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陪孩子读我自己来书后的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写出家长和孩子读故事书后的读后感

与儿子一起阅读,一直以来都是我觉得应该做的事情,在他开始牙牙学语时,我就一直开始与他一起阅读诗歌,故事书,所以他的语言发展都很顺利。

可是随着他进入了小学后,反而和他一起阅读的习惯却没有了。

也许是因为他每天的作业占据了一定的时间,还有是因为身为职场妈妈,白天工作晚上要做家务,实在抽不出太多时间来陪儿子一起读书。

今年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孩子与家长一起阅读的活动后,唤醒了我久违的那种亲子感觉---与孩子同读一本书。

假期来了,让我能有充分的时间陪同孩子读书,感受非常好

成长中的儿子喜欢看书,也喜欢让爸爸、妈妈陪着一起阅读的感觉。

每天晚上当到了我们共同约定好的时间读书时,儿子就会大声的提醒我:“妈妈,快来和我一起看书

”我听到他的号召。

我只好停下手中的活,先陪他看书了。

我觉得他其实从内心是非常期待家长一起读书的哦。

这个假期,我们一起阅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中华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等,这些读本都是特别适合孩子们的思维与年龄需要,很多小故事都非常有深意和喻意,从中还得出了不少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对培养幼儿思想、道德品质、交际技巧都大有益处,当然,孩子也从中受益多多,很多好习惯的养成就来源于对书中主人公的认识和肯定呢。

每次等看完一本后,我们会在一起讨论和回味书中的故事情节。

儿子会告诉我在书中他认为感兴趣的故事,而我和他爸则帮他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同时我们还启发孩子对书中的人物进行比较,寻找书中每个人物身上优秀及具有‘闪光点’的地方。

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和核心,全面提升阅读力对于一个孩子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家长陪孩子看书的读后感

润 物 细无 声 ——陪孩子读书有感女儿今年十岁,读五年级了。

不知不觉中,陪孩子读书也有几年了。

从带拼音的《幼儿画报》到后来的《动物世界》、《安徒生童话》、《三字经》,再到后来的《爱的教育》、《完美女孩》、《音乐老师和音乐神童》等等,一路走来,这些书籍都让我们受益匪浅,并从中感到了读书、读好书的快乐和幸福。

女儿喜欢读书,于是家里堆满了各类图书。

如何选择书籍成了家长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一方面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她看自己喜欢的,适合她这个年龄的。

比如她爱看童话故事,我一直都没有干涉她,我觉得看童话故事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教育。

童话无论讲述的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故事,都是由一根主线串联着,那就是赞颂真善美,痛斥假恶丑。

这些故事可以帮助她从另一方面认识生活、了解社会,有利于从小树立正确人生观、道德观。

作为家长,我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理解这一点,并顺应她的要求,满足她的需要,希望她通过喜欢的这些童话故事,在快乐的阅读中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做好引导工作,让她学会读好书,读有质量的书。

比如有一本书叫《感恩父爱》,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读,因为她爸爸由于工作原因,平时比较忙,和孩子相处的时间相对没有我这个当妈妈的长,而且女儿天生就比较粘妈妈一点,也对妈妈了解多一些。

为了让孩子正确地了解和理解爸爸,体会父爱,我给她推荐了这本书。

读书,能净化心灵,是一大幸事;陪孩子读书,能培养亲情,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品读过程中,她不但能学到许多知识,还能从中明白许多道理。

潜移默化中真善美、假恶丑,在孩子的心中已经有了一杆秤,形成了评判的标准。

和孩子一起看书,能够加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增进对他的了解,在共同阅读的同时,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每天睡觉前与孩子一起看书,一起阅读是我们一天中最快乐、幸福的时刻。

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互相交流看书后的想法,享受着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其实,我总觉得,孩子读书不在乎记住多少知识,关键是把阅读养成为一种习惯,让她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懂得人生的道理,学会感恩。

重要的不是智商的培养,因为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应该说智商都不错。

通过这几年的阅读,我感触更深的是如何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

不能盲目的认为只有聪明的、智商高的人将来才会有出息,更不能简单的认同智商高的人,情商就一定会高。

二者完全不能等同,同样需要我们后天的教育和开启。

在传授给孩子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拥有健全的健康的人格,这些心智方面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拥有这些他们会受益一生。

