才是最宝贵的。 也作钱财如粪土,情义值千金。 钱财容易有,仁义值干金。 钱如东流水,仁义值千金。

【第21句】:【没碰过钉子不知道疼】(谚)比喻人没有遭受过打击和挫折,就不会有切实的经验教训。

【第22句】:【披星星戴月亮】(惯)天还没亮就出去,晚上天黑了才回来。形容非常辛苦、劳累。

【第23句】:【黄梅天十八变】 释义:指黄梅天气候多变。 例句:黄梅天……又以其对忽睛忽雨,谚有云:“黄梅天十八变。”

【第24句】:【盆朝天,碗朝地】(惯)形容东西放置无序,乱七八糟。

【第25句】:【~碗豆腐,豆腐一碗】(惯)比喻没有差别,都是一回事。

【第26句】:【无明火】“无明”即痴味,无慧,昧于事理,系从梵语Avldya意译而来的。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四:“言无明者,痴暗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无明”居“十二因缘”之首,谓由“无明”不觉,造种种业,结识入胎,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楞严经》卷四说:“贪爱名为母,无明则为父。”二者相合,就产生出生命。南朝齐·萧子良《净住子净行法门》说:“将恐烦恼炽火,无由而灭;无明重暗,开了未期。”经中对“无明”有各种详尽的分析。修行佛法的归宿――成佛,也就是要彻底破除无明。无明包括贪欲和嗔怒等。在俗文学中,亦作无明火,无明业火,一般指怒火。如《刘知远诸宫调》第十一:“平白以无明火,不改从前穷性气。”元·佚名《昊天塔》第四折:“这厮待放蒙挣,早拨起咱无明火不邓邓。”《水浒传》第三回:“心头那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的按纳不住。”也指贪欲,欲火。如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怎管的闲花风月自冤业,无明火未断绝,又生出闲枝节。”(李明权)

【第27句】:【十家锅灶九不同】 释义:比喻人的思想各不相同。 例句:你姓张,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锅灶九不同。

【第28句】:【油瓶子倒了不扶,还推上一把】 释义:比喻不但不帮助人,反而损害人。 例句:你是油瓶子倒了不扶,还推上一把。不是说占了你们的工分吗?巴望人家走,可又偏要七七八八,让人家走不成。

【第29句】:【鸡脚高来鸭脚低】(惯)比喻为鸡毛蒜皮的小事闹意见、闹别扭。

【第30句】:【穷酸】也称“穷酸饿醋”,比喻生活贫苦还自命清高,多指满口“之乎者也”的穷书生。此典出自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与了一个富家,不枉了,却与了这穷酸饿醋。” 唐朝裴度少年时,家里十分贫穷,到了衣食不周、无以为生的地步。他的远房叔叔对他说:“裴度,你父母双亡后,你也不成器,不肯找点买卖营生做,每日只知道读书。我想你读的那些‘穷酸饿醋’,有什么好处?什么时候能够发迹呢!”裴度受了这番奚落,又羞又愤,想想实在活不下去,于是跑出去寻死。路上做了一件拾金不昧、帮人昭雪冤案救人一命的好事,再加上一位道士的鼓励,奋发求进,裴度真的成了唐朝一位有名的贤宰相。 看来,只要奋发求进,“穷酸”是既不穷也不酸。怕就怕人穷志短。

【第31句】:损友敬而远,益友敬而亲

【第32句】:只履提归葱岭去。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所谓“一花五叶”,即指我国禅宗宗派的源流。“一花”指禅宗之源,即南达摩传人中国的“祖师禅”;“五叶”则指禅宗之流,即六祖慧能门下的五个宗派。北魏年间,南天竺围僧人菩提达摩来华弘传禅法,门人极多,其中慧可最受器重。达摩临终时告诉二祖慧可:“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义说了一首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事见《景德传灯录》卷三。达摩后被尊为东土禅宗初祖,白达摩六传至慧能。慧能之后,禅宗又析为两系,其中南岳一系分化出沩仰、临济二宗,青原一系分化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所谓“五叶”,即指南宗禅的这五家。后来,临济宗又衍化出黄龙、杨岐二派,故又称“五家七宗”。

