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歇后语文案发朋友圈绰绰有余!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常病无孝子】见“百日床前无孝子”。

【第2句】:【若要甜,加点盐】(谚)指单吃甜品不知甜,吃点咸的自然就有了比较。常比喻生活中要正确对待苦乐,不可只追求享受。

【第3句】:【唱空城计】(惯)空城计: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亭,魏将司马懿率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战,故意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镇定自若地弹琴;司马懿怀疑有诈,怕中埋伏,遂引兵退去。后用来指掩饰自己一方力量空虚以骗过对方的计策。1指用“空城计”。2指全部或大部分人不在。3形容没有实力。 也作“演空城计”。

【第4句】:【耍嘴皮子】(惯)指夸夸其谈或能说会道,口才出众。 也作耍嘴皮。 卖嘴皮。

【第5句】:【不吃凉粉让开座】凉粉摊小,座位少。不要白占地方,影 响他人。让开座,也说:腾板凳。聂海《靠山堡》:“你这是什 么话!不想当干部,就早吭声,不吃凉粉腾板凳,离了你这 块云,天也照样下雨。”

【第6句】:【真桐油不晃荡,真财主不露相】(谚)指真正的财主不露富,就像真正的桐油不会晃动一样。

【第7句】:警犬的鼻子一真尖(奸)

【第8句】: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

【第9句】:【半天云里拍巴掌——高手】(歇)本指高空里的手,转指技能高超的人。

【第10句】:【拉帮套】(惯)1比喻在一旁帮腔、帮忙。2比喻妻子的情人。

【第11句】:【豆腐嘴,刀子心】(惯)指嘴上说得绵软动听,内心却十分狠毒。

【第12句】:八仙桌旁的老九——没有位子

【第13句】:【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谚)马老实驯服,骑它的人就多;人忠厚软弱,就有人来欺侮他。指人固然要善良,但不可软弱,以免受欺侮。 也作马善有人骑,人善有人欺。 马善被人骑,人弱被人欺。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第14句】:字是门楼书是房。

【第15句】:【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见“八两换半斤,人心换人心”。

【第16句】:群众在哪里,胜利就在哪里。

【第17句】:半天里的灰尘——在飞哩

【第18句】:【初兰初四蛾眉月】释义:蛾眉:女子眉毛。初三初四的月儿样子好像女子蛾眉。例句:初生之月,妇女稍知书者日:“初三初四蛾眉月”,余则日“月牙儿”。

【第19句】:长篇小说——干言万语

【第20句】:【事不经过不知难】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没有亲身经 历,体会不到难处。《民国通俗演义》:“俗语有云:事非经过 不知难,蘧伯玉年至五十,才觉知非。”

【第21句】:【人不能全,车不能圆】见“哪个人也不全,哪个车轮也不圆”。

【第22句】:【马前诸葛亮——啥也少不了你】(歇)马前:事前。指对方管事太多,什么都要过问。常含责骂意。

【第23句】:我和哥哥、弟弟去地里干活,一路上你追我打,到了地里几个人却喷起空来。妈妈说:“你们是走起路来一条龙,干起活来一窝蜂,坐在一块乱嗡嗡。”干了一会儿,我们又蹭到地边歇去了。“这几个孩子,真是吃饭端盆子拿大碗,干活装聋子溜地边。”妈妈的话说得我们很难为情。(陕西·眉县)

【第24句】:【槐花黄,举子忙】(谚)槐花黄:槐花在农历七月开放。举子:科举时代应试的读书人。指农历七月正是举子忙于应试的时节。

【第25句】:【早不忙,晚发慌】不及早抓紧时间,事情做不完,陷于慌 乱。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早不忙晚发慌,晚上熬油补 裤裆,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第26句】:一杆没星的秤——掂不出轻重