但如何培养,却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与其空洞地说教,不如和他一起愉快阅读,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从小故事中明白大道理。

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还应该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孩子一起“聊书”。

不要高高在上,以长者自居。

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营造一个平等的环境,并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让孩子感觉受到尊重,让书中的营养慢慢地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使她健康茁壮地成长。

通过和孩子一起阅读,我惊奇的发现,其实,孩子们的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大人认可和学习的地方,不要忽视他们从只言片语中闪现的智慧光芒和成长岁月中不断累积的情商。

只要我们用心发现,他们就像星星般闪耀,颗颗都放射出它特有的光芒,也像花儿朵朵,只要得到足够的时间、关爱与耐心,他们就一定会绽放。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有许多时候我觉得我们的孩子在有些方面是我们的老师。

比如有一次,我和她爸爸发生了不愉快,不幸的是恰巧被她知道了,没想到她悄悄地找到她爸爸说:“爸爸,夫妻之间应该宽容,你是男子汉应该让着妈妈,你要大方的主动和妈妈说话,不然的话我就要给你打× ”,他爸爸感到很惊讶

小小的她怎么会说这些

怎么会用“夫妻”二字,于是便问她:“你说这些,是不是有人教你这么说的,是爷爷

奶奶

还是妈妈

是不是他们让你来当说客的”,她急忙说“不是的,不是的,是我看了书,书上告诉我的。

我觉得书上说得对,人与人之间就应该友善相处,相互之间应该宽容,不管是同学之间,还是夫妻之间,都应这样。

你看我和露莎姐姐就是这样,我们俩从未吵过架。

有时是她让我,有时是我让她。

比如有一次,一个冬天的晚上,我们俩一起在一个脚盆里烫脚,因为她刚被妈妈批评了,心里不太高兴,所以总是把滚烫的热水从我这边倒进水盆里,我怕烫着,就把脚提起来,心情不好的她大声地嚷道‘不要把脚提起来嘛,你越提我就越往你这边倒

’,我当时心里还是有一点不舒服的,不要我把脚提起来

你也怕烫呀,不然为什么总从我这边倒呢

你不总这样做,我也不会把脚提起来呀

但是,我心想,我们俩是好朋友,她心情不好,我就不惹她,不和她吵,她说她的,我不开腔,她还继续这样做的话,我就赶快洗了算了,大不了今晚不烫脚好了,没什么的,我要珍惜我们之间的这份姐妹情谊。

这样不就避免了一次不愉快的争吵吗

所以,爸爸,你也应该像我一样,不和妈妈计较,也别生妈妈的气……”。

当她爸爸告诉我这一切的时候,我顿时觉得孩子长大了,是妈妈学习的好榜样。

小小的她,居然有如此高的情商,知道心疼人,关心人,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人。

想一想,我们真惭愧,幸亏还有“书本”来帮忙,“书”教会了孩子许多做人的道理,健康的书籍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人生,孩子也在阅读中一天一天地长大、懂事,这真是开卷有益啊

陪孩子读书,家长肯定是要付出很多的休息时间。

比如看电视、和朋友聊天、逛街上网等。

孩子能否坚持下来,关键看家长能不能坚持,因为孩子的自觉性差,家长的表率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不管多忙,如果每天能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孩子,益处是非常多。

总之,在与孩子一起读书的过程中,我的感触确实很多,所谓“润物无声”,我总希望孩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懂得人生的浅易道理,学会做人、学会处事、学会自己学习。

能和孩子一起享受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我感觉很幸福,让我们共同坚持,陪孩子读书,尽情地享受心的飞扬,爱的传递吧

小学生读书收获和感受

读于我们来说是一趣,我们能够从书中到许多的知.读一本好书,就有如发一颗原钻,越深入越美丽,卓越闪亮.从书中学到的知识,会是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以说,每当我们读过书后,就会有着非同一般的愉悦感受,因为,我们为收获了知识而开心.快乐.