【第33句】:弘愿指大乘佛教普度一切众生的大愿。如唐代窥基《心经幽赞》卷-::“若诸菩萨先于菩提发弘愿已,欲勤修学。”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等,都属于“弘愿”。佛教徒通常用“四弘誓愿”自勉:“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俗文学中朋例,如明代张四维《双烈记·行游》:“发慈悲度人弘愿。又且到狮子山。”后也泛指宏大的志愿。如:我们的弘愿是建设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第34句】:【一会儿风一会儿雨】(惯)形容人情绪变化快,喜怒无常。

【第35句】:【晴天不肯走,直待雨淋头】 释义:比喻不识时务,办事恰到好处就该收,过头了就坏事,招致没趣或祸害。 例句:“你真是‘晴天不肯走,直待雨淋头’,还不赶快借坡赶驴,要不,可就没你的好果子吃了。”

【第36句】:【树大有枯枝】 释义:比喻聚集的人多了,难免出现少数坏人。 例句:俗语说的,树大有枯枝,一国之大,自然是有好有坏的,何必一棍打一船呢?

【第37句】:宁可认错,不可说谎.

【第38句】:【早知水淹人,何必偏下水】(谚)比喻早知道后果严重,当初就不该贸然行事。

【第39句】:【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谚)树:栽种,培植。指作一年打算的,最好种谷,当年就可收益;作十年打算的,最好栽树,十年就可成材。

【第40句】:人逢喜事情神爽,闷上心来瞌睡多

【第41句】:【抱粗腿】(惯)指攀附有钱有势的人。

【第42句】:【半路上出家】(惯)出家:离开家到庙里去做和尚、尼姑或道士。比喻放弃原来从事的职业,中途改行。

【第43句】:【老鼠尾巴——发不粗长不大】(歇)发:本指生长,转指发迹、发达、发展。指发不了迹,不会有大的出息。

【第44句】:【黄土埋了大半截】见“半截身子入土”。

【第45句】:【要吃飞禽,鸽子、鹌鹑;要吃走兽,兔子、狗肉】(谚)鹌鹑(anchun):鸟名,小头短尾巴,羽毛赤褐色,不善飞。指飞禽中,数鸽子和鹌鹑的肉最细嫩;走兽中,数兔子和狗的肉最美味。

【第46句】:【拧成一股绳】 释义:比喻团结一心。 例句:只要咱们大家拧成一股绳,按着党的话好好干,有啥困难都能克服。

【第47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歇)张飞:《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暴烈刚强。形容事情轻而易举。 也作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菜。

【第48句】:【上坡骡子下坡马】(谚)指骡子有蛮力,拉车上坡,彪悍得劲;马腿蹄灵便,骑马下坡,平稳飞快。常比喻人做事风风火火,强猛而有魄势。

【第49句】:【种地在人,长苗在地,收成在天】 释义:指种庄稼离不开入力,苗长得壮不壮,收成好不好,决定于地利和天时。 例句:种地在人,长苗在地,收成在天,这地不给长,老天爷不给收成,光人折腾,也难说呀!

【第50句】: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第51句】:【打蛇打七寸】(谚)七寸:蛇的要害处,在蛇的头之下,腹之上。打蛇必须打在它的致命部位——七寸上。比喻打击敌人,要击中他的要害。也比喻办事要抓住关键。

【第52句】:【除了死法有活法】(谚)除去原本固定的办法,更有许多灵活变通的办法。指做事不要死守成规,只要放开思路,办法很多。

【第53句】:【得未曾有】佛教指甚为稀有难遇的盛事,即前所未有。原是经中常见的套语,如《楞严经》卷一:“法筵请众,得未曾有。”唐·万齐融《阿育王寺常住田碑》:“何宝塔之庄严,得未曾有。”也作“得未尝有”,宋·苏轼《与郭功甫书》之一:“昨辱宠临,久不闻语,殊出意表,盖所谓得未尝有也。”(纯一)

