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穿越火线点赞最多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酒】酒,对中国人来说,是太重要了。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曹操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反讽日:“借酒浇愁愁更愁。”李白还说:”举杯邀明月”。苏轼说“把酒问青天”。就是在平民百姓当中,也是“无酒不成席”。那么,酒是谁发明的呢? 关于酒的发明,说法很多。 一种说法是“猿猴造酒”。传说猿猴将采摘的苹果储存起来,时间一长,苹果发酵成酒,醉倒猿猴。 一说始于大禹时代的仪狄,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朱翼中的《酒经》记载,上古用桑叶包饭的发酵方法造酒,是指仪狄用此法造酒,献给大禹而言的。仪狄是个官员,他造酒是为了献给大禹邀功。 另一种说法是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文解字》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即高梁。传说杜康生于周朝,是个牧羊人。有一天,他把高梁粥装进竹筒里带着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树下忘记带走。半个多月后,他赶羊回来又在那棵树下找到了他遗忘之物,打开一看里面高粱粥已经发酵变成液体了。村里人喝了都夸这种液体好喝,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酿酒了,并办起了杜康酒店。

【第2句】:【孺子牛】“孺子牛”现在用来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 此典出自《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子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 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乃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的名字。史载齐景公非常宠爱孺子,有一次他在后官逗孺子玩耍,自己竟趴在地上,口衔绳子,让孺子当牛骑。孺子正玩得高兴,一不小心从“牛”背上跌了下来,那绳子一下子把齐景公的牙齿给挂断了。显然,当年的“孺子牛”,是指齐景公对孺子的宠爱有加。可见父爱无疆。 鲁迅先生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将其点化,把父爱升华为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第3句】:【墙倒众人推】(谚)比喻人一旦失势,人们就会趁机加以打击。 也作墙倒众人推,鼓破乱人捶。 墙倒一齐推,破鼓万人捶。

【第4句】:【打官腔】(惯)旧指说一些官场上的门面话,现指利用规章制度来推托、责备。也指拿冠冕堂皇而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话来应付人。

【第5句】:【青山不老,绿水长存】(谚)指青山绿水永葆常态。常借指友谊定长存,后会必有期。 也作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青山不倒,绿水长流。

【第6句】:【吃香的,喝辣的】(惯)指吃得好、喝得好,享受富足的生活。 也作“吃香喝辣”。

【第7句】: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第8句】:【打着灯笼没地方找】(惯)形容非常好,非常难得。 也作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打着灯笼都难找。

【第9句】:【人无前后眼,祸害一千年】(谚)前后眼:既能看清过去,也能远瞻未来。指人处事待人如果只顾眼前,没有远见,就会造成无穷无尽的后患。

【第10句】:【开了话匣子】见“打开话匣子”。

【第11句】: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第12句】:【烂板凳——高谈阔论】(歇)板凳烂了,是因为有人长久坐着“高谈阔论”。指只会空发议论,不干实事正事。

【第13句】:【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释义:妻子贤惠,能及时提醒丈夫,少犯错误。孩子孝顺,当父亲的就安心了。 例句:若是殷家女子贤惠时,劝她丈夫学好,也不至于后来惹出这场大事了。 自古妻贤夫祸少,应知子孝父心宽。

【第14句】:【舌头底下压杀人】(谚)舌头能把人压死。指舌头能搬弄是非,无中生有,制造事端,挑拨离间,陷人于死地。 也作舌头片子压死人。 舌头根子下能压死人。

【第15句】:【树高不能撑着天】 释义:比喻本领再大也有个限度。 例句:俗话说得好,树高不能撑着天。孙悟空本事大,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

【第16句】:【一语道破天机】(惯)天机:迷信指神秘的天意,比喻重要的秘密。 指一句话揭穿了秘密。

【第17句】:【混龙闹海,鱼虾遭殃】 释义:强者胡闹,弱者受害。 例句:“我是大老粗,可也懂得两句俗话:混龙闹海,鱼虾遭殃。”

