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老三届高中同学聚会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山楂树之恋里老三死后,静秋的生活是怎样的?

没有老三之后,静秋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我看到静秋的原型熊音女士是这么回答的:因为没有在一起过,所以有他和没他的日子对我来说没有太大区别。

熊音在独自度过了13年之后,在33岁那年嫁给了一个离过婚的喜欢打麻将并且也不怎么疼惜她的老公。

然后熊音坦言非常后悔那天晚上没有跟老三真的发生点什么,如果老三知道他倾心所有爱的静秋最后竟然嫁给了那样的人,估计他那天晚上会更主动一点我的感觉是,真爱很难,所以当它存在时要珍惜

李晓华是曾经的中国首富吗?

共铸辉煌,奥运冠军金牌背后的亲情故事 燃情八月的雅典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为奥运痴迷的国人心中却还涌动着光荣与豪迈。

中国队以32金17银14铜的骄人战绩不但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使我们看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

让我们看看在那一块块金牌背后隐藏着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杜丽:回眸一笑,金牌背后亲情无价 射击小将杜丽的最后神勇一枪,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

大家忘不了,夺冠后杜丽的回眸一笑是多么动人,凤凰卫视的名嘴窦文涛更是用“倾国倾城”来形容这位美丽的姑娘。

可有谁知道,这动人的微笑背后有着多少汗水与泪水。

1994年冬,才12岁的杜丽刚去沂源县历山中学读初一不久,就被周士兵老师慧眼识珠,将她选拔到县业余体校射击队当上了一名射击运动员。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这是父亲杜兆祥经常和杜丽说的一句话。

这位军人出身的老公安,当女儿面时说话不多,但他的公安作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杜丽。

刚起步练习举枪时,体校里枪少人多,往往大半天摸不到枪。

为此,杜丽就常在家里举砖头练臂力,动作单调又乏味。

每每看到女儿那疲惫的眼神,杜兆祥心软了,可口气不软,因为他深知每一点成功都需要汗水的浸泡。

这一练,使杜丽在1996年进入淄博市竞技体校。

市体校射击队的训练条件不是很好,酷暑天没有空调,又不能开风扇。

队员们穿着厚厚的服装,每次训练完,背上起满了痱子,花露水一用就是大半瓶,但教练和队友从没听杜丽叫过苦。

进入体校时杜丽须交近7000元的学费,而她每月的生活费又要300多元,外出观摩比赛还要自己掏钱。

这对母亲下岗,父亲每月600多元工资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可为了女儿的前途,杜兆祥夫妻俩不惜东凑西借,省吃俭用从嘴里攒,就这样那年家里仍欠债6000多元。

由于生活拮据,杜丽的妈妈打过草绳、卖过煎饼,好几年夫妻俩没买过新衣服。

在市竞技体校训练时,杜兆祥每隔半个月就来看她一次,为省几个车钱,他都是从汽车站步行到学校。

杜丽进了省队后,老杜去看女儿仍是从长途汽车站步行5里多地去看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境遇和亲人的关怀让杜丽早早地成熟了。

1999年,杜丽走进省射击队,2002年2月又跨入国家队门槛,而且成绩直线上升。

她曾获得世界杯上海站10米气步枪铜牌和美国站3×20米运动步枪铜牌、釜山亚运会3枚金牌,直至荣获雅典奥运会首枚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

王义夫:“六朝枪王”,打造射场不老传奇 举枪、瞄准、射击,然后再举枪,当你将这些乏味的动作连续做上20年,不论你能否站上领奖台,你都已经成为一个无愧的王者。

44岁的王义夫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太多磨难,疾病更是在1992年之后折磨他长达12年。

面对疾病的纠缠,他回报的却是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

6次出击奥运,拿到5枚奖牌,这在世界奥运史上都是个奇迹。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冠后,王义夫的静脉血管萎缩使得他大脑供血的血管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粗。

脑部供血严重不足的他经常出现头晕、迷糊的症状,而且一旦换环境休息不好的话,就会发烧、脸肿。

8年前坐着轮椅前往亚特兰大、昏倒在赛场的那一幕,只是王义夫12年来一直与病痛做斗争的一个片段。

在4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位六朝“老枪”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头晕、肩痛、腰痛的折磨,视力从0.3一直下降到现在的不足0.1

可他还笑言:“我可能都够残奥会的标准了。

”在雅典,命运女神终于将最宝贵的礼物送给了他,王义夫的坚持得到了回报。

王义夫、张秋萍夫妇无疑是运动场上显眼的一对。

作为国家射击队的队友,1986年他俩组成了家庭,但他们仍然住在宿舍里,吃运动灶,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团聚。

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王义夫还是不改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和豪爽的性情。

妻子张秋萍则是典型的湘妹子,沉静而又温婉。

他们的结合形成了一种互补。

王义夫脾气急,张秋萍就温言细语地劝慰他,时间一长,王义夫也一改大大咧咧的急性子,学着做起了细心的好丈夫。

赛后王义夫动情地说:“她不仅是我的妻子,还是我的教练。

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妻子管着我——生活上有她照顾,技术上有她指点,因此这块金牌不是一人一半,而应该全部献给她。

” 重病缠身的王义夫也许早就老了,可是当无数期待的目光投向他时,王义夫又扛起了这份厚重的希望。

夺冠后,王义夫更是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如果需要,我会继续打下去。

”射击场上永远的王者,王义夫当之无愧

张国政:爱情宣言,老婆是最不容易的 举重对于张国政来说是获得快乐的源泉,正是这种快乐,使得赛场上的张国政排除所有顾虑和压力,为几天来优势项目纷纷落马的中国军团拿到了这枚意义非凡的金牌。

大家忘不了,在第3次试举时,由于腰伤而痛苦倒地的他是在两名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才走下台的。

