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很火的民间俗语金典文案,摘抄及感悟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千只麻雀炒盘菜——多嘴多舌

【第2句】:【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对手的方式,来对付对手。 鲁迅《二心集》:“这并不错,正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入之 身,虽然也是一种‘报复’,而非为了自己。”

【第3句】:沙石积在一起是座山。

【第4句】:【蛤蟆吞西瓜——开口不怕大】(歇)指人张口要价太高,使对方无法还价。常含讥讽意味。

【第5句】:【要捉栖鸟必留窝】(谚)栖鸟:夜晚栖歇在窝里的鸟。要想捉住栖歇在窝里的鸟,就必须留下它原来的窝。比喻要逮住有家室的人,就不要惊动他的家。

【第6句】:我做事懒散惯了,怎么也改不了。妈妈生气地说:“你呀,真是天塌下来当被盖,干一点儿事,就累得像提不起来的稀面团,真缺乏锻炼。”(广东·化州)

【第7句】:骆驼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第8句】:【裁衣不值缎子价】(谚)缎子:未裁剪的丝织品。指已经裁剪或缝成的新衣,不如未裁剪的缎子值钱。也泛指凡经改造的物品,都不及原物可贵。 也作“成衣不敌段儿价”。成衣:缝成的新衣。段儿:缎子。

【第9句】:【帮倒忙】(惯)指原本想来帮忙,实际是给人添乱。

【第10句】:表姐找了个对象,没过几天,又吹了。妈妈说她是“东山看着西山高,不知哪山有柴烧”。(山西·长治)

【第11句】:人死请郎中——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第12句】:今年与去年相比是一个丰收年。爸爸说:“这就像小秃长个脸面胡——缺处有补。”我建议把一部分粮食卖掉,可爷爷说:“庄稼佬生得怪,东西越贵越不卖。”(河南·新野)

【第13句】:【白脸狼戴草帽——假充好人】(歇)白脸狼:狼的一种,体形较小,尾短,脸白,性极凶残。指恶人伪装成好人。

【第14句】:中午,我回到家,觉得很渴,就赶紧倒水喝。可不知怎么把茶杯盖盖在了热水瓶上,差点把热水瓶塞子放进茶杯里。奶奶说:“你呀,有心无魂。”(江西·婺源)

【第15句】:【治标不治本】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古华《浮屠岭》:“江 西买牛,只是一次横财,治标不治本。浮屠岭人家要正经过 上好日子,功夫还要花在田土里头。”

【第16句】:【心则不竞,何惮于病】(谚)竟:强。惮:怕,人怕的是自己的身心不强健;自身强健,还怕什么病。指自我坚强,就不惧外患。

【第17句】:水泥电杆——铁石心肠

【第18句】:【把别人棺材抬到自家家里哭】(惯)比喻把别人的事揽到自己身上,替别人吃苦头。 也作“把别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门口哭”。

【第19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释义:伤害别人的想法不该有,但是防备别人伤害的警惕性必须有。说明对人不可轻信。例句:“她家出身清白成分好,来往干部多,要是叫她拿着了我们母女的什么话把儿,可是要命的哩!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要记住呵!”

【第20句】:疮口上贴膏药——揭不得

【第21句】:【稍瓜打驴——去了半截】(歇)稍瓜:一种菜瓜,长而脆。本指用长而脆的菜瓜去打驴而断成半截,转指人走了一半,或情绪、财物等衰减了一半。

【第22句】:【顺得姑来逆嫂意】两面作难。相关的:起早了得罪丈夫, 起晚了得罪公婆。成语:左右为难。陆地《瀑布》:“一个人 为大众办事,总难免有人说好有人说坏。顺得姑来失嫂意, 媳妇是不好当的。”

【第23句】:【驼子跌跟斗——两头不着实】(歇)驼子:驼背的人。跟斗:跟头。两头:本指头和脚,转指两方面。不着实:本指没有落在实处,转指事情落空。指两方面都落空。