【第18句】:【前人栽树,后人修剪】比喻对于前人开创的事业,后人要巩固并发展,不使荒废。

【第19句】:【十二属相】“十二属相”也称十二生肖。古人用十二地支记时,十二地支代表了十二时辰。古人又根据他们对动物出没活动时间的规律,把十二时辰配上了十二生肖:子:子夜十一时至第二天凌晨一时,这时候,老鼠的活动最为活跃,“子”就同鼠搭配,称为“子鼠”。 丑:牛吃足了草,凌晨一至三时还在咀嚼,准备凌晨出来耕地,所以“丑”就同“牛”搭配,称为“丑牛”。 寅:据说凌晨三至五时,这时候老虎最凶猛,所以“寅”同“虎”搭配,称为“寅虎”。 卯:凌晨五时后,月亮(又叫玉兔)还在照耀大地,所以“卯”同月宫神话中唯一的动物玉兔相配,称为“卯兔”。 辰: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传说早晨七至九点钟已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所以辰时属龙。 巳:据说,早晨九至十一时,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动,不会伤人,所以巳时属蛇。 午: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太阳当头,据方士的说法,午时阳气到达极限,阴气将产生,马跑离不开地,是“阴”类动物,所以午时属马。 未:下午一至三时,羊吃了这时候的草,据说并不影响草的再生,所以未时属羊。 申:下午三至五时,猴子异常活跃,申时属猴。 酉:下午五至七时,傍晚来临,鸡开始归窝,所以,“酉”跟鸡搭配,称为“酉”鸡。 戌:下午七至九时,黑夜来临,狗开始“工作”:看家、守夜,所以,“戌”同犬搭配。 亥:晚上九至十一时,夜已深,猪憩睡得更熟,所以“亥”跟猪搭配,称“亥猪”。 十二生肖是我国用于记录年的一种方法,如《泰山庙圣旨碑》题:“泰定鼠儿年十月二十三日”,“鼠儿年”即子年。十二生肖也是我国在古代民间计算年龄的方法。如子鼠年生的属鼠,丑年生的属牛,依次相配。这叫“十二属相”.或者叫“属相”。

【第20句】:【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惯)指在争斗中只能勉强抵挡,没有能力还击。 也作只有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 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第21句】:【鲜花插在牛粪上】见“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

【第22句】:【千里投名,万里投主】(惯)指不顾路途遥远,投奔有名望的人。

【第23句】:【家里没有梧桐树,也招不来彩凤凰】见“没有梧桐树,引不得凤凰来”。

【第24句】:【大风刮不了多日,亲人恼不了多时】(谚)就像狂风刮来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一样,亲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只是暂时的。指亲人之间怨嫌最容易开解。

【第25句】:【麻秆儿打狼——两害怕】(歇)麻秆儿:指剥掉皮的麻秸秆儿,又细又脆,容易折断。用麻秸秆儿打狼,狼害怕,打狼的人也害怕。指争斗双方对对方都有所顾忌。 也作麻秸秆打狼——两头害怕。 麻秸秆打狼——两头怕。

【第26句】:【三分人才,七分修饰】(谚)人才:人的身材长相。一个人的仪表美,三分靠生成,七分靠打扮。指衣着打扮对人的外观形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也作三分人样,七分打扮。 三分相貌,七分打扮。

【第27句】:【阴一句阳一句】(惯)形容说话阴阳怪气。

【第28句】:【红盖头】“红盖头”俗称“蒙头红”。旧时婚礼中的新娘,头上会蒙着一块方形大红绸缎,被称作“红盖头”,这种婚俗古已有之,那么新娘为什么要蒙红盖头呢?来源有三。 一说史载最早的盖头大约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齐朝,当时女子用它遮风挡雨,只盖在头顶。到了唐朝,这种盖头演变成了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 后来唐明皇李隆基又下令在帷帽上盖一块薄纱作为装饰物,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盖头”。从后晋到元朝,这种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了新嫁娘的一种头部装饰。中国历来视红色为喜庆,因此新娘的盖头都是红色的。 二说来自一个神话传说。传说在宇宙初开的时候,天下只有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商议,要配为夫妻。但他俩又觉得害羞,于是兄妹俩上到山顶,向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空中的几朵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话音一落,那几个云团冉冉近移,终于会聚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而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蒙头代替了。 三说这种习俗来自礼教。古代十二岁以上的姑娘不见任何男性外人,新婚洞房后才可以抛头露面。红盖头的作用就是为了保证新娘从娘家到婆家的路上不被外人看到。

【第29句】:【胖子的裤带——全不打紧】(歇)打紧:本指系紧裤带,转指事情要紧。指一点儿也不要紧,不必在意。

【第30句】:【抱金娃娃】(惯)比喻得到极大的收获。

【第31句】:【毒蛇口中吐莲花】(惯)莲花:荷花。比喻阴险毒辣的人伪装慈善。

【第32句】:【会嫁的嫁对头,不会嫁的嫁门楼】(谚)对头:合适的男子。门楼:高门楼,有钱有势的门第。指给女儿选择婆家,要选个合适的女婿,不要着眼于有钱有势。 也作会嫁的嫁儿郎,不会嫁的嫁家当。 会选的选儿郎,不会选的选田庄。