这枚金牌,着实得来不易啊。

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赛前最痛苦的莫过于减体重了。

而这次在雅典,张国政恰恰是所有运动员里减得最多的。

说起那段日子,张国政感觉真是不堪回首:“可别提那段日子了,太痛苦了

一周的时间里减掉了

【第7句】:2公斤,最后4天根本什么都没吃。

比赛完,我觉得我的胃都要穿孔了

” 赛场外的张国政其实是个单纯率真的人,好比他在赛后当着所有人叫电话那头的妻子“宝宝”,并毫不羞涩地说“老婆,我爱你”,似乎完全不像内敛的东方人。

但在听过太多感谢领导、感谢教练之类的赛后感言时,张国政的表白显得天真却令人感动。

张国政与妻子高文娟可谓是一见钟情。

1999年,张国政去看望北京体育大学的同乡,无意中见到了当时还是北体大某班班长的高文娟。

“她像一道阳光,照亮了我的生活”,张国政笑言:“我见到她,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一见钟情。

”就这样,张国政展开了他的爱情攻势。

备战八运会时,远在云南的他每天都和心爱的人交换一次书信,从未中断。

细心的关怀,加上浪漫的“鬼主意”,张国政慢慢地赢得了高文娟的心。

从相知相恋到结婚一路走来,高文娟见证了张国政事业的起色与辉煌。

虽然不常见面,张国政却格外疼爱妻子:“说真的,我老婆才是最不容易的

她比我棒多了,没有她,我不可能有今天的

”“那个时候她的条件比我强多了,和我在一起后,我们真的是一穷二白,完全是从头开始。

可她一句怨言都没有,默默地支持了我这么长时间

”看到张国政赛后接受采访时哭着说:“老婆,你辛苦了”,高文娟的眼睛湿润了。

不管对于举重还是对于爱情,张国政都采取了最为直接的爱的方式:我爱举重,我就好好练,即使不一定拿金牌;我爱妻子,我就告诉她,哪怕全世界都听到

〓 罗雪娟:泳池“猛兽”,对手越强她越兴奋 2年前的全运会赛场上,17岁的西子姑娘罗雪娟向泳池兴奋剂黑幕公开宣战。

2年后的奥运赛场上,罗雪娟以咄咄逼人的气势席卷了雅典的泳池,为中国夺取了8年来的第一块奥运游泳金牌。

不仅用刻苦和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赢得了中国游泳在国际上的声誉。

泳池中的“猛兽”是罗雪娟的自喻,但这个“猛兽”却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猛兽”。

生活中的罗雪娟是个“腿快手快不如嘴快”的率直女孩。

夺冠后一句“感谢所有关心我、喜欢我和憎恨我的人”一如她那争强好胜、我行我素的性格。

“对手越强,我越兴奋”,是她出征前对担忧她的人说的。

“我与西方选手最大的不同就是,总是在最后关键的时刻爆发,因为中国人本来就是很含蓄的。

”这是她夺冠后对半决赛成绩落后的释疑。

罗雪娟的孝顺是出了名的。

在她还很小的时候,爸爸罗国安就因肝病而病退,一个月只有300多元工资;妈妈则是百货公司一个普通的营业员。

一家人全部的收入还不到800元,而罗爸爸的病情又一度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罗雪娟陪伴着父母一同走过了那段最艰苦的日子。

在父母眼里,罗雪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

为了给家里省钱,她穿得比别人朴素,也不像其他女孩那样爱吃零食。

现在一有机会,罗雪娟就会陪父母逛街。

外出比赛时,她也总不忘给父母带些礼物。

罗雪娟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尽自己的能力让父母过上安心舒适的生活。

对于自己的感情生活,这位泳坛美女公开了自己的择偶标准:“因为我在游泳队待久了,见到好身材的帅哥多了,至少我以后的男友在这方面不要差吧。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也不是很重要,关键是他要有能力,在自己的领域不说是世界级,至少也要出类拔萃。

” 罗雪娟的可爱,不仅因为她骄人的成绩,还因为她的直率和风趣、有才识的语言。

刘翔:追风少年,缔造中国田径神话 12秒91,这是无数中国人不能忘却的数字,黄皮肤的中国人刘翔,令中国人自豪,让亚洲人骄傲,全世界都为之惊叹

当这位“风之子”披着国旗跃上百米跨栏冠军奖台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魅力四射、健康阳光的大男孩;当他面对镜头,向世人宣告“中国有我,亚洲有我”时,我们感受到的,是这个天之骄子的自信与霸气

就是这个赛场上咄咄逼人的追风少年,生活中,却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普通邻家男孩。

刘翔的父亲刘学根是“老三届”下乡知青,返城后在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当司机,母亲吉粉花是一家食品企业的职员。

刘翔从小就非常懂事,也特别体贴父母和孝顺长辈。

自从刘翔有了自己的收入后,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收到过他的礼物,就连邻居也不例外。

爷爷腕上戴的手表就是刘翔到日本比赛时买的。

但令刘翔永远无法释怀的是,他再也没有机会报答疼他、宠他、亲手把他带大的奶奶。

奶奶病重时正是2001年九运会前夕,白天已经到医院看过奶奶的刘翔第二天就要离开上海。

那天晚上刘翔收拾着行礼,心里却始终放不下住院的奶奶。

晚上十一点半了,刘翔让爸爸陪他再去一次医院。

临别前,泣不成声的刘翔恳求爸爸答应他,一定要把奶奶治好。

11月23日,老人与世长辞,而此时的刘翔正在千里之外参加着比赛。

家人直到他当天晚上比赛结束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第二天一早,刘翔匆忙赶到了家中,他来到奶奶遗体前,俯下身,静静地,久久不动。

