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爱写作文学网!

风尘女子的感言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谁能写一首《醉风尘》的诗

意境要表达风尘女子的爱恨、感伤、别离、沧桑、心痛的感悟。

必须是自创的

我找个晚上有心情就写

老天你怎么会让我对一个风尘女子有好感,她的生活跟我完全是两种,我们的过时白天,而她都是晚上出来上班

等待爱的火花,爱情可以感悟一切 爱情不会被万物左右,你们前提是要有爱 呵呵

感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感悟 读后感]故事前言:一个男子在41岁生日当天收到一封厚厚的信,这封信出自一个临死的女人,说的是一个缠绵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对此一无所知,感悟 读后感。

18年前,她初遇男人的刹那,两人有短暂的结合,而后她经历了少女的痴迷、青春的激情,甚而流落风尘,但未曾改变对男人的爱,直至临死前才决定告白……本书出自奥地利作家的短片小说,后来被中国导演、演员自编自导自演搬上荧屏,并在西班牙举行的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闭幕式上获得最佳导演“银贝壳奖”。

本书书述了一个女人一生中惟一的一次情感历程,从未成年的小女孩到的少女到风姿绰约的成熟女人再到——临终时才允许灵魂呼喊一次的生命垂危的病人。

读后感:一个少女在十几岁的时候疯狂的爱上一个作家,爱了十八年,爱的那样的痴狂那样痛苦,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才有勇气向对方表白,正如说过的一句话:“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故事造就了一个悲剧女性,她完全可以改变自己命运也有能力去改变,但都自己被拒绝,只因为“爱”,因为她的她的一生只爱过一个人,也只属于一个人。

她无怨无悔,倾尽一生去爱一个不知道她的存在的人。

就如同片尾中女人所诉说的:“每年你生日的时候,我都会送束白玫瑰给你,可是以后,谁……谁还会在你的生日老给你送白玫瑰呢

啊,花瓶将要空空地供在那里,一年一度在你四周吹拂的微弱的气息,我的轻微的呼吸,也将就此消散

亲爱的,听我说,我求求你……这是我对你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请求……为了让我高兴高兴,每年你过生日的时候,——过生日的那天,每个人总想到他自己——去买些玫瑰花,插在花瓶里。

照我说的去做吧,亲爱的,就像别人一年一度为一个亲爱的死者做一台弥撒一样。

可我已经不相信天主,不要人家给我做弥撒,我只相信你,我只爱你,只愿在你身上还继续活下去……唉,一年就只活那么一天,只是默默地,完全是不声不响地活那么一天,就象我从前活在你的身边一样……我求你,照我说的去做,亲爱的……这是我对你的第一个请求,也是最后一个请求……我感谢你……我爱你,我爱你……永别…他从颤抖着的手里把信放下,然后就久久地沉思,读后感《感悟 读后感》。

某种回忆浮现在他的心头,他想起了一个邻居的小孩,想起一位姑娘,想起夜总会的一个女人,但是这些回忆模模糊糊,朦胧不清,宛如一块石头,在流水底下闪烁不定,飘忽无形。

影子涌过来,退出去,可是总构不成画面。

他感觉到了一些藕断丝连的感情,却又想不起来。

他觉得,所有这些形象仿佛都梦见过,常常在深沉的梦里见到过,然而仅仅是梦见而已。

  他的目光落到了他面前书桌上的那只蓝花瓶上。

花瓶是空的,多年来在他过生日的时候第一次是空的。

他全身觳觫一怔:他觉得,仿佛一扇看不见的门突然打开了,股股穿堂冷风从另一世界嗖嗖吹进他安静的屋子。

他感觉到一次死亡,感觉到不朽的爱情:一时间他的心里百感交集,他思念起那个看不见的女人,没有实体,充满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

故事结束了,让我看到字里行间那灼热的爱与撕裂忧伤的痛,男女主人公无数次的擦肩而过,最后却是一次次的失望,最后是含泪的绝望,心里有心痛、有悲伤、有惋惜,百感交集于一身,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问世间还有这样痴情的女子吗

-----记住她的名字吧,丽莎 启示:生活就像一张白纸,每个人都是一支画笔,暗淡或绚丽全凭自己去描绘

       〔感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随文赠言:

【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仗义每多屠狗辈,欢场尽是义气姬

什么意思

这是对杖句用不同现象表达相同意思,:仗义每多辈有两层意思:一是形容仗义的多是市井上屠狗之徒,二则是反讽读书人一般是些奸诈狡猾之人。

总结起来就是没什么学识的人多数比较仗义,反而是那些满腹经纶的人往往做出令人不耻的事。

欢场尽是义气姬的意思是:形容很多大家小姐贪慕虚荣,反而不如一些在欢场中的风尘女子。

共同的意思是:一些历经人生起落之后的人,对于现实的一种感悟和悲愤。

表达出人往往不像表面那样符合常理和社会之中的一些不正之风。

【拓展回答】仗义每多屠”是对联的上联,下联是“负心多是读书人”,作者是明朝的曹学佺。

意思是讲义气,大公无私的人,多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

相传天启二年,桂林皇亲宗室素来骄横,好养恶犬,其家奴也越发骄横,竟当街放狗撕咬路人,惹得天怒人怨。

一次一个秀才被恶犬追咬,幸得一个屠户搭救,斩了恶犬,屠户却吃了官司,曹学佺审理此案,判屠户无罪,而秀才却为了横财改了口供,曹学佺大怒,杖击秀才,使他吐露实情,愤而写下“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的千古佳句。