【第27句】:石灰拌白糖——分不清

【第28句】:【狗尿苔长在金銮殿上——生到好地方】(歇)狗尿苔:一种生长在潮湿地方的真菌,有黏液,有臭味,不能食,被人鄙视。指人生长在优越的环境里。

【第29句】:【果蓏失地则不荣,鱼龙失水则不神】(谚)菔:瓜类植物的果实。指瓜果离开土就不能生长繁荣,鱼龙离开水就没了灵性。比喻人才如果没有发挥才干的必要环境,就会无所作为。

【第30句】:【和颜悦色买人心】(谚)态度谦和,言谈友善,就会得到别人的好感和支持。指待人和颜悦色是受人敬爱的重要条件。

【第31句】:【船漏水入,壶漏内虚】释义:船漏了,水就进来,壶漏了,水就流完了。比喻方式相同,结果相反。例句:“鬻棺者欲民之死,蓄谷者欲岁之饥。‘船漏水入,壶漏内虚’也。”

【第32句】:老太太坐飞机——抖起来了

【第33句】:【鸟瘦毛长,人贫志短】释义:人在穷困时常常没有办法挣脱困境。也说“马瘦毛长,人穷志短”,意为人在穷困时,常常丧失志气。例句:春儿又好笑又好恼,忍不住骂道:“你常常—躯男子汉,不}旨望你养老婆,难道一身一口,再没个道路寻饭吃?”可成道:“贤妻说得是。‘鸟瘦毛长,人贫志短。’你教我那—条道路寻得饭吃的,我去做。”

【第34句】:【名字有叫错的,绰号没有起错的】(谚)绰号:也叫外号,根据人的行为特征起的另名。指人有什么行为,就起什么绰号,往往名副其实。

【第35句】:我的学习成绩优异,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妈妈发现我近段骄傲了,就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孩子,凡事都要谦虚些。谦受益,满招损。你一定要牢记心间哟!”(河南·内乡)

【第36句】:老怕冬冷,少怕秋凉。

【第37句】:【宁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谚)宁可迎娶大户人家的奴婢,也不要娶小户人家的女儿。指大户人家的婢女往往知书识礼,而小家女子往往缺少教养。

【第38句】:【热锅上的蚂蚁——乱转】(歇)形容焦急、忙乱,束手无策。 也作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 热锅上蚂蚁——来回直打转转。

【第39句】:【扎空枪】(惯)比喻办事落空。

【第40句】:【金兰】“金兰”指结拜的兄弟姐妹。原意是牢固而融洽的友情。源自《易经》。《易经·系辞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金兰”一词从这两句话当中各取一字而成。“金”喻坚,二人如果同心协力,其作用可断金——可以克服一切困难而达到目的。“兰”喻香,即美好。 “臭”读如“秀”,指气味。两人推心置腹的话语,如兰花之香美,令人感动。后世便以“金兰”比喻朋友之交,可以解释为其坚如金,其芳如兰。《文选·秋胡诗》云:“且协金兰好,方愉琴瑟情。”即谓金兰之交如琴瑟之和,令人欢愉。后引申为结义,如“义结金兰”,指结拜兄弟、姐妹。这样的结拜兄弟,其情义坚如金,堪称“铁哥们”。

【第41句】:【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日有余】(谚)人要学好,长期努力还嫌不够;要学坏,用不了一天就会坏到底。指人学坏容易学好难,要时刻严防自己滑向邪路。

【第42句】:有人说小宝那么瘦,肯定是有病。小宝妈说:“瓜好不在大小,健康不在胖瘦。我儿子的身体好着呢!”(广东·龙川)

【第43句】:鼻子大了压到嘴——难开口;口难开:不好张口

【第44句】:【能书不择笔】(谚)书:书法。指书法高手不在乎毛笔的优劣,凭的是他写字的功力。

【第45句】:月光下散步——形影不离;形影相随

【第46句】:【四大喜事、三大悲、三急】人生有四大喜事,三大悲,还有人的三急,它们分别是: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三大悲: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人的三急:上厕所,人洞房,生孩子。上述“四、三、三”源自人们的常识积累。人的一大优势是善于总结,归纳类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对人本身也是一样,你总结一条,他总结一条;今年总结一条,明年再总结一条,久而久之,最终形成大家公认的、流行很广泛的谚语性格言。以上四喜、三悲、三急就是如此。

【第47句】:【拿豆包不当干粮】(惯)豆包:包有豆馅儿的包子。比喻小看了有本事的人。

【第48句】:【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歇)本指百年松树枝干粗,五月芭蕉叶子大,转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

【第49句】:【怀里揣着兔子】释义:形容心跳不已,十分惊慌。例句:怪不得这几天救济粮没人敢要了,怪不得老乡突然对我们“客气”起来……原来乡亲们怀里还揣着兔子哩!