在刘翔事后补记的训练日记中,只有这样一段内容:“早上6点30分,奶奶与世长辞,享年78岁。

下午四乘一百米。

” 现在,21岁的刘翔还是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法系2001级的大学生。

平时,刘翔每天训练2小时,其余时间就像其他学生一样,看书、上网、唱歌。

在世界田径短跨的舞台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刘翔正开始书写着属于他的时代

冼东妹:青岛媳妇,11年修炼终成“正果” 从1993年进入国家队,到这次拿到雅典奥运会冠军,冼东妹可谓“十年磨一剑”。

但回顾她的运动经历,这次夺冠其实早有“伏笔”。

冼东妹还是小队员时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和老队员摔老是输,输了就哭。

但是哭完了,就再上去和人家摔,直到摔赢对手为止。

正因为有这股子拼劲,冼东妹在国内的比赛中战绩极为辉煌,而却总是无缘世界大赛的冠军。

这次首征奥运,就一举夺魁,难怪冼东妹的教练刘永福百感交集地说:“柔道不练上个10年,不要想拿冠军

”用她丈夫刘波的话说:“比赛只有1分07秒,但东妹却为之奋斗了十几年。

” 冼东妹是名副其实的“青岛媳妇”,老公刘波恰好也是练柔道出身的运动员,性格豪爽、对人体贴。

早在去雅典之前,冼东妹就说如果夺冠,真的要歇歇了。

因为在东妹心中有桩遗憾,就是领了结婚证后还没有度过蜜月。

已年近30的冼东妹是在2002年亚运会之前领的结婚证,当时上午登记,下午就到了国家队报到。

因为没有时间,当时在广州没有举行结婚典礼,只在冼东妹的老家请亲戚一块儿喝了场喜酒。

屈指算来,两人认识了10年,可在一起的时间总共也只有1年多一点。

冼东妹到雅典后,刘波每天都要和她通电话,不断地鼓励她:“我始终相信你是最棒的

”话虽这样说,但在东妹夺冠后,这个堂堂七尺的汉子却再也无法忍住激动的泪水。

领奖台上,冼东妹眼中的泪水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但是在众人之前流泪并不是这位倔强的广东妹子的个性。

几次伤病、几次退出然后再几度出山,只有这位29岁的老将自己才知道这枚奥运奖牌的分量。

最后一次大赛机会,冼东妹没有错过,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是冼东妹给自己十几年柔道生涯的最好总结。

共铸辉煌,奥运冠军金牌背后的亲情故事 燃情八月的雅典已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但为奥运痴迷的国人心中却还涌动着光荣与豪迈。

中国队以32金17银14铜的骄人战绩不但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使我们看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

让我们看看在那一块块金牌背后隐藏着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杜丽:回眸一笑,金牌背后亲情无价 射击小将杜丽的最后神勇一枪,为中国代表团夺得首枚金牌。

大家忘不了,夺冠后杜丽的回眸一笑是多么动人,凤凰卫视的名嘴窦文涛更是用“倾国倾城”来形容这位美丽的姑娘。

可有谁知道,这动人的微笑背后有着多少汗水与泪水。

1994年冬,才12岁的杜丽刚去沂源县历山中学读初一不久,就被周士兵老师慧眼识珠,将她选拔到县业余体校射击队当上了一名射击运动员。

“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这是父亲杜兆祥经常和杜丽说的一句话。

这位军人出身的老公安,当女儿面时说话不多,但他的公安作风、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杜丽。

刚起步练习举枪时,体校里枪少人多,往往大半天摸不到枪。

为此,杜丽就常在家里举砖头练臂力,动作单调又乏味。

每每看到女儿那疲惫的眼神,杜兆祥心软了,可口气不软,因为他深知每一点成功都需要汗水的浸泡。

这一练,使杜丽在1996年进入淄博市竞技体校。

市体校射击队的训练条件不是很好,酷暑天没有空调,又不能开风扇。

队员们穿着厚厚的服装,每次训练完,背上起满了痱子,花露水一用就是大半瓶,但教练和队友从没听杜丽叫过苦。

进入体校时杜丽须交近7000元的学费,而她每月的生活费又要300多元,外出观摩比赛还要自己掏钱。

这对母亲下岗,父亲每月600多元工资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可为了女儿的前途,杜兆祥夫妻俩不惜东凑西借,省吃俭用从嘴里攒,就这样那年家里仍欠债6000多元。

由于生活拮据,杜丽的妈妈打过草绳、卖过煎饼,好几年夫妻俩没买过新衣服。

在市竞技体校训练时,杜兆祥每隔半个月就来看她一次,为省几个车钱,他都是从汽车站步行到学校。

杜丽进了省队后,老杜去看女儿仍是从长途汽车站步行5里多地去看她。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生活的境遇和亲人的关怀让杜丽早早地成熟了。

1999年,杜丽走进省射击队,2002年2月又跨入国家队门槛,而且成绩直线上升。

她曾获得世界杯上海站10米气步枪铜牌和美国站3×20米运动步枪铜牌、釜山亚运会3枚金牌,直至荣获雅典奥运会首枚女子10米气步枪金牌。

王义夫:“六朝枪王”,打造射场不老传奇 举枪、瞄准、射击,然后再举枪,当你将这些乏味的动作连续做上20年,不论你能否站上领奖台,你都已经成为一个无愧的王者。

44岁的王义夫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太多磨难,疾病更是在1992年之后折磨他长达12年。

面对疾病的纠缠,他回报的却是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

6次出击奥运,拿到5枚奖牌,这在世界奥运史上都是个奇迹。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冠后,王义夫的静脉血管萎缩使得他大脑供血的血管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粗。

脑部供血严重不足的他经常出现头晕、迷糊的症状,而且一旦换环境休息不好的话,就会发烧、脸肿。

8年前坐着轮椅前往亚特兰大、昏倒在赛场的那一幕,只是王义夫12年来一直与病痛做斗争的一个片段。

在400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位六朝“老枪”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头晕、肩痛、腰痛的折磨,视力从0.3一直下降到现在的不足0.1

