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精辟民间俗语金典文案,看完受益终身!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借着中秋买月饼】(惯)指趁着某种机会为自己捞取好处。

【第2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特别强调了“无后为大”,所以大多数人知道“无后为大”,而很少有人知道其他两大不孝是什么。那么,完整的“三不孝”是什么呢?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源自《孟子·离娄下》。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十三经注疏》对此作了解释:“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谀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孟子认为,为人子,若不娶媳妇,不传宗接代,过年过节,无后代为祖先扫墓、祭拜,是为“三不孝”之最不孝的。其他两不孝分别是:若阿谀曲从,陷父母于不义,为一不孝;当父母年老,为人子,若因家里没钱,无法侍奉父母,使其三餐无法温饱,生病无钱看医,或者无功名,不能中举、进士,求得一官半职,为家族扬眉吐气,为二不孝。当然,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古人,但也不能一味生搬硬套。

【第3句】:开甑的蒸气——直往上冲

【第4句】:逮兔打狐狸——举两得

【第5句】:耕者离开牧者,耕者要冻死;牧者离开耕者,牧者要饿死。

【第6句】:扁豆绕在竹竿上——有靠了

【第7句】:【大眼看小眼】(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恐或无奈而一时说不出话来。 也作大眼望小眼。 大眼瞪小眼。 大眼对小眼。

【第8句】:下雨了,王大爷一边收着麦子,一边埋怨说:“这老天爷真让人摸不透,半月都是晴天,却让我晒到雨肚里。”(河南·原阳)

【第9句】:【豆腐里挑出骨头来】(惯)形容检查得十分仔细、严格。也比喻过分挑剔。 也作“豆腐里寻骨头”。

【第10句】:【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为什么会用“九头鸟”来形容湖北人呢?这得追溯到明朝的张居正,并且需要首先弄明白“九头鸟”是什么样的鸟类。九头鸟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本来有十个头,日夜呜叫,人们厌恶它的声音,遂驱赶猎杀,后来天狗也来助战,咬下了它的一个头,于是就剩下九个头了。它昼伏夜出,畏惧火光,血滴谁家,谁家遭殃。因此在最早的传说中,九头鸟是不祥之物。那么九头鸟又是怎么跟湖北佬联系起来呢?这得从张居正说起。张居正,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明神宗时官至内阁首辅。在位期间,推行了一条鞭法,改革了税赋制度,使得明朝的财政收入有所改善,并且任用贤臣,在加强北方边防和整饬东南沿海地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深得神宗皇帝的信任,成为皇帝面前的“大红人”,红的时间长了也就免不了遭人嫉妒。据说当时有九大御史联合参奏陷害张居正,结果,他不仅未被参倒,九大御史反被一一整肃,都被打人大牢。因此民间便生出“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谣,用来讽刺九大御史再厉害,也抵不过湖北出身的张居正一人。就这样,将“九头鸟”按到湖北人的头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头鸟”的含义也跟着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今的九头鸟已成了头脑灵活、聪明多智、敢拼敢搏的代名词,象征着湖北人的智慧和优良品质。偶有贬损之意,形容湖北人狡猾的一面。

【第11句】:【徒知其一,不知其二】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12句】:【十步九回头】(惯)1形容难舍难分。2指被人或事物吸引而不断回头。

【第13句】:【 疾风知劲草】刮大风,可以看出草长得是否壮实。比喻 在困难中可以看出人的品质。张恨水《啼笑因缘》:“古人 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所以必定要到为难的时候, 才看得出好人来的。”

