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佛心禅语的文案,句句锱铢 句句穿心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禅语人生】诸佛入涅槃者,为在无妄想处。菩萨入道场者,即是无烦恼处。

【第2句】: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行,未曾踏着一片地。与幺时,无人我等相,终日不离一切事,不被诸境惑,方名自在人。(唐)希运《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第3句】:【禅语人生】有个僧人辛辛苦苦参禅二十余年,慧忠禅师看他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要对他有所报答,帮助他早日开悟。

【第4句】:【佛心禅语】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面临压力或者挫折时,一定要向家人或是好朋友倾诉,把想法说出来,这样可以让你心情松弛、思想活跃,重新振奋起来。

【第5句】:【禅心佛语】顾漫《何以笙箫默》:一个笑就击败了一辈子,一滴泪就还清了一个人。一人花开,一人花落,这些年从头到尾,无人问询。

【第6句】:【禅语人生】息似晴空无风,脉似旷野夜静,身似一滩清水,刹那乐无时日。

【第7句】:【禅语人生】消极的出世并不能带来真实的快乐,只有积极地知苦、体会苦、从苦难中成长,才能真正离苦得乐。

【第8句】:【禅心佛语】逆境显才华,好运隐天资。逆运就是性格的试金石。虽然世间多逆境,但是逆境总是能够战胜的。

【第9句】:【圣经文案】403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腓2:6-7)

【第10句】:若言有我,我为有知?我为无知?我若无知,则同木石,我若有知,则有攀援。既有攀援,则有染着。。若能除我及以我想,一切尽舍,是则名为真解脱也。《太子大善权经》

【第11句】:【禅心佛语】口袋没钱,心里没钱,轻松一辈子;口袋有钱,心里有钱,劳累一辈子;口袋没钱,心里有钱,痛苦一辈子;口袋有钱,心里没钱,快乐一辈子。

【第12句】:不自弃则志刚,不自暴则气柔。志刚则本立道生,气柔则深造自得。志刚可上求佛道,气柔可下化众生。志刚可荷负众生,气柔可承事诸佛。——《法语二》

【第13句】:【禅心佛语】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汝今有缘故,吾今为汝说;但信佛无言,莲花从口发。

【第14句】:【禅语人生】无论什么时候打电话,拿起话筒的时候请微笑,因为对方能感觉到。再直的筷子,插进水里也是弯的,学会圆容。

【第15句】:【禅心佛语】人们不会在流动的水面上,去映照自己的形像,只有在清澈平静的水面上,才可看清自己的容颜,也只有平静才可平息躁动的心绪。

【第16句】:仁慈、善良的人,以乐人之乐为乐、利人之利为利,此即真正的智慧;如果以利己之利为利,则只是聪明而非智慧。

【第17句】:【禅语人生】我们不是这个身体,不是自己这个人,而是智慧和爱力,是极为神圣的品质。

【第18句】:【禅语人生】相遇是一种缘分,是一种机遇,是成功的开始。机遇之后便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从这方面来说相遇是好事。但相遇并不总是好事,所以,要学会慧眼识他人。

【第19句】:【佛心禅语】禅师说:“佛与众生平等,看待一切众生要泯灭仇与怨,不可有恩怨的心态。如果能这样,心才会平静。”

【第20句】:【禅心佛语】脾气要变成志气,意气要变成才气,怨气要变成和气,生气要变成争气;多一番经历,长一番见识;多一分磨难,长一分志气。

【第21句】:【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三十六章》)☆比喻只有付出代价诱使对方放松警惕,才能伺机夺取。同“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22句】:【佛心禅语】做人的最高境界——舍。【第3句】:生活的最高境界——乐。【第4句】:修炼的最高境界——空。【第5句】:交友的最高境界——诚。

【第23句】:何谓病本?谓有攀缘;。云何断攀缘?以无所得。何谓无所得?谓离二见。《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

【第24句】:【禅心佛语】帅气不轻浮,平常不霸气,善辩不纠缠,能言不多事,谨慎不畏缩,勇敢不粗鲁,细致不小器,精明不计较,重情不自扰,失恋不失志。

【第25句】:淡淡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真味。淡淡的幸福,给我们留下了真诚和美丽,淡淡的亲情友情,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快乐。面对生活,我始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第26句】:了知真实,说名为智。《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下渡水须桥船,直箭须用火,匠由斤斧正,智以慧自调。《别译杂阿含经》卷一

【第27句】:【圣经文案】458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来12:1)

【第28句】: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无所拥护,名为大舍。《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第29句】:【禅心佛语】当我们拥有正念时,我们靠近了佛法。如果我们拥有正念,我们便会看到无常,我们将见到佛陀,并且超越轮回的痛苦。

【第30句】:【禅心佛语】你当我是个风筝,要不把我放了,要不然收好带回家,别用一条看不见的情思拴着我,让我心伤。

【第31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茫茫人海中,你牵过谁的手走过一段心路?谁又牵着你的手一起变老?