可他还笑言:“我可能都够残奥会的标准了。

”在雅典,命运女神终于将最宝贵的礼物送给了他,王义夫的坚持得到了回报。

王义夫、张秋萍夫妇无疑是运动场上显眼的一对。

作为国家射击队的队友,1986年他俩组成了家庭,但他们仍然住在宿舍里,吃运动灶,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团聚。

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王义夫还是不改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和豪爽的性情。

妻子张秋萍则是典型的湘妹子,沉静而又温婉。

他们的结合形成了一种互补。

王义夫脾气急,张秋萍就温言细语地劝慰他,时间一长,王义夫也一改大大咧咧的急性子,学着做起了细心的好丈夫。

赛后王义夫动情地说:“她不仅是我的妻子,还是我的教练。

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妻子管着我——生活上有她照顾,技术上有她指点,因此这块金牌不是一人一半,而应该全部献给她。

” 重病缠身的王义夫也许早就老了,可是当无数期待的目光投向他时,王义夫又扛起了这份厚重的希望。

夺冠后,王义夫更是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如果需要,我会继续打下去。

”射击场上永远的王者,王义夫当之无愧

张国政:爱情宣言,老婆是最不容易的 举重对于张国政来说是获得快乐的源泉,正是这种快乐,使得赛场上的张国政排除所有顾虑和压力,为几天来优势项目纷纷落马的中国军团拿到了这枚意义非凡的金牌。

大家忘不了,在第3次试举时,由于腰伤而痛苦倒地的他是在两名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才走下台的。

这枚金牌,着实得来不易啊。

对于举重运动员来说,赛前最痛苦的莫过于减体重了。

而这次在雅典,张国政恰恰是所有运动员里减得最多的。

说起那段日子,张国政感觉真是不堪回首:“可别提那段日子了,太痛苦了

一周的时间里减掉了

【第7句】:2公斤,最后4天根本什么都没吃。

比赛完,我觉得我的胃都要穿孔了

” 赛场外的张国政其实是个单纯率真的人,好比他在赛后当着所有人叫电话那头的妻子“宝宝”,并毫不羞涩地说“老婆,我爱你”,似乎完全不像内敛的东方人。

但在听过太多感谢领导、感谢教练之类的赛后感言时,张国政的表白显得天真却令人感动。

张国政与妻子高文娟可谓是一见钟情。

1999年,张国政去看望北京体育大学的同乡,无意中见到了当时还是北体大某班班长的高文娟。

“她像一道阳光,照亮了我的生活”,张国政笑言:“我见到她,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一见钟情。

”就这样,张国政展开了他的爱情攻势。

备战八运会时,远在云南的他每天都和心爱的人交换一次书信,从未中断。

细心的关怀,加上浪漫的“鬼主意”,张国政慢慢地赢得了高文娟的心。

从相知相恋到结婚一路走来,高文娟见证了张国政事业的起色与辉煌。

虽然不常见面,张国政却格外疼爱妻子:“说真的,我老婆才是最不容易的

她比我棒多了,没有她,我不可能有今天的

”“那个时候她的条件比我强多了,和我在一起后,我们真的是一穷二白,完全是从头开始。

可她一句怨言都没有,默默地支持了我这么长时间

”看到张国政赛后接受采访时哭着说:“老婆,你辛苦了”,高文娟的眼睛湿润了。

不管对于举重还是对于爱情,张国政都采取了最为直接的爱的方式:我爱举重,我就好好练,即使不一定拿金牌;我爱妻子,我就告诉她,哪怕全世界都听到

〓 罗雪娟:泳池“猛兽”,对手越强她越兴奋 2年前的全运会赛场上,17岁的西子姑娘罗雪娟向泳池兴奋剂黑幕公开宣战。

2年后的奥运赛场上,罗雪娟以咄咄逼人的气势席卷了雅典的泳池,为中国夺取了8年来的第一块奥运游泳金牌。

不仅用刻苦和实力证明了自己,也赢得了中国游泳在国际上的声誉。

泳池中的“猛兽”是罗雪娟的自喻,但这个“猛兽”却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猛兽”。

生活中的罗雪娟是个“腿快手快不如嘴快”的率直女孩。

夺冠后一句“感谢所有关心我、喜欢我和憎恨我的人”一如她那争强好胜、我行我素的性格。

“对手越强,我越兴奋”,是她出征前对担忧她的人说的。

“我与西方选手最大的不同就是,总是在最后关键的时刻爆发,因为中国人本来就是很含蓄的。

”这是她夺冠后对半决赛成绩落后的释疑。

罗雪娟的孝顺是出了名的。

在她还很小的时候,爸爸罗国安就因肝病而病退,一个月只有300多元工资;妈妈则是百货公司一个普通的营业员。

一家人全部的收入还不到800元,而罗爸爸的病情又一度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罗雪娟陪伴着父母一同走过了那段最艰苦的日子。

在父母眼里,罗雪娟是个听话的乖孩子。

为了给家里省钱,她穿得比别人朴素,也不像其他女孩那样爱吃零食。

现在一有机会,罗雪娟就会陪父母逛街。

外出比赛时,她也总不忘给父母带些礼物。

罗雪娟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尽自己的能力让父母过上安心舒适的生活。

对于自己的感情生活,这位泳坛美女公开了自己的择偶标准:“因为我在游泳队待久了,见到好身材的帅哥多了,至少我以后的男友在这方面不要差吧。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也不是很重要,关键是他要有能力,在自己的领域不说是世界级,至少也要出类拔萃。

” 罗雪娟的可爱,不仅因为她骄人的成绩,还因为她的直率和风趣、有才识的语言。

刘翔:追风少年,缔造中国田径神话 12秒91,这是无数中国人不能忘却的数字,黄皮肤的中国人刘翔,令中国人自豪,让亚洲人骄傲,全世界都为之惊叹

当这位“风之子”披着国旗跃上百米跨栏冠军奖台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魅力四射、健康阳光的大男孩;当他面对镜头,向世人宣告“中国有我,亚洲有我”时,我们感受到的,是这个天之骄子的自信与霸气

