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澎湃新闻最新摘抄歇后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畏首畏尾,身其余几】(谚)头也担心,尾也担心,身上还有多少地方可无忧无虑的?指做事怕这怕那,顾虑重重,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

【第2句】:八仙桌上放盏灯——明摆着

【第3句】:【 阴沟里翻船】发生意外的挫折。香港唐人《金陵春梦》: “你瞧我这么大一把年纪,这么高的一个地位,给你们这一 下子,阴沟里翻船,什么都完了。”

【第4句】:人们对张家饭店掺杂使假、缺斤少两很是气愤。二爷说:“那小子本来就很贪,看见有人担了大粪走过,也要沾一指头。”(辽宁·锦州)

【第5句】:【装龙似龙,装虎似虎】装什么人像什么人,或干什么像什 么。张贤亮《河的子孙》:“你呀,装龙是龙,装虎是虎,装个 狮子能舞,嘴皮子就是活,要不怎么能当干部呢?”

【第6句】:【打狗欺主】释义:比喻惩处某人,是针对他的主人或上司的。例句:有些领导触犯不得,哪怕他的一条狗—打狗欺主哇!

【第7句】:【披麻救火——惹焰烧身】(歇)比喻自找祸害。

【第8句】:【小品】在报纸杂志上经常可以看到“知识小品”、“科技小品”等栏目,打开电视可以看到相声、小品等曲艺类节目。小品并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在我国古代就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等,它们很早就成为文学家族的一员。因为小品有隽永而精辟的特点,文章短小,写来容易,所以,一直沿用至今,并有所发展。鲁迅先生的小品文达到了高峰。 “小品”源自古老的佛教经典。因为在佛经中,有全本和节本之分,全本称为“大品”,节本称之为“小品”。如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翻译的《摩呵般若波罗蜜经》,就有二十七卷本和十卷本两种。二十七卷本称为《大品般若经》,十卷本称为《小品般若经》。文学中的“小品”便由此而来。小品又向文艺领域发展,并且异军突起,一枝独秀,是当前民众离不开的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的小品节目,更是受到亿万观众的青睐。

【第9句】:【棺材里伸出手来,死要钱】形容贪婪,只认得钱。清代《二 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眼睛里还看得见他的钱吗?现在 那些中堂大人们,哪一个不是棺材里伸出手来,死要的。”

【第10句】:尽管与一同学是好朋友,但有时我们难免磕磕碰碰的。每到这时候,妈妈就会笑着说:“你俩呀,是狗皮袜子没反正,清官也难断谁对错。过不了一天,准又好得跟一个人似的。”(陕西·凤县)

【第11句】:【真金不怕火炼】(谚)真金子经得起烈火烧炼。比喻正确的事物或真正的英雄人物经得住考验。

【第12句】:【井水越打越来,力气越使越有】释义:人越干活、越锻炼,越有劲。例句:石山说:“我一点也没感到苦。井水越打越来,力气越使越有。下乡来,顺便挑点东西算什么。”

【第13句】:【借死不借生】(谚)宁可将屋子借给人停丧,也不借给人生孩子。指死人出殡后屋子马上会还,生孩子则占据屋子时曰长。

【第14句】:【见蛇不打三分罪】(谚)比喻见到坏人坏事而不揭发,不斗争,这就是一种犯罪。

【第15句】:【打开话匣子】(惯)话匣子:指收音机或留声机。比喻人开始唠叨或说起话来没完没了。 也作拉开话匣子。 开了话匣子。

【第16句】:党哥和女朋友第一次见面,他急得团团转,女朋友却迟迟不来。他妈担心地说:“可别是辽天地(指空旷辽阔的野地)烤火,一面热啊!”(河南·南阳)

【第17句】:【朝士争荣,宫人妒宠】(谚)朝士:朝里的群臣。宫人:宫里的嫔妃宫女。朝里官员们争的是名位官爵,妃嫔宫女们争的是皇帝的宠幸。指在权势宠幸集中的环境里,争夺与妒忌是必然的。

