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建党九十周年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纪念建党90周年调查报告

这首歌曲表达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也赞颂出祖国的壮丽山河。

这首歌也自信、乐观向上的精神,反映出我国的大好山河,人民团结友爱,国家富兴、繁荣的景象。

(。・ω・。)ノ♡

以铭记历史追忆红色岁月为题的作文

6月19日,天空下着细雨,我们 内科三支部组党员同志参 观中国左翼作家成立大会会址 纪念馆和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 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是左联五烈 士之一殷夫翻译的,寥寥 数语却使我们感受到革命先烈的何 等情怀...... 我们沿着多伦路一个弄堂口左联纪 念馆的指示牌,找到了小弄深处的 纪念馆。

纪念馆是一幢中西合 璧的老建筑,当年是中华艺术大学 ,现在辟为左联纪念馆。

1930年3月 2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 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此召开, 出席会议有50余人,大会通过了左 联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

组成马克 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漫画研究 会、国际文化研究会、文艺大众研 究会。

机关刊物有《萌芽》、《拓 荒 者》、《前哨》、《北斗》等。

同 年加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

1936年 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解散。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它在 继承五四新文学传统,介绍与传播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无 产阶级革命文学,培育进步文艺队 伍,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 ,建立与世界进步作家的联系与友 谊,粉碎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 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我 国现代文学史、革命史上谱写了光 辉 的篇章。

参观结束时,同志们感慨万千,在 留言台写下了学习左联精神,全心 全意服务于祖国医学事业

向建党九十周年献礼

的感言。

之后,我们又来到多伦路215号中 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 陈列馆。

展厅分风起云涌、 历史丰碑、唤起工农和红色虹 口四大部分,使我们更加了解了我 党的奋斗历程以及大批共产党员艰 苦斗争、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 命精神。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 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东宝 兴路254弄28支弄8号处召 开。

出席大会代表有陈独秀、蔡和 森、瞿秋白、周恩来等20人,代表 全国各地党员994人。

共产国际的 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

陈独秀 代表中共中央第三届执行委员会作 工作报告。

会议通过了14个文件, 修改了党章,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 和候补委员,陈独秀为总书记。

这 次大会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 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在党的历 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 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 。

中共四大会址在1932年1月28日 毁于日军炮火中......这么多的坎坷与 艰辛,就这样被浓缩在了这小小 的展厅里。

享受着革命胜利的果实 ,回味着种种成就与荣耀,光辉的 背后,掩藏着多少血与泪。

唱红歌是本次活动的另一部分行 程。

对于生长在新时代红旗之下,没 有经历过旧社会的艰难岁月、体验过 革命年代血与火洗礼的我们来说,烈 士的鲜血渐行渐远,曾经引导不同时 期文化潮流的红歌似乎被简化为纸上 的乐符。

然而,当我们共同唱起《义 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 《红梅赞》、《东方红》、《大中 华》、《走进新时代》......这一首首 代表着不同时期的红歌时,这一曲 曲悠扬的旋律,犹如一位老者述说着 一段段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

有 一种爱国的情怀,有一种民族的气 节,有一种革命的斗志充满了我们的 内心

九十年前,一个梦想在这座英雄的 城市诞生,几代共产党人逐梦而行, 中国的命运从此改变......;曾经的 艰难求索,曾经的血雨腥风,都已随 着上海以及全国的解放成为了历史。

曾经创造了历史的人们啊,历史的丰 碑上将永远镌刻着你们的名字。

历 史教会我们的,不只是反思,也不只 是传承,还有铭记。

赞美党员的诗句有哪些

【篇一:《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

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

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

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

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

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篇二:《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乐的时候,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

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

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GCD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

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后来人。

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

从这里给我的启示是:我们不能辜负战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篇三:《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

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

在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对斯诺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高中历史课本上--“1970年秋天,斯诺和夫人洛伊斯·惠勒。

斯诺一起来到中国,并于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泽东亲切交谈”。

那个时候我总觉得这个洋鬼子不就是来过几次中国,至于这么大肆报道他吗?等真正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斯诺和历史书上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我觉得,在那个年代,他是一个发自内心尊敬、热爱红军的国际友人。

斯诺站在一个“老外”的角度,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深入这片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地方”,去真正了解一下“土匪”们的革命精神,去了解一下是什么让他们战无不胜,是什么让他们奋不顾身。