就是这个赛场上咄咄逼人的追风少年,生活中,却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普通邻家男孩。

刘翔的父亲刘学根是“老三届”下乡知青,返城后在上海市自来水公司当司机,母亲吉粉花是一家食品企业的职员。

刘翔从小就非常懂事,也特别体贴父母和孝顺长辈。

自从刘翔有了自己的收入后,几乎所有的亲戚朋友都收到过他的礼物,就连邻居也不例外。

爷爷腕上戴的手表就是刘翔到日本比赛时买的。

但令刘翔永远无法释怀的是,他再也没有机会报答疼他、宠他、亲手把他带大的奶奶。

奶奶病重时正是2001年九运会前夕,白天已经到医院看过奶奶的刘翔第二天就要离开上海。

那天晚上刘翔收拾着行礼,心里却始终放不下住院的奶奶。

晚上十一点半了,刘翔让爸爸陪他再去一次医院。

临别前,泣不成声的刘翔恳求爸爸答应他,一定要把奶奶治好。

11月23日,老人与世长辞,而此时的刘翔正在千里之外参加着比赛。

家人直到他当天晚上比赛结束才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第二天一早,刘翔匆忙赶到了家中,他来到奶奶遗体前,俯下身,静静地,久久不动。

在刘翔事后补记的训练日记中,只有这样一段内容:“早上6点30分,奶奶与世长辞,享年78岁。

下午四乘一百米。

” 现在,21岁的刘翔还是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政法系2001级的大学生。

平时,刘翔每天训练2小时,其余时间就像其他学生一样,看书、上网、唱歌。

在世界田径短跨的舞台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刘翔正开始书写着属于他的时代

冼东妹:青岛媳妇,11年修炼终成“正果” 从1993年进入国家队,到这次拿到雅典奥运会冠军,冼东妹可谓“十年磨一剑”。

但回顾她的运动经历,这次夺冠其实早有“伏笔”。

冼东妹还是小队员时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和老队员摔老是输,输了就哭。

但是哭完了,就再上去和人家摔,直到摔赢对手为止。

正因为有这股子拼劲,冼东妹在国内的比赛中战绩极为辉煌,而却总是无缘世界大赛的冠军。

这次首征奥运,就一举夺魁,难怪冼东妹的教练刘永福百感交集地说:“柔道不练上个10年,不要想拿冠军

”用她丈夫刘波的话说:“比赛只有1分07秒,但东妹却为之奋斗了十几年。

” 冼东妹是名副其实的“青岛媳妇”,老公刘波恰好也是练柔道出身的运动员,性格豪爽、对人体贴。

早在去雅典之前,冼东妹就说如果夺冠,真的要歇歇了。

因为在东妹心中有桩遗憾,就是领了结婚证后还没有度过蜜月。

已年近30的冼东妹是在2002年亚运会之前领的结婚证,当时上午登记,下午就到了国家队报到。

因为没有时间,当时在广州没有举行结婚典礼,只在冼东妹的老家请亲戚一块儿喝了场喜酒。

屈指算来,两人认识了10年,可在一起的时间总共也只有1年多一点。

冼东妹到雅典后,刘波每天都要和她通电话,不断地鼓励她:“我始终相信你是最棒的

”话虽这样说,但在东妹夺冠后,这个堂堂七尺的汉子却再也无法忍住激动的泪水。

领奖台上,冼东妹眼中的泪水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但是在众人之前流泪并不是这位倔强的广东妹子的个性。