【第24句】:【衣裳】“衣裳”指一年四季能穿的所有衣服,都叫衣裳。最初的衣裳应该是树叶与兽皮连在一起的“围裙”。后来传说黄帝创上衣下裳,即是上下连在一起的服饰,故后人称上衣为“衣”,下衣为“裳”。到有文字记载时,我国的服装样式早已形成。如殷商时期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深衣式”服装。到春秋战国时,这种上衣下裳开始变化,女子的“裳”(裙)已比男子的“裳”长了一些,就是说这一时期男女还都穿裙子。《诗经》中多次提到有“麻”(衣领)的新式服装,以及“袍”(一种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做被的长式衣服)、“裼”、“裘”等儿童褓衣和皮衣。可见,当时人们的衣着已十分可观了。

【第25句】:【狼赶到屁股后头都不着急】形容人慢性子。张贤亮《灵与 肉》:“我们清清她爹可是个老实巴交的受苦人(干活的),三 脚踢不出一个屁来,狼赶到屁股后头都不着急。”

【第26句】:【不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谚)恩:恩惠。指生养自己的故乡虽好,但也不必留恋,哪里能给自己好处,就可以在哪里安身落户。 也作“莫道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

【第27句】: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第28句】:袁世凯做皇帝——梦不长:短命货;好景不长

【第29句】:人手一把号,各吹各的调——自行其是

【第30句】:小二姐要饭——放不下脸

【第31句】:【景德镇的大穿——净瓷儿】(歇)景德镇:市名,在江西省东北部,以产瓷器闻名。瓷儿:谐“词儿”。形容词语丰富。

【第32句】:【鱼过千层网,网后还有鱼】(谚)鱼网再密,捕捞的次数再多,也还有漏网鱼。比喻再严密、严谨的事情,也难免有疏忽之处。

【第33句】:【过了清明节,插秧不停歇】释义: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5日前后。清明一过,就是插秧的大忙季节了。例句:“过了清明节,插秧不停歇”。清明节就在眼前,刚围起来的海田,今年到底能不能插秧,这不仅关系着全师全盘的工作安排,更重要的将影响着全军生产计划的完成啊!

【第34句】:【脑子里缺根弦】(惯)比喻头脑简单,心眼儿少。

【第35句】:铁锤打在橡皮上——不声不响

【第36句】:【上贼船】(惯)1指受人蒙蔽,上了当。2比喻自愿加入坏人的团伙,一起干坏事。

【第37句】:黄鼠狼遇上对头——有三个救命屁

【第38句】:【有恩不报反为仇】(惯)指用仇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情。

【第39句】:【贼捉贼,鼠捕鼠】(谚)让贼去捉拿贼,让鼠去捕捉鼠,这样更容易见功。比喻只有深入到事物内部,才能研究并掌握其活动规律。

【第40句】:【上人不好,下人不要】(谚)上人:上层人物。好:喜爱,爱好。上层人物要是不表示爱好的,手下人就不会积极张罗。指下属对上级,往往是投其所好。

【第41句】:【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称“连襟”。连襟这个词有个发展过程,最早是自唐初骆宾王的《秋日与群公宴序》,其中记载:“既而誓敦交道,俱忘白首之情;款而连襟,共挹青田之酒。”这里连襟比喻的是朋友。之后见于中唐大诗人杜甫,杜甫晚年寓居川东,结识当地一位姓李的老头,交情甚笃,序论起来,两家还是拐弯抹角的亲戚。后杜甫离开川东,离别时写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回忆结交经过,有几句是:“弧陋忝末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襟是衣襟,袂是袖。这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它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关系。但为“连襟”一词的产生作了铺垫。北宋末年,洪迈有个堂兄在泉州做幕宾,不很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得知此事后,便写了一封荐书,荐洪迈的堂兄去京城供职。洪迈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迈写了一份谢启,寄予妻子的姐夫,里边几句是:“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这里的“襟袂相连”简化为“连襟”,显然是从杜甫的诗中化来。洪迈把自己和妻子的姐夫称为“连襟”,开创了把姐、妹的丈夫互称“连襟”的首例,这是“连襟”现义一词的直接出处。