【第14句】:【省油灯】不是“省油灯”比喻某人心地不善,浪费折腾,不让人放心。 “省油灯”源自宋代,当时现实生活中还真有省油灯,可见,节能意识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已有之。现在的节能灯,可能是受了“省油灯”的启发。陆游最早记述了这种灯具,《斋居记事》云:“书灯勿用铜盏,唯瓷盏最省油,蜀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老学庵笔记》亦云:“《宋文公集》中有《省油灯盏诗》,今汉嘉有之,盖夹灯盏也。一端作小窍,注清水于其中,每夕一历之。寻常盏为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烛不然,其省油几半。”这种灯为瓷制,灯具内有夹层,一端有孔可注入清水,用水冷法使油免于蒸发,可省油近半。 “省油灯”最先在四川地区流行,“汉嘉”在今雅安市以北。当时陆游客居四川,曾担任邛州天台山崇道观主管。由于陆游的推崇和宣传,“省油灯”传播到全国。1999年考古队在三峡库区的涪陵石沱墓地,发掘出土一盏宋代“省油灯”,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这与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描述完全一样。考古证明,省油灯并非杜撰。后用“不是省油灯”转喻某些人品行不端。

【第15句】:【把守山门的哼哈二将,不镇庙还吓人哪】释义:哼啥二将:佛教守护庙门的两个神,形象威武凶恶,看了使人害怕。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他们两个被描写成有法术的督粮官,一个鼻子里哼出白气,一个口里晗出黄气。后来用“哼哈二将”比喻有权有势的人手下的两个得力帮手;也比喻狼狈为奸的两个帮凶。哼哈二将虽然不镇庙,可是还能起吓唬人的作用。比喻有某种身份的人,在客观上就起某种作用。例句:有咱们在干部里面掺和着,不管他拿咱们当不当神仙拜,咱们俩总是把守山门的哼哈二将,不镇庙,还吓人哪。

【第16句】:【拿孩子喂狼】(惯)比喻讨好仇人,把好处拱手相让。

【第17句】:【吃了豹子胆】(惯)形容人胆子大,什么都不怕。常用于指责人胆大包天。 也作吃了熊心豹子胆。 吃了豹子心肝熊的胆。

【第18句】:【独虎架不住群狼】(谚)指单独的一只虎,招架不了一群狼的攻击。 比喻再强悍的人,也对付不了群体的围攻。 也作独虎怕群狼。 一虎难敌群狼。

【第19句】:星期三下午,李洋他妈无精打采地从医院回来——听说李洋他爸得了不治之症。邻居王奶奶说:“天哪,这真是越咸越吃盐,越热越加棉。这么大的打击,她难扛啊!”(河南·焦作)

【第20句】:【惧法朝朝乐】(谚)朝朝(zha。 zha。):天天。指知法畏法,不会犯法,自然就天天过着心安理得的和乐日子。

【第21句】:《动物学》的索引——目中无人

【第22句】:八月里的柿子——熟透了;越老越红

【第23句】:【脸上带笑,袖里藏刀】(惯)指表面上和善,内心狠毒。

【第24句】:上数学课时,有些同学吵吵闹闹。老师就说:“闹山麻雀不长肉。”(四川·自贡)

【第25句】:【人老猫腰,树老焦梢】(谚)猫腰:像猫一样弓着腰。焦梢:树枝的末梢焦黄干枯。指人老了腰就伸不直,这和树老了枝梢干枯一样,都是自然的生理现象。 也作“树老焦梢,人老猫腰”。

【第26句】:【重打锣鼓另开张】敲锣打鼓,庆祝重新开始。类似的:另 扎台子另唱戏。成语:重整旗鼓、另起炉灶。浩然《艳阳 天》:“得,从今天起,你就提起精神,重打锣鼓另开张。”

【第27句】:【有钱的药挡,没钱的命抗】(谚)指旧时有钱人生了病,问医服药是用钱来抗病的;穷苦人生了病,没钱请医治疗,是用命来硬撑的。

【第28句】:白菜叶上浇粪水——没一片干净

【第29句】:【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歇)本指自己夸自己卖的瓜好,转指自己夸自己。也指自己人夸奖自己人。 也作“老王卖瓜——人不夸自夸”。

【第30句】:【吃甘蔗上云梯,步步高,节节甜】释义:比喻越来越好,越来越甜蜜。例句:一想到未来,她总有那种吃甘蔗上云梯的感觉,步步高,节节甜,幸运之神是不会遗弃她的。