【第33句】:钓鱼要忍,拿鱼要狠。

【第34句】:【和尚脑袋——一溜净光】(歇)形容光光的,什么也没有。

【第35句】:【吃了狐狸心】 释义:形容人十分狡猾。 例句:马英笑了笑说:“他说我吃了豹子胆,我看他倒是吃了狐狸心了,把鬼子捉弄得昏三倒四。”

【第36句】:【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谚)孙儿:此处指外孙。阿婆如果舍不得把女儿嫁出去,如何能抱上外孙呢?古时催嫁的话。

【第37句】:【钻牛犄角】(惯)比喻人固执地研究不值得研究且无法解决的问题。 也形容人心眼死,遇事过于较真。 也作钻牛角尖。 钻牛角。

【第38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惯)形容奄奄一息,即将断气。

【第39句】:【唱戏的腿,说书的嘴】(谚)指舞台演员凭的是腿功,说书艺人凭的是嘴功。泛指各个行业的把式,都以本行业的特技见长。

【第40句】:拉弓要膀子,唱曲要嗓子。

【第41句】:【橄榄枝】“橄榄枝”即油橄榄的枝叶。西方常用作和平的象征。这一用法的产生,要从《圣经》说起。 《圣经·旧约·创世纪》载,上帝创造亚当和夏娃后,人类繁衍生息,数量越来越多。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的尽都是恶”,使地上充满了强暴。上帝为此而愤怒,决心“使洪水泛滥在地上,毁灭天下”。 由于诺亚是义人(无罪的人),上帝不忍让他一家人与众恶人一同被除灭,就指示诺亚造一只方舟,带领全家及各种成对的飞禽走兽进入方舟保命。 “当诺亚600岁,2月17日那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水势浩大,持续涨了一百五十天。诺亚放出鸽子,试探洪水情况,其时天下滔滔,鸽子无法落地,便又飞回了方舟。七天以后,诺亚又一次放飞鸽子,晚上鸽子回来时,嘴里叼着一片橄榄叶,诺亚由此获知地上的洪水已退。后来,人们便把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双方交战,一方愿意和解,便可说伸出橄榄枝。鸽子也成了和平的象征,称为“和平鸽”。

【第42句】:【走大道怕水,走小路怕鬼】(惯)形容胆小怕事,顾虑重重。

【第43句】:【腹中剑,口中蜜】见“口有蜜,腹有剑”。

【第44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谚)山:被山。指古来殽山以东民风尚文,故多出文官;殽山以西民风崇武,故多出武将。 也作“山东宰相山西将”。

【第45句】:【呼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见“喊天天不应,呼地地无门”。

【第46句】:【七月的天,孩子的脸】(谚)指七月天忽晴忽阴、忽热忽冷,就像小孩的脸一样哭笑无常。

【第47句】:【笛子吹走了调,并不比木鱼好听】 释义:比喻好话说过头并不好,要实事求是。 例句:乱捧场没啥意思。笛子吹走了调,并不比木鱼好听。表扬也要注意分寸。

【第48句】:【借债容易还债难】(谚)借债虽不怎么费事,但归还债务,连本带利会无力承受,那却不容易。诫人不可轻易借债。

【第49句】:【吐苦水】(惯)比喻倾诉心中的痛苦。

【第50句】:【饭前饭后一碗汤】(谚)指饭前喝汤,可以润肠;饭后喝汤,可以化食:都是身体健康的需要。

【第51句】:【骑着瞎马撞南墙】(惯)比喻由于盲目行动而遭受挫折。

【第52句】:【黄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 释义:比喻越来越糟。一代不如一代。 例句:待黎伥当家时,更是黄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人死家破,一败涂地,只剩下黎伥一人,以教私塾为生。

【第53句】:【车到山前必有路】 释义:事到临头,总有办法解决。 例句:“车到山前必有路。天老爷自然给人铺排,既是叫咱往那么远去,自然送到咱地头。”

【第54句】:【撞倒南墙不回头】(惯)形容人固执,不知变通或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也作撞到南墙不回头。 碰到南墙不回头。

