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佛心禅语文案2024最火最走心的经典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禅心佛语】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第2句】: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第3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能无私人自明。野花不种年年有,烦恼无根日日生。好翻舌头多惹事,好说谎话落骂名。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巧弄舌。

【第4句】:佛教常说“放下”,这里面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放下,绝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放下过分的贪求。要知道,世间的一切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过分贪求有什么意义呢?

【第5句】:缘分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我们无法预见,可该来到时,它却不迟不缓。正是因为缘分不可强求,所以佛才说:一切都要随缘。

【第6句】:供给于恶人,欲益反遭损,如人饲猛兽,无不伤害者。《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第7句】:千古佳人,荷笠斜阳,最终都不过是红颜怅老,青山远归。真正能在心中美丽永恒的,唯有刻骨的一刹那记忆而已。

【第8句】:观诸众生是佛化身,观于自身为实愚夫。观诸有情作尊贵想,观于自身为僮仆想。又观众生作父母想,观自己身如男女想。《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五,无垢性品

【第9句】:佛家有语: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

【第10句】:【禅心佛语】入行论:若习不成易,彼事亦非有,故应忍小害,大害亦能忍。

【第11句】:一切众生,贪欲恚痴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大方等如来藏经》

【第12句】:【禅语人生】现今的天时,人人性里都有火。火性人主贪、好争理,所以才争贪不已、战乱不息。不争不贪是真阳火,真阳火才能达天时。(达天时不争不贪)。

【第13句】:真正的朋友,是在最黑暗的时候,陪你一起等天亮的人;真正的感情,是心在下雨的时候,甘愿为你撑伞的人。这个世上,能为你留到最后的人是最少的,更是最好的。

【第14句】:若心浮动——当念“除觉支”,除身口之过非;用“舍觉支”,舍于观智;用“定觉支”,入正禅定;摄取散心,令不浮动。

【第15句】:我释迦文佛寿命极长,所以然者,肉身虽取灭度,法身存在。《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

【第16句】: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在修持上独力承担,自我追找,自我完成,这是禅的最大特色。

【第17句】:【禅语人生】智慧高的人,能包容,生活范围就大,每一个人都喜欢跟他在一起。

【第18句】:【禅心佛语】人胜于我,要效法,不可嫉妒。我胜于人,要谦卑,不可骄傲。

【第19句】:佛陀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既知有病,就应遵从良医诊断治疗,免除苦患。

【第20句】:【禅语人生】心怀慈悲,做人处事就能广施爱心,站在别人的角度替别人着想,对别人来说是小方便,对自己来说是大解脱。

【第21句】:【禅语人生】也许我们做不到如来拈花,迦叶微笑般从容淡定,但至少我们可以试着去尝试“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祥”。

【第22句】:【禅心佛语】佛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都是贪念惹的祸,如果舍掉了这些东西,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你争我夺的情况发生,说到底这些人最后都成了金钱的牺牲品。

【第23句】:【让人静心的禅语】我们的心,是一座小城,没有杂乱,没有喧嚷,只有一团薄雾,一阵微风,装着童年的纯真。我们看不懂这个世界,不是因为无知,而是因为不够单纯。

【第24句】:【佛心禅语】做人牢记四条:一你的动机不像你想象的绝对无私;二勿过高估计自己的优点;三不要想象多数人都会盯着你;四你喜欢的事情不要指望别人同你一样感兴趣。

【第25句】:哭出泪水,那是因为伤心过头,笑出泪水,那是因为开心过头。伤心过头与开心过头,最后流出的,是相同的泪水,最后得到的,是相同的结果。

【第26句】:过去事,过去心,无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第27句】:在生活中,没有功利色彩的善言、善行,总是最让人感动;而且,真诚的善良,如同名贵珍宝一样,将被受者珍藏于心,永久流传下去。

【第28句】:【禅心佛语】发现真理而不受持之人,如同一只蝙蝠,虽然它的眼睛能分辨太阳,但却不喜欢在阳光中。

【第29句】:【禅语人生】伟大的心胸,应该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第30句】:人生短暂,一如轻烟与飞雾。有的人追求爱欲荣华,过着愚痴烦恼的生活,有的人断欲知足,过着心净清凉的日子。崇高与卑微,全在感情的一念取舍。

【第31句】:秉指僧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云:“火不待日而热。”“磨与未磨时如何?”师云:“风不待月而凉。”——《大慧普觉禅师文案》