我和父母读书感受200字

可能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场噩梦,而又不得不去面对它。

昨天就是我去领通知书的日子。

接到通知书之后我感慨万千。

  我是一名中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成绩特别的好,可以说是一名尖子生,但是自从上了中学,我才明白比我强的人有很多,我开始变得很不自信,成绩也下滑的厉害。

但是我没有就此放弃,我努力的认清自己,找回自信,并且努力的学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成绩有了好转。

  这张通知书决定了我是否能过一个好年,这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如何,这一学期的努力有没有白费。

总之这张通知书对我来说十分的重要。

拿到通知书,我先看了我主课的分数:语文109分,数学119分,英语116分,物理99分。

看了之后我十分满意,因为这是我考的最好的一次,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也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而感到一丝欣慰。

我又继续看我副科的分数:地理49分,政治48分,生物45分,历史49分。

我简直欣喜若狂,因为我自己都没想到会考的那么好,实在是意外啊

  通过这张通知书我认识到一个全新的自我,我为此感到兴奋,激动。

但是我也认识到了我的不足之处:我的语文和政治不好,以后要多看看这两门。

通过这张通知书我认识到人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你付出了多少就会得到多少,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事。

今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争取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老师和父母。

通过这张通知书我还认识到考试并不是一场噩梦,而是一座让学生来衡量自己的天平。

  我们青春还在,努力吧

奋斗吧

全世界都为我喝彩

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妈妈读书有哪些心得感想和收获

作为一名家长,我很高兴孩子能够在这里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够得到老师的的精心培养。

最近给孩子找了一个《狼和小羊》的故事,与他一起阅读,竟然发现孩子能够就着图片把故事给读完,心中甚感欣慰。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如今,读书不再是为了美女与富贵,但是“知识改变命运”却是真理,能够让人在人才竞争之中处于优势地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读书,读好书,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增长孩子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

做为一名教师,我深知阅读的重要性,下面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抛砖引玉,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

    首先,进行亲子阅读很有必要,家长可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言教不如身教,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身教的魅力是不可低估的,孩子与家长朝夕相处,家长就必须事事以身作则,只有自己喜爱阅读,孩子才能喜欢上阅读,所以做为家长应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同成长。

    其次,阅读贵在坚持。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给他买了各种图书、字卡之类的阅读物,并适当的予以指导,但受到网络、电视的影响,使这些东西没有得到更及时、有效的利用,收效甚微,所以,作为家长,应能够制定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培养目标,将阅读进行到底。

    再次,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

阅读不能局限在学校和家里,也不仅是阅读书籍,走在大街上见到的标志牌,随手拿到的一张小纸条,都可以作为孩子读的内容,让孩子感觉到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要想方设法地采用各种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总之,阅读能够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喜悦,能够扩大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心灵。

作为家长,我们应不断思考,如何引领孩子走过这个语言成长的关键时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

孩子反复读一本书,怎么办

世事勿极,极则过之。

父母的担忧来自何处

有必要吗

且让我们来分析孩子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

1.\ 反复读,是因为没有看懂\ 孩子反复阅读一本书或者一页书,有可能是对其中的一些人物、情节、关系没有看明白,又不能从成人那里得到满意的解答,于是他一遍又一遍地读,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 对策:无需过多干预,可用建设性的讨论来解决问题。

\ 有一阵,我儿子似乎对《布雷格的龙卷风》一书情有独钟,读了很多遍,后来我才发觉他是对引发整个故事的龙卷风有一种既困惑又恐惧的心理。

于是,我通过绘画和身体动作帮他理解什么是龙卷风,正好探索频道中在播龙卷风的节目,通过视听等多种渠道,儿子了解到龙卷风原来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现象,生活在北京是很难遇到的。

于是,心中的困惑和不安消解了,他也就不再停留在这一本书上,开始读其他图画书了。

\ 过了一段时间,他用黑色的蜡笔在纸上涂抹了一幅“龙卷风”,并且告诉我:龙卷风很可怕,但是我们不用怕他,因为大家齐心协力联合起来,就能盖好房子,还能找回丢失的小兔子(这是故事里的情节)。

我想,孩子终于可以对龙卷风释怀了。

2.反复读,是因为有需要得不到满足\ 有一本关于女巫和扫帚的书,在一段时间内,儿子简直是爱不释手,并拒绝任何的新书。

\ 孩子的泛灵论造就了他们可以上九天下五洋的浪漫气质,也造就了他们神怪陆离的生活内容。

不让他们想象是不人道的,任由他们想象又是要付出代价的,于是我们用充满了想象力和激情的谈话来对付这种问题。

\ 我请儿子说出魔法扫帚的好处,也说出魔法扫帚的坏处,比如下雨会被淋湿、屁股坐在棍子上会很痛、没有靠背,可能不舒服,风太大可能会迷眼等等,于是我们又开始想象用一种更好的飞行器来替代魔法扫帚,他想到了哆啦a梦的竹蜻蜓、魔毯、混天凌、筋斗云、飞机、火箭、宇宙飞船等等。