告诉读者们“土匪”们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又红又专”,为世人呈现一个较全面也较客观的“中国红区”。

很多人看完《红星照耀中国》,会常用这样几个字眼来评价:“热情”、“魅力”、“气质”、“青春”、“活力”等等。

斯诺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趣的太多,在这我并不想详述全部。

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红小鬼的话。

当红小鬼给斯诺端来水,斯诺更正之前的“喂”的称呼,改称“同志”道谢,“那个少年先锋队员大胆地看着我,‘不要紧,’他说,‘你不用为了这样一件事情感谢一个同志!’”要知道,这些孩子当时只有大概十二三岁。

可以看出,即使在那段艰苦的时间里。

人们虽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但是精神上却有着极高的信仰和信念,这些青年人作为长征中的特殊群体,用自己的青春视角见证了这一伟大的征程。

我想红军长征能够胜利很大部分跟这股“青春力量”不可分割,因为有数据显示,长征时红军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0岁。

“青春”无论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还是作为一种实际政治力量,对于塑造中国20世纪的作用影响巨大:一般来说,青年倒向了哪边,历史就向哪个方向前进。

曾经在《时代》上看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对中国“80后,90后”的批判,认为中国“80后,90后”是“自我一代”,既是追求个人发展,不关心公共事务。

其实我想,在中国,并不只是单独的一个特定群体“80后或者90后”不关心政治。

我所说的“关心政治”,或者某美女到底与某领导到底有什么关系。

我记得我大家在写思想汇报时,常写到“我很关心国家大事,经常看某台某报”。

其实我想,你那不是关心政治,是关心宣传。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就是说,人类对公共生活的关心与参与是人类的本能和人性。

政治并不比我们去春游野炊时大家自发讨论分配谁带水、谁做饭、谁洗碗,怎么分摊费用。

在今天,这种天然的、自发的关心政治的人类本能成为王小波所说的“反熵”行为。

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

中国青年与美国青年在政治上所表现不同程度的关心,我想并不能归结为“个人觉悟”,政治环境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能够为年轻人参与政治提供一个“无形保障”。

我想,红军长征期间,能够大量涌向这样一批的被后人所赞赏的青年,不仅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当时的政治环境也造就了他们这样坚韧的性格。

斯诺的语言诙谐幽默,读来生气盎然。

比如他形容邓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警察的头子”,在敌人的鼻子底下,在刀口上跳舞,稍有差迟,便会遍尝天下所有的酷刑,最后脑袋搬家,葬身荒野。

但他居然那样谈笑风声,有一种黑豹的优美风。

他说贺龙是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对周恩来的描写就相对的中规中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黑又长,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他讲英语有些迟缓,但相当准确。

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然而,对于毛泽东,斯诺则是用了很大的篇幅来叙述,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

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被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有个性的一个人。

当我想象着毛泽东把湖南不是说成“Hunan”,而是说成“Funan”时不仅黯然失笑。

我们不对不承认,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的影响以及其历史地位,尽管其在这过程中犯下过缺点。

或许毛泽东的一生都跟其性格有着极大的联系。

少年的毛泽东很有个性,离家出走,甚至自杀。

大约18岁的时候,他退学但是拟定了一个自修计划,并且非常认真严格执行,持之以恒。

其实想想,我们现在的大学生,上课时候都很难坚持去上,经常逃课了,更别说,如果退学后还能坚持按自己的想法持之以恒去学习。

青年的毛泽东是一个热血的青年。

他和他的伙伴们,“热心于体育锻炼,在寒假当中,我们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

遇见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雨浴。

烈日当空,我们也脱掉衬衣,说是日光浴。

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高声叫喊,说这是叫做‘风浴’的体育新项目。

在已经下霜的日子,我们就露天睡觉。

”种种的描述,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一个被官方神化了的挂在城楼上的偶像,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既伟大也不乏缺点的人。

一个浪漫的诗人,一个有着女人为他生,为他死的男人。

我想毛泽东在是属于中国的,他的每根毛发和血管都刻着中国印记。

他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虽然他也曾希望通过一种来自西方的方式来改变中国,但是他发现,中国不是西方,中国是独特的,无法复制他人的,所以他还是要回归他所激烈批判过的传统,他的一生就是从反抗传统到回归传统,体现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就是历史的重复。