【第54句】:【背后骂皇上】(惯)指背地里责骂强有力的人。 也作“背地里骂皇上”。

【第55句】:【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惯)形容名气很大,谁都知道。 也作“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第56句】:【树高不能撑着天】 释义:比喻本领再大也有个限度。 例句:俗话说得好,树高不能撑着天。孙悟空本事大,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

【第57句】:【锯了嘴的葫芦】 释义:葫芦本不响,锯了“嘴”就更不会响了。比喻说不出话或无话可说。 例句:至于他爷爷及方必开两个,到了此时,都变成“锯了嘴的葫芦”,只有执壶斟酒,举箸让菜,并无可以插得嘴的地方,所以也只好默默无言。

【第58句】:【三寸不烂之舌】(惯)形容人能言善辩。 也作三寸不烂舌。 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俐之齿。

【第59句】:偏执偏颇执著。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三:“诸论各异端,修行理无二,偏执有是非,达者无违诤。”俗语中多指偏僻固执某一方而不通达他方,片面而又固执。如巴金《谈(新生)及其他》:“今天我还珍惜这份感情,可是我不能不责备自己的偏执、软弱、感伤、孤僻和近视。”

【第60句】:【一个要补锅,一个锅要补】(惯)比喻两人想法合拍。

【第61句】:【摆龙门阵】我国西南部四川省等地方言,“摆龙门阵”就是聊天或讲故事的同义语。 “龙门阵”原本是古代打仗布阵的一种比较复杂的阵法。此阵模仿龙的活动方式,有龙头、龙身、龙尾,攻其任何一个部位都有其余部分来接应,变化无穷.高深莫测。所以,“摆龙门阵”这一俗语借指故弄玄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人们平时交谈,说:“你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收起你的‘龙门阵’吧。”后引申为比喻人们聊天或讲故事的内容千变万化,进而成为四川方言,指聊天讲故事。

【第62句】:【哭的是各人的儿,落的是一样的泪】(谚)各人落的泪都是一样的,但落泪的因由却各不相同。指各人都有自己的悲苦事,外人很难体味得出。

【第63句】:【当耳旁风】(惯)耳旁风:从耳旁吹过的风。比喻不把别人的劝告或嘱咐放在心上。 也作“当耳边风”。

【第64句】:力士《长阿含经》卷四称力士为末罗。末罗,梵语malla,意译为力士。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大力之男子;二是指大力之一种族。《长阿含经·游行品》卷二:“尔时,世尊在拘尸那竭城本所生处,娑罗园中双树间,临将灭度,告阿难日:‘汝人拘尸那竭城,告诸末罗。”’佛教的护法神金刚密迹亦称金刚力士。后泛指力气大的人。如冰心《寄小读者》二七:“看见过力士搏狮么?当他屏息负隅,张空拳于狰狞的爪牙之下的时候,他虽有震恐,虽有狂傲,但他决不暇有萧瑟与悲哀。”

【第65句】:【河边无青草,不用多嘴驴】(惯)斥责人多嘴多舌。

【第66句】:【一年二年,与佛齐肩;三年四年,佛在一边】(谚)敬佛的人,开始对佛尊敬,一两年后把佛看得和自己并肩高,三四年后就把佛抛到一边了。指人的立志很难持久,时间越长越懈怠。

【第67句】:心猿意马心神散乱,把握不定,俗谓之“心猿意马”,《大日经·住心品》分析六十种心相,其巾之一为“猿猴心”,谓躁动散乱之心如猿猴攀缘不定,不能专注一境。“意”则犹如奔马追逐外物,故称“意马”一佛经上关于“心”和“意”的论述很多,简言之,“心”是精神现象的总称,能变现物质现象、“心”任佛学上真妄之别“心猿意马”之“心”显然足指“妄心”、就“心”的生火流变及思量而言,称为“意”.佛家把“心猿意马”视为人定修道的障碍。如唐代玄奘法师上唐太宗表文渭:“愿托虑于禅门,澄想于定心,制情猿之逸躁,系意马之奔驰。。”最早把“心猿”和“意马”连用的例子是唐代《维摩诘经变文》:“卓定深沉莫测量,心猿意马罢颠狂。”又如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栓,将繁华不挂眼。”