我们还专门跑到游乐园去坐了快速旋转的小飞象和缓慢旋转的摩天轮,感受了不同的飞行状态,又一起回忆了坐飞机时的感受。

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需要得到了充分的满足。

\ 当我们发现孩子痴迷于一本书,首先要相信,这是个好现象,至少孩子是因为在思考,所以才会痴迷,但是,我们要尽快搞明白孩子痴迷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有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有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地方,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谈话,解决孩子的问题,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自己从书中走出来,投入到更广泛的阅读中去。

当然,我们还能从中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为他添置相关图书,让他能够有更多收获。

3.反复读,是因为需要来自阅读之外的关爱\ 有的时候,孩子反复阅读图书,其实只是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陪伴和关爱。

父母陪孩子的时间太少了,也许只有读书的时候孩子才能在互相依偎的姿势、亲切缓慢的讲述中体会到母亲的体温、父亲的呼吸。

于是,阅读的内容变得无关紧要,而重要的则是倾听和感受。

\ 有时候我们会形容一个人是书呆子,其原因在于这个人只会死读书、读死书,无法学以致用,无法把从书中得到的经验、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这恰恰是小时候读书的习惯导致的。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帮助孩子把阅读的兴趣从书本中迁移出来,再转移回去。

\ ◆\ 走出书本,进一步发现阅读的乐趣。

\ 家长可以试着用角色扮演、戏剧表演、情节游戏、绘画讲述、自制图画书等手段,让孩子在书本之外发现阅读的乐趣。

\ 例如,读了一本关于老鼠和青蛙的故事书后,孩子和家长分别扮演书中的角色,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和不同态度;读了关于独角兽的书,设定一个独角兽跳过山涧的情境,和孩子一起在户外进行跨越的游戏,既锻炼了孩子的大肌肉控制能力,又能体验故事中独角兽的坚韧不拔;读了关于龙卷风的书,让孩子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龙卷风,让自己的恐惧和不安在绘画讲述中得到宣泄和满足;读了七色花的书,想象如果自己有七色花,会怎么使用,画出各种情景,做成一本属于自己的七色花图书……这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都可以让孩子在图书之外找到阅读的乐趣,反过来,更能激发孩子进一步阅读的愿望。

\ “一本书的封底不是一次阅读的结束,却恰恰是一次成功(深度)阅读的开始。

”让孩子热爱阅读的一个好办法,就是让孩子发现阅读原来是如此有趣,而有趣不仅仅是抱着书本的过程,也是放开书本,任想象自由驰骋的过程。

当孩子能把愉快的阅读和有趣的游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孩子就能学会走进书本,再走出书本。

\ ◆走回书本,寻求答案、自发阅读\ 当孩子学会走回书本,知道书本可以给我们很多问题的答案的时候,自主自发的阅读习惯就开始形成了。

\ 建议家长在孩子2岁以后,就在家中配备一套图文并茂、内容丰实的少儿百科全书。

当孩子问到稀奇古怪的问题时,我们都可以带着孩子去从书中寻找答案。

\ 有一次儿子问我什么是细菌,什么是病毒,我想一定是老师在幼儿园提到了这些概念。

于是我带着儿子从百科全书中查到了相应的词条,而词条上还有两个小卡通图案:紫色的细菌和黄色的病毒。

从直观的画面中,孩子知道了这两个面目可憎的家伙就是让我们生病的罪魁祸首,还知道了勤洗手、剪指甲、按时刷牙就能把这些可恶的家伙赶走。

接着,我又找来科普读物《血液和心脏》(南师大出版社),从中儿子了解了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这之后,儿子就有了一个口头语:不知道的时候可以去看看书啊

\ 于是,在这样一个从图书到现实生活,又从现实生活回到图书的过程中,孩子和图书的关系更加亲密了,他爱阅读却不会被阅读困住。

5.反复读,是因为就是喜欢反复读\ 大多数孩子喜欢反复阅读,正是成长的需要。

孩子由于认知经验缺乏,阅读经验缺乏,很少能一次就读懂所有内容,而反复阅读自己大致了解的东西,可以减少孩子对于新异刺激的不确定性,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控制感和安全感。