读《茶花女》有感

圣洁的灵魂 ----《茶花女》读后感 墙角里钻出一朵茶花。

一个阴冷、黑暗、潮湿、没有阳光的墙角,糜烂是它的养料。

然而,这茶花却比别的茶花,甚至别的任何一种花都美丽,美得脱俗,美得惊人,美得如痴如醉。

可凡是花都是向往阳光的。

努力、再努力一点,在茶花碰触到阳光那一刹那,在它因阳光的滋润而娇艳欲滴的那一刹那,无情的风折断了花枝,让它又倒在了阴冷的角落,无力再爬起,再去触摸那伸手可及的阳光。

上帝是仁慈的,为了弥补命运对它的不公,没让它凋零后再死,而是让它保持着美貌离开了世间。

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故事就是这样的。

一介弱质女流在放荡且无目的的生命中找寻到了真爱,为此放弃了自己习以为常的大量物质享受,放弃了一切能使自己暂时快乐的糜烂生活习惯,只为求能和最爱的人呆在一起。

要从深陷的泥潭中爬出来,是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决心的,况且还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污染。

玛格丽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

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换回的仍是人们的不理解和排挤,还有自私的人们的恶意中伤。

巨大的阻力最终还是使玛格丽特和爱人分开了,误会使最爱的人再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羞辱她,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

也许真的只有死亡可以拯救她。

是的,玛格丽特死了,孤独的死去,再也没了活着时的奢华,以前无数的情人也忘了她。

生前的生活愈是轰动,死的时候就愈是冷清。

亦或许,玛格丽特并不是个完全的悲剧人物,至少,她得到了真爱,她的灵魂得到了净化。

贵妇人们只看到了她生活的奢侈和物质的享受,却不知道她高尚的情操也是自己所望尘莫及的。

奇怪的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人们,明明鄙视放荡的妓女,却又要逼良为娼。

如果玛格丽特没有生在这样一个肮脏、虚伪、残忍的资本主义时代,或许她就是圣母玛利亚。

可惜那样的社会,那样的时代,连圣母也会被玷污。

而在玛格丽特被玷污的躯壳下,顽强而又圣洁的灵魂正是读者们暗暗哭泣的原因。

感谢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这样一个可悲却又可敬的美丽女子。

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从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时候,远离那阴暗的墙角,能每天和阳光为伴,即使不再那么美丽,也不要重复前世的悲剧。

茶花女读后感 今天我真正领略了这部世界名著给人带来的震撼力,我的心在读后很久仍颤抖不已。

我不知道几百年来它使多少人同情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但它确实让我长久不息地难过和同情。

无疑,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壮凄惨的,让人同情的,美好的爱情,尤其在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社会早期世态炎凉中,赤裸裸金钱关系的那个社会,更让人赞叹不已。

没有华丽的文字,但那真挚的感情对白却让每一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身临其境,渐渐地把主人公与自己融为一体,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恋爱着想,为他们的欢乐而轻松,为他们的悲剧而沉重。

《茶花女》描写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取材于当时巴黎一名妓的真实故事。

据考证,这个妓女名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

因家境贫困,十五岁出走巴黎,由于她天资聪颖关税,便开始出入巴黎各大舞场,成了有钱的阔佬、公子哥们猎艳的口肉,以后便靠容貌和肉体换取奢侈的生活享受。

终国过度的暴饮、狂欢和不分昼夜的肉欲纵横而染身肺痨,吐血而死,二十三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小说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她疯狂地寻欢作乐麻痹自己,但内心却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

这个依旧保持有纯洁心灵的沦落女子,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后来被阿尔芒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彼此深深地相爱,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美满的田园生活。