【第50句】:蝗虫飞行——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第51句】:掺糠喂鸡——哄蛋

【第52句】:【大水冲了龙王庙】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因为误会,本是一家人或亲朋好友闹起了矛盾或打架吵嘴。此俗语也来自一个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东海岸边有座龙王庙,离龙王庙几里远的地方有块菜园子,菜园子紧挨着一座寺院。寺里的老和尚和种菜的老头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下棋聊天。一天,他俩聊天时,老头神秘地对和尚说:“方丈,有件奇事,原先我那二亩菜园子都是我自己打水浇,可自从昨天开始,等我去浇园子时,菜园子已经浇过了,也没看见是谁给浇的,你说怪不怪?”和尚听了也觉得奇怪,决定去看看,弄个水落石出。当晚,老和尚早早地来到菜园,在离井口不远的地方藏起来观察动静。天快亮时,忽听“咔嚓”一声,从井内射出一道白光,接着“扑棱”一下从井里飞出一只像鹅似的怪物。只见它两只大翅膀忽扇了几下,井水就溢出老高。眨眼间,那只怪物又飞人井内。和尚到井边看时,菜园已全浇好了。一连三个夜里都是如此。这本是件好事,可老和尚不知好歹,第四天夜里,他凭借武功,带了把宝剑,等那个怪物一飞出井口时。一个箭步上去猛刺了几下,那只怪物翅膀一斜,一头栽人井中。顿时“轰隆”一声巨响,井裂开有几亩大的口子,大水翻滚,眨眼间,连几里外的龙王庙也成了一片汪洋。龙王大怒,带领水兵前来与怪物交战,战了三天三夜,怪物因寡不敌众,现了原形。原来他是龙王的三太子,因犯了律条,被贬出东海,受罪三年。三太子为了立功赎罪,想在凡间做些好事,不想被和尚刺了一剑,一怒之下,掀开海眼,淹了龙王庙,与龙王交战时又不敢泄露天机,造成一场误会。后来,人们在议论这事时,都说“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第53句】:包米秸子喂牲口——天生的粗料

【第54句】:梅兰芳唱旦角——拿手好戏

【第55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意思是群策群力才能出智慧。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大体有以下三种说法。一是源于“草船借箭”。赤壁大战时,周瑜要诸葛亮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想出了草船借箭的主意。命人在船的两边插上草人,然后围以布幔,以便驶进曹营受箭。此事被三个皮匠出身的东吴士兵看出破绽。他们对诸葛亮说:“这些草人容易被人识破,而且箭射到上面容易滑落,不如给草人穿上皮盔皮甲,几乎可以乱真,可保万无一失。”诸葛亮闻言感慨:“真乃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他照计而行,果然大获成功。此事在东吴传开,遂有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说。二是源于皮影戏艺人。我国古代就有皮影戏,用灯光照射以兽皮制成的人物来表演戏剧,并配以唱腔。这些皮影人物多由皮匠制作,也常由皮匠操作表演。常演出的剧目是三国剧目。老艺人一手可操控二到三个皮影人物,被称为“把式”。而三个新手只能操控一个皮影人物,而且是像诸葛亮等动作较少的文官。于是,就有了“一个老把式,推挑三结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一俗语了。三是源于江南水乡的“猪革梁”。旧时为了使鞋子结实耐穿,皮匠们便在鞋面上镶制两条猪皮竖梁,又结实又好看。技术差的人一人难以完成这个活儿,往往需要别人帮着做。于是人们讥讽这些技术差的是“三个臭皮匠,凑个猪草梁”。猪革梁是诸葛亮的谐音,以讹传讹,就变成了“三个臭皮匠,凑个诸葛亮”。以上这些说法,多有演绎附会之嫌。但,它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精美有趣的故事,同时很有启发意义。