【第31句】:【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谚)比喻每个人或每家都有自己的难处。 也作各人都有难唱的曲儿。 每家有一本难念的经。 家家有本观音经。

【第32句】:【等到黄河清】黄河水夹带泥沙,浑浊。借指等待时间太 长,没有指望。成语:遥遥无期。姚雪垠《李自成》:“如此世 界,我们负屈衔冤,实在无路昭雪。要想等到是非水落石 出,你就等吧,等到黄河清,日头从西边出来。”

【第33句】:【去年的皇历看不得】见“隔年的黄历不管用”。

【第34句】:【狗不嫌家穷】(谚)狗不会因主人家里贫穷而嫌弃。指狗忠于主人。 也作狗不舍穷家。 狗不嫌主贱。

【第35句】: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第36句】:树头上的八哥——有嘴说别人

【第37句】:【草莽出英雄】(谚)草莽:草丛,指民间。指英才往往产生于民众。

【第38句】:【一只脚棺材里,一只脚棺材外】谓处于死亡边缘,或处于危 险境地。电视剧:“五十六岁了,快退休了,已经是一只脚跨 进棺材里了。”

【第39句】:干池里的泥鳅——看你滑到哪里去

【第40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过长期的考验,才能看出好 坏。浩然《艳阳天》:“我知道你上了人家的当,听了别人的 话儿,这会儿我的心意你不能一下子弄明白。我也不用多 说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吧。”

【第41句】:【一犬吠形,百犬吠声】(谚)吠(fei):狗叫。一只狗见到形影发出叫声,许多狗听到叫声便一齐跟着叫。比喻人往往会在不辨真伪的情况下随声附和。 也作一犬吠形,群犬吠声。 一犬吠影,百犬吠声。

【第42句】:【千金难买心中愿】(谚)指人的内心愿望最为重要,最不易得到满足。 也作“干金难买一个愿”。

【第43句】:【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挽歌郎,替丧家唱挽歌的人。指事 前的要求在事后提出,被动。明代《水浒》:“眼望旌旗至,专 等好消息。不要叫老身‘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 饥时饭,渴时浆谓正应急需。成语:雪中送炭。明代 《古今小说》:“恰好王媪说起马秀才,分明是饥时饭,渴时 浆,正搔着痒处。”

【第44句】:妈妈给我炒了一盘萝卜菜,我说我不爱吃萝卜。妈妈说:“多吃萝卜,少进药铺。”还有一次,妈妈给我炒了一盘蒜苗,我说蒜味不好闻,不想吃。妈妈说:“多吃大蒜,少进医院。”(河南·汝州)

【第45句】:【 面和心不和】脸上装和气,内心里勾心斗角。海外张爱 玲《封锁》:“他告诉她许多话,关于他们银行里,谁跟他最 好,谁跟他面和心不和。”

【第46句】: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第47句】:【记吃不记打】只想得利,忘了教训。类似的:老母猪记吃 不记打/挨打不计数。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过去 的经验你还没受够?!你就跟猪一样:记吃不记打的货!”

【第48句】:【属啄木鸟的——嘴硬屎稀】(歇)啄木鸟:一种益鸟,嘴尖而直,能啄开木头。嘴:本指啄木鸟的嘴,转指说话。指人说话的口气很强硬,行动却松懈、无能。含讥讽意味。

【第49句】:【东说向东,西说向西】释义:比喻没有主见。例句:那国王着实昏乱,东说向东,西说向西,真个收了关文,道:“国师,你怎么与他赌?”