玛格丽特受到创伤的心灵也开始愈合,并决心彻底改掉过去的习惯,永远和阿尔芒在一起,享受一个正常女人的真正生活。

不幸阿尔芒父亲的出现粉碎了她的美梦,他的虚伪、自私再一次把玛格丽特推入灾难之中。

她被迫离开了阿尔芒,事后遭到阿尔芒不明真相的种种侮辱和伤害,终因心力交瘁,饮恨黄泉。

玛格丽特,一个在巴黎混迹与烟花柳巷的风尘女子,一个身染重病沉疴的女子,一个过惯了穷奢极侈生活的女子,似乎是不应该有真正的爱情的。

他似乎只应该有商业的感情,而不应该从中解脱出来,去收获真正的爱情,灵魂上的慰藉。

而一旦获得,似乎就预示着一个悲剧的开始。

她们这样的人平时只能沉醉在纸迷金醉的物质生活中,尽力掩饰和逃避真情的流露,而一旦确定了真爱归宿,便会毅然去追寻争取。

玛格丽特就是这样的女子。

阿尔芒,似乎十分喜欢玛格丽特。

实际上,他也确实十分爱着那个女人。

可是他那多疑的性格(或许每个男人都具有),却让他实际上造成了这场悲剧。

他貌似很坚定地追求着这段爱情,却实际上很软弱。

他未能最终说服和反抗父亲的逼迫,尽管他做了努力。

尤其是当玛格丽特离开他后,做了N伯爵的情人后,他那糊涂的判断力和可耻的侮辱行为,让我恨不能把他撕下来痛扁一顿。

他自始至终没有拿出果断的勇气来追求他们的幸福。

他没有在玛格丽特放弃时候强迫她重拾起爱情的信心,而这种强迫我可以肯定玛格丽特是很愿意接受的。

这段爱情自始至终就没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似乎注定了他们的悲剧。

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玛格丽特最后已经放弃那每年十多万法郎的生活,而跟随阿尔芒去过那田园的平民的生活。

而此时,经济已不再是问题了。

还是阿尔芒不果断地去强迫她,离开巴黎,去另外一个环境去忘记过去。

而实际上,他有很多机会可以这样做。

这让我想起了杜十娘的悲剧,尽管阿尔芒好过千百倍那个秀才。

但结果无疑是可悲的,男主人公是这悲剧的原因之一。

不知为什么,我总有一股同情这种人的情怀。

今晚上,当我正在为阿尔芒气愤的时候,有个同学说:换了你也会这样做,因为她是妓女。

我立刻反驳他,我决定这并不是原因,如果他们是真心相爱的。

我深深为茶花女而伤心悲哀,我恨不能立刻飞到她们的时代去保护她们,希望她们能过的好。

我读《茶花女》——读后感 如果要我说,一个娇媚放浪的女子与一个矜持娇贵的女子相比,我会毫不忧郁地选择第二者。

在当今这个时代,女人们放弃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尊严,卑躬屈膝地用自己的肉体来得到物欲的满足。

但是当我看到《茶花女》时,我的心为之震撼,我没想到一个妓女需要用钱来浇灌的生活,会让人觉得如此的高贵。

玛格丽特的生活,我不直该用什么来词语来形容。

或放荡,或精彩,或悲惨,或深刻……这种浓浓的,令我挥洒不去的印象,促使着我写下个人对《茶花女》的理解。

我们不应该再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一个如此高贵的妓女。

她的身份是许多公爵夫人所耻笑的;是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有一点点权利的人都可以蹂躏的;是我们在谈笑时嗤之以鼻的;是……大概“妓女”这个字眼,充斥着大家的排挤、偏见。

玛格丽特无疑是一个值得令人追忆的妓女。

为了奢侈的生活,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为了纯洁的爱情,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生活;为了毫不相干的另一位女子,她不惜牺牲自己的爱情。

她的一生,正如书中所说,“她的生命已经不属于她自己的了。

”她都在为着别人而活。

为着别人而活,本身高贵的人,我们就称之为“无私”;本身低贱的人,我们就叫作是“狗”。

命运给予人们的,总是如此的不公平。

玛格丽特没有干净的身体,却有一颗干净的心灵;许多让我们认为是“值得尊敬”的有身份的人,有着干净的身体,却缺少一颗干净的心灵。

上帝有时会睡觉,但是又不能不关照着人间,于是上帝就如猫头鹰一般睁只眼,闭只眼。

而玛格丽特,正巧是上帝闭着的那只眼中的一个不幸的妓女。

一直到死,她都无法得到片刻的自由,片刻的安宁。

她的心灵、生命就如一碗没有端平的鸡汤,虽然很珍贵,却始终还是要洒出来;就如一叶孤单的小舟,不、飘荡在渺无人烟的海域上,找不到能让她休息的港湾。

我们在这里祝福她,在这里崇敬她,带着一捧捧茶花,洒向她应该去的,也一定去的——天堂之路。

这条路上充满着我们的真诚,也是真诚使茶花的花香变得浓郁,变得在天堂无处不在。

玛格丽特,我们——永远爱你。

一篇读后感关于《茶花女》的

圣洁的山茶花 ——读《茶花女》有感无论古今, “妓女”这个词都是被人唾弃的,有多少恶毒的词语被人们用在这群可怜的 女人身上, 人们认为妓女都是肮脏的、 下贱的。

但小仲马告诉我们, 凡事无绝对。

莲尚可 “出 淤泥而不染” ,为什么就不能有这样的人呢

而本书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就是一朵生 长在阴暗里的纯洁山茶花。

玛格丽特是一名巴黎名妓,每天都过着奢侈的生活,数不清的有钱人们在她身上掷重 金,只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玛格丽特她将身边的这一切都看得很清楚,知道自己或许一辈 子也逃不开这个职业了,所以她只好疯狂的贪享欢乐,挥霍金钱,用这种方式来补偿自己。