【第68句】:【弘扬】在佛教中,指佛菩萨传播教法,化导众生。至后世,渐指大力宣扬一切思想或观念。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国》:“当于此地建国安人,弘扬佛法。”《元代白话碑集录·重编百丈清规法旨》:“好生遵守清规,修行办道,专与上位祈福祝寿,报答圣恩,弘扬佛法者。”吕澂《中国佛学渊流略讲》第五讲:“三论宗的开创人吉藏,弘扬关河三论,曾著《三论玄义》,反复解释三论之间的关系。”现多作发扬光大解,如“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等用语。(无名氏)

【第69句】:【军令重如山】(谚)指军中只要下达命令,任何人都必须绝对服从,不可违抗。 也作军令如山倒。 军令如泰山。

【第70句】:【困龙得水,拨云见日】(惯)比喻在困境中得到了救助。

【第71句】:【老何家的姑娘嫁给老郑家——郑何氏】(歇)旧时女子出嫁后,在自己的姓氏前面冠以夫姓作为姓名。郑何氏:称嫁给郑家的何姓女子,谐“正合适”。指正好符合实际情况或需求。

【第72句】:【酱油碟子跟着蹄子——拖拖就拖干了】(歇)蹄子:方言,肘子。 肘子的肉较厚,蘸碟子里的酱油,蘸不了多少次就蘸光了。指钱财很快就消耗完了。

【第73句】:【眼睛里冒火】(惯)形容人极其愤怒的样子。 也作“眼睛窜火苗子”。

【第74句】:【脚面砌锅——踢倒就走】(歇)比喻人没有烦事缠身或没有家庭、子女、财产等牵挂。

【第75句】:【七两为参,八两为宝】(谚)参: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肥大,有滋补作用。七两、八两:均为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七两重的参称人参,八两重的参称宝参。指人参能长到半斤重,就是难得的宝物。

【第76句】:【疤瘌眼儿照镜子——自找难看】(歇)疤瘌眼儿:指眼皮上有疤的人。指人自找难堪,或自讨没趣。

【第77句】:【打破醋坛子】(惯)比喻在男女情爱上产生了强烈的嫉妒情绪。 也作“扳倒了醋缸”。

【第78句】:【一山不藏二虎】 释义:比喻两个互不相让的强人不能在一起共事。 例句:“只有一桩,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如果展公伏得住他,这人也有用处。”

【第79句】:【陛下.殿下、阁下】这三个词都是敬辞,“陛下”指皇帝,“殿下”指太子,“阁下”一般指宰相。这三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高帝纪下》,其中有“大王陛下”的说法。颜师古注引汉应劭的话:“若今称殿下、阁下、侍者、执事,皆此类也。” 古人的尊称有陛下、殿下、阁下、足下。这四种称呼共同的一个意思就是: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不敢正视对方,因为对方地位太高。 陛下。见到皇帝,不能正视,只能站到台阶之下,更不能直接与皇帝说话,宝座上面有台阶,那个台阶叫做陛,因此“陛下”代指皇帝,表示对皇帝的尊称。 殿下。见到太子或王子,也不能正视他们,只看他们的宫殿之下,因此,用“殿下”代指太子、王子,表示对他们的尊重。 阁下。见到宰相,也不敢正视,只能看到他的楼阁之下,于是称之为“阁下”。“阁下”可解释为在你的阁楼之下。到了明代,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政府机构——内阁。到了明朝中后期,内阁才成为权力的中枢,内阁成员称为阁老。在这时,阁下又增加了一层意思,就是对内阁大臣的尊称。现在“阁下”多用于外交场合,如:首相阁下、大使阁下。 陛下、殿下、阁下是对他人的敬称,以自称的“在下”地位来衬托出他们的高贵地位。