【第32句】:离离春草,分明漏泄天机。历历杜鹃,尽是普门境界。不如休征罢战好,况是风调雨顺,海晏河清。放却戈矛,归家稳坐。一《黄龙晦堂心和尚文案》

【第33句】:【禅语人生】在娑婆世间大彻大悟的人,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去,就是)清净法身,常寂光净土。

【第34句】:【禅心佛语】时来易得金千两,运去难赊酒半壶。一潭湛绿是非海,千尺粉青人我山。

【第35句】:【禅心佛语】过修止来维系正念是如此重要。当然也不要忘记我们生命的无常和急迫性。

【第36句】:【禅心佛语】和合悉解脱,而望乱其心,着能缚风足,令月空中堕;以后抒大海,气歔动雪山。

【第37句】:往生净土,须要真信,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去。(明)莲池《莲池大师文案》

【第38句】:早在古代就已经这样传说了:沉默的人受到毁谤;话太多的人会受到毁谤;话太少的人也受毁谤;世界上没有不被毁谤的人。——《佛陀的格言》

【第39句】:成佛的因缘全在自身上具足,诸佛的功德皆于白心中圆满,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往外找求快乐呢?

【第40句】: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须知国破家无寄,岂有舟沉橹独浮。冤仇若不分明报,枉做堂堂大丈夫。万事劝人休计较,从来好事不如无。

【第41句】:【禅心佛语】当我们感到痛苦的时候,与其到哭吧去哭,到发泄吧去发泄,到酒吧去喝酒,都不如到禅堂去修一座禅。尝尝禅的滋味儿,宁静和喜悦将不请自来。

【第42句】:【佛心禅语】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忍耐、宽容、节制。做人的最高策略是:勇于斗争,善于让步。站着是做人应有的骨气.低头是必不可缺的人生智慧。

【第43句】:如果我们毫不怀疑地去相信一个人,那结果只有两种,要不就得到一生的知己,要不就得到一生的教训。

【第44句】:【禅心佛语】根据佛的话,人类的解脱全赖个人对真理的自觉,而不是因为他顺从神的意旨,行为端正,因此靠神或其他外力的恩典,而得到解脱以为酬佣。

【第45句】:“戒”,就是道德原则;“定”,就是那些能够使一个人情绪稳定的修行方法;“慧”,就是用来辨别修行的法门正确与否、是否走错了路的觉照能力。

【第46句】:有了“我”的执著,就忽视了他人的存在,忽视了他人利益的存在、忽视了他人意见的存在。

【第47句】:【禅心佛语】你有看不惯的事,说明你还没有慈悲心。你有看不起的人,说明你还没有智慧,你的修行还没有到位。

【第48句】:【禅心佛语】世界本来很美好,人生本来很美丽。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很卑微,所以才同心同德,所以才只争朝夕,所以才努力拼搏,去实现那些美好和美丽。

【第49句】:【佛心禅语】不要说自己有多好,别人一般不会相信。不要说自己有多坏,别人一般都会相信。

【第50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力量用对方向,就是亮丽的人生;用错方向,则步步都是陷阱。

【第51句】:【佛心禅语】百丈禅师:「夫读经看教,皆须宛转归自己,但是一切言教,只明如今鉴觉自性。」

【第52句】:能受委屈,能受冤枉,能受挫折,能受侮辱,然后才能受荣耀。(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第53句】:既然十法界不离一心,则一切修法,都是修心。参禅、念佛、诵经、礼拜、早晚殿堂,一切细行,都是修心。

【第54句】:【禅心佛语】佛说∶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既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第55句】:【禅心佛语】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第56句】:【禅心佛语】人生于世,成功有二法:一由勤勉;一由得益于他人的愚蠢。

【第57句】:知道自己的缺点愈多,成长的速度愈快,对自己的信心也就越坚定。(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第58句】:【禅心佛语】四是蕴藏在心底里的梦想,五是丰盈在大脑中的知识,六是父母给咱自己的身体。先做人,再做事;先知礼,后效行。则成功不远矣。

【第59句】:因为慈悲,人生路更宽慈悲是学佛的最高境界,慈悲是在为我们修福,对别人慈悲就是对自己慈悲。

【第60句】:【禅心佛语】分别完全是一种主观计度。本来没有的事,一分别、一计度,问题就来了,烦恼就起来了。烦恼起来了,我们的身心就不得安宁,就不得自在。

【第61句】:【禅心佛语】对自己要存不满的要求:众生之我贪、我执、我嗔、我怨、我妒、我私等等,都是缺陷,都是业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知过能改才会增进道德人格。

【第62句】:【禅心佛语】佛曰: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第63句】:【禅语人生】夜晚来了我还依然睁着眼睛,是因为我看见了你留在月光下的痕迹。

【第64句】:【禅语人生】愿此法幢化度三界,统御福慧,赍持佛道,惠泽江城,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第65句】:人生如镜:“外同他善,内自谦卑”;人与人之间要互相鼓励、彼此宽谅。

