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端午节感言作文300字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端午节作文300字

最佳答案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提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由于当时社会的腐败他的策略不但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攻击排挤最后逐出都城,流落汉北。

屈原生性耿直,不愿委曲求全,看破红尘,跳进了汨罗河以死捍卫正义。

当地的渔夫知道此事后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河喂鱼以保全屈原的尸首。

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包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逐渐形成一种仪式。

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们全家人都非常敬佩屈原的人品和才智。

因此,我们家每年都很重视端午节,一定要包粽子以此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舟。

粽子分两种形状:一种是牛头粽,一种是尖尾粽。

妈妈是我们家包粽子的能手。

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

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包的粽子最香。

”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叶来包粽子。

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叶子放在温水里泡一泡,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花生分别洗完后伴在一起。

等芦苇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

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粒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花生,中间再夹几片枣肉,包好后再将草绳捆绑好大功告成了。

妈妈包的粽子又大又结实,像一个个包袱,又像一个个秤砣。

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三十分钟后,再泡在汤水里一个小时左右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

妈妈包的粽子香味扑鼻,让我直流口水,有时一口气竟能吃上好几个然后腆着大肚子那憨态惹人笑。

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握着船桨动作协调、齐心协力地奋力向前划着。

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鼓,“加油,加油

”场外的拉拉队 ,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落,使水手们更加鼓足了干劲,勇往直前……每年赛龙舟的场面都非常壮观。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而且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写一篇传统文化的作文300字,题目为端午节的由来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大忠臣屈原的。

他是投江而死的,当地居民赶来营救,捞了半天也没捞到,大家就把粽子投下去喂鱼。

渐渐就成了风俗,端午节也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听爸爸说,我们这里的习俗是端午节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和菖蒲剑。

我还和爸爸一起在门口挂了艾草和菖蒲剑,听说是驱邪的。

奶奶要做粽子了,我连忙跑去观看。

奶奶做的是蜜枣棕,她先准备好箬叶,然后再把糯米放进裹成锥形的箬叶里,再在糯米中间放颗蜜枣,最后把叶子包起来,紧紧地扎上线就可以了。

把裹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煮,我就开始耐心等待了。

粽子煮好了。

我接过粽子就是一口,啊

又甜又软,真好吃

我吃了好几个,肚子都快撑破了

端午节的感想400字作文小学作文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个很有特色的节日。

听爸爸说,端午节由来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每当端午节来临,家家户户,大街小巷都弥漫着:甜甜的,浓浓的节日味道。

今年端午节,妈妈早早开始准备包粽子了。

妈妈包粽子的时候,我最喜欢在她身边转来转去看,只见妈妈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折成一个角,再在折好的角筒放进一些已经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盖上糯米,然后用粽叶把糯米裹得严严实实的。

看着妈妈包好的一个个胖胖的粽子,馋得我直流口水。

端午的前一天,人们把采来的艾篙,菖蒲一同插在门窗上,用来辟邪保平安。

艾草的清香弥漫开来,这股香气很持久。

晚上,还要用菖蒲煎制的水来洗澡,听说它有祛除百病的功效。

这一天,妈妈还给我弄五彩线,绑在我的手腕上。

说这样能祛病消灾,长命百岁。

我喜欢过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的感受三百字作文

端午节,这个与春节、中秋等同隆重,在中国绵延了2000多年的传统节日,在我们的记忆里,除了龙舟竞渡助威鼓响,很大程度上恐怕只能隐隐定格于粽子飘香了。

  自从跨入大学校门及至漂泊而繁忙的求职生涯,对于家乡端午节的印象不仅难以忘却反而更加追忆和怀念。

尽管有时也在街头的摊点和超市买一些粽子吃,但那气氛和滋味却远不能与家乡的韵味相比。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那天家里的各个门上要插柳枝、插艾药,孩子们都要在手上系五色的丝线、身上带装着雄黄等药物的荷包,据说这样可以辟邪和预防蛇蝎、蚊虫的叮咬。