【第56句】:五岁的小峰,穿了一双新棉鞋,没几天,鞋子边儿就毛了。他妈妈说:“你的鞋是鸡啼做,狗叫破。”(注:鸡叫在天亮,狗叫在晚上。)(江苏·南通)

【第57句】:【弟兄协力,土块变金】(谚)兄弟之间如果同心协力,一起奋斗,就能创造出黄土变金的奇迹。指兄弟同心最难能可贵。 也作“兄弟同心,黄土变金”。

【第58句】:【竖的好吃,横的难咽】(谚)吃东西,顺着的好下喉,横着的难下咽。 比喻顺耳的话人爱听,逆耳的话难以入耳。也比喻合情顺理的话好接受,蛮不讲理的话惹人厌。 也作“顺着好吃,横着难咽”。

【第59句】:【先养孩子后起名】谓先有事实,后有名称。政论图书: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民办企业刚刚兴起的时候,就发生给 这些企业或者说经济成分定性的问题。当时有入主张先生 小孩再起名。”

【第60句】:【黄鼠狼在鸡窝边——不偷鸡也偷鸡】(歇)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即使不做坏事,也会被怀疑。 也作“黄鼠狼躲在鸡棚上——不吃鸡也吃鸡”。

【第61句】:邻居刘婶的儿子小强,一玩起来就是一身泥一身土的。你听,刘婶又在说他了:“瞧你这孩子,都快玩成土地爷了。”(河北·邯郸)

【第62句】:谷子稗子堆一垛——好坏不分

【第63句】:【 能舍钱一千,不教一招鲜】一招鲜,能够盈利的独有的技 术。谓一招鲜不能传授给别人。李准《黄河东流去》:“原来 陈柱子有个规矩,就是能舍钱一千,不教一招鲜。”

【第64句】:【官高必险】(谚)官位高了,必定有风险。旧指权力倾轧,无过官场,官位越高,越成为倾轧的焦点。 也作官高必险,势大必倾。 官大有险,树大招风。

【第65句】:鲤鱼跳龙门——碰时运,身价百倍

【第66句】:【浑身是刀,没一把是快的】(惯)形容人掌握的东西虽多,却没有一样是精通的。

【第67句】:【匹夫】“匹夫”通常作普通的人、平常的人来解释,常言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什么称普通的平民百姓为匹夫呢?它起源于春秋时期。匹,原是数量单位,古代四丈为一匹。又说两丈为一端,二端为两,每两就成一匹,长四丈。两而成匹,是相合的意思,按照这个意思,夫妇两者也相合,故作匹夫、匹妇。由于古代只有贵族、富人才可能实行一夫多妻的制度,如《论语·正义》:“士大夫以上,则有妻媵;庶人无妾媵,惟夫妻相匹。其名既定,虽单,亦通谓之匹夫匹妇。”这就是“匹夫”的出处。因此,实行一夫一妻的人也就是代表着地位低下和贫苦,所以,在封建社会里,便把没有地位的平民百姓叫做“匹夫”、“匹妇”。段玉裁注《说文》中说:“虽其半,亦得云匹……犹人言匹夫也。”就是说匹夫、匹妇拆离开来单独也可使用。以后,匹夫便不光指男子,而泛指平民百姓。需要指出的是,匹夫本是贫富和不平等的产物,带有歧视百姓的意味。如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称为“匹夫之辈”、“匹夫之勇”,这就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背道而驰。

【第68句】:【好话不说二遍】不愿意重复再说。韩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网》“小庚斜睨他:好话,不说二遍!”