【第18句】:【吃人饭拉狗屎】(惯)吃的是人饭,做的不是人事。斥人做尽坏事。 也作“吃人饭不拉人屎”。

【第19句】:【用人朝前,不用朝后】(惯)指有事求人的时候就热情与人来往,用不着了就不再理睬人家。

【第20句】:弟弟的成绩刚刚好了一些,便有些骄傲,妈妈生气地说:“你太骄傲了,得了些颜色,就开起染房来了。比起人家第一名,你还差得远呢!”(安徽·阜南)

【第21句】:爸爸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时常说:“身体不好是残品,学习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河南·辉县)

【第22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沟里就是棺材】(惯)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指人未得善终。也指只管眼前,不管以后会发生什么事。

【第23句】:掉下树叶怕打破头一一胆小鬼;胆小怕事

【第24句】:【灯一拨就亮,理一讲就明】释义:比喻事情一说就明白了。例句:灯一拨就亮,理一讲就明。假如把全家怪的命案查到李宝泰头上,他一看活命难保,还再交代什么地下埋哩,外边藏哩。

【第25句】:【两只船合使一篷风】(惯)比喻两人同时得到一人的帮助。

【第26句】:【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同的山区,流行不同的山歌。视 具体情况而定,采取相应的措施。类似的:到什么山上割什 么草。成语:因地制宜;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到什 么山上唱什么歌,到一时说一时,重点看边区人民那种豪迈 劲嘛!”

【第27句】:扁担打跟头——先一头落地

【第28句】:【无根的浮萍,长不成栋梁之材】释义: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池塘、河渠中。比喻浮在表面、没有根底的人,不会有大的作为。例句:他又想到自己前一段工作,所遇到重重困难,屡次碰壁,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没有在群众中扎下根去。无根的浮萍,长不成栋梁之材。

【第29句】:【地是大家种,路是众人走】(谚)土地,是大家种的;道路,是大家走的。偏指道路是天下人的道路,不是私有的,人人都有权利行走。

【第30句】:【爱在心里,狠在面皮】(谚)长辈对子孙只可心里慈爱,管教起来要严格。

【第31句】:中午吃鱼,我比平时多吃了一碗饭。妈妈笑着说:“你真是闻到了鱼腥,胀破了肚筋啊!”(安徽·芜湖)

【第32句】:【碰了一鼻子灰】(惯)1比喻遭到拒绝或斥责,感到尴尬、没趣。2比喻受到打击。 也作抹一鼻子灰。 撞了一鼻子灰。 惹了一鼻子灰。

【第33句】:种地不长苗——坏种

【第34句】:【人不亲艺亲,艺不亲刀把子亲】(谚)艺:专指习武行。刀把子:习武人手握的刀柄。指人和人即使不熟,但只要同是习武的,便会使人亲热起来。也泛指只要是同行,就有同情心。 也作人不亲艺亲,艺不亲刀柄亲。 人不亲艺亲,艺不亲祖师爷亲。祖师爷:创建武艺行的鼻祖。

【第35句】:【会捉老鼠的猫不叫】(谚)善于捕捉老鼠的猫不声张。比喻精于办事的人,只求实际效果而绝不张扬。

【第36句】: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听不进

【第37句】:下午课外活动时,全校老师开会。一个老师说:“把学生放了吧!”校长说:“你是想摘掉帽子图凉快。”(山西·运城)

【第38句】:【 比死人多口气】形容人无能,不起作用。成语:行尸走 肉。西戎《赖大嫂》:“你活了四十几,比死人多有一口气,有 啥能耐!”