【第32句】:【佛学经典文案金句】焦样克服对未来生活的担忧9佛日:行少欲者,心则坦然,无所忧畏,触事有余,常无不足。——《佛道教经》

【第33句】:问:“道体本无修,若起修道心,何所修?”答:“如镜有垢,欲使显光而磨之,磨者仍磨其垢,非磨其光。”——李炳南居士

【第34句】:【禅心佛语】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第35句】:【禅心佛语】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第36句】:以分别为道,以烦恼为道,以疾病为道,以鬼神为道,以苦为道,以死为道。(宋)藏巴嘉热大师“六平等”

【第37句】:除了有生命的众生之外,对一切无生命的物质,也要有一分惜物的爱心。行住坐卧、举手投足,必须轻柔细心,爱惜物品以延长物命,善加利用并发挥其功能。

【第38句】:【禅心佛语】权力是暂时的,财产是后人的,健康是自己的,关系是重要的,友情是珍贵的。

【第39句】:【禅语人生】惜缘是指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缘分要珍惜,惜福是指我们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要晓得珍惜。

【第40句】:佛家认为众生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万事万物皆有生命,皆有灵性,皆有佛心。在诞生之始,在生命之末,所有的人和物都是平等无异的。

【第41句】:真理之路追求真理者,就像个迷路的人想寻找正确的道路;若能找到正路,不但不会仓皇失措、忧虑恐惧,而且会充满信心与勇气。

【第42句】:【禅心佛语】所有的行住坐卧在作用当中不要夹杂任何的我执、我见,这就是本来的面目。

【第43句】:烦恼由心产生,世间烦恼本是庸人自扰。一个人如果在面对世事变幻的时候,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本心,不生妄念,又何来烦恼呢?

【第44句】:木鱼封唇,瘦骨嶙峋,声声胜蝉鸣,怎教贫僧禅定。寺庙空灵,冤怨微熏,蜡灭缘尽。

【第45句】:心不专、念不一,做事难以成就;若想心念专一,就必须收摄杂念,恒持清净的一念心,这就是“系缘修心”。

【第46句】:照见五蕴皆空,不是要消灭五蕴本身,而是要空掉我们在五蕴上所起的种种妄念。

【第47句】:【信仰与智慧】智慧我没有,信仰我是有的。信仰算不算智慧?我不知道,我有信仰,我满足。信佛,不需要“智慧”的标签,贴上智慧可以,即使贴上愚痴也可以。

【第48句】:【禅语人生】一个征服内在世界的人,拥有某种神奇的吸引力;他内在光辉的外射,就像黑夜中的灯塔,信号光柱照射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

【第49句】:【佛心禅语】当然,最好是不被人讨厌。可是无论你是怎么的好人,还是有人会说:“我就烦好人。”

【第50句】:没事不惹事,遇事莫慌张;人生要从容,凡事向前看。生命百年短,聚少离别长;隐约定数在,勿念亦勿忘。

【第51句】:【佛家禅语】包容:水遇到阻挡物并不会争锋相对,而是绕道而流,包容与宽恕的人就像水一样,既不计较,也不争论。善巧智慧,不伤害众生的方式来完成自己的目标。

【第52句】:【禅语人生】只要你觉得对的事,就去做—反正你做了有人批评,不做也会有人批评。

【第53句】:【禅心佛语】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为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第54句】:【禅心佛语】人怎么迷呢?因方而迷,分辨四方才迷惑。你不执着四方的因缘,就不迷惑了。

【第55句】:【禅心佛语】努力远较先天的力量大。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真正有智慧的人,必懂韬光养晦,必懂内敛含蓄,所谓“大智若愚”是也。

【第56句】:【佛心禅语】比较有爱心的人,往往从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过人的光华,让人越看越顺眼,越来越喜欢与其接触。

【第57句】:【金钱名利身外物】谁都知道“金钱名利”是身外之物,但是许许多多的众生还是为此辛辛苦苦了一生。

【第58句】:【禅心佛语】似乎习惯了等待,单纯的以为等待就会到来。但却在等待中错过了,那些可以幸福的幸福。

【第59句】:【禅心佛语】弘一大师在他的一篇演讲中说:我五岁时,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

【第60句】:【禅心佛语】青年回到家里,依然孜孜不倦地磨那个镜子,无论春夏秋冬,从来没有停息过。为了心中的希望,青年的手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腰也坐得如弓一般难以直起。

【第61句】:【佛心禅语】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第62句】:【禅语人生】愿我如日普照一切,不求恩报,众生有恶悉能容受,终不以此舍誓愿。

【第63句】:有一种美,叫安静,安静的姿态是美的。在安静生命的眼中,一切外在的物质形式,像风中的浮云。

【第64句】: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圆觉经》卷下

【第65句】:【禅语人生】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安乐与和谐的生活,那么只有好好修满足的心,才能得到安乐。