【第80句】:【抬头老婆低头汉】(谚)老婆:已婚妇女的俗称。走路昂扬着头的妇女,性格往往强悍;走路低着头的汉子,处事往往多疑。指仰头女性和低头汉子大多是强悍有心计的人。 也作抬头的女人低头的汉。 仰脸的女子低头的汉。

【第81句】:【墙头的冬瓜——两边滚】(歇)比喻两头讨好。

【第82句】:【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谚)不要怕山高,山越高越有攀头;不要嫌路远,路越远越有奔头。指目标越是高远,越能磨炼意志,成就大的事业。

【第83句】:【牛不吃水强按头】(惯)比喻强迫别人做不愿做的事。 也作“牛不喝水强按头”。

【第84句】:【马大哈】“马大哈”常用来指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办事草率、丢三落四、经常出错之人。它源自20世纪50年代,由天津市相声界艺人创造的趣语。 相声段子《买猴》50年代的时候曾风靡全国。故事说一位干部以不负责任马虎草率出名,他的大名就叫“马大哈”。他写了一个报告,本来要通知“到(天津市)东北角买猴牌肥皂五十箱”,可是飞笔疾书,竞写成“到东北买猴儿五十只”了。而马大啥的领导们也是同样马虎草率的官僚主义,内容看也不看便挥笔批准。马大哈的同事和下属又习惯于盲从,问也不问纷纷出差执行任务,结果闹出了令人捧腹不已的大堆笑话。比如:他们为了去采购猴子,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各地接洽者虽然惊奇于天津采购员的离奇“购货单”,却仍然到处帮助他们捉拿猴子交货;猴子从四面八方运回后,群猴出笼,又大闹了百货公司,趣闻笑话接连不断。 这段相声的作者是何迟,表演者是相声大师马三立。一经演出,“马大哈”一词迅速传遍全国。可见,相声的艺术魅力不亚于戏曲。《西厢记》中的“红娘”成了媒人的代称,而《买猴》中的“马大哈”则成了马马虎虎的同义词。

【第85句】:【三公后,出死狗】(谚)三公:朝廷最高官位的合称。死狗:借指人群中的败类。三公的后代,往往出败类。指养尊处优的环境容易使人堕落。

【第86句】:【奇特】梵语ascarya的意译。如《贤愚经》卷八说:“如来出世,实复奇特。”又《过去现在因果经》卷四中说佛有三种奇特,即神通奇特、慧心奇特和摄受奇特。奇特的意思是超异,不同寻常。佛的“十八不共法”,也可以说是奇特。经藏中有《一字奇特佛顶经》。然而,把整个佛法想像得奇特古怪,就会流入邪僻一径。禅宗有句话:“佛法但平常,莫作奇特想。”如唐·宗杲《大慧禅师文案》卷十九指出:“才有一言半句作奇特解、玄妙解、秘密解,可传可授,便不是正法。正法无传无授,唯我证尔证。”再举两个俗例。如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李郎以奇特之才,辅清平之主,竭忠尽行,必报人臣。”又如郭沫若《洪波曲》:“桂林和阳朔的山水的确很奇特。”(李明权)

【第87句】:【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 释义:不怕事情做得晚,只怕不成功。 例句:“你们众位不必着急。常言道:‘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天还早哩,就是上灯时节也将他等了去。”