【第39句】:邻居张叔叔外出打工时,几千元钱被他的一个“朋友”骗走了。他逢人就说:“唉,画鬼容易,知心最难;别看菩萨面,要防蝎子心。这可真是浑浊的河水好澄清,坏心的人儿难对付啊!”(福建·福州)

【第40句】:【防人之心不可无】(谚)防范别人伤害自己的心不可没有。指人不可有害人之心,但防人害己的警惕性总要经常保持。 也作防贼之心不可无。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第41句】:【有酒胆,无饭力】胆大胡来,并无能力。清代《红楼梦》: “薛蟠本是个怜新弃旧的人,且是有酒胆无饭力的。”

【第42句】:当干部的爸爸刚喝酒回来,又有人打电话请他吃饭。妈妈听了生气地说:“你这人,刚喝酒回来,屁股还没坐着椅子又有人请,这算啥风气!”(广西·百色)

【第43句】:【惹了一鼻子灰】见“碰了一鼻子灰”。

【第44句】:【二百五】俗语中常用“二百五”形容有些傻气、言行莽撞的人。它源出多头。一说来自悬赏缉凶。战国时期,身披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暗杀了。齐王非常愤怒,要给苏秦报仇雪恨,可一时又拿不住凶手。于是想出一妙计,使人将苏秦的首级悬于城门,出告示云:“苏秦是个大内奸,谋刺者乃为齐国除了一大害,当赏黄金千两!”告示一出,立马有四条汉子到宫中声称:“我等杀了大奸苏秦。”齐王问有何凭据。各人都慌编了一套理由,急于领赏。齐王说:“果勇士也,千两黄金你们如何使得?”众答:“我们算过了,四人平分,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斩了!” 二说来自银两。旧时银子五百两为一封,二百五为半封,谐音“半疯”,故而对于不通事理、言行鲁莽的人称为“二百五”。三说来自古币铜钱。宋元时期,市井言某人装疯卖傻日“半吊子”。原来古时的铜钱中间有孔,为了便于携带和交易常用绳子串起来,一千个铜钱为一串,俗称“一吊”,也叫“一成”。不满一千者称不够成。凡满五百个为“半吊”,也称“半成”。后遂用“半吊子”或“半成”来形容那些智力发育不全、一知半解却又装懂的人。后来,又因五百的一半是二百五,二百五还不如“半吊子”,连“半成”都够不上,人们便干脆把“不够成”的人由“半吊子”又戏称为“二百五”。四说来自官员仪仗。唐朝长安的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两员,但长安百姓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杆子”。今天,“二百五”与“二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五说来自赌博。旧时赌具“牌九”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的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二百五”。

【第45句】:【越渴越吃盐】(谚)吃盐多了口渴,越口渴越吃盐,越吃盐就越口渴。比喻人越是没钱,却越需要花钱,或越是无力应付困难,困难偏偏越多。

【第46句】:穿冬衣戴夏帽——不知春秋。

【第47句】:【单面鼓一面锣】释义:比喻独自发号施令。例句:你徐某得意,一人号令大家听令。喜欢单面鼓一面锣。

【第48句】:山沟里的田鸡——目光浅短

【第49句】:【不吃葡萄不知酸甜】释义:比喻不经过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的特点。例句:其实,不吃葡萄不知酸甜,不下水不知深浅,我看你们不妨大着胆子试试。

【第50句】:【砖钱不买瓦】(惯)买砖的钱不用来买瓦。形容人做事不灵活,不知变通。

【第51句】:酒糟鼻子不喝酒——枉担其名

【第52句】:【打狗看主人】释义:比喻看在主人或上司的面上,对某人宽容、饶恕。“主人”又作“主子”。例句:保安团、警备队、马大胡子,都有她的亲戚,惹翻了那帮人,可不好对付。怎么办?打狗看主人,只有把她放掉。

【第53句】:【刀切豆腐——两面光】见“快刀切豆腐——两面光”。

【第54句】:小河汊里的鱼——翻不起大浪

【第55句】:仰头睡觉——想到天上去了

【第56句】:【扎鱼不扎母子鱼,打猎不打失群雁】(谚)母子鱼:将近产子的鱼。 失群雁:离群的孤雁。指捕鱼打猎也应有怜悯之心。

【第57句】:布娃娃——缺乏生气

【第58句】:【按下葫芦起了瓢/摁倒葫芦瓢起来】葫芦可做瓢,一称葫芦 瓢。指不能同时按到水中,按下这个,那个又漂起来。谓事 情多,忙不过来。成语:应接不暇、顾此失彼。袁静孔厥《新 儿女英雄传》:“这儿也是:‘报告主席,我对他有个意见!’那 儿也是:‘报告主席:我也有个意见!’真是按倒葫芦瓢又起 来了。”