【第69句】:爸爸有时饭吃得少,就怪妈妈饭做多了;有时吃得多,又怪妈妈饭做少了。妈妈生气地说:“你的肚子是橡皮肚,紧的时候吃不了,松的时候又填不满,叫我怎么估计呢?”(四川·西昌)

【第70句】:【吃柿子单拣软的捏】释义:比喻专找软弱的欺侮。例句:段雨国大眼一瞪:“吃柿子单拣软的捏,你就看我好欺侮!面对上帝起誓,谁扔的谁是乌龟蛋!”

【第71句】:老鼠爬灯台——好上难下

【第72句】:【尖担担柴——两头脱】(歇)尖担:两头尖的扁担。尖担两头没有钩槽,挂在两头的东西容易脱落。 指两头都落空。

【第73句】:【争气发家,斗气受穷】(谚)斗气:憋着一股气与人比排场比阔气。指争气能使人奋斗成才,振兴家业;斗气却会使人奢侈腐糜,钱财耗尽。

【第74句】:【凤不离窠,龙不离窝】释义:窠:鸟的窝。比喻君王不宜离开京城,离开皇宫。例句:寇准之言,未可深恃,望陛下详察。切勿轻举。谚云:“凤不离窠,龙不离窝。”今陛下离廊庙而履疆场险地,岂不危乎!

【第75句】:【二月的韭菜——头一茬】(歇)韭菜: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一般农历二月割头茬。比喻头一次。

【第76句】:【房顶的兽狗子——喝西北风】(歇)兽狗子:旧式房屋屋脊两端安置的形似狗的装饰物,姿态各异。 本指兽狗子尽挨西北风吹,转喻人吃不上饭,受饥挨饿。

【第77句】:【黄泉路上没老少】(谚)黄泉:黄土下的泉水;人死埋葬地下,故以黄泉代指人死。死亡的路上,是不分年老年少的。指人死不在岁数,年轻人往往死在年老人的前头。 也作“生死路上没老少”。

【第78句】:【放马后炮】(惯)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事过之后才采取行动,已来不及。

【第79句】:【衣莫若新,人莫若故】(谚)衣服要新的,朋友要旧的。指衣服总是新的好,友情总是旧的好。 也作衣不厌新,人不厌故。 衣是新的好,人是旧的好。 衣裳是新的好,人总是旧的好。

【第80句】:《三字经》横着念——人性苟(狗)

【第81句】:二月的韭菜——头一茬

【第82句】:【黑纱】中国人治丧,儿女后辈只穿孝不戴黑色,农村现在也如此。后来,西风东渐,才开始戴黑纱,也只限于城市和公职人员。那么,戴黑纱从何说起呢?它源自欧洲。在古代欧洲,如果一个贵族死了,他的仆役都要为他穿黑色丧服致哀。英国仆役在购不起丧服的情况下,首倡用一块黑纱佩戴在左臂上表示致哀。就这样,节俭易行的佩戴黑纱的丧礼在全世界广泛流行。

【第83句】:【七十三,八十四】(惯)形容说话东拉西扯,唠唠叨叨。

【第84句】:【话不要说死,路不要走绝】意即情况是变化的,做事要考 虑后果,留有余地。刘彦林《春风得意》:“别急,别急,话不 要说死,路不要走绝,咱们再研究研究。”

【第85句】:【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谚)比喻凡是对立的双方,不是这一方占上风,就是那一方占上风,总有个高低胜负之分。