几次伤病、几次退出然后再几度出山,只有这位29岁的老将自己才知道这枚奥运奖牌的分量。

最后一次大赛机会,冼东妹没有错过,一枚沉甸甸的奥运金牌,是冼东妹给自己十几年柔道生涯的最好总结。

哲理小故事+感悟

哲理故事

感人的故事

我第一次见到它,是在风雪的夜里。

我不会抱怨这种天气,因为我是个优秀的登山探险者,我必须在这种天气下工作。

我的帐篷扎在海拔三千多米处雪峰的腰上,冷极了。

它从帐篷外面进来,一对冷傲的眼睛藐视着我。

我惊呆了:它是一只多么优秀的猎豹

棱角分明的头颅、光洁柔软的皮毛、强壮发达的肌肉、稍稍卷曲的鞭尾,这些使它浑身上下透出一股逼人的精力和孤独。

天啊,在它身上也许集中了猎豹家族所有的优点

可,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又是什么原因使它到这儿来的呢

这个原因竟能使它暂时抛开对异类的藐视而同我呆在一个帐篷里!我由衷地对它产生了敬畏,也很想知道关于它的一切。

我拨了拨火盆,炭火很旺地燃烧着。

我想它不会伤害我,因为它不屑;更使我惊异的是,这只猎豹连怕火这种动物的本能都抛弃了。

它一眼也不看我,卧下来凝视着火盆,一动不动,像一尊冰塑。

但,这是一只猎豹

我偷偷打量它,它的眼里忽然有了些暖意,好像在笑,不知道它在想什么。

我知道我是无法理解它的,也许连它的同类也无法理解它。

何况,想在这个地方生存下去是不可能的,可怜的猎豹,它到底要干什么

次日醒来,发现猎豹正用冷森的眼光看着我。

见我醒了,它一转身出了帐篷。

我追到帐篷口,掀起了帐帘。

雪地里,它以猎豹家族最优美的姿势向上跳跃攀爬。

通常,猎豹是以这种姿势捕猎的。

我见过那情景:几十只猎物飞逃而去,卷起滚滚尘烟。

猎豹弓起腰,撑开四腿,闪电般刺入尘烟中,从猎物群中从容选定它胜利的祭品......它从不打伏击:不,它不会干那种卑劣的事。

现在 ,那只猎豹就是以这种捕猎的姿势向上奔着。

我回身时,发现火盆上放着一只烤熟了的山鸡。

一定是它弄的。

为这只山鸡,它一定很早就出去,跑了很远的路,而且打到后撕掉猎物的毛,剖开它的腹,为我准备了早点。

我不敢想象它是怎么不停地在火盆上翻转山鸡的,作为一只动物,它竟不肯欠人的一丝恩惠,而且居然有这样的胆量和灵性

我收拾起了行囊,也开始向上爬。

我抛开了原先设想的登山路线。

我不必担心前方会有什么不测,因为只要顺着猎豹的足迹走就不会有危险。

——不知为什么我会这么信赖一只次于人的动物,但我是这样的坚决

我一定要在天黑之前登上山顶,否则我会被冻死。

因为向上的坡度越来越大,我根本无法把帐篷背上去,上面也不会有让我扎帐篷的地方,更要命的是,山顶的夜风有足够的力量把我在十几秒内冻僵,登山服根本挡不住那寒气。

我一边爬着一边还得检查我的登山服的纽扣、带子、拉链。

到了中午,峭壁已经陡得使我看不见山顶了。

这时候,我第二次看到了那只猎豹。

它剧烈地喘息着,紧张地盯着我,足有十秒种,然后掉头上了另一条路。

我不知道上面发生了什么事让它折回来看我,但我知道必须跟着它,因为它长久地在自然中搏杀,感觉比人要灵敏得多。

它一定察觉了什么危险而来阻止我—— 一定的

我必须快些,不然风越来越大,时间久了,雪会掩住猎豹的足迹,这会使我迷路,而且探险计划会搁浅。

我大概上了山的另一边。

这个鬼地方,正在风口上,雪几乎糊住了我的登山帽,我需要不断地清理它才行。

风雪不断抽打在我身上,冰冷和孤独几乎窒息了我,但我无暇去想了,我必须快

我看着它的背影,目送它再次远去。

因为陡的缘故,它已经不能跳跃奔跑,它把爪甲深深地抠进雪中或是岩缝里,身子紧紧贴着峭壁,向上滑进,像一只爬墙的壁虎那样灵捷和谨慎。

我浑身忽然异样地充满了一股激情,这激情使我在一瞬间忘记了一切,我知道这是被猎豹所吸引着的

不久,我突然感到峭壁猛地震动了一下。

凭经验,我知道另一边发生了雪崩

一般说,这里常年的厚雪早被风凝住了,又没有意外冲击,根本不可能雪崩的。

上帝,要不是那只猎豹,我一定死了,伴着永远的雪峰,而且真与天地同在了,直到地球毁灭的那一天

接近黄昏的时候,我终于到达了山顶。

我第三次看到了猎豹。

它迎着轰响如雷的厉风,蹲在这山顶亘古不化的积雪中。

它身上均匀地撒着金色的阳光,像一尊金塑的雕像。

这情景是那样凝重,那样庄严,连上帝也会被感动。

它就这么一动不动地看着远方。

天地都在沉默,惟有风在鸣。

这就是我们脚下的一切:云霞含着千峰万岭,吞吐着万相气息,在斜阳余辉映照之下,它们变幻着橙红色的光华,从远天一直流到我们的头上;流云在疾风骤行中如千军万马,轰鸣驶过我们的头顶。

五色的霞光泄出如遥远天边的玫瑰,点染得群山俱羞,唤来薄薄的雾遮住曾经伟岸的身躯。

夕阳尽情挥洒天地间的风云,叱咤着万种豪迈与温柔;缤纷绚丽的光环交织着光与火的诗篇,燃烧天宇之外的恢弘;纤柔如指的光线弹奏着血色的交响,咏颂苍穹无限的壮美。

一曲未毕,天边的霞光已如点点的涟漪,散如落花,垂至心头,积成弯弯的彩虹,久久也不褪散...... 我忘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和猎豹一起溶进这部不朽的天作之中。

我忘情地把手搭在它的头上。

它用尽全身力气,向太阳长啸一声,长啸中迸发出冲天的激情,一直奔射到夕阳之外,拥抱天宇中的一切

我们都被凝固了,很久很久......不是风雪,是此时此地。

天快黑了,我们必须下山了,我推了推猎豹,它不动,再推,还不动。

这时我才发觉它已经被冻得僵硬了。

可怜的猎豹,它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竟是为了看一次这样的美景

我回想着昨晚的情景,终于明白它为什么会钻到我的帐篷里:未达心志,它不愿死,它必须取暖籍以生命的延续

现在它真的如愿了,并报以生命中最后一声长啸。

在它不瞑的笑目中,是否留下了永久的心境

它与天地同在了,而且永远,直到地球毁灭的那一天。

它的心境永远比我的要壮美,因为它付出了它的生命。

我应该记录下这一孤独伟大的精灵。

我终于想起我的照相机,并为它拍了张遗照。

我知道我没权利再占有猎豹的一切,我下了山。

我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但没人相信。

没人会相信猎豹会出现在那种地方,更没人相信猎豹会欣赏夕阳。

我辞去了登山的差使,因为想起那只猎豹,我便自惭形秽,加上这次登山没能完成我的主顾给我的任务。

但,我一生中这最后一次登山已经嵌入了我的生命。

我唯一遗憾的是关于那张照片。

照片洗不出来了,那地方太冷,即使防冻相机的快门也冻住了胶片根本没曝光。

这故事,只有永远说给我一个人听了。

说说你们看完《血色浪漫》后的感受吧、有什么启发么

人活着就是那样我很想像钟跃民那样为自己活者但是不可以因为有父母懂得了分手后其实也还有爱像周小白秦岭直到最后遇见了一个真正懂得钟跃民的人书和电视我都看过书有书的看头电视有电视的精彩说到最后还是观念的区别