【第59句】:舅舅全家来我家做客。妈妈问舅舅:“你的两个宝贝儿子谁的成绩好些?”舅舅笑着说:“他们是老鼠骑水牛——大的没有小的能。”(湖南·沅江)

【第60句】:【上刀山,下火海】(惯)指奋不顾身去做最危险、最艰难的事情。 也作入火海,上刀山。 爬刀山,下火海。

【第61句】:【有理不在高声】(谚)理由充足自然就能说服人,不在于声音大、嗓门高。指辩胜对方靠的是摆事实、讲道理,不能凭气势压人。

【第62句】:【骑着驴骡思骏马】(谚)骑上驴和骡子,可以代步,还想着骑骏马可以更快更风光。指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

【第63句】:大年三十盼月亮——痴心妄想

【第64句】:【 坐大船,划懒桨】比喻在集体中混日子,不努力工作。 《北京日报》(1985,1,14):“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有患同当, 有福同享,坐大船,划懒桨。”

【第65句】:【贼偷贼,难防备】(谚)指贼熟悉贼的生活规律,偷起来很难防。也泛指同行人或知底细的人,要起了偷盗同伴的心,很难防备。

【第66句】:扳手指算账——有数

【第67句】:自习课时,我正在左看右瞧的,猛不防老师从背后拍了我一下并说:“你东看老鸹西看燕的,到底在干什么?”(河南·伊川)

【第68句】:【四面烧香,八面求佛】到处求人。《人民日报》( 1982,9, 18):“合江地区八个县扩大经委权限,改变多头领导,企业 办事再不用四面烧香,八面求佛了。”

【第69句】:【得人一牛,还人一马】(谚)马的价值,远比牛高。比喻受人的恩惠,要加倍还报。

【第70句】:【池里的鱼虾晓不得大海大,笼里的鸡鸭晓不得天空宽】释义:比喻不出去见世面就缺少见识。例句:“池里的鱼虾晓不得大海大,笼里的鸡鸭晓不得天空宽”,我们不出去参观,晓不得自己落后。

【第71句】:【朝山的不是全为了敬神】(谚)朝山:到山上去朝拜神仙。指朝山的人,目的不一定都是去敬神。泛指同做一件事的人,目的并不都相同。

【第72句】:【一心不二用】(谚)一个人的心思,不能同时用在两件事情上。指人做事必须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思想分散必定一事无成。 也作一心不能二用。 一心不可二用。

【第73句】:天窗下谈天——说亮话

【第74句】:菜刀剃头——与众不同

【第75句】:【呼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见“喊天天不应,呼地地无门”。

【第76句】:自从哥哥工作以后,妈妈总是买有营养的东西给哥哥吃,却从来不给我买,还数落我:“别光看鱼喝水,不看鱼鳃漏;你哥哥每天上班劳累,不多给他加点营养怎么能行呢?”(安徽·滁州)

【第77句】:【不知葫芦里卖甚么药】(惯)旧时方士卖药把药装在葫芦里。指不了解内情,不清楚对方的意图。 也作不晓得葫芦里卖的甚么药。 不知道葫芦里装着什么药。

【第78句】:【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谚)惺惺:聪明智慧的人。聪明的人总是喜欢聪明的人,英雄好汉总是爱交英雄好汉。指杰出的人物总是相互仰慕的。 也作惺惺惜惺惺,好汉爱好汉。 惺惺相惜,英雄相爱。