而在这时,上帝似乎在怜悯她,派了一位男子——阿尔芒,将一缕微薄的阳光撒在她身上。

她是单纯的。

当阿尔芒为她不注重自己的身体而流泪时,她的心就被感动了,轻易的 就被感动了,因为从来没有人会去留意这些,她的朋友们对她咳血的事习以为常,不加以理 会。

但阿尔芒却因为这点而撒下热泪,这怎能让她不倾心呢

或许,玛格丽特就是从这时候 开始对阿尔芒动心。

她是悲观的。

无论阿尔芒怎样对她诉说心中的爱意,她都当他是在说孩子气的话,她 对他的微笑就像年轻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傻话时露出的微笑。

尽管最后玛格丽特答应的阿 尔芒的追求,但她仍然说: “即使我活不多久,我活的时间也要比您爱我的时间长些。

” 她是高尚的。

终于,她和阿尔芒离开的繁华的巴黎,去到了一个宁静的地方,过着她 渴望的,却从来都不敢奢求的生活。

可是,阿尔芒的父亲的到来,打破了她的美梦。

阿尔芒 的父亲用自己儿子和女儿的未来做借口, 让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 这样残忍的对待那个好不 容易才得到一点幸福的可怜的玛格丽特, 只是为了他能保住自己的面子, 不让人笑话。

而她, 也接受了。

那一番漂亮的话,重新燃起了她为自己的身份的自卑,于是,她离开了阿尔芒, 用最伤害阿尔芒, 也是最伤害自己的方式离开了, 回到了那个用奢侈堆砌而成的囚牢。

最后, 在阿尔芒误解的心灵虐待下,玛格丽特真正的离开了,解脱了。

玛格丽特,一个具有多么高尚情操的女子

正如作者所说: “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样冰 ”她是一朵神圣高贵、永不凋谢的山茶花,用 清玉洁。

别人有多么贪婪,她就有多么无私

最美的姿态,盛放在上帝的后花园里。

读完《茶花女》我真正领略了这部世界名著给人带来的震撼力,我的心在读 后很久仍颤抖不已。

我不知道几百年来它使多少人同情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但 它确实让我长久不息地难过和同情。

小仲马的 《茶花女》 是一部不朽之作。

在里面阿尔芒和茶花女的爱情是主题。

他们相爱, 但是得不到世人的同情, 反而受到了许多不平的待遇。

这是很正常的, 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娶一个妓女,茶花女是妓女,她靠出卖她的青春来换 得饭吃。

这一点她与其它于这行的女子没什么分别,但是她不同与其它风尘女子 的是,她有着聪明的脑子,她看许多书,知道了许多东西,她有自己的思维和想 法,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女子,而不是那种只懂得用外貌来吸引男人的普通 妓女,这也是为什么她会得到这么多的上流社会的男人的喜欢与宠爱的原因了。

无疑,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壮凄惨的,让人同情的,美好的爱情,尤其在十 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社会早期世态炎凉中,赤裸裸金钱关系的那个社会,更让人 赞叹不已。

没有华丽的文字, 但那真挚的感情对白却让每一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身临其 境,渐渐地把主人公与自己融为一体,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恋爱着想,为他 们的欢乐而轻松,为他们的悲剧而沉重。

小说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 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她疯狂地寻欢作乐麻痹自己,但内心却讨 厌这种空虚的生活.这个依旧保持有纯洁心灵的沦落女子,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 后来被阿尔芒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彼此深深地相爱,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 起美满的田园生活.玛格丽特受到创伤的心灵也开始愈合,并决心彻底改掉过去的 习惯,永远和阿尔芒在一起,享受一个正常女人的真正生活. 可惜,这时,阿尔芒的父亲为了家庭的声誉恳请码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一再给 码格丽特种种侮辱,难堪.面对生活的沉重打击,她对人生更加心灰意冷.当阿尔芒 得知真情赶到码格丽特身边时,她因贫病交加,身心交瘁,孤苦伶仃地死在自己的 寓所里.这段爱情自始至终就没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似乎注定了他们的悲剧。

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主要原因, 因为玛格丽特最后已经放弃那每年十多万法郎的生 活,而跟随阿尔芒去过那田园的平民的生活。

而此时,经济已不再是问题了。

还 是阿尔芒不果断地去强迫她, 离开巴黎, 去另外一个环境去忘记过去。

而实际上, 他有很多机会可以这样做。

码格丽特是一个坚强的姑娘,她一个人面临着死亡,她又如此善良,不愿让他看到 自己死亡前的痛苦.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是阿尔芒给予的,但她一生最痛苦的时光 同样也是阿尔芒给予的.面临死前要永远的诀别是最痛苦的,阿尔芒的出现,是使 她走向命运终点的催化剂.使她的悲惨命运更加深化.或许没有阿尔芒出现即使没 有了闪耀点,也不会有深切的痛.或许正是因为阿尔芒,她的生命才有了光彩.她才 能够从这个悲惨的世界里完全的解脱. 这让我想起了杜十娘的悲剧,尽管阿尔芒好过千百倍那个秀才。