【第66句】:失落身外之物,而不致失去自我的人,肯定会获得更多的机会;不曾失落任何东西的人,却会因为找不到自我,而终至失去一切。

【第67句】:【禅心佛语】人当变故来时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第68句】:【禅语人生】只有具备乐观和坚强的品质,一个人才能更好把握自己的命运。因为乐观和坚强是掌握人生航向的舵手,把握命运之船的动力桨。

【第69句】:佛说:一切众生,以身体行善,以言语行善,以意念行善,就能得到快乐。

【第70句】:【禅心佛语】儒释道三者,共同组成了中国文化,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主体成分之一,只要中华文化存在,汉传佛教教法的精神就存在。

【第71句】:佛家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个人做一件善事容易,但坚持终生行善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那么,如何才能坚持终生行善呢?那就要时常怀有一颗“菩提之心”。

【第72句】:【禅心佛语】恐吓与利诱是宗教的两大利器,当然,还是众生的需要才成就了大师们,大师又安抚了众生,实属功德无量,没病的人不会去医院。

【第73句】:【福由心生,祸由己招】信佛应避贪、嗔、痴,目的就是不要被欲望和尘世中的事情迷失自己。心净而目清,目清而事明。欲从心生,祸从欲起。

【第74句】:【禅心佛语】饭是自己吃才饱、道是自己修才开悟、事是自己做才成功,人是用心交才得人心。

【第75句】:返璞归真:精湛利巧之器,需经洪炉烈火,烧炼千锤、去滓存菁,使废铁成精钢。

【第76句】:【禅心佛语】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茁壮。

【第77句】:接受自己的阴影,就是用真心爱自己的过去。所有的日子都会成为过去。赶路的人那么多,那样急,但在匆匆之中,谁也不会忘记回过头去,看一看昨日的那个自己。

【第78句】:处众处独,宜韬宜晦;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随动随静,忘内忘外、(翠岩禅师)

【第79句】:人生这段路并不长,但却不好走,因此必须步步谨慎,切莫迷了路,走错了方向。

【第80句】:【禅语人生】我们不断地在追求真正关爱我们的人,可是,世上并没有这类的人存在,因为,大家大部份都只想到自己。

【第81句】:【禅语人生】要求所有的人,都和你持相同意见,是不可能的,就是因为意见分歧,才会有「赛马会」的产生。

【第82句】:悉达多太子在自性初明之时,觉悟到人生是苦,发心修行,觉悟证道——自觉;而后教示世人——觉他;能自证、教人即为觉行圆满——圆觉。我们也应依照程序学佛修行。

【第83句】:【圣经文案】114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在锡安放一块石头,作为根基,是试验过的石头,是稳固根基,宝贵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着急。(塞28:16)

【第84句】:禅非意想,以意想参禅,则乖;道绝功勋,以功勋学道,则失。——《圆悟佛果禅师文案》

【第85句】:【禅语人生】照顾自己的本来面目,清清楚楚的灵知灵觉,这就是无上密法,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密了。

【第86句】:有形至大者,莫若天地;无形至大者,莫若虚空。有道者知彼二者皆自心影响,故见空不空,见形非形。——《紫柏尊者全集》

【第87句】:悲苦其实来自内心,我们自认为悲苦,生活才处处笼罩着愁云。如果能意识到自己生命中时时富足,就不会沉浸在哀叹抱怨之中。

【第88句】:【最有禅意的文案】有求有私,会受环境控制;无求无私,才能勇敢坚定。

【第89句】:【禅心佛语】靠赞美声活着的人很少不是虚假的人。伟大的事业不是在平坦的道路上完成的。行佛道也并非一帆风顺。

【第90句】:每一个人都应当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个人的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行为是善是恶。

【第91句】:总之,我们的心必须有所规戒,戒心则不犯过错;不犯错则心能定,定则生慧。

【第92句】:生活的那些苦恼,不是生活本身的代价,更不是生活的讽刺和伤害,恰恰是一种人生的建议,让内心不再懦弱,让生活的方向不淹没在那些是是非非当中,更清晰、更明朗。

【第93句】: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烦恼是中流,般若是船筏。乘般若船筏,越烦恼中流,离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这个过程都在我们当下的一念完成。

【第94句】:【禅语人生】现代通南怀瑾居士,有一次谈到他少年时代,一心想学剑的故事。

【第95句】:问:“如何是衲衣下事?”师日:“石牛水上卧,东西得自由。”——《黄山月轮禅师》

【第96句】:【禅心佛语】红尘走过,总想在喧闹中寻找什么,于是,芸芸众生开始了执着的人生追求和不停的思考。

【第97句】:慈悲假使尽寿命,勤事天下神,象马以祠天,不如行一慈。《法句经》卷上,慈仁品

【第98句】:【禅心佛语】第九,你考问一下,能不能不欺负那些无依无靠、穷困的弱势人群。

【第99句】:所以要真正地完成人格,就必须付出代价——忘我,才能在修身养性中,造就身心健康及幸福的人生观。

181014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