作为半个知识分子,他具有敢于行动和实践的胆量。

我很欣慰地看到作者没有把这本书的任何人写成具有神性的人,而是写出了许多个终身为了中国革命而兢兢业业,准备奉献自己一身的人。

我觉得这种本书其实完全可以当成一本游记来看,虽然是60年前写的书,但是美国人的那股满不在乎的洒脱劲变成文字后真的很有魅力。

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

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

斯诺以他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陕北苏区的一副立体而丰富的影像。

让阅读者无不身临其境般的为之动容。

但是我个人觉得是没有可比之处的,毕竟很多时空限制太多。

但是我仍然觉得那个时代的共产党,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他们有些孤独,或者是非常孤独,但却在幽暗的历史隧道中闪光。

【篇四:《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智慧之光照耀中国】16岁儿子近来偏爱读史,几日前将《从沉沦到荣光-抗日战争全记录1931-1945》读完,我推荐他再读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

家里现存的那本是17年前我从老家调往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时买的,扉页写有“生命旅途,愿智慧之光照耀一生”感言。

书本记述的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一年:日本依然用高压手段威胁中国接收广田三原则,大规模增兵天津和华北,德国和日本签订防共协定。

战争一触即发,智慧之光何时照耀中国引导全民合力抗战?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斯诺于六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了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边区,成为在红色区域进行采访的第一个西方新闻记者。

它不仅是一部采访录,还是一部详尽的历史资料。

在诞生后的七十多年里,一直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选读物。

斯诺首先在当时苏区临时首都保安(即志丹县)和毛泽东同志进行长时间的对话,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

然后,经过长途跋涉,他到达了宁夏南部的预旺县,从新折回保安,由保安顺利地到了西安。

当他回到北平时,正是西安事变爆发前夕。

他在北平首先为英美报刊写了许多篇轰动一时的通讯报道,然后汇编成一本书,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

这是一本真实描述红色中国的著作,使西方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共产党。

作者以出色的纪实文学技巧记录了正在成长中的红色苏区一幅幅立体而丰富的影像,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斗争,以及西安事变爆发前夕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林伯渠、徐海东等中共领导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他们各自的传奇经历。

除了领导者,斯诺还描写了许许多多的黎民百姓,从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

这些普通人是组成陕北苏区最真实鲜活的画面。

“我以前从未见过任何中国青少年有这样一种人格尊严……随着我更深入苏区,我发现在这些红红脸蛋、欢乐愉快、精神饱满、忠诚不渝的“红小鬼”身上,洋溢着一种令人惊奇的青年运动的蓬勃精神。

”斯诺看惯了羸弱无助的中国孩子,“红小鬼”表现出的蓬勃朝气让他着迷。

随后接触的那群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战士震撼,“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样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

”斯诺笔下的苏区普通百姓活灵活现,真实生动,他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蕴藏在民众思想里的智慧之光,这是正义的力量,也是中国的希望。

“读史使人明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中华民族复兴之时,再读《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让我们重温抗日战争那段非凡的历史,领略真实鲜活的红色中国,更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原因。

【篇五:《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的写作。

作为一名西方记者,斯诺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

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

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

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

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

1936年,中国革命与战争最凶猛、最危险的时期,长途跋涉来到西贝苏维埃地区,寻找红色中国。

故事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

更是让我对当时的人民、红军、毛泽东等等都有了崭新的可谓是颠覆性的认识。

在苏维埃社会一节中,有两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共产党在西北所以受到群众拥护,其当前的基础显然不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点象孙逸仙博士的主张:耕者有其田。

”;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说明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有基础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苏区里。

警卫工作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组织起来担任的。

”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的那样,正是由于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农民才会主动组织起来保卫自己的红色政权;也正是由于秉承了这样的理念,共产党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不断推动革命事业向前发展。

在我的认知范围中,当时的人民一定都受到了思想的禁锢并且十分保守,甚至可能有些木讷。

但是事实却是截然不同的。

他们中的许多人也会进行批评和抱怨,这无疑就是他们言语自由开放最直接的证据。

大部分农民团结一致,并且看好“苏维埃”和“红军”,以此证明他们思想觉悟是很高的,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标,并且坚定不移的支持着自己的信念。