但结果无疑 是可悲的,男主人公是这悲剧的原因之一。

不知为什么,我总有一股同情这种人的情怀。

今晚上,当我正在为阿尔芒气 愤的时候,有个同学说:换了你也会这样做,因为她是妓女。

我立刻反驳他,我 决定这并不是原因,如果他们是真心相爱的。

我深深为茶花女而伤心悲哀。

《茶花女》的读后感 牡丹江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09 级法学(一)班 姓名:李丹丹 学号:2009082041 《茶花女》读后感墙角里钻出一朵茶花.一个阴冷,黑暗,潮湿,没有阳光的墙角,糜烂是它的养料.然而,这茶花却比别的茶花,甚至别的任何一种花都美丽,美得脱俗,美得惊人,美得如痴如醉.可凡是花都是向往阳光的.努力,再努力一点,在茶花碰触到阳光那一刹那,在它因阳光的滋润而娇艳欲滴的那一刹那,无情的风折断了花枝,让它又倒在了阴冷的角落,无力再爬起,再去触摸那伸手可及的阳光.上帝是仁慈的,为了弥补命运对它的不公,没让它凋零后再死,而是让它保持着美貌离开了世间. 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介弱质女流在放荡且无目的的生命中找寻到了真爱,为此放弃了自己习以为常的大量物质享受,放弃了一切能使自己暂时快乐的糜烂生活习惯,只为求能和最爱的人呆在一起.要从深陷的泥潭中爬出来,是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决心的,况且还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污染.玛格丽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换回的仍是人们的不理解和排挤,还有自私的人们的恶意中伤.巨大的阻力最终还是使玛格丽特和爱人分开了,误会使最爱的人再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羞辱她,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 也许真的只有死亡可以拯救她.是的,玛格丽特死了,孤独的死去,再也没了活着时的奢华,以前无数的情人也忘了她.生前的生活愈是轰动,死的时候就愈是冷清. 亦或许,玛格丽特并不是个完全的悲剧人物,至少,她得到了真爱,她的灵魂得到了净化.贵妇人们只看到了她生活的奢侈和物质的享受,却不知道她高尚的情操也是自己所望尘莫及的.奇怪的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人们,明明鄙视放荡的妓女,却又要逼良为娼.如果玛格丽特没有生在这样一个肮脏,虚伪,残忍的资本主义时代,或许她就是圣母玛利亚.可惜那样的社会,那样的时代,连圣母也会被玷污.而在玛格丽特被玷污的躯壳下,顽强而又圣洁的灵魂正是读者们暗暗哭泣的原因. 感谢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这样一个可悲却又可敬的美丽女子.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从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时候,远离那阴暗的墙角,能每天和阳光为伴,即使不再那么美丽,也不要重复前世的悲剧.