【第88句】:【骑着马找马】(惯)比喻一边干,一边寻找新的出路。也比喻占有旧的,同时物色新的。

【第89句】:【狐狸精】“狐狸精”指妖媚迷人的女子(骂人的话)。狐狸本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动物,因为善于伪装,性情狡黠,自古就被人们“妖化”,并且常与不良女子联系在一起。东汉的赵哗《吴越春秋》说大禹娶了涂山女为妻,此女为九尾白狐变化而来。许慎《说文解字》干脆说:“狐,妖兽也,为鬼所乘。”晋代干宝《搜神记·陈羡》也说:“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阿紫,化而为狐。”郭璞的《玄中记》描写更详细:“狐五十岁能变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不过,这时尚未有“狐狸精”之名。 “狐狸精”之名始于唐初。《太平广记·狐神》载:“唐初以来,酉姓皆事狐神……当时有谚日:‘无狐魅,不成村’。”这个“魅”字,《说文》释为“老物精也”。狐魅,也就是“狐狸精”。 “狐狸精”名称始于唐初,第一个被称为“狐狸精”的女人则是女皇武则天。武则天被唐太宗赐号“武媚”,又名“媚娘”,因其秽乱春宫,淫乱狎邪,人们自然将“狐魅”与“狐媚”、“武媚”联系起来。由此,“狐狸精”成为“不良”女性的代称。特别是明代许仲琳写的《封神演义》,把商纣王的妃子妲己说是“狐狸精”变化而来,迷惑商纣王致使其社稷灭亡,更加重了“狐狸精”的淫恶形象。《封神演义》影响广远,于是遂把这个名称用到具有不良行为或妩媚、轻浮而具有诱惑力的女性身上,由此,流传开来并被广泛应用。

【第90句】:发财不是人生的目的,贫困不是穷人的耻辱

【第91句】:【出门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顶头风】 释义:比喻做事遇到困难,不顺利。 例句:他刚一出门,正好遇到日本鬼子进村,还没来得及闪开,就被抓住了。 真是出门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顶头风。

【第92句】:【拾着麦子打烧饼卖——净赚】(歇)指净赚利,一点本钱未花。也指不出力或不出钱便能得到某种好处。 也作“拾上麦子打烧饼——纯利”。

【第93句】:【什么种子出什么苗】(谚)指农作物下什么种子,就会生长出什么苗。常比喻有什么样的父辈,就会有什么样的后代,或有什么样的领头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 也作什么种出什么苗,什么葫芦画什么瓢。 什么葫芦开什么瓢,什么种子长什么苗。

【第94句】:【宁跟明白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说句话】(谚)和明白人打架,有理总能说清;和糊涂人纠缠,永远分不清是非。指要尽量避开和不明事理的人打交道。

【第95句】:【少见多怪】见识不广的人见到新鲜的事物,就以为怪诞,不可信,俗语谓之“少见多怪”。源于中国第一篇佛学论文,汉末牟融的《理惑论》。当时佛教传入未久,有人问:说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恐怕只是说得好听,未必是事实吧?牟子用了一句俗谚回答:“少所见,多所怪,睹馲驼(骆驼)言马肿背。”意思是说少见多怪的人第一次看见骆驼,就说是背肿的马。如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卷三:“钟十六以妇六月产即云不贞,可谓少见多怪矣。”又如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在少见多怪的原始社会里,有了这么一个奇迹,那轰动一时,就可想而知了。”后亦作“所见少则所怪多”。如晋·葛洪《抱朴子·论仙》:“云物各自有种,况乎难知之事哉!夫所见少则所怪多,世之常也。”又如清·程趾祥《此中人语》卷三:“三足癞蟆;可知天地之大,无所不有,人但少所见、多所怪尔。”(李明权)

【第96句】:身贫莫言曾祖贵,好汉哪怕出身低

【第97句】:【佛是金装,人是衣装】比喻人的衣着外表很重要。是,也 说:要。香港宋乔《侍卫官杂记》:“真是佛要金装,人要衣 装;我几乎不认识镜中的我了。”

【第98句】:【君子不吃无名之食】 释义:君子不平白吃人食物。 例句:“你不说明,我也不吃。常言说得好:君子不吃无名之食。”

【第99句】:【借酒浇愁愁更愁】(谚)浇:浇灭。要用饮酒来消愁只能更加忧愁。

18436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