对比当今,我们貌似更缺乏精神信念这一块儿,这是我们所欠缺的地方。

这本书中所描绘的红色中国,与我们教科书上所学到的是有许多出入的。

相比之而言,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

说道红军,就不得不提军队。

在斯诺看来,他感受到了红军高度的政治觉悟,认为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

在真正的红军一节中,作者这样描写到:“他们向来都同士兵并肩作战,团长以下都是这样。

一位外国武官这样说,单单是一件事情就可以说明红军拥有极大优势的敌人的作战能力。

这就是红军的军官们习惯说的:“弟兄们,跟我来!”而不是“弟兄们,向前冲!”。

同样是六个字,差别却是很大的。

第一种是把自己与士兵放在了同一个位置,与士兵们心连心。

提到红军,另一个比提的就是长征了。

电视里所演的长征真的是惊心动魄、惊险万分。

红军通过各种巧妙的战术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堵,摆脱危险困境。

无论是四度赤水河、勇夺泸定桥、飞度金沙江等等都显示了红军的有勇有谋。

当时,当他们面对一些少数民族的人民时,当当地人民对他们闻所未闻,他们仍旧是勇往直前,他们的功绩、作为都帮助他们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友谊,甚至是吸引了一部分人来参军。

这足以证明了中国红军在人民中的威望和感召力。

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转移、是一次武装巡回宣传,是一个奇迹。

它体现了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世界,非凡的心里素质,而这些也仅仅占了全书的一小部分,也可以说,红军的长征也仅仅占了中国革命的一小部分。

提到书中关于领袖的描述,就不得不说斯诺对毛泽东的描述中这样写道:“不可否认,你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天命的力量。

你觉得这个人身上不论有什么异乎寻常的地方,都是产生于他对中国人民大众特别是农民--这些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穷饥饿、受剥削、不识字但又宽厚大度、勇敢无畏,如今还敢于造反的人们--迫切要求做了综合表述,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

”毛泽东的经历是本书的一大重点,这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一个中国革命的故事。

斯诺写到“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

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的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成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

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

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

他们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

”读到这段的时候,反观我们现在的大学生。

逃课、迟到的比比皆是。

好多大学读书的风气早已荡然无存,大家上大学似乎都只为了文凭这一张纸,没有人关心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是否真正度过了一个有意义难忘的大学生活。

美国记者西奥多。

H。

怀特曾对《红星照耀中国》做过如此评价:“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一个未知的中国革命,也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我看到的不仅是中国革命的成长史更是对当时的人民、当时的社会一种全新的描述。

上完党课心得体会2000字

党课学习心会2000字范文这一次党课学使我得到大的收获和启示,也足以让我在的理解和党性修养上得到了又一次升华,在此分享心得。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课学习心得体会2000字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一学期能参加我校党校第十七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我十分珍惜这一次的学习机会,在课上专心听讲,并认真做好笔记。

经过党校的培训及对教材的学习,我不仅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而且通过“国内国际形势”和“三个代表”专题讲座的学习,我更深刻地对我党在新时代新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我党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在内心树立了共产主义的信念。

同时,我也意识到我党组织性纪律性之强,入党的条件之高,我发现自己身上尚有不足,距离真正的党员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一定会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让自己早日达到党员的条件,我会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首先,我谈谈学习期间对党的进一步的认识。

从中学开始,在思想政治课和历史课上,我就学习了关于我党诞生发展的历史,研习了我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政策。

通过这次党课培训学习,我对党有了更系统的更进一步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即三

我要写家长信是关于合唱团的,我应该有什么原因呢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首先感谢您多年来对孩子参加学校合唱团的支持

现在的汪清一小合唱团团员大多是四年级加入,并进行了严格刻苦训练、而且已掌握演唱技巧的学生。

他们曾参加过全州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并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为学校取得荣誉的同时,团员们在各方面得到了锻炼。

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我校合唱团荣幸地代表汪清县小学于2011年7月13日参加全州中小学合唱比赛。

所以,六年级参加毕业考试后,我们仍需要您的支持和配合,于7月7日上午8点到学校音乐室集合。

7月7日------7月12日进行最后的排练,学校将在毕业典礼上给每位合唱团员颁发突出贡献奖。

另外,有打算外出的同学请另行安排时间为盼,也请家长细致整理学生参赛时穿的夏季校服。

望家长积极支持孩子珍惜小学阶段最后一次演出的机会。

谢谢

7747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