优美段落摘抄100字

巫姑馨远是一个午夜兰花般的女子。

每当闭上眼睛,回想馨远的眼角眉梢,一颦一语,都能感觉到一股淡青色的冷香远远送来。

巫姑们的礼服,只有一种颜色,就是通体透彻的绿,绿到无边无际,直与天阙山的相接,融为一体。

这种绿色礼服,从仪式上标记了巫姑的存在意义,是为了体现庇佑冰族国土的天阙山的精魂和神明。

只是,这本该是生机勃勃的绿色,落在馨远的身上,却陡然有了某种不同的意味。

是一些空寂,一些冷意,一些曲终人散的叹息,一些水尽云起的了然。

  尽管被称为历代巫姑中的数一数二的才女,馨远并不是一个温暖的人。

除了日常的训导之外,她很少跟讲话,大约是觉得小孩子家什么都不懂。

  从另一方面来讲,巫姑们被要求心如止水,波澜不惊。

她们是世界的旁观者,不允许参与到感情的角色之中,只需要注视着,就行了。

巫姑馨远,也是认真地做到了这一点。

  馨远总是懒懒地坐在背风的亭子里,看一眼书,喝一口茶,然后抬起头来呆呆地望着云海。

馨远的术法很好,所以她从不看咒文,不看典籍。

她在看什么

好像是书卷苍黄的家国春秋,又好像是春风荡漾的民间谣曲。

  又好像她什么都没看,她只是在看流云。

天上的流云也是某种文字罢,那是天阙山的巫姑才能懂得的密语。

  她并不曾注意到,身边这个表情茫然的小女孩子,其实用心记住了她的每一个细节。

  唇边的每一个字眼,眼角的每一个神情。

  巫姑是的镜子。

即使不愿意被任何人参照,她也避不开少女清澈的目光。

十五年悠长的岁月,瑶瑶能够注视的眉目,能够向往的风景,只有她。

她想象着自己的未来,也是如是模样。

禁锢与寂寥,那是她们共同的宿命。

  即使多年后,时过境迁,亦不可从眼前抹去。

  ——取自的  当碧落抱着小吟的尸体走出水面,不知为何,一接触外面的空气,那苍白的躯体忽然间就化为了腐土灰尘,令人不忍目睹。

连着那朵绝世的花儿,也一并枯萎——什么都没有留下……  那根支柱已经塌了……上穷碧落下黄泉,再也找不回那个叫小吟的女子。

  其实,本来碧落未必会这样的看重那个女子——因为他从一开始,便是个游戏风尘惯了的人。

如果跟他说什么坚贞、什么永恒,这个男子或许只会嗤之以鼻。

  他对着每个遇到的女子承诺“永远”,然而他心里不相信有永远的爱情;那个痴情的少女也对他倾诉过“永远”,但是那个才十几岁苗女未必真正明白什么是永远……永远的相爱,在这个瞬忽如浮云的世上,本来就是极其不可信的。

  然而,不等时光褪去谎言镀上的金色,让他们亲眼看到那个“永远”的破灭,她却死了。

  死亡在刹那间、就把她对他的爱凝固了在那一刻、成了永远。

  那个承诺不再是一个谎言

她对他的爱便是永远的,钉在了他的心里——  永远无法再否认、永远无法再抹去。

小吟,小吟……如今,苍茫海里的踯躅花已经开了一年又一年,然而,上穷碧落下黄泉,山长水远,天地茫茫,恐怕是再也相见无期了。

的 原来,人这一生中,唯独“离别”,才是真正永远的。

  ——取自的   啊~ 这是我最爱的两段

求10个情景交融的语段

昨夜的一场秋雨,打湿了我的眼睛,静静的看人来人往,叶绿叶红,不知疲倦的心,游弋在红枫的森林。

前世为着今生的相逢,不愿过奈何桥,不愿喝孟婆汤,化做一滴清露,挂在枫叶间,浸润着枫叶,陪着它寂寞,陪着它燃烧。

且让那一树一树的火焰化做古筝,让我的三千青丝为琴弦,在这样一个寂静的黎明,为你,柔柔的弹奏一曲,红枫是暗夜里跳动的火焰,青丝是前世的印记,你,是无法忘却的今生。

那筝声,只有你听得懂,因为昨夜我并没有醉,是这满树的灿烂惊醒了沉睡千年的梦,梦醒时,我仍然无法把握那份等待的情缘,无法看清那一瞬间的情殇。

在如此绚丽的背景里,如果你不曾到来,这满目的繁华,这跳动的火焰,这凝视的双眸,只能徒留虚空与寂寥。

不问前世,不问来生,多想,就这样醉在静静的拂晓,用你一如既往的关注与默契,抚平我生命的沧桑,拭去我暗夜的清愁,让我感受一片枫叶的静美与精致、一滴露珠的晶莹与纯粹、一缕清风的柔情与向往......多想,就这样飘浮在如火如荼的枫林里,期待你的马蹄声声敲碎黎明的清冷,我与枫叶一起燃烧,洒落一地殷红的相思,片片散落你的行囊,点点滴滴,串成今生的无悔。