【第55句】:【高跟鞋】高跟鞋源出两支,中、西皆有。 先说中国的高跟鞋。高跟鞋最早出现在中国,比西方的高跟鞋早一千年左右。在中国戏剧舞台上,西夏、辽、金、满等少数民族妇女多穿高跟鞋,不过,这种鞋的跟不在后跟,而在中间。妇女穿上这种高跟鞋,照样显得高挑挺拔,楚楚动人。如《大登殿》中的代战公主,《四郎探母》中的铁镜公主,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中的皇后、嫔妃、格格,都穿高跟鞋。虽然是戏曲作品,必定有它的依据。故宫博物院里不仅有满族皇家妇女穿高跟鞋的画像,还有实物。 再说西方。十五世纪法国宫廷服装师,为了方便骑马时双脚能够扣紧马镫,为“白马王子”专门做了高跟鞋。据说,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为了令自己看起来更具自信更威严,命令鞋匠为他装上四寸高的鞋跟,并把鞋跟漆成红色以示他的尊贵身份。朝中显贵更是上行下效,也叫鞋匠替他们把鞋跟加高,皇帝只好把鞋跟再加高。后来,英王詹姆士二世与他的朝臣受到法国王室的影响,也穿上了高高的红跟皮鞋。1680年皇帝还颁布了法令,依人的等级确定其鞋跟的高度,只有王室成员才能穿最高最漂亮的高跟鞋,严格地区别人的差异性。 当时作为权力象征的高跟鞋,曾禁止女性穿着,是男性的专利品。但高跟鞋在十七世纪时开始成为男女时装的一个重要元素。女人们发现,高跟鞋能让女性看起来更高,同时,它还迫使背部呈弧形,促使女性挺胸翘臀,突出女性的形体美,并更能吸引别人的注意,于是,高跟鞋普遍受到欧洲女性的欢迎。到十九世纪时,高跟鞋有了一个很重要的转折,几乎退出了男鞋的领域,不似刚出现时广受男士的喜爱,反而逐渐成为女性的专属鞋类。欧洲女性的高跟鞋,迅速传遍全世界,中国也不例外,至今受到年轻女性的青睐。

【第56句】:【梦是心头想】(谚)睡觉所梦到的种种情景,往往是人清醒时心头想到的。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幻是人的心理作用。 也作梦从想中来。 梦现心头事。

【第57句】:【肉骨头敲鼓——荤咚咚】(歇)荤:荤腥,谐“昏”。咚咚:本形容敲鼓的声音,转以形容昏沉沉的样子。形容人昏头昏脑,十分糊涂。

【第58句】:【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 释义:比喻猜不透别人的心思。 例句:万丈深潭终有底,只有人心不可量。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自后无情日,反成大是非。

【第59句】:【一日官司十日打】(谚)十日:泛指多日。只要进了衙门打官司,就不会干干脆脆结束的。指打官司是耗时间的事。

【第60句】:【三公后,出死狗】(谚)三公:朝廷最高官位的合称。死狗:借指人群中的败类。三公的后代,往往出败类。指养尊处优的环境容易使人堕落。

【第61句】:【人不凭嘴,狗不凭尾】(谚)人好不好,不是看他嘴头上如何说道;狗好不好,不是看它见了人尾巴摇得欢不欢。指看人要看他的实际行动。

【第62句】:【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歇)曹操:东汉末期魏王,善于权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足智多谋。指曹操和诸葛亮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聪慧人物。 泛指人的性格、志趣等各不相同。