【第42句】:【好鸟占高枝,能人找福地】释义:比喻哪里好到哪里去。例句:高富才神秘地说:“好鸟占高枝,能人找福地,人往高处走,咱朝山里搬。”

【第43句】:【小儿放纸炮——又爱又怕】(歇)小儿:小孩儿。形容心情复杂,又喜欢又害怕。

【第44句】:【赌近盗,奸近杀】赌钱输了,容易沦为盗贼;男女通奸,遭 到报复,容易出人命。或说:奸出人命赌出贼。明代《醒世 恒言》:“赌近盗兮奸近杀,古人说话不曾差。奸赌两般都不 染,太平无事做人家。”

【第45句】:【有心炒豆,不怕锅响】(谚)有心要炒豆子,就不怕锅里的豆子爆响。比喻决心要做某事,就不怕来自各方面的干扰。

【第46句】:【 心里边打鼓】心里直嘀咕,担心。成语:忐忑不安、惴惴 不安。台湾林海音《晓云》:“我起身,不安地走出屋门外,假 装着在找什么,心里打着鼓问自己,到底出去不出去?”

【第47句】:【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不管外表如何,以实 际效果来判断好坏。类似的:不管黄牛黑牛,能拉犁的就是 好牛。浩然《金光大道》:“你何必这么死板、机械呢?不管 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第48句】:最近一段时间,阴雨连绵,眼看麦子到熟的季节了,天气却不见晴好。爷爷发愁地说:“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三七、初一部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子必从水里捞。”(河南·西平)

【第49句】:【马瘦毛长,人瘦面黄】(谚)马瘦了,没膘没肉,毛就显得长;人瘦了,营养不良,供血不足,脸色就枯黄。指人面色枯黄,不是饿态,就是病态。

【第50句】:板刷掉了毛——有板有眼

【第51句】:【羊群出骆驼】(惯)比喻人群中有一个人与众不同。也讽刺人十分特别。

【第52句】:【有其师必有其徒】(谚)指有什么样的师傅,就会教导出什么样的徒弟。 也作“有什么师傅,有什么徒弟”。

【第53句】:【荷花结籽心连心】释义:比喻关系密切,一条心。例句:这个事,我们知道你丁主任心里是明白的。丁主任啊,咱们是有八拜之交的知己呀,荷花结籽心连心.你一定要多关照。

【第54句】:【桌子底下放风筝——出手就不高】(歇)比喻起点低,条件差,事情不会做好。

【第55句】:【春天不忙,秋后无粮】(谚)指在春季不耕种,到秋天就不会有任何收获。也泛指不辛苦于前,就难有成果于后。

【第56句】:【吃奶的劲都拿出来了】指使出了全部力气。柳青《创业 史》:“庄稼人啊!当他们专心发家创业的时候,说增产,吃 奶的劲都可以使出来;说节约,肚里可以不觉得饥饿啊!”

【第57句】:【偷食猫儿性不改】释义:比喻恶性难改。例句:常言道:偷食猫儿性不改。他在外边放荡惯了,看在家中,犹如牢狱一般,哪里坐立得住。

【第58句】:【看不见自己的后脑勺】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后脑勺,也 说:后颈窝、脖子后面的灰。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后 脑勺上长疮,自己看不见以为别人也看不见,那才笑话咧。”

【第59句】:爸爸整日里都是乐呵呵的,妈妈说:“你这人,一口吞个砂锅,光知道脆,不知道碜,天天趣个啥劲儿?”爸爸回敬道:“你真是一根筷子吃莲菜——净挑眼儿哩,关你啥事?”(河南·新密)