几许沉醉,几许痴迷,在深秋的霜林里,你在飞翔还是在栖息

可否听见那悠远纯净的筝声,可否望见那满树的火焰,燃烧的倾诉

我捧着前世遗失的泪珠、今生幻化的清露,洗去你许多年来岁月的浮尘,洗去你前世的沧桑今生的疲惫,你累了吗

无论何时,我都会在破晓的霜林里静静等候,这里是你永远的驿站,面对高山和流水,面对厚土和黄天,铭记生命中的美丽,相约千年。

不知是谁在幽幽清唱:纷乱人世间,除了你,一切繁华皆背景,这场戏用生命演下去,付出难得有这番约定,这段情只对你我有意义。

在晓雾朦胧的霜林中,如果你不曾忆起,如果我不曾来过,只有,繁华如烟,一梦如蝶,轻轻跌落在背景里,跌落在红尘外。

而我固执地以一种古典的情怀,抚筝低唱,缱绻了秋风浓雾,醉红了拂晓枫叶,只是,只是,背负着相思的枫林日渐消瘦,我,比枫林更瘦。

拂晓,雾浓,霜重。

整个枫树林嫣红如醉,醉得鲜红欲滴,醉得几近透明。

醉了的前世和今生里,寻寻觅觅,我,只愿是枝头最红的那一片枫叶,点燃你的生命之火,照亮千年的轮回之路 “陪伴空城的,应是闲钟。

正如叶落之于秋;尘埃之于光阴;流水之于溪旁歇脚的逆旅。

那一瞬不是为着相逢,而是为着没有错过而欣喜。

为着这一瞬,所以不惮说分离,且不管这分离竟是真的海角天涯遥遥无期。

因着这无期在心中有期,所以不惮等待;因着这等待而凋残了多少季的花期,所以梳一把白发,岁月萧萧地落地。

且把山色和水色在目极处绞织成如画的山水,恍惚中,那山是我,那水是你……” “等我的人,我却无梦相赠。

身,已如秋蓬;心,寄托行云流水,我怎能再做春闺梦里人

” ——摘自简媜的《一口闲钟》

【一】 阳光铺展成路。

金色的辐射场内,天高云淡,风轻微。

忽隐忽现的影子,肆意行走,恍惚迷离。

这是秋风吻凉心情的日子。

屋前的树叶,仿佛一夜间变黄似的,在进进出出之间强烈地刺激着眼睛与情绪。

而间或看到的几片在空中翩舞飘落,又予人一种浓郁的凄凉的况味。

【二】 红拂虚梦水连天,柳絮年年飘似雪。

人生的风尘,来来回回,不知疲倦地吹。

时针,镇定地行走,孤独地远去。

一段时间来,天气还是闷热无比,让人感觉到南国夏日的绵长。

断不知此时冷的气息正弥漫于北国。

寒风再起时,想必北方的旷野已渐成萧索的意味。

而紫砂泡绿湘妃泪,唉乃声中读《离骚》。

蛰居于都市的自己,终日埋头于书卷文字之中,竟好似忘记了季节的更替与侵袭。

乍抬眼,一场浩荡而至的秋风撞得落地的窗棂幽幽地响,身上也宛若透着丝丝的凉意。

【三】 窗外芳草斜阳的光彩,像是等待一场古老的黑暗。

退潮后的海滩,礁石嶙峋,宛如裸露着的心事。

“一朵花摘了很久,枯萎了也舍不得丢; 一把伞撑了很久,雨停了也记不得收; 一条路走了很久,天黑了也走不到尽头; 一句话想了很久,心碎了也说不出口” 轻抚灵魂的琴弦,思绪成水,恍如暗暗涌动的浪潮,任意东西,没有方向。

心海泛舟,谁在我的文字里这样滞留着不肯离去,成为我蓦然回首中的灯火

谁在我文字里这样执着地舍不得走远,成为我文字中的永恒

谁美丽了我的文字,谁总是睡在我的心河之上,让我把文字写进月光,顺着洛水静静流淌…… 玫瑰在暗夜里绽放,掩尽了它所有芬芳。

月光的瀑布,洗亮眼睛,灵魂靠近雪天的琴手,你的诱惑在耳畔细语。

花飞叶舞的季节里,你用丰盈的血液,点燃隐匿深处的激情。

温柔的絮语如丝丝缕缕的阳光,和煦地照耀着我冰冻的心田。

蓦然回首,亮丽的灵魂击节而歌,听花开花落、风吹断枝的声音,一路穿越寂寞的风尘。

千百次回旋之后,迎着灿烂的风,一剪寒梅已化作青春的书笺,夹入一本古典的诗经。

站在岁月的风口,听潮起潮落。

在月亮的河床遭遇,世袭的荣誉,次弟绽开高贵的心扉。

给你的爱一直很安静,总是在字里行间爱着你。

每个流霞的黄昏,在岸边用清碧如玉的流水默默地为你作诗。

沉默的手指,抚摸着键盘,为你碾尽一池墨香,记录下所有流逝的情节,一段接着一段,悄悄延续。

千古的情在文字里演绎,过往的爱在文字中缤纷,金色的锦缎在时空中无边铺展。

【四】 身边的人来来往往,耳边的老歌听听停停。

透过窗外如水的月色,探出头去,看到的是满街繁华的灯火。

依旧是万丈红尘,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总独自在夜深人静时冥想,体会着似曾遥远的虚空。