感人亲情小故事300字左右

太阳的第一缕光辉射向大地,那是它给人类的最温暖的爱;月亮的第一缕银辉洒向大地,那是它给人类的最柔和的爱;当母亲端上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时,那是家人给我的最博大的爱。

曾经看过一则广告,一位小男孩手端一盆水吃力地走过来,用稚嫩的声音对母亲说:“妈妈,洗脚

”望着画面中那位母亲惬意的笑容,我不由潸然泪下。

是啊,爱,原来如此简单。

步入初三后,一种沉闷与莫名的烦恼取代了曾经的快乐天真。

过去爸爸妈妈是我心中的神,可现在,我竟然学会了和他们顶嘴吵架。

那天,因为爸爸炒的菜不合我的胃口,我便大吵大闹,硬把心情不错的妈妈惹恼了。

妈妈阴沉着脸,斥责道:“有你吃的就行了,还这么挑三拣四。

你总说我不给你脸面,你给过我好脸色吗

”妈妈沉积了很久的怒气终于爆发了。

我冲到房间里,将门使劲一摔,呆坐在那里,任眼泪四处流淌。

没过多久,爸爸拿着一条毛巾走了进来。

他抚了抚我的长发,把毛巾搭在我肩上,简单地说了一句“快睡吧

”每每这种时候,爸爸总会出现在我面前。

我没有理会爸爸,反而大声地吼了起来:“我不需要你的怜悯。

”可爸爸似乎并不在意我的话,依然拿起毛巾,拭擦着我脸上的泪痕,之后又帮我整理好床被,轻轻地扶着我躺下。

爸爸出去了,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深夜,妈妈和爸爸轻轻走了进来,我赶紧闭上眼装睡。

“你这么放心不下,刚才为什么骂得那么狠呢

”爸爸轻轻地说。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是急性子,”妈妈解释说,“看她那么哭,我这个当妈的又怎么会心安啊

可她总是不能理解我们的一片苦心啊

”听到这里,我不由地鼻子一酸,泪水滚了下来,一滴一滴,浸湿了枕头,也化开了我心中的那股怨气,仅存的,是一种无言的感激。

爱,不用刻意安排,只要用心感受,它就会悄悄地出现在你我身旁 ------------------------ 《关爱 》 如果世界是一间小屋,关爱就是小屋中的一扇窗;如果世界是一艘船,那么关爱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盏明灯。

被人关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关爱他人是一种高尚美好的品德。

我们需要别人的关爱,别人同样需要我们的关爱。

只要你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你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需要你去关爱。

我刚搬到新家时,每天上学放学都在小区门口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的眼睛告诉我她十分寂寞、忧伤。

后来听说老奶奶共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出国了,儿子在上海工作,两三年才回一次家。

更不幸的是这位老人的老伴2005年3月的时候走了;从此,这位老人不愿意与人交流。

我听了这件事后,十分同情这位老人。

从此,我每天上学放学都要热情地叫一声:“奶奶好”,起初奶奶只是机械地应一声。

她还没有走出阴影,敞开心扉。

但我从没有间断过,只要一见到她,我都会热情地问候。

,终于,有一天,奶奶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并且真诚地说了一声:“谢谢。

”现在她的心扉完全敞开了。

一有时间,我就会去她家玩,陪老奶奶聊天解闷,我们好似忘年交。

是呀

正如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温馨美好。

如何关注共和国知青网

目前来看,国内外以“知青”为主题至今仍正常运行的网站有88个。

国内主要有:中国知青网、北京知青网、中国知青村网、凤凰网知青频道、上海知青网、哈尔滨北大荒知青网、中华知青网、中国老三届、黑龙江兵团网、兵团战友、共和国知青网、东北知青网论坛、农垦知青网、湖南知青网、上海知青文艺网、知青文化艺术中心等。

国外主要是华盛顿中国知青协会网、南加州知青中国协会网、休斯敦知青联谊会网、悉尼中国知青协会网。

这些网站建站时间都不算太长,大多是近10年创建的。

网站经营性质多为“非盈利性质的公益网站”。

网站一般实行会员制,通过注册,入会者可进入网站进行交流沟通活动。

因网站主题为“知青”,所以,网站的受众对象主要是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老知青、对知青问题感兴趣的爱好者和做知青问题研究的学者。

网站的建站宗旨相似,一般立足于知青沟通、知青文化建设、知青历史回顾等。

如中国知青网的建站宗旨是“为全国各地的老知青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平台,以促进和提高知青的文化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为目的;弘扬知青精神,追求社会和谐。

”[1]上海知青网的宗旨是“手拉手,心连心,团结互助,共创美好生活”[2],天津知青网论坛的宗旨是“相约天知网,知青一家人”[3],中国西部知青网的宗旨是“天下知青是一家”[4]。

基于网站受众对象的特点(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老知青如今都已到退休年龄,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网站的建站宗旨,这些网站受关注程度都比较高。

如中国知青村网总访问量为102917人次,总浏览量为209317人次(截至2024年2月26日);北京知青网论坛会员总数62453人,最高日发帖量为3468篇;中国知青网论坛会员总数48298人,最高日发帖量为3340贴;天津知青网会员总数18983,日均发帖量为1000余贴(以上数据截止日期为2024年1月9日)。

此外,每个网站都有较正规的组织机构和较完善的管理模式,网站的弃管现象很少。

从知青网站的存在状态来看,知青网的发展规模、发展态势都处于上升阶段。

当然,在知青网站繁荣的背后,也有个别网站已成为历史名词。

一个网站的长久存在除了依赖良好的社会环境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力”,这与网站的内容建构,特色彰显是分不开的。

