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关于李白的感想感言八百字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关于李白人生感悟300字

我比较喜欢李白,李白比杜甫显得烂漫率真些,杜甫给我的感觉是很抑郁的一个人。

虽然两个人都仕途不如意,但会自我安慰的总比郁郁终日的好些吧。

我坚定不移的认为,两人的文才其实都是非常杰出的。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对月,千金散尽还复来”,够有胸襟。

有时候是要懂得得失的必然性,既然,已经没有了也就不必太自责了,现在不如开心的饮酒,以后会再有的

人生何尝不是会这样呢

很喜欢李白,喜欢他的傲慢,喜欢他的自信,喜欢他的才华,喜欢他的乐观,喜欢他的潇洒,喜欢他的诗歌......人生有太多的道理,在他的是诗歌充分的展现了,人这一生的坎坷、挫折、得意、失意、平淡、华丽......有时间我会仔细的读一读他的诗歌,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其实,应该是说人生的学问吧

有关李白的古诗词及感悟

李白的诗歌丰富和发展了盛唐诗歌中英雄主义的艺术主题.他和同时代的其他文士一样,具有恢宏的功业抱负,所谓“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就是他最执着的人生信念.李白是否具有在复杂的权力结构中从事政治活动的实际能力,也许是很可疑的,但作为诗人,这种信念更多地成为他追求和歌颂壮丽人生的出发点.他从无数古代英雄的风度、气派中吸取力量,把现实的理想投影到历史中去,从而在诗歌中建立起英雄性格的人物画廊.他歌颂崛起草泽、际会风云的英雄,如《梁甫吟》写太公望:“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八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歌颂视功名富贵如草芥的义士,如《古风》其十写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歌颂爱才若渴、礼贤下士的英主,如《行路难》其二中的:“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赞美傲岸不驯、坚持布衣尊严的名臣,如《梁甫吟》中的郦食其:“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他笔下的英雄大多是在动荡变乱的非常时期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和抒情主人公打成一片,浑然而不可分.例如他在赠酬友朋的诗中说:“风水如见资,投竿佐皇极.”(《酬坊州王司马与阎正字对雪见赠》)在醉醒后自抒其志云:“傅说板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 (《冬夜醉宿龙门觉起言志》)自安史之乱起,李白视形势如楚汉相争,并以张良、韩信自况:“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暂到下邳受兵略,来投漂母作主人.”(《猛虎行》)他入永王璘幕府后,又以谢安自比:“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直至他六十岁投军时,还以西汉大侠剧孟自许:“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  李白把排难解纷的济世理想和纵放不羁的个性自由统一起来,以求得圆满的人生.他对人生道路的设计是分两步进行的:首先是建立奇功伟业,如云:“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两龙争斗时,天地动风云.酒酣舞长剑,仓卒解汉纷.”(《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而功成之后,却又不贪恋富贵名位,而以“五湖”、“沧州”为家,向往自由的生活.他早年在干谒求仕期间不讳言这一点:“功成拂衣去,摇曳沧州旁.”(《玉真公主馆苦雨》)在仕途最得意时不放弃这一点:“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翰林读书言怀》)直到晚年,他仍矢志不移:“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子春》)这种人生理想集中表现了诗人“羞伐其德”和热爱自由的意识:“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李白《行路难》其一的感想。

要谈感想,首先得先理解这首诗的意思,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其他句子都相对容易理解,读完此诗能够感受到,诗人踌躇满志想要建功立业,却被现实阻挠(冰塞川雪满山)而茫然不知所措,人生岔路无数不知此身在何处,然而尽管如此,诗人仍然无比乐观,自信终当有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时候(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由此我们应知:即使才高如太白,人生也有失意和茫然的时候,但即使徘徊在人生的低谷,也不应当放弃自己的理想,而应坚信自己一定能走出困境,大展宏图。

找一首关于中日友好往来的古诗并且写感想800字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

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

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

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

“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

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

“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

“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

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怀念之情。

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

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

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

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

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

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

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我们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

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

  李白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8607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