这时,反复阅读实在是孩子的需要,无需过分担心。

\ “妈妈,给我讲故事吧

”——又一次充满温馨和甜蜜的阅读开始了,我们可以一起思考一起感动一起书写孩子的童年,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

反复,那也无非是把花酿成蜜,把蜜炼成浆的过程吧

“我和孩子快乐过暑假”征文

漫漫暑假,对许多家长来讲,既舒心又揪心。

孩子可以在家休整,当然舒心;自己要上班,孩子在家“任我行”,岂不揪心

于是把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是许多家长的选择。

  对于一个当老师的妈妈而言,舒心的是,孩子不用上培训班,有我全天候“伺候”。

揪心的是,我不是“全能教师”,孩子马上要上九年级,开学后掉队怎么办

思前想后,我把自己的“方案”和盘托出:孩子,这个暑假,我陪你写作业、看书、聊天。

孩子实话实说:“你整天这样监视我,不累吗

”“不累。

别的家长为孩子花钱,我为你花时间,为了你好,累也是快乐的

”在“为了你好”的招牌下,孩子欣然允许。

  孩子写作业时,我就看平时想看而未能看的书。

当他写语文作业时,我就适时引导、批改,遇到较难的问题,我们互相交换看法。

有时他借助书、网络等来查找资料,这样,我们也能共同收获。

孩子平时读名著的时间较少,我鼓励他在假期读《骆驼祥子》等名著。

孩子读完书后,我让他写读后感,并对文中的好词好句大加赞赏,让他愿意读,乐意写。

  孩子也喜欢看电视、玩网络游戏。

在他看电视时,我会引导他多看专题片,学会从电视节目中吸取营养。

孩子在玩网络游戏时,我成了“旁观者”。

我看不懂游戏的内容,但我看得懂孩子开心的表情、听得懂他惊奇的叫声。

还有,我会提醒他“一个小时到了”。

  充沛的假期,是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的最佳契机。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我们聊的话题,目的是想让孩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在孩子成长之路上,我会和他一起去努力

但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三年级孩子写作业还要有人陪怎么办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修身养性,培养爱好,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小就看书,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积极有效的影响。

书是孩子最好的陪伴,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下面教各位家长如何才能抓住黄金期,让孩子真正爱上读书

【第1句】:启蒙阅读——陪同0-2岁的孩子,这个时间段的孩子虽然比较懵懂,但是却有着不俗的学习能力,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吸收大量的知识。

而此时家长们就要及时放弃看电视、电脑、手机的习惯,而是将时间用在亲子阅读上。

可以使用一些识字卡片、绘本等互动工具,逐渐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慢慢爱上看书。

比如让孩子在卡片中寻找“西瓜”“汽车”,在看绘本时让孩子模拟图画中人物的动作等等。

【第2句】:入门阅读---陪读2-5岁的孩子,基本都可以和家长们聊天说话,此时给他们读一些故事对语言发展很有益处。

陪读的时候,家长最好将孩子搂在怀里一起阅读;当然也有一些孩子喜欢坐在你旁边,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尊重他的选择,你需要的就是和他在一起读书。

注意每个礼拜带着孩子去一趟图书馆,在幼儿读物区和孩子一起看书,这会让他有很大的收获。

【第3句】:自主阅读——陪伴6-7岁的孩子,已经可以独自看书,识字量也远超前几年。

这个时间点,家长已经不需要再做干涉,只需要陪在旁边,各自看着各自的书,当然在孩子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家长们也要及时回答。

此时的书本购买,可以选择一些文字偏多的书,虽然孩子一开始会不喜欢,因为文字没有没有图片有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慢慢适应文字多的书本。

【第4句】:扩充阅读——陪聊7岁以后,孩子们也基本上上了小学,这个时候他们接触的书也越来越多,所以此时我们已经不需要陪读,而是多和他们聊聊每天发生的事情。

比如在晚上吃饭的时候,可以跟孩子说说今天上班的时候遇到的趣事,也可以问问孩子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大禹治水,功在疏导,孩子如生命之水流,更需要良师益友尤其是父母的引导。

春风春雨,润物无声,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都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父母要做好引导,莫要急躁。

总有一天,他们终以最好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6757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