【第86句】:蝎子打呵欠——毒气冲天

【第87句】:【大意失荆州】“大意失荆州”形容一个人因小的疏忽而造成巨大损失。这个俗语来源于三国时期关羽丧失荆州的史实和《三国演义》文学作品。赤壁之战后,吴蜀两国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但荆州既是蜀汉的重要战略要地,更是孙吴免遭魏、蜀双重威胁的国家生命线。孙吴为了要回荆州,无所不用其极,包括使用美人计;刘备为了保住荆州,派出蜀汉第一名将关羽镇守荆州,可见荆州的重要性。然而,关羽骄傲自满,从不把孙权放在眼里,才为“大意失荆州”埋下了伏笔。起先,“权遣使为子索羽女”,本义是想通过联姻巩固联盟,也有讨好关羽之意。但“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搞得孙权灰头土脸下不了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向曹军发动大规模的襄樊战役,斩庞德,掳于禁,军威所及,长安为之动摇,更不把孙权放在眼里。关羽曾说:“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孙权)邪!”孙权乃转而与曹魏密谋,联合夹击关羽。孙吴大将吕蒙用计,自称染病,换小将陆逊代之。关羽不知是计,更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放弃了警惕,在吕蒙偷袭下,荆州失守,关羽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不是一时大意,而是长期大意的结果。由此,“大意失荆州”常被人们引以为戒。

【第88句】:秋天剥黄麻——扯皮

【第89句】:【皇天不负苦心人】释义:只要肯下功夫,愿望就一定能实现。例句:她从衣服堆里翻找着,辨认着,呵,皇天不负苦心人,瞧,找到了,这件衣服是他的!

【第90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个俗语的意思是事情看似如此,其实另有他图。它源自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欧阳修,别号“醉翁”。他在散文写作上成就颇高,《醉翁亭记》便是其中的名篇之一。《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当滁州太守时写的。滁州州署在今安徽滁县,县城西南有风景秀丽的琅邪山;山中有泉,名“酿泉”;泉旁有一座亭子,据说是山里一个和尚修建的,欧阳修给这座亭了取了个名字,叫做“醉翁亭”。为什么取这样的名字呢?他在《醉翁亭记》这篇文章里,道出了缘由。原来欧阳修常与朋友相约来此饮酒,欧阳修年岁大了,饮一点便酩酊大醉,他便给自己取了个“醉翁”的别号。欧阳修酒量不大,很容易醉,那他为什么还爱喝酒呢?文章说:醉翁的本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风光。他是借喝酒的兴致,以获得欣赏山水的乐趣。后来,人们大多只用前半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忘却了“在乎山水之间也”。作为俗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就转义了。

【第91句】:【睁着眼做,合着眼受】(惯)指自作自受,不怕受罚。 也作“开着眼做,合着眼受”。

【第92句】:草丛里的眼镜蛇——歹毒

【第93句】:【 花枝叶下犹藏刺】暗中伤人。明代《金瓶梅》:“这个郎君 也早合当倒运,就吐实话泄机与他,倒吃婆娘哄赚了。正 是:花枝叶下犹藏型 ,人心难保不怀毒。”

【第94句】:【方丈】人们都知道,寺院住持叫“方丈”,那么,“方丈”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方丈”原来指禅林寺院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说,印度那烂陀寺的僧房,宽皆方丈许,故叫做“方丈之室”。唐代以后,由于方丈往往足禅林正寝,寺院住持的住所,故称寺主日“方丈”。原指僧房的“方丈”转而指住持的居室,最后直接称住持本人,从而变成一种职务的称渭了,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方丈在一寺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所有的高阶干事都由方丈任命,另外,他可与所有的高职僧会谈,可解聘能力不足的干事,方丈有权处罚犯戒者,也能颁布新规。方丈还可以决定寺院的经费使用。当然,方丈所要负的责任也很繁重,他要领导僧众修行,要给寺众们讲经开示。

【第95句】:两犬打架——狗咬狗

【第96句】:【芝麻掉到针鼻儿里——赶巧】(歇)针鼻儿:针头上的小孔。指凑巧、巧合。

【第97句】:【人生七十古来稀】(谚)旧时认为,人能活到七十岁,就算是高寿了,从古以来活到七十的人是很少的。 也作人生百岁,七十者稀。百岁:指一辈子。 人生七十从来少。

【第98句】:【烂泥糊不上墙】(谚)指毫无黏性的烂泥,无法将它抹上墙壁。比喻平庸无能的人无论怎样扶持,也难以成事或走向正路。 也作烂泥扶不上壁。 烂泥巴扶不上墙。

【第99句】:林冲进白虎堂——上当受骗

17839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