留一方清雅的角落,让灵魂驻脚,任由思绪的音符在平静的心底漾起层层柔柔的涟漪。

折一片月光给你,孤单的心,睡在月色之外。

不需要任何的繁华的装点,只希望多年以后,伴你琴瑟和谐,于古丽文章中染满掌的芬芳,留一纸清香,为人生填奏最后一曲动人的华章。

你说我像那位丁香雨巷里款款走来的姑娘。

那些月光流荡的舷边,及那细雨霏霏的路上,有我给你的真心祈愿。

幸福的花瓣纯洁的花瓣,因为我们共有的梦幻而绰约。

洛水的彼岸是你,你日夜踏浪而歌,歌声清越,我循着歌声寻你。

是否,我和你,真的只是隔着一朵花的距离

【五】 敲击世俗的门,一扇接着一扇,为着那跌宕起伏的梦想,追逐阳光的味道,走了很久很久。

在命运的水面下漂泊,看它偶尔泛起涟漪,感悟做翅,灵犀指路,依旧寻找着你,用最脆弱的记忆,最坚硬的时间,一路追随。

今夜,又为你提笔写下心中最清丽动人的乐音。

困守古道边缠绵的藤萝,把泪流推向悲伤角落。

躲在小屋里,听明媚的忧伤在字里行间浅唱低吟。

拒绝盗版—……%**% 读者文摘网 *—…… 佛说:活在当下。

可是,我纤细的双手总是挽不住流年,于是每一个当下也都成了历史。

好想去走一趟,那条长长窄窄的老街;好想有趟渡船,渡我到对岸。

却未知,对岸繁华三千,红尘里可有摆渡的人

清明灵台,上下求索的禅机,何处是重生的明媚

【六】 一缕孤芳的幽魂,坐在寒冷的枝头,用洁静的冷艳分离着过往梦境。

曾在玫瑰色的梦里,说着傻得可以的谎话,闭上眼睛以为自己就在天堂。

当岁月的指针尖锐的敲醒沉睡中的梦,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还在原地。

当时间的载体变成了股股紊乱的线头,疑问从遥远的天边闪现,坠落一地破碎的语言,思绪无限。

碎成片断的柔情,走过轮回里的曾经,布满了世俗荆棘的陷阱。

薄暮风中,无人知的思想幽谷,终年有雾。

【七】 徘徊的路,走得总是那么艰难。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岁月看着你我隔岸对峙,寸寸老去。

用文字堆积起来的感情,在时钟的嘀哒里也在渐渐憔悴、慢慢老去。

终是过客,被时光疾驰的箭,击碎了浮尘玻璃心。

纵喧嚣都市,纸醉金迷的红尘,亦掩饰不住繁华的荒凉。

重温心中有过的悸动,时常叩问自己,应该放你在哪里

放自己在哪里

文字究竟因谁而美丽

文字到底因谁而哭泣

文字因谁而永唱不休

文字因谁而快乐忧愁

谁曾在经典的老歌里唱着一生一世的牵挂

谁曾在如水的文字里说着风雨相依的永远

谁曾在秋天的童话里承诺今生唯一的约定

【八】 于无常的轮回中,从容行走。

掬起你遥遥的声音,突然沉默若空。

面前的诗集虽已合上,鼻息间仍能呼吸到芬芳的禅香,白色袍袖间依然挥落着简媜空灵、有如梵音清唱的句子:“且让我们以一夜的苦茗,诉说半生的沧桑。

我们都是执着而无悔的一群,以飘零作归宿。

”[简媜《四月裂帛》] “陪伴空城的,应是闲钟。

正如叶落之于秋;尘埃之于光阴;流水之于溪旁歇脚的逆旅。

那一瞬不是为着相逢,而是为着没有错过而欣喜。

为着这一瞬,所以不惮说分离,且不管这分离竟是真的海角天涯遥遥无期。

因着这无期在心中有期,所以不惮等待;因着这等待而凋残了多少季的花期,所以梳一把白发,岁月萧萧地落地。

且把山色和水色在目极处绞织成如画的山水,恍惚中,那山是我,那水是你……”[简媜《一口闲钟》]

【九】 给你的爱其实一直都很安静,盈动于心,润湿于眶,任日渐消磨的心之花瓣凋落尽。

但沉浸在澹然无痕的梦里,用一种幽冷的神情独观世人。

“无家,可以禀明生死;无兄弟。

可以话桑麻;等我的人,我却无梦相赠。

身,已如秋蓬;心,寄托行云流水,我怎能再做春闺梦里人

”[简媜《一口闲钟》] 而在静谧中默默静化世间纷扰的尘屑,在内心深处保留一片属于自己永恒的净土;让一切年少的忧悒都随之零落成泥,悄悄掩埋。

尘思涤尽,胸臆中有空山灵雨的清明,这便是我惟一的企求。

只是你不曾明白我纤柔的心思,常常困惑我心底宁静的矜持。

或许,你永远都触摸不到这悄悄静静的风,心已疲惫,只让我文字的幽魂空空地回旋于你的上空……

【十】 雾着一张脸,以植物的状态存在。

屏住呼吸,流水西风中,怀一湾婉约优柔体悟灵山圣会上拈花一笑的妙谛。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笑亦含颦。

”给你的爱从来都很安静,你最后的凝眸,一笑而过,让我不做任何猜想,亦绝口不说任何凄楚的别离。

决定解下羽毛,单独完成这段孤寂的旅程。

且把桃花交予陶渊明;青荷让给周濂溪;水仙还给古希腊神话;丁香退给“雨巷”的油纸伞;把明媚的忧伤,永远留给自己。

只在与你今生灵魂初次相遇的渡口,手持一张过期的旧船票,安静地等待着驶向终点那最后一班客船的来临…… 后记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台湾本土作家简媜和林清玄的散文。

他们的文章离俗世那么近又那么远:恬淡自然,蕴涵佛理,随性又古典,简单灵动,淡定从容。

有如远方走来的一位女子,初时,不能让人有惊艳之感,再看,就如一道山泉,缓缓地向心中渗透,使心境变得澄明清静。

夜深人静时最爱读简媜的《四月裂帛》和《一口闲钟》。

夏天曾说:“读简媜散文,如看一路风水,如闻满街市声,如参悟一路禅意,还可兼想一路心事。

”人世间的爱和痴,通过她的笔触,散落在红尘中,给路人指明一个方向。

这,就是简媜的魅力。

9235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