【第50句】:【窗户纸——一点就透】(歇)指稍一指点就明白。

【第51句】:有人求爸爸办事,提了些礼物来,爸爸不肯收,那人丢下礼物飞也似的跑了。妈妈对爸爸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赶明儿你赶快还给他。”“是啊,做人就得身子正,脚跟硬,做个堂堂正正的人。”爸爸也赞同地说。(江西·兴国)

【第52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谚)该采取果断措施时却优柔寡断,其结果是反而遭受祸乱。指处理问题,贵在果断。 也作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当断不断,自遭其乱。 当断不断,必惹麻烦。

【第53句】:【耗子栽进书篓里——咬文嚼字】见“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

【第54句】:五月的麦子——黄了

【第55句】:【天也不空使人】(谚)连老天也不白白派遣人做事。指要人去办事,总要付给报酬。

【第56句】:【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卖,兼指卖弄,自己卖弄或夸耀,自 我吹嘘。老王,也说:王婆。成语:自吹自擂。老舍《四世同 堂》:“你看,要是对别人,我决不会说刚才那一套话,怕人家 说我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第57句】:蚯蚓钓鲤鱼——以小引大

【第58句】:【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旧指皇帝之下的宰相。借指其地位 仅次于一个重要人物。香港梁凤仪《千堆雪》:“在公事上 头,他早晚会变作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种权势,不是旁 人轻易求得。”

【第59句】:小明见又吃萝卜菜,嘟着小嘴说:“不爱吃。”妈妈笑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河南·邓州)

【第60句】:【贼是小人,智过君子】(谚)做贼的人虽然品格卑下,但机智计谋往往胜过正人君子。指智力的高下,不受品格的限制。

【第61句】:【砸锅】“砸锅”这一俗语常用来比喻把事办坏了。如“把事办砸了”。 “砸锅”源自戏剧不同剧种的联合演出。清末民国初年,我国北方的京剧曾同直隶梆子(今河北梆子)同台演出,而剧目、表演等又仍旧各自保持原状不相混同。人们就将这种班社俗称“两下锅”或“双下锅”班社。后来,唐山地方戏评剧后来居上,登上京津舞台,成为北方影响力较大的剧种之一。有时出现了京、评、梆同台演出的场景,人们称之为“三下锅”。另外,京剧演员为了扮演自己所不会的角色而临时去钻研、排练,拓宽戏路,本行也俗称为“钻锅”。在这里,“锅”已经成了“戏”的代名词。旧时,人们常用“砸锅饭”来喻失业,而戏要是唱得不好演不下去,自然也就“砸锅”了。如果演砸了,两下锅也好,三下锅也好,自然又得另起锅灶。

【第62句】:狼和狗比胸膛——狼心狗肺

【第63句】:【观于海者难为水】(谚)比喻见过大世面,小人物或小事情就不会在意。 也作“久经大海难为水”。

【第64句】: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背(辈)

【第65句】:【 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缺少实践能力。张洁《无字》: “她对知识分子是太了解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眼前就放着 那么一个样板。”

【第66句】:【记性好不如烂笔头】应重视作笔记,作笔记可以帮助记 忆。语文图书:“俗话说:记性好不如烂笔头。搜集材料,写 作笔记,是很有必要的。”

【第67句】:【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着容颜便得知】(谚)荣枯:兴盛与衰落。进了门不必询问家门的兴盛与衰落,只要看看家里人容颜表情就可知道。 指人的心境总要表现在人的面容神态上。 也作入门休问吉凶事,观看颜面自得知。 入门不问荣枯事,但见容颜便得知。

【第68句】:【胶粘着胯】(惯)讥讽人走不动或行动迟缓。

【第69句】:亮亮好逞强,有时把比他大的哥哥姐姐也不放在眼里。院里的奶奶说:“你呀,别不知天高地厚的,别人顺脚捞捞,反脚敲敲,就够你受的了!”(安徽·太湖)

【第70句】:【麦糠底下走水】(惯)麦糠底下流水,表面上看不出来。比喻暗中行事。

【第71句】:吃过晚饭,我自告奋勇去洗碗。我把热水倒好,便叫爸爸把碗筷收过来。母亲见了说:“你们两个真是‘一个人吹笛子,一个人盖眼子’。”(广西·玉林)

【第72句】:【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指一种社会心态:不愿意做孩 子的教师。阿城《孩子王》:“老话说: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 王。学生们可闹?”