【第60句】:【拿皇杠压人】释义:比喻用皇家或官府的权势压服别人。例句:什么尊重不尊重国府,你别拿皇杠压人,这是咱地方上的事儿。

【第61句】:【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谚)全家上下一条心,积累起来的财富可以买得起黄金;一家人各怀二心,就会穷得连根针也买不起。指家人的同心协力是致富的康庄大道。 也作“家有一心,堆积黄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第62句】:大姐姐抱着个小孩儿,一位阿姨见了说:“啊,这是谁家的孩子啊,长得多粉!”(河南·郑州)

【第63句】:【一个萝卜顶一个坑】释义:比喻一个人有一份工作,各有专职。也比喻钱物每人一份,不多不少。还比喻工作踏实,一步一个脚窝。“坑”又作“窝”。例句:留下的都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兵是精的,将是强的。

【第64句】:【乌纱帽】乌纱帽早已成为历史,它的词义已变成官员职务的代称。其实,乌纱帽刚一问世时,并不为官员所独占,而是官民皆可戴用的普通帽子。据史载,乌纱帽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期间,当时,南朝有个叫休仁的人,他以乌纱抽扎帽子边沿,称其帽子为乌纱帽。随后,又有人用白纱甚至杂色纱扎帽边,这样也就有了“白纱帽”、“杂纱帽”了。这许多帽子官民都可戴。到唐代,乌纱帽已十分普通,通用于天子、士人、妓艺。天子视朝时,按南朝旧制戴白纱帽,民间则盛行乌纱帽,只是一种俗帽,因其比较洒脱而为隐士山人偏爱,当时乌纱帽是一种十分随便的穿戴。到宋代,才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乌纱帽,连皇帝也不例外,乌纱帽两旁各有一根长翅(可参照宋朝皇帝的画像),足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免于抖落,官员走路都小心翼翼。而翅的作用是“镇仪”,据说这种特别装束是为了保证戴帽者走起路来端正庄重,保持做官的尊严。明朝时,官员仍戴这种乌纱帽,但皇帝已经不戴了。明朝规定:官员上朝和办公时,皆须戴乌纱帽,穿团领衫,束腰带。帽翅长度较前缩短了,而且宽窄也不相同,官阶越高,纱帽的双翅越窄,反之,双翅越宽。乌纱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词义却保留了下来,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经常能听到丢官就是丢掉乌纱帽。

【第65句】:妈妈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爱惜东西,说是“靠山也不能枉烧柴”。(河南·信阳)

【第66句】:【当着和尚骂秃子】(惯)比喻表面上骂那个人,实际上是骂眼前这个人。 也作“当着和尚骂贼秃”。

【第67句】:【一马勺坏一锅】部分殃及整体。从维熙《爱的奇迹》:“因 此,袁海生怕一马勺坏了一锅烫,来了一个小偷,使他的儿 女都得了传染病。”

【第68句】:【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歇)有神通广大的姜太公在,别的神仙都得退避让位。比喻有地位高或本领高的人在,无人敢与抗衡。 也作“姜太公在此——没有你们的位”。位:位置。

【第69句】:【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惯)打头风:逆风。比喻境遇本来就不好,偏又遭到更大的打击或不幸,处境越发艰难。 也作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撞打头风。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被打头风。被:遭遇。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第70句】:瓦屋盖蒿草——匿屋(物)

【第71句】:一天我起得很早,到学校时却迟到了。妈妈说我是“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山东·东平)

【第72句】:【没有好果子吃】(惯)比喻没有好的结果。

【第73句】:一把火烧不开水,一只手捂不住天。

【第74句】:【珍珠土里埋】没有人赏识,处于困境。或说:珍珠落在粪 堆上。刘绍棠《芳草满天涯》:“我不能再看着你珍珠土里 埋,打算提拔你到公社当脱产干部。”

