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金刚经修持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家人诵金刚经如何回向

比如回向给某人:读完经书后就说:“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某某某,愿他如何如何。

”特殊回向,就是你为谁助缘,就只回向给他就好了,顶多加上他的冤亲债主和历代宗亲。

这时,不用回向法界众生等。

你平日诵经熏修的时候,可以回向给尽量多的众生。

等你我相淡了之后,就直接回向法界就可以了。

学佛首先就是断除我相,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但你要明白我们的目标。

到了无我的时候,才真的算是有修行了。

南无阿弥陀佛

你每天持诵《金刚经》诵了十几年,烦恼断了没有

烦恼是烦恼,诵经是诵经,不是诵经断了烦恼。

根据金刚经上讲的

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这个原因吗

那是没有搞懂诵经是为了什么

烦恼又是为了什么

诵经和烦恼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是因为诵了经所以断了烦恼,那么这个烦恼不断也罢,还能早成正果。

如果是因为诵了经十几年而没有断烦恼,那么你诵经诵的就有了法执了,这是修行的基本体现。

当然,以上这些是基于很多条件前提说的,看到这里的意思也只能说是修正了僧宝,有了僧样,诵经十几年也算是功夫了得。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愿。

回相一切善因有情

怎么正确修持金刚经

每日诵读一遍金刚经,将经文记住,另外可以看看一些大德讲解的金刚经,再将之落实到生活中,定会有所收益。

如何持诵金刚经

首先在朗诵金刚经时,姿势要正确,双手轻握经书,内心要虔诚,排除一切杂念,下面说一下金刚经朗读的内涵。

  一、佛法简要之诀,在“离分别”。

一部楞伽经精义,也祇是教人“离六十二见的分别心”,但必须放下万缘,始能做到“离分别”。

放下万缘,并非意要“出世”,坛经明示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修行在家亦得”,“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放下自己的攀缘心和世情俗虑,就是真正的放下,与工作环境、家庭环境没太大的关系。

能离分别,则“照体独立”,不妨“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便是十字街头好修行,火中生红莲。

  二、佛法舍摩诃般若波罗蜜,其余尽属方便,咸非真实;“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唯此一佛乘,无二亦无三”,又有“五度如盲,般若作眼”之说。

所谓一真不二,非般若而何

离开摩诃般若波罗蜜,即无三昧、正定、正受可得。

所以佛说:“若有人能于此经(金刚经)受持读诵……皆能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如何持诵呢

持诵前放下万缘,以最诚最恭敬最信实的心,不起分别,一气呵成,朗诵一卷乃至一二三卷,且最好持诵不分段的,诵毕合卷,返观自心,当下便入金刚定中。

以此为基,善加保任,即保持此刻的安祥无杂念状态,信任此心即是“觉”,即是正受,莫令其它俗情去扰乱它,它是非常珍贵难得的。

这样保持愈久,进步愈快。

此一方便,试之障轻者,百试不爽,障重者若持之以恒,亦渐入佳境,功不唐捐,利根者即透初关境界矣。

  三、所谓看自心即是观照,观照者,“念上有无念”也。

此境界于朗诵金刚经愈多,愈无分别,保任愈久,进步愈快,古德所谓“照顾脚下”,意即观照自心而不忽略一念萌生,起码自己每一分秒都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不怕念起,只怕觉迟”。

经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其意在信自心本来清净──无念.无相、无住,如是则实相显。

亦即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之意,若向心外作计,则心外有法,显非“正法”。

  四、世人诵经不得力者,病在不能会归自心,而与经对立成二,不契不二法门,焉能悟入

六祖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常御白牛车”,便是最好说明。

世人诵经久不明,乃由世情俗虑放不下及知解难忘,致为净业之障。

一旦知解销净、俗情淡化,般若立显,益以自肯承当,“自心是佛,离心无别佛”,不是穷子,当下便了。

所以诵经若能一一会归自心,一一印之自心,宁有心外之法

宁有一义可立

经云:“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又云:“何以故

如来所说法,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又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又云:“须菩提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从上便知,经中随立随破,无非破除当人我法二执,理事二障。

所以诵金刚经不贵分别晓义,而贵朗诵后合经返观自心──离心意识,久之必获金刚心,其迟疾胥视当人根基深浅、障之轻重、保任工夫久暂而定,起码般若种子“一入识田,便为道种”,智慧日增,固不待言。