【第63句】:【挣钱不挣钱,先落个肚儿圆】(谚)旧指劳力工或生意人,先不说挣钱多少,只要能吃上饱饭就满足了。

【第64句】:玫瑰在花园里开放,英雄在人民中成长;树木从泥土中吸取养分,英雄从人民中得到力量。

【第65句】:【小儿放纸炮——又爱又怕】(歇)小儿:小孩儿。形容心情复杂,又喜欢又害怕。

【第66句】:【欲多伤神,财多累身】(谚)贪欲多损伤精神,财物多累坏身心。诫人清心寡欲。

【第67句】:【数学符号:+、-、×、÷】数学符号是个伟大的发明。“+”、“一”号都诞生在德国,至今已有五百多年了。那时候,德国有个叫魏德曼的数学家,他非常勤劳,整天废寝忘食地计算。当时,还没有什么现成的符号可以使用,他在工作中,一边计算,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在横线上加一竖,就表示增加的意思。‘+’,你就叫加号吧!从加号中拿掉一竖就是减少的意思。 好!‘-’,你就叫减号吧!”从此以后,“+”、“一”号就问世了,并风行世界。 “=”号的名字叫“等号”,它是由16世纪的英国学者雷科特创造出来的。当年他在研究数学时,经常碰到两个数相等的情况,又无法标记,就决心创造一个符号。他比较了许多图形和符号,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于是,他就用两条平行线段来表示两个相等的数,并给他取名为“等号”。 “×”号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发现的。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又和加法有所不同,怎么办呢?他就把加号斜过来写,表示数字增加的另一种运算法,并给它取名“乘号”。 “÷”号诞生在瑞士。当时,学者哈纳在算账中遇到要把一个整数分成几份的问题,但没有符号可以表示这种算法。于是,他就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来表示这种算法,并取名为“除号”。

【第68句】:【大雨天,中午晴,雨不停】 释义:下大雨的天气,如果中午睛,预示雨停不了,还要继续下。 例句:山路本来就不好走,雨后叉湿又滑,走起来更吃力。夏莲说:“大雨天,中午晴,雨不停。要赶在雨前到龙窝,得快一点走呀!”

【第69句】:【臭豆腐】“臭豆腐”(青方)是北方名吃,闻起来臭,吃起来香。那么,它是谁发明的呢? 臭豆腐原名“青方”,起源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那时候,北京前门外延寿街有个叫王致和的人,开了一家豆腐坊,每天都做很多豆腐。没曾想,有一天豆腐全剩了,而且受热发了霉。王致和舍不得扔掉,就把这些豆腐抬到后院。过了几天,他到后院去,看到豆腐长了黑毛,又有臭味,就撒了一些盐。又隔几天,他到后院去,看着这些豆腐实在可惜,用手抠开一块,露出白瓤,用手指蘸一点一尝,不由大吃一惊,原来的臭豆腐变香了,他又吃了点,越吃越香,于是他把这东西拿到集上去卖,大受欢迎,遂取名为“青方”。

【第70句】:【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释义:比喻人本领再高,能力再大,也需要别人帮助。 例句: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要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单干是不好的,总是要有人帮,在这样的问题上尤其要有人帮。

【第71句】:【卜一手穿针,一手捻线】(惯)比喻在双方之间联络,为双方接通关系。

【第72句】:【比基尼】“比基尼”是一种泳装,俗称“三点式”。它的来历却与游泳无关。 20世纪40年代,正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始在太平洋上一个叫“比基尼”的小岛进行原子弹试验,该岛马上成为世人瞩目之地,小岛爆出了大名声,震动了世界。 恰在同时,法国巴黎一位大胆的泳装设计师推出了一种新款的泳装,即“三点式”。这种泳装用料极薄且少,据说叠起来可装入一只火柴盒。这种泳装的推出在当时服装界震动不小。由于其覆盖面积小,就连当时巴黎的许多专业时装模特都望而却步。然而,一位模特却勇敢地向传统世俗挑战,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的泳装展示带给人们的震惊不亚于比基尼岛上所进行的原子弹试爆,因此被称为“比基尼”泳装。

【第73句】:【开小差】(惯)原指军人擅自离开部队。比喻思想不集中或未经同意擅离岗位。

【第74句】:【月亮底下打灯笼——空挂明】(歇)空:本指空中,转指虚而不实。 明:谐“名”。指只挂个虚名。

【第75句】:【把守山门的哼哈二将——不镇庙还吓人】(歇)哼哈二将:佛教称守护庙门的两员神将,传说一个叫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个叫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比喻即使压不住阵,也能起到威吓作用。

【第76句】:【人去不中留】(谚)指人决意想离开时,不宜勉强挽留。 也作人去不中留,花落难返枝。 人去不中留,留人难留心。

【第77句】:【日亲日近,日远日疏】(谚)亲友之间,经常接触往来,关系自然亲近;如果不经常接触往来,那就自然疏远了。指亲友之间要经常联系,以加深情谊。 也作“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第78句】:【好汉生在嘴上,好马生在腿上】(谚)好汉的嘴是伶牙俐齿、能说会道的,好马的腿是矫健有力、日驰千里的。指看人要看他的语言交际,看马要看它的奔驰功力。 也作好马出在腿上,好汉出在嘴上。 好马在腿,好汉在嘴。