【第66句】:【禅语人生】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第67句】:【禅心佛语】人生是什么,幸福的活过。烦恼是什么,既然不认识何不随它去。

【第68句】:【心灵禅语】坦诚的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是一种智慧,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别人的误解和责难,其实是一种解脱。

【第69句】:【圣经文案】223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可12:31)

【第70句】:轮回之路绝非坦途,我们会遇上顺境,也会遇上逆境,要学会在面对挫折时,把它当成一种让自己克服挫折的磨练,这种磨练会让你成长、茁壮。

【第71句】:一个肯信任别人的人,虽然别人未必全都是诚实的,但是起码自己却先做到了诚实;一个常怀疑别人的人,虽然别人未必都是虚诈的,但是至少自己已经先成为虚诈的人。

【第72句】:【禅语人生】只能一点一点找回来,让自己变得优秀,是为了让爱你的人骄傲。

【第73句】:懈怠的人容易堕落,因此,人生必须上进积极,不要因境遇的得失而丧失生存斗志。

【第74句】:对周围所见的人性与人道行为,能彼此互相启发鼓励,这才是正确的护生。若盲目地捉放生灵,不仅颠倒是非,甚至会“害生”!

【第75句】: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第76句】:【禅语人生】言行:良好的心境和行为可帮助人们将来诞生到更美好的境界,而且使他更接近自由和解脱。

【第77句】: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子媳再孝顺也只能尽人事。

【第78句】: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第79句】:名为遍计性,相是依他起,名、相二俱遣,是为第一义。《大乘密严经》卷下,阿赖耶微密品

【第80句】:【禅心佛语】工作,让人开发生命的潜力,展现生命的价值;服务,让人发挥生命的光热,照亮生命的内涵。

【第81句】:真正的慈悲不只是爱你所爱的人,还要去宽恕、爱护你的仇敌;真正的智慧不仅是头脑的聪明,而是用宽厚的胸怀来面对一切祸福,是一种爱人如己的智慧。

【第82句】:【禅语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固然要善待我们的身体,善待我们的金钱、名利、财富,善待我们的亲人、同事,但是,我们更要善待我们的心灵。

【第83句】:成就菩萨道,必须经得起磨练。做慈济、学习做人间菩萨,必须认真做本分事,遭遇困难时,必须再接再厉去克服。

【第84句】:【禅心佛语】人品至高者会在各方面克己自励,因而能够从悲苦中解脱。

【第85句】:【禅语人生】希望就像一颗种子,你用热情和爱播下它,它会慢慢长成一片绿茵,总有一天你会看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86句】:【禅心佛语】你给别人的,其实是给自己的。你若想被爱,就要先去爱人;你期望被人关心,就要先关心别人;你要别人对你好,就要先对别人好。

【第87句】:【禅心佛语】每个人的八识田中皆有一亩地,下善种,下恶种皆是自己的念头。

【第88句】:贪瞋痴等一切烦恼是菩萨器杖,以烦恼门度众生故。生死是菩萨器杖,不断菩萨行教化众生故。《华严经》卷五十七,离世间品

【第89句】:喻如百千年垢腻,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如是百千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顺善思惟,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大集经》卷十八

【第90句】:【雪窦山弥勒大佛】大佛坐北朝南,铜质坐姿,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佛居高临下,气势非凡,宝相庄重,做工精美,栩栩如生。

【第91句】:【佛心禅语】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也是幸福的人生。所以我们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加珍惜。

【第92句】:【禅心佛语】理解生活,所有经过的烦恼,不过是生命内涵的另一种形式表现。善良是人生舞台最动人的旋律,散发着宁静与淡泊,诠释着生命的云淡风轻。

【第93句】:【禅心佛语】慈悲的对象不仅于人,也要普及于其它众生,乃至一切无情有情万物。

【第94句】:【禅语人生】在贫困中,要有忠心志气;在危难中,要有信心勇气;在富贵中,要有善心义气;在修持中,要有正心道气。

【第95句】:【禅语人生】与天下之忧同忧,该忧则忧,莫杞人忧天;共天下之乐同乐,该乐则乐,乐而忘返。

【第96句】:“善知识”即思想端正、品格高尚、言行友善、可助人为善者;“恶知识”正好相反,思想邪僻、品格卑污、言行乖张、可导人为恶。

【第97句】: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每一个人都要懂得放自己一马,也要放别人一马,不要把生命浪费在钻牛角尖上。

【第98句】:【佛心禅语】第十六条:安逸舒适使人失去竞争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第99句】: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话语秤起来不重,但稍一不慎,却会重重地压到别人的心。反求诸已,我们也要自我训练,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刺伤。

10296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