【第75句】:【男到三十一枝花,女到三十老人家】(谚)男子到三十岁时,风华正茂,像花一样开得正盛;女子到三十岁时,已经过了青春期,像老人一样色衰。指女性的青春期是短暂的。 也作男过三十一枝花,女过三十烂冬瓜。 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一个疤。

【第76句】:放学回家,我看见菜板上有个南瓜,就对爸爸说:“让我来炒南瓜。”爸爸说:“你还小,如果现在让你炒,你准会在锅上开一个窗户!”(安徽·黄山)

【第77句】:【刀切豆腐——两面光】见“快刀切豆腐——两面光”。

【第78句】:【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旧时用葫芦装药。指弄不清真相。 台湾琼瑶《彩云飞》:“涵妮瞪大了眼睛,惊异地瞧着,不知道 云楼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第79句】:【软的欺,硬的怕】释义:欺侮老实人,害怕厉害人。例句:“我深知你们软的欺,硬的怕,背着我的眼,还怕谁?倘或二奶奶告诉我一个‘不’字,我要你们的命。”

【第80句】:【相打无好手,相骂无好口】打骂是失去理智的行为。香港 阮朗《苍天》:“你们可要听话,吵架不是好事,相打无好手, 相骂无好口,古有明训,要记住!”

【第81句】:放大镜下看报纸——显而易见

【第82句】:自习课时,我正在左看右瞧的,猛不防老师从背后拍了我一下并说:“你东看老鸹西看燕的,到底在干什么?”(河南·伊川)

【第83句】:一着输.着着输;三着不出车,满盘都要输。

【第84句】:黄牛吃草——吞吞吐吐

【第85句】:【一个槽里拴不了俩叫驴】释义:叫驴:公驴:拴到—块儿要咬架。比喻两个强手不能相容,不能共处。例句:俗话说,一个槽里拴不了俩叫驴。哪个得天下的封建帝王不毒不狠?

【第86句】:隔河作揖——承情不过了

【第87句】:【装幌子】(惯)幌子:旧时店铺门外悬挂的所卖商品的标志。比喻做出样子给人看。也比喻出丑,出洋相。

【第88句】:【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第89句】:【人望高头,水望低流】(谚)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之理;人往高处奔,这是人情之常。指人总是有向上的心理。 也作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水往低。

【第90句】:【好马不吃回头草】(谚)比喻有志气的人一旦认定了方向,便一意向前,绝不中途反悔,走回头路。 也作好马不吃回头草,好汉不买后悔药。 好汉不走回头路,好马不吃回头草。

【第91句】:考上秀才想当官,做了皇帝想成仙——欲望无穷

【第92句】:【八月十五大过年】释义:指中秋节比过年还重要。例句:至于姑娘们,这一天则是无论穷富,外表上看来总是比平时快活的,其原因是她们都忙着拜月。有句俗话:“八月十五大过年。”

【第93句】:【衣食足,知荣辱】(谚)人们在丰衣足食之后,才能讲究礼义,知道荣辱。指吃饱穿暖是讲礼义、知荣辱的前提。

【第94句】:井底青蛙爬出井栏圈——方知天外有天

【第95句】:【赶鸭子上架/打鸭子上架鸡】上架,鸭不上架。指做事不 在行。成语:强人所难。台湾朱秀娟《女强人》:“你有能力 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不能打着鸭子上架。”

【第96句】:【名字有叫错的,绰号没有起错的】(谚)绰号:也叫外号,根据人的行为特征起的另名。指人有什么行为,就起什么绰号,往往名副其实。

【第97句】:【添粮不如减口】(谚)过日子增添粮食,不如减少吃饭的人口合算。 指减少闲散的吃饭人口,是俭省节约最有效的措施。

【第98句】:我们老师最痛恨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他常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一个人连老人都不孝敬,就枉披一张人皮了!”(陕西·旬阳)

【第99句】:穿了短裤套袜子——差一大截

99409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