【第79句】:【八月十五吃月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杭州人吴自牧记述杭州风物习俗《梦华录》上,是列在《荤素从食店》条中只作为糕团点心的一个品种,像月圆形,但不一定特定在中秋来吃。且看以宋代社会为背景的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等书中,在描绘中秋赏月的宴筵上,也未见写到吃月饼之事。 “八月十五吃月饼”起自明代。明代杭州人田如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贺之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形成原因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跟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故事。元朝末年,中原汉族人民不甘忍受蒙古族专制统治,便决定发动起义。为了联络各地同仁一致行动,就把起义的时间和要求写在纸上,密藏在月饼馅里,馈送给志同道合的人。拿到月饼的人把饼剖开来吃的时候,发现了纸条,知道起义时间定在中秋这一天。于是各地汉族人民举起义旗,同时行动,把蒙古贵族赶回了老家。从此民间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风俗。

【第80句】:【老鼠掉到风箱里受夹板气】气,兼指气流、气恼,指受双 重的指责。老鼠,也说:耗子。申跃中《挂红灯》:“可人家还 是说我胆小怕事,不像个造反派的样子 。我是老鼠掉到 风箱里,两头受气”

【第81句】:【不吃鱼,口不腥】释义:比喻不贪小便宜,就不会惹出是非。例句:我们不要占便宜,不吃鱼,口不腥!

【第82句】:观音的肚子一慈悲心肠

【第83句】:自习课上,一同学急于求快,一会儿写语文作业,一会儿又做数学题。老师见了说:“一把斧子没有两边都锋利的,你还是吃了上顿再吃下顿,慢慢来吧。”(广西·贵港)

【第84句】:【开元通宝——外圆内方】(歇)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其间铸的铜币(通宝),圆形中间有方形孔。形容人表面圆融,实际上很有准则或个性极强。

【第85句】:【舌头磨剃刀——好险】(歇)指好危险或好厉害。

【第86句】:【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馍】生产以人多为好,消费以人少 为好。此语反映了人口与生产、消费的关系。或说:人少好 吃饭,人多好做活/人多好种田,人少好过年。台湾柏杨《丑 陋的中国人》:“人口问题是很重要的,如果中国要想强大, 人口一定要拼命减少。有句话说:人多好干活,人少好吃 馍。”

【第87句】:【正人先正己】(谚)指要纠正别人,先要自己做好。

【第88句】:【猪鼻子插葱,装象】猪身似象而小,葱如象牙。相、象谐 音,借指假装正经。成语:装模作样。韩志君等《篱笆·女人 和狗》:“我这个人,知道自己的轻重,有五分气力,决不去硬 干十分的活儿。不像有的人鼻眼儿里插大葱——硬装象!”

【第89句】:捉住驴子当马骑——不识货

【第90句】:锅炉上烧足气的压力表——直线上升

【第91句】:【小鸡下大蛋】(惯)比喻小人物干出大事情。

【第92句】:【青蛙跳井——扑咚】见“蛤蟆跳井——扑通”。

【第93句】:钢锤砸铁砧——硬碰硬

【第94句】:【门神】门神画像多为唐代名将秦琼和尉迟恭。传说唐太宗即位后身体很差,夜间多做噩梦,常见群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凄厉呼叫。群臣建议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于宫门两旁,果然,太宗不再梦见闹鬼。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效果依然。后流传民间,人们在画像两边添加一副对联“昔为开国将,今作镇宅神”,与画像一起贴于门上,镇守宅门。门神的形象很多,还有钟馗、穆桂英、四大天王等。与其他神祗相比,门神所受礼遇较差。每逢新年,户主买一张新画像,把旧的撕掉,然后贴上就算完事,所谓“旧桃换新符”,没有供品也没有鞭炮迎送。难怪有一剧本写门神满腹委屈请玉帝另选高明,要撂挑子不干了。

【第95句】:一间房子四个门——门路多

【第96句】:【天落馒头,也要起早去拾】(谚)指机缘再好,也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成功。

【第97句】:【 小骂大帮忙】在小的方面批评指责,貌似公正,实际上是 为了维护大的利益。《汪精卫的末日》:“这叫小骂大帮忙, 校长是可以理解的。”

【第98句】:蚂蚁说成大象——吹得不像样

【第99句】:毒蛇见雄黄——酥到骨

17519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