【第73句】:【人生一世,草长一秋】见“草活一秋,人活一世”。

【第74句】:黑瞎子怀孕——熊包(比喻软弱无能的人)

【第75句】:【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见“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第76句】:【汗珠摔八瓣儿】(惯)形容非常辛苦、劳累。多指从事农业生产。 也作“一个汗珠摔八瓣儿”。

【第77句】:【一手托两家】(惯)比喻同时为当事双方办事,一次解决两家的问题。

【第78句】:【晚晌火烧云,明早晒杀人】(谚)火烧云:云朵火红,像烧着了一样。 指如果傍晚时分西边天空云朵火红,那就预兆第二天是个大晴天。 也作晚霞烧山尖,明个大晴天。 晚霞满天要放晴,

【第79句】:听书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第80句】:【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好处大家得到,出了事一个人 负责。类似的:为别人的豆子,炒烂自己的锅。王朔《轮 回》:“我的责任?当初谁死皮白赖缠着我要在这批货上过 道手?炒豆众人吃,炸锅一人事。我这个月闲着没有?”

【第81句】:【要宜麦,见三白】(谚)三白:三场好雪。要想麦子丰收,最好是腊月里能连下三场好雪。指冬雪是麦子丰收的保证条件。

【第82句】:【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多指相貌 方面的缺点。期刊:“你老觉得我难看,你可以摇摇头,撇撇 嘴,说我丑人多作怪,马不知脸长,但你没有资格说我下 贱。”

【第83句】:【冬至未来莫道寒】释义:冬至未到不要说天冷。指严寒在冬至以后。例句:冬至未来莫道寒.这东北的大冷天,还在后头呢!

【第84句】:【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指青春期少女的一种心态,希望自 己永远年轻。类似的:年年小姐十八岁。王朔《编辑部的故 事》:“哪怕你真想照着那广告里说的‘今年三十明年十八’ 出来,哥心里也有个准谱。”

【第85句】:卖面具的被人抢了——丢脸

【第86句】: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第87句】:【卸担子】(惯)比喻解除所承担的责任。

【第88句】:【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自己人不应该见外。李准《老兵新 传》:“这个叫鱼帮水、水帮鱼,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感谢什 么!”

【第89句】:生活在人民之中,仿佛睡在幸福的摇篮里。

【第90句】:善书者不择笔。

【第91句】:【饶你奸似鬼,吃了洗脚水】(谚)饶:尽管。任凭你怎样奸猾,还是把人家的洗脚水当汤喝了。指阴谋计划得再好,或人再精明,也难免上当受骗。 也作饶你奸似鬼,也吃老娘洗脚水。 由你奸似鬼,也吃洗脚水。 随你奸似鬼,也吃洗脚水。

【第92句】:【比棒槌多两个耳朵】人如同棒槌,只是多两个耳朵,老实, 死板,无能。邓友梅《烟壶》:“您病着,那一位比棒槌多两个 耳朵,我不自己办谁办?”

【第93句】:鸡穿大褂狗戴帽——衣冠禽兽

【第94句】:【花又不损,蜜又得成】(惯)比喻既没有受到损失,又得到了好处。

【第95句】:好花要有绿叶扶,好汉要有众人帮。

【第96句】:【大海无风三尺浪,有风上天堂】释义:上天堂:指死。形容海上风浪大,行船危险。例句:杨友才问:“你还听说什么?”“我还听说,大海无风三尺浪,有风上天堂!”

【第97句】:【靠人不如靠己】(谚)指要想干成一件事,靠别人是靠不住的,只有立足于自我奋斗。泛指人必须丢掉幻想,自力更生。 也作“靠天靠地,不如自己争气”。

【第98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原指下棋。引申为:旁观者无切身利 益,看情况比较冷静全面;当事人有切身利益,常执着一 端。语序亦可换置。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我只是一个 局外人,没有权力来干涉您府上的事。但是俗语说得好,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

【第99句】:【 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容易找到,容易捉住。明代《二刻拍 案惊奇》:“通判即时差人押了妻子,竟到这江令史家里来 拿。通判坐在赵大家里立等回话。果然,瓮中捉鳖,手到拿 来。”

17126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