  二、知青网站的特点  共性与特色并存网站的建站宗旨、活跃程度、运营特点这些外源性的存在因素离不开网站内容的建设。

打开80余个知青网站的初起,会有一个感觉,这些网站的关注内容都以“知青历史记忆”、“知青当下状态”、“知青文化生活”、“知青情感”,以及“关爱知青”为主线。

“知青的历史记忆”是以回忆往昔为主题的随笔感想或纪实性文学创作;“知青当下状态”主要对知青联谊活动、回乡活动的报道;“知青文化生活”为知青原创作品和发表言论提供了空间;“知青情感”主要是一些婚恋趣谈和婚姻介绍;“关爱知青”是对贫困知青的关爱帮助。

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网站的建站宗旨,为知青提供了抒怀、联谊、友爱和才艺展示的空间。

知青网站内容设置的相似性,体现了知青群体的共同需求。

但这些网站如果在内容上仅仅囿于其中会造成网站建设的雷同现象,不利于网站的存在和开发利用,网站的社会价值也会随之贬值。

所以,一个网站在内容上的创新是必须也是必要的,知青网站的建设在此方面是有所探索的。

  在对80余个网站的具体内容和专栏设置仔细浏览后,会发现这些网站在共同关注的话题之外,也会有一定的创新点。

如北京知青网在“知青活动”、“知青岁月”、“知青文化研究”、“知青文苑”,以及“知青牵手家园情”之外,还设立了“报告文学连载”、“返城史录”、“80后风采”等栏目,凸显了北京知青网的特色,即报告文学原创园地、对知青返城历史进行系统梳理、对知青后代的报道,从而使知青问题具有了从历史到现实到未来的全方位关注,并凸显了知青网的文化特色。

承德知青网的专栏设置也没有跳出“知青风采”、“往事悠悠”、“精品文库”的窠臼。

但在这些老生常谈之外,还设立了“承知专栏”,重点关注“知青的回乡”活动。

湖南知青网的文化气氛较浓,主要以知青的原创作品为主,所以,站内各专栏内的文字材料较多,文字多书面语、修辞色彩较重,呈“雅言”状态,相比于其他知青网站图片和声像材料较少,在屏幕化的21世纪,湖南知青网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印象。

上海知青网以“知青专访”为特色,通过“知青研究”和“知青文集”专栏的设置打通了知青网站在言论导向上趋“通俗”的路线。

在知青聊家常之外,对知青问题进行了学术性的研究和关注,呈现“雅俗共赏”的状态,扩大了受众对象。

中国知青村网在关注知青活动和知青的文化生活外,还重点关注了知青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此外还开设了“知青心中的周恩来”、“杨华”、“侯隽”专题介绍。

而凤凰网知青频道则以“敞开”的方式,面向全国各地的知青朋友,打破了大多数网站的“区域化”特征,为知青开设了一个自由交流、自由展示的“大家园”。

来这里查看和交流的知青会获得一个广阔的视野空间,而不再局限于“同乡”化的交流。

  在这些各具特色的知青网站之外,需格外强调的是中国第一个知青研究所的网站,即黑河学院知青研究所网站。

该网站因为隶属于研究所,所以,在建站特色上与其他知青网站不同,具有较强的学术性,设定“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学术出版”、“文献资料”、“认识知青”及“交流平台”等专栏。

基于知青问题研究处于初期阶段,很多基础性的史料工作还需收集、整理、研究,所以,知青研究所网站在表现内容上,将知青学术交流活动、知青档案的整理和口述史料的收集作为重点。

知青网站的内容设置在兼具共性的同时不乏个性追求,这不仅满足了受众对象的个性需求,也为网站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缺失与发展趋势经过近10年的探索  知青网站建设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区域性网站比重过大。

在80余个知青网站中,区域性网站占86%,专题性网站占6%,综合性网站占8%。

区域性网站的建立虽然有利于知青联谊、觅友和区域史料的整理,但受众对象的限制,使每个知青网站成为一个封闭的小圈子,不利于视野的开阔和知青大范围的交流。

  (2)个别网站声像材料运用过度,图片堆积现象严重。

“知青活动”、“知青联谊”、“旅游天地”等栏目,打开后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大量的照片,缺少文字的润色和补白,也缺少主题思想性的表达。

  (3)部分网站内容建设过于感官化,缺少理论深度和学理层次的建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网站存在的特点和存在形式有关。

网络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以其“无限制”,即言论自由,发表渠道畅通,“三无”(无性别、无年龄、无名)得到了大众宠爱。

而“大众”是多层次的,上至鸿儒下至白丁,只需简单的电脑操作技能就可以在网络中“畅游”。

知青网站的受众对象也是如此。

因“知青”知识水平和所从事行业的限制,他们在发表言论和建设网站时,多追求通俗性和大众化,很少对知青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学术性探究,以至知青网站的内容流于表层化的诉说和交流,缺少深度。

而且从目前的网站受关注程度看,比较受欢迎的网站往往是论坛性质的,为此,很多网站为了生存,便在内容的设定和专栏的设置上多导向“通俗”,而不是学术性。

知青网站的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从网站的长久发展和功能价值的发挥来看,网站的建设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1)整合资源,打破区域界线,适度增加专题和综合性的知青网站;  (2)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强文字的补白和润色;  (3)栏目设置内容应与时代的发展和知青群体的当下需求相呼应,适时调整栏目设置;  (4)增强精品意识,提高网站的学理层次,打造精品工程,推出知青成果。

在这方面北京知青网、上海知青网、黑龙江兵团网做得比较好。

网络是一种快餐文化,其存在形态具有短暂性,对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不及时整理,会迅速淹没在文字和图片的海洋里。

所以,及时整理网站上的内容不仅是对言说者的尊重,同时对网站建设和知青问题研究也是必要的。

以上分析是就知青网站的目前状态而言的,随着社会和学术界对知青问题的再认识,知青网站的更新与发展会将上述言论淹没,但对知青网站的追踪研究是应该被学术界重视的。

7169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