【第79句】:【不见鱼出水,不下钓鱼竿】(谚)比喻办事情不见端倪,没有把握,就不贸然采取行动。

【第80句】:【只见鱼喝水,不见腮里漏】(谚)比喻人的经济收入看得见,日常消费不易见。

【第81句】:【合穿一条裤子】见“穿一条裤子”。

【第82句】:【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谚)指人到中年,精力、体力都开始走下坡路,事业上也不会有大的作为,正如月亮过了十五,一天天暗下来一般。

【第83句】:【人不辞路,虎不辞山】(谚)人不能离开道路,就像虎不能离开山冈。指人总要上路,上路总要靠别人帮助。

【第84句】:【任它狗儿怎样叫,不误马儿走大道】(谚)任凭狗在路旁怎样狂吠,也阻挡不住马在大道上奔跑。比喻不管坏人如何滋事破坏,也阻挡不了正义的事业向前发展。

【第85句】: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第86句】:【挤讹头】(惯)比喻敲诈勒索。

【第87句】:【怀着鬼胎】(惯)比喻心里有不能告人的想法和隐情。 也作“怀着一肚子鬼胎”。

【第88句】:【泼出的水,收不回;咽下的米,吐不出】 释义:比喻事情已做了,不可挽回。 例句:有的说:“泼出的水,收不回;咽下的米,吐不出。接受教训,互相监督,今后别犯这样的错误就是了。”

【第89句】:【三杠子压不出个响屁来】(惯)形容人非常老实、胆小,从不多说话。 也作三棒都打不出个响屁来。 三枪打不出一个闷屁来。

【第90句】: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第91句】:【鸡啄米】(惯)1形容连连点头、叩头或打瞌睡的样子。2形容干活的速度非常快。

【第92句】:【吃大锅饭】(惯)比喻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办法,不管干得如何,报酬、待遇都一样。

【第93句】:【老鼠舐猫鼻梁子】(惯)比喻做十分冒险的事情。 也作“老鼠啃猫鼻子”。

【第94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风景秀丽,自古就很有名气。而“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语又是从何而来呢?它源自北宋。早在北宋,汴京的人们就传唱“苏杭百事繁度,地上天宫”的民谣,羡慕苏杭的繁荣富足。而后金灭了北宋,南宋王朝还真迁都杭州,偏安一隅,杭州苏州更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后来,诗人范成大在他编纂的苏州地方志《吴郡志》中写道:“谚日: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日:苏湖熟,天下足。”到了元代,周卿在《蟾宫曲》中又写道:“春暖花香,岁稔时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一诗句比起以往的说法,更精炼,更上口,所以历久不衰,流传至今。

【第95句】:【萝卜精——头上青】(歇)精:精灵。头:本指萝卜顶部,转指人口头。青:青色,谐“清”。本指萝卜露出地表的顶部是青色的,转指人(多指官员)只是口头上清廉。常含讥讽意味。

【第96句】:【歪歪木头端匠人】(谚)端:正。 木材尽管不端正,可一经木匠的手,就会变成合格的材料。指名匠的难能可贵处,在于能因材致用。

【第97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此语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耐力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比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都可以通过时间和事情考验和证明。 此语来源于一个传说:宋朝时,路遥为南京绅士,富甲一方,为人大度,好善乐施。马力是开封府尹包拯麾下马汉的侄子,当时是穷困潦倒的书生。 马力原本赶考顺道投靠叔叔马汉,走到南京时盘缠用尽,身患重病被困客栈。 马力闻得路遥乐于助人遂去求助。到路府后并未说明他与马汉的关系,路遥热情接待,为他请医治病,还腾出房屋让马力读书。路遥赏识马力的才学,二人义结金兰。马力病愈后,路遥赠送二百两纹银助他上东京(今开封)赶考,马力得中,从此二人也失去了联系。 多年后路遥家中失火,家道中落无以为生,只有撇下妻子到开封投靠义弟马力。一路行乞到达开封,谁知马力不在家中,家人没有接待路遥。路遥以为马力不念旧情,一气之下拂袖而去。马力回家听说后,知是当年恩人来过,一面痛斥家人无礼,一面派家丁日久追赶路遥。日久追上路遥后说明原委,二人化解误会。后马力将路遥一家接到开封。于是就有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典故。

【第98句】:【千叮咛,万嘱咐】(惯)指反反复复地告诉对方应该注意什么以及怎样做。 也作“千嘱咐,万叮咛”。

【第99句】:【风匣板修锅盖——受了冷气受热气】(歇)风匣:风箱。气:本指气体,转指欺负、欺压。指接连受气。

9842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