  五、金刚经只是写出悟了的人的生活情调而已,毫无理路,是其尊贵之处。

注愈多,义愈晦;若看注,以六祖说金刚经口诀为言简理当,令人易晓而不惑,若能同时读六祖法宝坛经,更易显发。

倘以佛法作学问知识研究,势必加重理事二执,非佛出世本怀。

盖理执不去,难登离执禅定,离执禅定已登无学位矣。

  六、悟,原本是人人本来之心,而悟有理事两者,缺一不名圆满。

理须到山穷水尽臻于“众理具万事出”之根源处,始名到家;事即必达“照见五蕴皆空”之境,方有自由分。

以此为基,上上增进,以至时时处处、语默动静,皆定慧等持,始能为人,否则尽名“体不具”尽名“半熟”,亦名“得少为足”,勉之。

请大德开示,有谁亲历持诵金刚经感应之异事

持金刚经,可以有你说的外在感应,也可以没有,而仅仅是开了智慧。

现在说说持《金刚经》的异事吧。

我的一个亲人八十多岁患肝脓肿被医院宣布去世,当时恰巧我在场,遂为他背诵《金刚经》,仅仅五分钟后,这个亲人心跳恢复,又住了一个月院病愈,被该院视为医学典范。

后来他又多存世了一纪(十二年)。

这个现象,和金刚经有关,但也无关。

原因是诵经人心诚然后有意力集中,仅此而己。

这种有外在感应的现象,除佛教外,其它宗教徒如果心够诚,也是可以出现的。

不但宗教徒可以做到这点,无神论者如果有足够的诚心,也是可以做到的。

如明代“窦娥冤”致使农历六月天降大雪等等异象,都是意念力所致。

换句话说:学佛贵在开悟,不要追求这种异象。

异象有就有,没有就没有。

因为异象的有无,也是有其前因后果的。

不能因为有异象就说这个人功力高深,也不能因为没有出异象就说这个人没有修行。

总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陷入迷信。

你说是吧

如何修持金刚经

多诵此经,经诵千遍自然通。

要么到寺庙找一个有修行、懂佛学的师傅给你讲一讲,叫做“开示”。

如何才是“受持读诵”《金刚经》

若不明受持读诵之义,即使念经千万部,也不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既然如此,何是“受持读诵”呢

契合实相谓之受,无有间断谓之持,悉心体察谓之读,体用不二谓之诵。

如《法华经》云:“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

”一心合掌,即泯诸妄念。

瞻仰尊颜,即契合实相。

目不暂舍,即无有间断。

详释如下: 所谓受,就是契合实相,就是与这部金刚经契合,就像我们见到一个人,我们与他有缘,我们顿时就接受了他,好像不用什么时间,见到与接受是同时的。

我们看到这部金刚经,听到这部金刚经,顿时就接受了,特别地相应,甚至会流泪。

这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受”,是与金刚经相应了。

所谓持,就是无有间断,就是喜欢上了,时时相应了,就像见到一个人有缘,不仅接受了且喜欢上了,把金刚经的道理落实到生活,这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持”,生活与金刚经融合了。

所谓读,就是悉心体察。

最初用功的时候,静中比动中更为得力,需要在静处,仔细向自心上体察,这个闻声即响的是什么

这个见色即形的是什么

这个起心动念的是什么

这举首投足的又是谁

反复体会即是“读”。

所谓诵,就是体用不二,动静一如,也没有什么动中与静中之别,所谓妙用恒沙而实无一法,实无一法而妙用恒沙。

若能在这里见得,一切日用,无非诵经,风声鸟语,悉皆念佛。

所谓“受”“持”此经,即受持这部无字真经。

这部经,无字而妙语连珠,妙语连珠而一字亦无。

要与这部经相应,与这部经融合,这部经,即妙明真心。

所谓“读”“诵”此经,也不局限于用嘴巴念诵经文,而是反闻闻自性,反观观自心,乃至于契合,乃至于融合,这时,见闻觉知、起心动念、言行举止,皆是读诵此经,皆是演说此经。

此经——这部无字真经,是诸佛教典之指归处,是一切诸佛之所出处,所谓“一切诸佛,皆从此经出”。

7585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