端午节前后,适逢家乡麦收的时节,母亲不只是包粽子,还紧忙着用新磨出的面粉炸油糕、油饼给我们吃。

现在想来,那时的端午节不只有粽子香,还有混合着阳光、汗水味道的麦香,以及民俗的节日氛围。

  在农村乡下,过节归过节,龙口夺食的季节手边的农活是万不能耽误的。

如果天气晴好,父母亲和兄弟们会将新收获的麦粒摊开在门前的打麦场晾晒,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分给我的活计则是负责看护,以防小鸟、家禽啄食。

  那一刻,我常常手拿一只口琴,外加几册连环画书和几只醇香的粽子,或躺或坐在浓密的树阴下,看书看得累了,便胡乱地吹奏一些不成调的音符,或吃一口粽子。

生活的艰辛在我幼小且无忧无虑的心灵留下了记忆的痕迹。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情景多么带有朦胧的诗意,是那样的温馨,且耐人回味。

  端午节像是夹在岁月当中的一枚书签,它每时提醒着我,又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到了,借着端午小长假的机会,我携着女儿提前回到了养育我的故乡,我要让女儿看看家乡的山水和思念已久的外公外婆。

  今年的端午节有着特别的意味,举国民众可以同享调整后的三天假日。

可就在端午节前的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让数万同胞顷刻罹难,他们的世界就此永远地失去了阳光,也不会再有粽子飘香的味道了。

  回家了,我的父母和小外孙女自有一番问候和亲昵。

亲热过后,我和女儿的目光停留在了父母家堂屋正中的桌子上。

那里端端正正摆放着五个翠绿的苇叶包成的粽子,当中的香炉里飘着袅袅的清烟,两边燃着白色的蜡烛。

在我们惊异之时,母亲用哀叹的语气告诉我们:“老天真是作孽啊,地震糟蹋了多少人,这些粽子是咱对死难者的祭拜和祈祷”。

  这就是乡民的节日习俗,这就是平民淳朴的哀悼方式。

  记忆,感触,感动,在山乡农村,在这个端午节。

端午节感悟800字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作为中国节日:春节、清明午、中秋之一,端午无疑问是其中最有“热”感的节日。

  作为进入盛夏前的一个节气,端午节显然是每年真正感受夏天的日子,在城市,端午节的三天假日,可能会让很多人考虑出去找个阴凉的地方散一下心,而在农村,端午节确是一个忙碌的节日,因为在中国蕴含丰富的农耕文化之中,端午节代表着夏收秋种。

  在过去的北方,每年过端午正是新麦下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期待这个日子的到来,因为可以吃到新麦做的各种食品。

而在过去的南方,端午节却是另外一种粮食水稻收获的季节,新打下来的水稻碾成了大米,过节的前一天正好可以包成粽子,然后美美吃上一顿。

  现在,南北差异已经没有那么大,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全中国人民的一大传统习俗。

  中国人端午节吃粽子的历史由来已久,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那一天人们互相送粽子作为对屈原的纪念。

  粽子还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据说,早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不过在当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晋朝人周处《岳阳风土记》之中就记载道:“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  到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在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中国的南北差异也还是存在的。

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今年,你准备吃啥粽子呢

端午节经典诵读有感350字作文

今天我早早起床,便看见外婆在门上挂好了菖蒲和艾叶,爸爸并且噼里啪啦放起了鞭炮,接着我们开始吃早点,端午节感想作文350字.呀!今天的早餐花样多多,和以往不同,餐桌上摆放着粽子、蛋糕、茶叶蛋、包子、麻圆、甜大蒜……听说中午还有一餐丰盛的美味佳肴呢!早餐吃完后,我才想起今天是我国的传统端午节,小学五年级作文《端午节感想作文350字》.  相传端午佳节,是为了纪念我国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爱国诗人屈原.那时秦、楚、齐、燕、韩、赵、魏七国争霸的时候,秦国为了统一中国,发动战争,灭亡了六国,楚国也在其中.因为楚王没听取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经果秦国灭亡了楚国,无奈之下,屈原投汨罗江自尽.这天正是五月初五,人们用投粽子到江中和赛龙舟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来自作文范文网 N  呀!我要向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学习,我也要努力学好本领,将来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人民.

端午节作文200字我是怎样度过端午节的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

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

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

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

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

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

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

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以端午节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风佛过十的回忆,雨打湿年的画卷。

微风细雨中念如流水逝去的日子幅幅的清澈与明亮,历历在目……  沏一杯香茗,纪念秋天的落日。

享受着温水的沐浴,叶儿舒缓地松开螺旋,肆意地挤出绿绿的色,染上白开水,游于其中,好似春雨后的草芽舞着娇嫩的身躯。

香味似春的气息,纪念瑟瑟秋风中的落日,回味无穷。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秋带着伤感,秋日好似被伤感浸成了黯淡的黄色,不情愿地留下一抹晚霞。

“碧蓝天,青草地,春风柔,南燕北归。

”氤氲着春风之柔情的香茗之气一股股升起,将它吹向欲坠的落日,为它驱散秋的伤感,给昏黄的晚霞抹上一片绿,给瑟瑟的秋风献出一丝柔。

沏一杯香茗,散发淡淡的青草香,让秋的落日沉睡在香味的惬意中。

  吹一曲笛声,纪念冬天的雪花。

五线谱凌空而铺,手指起落于笛孔之上,音符飘到五线谱中,串成调,连而成曲,从窗口飞到窗外,携起一朵朵六瓣雪花,舞在银装素裹的世界。

悠扬神秘的笛声,纪念冬日里洁白的雪花,暖意盎然。

笛声扬,欲落于地的雪花顿而仰首向上,翻腾三周。

踩着腊梅花,红中透着刺眼的晶莹,躺在眉宇间,冰凉之后温暖袭来;笛声抑,雪花悄而无声落下,轻也;压着枝条曲向大地,重也。

笛声抑扬顿挫,雪花可升可落,亦可轻可重,随心将雪花舞动。

  勾一幅画儿,纪念夏池中的荷花。

宣纸横铺桌面,纸上笔走龙蛇,时曲时直,时顿是提。

墨染之处,有浓有淡,有粗有细。

绿点叶,红缀花,圈圈点点,勾勾勒勒遂成画。

飘散朴素的画儿,纪念夏池中的荷花,丰蕴高洁。

笔落墨染,宣纸上的青花婀娜多姿;风吹雨打,夏池中的荷花亭亭玉立。

勾一幅画二,在黑白相称,红绿相间之中,诠释荷花惊人的气节。

  纪念岁月留下的痕迹,纪念不美丽中的美丽,纪念哭泣后的幸福,纪念清新的空气,纪念……细细回味,感受生活的美丽,感悟生命的真谛

以端午节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节分难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首诗是为纪念而写下的。

端午节也是因为而流传于世的。

包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特有的习俗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赛龙舟是因为当时捞救投泊罗江而死的屈原所传承下来的。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龙舟不再只是单纯为纪念屈原而举行的了。

它演变成了一项最富激情、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努力奋争,拼搏向上的精神的运动。

赛龙舟这项具有纪念意义的运动,不仅突破了时间、地域的界限,还成为了国际性的赛事,得到了新的发展。

  包粽子也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纪念意义。

粽子本身是用或糯米做成的,再用芦苇叶在外围包上一圈,就算完成了。

当然,粽子也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地区,就会包出不同的粽子。

虽然形状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非常的香甜可口,虽然风味大不相同,但都寄托着老百姓对屈原这位伟人的思念。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

可是,心中却有一种淡淡的失落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端午节的节日气氛也在逐渐减弱。

端午节和众多的中国传统佳节一样,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之说不只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个,但却是最有说服力的一个。

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虽是众说纷纭,却也为它增添了不少神秘与魅力。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华人民的想象力,也折射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端午节在我国已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的积淀,从而赋予了它深厚的人文内涵。

  其次,端午节还浸透了民族美好的情感,端午节的每一种延续下来的纪念活动,无不是寄托了古代人民美好的情感与心愿。

如果说端午节是因为传说而显得更加动人,那浸透在端午节中美好的民族情感则让它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传说可以动人,而情更加感人

  节日丰富的人文内涵,在于挖掘和弘扬,有时我们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被某些人所冷漠,是因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够。

我们的社会,应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觉保护意识,传统文化绝不是“封建”、“落后”的代名词,而应该成为新时代我们引以为豪、为傲的民族瑰宝。

11180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